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

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涉及城市水渗排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蓄水箱,蓄水箱左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渗排板,渗排板的斜上侧面开设有缓减槽,缓减槽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棉,渗透槽的内部固定有蜂窝积水板,蓄水箱左右侧壁的前部位均固定有装配拼板,蓄水箱左右侧壁的后部位均固定有装配接板,蓄水箱的右上方设置有循环泵;蓄水箱前后侧的上部位均开设有通孔,两个通孔之间的蓄水箱内部均设置有外排管,外排管处在蓄水箱内部的表侧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设置的泄露孔,可避免蓄水箱的内部被快速蓄满,可避免影响到水渗透的效率,使蓄水箱内部的水能够达到定期更换,以此可保证蓄水箱的内部储水环境。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37819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2310377290.0

  • 发明设计人 王治淇;黄馨;杜高明;

    申请日2023-04-11

  • 分类号E03F5/04(2006.01);E03F5/10(2006.01);E03F5/14(2006.01);E03F5/22(2006.01);E03B3/02(2006.01);

  • 代理机构成都初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305;

  • 代理人杨继栋

  • 地址 411104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河东大道10号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14: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3F 5/04 专利申请号:2023103772900 申请日:202304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7-04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水渗排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其主要功能使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现有公开文件,公开了CN110952640B-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应用在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其包括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沟槽,沟槽内设有沿沟槽深度方向从上之下依次分布的土壤层、粗砂层、细砂层和土工布,沟槽底部设有若干沿沟槽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排水管,各个排水管远离沟槽的一端通过输水管连接,地面上设有两个集水井,两个集水井分别与输水管的两端连通。本发明具有减小渗排结构中管道被堵塞的效果,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在使用渗排结构对堆积的雨水进行处理时,由于不具备对水源进行缓减排放的速度,进而会导致蓄水结构的内部快速蓄满,影响到后续的渗排效率;同时,在水循环结构所使用到的水量都存在定量,由于蓄水结构不具备外排的作用,会导致蓄水结构的内部水量无法得到及时的更迭。

因此,现有的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存在不具备对水源进行缓减排放的速度,影响到后续的渗排效率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本发明为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包括蓄水箱,蓄水箱左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渗排板,渗排板的斜上侧面开设有缓减槽,缓减槽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棉,渗排板的斜下侧面开设有与缓减槽相接通的渗透槽,渗透槽的内部固定有蜂窝积水板,蓄水箱左右侧壁的前部位均固定有装配拼板,蓄水箱左右侧壁的后部位均固定有装配接板。

进一步地,过滤棉处在缓减槽内部的前后端部均固定有堆积板,渗透槽左右方的渗排板侧壁上均固定有与蓄水箱螺旋连接的锁紧板。

进一步地,蓄水箱的左上方对应渗排板的位置处固定有连接框,连接框处在渗透槽的内部位置。

进一步地,装配拼板前侧的左右部位均固定有拼装柱,拼装柱的上侧均贯穿开设有连接孔,位于连接孔上侧的拼装柱上侧开设有凹口二,凹口二的内部均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密封塞。

进一步地,装配接板侧壁上与拼装柱前后方向一致的位置处均贯穿开设有装配口,装配口底侧的中部开设有贯穿装配接板上侧的定位孔,装配接板的上侧均开设有与定位孔相接通的凹口一。

进一步地,定位孔的内部均设置有定位杆,定位杆处在凹口一内部的端部位置均固定有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过滤棉对渗透的水进行过滤处理,由此水会渗透到蜂窝积水板的内部,因此渗透后的水会被储存在蜂窝积水板的内部,以此使蜂窝积水板对与水进行流动缓减,使蜂窝积水板内部的水缓慢的流进蓄水箱的内部,以此实现由蓄水箱对水进行积累,可避免蓄水箱的内部被快速蓄满,可避免影响到水渗透的效率。

鉴于上述现有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存在蓄水结构不具备外排的作用,会导致蓄水结构的内部水量无法得到及时的更迭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本发明为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包括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其中,蓄水箱的右上方设置有循环泵,循环泵与蓄水箱之间设置有多通阀;蓄水箱前后侧的上部位均开设有通孔,两个通孔之间的蓄水箱内部均设置有外排管,且外排管的两端均穿过对应的通孔,外排管处在蓄水箱内部的表侧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设置的泄露孔。

进一步地,位于蓄水箱内部的外排管后端的内部位置固定有限位环,限位环后侧的外排管内部设置有止水环。

进一步地,外排管的前端固定有外径与外排管内径大小一致的插接管,再将插接管插入到另个外排管的位置后,可使插接管的外侧壁与外排管的内侧壁相接,保证两者的初始稳定。

进一步地,蓄水箱右侧壁的下部位均固定有与多通阀相接通的抽水管,多通阀与循环泵之间通过水管连接接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将未相接的外排管与外部的市政地下管道相接,因此在蓄水箱内部的水超过外排管的高度位置后,蓄水箱内部的水会从泄露孔的位置流进外排管的内部,并由外排管将水排进市政地下管道的内部,即可时刻保证蓄水箱内部的水位不会超过外排管的高度,以此可保证蓄水箱的内部不会出现蓄满的情况,由此可保证低于蓄水箱内部的水能够定期被使用掉,使蓄水箱内部的水能够达到定期更换,以此可保证蓄水箱的内部储水环境。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排管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渗排板和过滤棉的结构图;

图4为蓄水箱的结构图;

图5为渗排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渗排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装配接板和装配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装配拼板和密封塞的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蓄水箱;101、连接框;102、通孔;103、抽水管;2、渗排板;201、蜂窝积水板;202、锁紧板;203、缓减槽;204、渗透槽;3、过滤棉;301、堆积板;4、循环泵;5、多通阀;6、外排管;601、插接管;602、止水环;603、限位环;604、泄露孔;7、装配接板;701、装配口;702、凹口一;703、定位孔;8、装配拼板;801、拼装柱;802、连接孔;803、凹口二;9、定位杆;901、挡块;10、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3、4、5、6所示,本发明为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包括蓄水箱1,蓄水箱1左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渗排板2,渗排板2的斜上侧面开设有缓减槽203,缓减槽203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棉3,渗排板2的斜下侧面开设有与缓减槽203相接通的渗透槽204,渗透槽204的内部固定有蜂窝积水板201,蓄水箱1左右侧壁的前部位均固定有装配拼板8,蓄水箱1左右侧壁的后部位均固定有装配接板7,通过将整个蓄水箱1埋设在路面两侧的土地下,并以此使渗排板2的斜上侧面处在路面两侧的位置,因此在路面上的水会流向渗排板2的位置,并由过滤棉3阻挡,以此过滤棉3对渗透的水进行过滤处理,以此使路面上渗透的水中的污垢在过滤棉3的位置得到净化或滞留,由此水会渗透到蜂窝积水板201的内部,进而蜂窝积水板201对与水进行初步缓减,以此使蜂窝积水板201内部的水缓慢的流进蓄水箱1的内部,以此由蓄水箱1对水进行积累。

其中如图3、4所示,过滤棉3处在缓减槽203内部的前后端部均固定有堆积板301,当水流向过滤棉3的位置后,过滤棉3将水中的污垢阻挡,因此过滤棉3在陆续受到水的冲击后,处在过滤棉3侧面的污垢也会被雨冲到堆积板301的位置,此时清理人员可定期对堆积板301位置的污垢进行清除,渗透槽204左右方的渗排板2侧壁上均固定有与蓄水箱1螺旋连接的锁紧板202,锁紧板202与蓄水箱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以此使渗排板2与蓄水箱1安装连接,蓄水箱1的左上方对应渗排板2的位置处固定有连接框101,连接框101处在渗透槽204的内部位置,连接框101处在渗透槽204的内部时,连接框101表侧与渗排板2的内侧壁属于贴合,同时蜂窝积水板201集中的处在连接框101的内部位置,可使蜂窝积水板201缓减的水能够集中的流进连接框101的内部,并以此流进蓄水箱1的内部。

其中如图4、7、8所示,装配拼板8前侧的左右部位均固定有拼装柱801,拼装柱801的上侧均贯穿开设有连接孔802,位于连接孔802上侧的拼装柱801上侧开设有凹口二803,凹口二803的内部均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密封塞10,将密封塞10塞在凹口二803的内部位置,由此可防止土壤处在连接孔802的内部,可避免连接孔802出现堵塞的情况,装配接板7侧壁上与拼装柱801前后方向一致的位置处均贯穿开设有装配口701,装配口701底侧的中部开设有贯穿装配接板7上侧的定位孔703,装配接板7的上侧均开设有与定位孔703相接通的凹口一702定位孔703的内部均设置有定位杆9,定位杆9处在凹口一702内部的端部位置均固定有挡块901,在装配接板7和装配拼板8不处于装配连接的状态时,此时将定位杆9插接到定位孔703的内部位置后,此时挡块901会出现凹口一702的内部,由此可避免土壤将凹口一702和定位孔703的内部堵塞;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用,在将多个蓄水箱1进行装配时,可将蓄水箱1上的装配接板7与另一个蓄水箱1上的装配拼板8相接,并使装配拼板8侧壁上的拼装柱801插接在装配接板7侧壁上的装配口701内部位置,以此使拼装柱801开设的连接孔802与装配口701内侧的定位孔703上下位置一致,由此可将定位杆9从装配接板7的上方位置穿过,并依次穿过定位孔703和连接孔802的位置,由此可使拼装柱801无法再从装配口701的内部移出,即可使装配接板7和装配拼板8之间无法进行横向方向的移动,以此可避免两个蓄水箱1之间的距离出现偏动的情况。

本发明还提供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

其中如图1、2、4所示,其中,蓄水箱1的右上方设置有循环泵4,循环泵4与蓄水箱1之间设置有多通阀5;通过多通阀5,以此可将多个蓄水箱1通过水管与循环泵4连接,并经由循环泵4的工作,以此循环泵4会将蓄水箱1内部的水抽出,并可对城市道路中两侧的绿植进行浇灌处理,由此对蓄水箱1内部储存的水进行再次利用;

蓄水箱1前后侧的上部位均开设有通孔102,两个通孔102之间的蓄水箱1内部均设置有外排管6,且外排管6的两端均穿过对应的通孔102,外排管6处在蓄水箱1内部的表侧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设置的泄露孔604;再将多个蓄水箱1埋设在地下时,需要保证两个相邻的蓄水箱1上的外排管6相接通,而未相接的外排管6需要将其与外部的市政地下管道相接,因此在蓄水箱1内部的水超过外排管6的高度位置后,蓄水箱1内部的水会从泄露孔604的位置流进外排管6的内部,并由外排管6将水排进市政地下管道的内部,即可时刻保证蓄水箱1内部的水位不会超过外排管6的高度,以此可保证蓄水箱1的内部不会出现蓄满的情况。

其中如图2、4所示,位于蓄水箱1内部的外排管6后端的内部位置固定有限位环603,限位环603后侧的外排管6内部设置有止水环602,外排管6的前端固定有外径与外排管6内径大小一致的插接管601,在两个蓄水箱1装配后,会使外排管6一端的插接管601插入到另一个外排管6的内部位置,由此会使止水环602与插接管601相接,并通过止水环602对插接管601与外排管6之间的间隙位置进行止水处理,在多个蓄水箱1装配在一起后,装配接板7和装配拼板8可保证插接管601稳定的插接在外排管6的内部位置,蓄水箱1右侧壁的下部位均固定有与多通阀5相接通的抽水管103,多通阀5与循环泵4之间通过水管连接接通。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