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

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属于垃圾渗滤液净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池、好氧池、弱电刺激缺氧池、微电刺激缺氧池和沉淀池;在好氧池底部设有均匀曝气装置;弱电刺激缺氧池和微电刺激缺氧池内分别设有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沉淀池的污泥回流出口通过外接管道连接至好氧池的污泥回流入口;弱电刺激缺氧池和微电刺激缺氧池内分别设有与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连接的第一电极板组和第二电机板组,在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根据污泥池类型和实际电导率施加不同电压。本发明能够解决高效、便捷处理垃圾渗滤液脱氮效率低的难题,同时,在保持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节约电能输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06289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工商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310294866.7

  • 申请日2023-03-17

  • 分类号C02F3/30(2023.01);C02F3/00(2023.01);C02F3/02(2023.01);C02F3/28(2023.01);C02F3/34(2023.01);C02F101/16(2006.01);C02F103/06(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王皓

  •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9:33: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2F 3/30 专利申请号:2023102948667 申请日:202303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5-05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渗滤液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经过填埋后产生的二次污染物,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垃圾渗滤液,其中主要特征为盐度极高。其来源主要包括雨雪渗入、外部地表水渗入、地下水渗入、垃圾本身携带、微生物分解所产生的污染物。其成分复杂、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生态稳定性,还释放氨气、硫化氢等气体污染环境。由于一些工业生产中直接使用海水,导致相关产业排放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如Cl

由于垃圾渗滤液具有盐度较高、物质复杂、可生化性差的特点,如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高效、便捷、绿色的处理成为近年来亟需解决的问题。不管是从减少能源消耗角度还是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降低污水处理能耗和物耗是行业升级的必然目标。生物法仍是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首选方案,但由于垃圾渗滤液通常具有较高的盐度,常规微生物易发生胞内外渗透压失衡难以存活,因此传统生物法难以快速满足垃圾渗滤液出水水质需求,如何强化微生物在垃圾渗滤液中的除污性能是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在中国专利申请文献CN115072870A中,公开了一种实现污水异养与自养协同高效脱氮的处理系统,包括:原水池,以及依次连接的厌氧池、好氧池、缺氧池和沉淀池;所述原水池通过第一进水泵、第一进水管与所述厌氧池连接;所述原水池通过第二进水泵、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缺氧池连接;所述沉淀池底部通过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管连接到所述厌氧池前端;所述缺氧池能够投加填料富集厌氧氨氧化菌;在缺氧池反硝化菌利用在厌氧池储存的内碳源和进入缺氧池原水中的COD为碳源,进行全程反硝化和部分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菌利用短程反硝化产生的亚硝酸盐氮和进入缺氧池的原水中的氨氮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从而实现异养与自养协同高效脱氮。该方案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污水脱氮效率受制于硝化液回流比的限制,以及解决投加大量外加碳源造成处理成本高的问题。

在中国专利申请文献CN113968657A中,公开了一种基于电解脱氮与生化的垃圾渗滤处理系统,包括石灰混凝沉淀装置、脱硬度装置、一级电解脱氮装置、生化处理装置、二级电解净化装置和二次混凝沉淀装置,其中,所述石灰混凝沉淀装置由垃圾渗滤收集调节池、加药罐、混凝反应罐、沉淀罐和上清液储罐构成,所述混凝反应罐的进水口与垃圾渗滤收集调节池出水口连接,所述混凝反应罐的出水口与所述沉淀罐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沉淀罐的上清液出水口与所述上清液储罐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上清液储罐的出水口与所述脱硬度装置连接;所述脱硬度装置由除硬度反应罐、沉淀分离罐、固液分离机和脱硬度中间水池构成;所述除硬度反应罐上还安装有熟石灰投加罐、碳酸钠溶液投加罐和搅拌机,所述除硬度反应罐的进水口与上清液储罐的出水口连接,除硬度反应罐的出水口与沉淀分离罐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沉淀分离罐的出水口与脱硬度中间水池进水口连接,所述脱硬度中间水池出水口与所述一级电解脱氮装置进水口连接;所述一级电解脱氮装置与所述生化处理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二级电解净化装置与所述生化处理装置的出水口相连接,其中,所述一级电解脱氮装置或二级电解净化装置由电解机、脱气罐、酸洗除垢装置和还原罐构成,所述一级电解脱氮装置的电解机的进水口与所述脱硬度装置相连通,所述电解机的出水口与所述脱气罐的进水口相连,所述脱气罐的出水口与所述还原罐的进水口相连,所述脱气罐还设置有循环口,所述循环口通过管道和循环水泵与所述电解机的进水管联接;所述生化处理装置为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分离罐和生化产水中间水池,或者为依次连接的一级厌氧池、一级好氧池、二级厌氧池、二级好氧池和生化产水中间水池,或者所述生化处理装置为依次连接的好氧池、曝气生物滤池、反硝化深床滤池和生化产水中间水池组合中的其中一种;所述二次混凝沉淀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pH调节池、混凝池、助凝池、沉淀池和中间水池,其中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有上清液出水口,所述上清液出水口与所述中间水池进水口连接,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污泥出口,所述污泥出口与污泥泵联接。该方案能够解决排水氨氮超标和浓缩液的问题。

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硝态氮的还原过程和厌氧氨氧化菌的生物活性增强未分开,处理垃圾渗滤液脱氮效率低;

2.施加的电压未根据电导率进行区分,电能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及方法,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池、好氧池、弱电刺激缺氧池、微电刺激缺氧池和沉淀池;在所述好氧池底部设有均匀曝气装置;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内分别设有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所述沉淀池的污泥回流出口通过外接管道连接至所述好氧池的污泥回流入口;所述第一电极板组和第二电极板组的电极板为长方体结构,电极板阴阳极间距大于0.5m,单个电极板的截面积分别占弱电刺激缺氧池和微电刺激缺氧池横截面积的百分比至少50%;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内分别设有与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连接的第一电极板组和第二电机板组,在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根据污泥池类型和实际电导率施加不同电压;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的施加电压为1.0-2.0V,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的施加电压为0.2-0.6V,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为直流稳压电源;所述第一电极板组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组的电极板为石墨电极板;好氧池内含有以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好氧污泥,弱电刺激缺氧池内含有以反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微电刺激缺氧池内含有以厌氧氨氧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本发明通过施加不同直流电压刺激以强化微生物的耐盐除污性能,以达到高效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氮污染的目的,能够解决高效、便捷处理垃圾渗滤液脱氮效率低的难题,同时,在保持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节约电能输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池、好氧池、弱电刺激缺氧池、微电刺激缺氧池和沉淀池;

在所述好氧池底部设有均匀曝气装置;

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内分别设有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

所述沉淀池的污泥回流出口通过外接管道连接至所述好氧池的污泥回流入口;

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内分别设有与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连接的第一电极板组和第二电机板组,在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根据污泥池类型和实际电导率施加不同电压;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的施加电压为1.0-2.0V,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的施加电压为0.2-0.6V;

所述第一电极板组和第二电极板组的电极板为长方体结构,电极板阴阳极间距大于0.5m,单个电极板的截面积分别占弱电刺激缺氧池和微电刺激缺氧池横截面积的百分比至少50%;

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为直流稳压电源;

所述第一电极板组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组的电极板为石墨电极板;

好氧池内含有以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好氧污泥,弱电刺激缺氧池内含有以反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微电刺激缺氧池内含有以厌氧氨氧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

优选地,第一间距为0.5-1.0m,单个电极板的截面积分别占弱电刺激缺氧池和微电刺激缺氧池横截面积的60-70%。

优选地,阴阳极电势为直流电压的1/2。

优选地,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施加的直流电压根据污泥池类型和垃圾渗滤液电导率共同确定,具体为:

对于弱电刺激缺氧池:

当垃圾渗滤液电导率<1×10

当垃圾渗滤液电导率≥1×10

对于微电刺激缺氧池:

当垃圾渗滤液电导率<1×10

当垃圾渗滤液电导率≥1×10

电导率越高说明溶液中电子传递效率越高,因此施加较低的直流电压就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考虑到经济性的角度即采用较低电压。电场强度=电压/电极间距。

优选地,所述集水池的上部设有集水池进水口,底部设有放空阀。

优选地,所述集水池通过水泵和外接管道连接所述好氧池进水口,所述好氧池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弱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

优选地,弱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的一侧内壁的上部,对侧内壁的上部设有弱电刺激缺氧池出水口;微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设置在微电刺激缺氧池一侧内壁的上部,对侧内壁的上部设有微电刺激缺氧池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出水口还通过另一管道与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好氧池与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紧密连接,共用同一侧壁,所述好氧池出水口同时作为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与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紧密连接,共用同一侧壁,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出水口同时作为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

优选地,所述污泥回流出口设置在所述沉淀池底部。

优选地,好氧池内含有以占比60%-80%的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好氧污泥,弱电刺激缺氧池内含有以占比60%-80%的反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微电刺激缺氧池内含有以占比60%-80%的厌氧氨氧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

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提供的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将电刺激与生物处理结合,创新性地将缺氧池分类为弱电刺激缺氧池和微电刺激缺氧池,前者弱电刺激旨在通过向水体中提供电子进而加速硝态氮的还原过程,后者微电刺激旨在强化厌氧氨氧化菌的生物活性,提升微生物胞外聚合物蛋白、多糖含量并增加微生物胞内相容溶质含量以增强微生物在垃圾渗滤液复杂水质环境中的生物活性和繁殖速率,解决高效、便捷处理垃圾渗滤液脱氮效率低的难题。

2.本发明提供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将所述电刺激生物池的直流电压根据垃圾渗滤液电导率确定,在高电导率垃圾渗滤液中采用较低直流电压刺激,而在低电导率垃圾渗滤液中采用较高电压刺激,在保持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节约电能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

1-集水池;2-水泵;3-好氧池进水口;4-曝气装置;5-好氧池;6-1-好氧池出水口;6-2弱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7-第一电源;8-第一搅拌装置;9-第一电极板组;10-弱电刺激缺氧池;11-1-弱电刺激缺氧池出水口;11-2-微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12-第二电源;13-第二搅拌装置;14-第二电极板组;15-微电刺激缺氧池;16-微电刺激缺氧池出水口;17-沉淀池进水口;18-沉淀池;19-污泥回流出口;20-污泥回流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池1、好氧池5、弱电刺激缺氧池10、微电刺激缺氧池15和沉淀池18;

在所述好氧池5底部设有均匀曝气装置4;

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分别设有第一搅拌装置8和第二搅拌装置13;

所述沉淀池18的污泥回流出口19通过外接管道连接至所述好氧池5的污泥回流入口20;

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分别设有与第一电源7和第二电源12连接的第一电极板组9和第二电机板组,在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根据污泥池类型和实际电导率施加不同电压;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的施加电压为1.0-2.0V,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的施加电压为0.2-0.6V;

所述第一电极板组9和第二电极板组14的电极板为长方体结构,电极板阴阳极间距大于0.5m,单个电极板的截面积分别占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微电刺激缺氧池15横截面积的百分比至少50%;

所述第一电源7和所述第二电源12为直流稳压电源;

所述第一电极板组9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组14的电极板为石墨电极板;

好氧池5内含有以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好氧污泥,弱电刺激缺氧池10内含有以反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含有以厌氧氨氧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第一间距为0.5-1.0m,单个电极板的截面积分别占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微电刺激缺氧池15横截面积的60-7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阴阳极电势为直流电压的1/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施加的直流电压根据污泥池类型和垃圾渗滤液电导率共同确定,具体为:

对于弱电刺激缺氧池10:

当垃圾渗滤液电导率<1×10

当垃圾渗滤液电导率≥1×10

对于微电刺激缺氧池15:

当垃圾渗滤液电导率<1×10

当垃圾渗滤液电导率≥1×1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所述集水池1的上部设有集水池1进水口,底部设有放空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所述集水池1通过水泵2和外接管道连接所述好氧池进水口3,所述好氧池出水口6-1通过管道连接弱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6-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弱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6-2设置在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的一侧内壁的上部,对侧内壁的上部设有弱电刺激缺氧池出水口11-1;微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11-2设置在微电刺激缺氧池15一侧内壁的上部,对侧内壁的上部设有微电刺激缺氧池出水口1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出水口16还通过另一管道与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6-2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所述好氧池5与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紧密连接,共用同一侧壁,所述好氧池出水口6-1同时作为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6-2,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与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紧密连接,共用同一侧壁,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出水口11-1同时作为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11-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所述污泥回流出口19设置在所述沉淀池18底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好氧池5内含有以占比60%-80%的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好氧污泥,弱电刺激缺氧池10内含有以占比60%-80%的反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含有以占比60%-80%的厌氧氨氧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

工作过程:

污水依次经过集水池1、好氧池5、弱电刺激缺氧池10、微电刺激缺氧池15和沉淀池18。集水池1用来均匀进水水质和调整进水流量。垃圾渗滤液进入好氧池5后,氨氮经硝化菌的硝化作用逐步生成硝态氮;而后进入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垃圾渗滤液中大部分硝态氮被反硝化菌还原为氮气排出;再经微电刺激缺氧池15,将垃圾渗滤液中为完全氧化的氨氮进行厌氧氨氧化进程,彻底去除氨氮;进入到沉淀池18之前,将出水回流至弱电刺激缺氧池10中,将未完全去除的硝态氮彻底去除;最终进入到沉淀池18,上清液排出,而污泥可选择回流驯化二次利用或直接排出。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下面对本发明的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池1、好氧池5、弱电刺激缺氧池10、微电刺激缺氧池15和沉淀池18;

在所述好氧池5底部设有均匀曝气装置4;

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分别设有第一搅拌装置8和第二搅拌装置13;

所述沉淀池18的污泥回流出口19通过外接管道连接至所述好氧池5的污泥回流入口20;

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分别设有与第一电源7和第二电源12连接的第一电极板组9和第二电机板组,在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根据污泥池类型和实际电导率施加不同电压;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的施加电压为1.0-2.0V,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的施加电压为0.2-0.6V;

所述第一电极板组9和第二电极板组14的电极板为长方体结构,电极板阴阳极间距大于0.5m,单个电极板的截面积分别占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微电刺激缺氧池15横截面积的百分比至少50%;所述第一电源7和所述第二电源12为直流稳压电源;

所述第一电极板组9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组14的电极板为石墨电极板;

好氧池5内含有以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好氧污泥,弱电刺激缺氧池10内含有以反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含有以厌氧氨氧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池1、好氧池5、弱电刺激缺氧池10、微电刺激缺氧池15和沉淀池18;

在所述好氧池5底部设有均匀曝气装置4;

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分别设有第一搅拌装置8和第二搅拌装置13;

所述沉淀池18的污泥回流出口19通过外接管道连接至所述好氧池5的污泥回流入口20;

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分别设有与第一电源7和第二电源12连接的第一电极板组9和第二电机板组,在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根据污泥池类型和实际电导率施加不同电压;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的施加电压为1.0-2.0V,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的施加电压为0.2-0.6V;

所述第一电极板组9和第二电极板组14的电极板为长方体结构,电极板阴阳极间距大于0.5m,单个电极板的截面积分别占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微电刺激缺氧池15横截面积的百分比至少50%;

所述第一电源7和所述第二电源12为直流稳压电源;

所述第一电极板组9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组14的电极板为石墨电极板;

好氧池5内含有以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好氧污泥,弱电刺激缺氧池10内含有以反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含有以厌氧氨氧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

其中,

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施加的直流电压根据污泥池类型和垃圾渗滤液电导率共同确定,具体为:

对于弱电刺激缺氧池10:

当垃圾渗滤液电导率<1×10

当垃圾渗滤液电导率≥1×10

对于微电刺激缺氧池15:

当垃圾渗滤液电导率<1×10

当垃圾渗滤液电导率≥1×10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池1、好氧池5、弱电刺激缺氧池10、微电刺激缺氧池15和沉淀池18;

在所述好氧池5底部设有均匀曝气装置4;

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分别设有第一搅拌装置8和第二搅拌装置13;

所述沉淀池18的污泥回流出口19通过外接管道连接至所述好氧池5的污泥回流入口20;

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分别设有与第一电源7和第二电源12连接的第一电极板组9和第二电机板组,在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根据污泥池类型和实际电导率施加不同电压;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的施加电压为1.0-2.0V,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的施加电压为0.2-0.6V;

所述第一电极板组9和第二电极板组14的电极板为长方体结构,电极板阴阳极间距大于0.5m,单个电极板的截面积分别占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微电刺激缺氧池15横截面积的百分比至少50%;

所述第一电源7和所述第二电源12为直流稳压电源;

所述第一电极板组9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组14的电极板为石墨电极板;

好氧池5内含有以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好氧污泥,弱电刺激缺氧池10内含有以反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含有以厌氧氨氧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

其中,第一间距为0.5-1.0m,单个电极板的截面积分别占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微电刺激缺氧池15横截面积的60-70%。

实施例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下面对本发明的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池1、好氧池5、弱电刺激缺氧池10、微电刺激缺氧池15和沉淀池18;

在所述好氧池5底部设有均匀曝气装置4;

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分别设有第一搅拌装置8和第二搅拌装置13;

所述沉淀池18的污泥回流出口19通过外接管道连接至所述好氧池5的污泥回流入口20;

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分别设有与第一电源7和第二电源12连接的第一电极板组9和第二电机板组,在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根据污泥池类型和实际电导率施加不同电压;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的施加电压为1.0-2.0V,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的施加电压为0.2-0.6V;

所述第一电极板组9和第二电极板组14的电极板为长方体结构,电极板阴阳极间距大于0.5m,单个电极板的截面积分别占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微电刺激缺氧池15横截面积的百分比至少50%;

所述第一电源7和所述第二电源12为直流稳压电源;

所述第一电极板组9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组14的电极板为石墨电极板;

好氧池5内含有以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好氧污泥,弱电刺激缺氧池10内含有以反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含有以厌氧氨氧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

其中,所述集水池1的上部设有集水池1进水口,底部设有放空阀。

其中,所述集水池1通过水泵2和外接管道连接所述好氧池进水口3,所述好氧池出水口6-1通过管道连接弱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6-2。

实施例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下面对本发明的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池1、好氧池5、弱电刺激缺氧池10、微电刺激缺氧池15和沉淀池18;

在所述好氧池5底部设有均匀曝气装置4;

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分别设有第一搅拌装置8和第二搅拌装置13;

所述沉淀池18的污泥回流出口19通过外接管道连接至所述好氧池5的污泥回流入口20;

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分别设有与第一电源7和第二电源12连接的第一电极板组9和第二电机板组,在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根据污泥池类型和实际电导率施加不同电压;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的施加电压为1.0-2.0V,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的施加电压为0.2-0.6V;

所述第一电极板组9和第二电极板组14的电极板为长方体结构,电极板阴阳极间距大于0.5m,单个电极板的截面积分别占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微电刺激缺氧池15横截面积的百分比至少50%;

所述第一电源7和所述第二电源12为直流稳压电源;

所述第一电极板组9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组14的电极板为石墨电极板;

好氧池5内含有以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好氧污泥,弱电刺激缺氧池10内含有以反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含有以厌氧氨氧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

其中,弱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6-2设置在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的一侧内壁的上部,对侧内壁的上部设有弱电刺激缺氧池出水口11-1;微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11-2设置在微电刺激缺氧池15一侧内壁的上部,对侧内壁的上部设有微电刺激缺氧池出水口16。

其中,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出水口16还通过另一管道与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6-2连接。

实施例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下面对本发明的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池1、好氧池5、弱电刺激缺氧池10、微电刺激缺氧池15和沉淀池18;

在所述好氧池5底部设有均匀曝气装置4;

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分别设有第一搅拌装置8和第二搅拌装置13;

所述沉淀池18的污泥回流出口19通过外接管道连接至所述好氧池5的污泥回流入口20;

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分别设有与第一电源7和第二电源12连接的第一电极板组9和第二电机板组,在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根据污泥池类型和实际电导率施加不同电压;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的施加电压为1.0-2.0V,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的施加电压为0.2-0.6V;

所述第一电极板组9和第二电极板组14的电极板为长方体结构,电极板阴阳极间距大于0.5m,单个电极板的截面积分别占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微电刺激缺氧池15横截面积的百分比至少50%;所述第一电源7和所述第二电源12为直流稳压电源;

所述第一电极板组9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组14的电极板为石墨电极板;

好氧池5内含有以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好氧污泥,弱电刺激缺氧池10内含有以反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含有以厌氧氨氧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

其中,所述好氧池5与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紧密连接,共用同一侧壁,所述好氧池出水口6-1同时作为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6-2,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与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紧密连接,共用同一侧壁,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出水口11-1同时作为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11-2。

实施例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下面对本发明的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脱氮的生物强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池1、好氧池5、弱电刺激缺氧池10、微电刺激缺氧池15和沉淀池18;

在所述好氧池5底部设有均匀曝气装置4;

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分别设有第一搅拌装置8和第二搅拌装置13;

所述沉淀池18的污泥回流出口19通过外接管道连接至所述好氧池5的污泥回流入口20;

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分别设有与第一电源7和第二电源12连接的第一电极板组9和第二电机板组,在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根据污泥池类型和实际电导率施加不同电压;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的施加电压为1.0-2.0V,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的施加电压为0.2-0.6V;

所述第一电极板组9和第二电极板组14的电极板为长方体结构,电极板阴阳极间距大于0.5m,单个电极板的截面积分别占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微电刺激缺氧池15横截面积的百分比至少50%;

所述第一电源7和所述第二电源12为直流稳压电源;

所述第一电极板组9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组14的电极板为石墨电极板;

好氧池5内含有以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好氧污泥,弱电刺激缺氧池10内含有以反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含有以厌氧氨氧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

其中,第一间距为0.5-1.0m,单个电极板的截面积分别占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微电刺激缺氧池15横截面积的60-70%。

其中,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和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施加的直流电压根据污泥池类型和垃圾渗滤液电导率共同确定,具体为:

对于弱电刺激缺氧池10:

当垃圾渗滤液电导率<1×10

当垃圾渗滤液电导率≥1×10

对于微电刺激缺氧池15:

当垃圾渗滤液电导率<1×10

当垃圾渗滤液电导率≥1×10

其中,所述集水池1的上部设有集水池1进水口,底部设有放空阀。

其中,所述集水池1通过水泵2和外接管道连接所述好氧池进水口3,所述好氧池出水口6-1通过管道连接弱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6-2。

其中,弱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6-2设置在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的一侧内壁的上部,对侧内壁的上部设有弱电刺激缺氧池出水口11-1;微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11-2设置在微电刺激缺氧池15一侧内壁的上部,对侧内壁的上部设有微电刺激缺氧池出水口16。

其中,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出水口16还通过另一管道与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6-2连接。

其中,所述好氧池5与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紧密连接,共用同一侧壁,所述好氧池出水口6-1同时作为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6-2,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10与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15紧密连接,共用同一侧壁,所述弱电刺激缺氧池出水口11-1同时作为所述微电刺激缺氧池进水口11-2。

其中,所述污泥回流出口19设置在所述沉淀池18底部。

其中,好氧池5内含有以占比60%-80%的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好氧污泥,弱电刺激缺氧池10内含有以占比60%-80%的反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微电刺激缺氧池15内含有以占比60%-80%的厌氧氨氧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缺氧污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