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新型的可拆卸仿古装饰细部构造的施工方法

一种新型的可拆卸仿古装饰细部构造的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可拆卸仿古装饰细部构造的施工方法,涉及仿古建筑技术领域。制作仿古装饰细部构件,采用现代复合木板制作;包括带有线槽的枋料,枋料包括连接板、榫头和雀替;枋料两端弹出迎头中线,依设计要求的截面尺寸找方,弹线抛光;在枋料上下面弹出顺身中线,分别标出面宽、净面宽及加上榫头的满外尺寸线;依照顺身中线,用抽板从卯口讨退确定枋肩及榫头形状尺寸;截去长荒,开榫,断肩,刮刨圆楞,复弹中线,在枋料上标记位置;连接板上侧设置预埋水电口,利用细部构件上部的线槽,实现建筑内外机电管线的暗敷走线,提升整体观感。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仿古建筑细部构造不符合整体效果且不便于后期维护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55668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0586419.9

  • 发明设计人 刘剑珅;陈伟;魏亮;

    申请日2023-05-24

  • 分类号E04G21/14(2006.01);E04C2/10(2006.01);E04C2/30(2006.01);E04C2/52(2006.01);E04B1/38(2006.01);E04B1/58(2006.01);E04B1/343(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沈抗勇

  • 地址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东路88号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21: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G21/14 专利申请号:2023105864199 申请日:202305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8-08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可拆卸仿古装饰细部构造的施工方法,涉及仿古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提倡传统文化价值观,而古制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人们广泛的支持与爱护。传统建筑存世愈发稀少,所以在特定街区及景区,大规模修复古建筑,兴建仿古制(主要为明清时期)建筑并融合现代建筑技术及信息技术,成为一种趋势。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传统建筑的一些结构细部构件,如枋、吊檐板、雀替等,已经在仿古建筑中变为一种非结构部件,常被作为一种营造传统建筑外观的装饰性构件。

然而,大部分仿古建筑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都存在不重视这些细部构造的情况,不顾整体效果,简单地将这些构件与现浇混凝土框架体系划等号,如将枋做成小梁,最后呈现出一种非常呆板,笨重的效果。且由于仿古建筑大部分层高较高,细部构件做成现浇结构,不利于后期维护与清理。另外,由于设计施工考虑不周,现代建筑水电线时常走明线进户,非常影响仿古建筑的整体效果。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可拆卸仿古装饰细部构造的施工方法,有效地解决仿古建筑细部构造不符合整体效果且不便于后期维护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经过实践和总结得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新型的可拆卸仿古装饰细部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方法:

步骤1,制作可拆卸的仿古装饰细部构件,采用现代复合木板制作;

细部构件包括带有线槽的枋料,所述枋料包括连接板、榫头和雀替,榫头设置在枋料上,起到与外柱或墙身连接作用;

步骤2,枋料两端弹出迎头中线,依设计要求的截面尺寸找方,弹线抛光;

步骤3,在枋料上下面弹出顺身中线,分别标出面宽、净面宽及加上榫头的满外尺寸线,净面宽选取12mm;

步骤4,依照顺身中线,用抽板从卯口讨退确定枋肩及榫头形状尺寸;

步骤5,在枋料上部开槽,深3-10mm;

步骤6,截去长荒,开榫,断肩,刮刨圆楞,复弹中线,在枋料上标记位置;

步骤7,使用榫卯结构将细部构件固定在墙身或外柱上已开榫眼部位,便于安拆,也便于根据实际效果调整枋料的尺寸;

步骤8,连接板上侧设置预埋水电口,利用细部构件上部的线槽,实现建筑内外机电管线的暗敷走线,提升整体观感;

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榫头的尺寸为纵向100mm,横向20mm。

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细部构件安装位置处为外柱时,所述外柱上安装箍圈,箍圈与外柱之间填充膨胀泡沫。

制作一种可拆卸仿古装饰细部构造,较常采用现代复合木板制作,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金属板。构件包括榫头、带有线槽的枋料、雀替等,榫头与讨墨分别设置于主体两侧,起到与柱或墙固定作用。施工方法以枋为例,枋料两端弹出迎头中线,依设计要求的截面尺寸找方,弹线抛光;在枋身上下面弹出顺身中线,分别标出面宽、净面宽及加上榫长的满外尺寸线;依照顺身中线,用抽板从卯口讨退确定枋肩及榫头形状尺寸;在枋身上部开槽,深3-10mm;截去长荒,开榫,断肩,刮刨圆楞,复弹中线,在枋身上标记位置。使用榫卯结构将构件固定在墙身或外柱上已开榫眼部位,便于安拆,也便于根据实际效果调整枋料的尺寸。指定部位设置预埋水电口,可利用构件上部的线槽,实现建筑内外机电管线的暗敷走线,提升整体观感。如在外柱不适合开榫眼的情况下,可使用箍圈环抱柱身,箍圈与柱身间做填充膨胀泡沫等不影响基层与美观的处理,箍圈与枋料进行适宜连接。

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雀替上开设有镂空槽,所述雀替上安装有梁顶,所述雀替的一侧安装有外柱;

所述连接板与雀替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为弯折板,所述连接板上分别开设有凹面一和凹面二,所述凹面一与梁顶相适配,所述凹面二与外柱表面相适配。

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板远离外柱的一侧安装有上连接体,所述梁顶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上顶壳,所述上顶壳适于上连接体相连接。

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顶壳内对称设置抵接柱,所述上连接体的竖向截面为梯形状。

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连接体的上侧翼缘部分别设置有波浪卡口,所述上顶壳内设置有与波浪卡口相适配的条状槽块;所述条状槽块安装于抵接柱的上部。

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顶壳的颜色与梁顶的颜色相一致。

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顶壳内还设置有相对称的加强肋,所述加强肋的上侧适于分别与上顶壳和抵接柱相抵接,两组所述加强肋相对的一侧适于贴合在上连接体处。本申请中的梁顶也可以替换为枋木,枋木、梁顶和立柱,为常见进行连接部件,通常会安装雀替进行支撑。

补充说明:

讨墨:传统建筑专有名词,常用于指次梁,枋板等非主要承重结构与柱梁等主要承重结构的连接处理方式。

枋料:传统建筑名词,此处指准备加工成木枋的木材,准备加工成柱子的木材即柱料。枋肩指端部形成榫头后的枋料肩部。

雀替:中国古建筑特色构件,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指置于梁枋下与立柱相交的短木,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之倾斜。其制作材料由该建筑所用的主要建材所决定,如木建筑上用木雀替,石建筑上用石雀替。现代建筑此类构件常称作加腋部位。

迎头中线:传统建筑构造名词,此处指枋身上下面的中线。

顺身中线:传统建筑构造名词,此处指枋身侧面的中线。

净面宽:常用作建筑等工程学科名词,此处指木枋的净厚度,此处单位一般用毫米表示。

抽板:一种传统建筑工具,常用作测量定位,比如在抽板上记录已经制作好的柱子柱口的尺寸数据,然后用抽板将这些数据反映到对应的枋子头上。这里指的外部工具来进行尺寸较量。

卯口:卯口是传统建筑名词,卯口指柱与枋连接处柱上的槽眼,用来与枋上的榫头形成榫卯结构。

长荒:传统建筑专有名词,一般指木作的剩余废料。

断肩:就是把隼头以外的不用的那块木材去掉。常用锯或凿去掉。

有益效果:

本发明使用榫卯结构将构件固定在墙身或外柱上已开榫眼部位,便于安拆,也便于根据实际效果调整枋料的尺寸。顶部部位设置预埋水电口,可利用构件上部的线槽,实现建筑内外机电管线的暗敷走线,提升整体观感。如在外柱不适合开榫眼的情况下,可使用箍圈环抱柱身,箍圈与柱身间做填充膨胀泡沫等不影响基层与美观的处理,箍圈与枋料进行适宜连接。

本发明采用了上连接柱和上顶壳进行连接,形成有效的连接方式后在通过将上顶壳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上顶壳可以设置外沿板进行与梁顶进行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柱梁之间的枋料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枋料的拐角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外柱的箍圈截面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柱梁之间的枋料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上顶壳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上顶壳与上连接柱的连接截面图。

图中:1、连接板;2、榫头;3、雀替;4、外柱;5、卯口;6、箍圈;7、膨胀泡沫;8、梁顶;9、凹面一;10、凹面二;11、上连接体;12、安装槽;13、上顶壳;14、抵接柱;15、波浪卡口;16、条状槽块;17、加强肋;18、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一种新型的可拆卸仿古装饰细部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方法:

步骤1,制作可拆卸的仿古装饰细部构件,采用现代复合木板制作;

细部构件包括带有线槽18的枋料,所述枋料包括连接板1、榫头2和雀替3,榫头2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于枋料两侧,起到与外柱4或墙身连接作用;所述榫头2的尺寸为纵向100mm,横向20mm。

步骤2,枋料两端弹出迎头中线,依设计要求的截面尺寸找方,弹线抛光;

步骤3,在枋料上下面弹出顺身中线,分别标出面宽、净面宽及加上榫头2的满外尺寸线,净面宽选取12mm;

步骤4,依照顺身中线,用抽板从卯口5讨退确定枋肩及榫头2形状尺寸;

步骤5,在枋料上部开槽,深3-10mm;

步骤6,截去长荒,开榫,断肩,刮刨圆楞,复弹中线,在枋料上标记位置;

步骤7,使用榫卯结构将细部构件固定在墙身或外柱4上已开榫眼部位,便于安拆,也便于根据实际效果调整枋料的尺寸;

步骤8,连接板1上侧设置预埋水电口,利用细部构件上部的线槽18,实现建筑内外机电管线的暗敷走线,提升整体观感;

如图3所示,在所述细部构件安装位置处为外柱4时,所述外柱4上安装箍圈6,箍圈6与外柱4之间填充膨胀泡沫7。

如图1和图2,所述雀替3上开设有镂空槽,所述雀替3上安装有梁顶8,所述雀替3的一侧安装有外柱4;

所述连接板1与雀替3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为弯折板,所述连接板1上分别开设有凹面一9和凹面二10,所述凹面一9与梁顶8相适配,所述凹面二10与外柱4表面相适配。

实施例2

如图4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连接板1远离外柱4的一侧安装有上连接体11,所述梁顶8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内固定安装有上顶壳13,所述上顶壳13适于上连接体11相连接。

所述上顶壳13内对称设置抵接柱14,所述上连接体11的竖向截面为梯形状。抵接柱14形成T型空间,上顶壳13安装在安装槽12后,便于上顶壳13与上连接体11相连接。

上连接体11的上侧翼缘部分别设置有波浪卡口15,所述上顶壳13内设置有与波浪卡口15相适配的条状槽块16;所述条状槽块16安装于抵接柱14的上部。所述上顶壳13的颜色与梁顶8的颜色相一致。便于不会突出显示。所述上顶壳13内还设置有相对称的加强肋17,所述加强肋17的上侧适于分别与上顶壳13和抵接柱14相抵接,两组所述加强肋17相对的一侧适于贴合在上连接体11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