首页> 中国专利> 蒲公英多糖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方面的应用

蒲公英多糖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方面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蒲公英多糖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方面的应用。通过采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炎等生物活性的蒲公英多糖,对经长期高脂饮食构建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进行营养干预。结果表明,经过营养干预的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坏死核心面积、血脂、抗氧化等指标对比生理盐水组都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本发明提出的蒲公英多糖营养干预策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6505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310602904.0

  • 申请日2023-05-26

  • 分类号A61K31/715(2006.01);A61K36/288(2006.01);A61P9/10(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闫萍

  • 地址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25:4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1/715 专利申请号:2023106029040 申请日:202305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8-2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脉粥样硬化缓解技术领域,具体说是蒲公英多糖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蒲公英属于菊科植物,别称为蒲公草、黄花郎、地丁等。蒲公英作为一种中国传统中草药,具有抗菌、平肝风消疮、保肝利胆、健胃和免疫力增强的功效,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流感高热、咽喉疼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和各类传染性疾病。2002年,蒲公英被国家卫生部归类为药食同源物质。目前,已从蒲公英中分离得到50余种化合物,包含多糖类、黄酮类、植物甾醇类、香豆素类、有机酸以及矿物质等。而多糖作为蒲公英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重要功效。(1)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蒲公英根多糖可显著清除过氧根离子、氧化氢自由基以及DPPH·自由基,且呈浓度依懒性。另外蒲公英根多糖清除超阴离子自由基能力与阳性对照Vc相当。(2)抗肿瘤活性:蒲公英多糖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效果,但对人体正常细胞没有毒性。有研究发现,蒲公英多糖对于肝癌细胞的抑制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3)抗炎活性:蒲公英多糖对于体外细胞表现出显著的抗炎效果,且对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抑制结肠内炎症反应,保护和修复肠道黏膜组织细胞。(4)抗菌活性:在体外,蒲公英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性,尤其对抑制大肠杆菌作用最明显。

心血管疾病已发展为全球的第一大死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根据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增长了四分之一,到2019年达到1790万人。到2030年,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预计将达到2220万。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疾病,周围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理基础,例如冠心病、缺血性脑中风等。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由于血管闭塞性斑块在大中型动脉内皮下内膜层中的长期积累导致狭窄的渐进性动脉血管疾病。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是全球医学科学家的研究焦点。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营养和生活方式风险因素,例如不良的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缺乏身体活动和其他代谢疾病等。其中健康饮食已被推荐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尽管目前已报道了多种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食物,但需要更多的食物营养素被发现和证明。目前,蒲公英多糖已被报道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降脂效果,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突出特征是炎症反应和血脂异常。而蒲公英多糖能否作为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一种营养干预手段,以及如何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不明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蒲公英多糖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方面的应用。本发明采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炎等生物活性的蒲公英多糖,对经长期高脂饮食构建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进行营养干预;结果发现蒲公英多糖组小鼠的斑块、斑块坏死核心、血脂、抗氧化等指标对比生理盐水组都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蒲公英多糖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蒲公英多糖可以用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坏死核心面积。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蒲公英多糖的用量为200mg/kg/day。

本发明所述的蒲公英多糖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方面的应用,其有益效果为:

蒲公英多糖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可以显著减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坏死核心的大小,且能够降低血脂、提高抗氧化等指标。这一结果为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饮食干预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图1为动物实验示意图;

图2为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典型图;

图3为主动脉窦400μm内斑块面积趋势图;

图4为主动脉窦400μm内斑块面积定量统计图;

图5为主动脉窦400μm内斑块坏死核心趋势图;

图6为主动脉窦400μm内斑块坏死核心定量统计图;

图7为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浓度统计图;

图8为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统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动物实验

选取6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ApoE小鼠(小鼠背景:C57BL/6JNifdc),6周龄,雄性,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动物实验对象,采用高脂饲料(脂肪供能比41%)进行10周饲喂,即完成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构建。

将上述构建完毕的小鼠模型分组:蒲公英多糖干预组12只小鼠,用蒲公英多糖溶液对该组小鼠进行灌胃干预;生理盐水对照组12只鼠,按照蒲公英干预组的灌胃量灌以生理盐水。

具体地:对于蒲公英多糖干预组按照小鼠体重称量蒲公英多糖粉末溶于蒸馏水,混匀至无沉淀,得到蒲公英多糖溶液,保存在4℃冰箱备用。以每只鼠每天150μL的灌胃量计算5天的总灌胃量配制上述溶液,每5天更换一次溶液,持续灌胃8周。

实验参数如下表所示:

2.动物实验病理指标评价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通过对各组小鼠的主动脉窦处400μm内的斑块面积定量计算,统计各组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动脉粥样硬化坏死核心面积大小:通过对各组小鼠主动脉窦处400μm内无细胞、胆固醇结晶、钙化区域的坏死核心面积定量计算,统计各组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脂水平检测:取小鼠血液样本于促凝管中,室温放置2-3小时,在3000rpm下离心15分钟,取上层淡黄色血清待用。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统计各组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主动脉切片制备:

每只小鼠心脏用5mL 0.01M PBS(pH 7.4)灌注至左心室,允许从腔静脉切口无限制流出;在显微镜下仔细解剖小鼠与心脏相连的主动脉,尽量去除多余的组织,之后将主动脉置于4%的多聚甲醛固定液中浸泡24h以上。

将上述保存在固定液中的主动脉样品进行组织包埋,脱水包埋步骤如下表所示:

主动脉组织包埋后放在室温静置1d后进行组织切片,将主动脉蜡块切成5μm石蜡切片放入37℃恒温烘箱烘干过夜后以备后续染色操作。

染色前需对石蜡切片进行脱蜡操作,步骤如下表所示:

脱蜡后的组织切片可进行后续的染色操作。

苏木精伊红(HE)染色:

①苏木素染液染色3min,蒸馏水洗去浮色。

②分化液分化30s,自来水浸洗2次,每次2min。

③置伊红染色液中30s,蒸馏水洗去多余浮色,时间不宜过长。

④依次置75%乙醇、85%乙醇、95%乙醇、100%乙醇中脱水,各级分别快速浸洗2-3s,防止脱色。

⑤依次置二甲苯I、二甲苯II中透明,各级分别浸洗8min。

⑥使用中性树胶封片,待干透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

如图2、图3、图4所示,对比生理盐水组,在离主动脉窦400um的距离内,蒲公英多糖组的小鼠斑块面积减少40%。

如图5、图6所示,对比生理盐水组,在离主动脉窦400um的距离内,蒲公英多糖组小鼠斑块的坏死核心面积减少60%。

如图7所示,对比生理盐水组,蒲公英多糖组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降低10%,总胆固醇(TC)降低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浓度降低20%,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浓度升高11%。

如图8所示,对比生理盐水组,蒲公英多糖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1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升高37%,而丙二醛(MDA)的浓度降低26%。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