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川藏黑猪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一种川藏黑猪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藏黑猪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属于养殖育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将川藏黑猪F01与S05巴克夏公猪杂交得到级进杂交一代SF;(2)将杂交一代SF母猪和公猪进行横交固定配种,得到零世代;(3)重复步骤2,一年一个世代进行横交固定配种,育成优质专门化品系;(4)育成的优质专门化品系与川乡黑猪公猪杂交生产新品系杂交商品代。本发明结合目前川藏黑猪商品代体型差异较大,背膘较厚的问题,使用SF母猪和公猪进行横交固定配种,再与川乡黑猪公猪杂交生产新品系杂交商品代,可保持黑色被毛一致,改善体型,降低6‑7根肋骨背膘厚度,不影响生长性能和肉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17193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铁骑力士饲料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0438597.7

  • 申请日2023-04-23

  • 分类号A01K67/02(2006.01);

  • 代理机构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合伙) 51213;

  • 代理人赵以鹏

  • 地址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南航空港开发区5平方公里新区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9:38: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04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3-06-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7/02 专利申请号:2023104385977 申请日:2023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5-30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殖育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川藏黑猪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川藏黑猪以藏猪、梅山猪等地方猪种为核心育种素材,克服了藏猪体型小、外观差、繁殖力低等缺点,聚合了藏猪和引进猪的优良性状。具有生产效率高、抗逆性强、胴体瘦肉率高、猪肉细嫩多汁、香味浓郁的特点,是打造高精农产品的理想猪种。

目前,川藏黑猪商品猪为SF与川乡黑猪公猪杂交后生产的CSF,其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最佳出栏体重为90-100kg,背膘厚度2.5-3.5cm,但存在体型差异较大,部分后代像父系,部分后代像母系,且出栏体重较轻的问题。市场上商超对黑猪的需求一般为体重110kg,6-7根肋骨背膘3cm,若使用CSF除体型差异外,存在110kg体重背膘较厚的问题(3.8cm),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致力于研究一种川藏黑猪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希冀弥补市场上尚无利用川藏黑猪培育专门化新品系的方法,满足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体重低背膘厚的川藏黑猪商品猪生产方法。该方法为大体重低背膘厚川藏黑猪商品猪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川藏黑猪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川藏黑猪F01母猪与S05巴克夏公猪杂交得到级进杂交一代SF;(2)将杂交一代SF母猪和公猪进行横交固定配种,得到零世代;(3)重复步骤2,一年一个世代进行横交固定配种、群体毛色、体型外貌特征一致,育成优质专门化品系;(4)育成的优质专门化品系与川乡黑猪公猪杂交生产新品系杂交商品代。

进一步地,挑选10头川藏黑猪F01母猪和20头S05巴克夏公猪进行杂交,通过品质选配高父系指数S05巴克夏公猪与亲代繁殖性能佳的川藏黑猪F01母猪杂交,后代母猪选留毛色纯黑,肢体结实,生产性能好的公猪SF个体20头和母猪SF个体100头,组成杂交一代育种核心群,作为级进杂交一代。

进一步地,用级进杂交一代的公母猪进行横交固定配种,后代母猪选留毛色纯黑,肢体结实,生产性能好的个体240头,每个血缘选留优秀纯黑公猪2头,组成育种核心群,作为零世代;

进一步地,重复步骤2,一年一个世代进行横交固定配种,经过多个世代选育,直至后代群体毛色、体型外貌特征一致,育成优质专门化品系;

进一步地,育成的优质专门化品系与川乡黑猪公猪杂交生产新品系杂交商品代;

进一步地,育成的优质专门化品系性能特征如下:初产10头,经产12头,初产窝重12kg,初产25日龄断奶窝重60kg,经产窝重≥14.6kg,经产25日龄断奶窝重72kg;达到100kg日龄180日龄,全程日增重606g;6-7根肋骨背膘厚度1.8cm;

进一步地,育成的优质专门化品系与川乡黑猪公猪杂交后的新品系杂交商品代性能特征如下:达到110kg日龄180日龄,全程日增重671g;6-7根肋骨背膘厚度3.0c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发明通过SF母猪和公猪进行横交固定配种,经过多个世代选育,直至后代群体毛色、体型外貌特征一致,育成优质专门化品系,保持了被毛纯黑色,改善了体型,6-7根肋骨背膘更薄(1.8cm)。

(二)育成优质专门化品系再与川乡黑猪公猪杂交生产新品系杂交商品代,继续保持被毛纯黑色一致,且不影响生产影响和肉质,但降低了6-7根肋骨背膘(3.0cm)。

(三)以上所述的一种川藏黑猪新品系的培育方法,该方法培育的新品系与川乡黑猪公猪杂交生产川藏黑猪商品猪,满足市场对猪肉品质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川藏黑猪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10头川藏黑猪F01母猪和20头S05巴克夏公猪进行杂交,通过品质选配高父系指数S05巴克夏公猪与亲代繁殖性能佳的川藏黑猪F01母猪杂交,后代母猪选留毛色纯黑,肢体结实,生产性能好的公猪SF个体20头和母猪SF个体100头,组成杂交一代育种核心群,作为级进杂交一代。

(2)用级进杂交一代的公母猪进行横交固定配种,后代母猪选留毛色纯黑,肢体结实,生产性能好的个体240头,每个血缘选留优秀纯黑公猪2头,组成育种核心群,作为零世代。

(3)重复步骤(2),一年一个世代进行横交固定配种,经过多个世代选育,直至后代群体毛色、体型外貌特征一致,育成优质专门化品系;

(4)育成的优质专门化品系与川乡黑猪公猪杂交生产新品系杂交商品代;育成的优质专门化品系性能特征如下:初产10头,经产12头,初产窝重12kg,初产25日龄断奶窝重60kg,经产窝重≥14.6kg,经产25日龄断奶窝重72kg;达到100kg日龄180日龄,全程日增重606g;6-7根肋骨背膘厚度1.8cm;

育成的优质专门化品系与川乡黑猪公猪杂交后的新品系杂交商品代性能特征如下:达到110kg日龄180日龄,全程日增重671g;6-7根肋骨背膘厚度3.0cm。

用川藏黑猪CSF和新品系杂交商品代对比进行饲喂试验。

选用体重相近的川藏黑猪CSF和新品系杂交商品代各500头(25日龄,6.0±1.8kg),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50头,试验期155天。

在试验开始前和试验结束时分别测算各组川藏黑猪平均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肉比(F/G);试验结束后测量各组猪肉的屠宰率、肌内脂肪含量、大理石纹评分、24h pH、滴水损失和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并对猪肉的肉色进行评分,以考察本发明品种和饲喂模式对川藏黑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采用统计软件SAS9.1.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如下:

表1 不同川藏黑猪的生长性能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通过平均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肉比(F/G)综合考察饲料对川藏黑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新品系杂交商品代在生产性能上与CSF无显著差异。在试验中,对所有猪进行体型评定,新品系杂交商品代体型一致度达到95%,高于CSF。

本发明的新品系杂交商品代在数值上可略提高生长性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产业价值。

表2不同川藏黑猪的猪肉品质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由表2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与CSF相比,采用本发明新品系杂交商品代,提高了背膘达标率,对猪肉品质,特别是风味无显著影响。说明本发明的新品系杂交商品代保持川藏黑猪在风味口感方面的优势,且降低背膘厚度,提高体型整齐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