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防屈曲钢板的半刚性钢框架梁柱节点

一种基于防屈曲钢板的半刚性钢框架梁柱节点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防屈曲钢板的半刚性钢框架梁柱节点,该节点的关键受力构件是具有削弱段的T型钢板。防屈曲角钢和梁翼缘的共同约束可防止T型钢板在受压时屈曲,使其具有稳定的受压性能和饱满的滞回行为。该节点的力学原理简单、明晰,其刚度和强度由T型钢板削弱段的长度和截面积确定,方便设计。T型钢板和防屈曲角钢均安装在梁翼缘内侧,减少了对建筑空间和楼板的影响。该节点全螺栓装配而成,便于安装和拆卸。地震发生时,节点的塑性变形集中于T型钢板的削弱段,梁和柱处于弹性状态,地震结束后,仅需更换受损的T型钢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12241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工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310048603.8

  • 发明设计人 邱灿星;刘家旺;杜修力;

    申请日2023-01-31

  • 分类号E04B1/19(2006.01);E04B1/58(2006.01);E04B1/98(2006.01);E04H9/02(2006.01);E04B1/343(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王兆波

  • 地址 100024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9:35: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6-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B 1/19 专利申请号:2023100486038 申请日:202301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5-16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防屈曲钢板的半刚性钢框架梁柱节点,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的结构消能减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梁柱节点是钢框架结构体系中的关键部位,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与刚性节点相比,半刚性节点具有更好的延性和转动变形能力。典型的半刚性节点连接方式有顶底角钢连接、外伸端板连接等。然而,这些半刚性节点的力学原理比较复杂,设计人员较难准确估算其承载力和消能能力,给抗震设计带来不便。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防屈曲钢板的半刚性钢框架梁柱节点,该节点的关键受力构件是具有削弱段的T型钢板。防屈曲角钢和梁翼缘的共同约束可防止T型钢板在受压时屈曲,使其具有稳定的受压性能和饱满的滞回行为。该节点的力学原理简单、明晰,其刚度和强度由T型钢板削弱段的长度和截面积确定,方便设计。T型钢板和防屈曲角钢均安装在梁翼缘内侧,减少了对建筑空间和楼板的影响。该节点全螺栓装配而成,便于安装和拆卸。地震发生时,节点的塑性变形集中于T型钢板的削弱段,梁和柱处于弹性状态,地震结束后,仅需更换受损的T型钢板。

发明内容

为避免传统半刚性节点力学原理复杂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半刚性钢框架梁柱节点,能保障结构的延性和消能能力,减轻地震对主体结构的损害。该节点的关键受力构件是具有削弱段的T型钢板,防屈曲角钢和梁翼缘的共同约束可防止T型钢板在受压时屈曲。地震发生时,节点的塑性变形集中于T型钢板的削弱段,梁和柱处于弹性状态,地震结束后,仅需更换T型钢板。该节点的力学原理简单、明晰,其刚度、强度和变形能力由T型钢板削弱段的长度和截面积确定,方便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防屈曲钢板的半刚性钢框架梁柱节点,主要包括柱(1)、梁(2)、T型钢板(3)、防屈曲角钢(4)、垫片(5)、剪力板(6)等。

所述节点梁(2)和柱(1)之间无焊接。柱(1)的翼缘处加工有螺栓孔I(7),T型钢板(3)通过翼缘处的第五螺栓孔(15)与柱(1)的第六螺栓孔(7)通过螺栓连接。T型钢板(3)端部加工有第七螺栓孔(16),与梁(2)翼缘处的第一螺栓孔(10)通过螺栓连接。剪力板(6)焊接在柱(1)翼缘处,剪力板(6)通过螺栓与梁(2)腹板上的第四螺栓孔(13)连接。剪力板(6)上加工有圆孔(19)和槽孔(20),抗剪的同时允许节点以剪力板(6)的圆孔(19)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为保障节点域的力学性能,在柱(1)与T型钢板(3)连接处焊加劲肋(8)。梁(2)的端部加工为圆弧端(9),目的是避免梁(2)与柱(1)在节点转动时碰撞。梁(2)的翼缘上加工有第一螺栓孔(10)和第二螺栓孔(11),腹板上加工有第三螺栓孔(12)和第四螺栓孔(13)。T型钢板(3)上加工有单侧削弱段(14),为梁(2)翼缘处的第二螺栓孔(11)留出充分空间。防屈曲角钢(4)上加工有第八螺栓孔(17),与梁(2)翼缘处的第二螺栓孔(11)和腹板处的第三螺栓孔(12)螺栓连接。垫片(5)上加工有第九螺栓孔(18),放置于防屈曲角钢(4)与梁(2)翼缘之间,目的是拧紧螺栓,并可通过调整垫片(5)高度控制T型钢板(3)削弱段(14)与防屈曲角钢(4)之间的间隙大小。

地震发生时,节点以剪力板(6)圆孔为旋转中心(19)转动,两侧T型钢板(3)分别受拉和受压,塑性变形集中于T型钢板(3)的削弱段(14),梁(2)和柱(1)处于弹性状态,地震结束后仅需更换受损的T型钢板(3)。剪力板(6)螺栓在保证节点抗剪能力的同时允许节点转动,避免剪力板(6)与梁(2)腹板连接处的塑性破坏。梁(2)翼缘和防屈曲角钢(4)的共同约束可防止T型钢板(3)削弱段(14)受压屈曲,使T型钢板(3)具有稳定的受压性能和饱满的滞回行为。为了满足T型钢板(3)受压时由泊松比效应引起的截面增大,应在其削弱段(14)与防屈曲角钢(4)之间留有间隙。该节点全螺栓装配而成,便于安装和拆卸。该节点的力学原理简单、明晰,其力学性能由T型钢板(3)削弱段(14)的长度和截面积确定,方便设计。T型钢板(3)和防屈曲角钢(4)均安装在梁(2)翼缘内侧,减小了对建筑空间和楼板的影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本发明力学原理简单、明晰,方便设计,节点的刚度和强度由T型钢板削弱段的长度和截面积确定。

(2)本发明采用单侧削弱T型钢板,给梁翼缘处的防屈曲角钢连接螺栓留出充分空间。

(3)本发明防屈曲角钢和梁翼缘的共同约束可防止T型钢板在受压时屈曲,使其具有稳定的受压性能和饱满的滞回行为。

(4)本发明T型钢板和防屈曲角钢均安装于梁翼缘内侧,减小了对建筑空间和楼板的影响。

(5)本发明T型钢板和防屈曲角钢之间放置垫片,起到拧紧螺栓的作用,并可通过调整垫片高度控制T型钢板削弱段与防屈曲角钢之间的间隙大小。

(6)本发明剪力板上加工有圆孔和槽孔,使得剪力板螺栓抗剪的同时允许节点转动,避免剪力板与梁腹板连接处的塑性破坏。

(7)本发明梁端部加工为圆弧端,避免梁和柱在节点转动时碰撞。

(8)本发明在地震发生时塑性变形集中于T型钢板削弱段,梁和柱处于弹性状态,地震结束后,仅需更换受损的T型钢板。

(9)本发明全螺栓装配而成,便于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节点装配示意图。

图2是柱示意图。

图3是梁示意图。

图4是T型钢板示意图。

图5是防屈曲角钢与垫块示意图。

图6是剪力板示意图。

图7是节点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7所述,一种基于防屈曲钢板的半刚性钢框架梁柱节点,该节点的施作方法如下:T型钢板(3)、T型钢板(3)削弱段(14)、T型钢板(3)翼缘处的第五螺栓孔(15)、T型钢板(3)端部的第七螺栓孔(16)、梁(2)腹板处的圆弧端(9)、梁(2)翼缘处的第一螺栓孔(10)和第二螺栓孔(11)、梁(2)腹板处的第三螺栓孔(12)和第四螺栓孔(13)、垫片(5)、垫片(5)上的第九螺栓孔(18)、防屈曲角钢(4)、防屈曲角钢(4)上的第八螺栓孔(17)、剪力板(6)、剪力板(6)上的圆孔(19)和槽孔(20)、柱(1)及其加劲板(8)、柱(1)翼缘处的第六螺栓孔(7)、等均在工厂事先预制而成,剪力板(6)与柱(1)翼缘在工厂预先进行焊接,而后运输至施工现场。

首先将梁(2)通过其腹板处的第四螺栓孔(13)与柱(1)翼缘处的剪力板(6)螺栓连接,如图7的(2)所示。之后安装T型钢板(3),T型钢(3)板翼缘处的第五螺栓孔(15)与柱(1)翼缘处的第六螺栓孔(7)进行螺栓连接,T型钢(3)板端部的第七螺栓孔(16)与梁(2)翼缘处的第一螺栓孔(10)进行螺栓连接,如图7的(3)所示。之后将垫片(5)放置于梁(2)翼缘内侧,安装防屈曲角钢(4),防屈曲角钢(4)与梁(2)翼缘处的第二螺栓孔(11)以及梁(2)腹板处的第三螺栓孔(12)进行螺栓连接。为减小T型钢板(3)削弱段(14)处的摩擦力,可对其包裹光滑材料,如玻璃纸、PVC薄板等。最后对各连接螺栓施加预紧力至设计值。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