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防治鸭大舌头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

一种用于防治鸭大舌头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鸭大舌头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涉及一种兽用药物组合物临床应用和兽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一种用于防治鸭大舌头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是由板蓝根、金银花、黄芪、黄芩、白术、蒲公英、栀子、苦参、大黄、白头翁等十味中药及制霉菌素、溶菌酶、牛磺酸、无水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锌、蒙脱石、元明粉等西药组成,通过系列技术工艺制成的具有防治鸭大舌头病的作用,从而有效的防治鸭大舌头病,保障了广大肉鸭养殖场户的养殖效益。本发明构思巧妙,药物组合物配伍合理,各原料药配合使用发挥了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市场需求量巨大,应用前景良好。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02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西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鸭大舌头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和兽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中西药复方制剂防治鸭大舌头病。

背景技术

鸭大舌头病,又称为鸭鹅长舌病,发病的临床主要特征是舌头较大并很长,喙部较短,舌头被长长的突出于喙部的外面的一种鸭鹅传染病。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由于舌头被长长的伸出于上下喙的外面并一直无法缩回到口腔内部,造成鸭鹅不能进行采食及饮水,常常因无法饮食而死亡。晚期发病较轻的鸭只也常因舌头外露而影响卖相及羽毛质量,造成出栏时屠宰厂拒收这类鸭只或扣掉一定斤称后才能够被收购,出栏时屠宰场每只要扣掉不等金额的款项而使养鸭户蒙受极大的经济损失。

河南纳瑞森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技术部自2013年以来,经过多年对上百家规模型养鸭场户的临床观察和调查研究,在2015年的研究及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经进一步研究和补充完善归纳出鸭大舌头病的发病原因有如下10个方面:

1、临床滥用抗生素类药物造成。由于临床疾病发生率较高,某些养殖场户为了保障养殖成活率,临床大剂量使用某些抗生素类药物造成;

2、与养殖场建造选址及水源水质等有关,如碱性或酸性水质及水源污染等;

3、某些微量元素及营养性物质缺乏等引起的综合性代谢性疾病;

4、与饲料及圈舍等霉菌感染有关。造成养殖场鸭鹅群体因霉菌毒素中毒及机体免疫力低下而发病;

5、因光过敏物质等造成的类似于光过敏综合症等;

6、因饲养管理过程中通风及光照强度过大,造成鸭鹅的喙部生长发育异常等;

7、饲料及饮用水中含有某些有害毒素成分造成。如以菜籽饼、棉籽饼等为蛋白质饲料原料的配合饲料中含有较大剂量的毒素成分,从而影响了鸭鹅的生理机能及生长发育;

8、种鸭选种选育问题,因目前鸭鹅的良种繁育混乱,尚没有形成真正的肉用鸭鹅科学的良种繁育体系,很多的种鸭鹅场为了急功近利采用商品鸭鹅留作种鸭鹅使用,久而久之造成品种退化,形成基因缺陷性疾病;

9、某些细菌和病毒或病毒的变异株感染引起。尤以近年来流行的细小病毒、安卡拉病毒等病毒病的流行及感染的原因较为多见,并在实验室分离出该类阳性毒株;

10、由以上几种原因或多种原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鸭鹅的综合性健康机能及免疫机能障碍性疾病综合征。

鸭大舌头病临床症状:

群体发病初期未发现有异常情况,随着病情发展,患鸭表现出精神不振,扭脖,站立不稳,行走摇摆,双脚向外岔开,呈八字脚,严重的可出现跛行,瘫痪或翻滚,鸭蹼干瘪;病鸭背部着地,努力挣扎还是站不起来。有的因痉挛而突然倒地不起。有的呈现出乱蹦、翻跟头。随之肉鸭舌头伸出并一直外露,病鸭粪便稀薄、腹泻、眼圈周围羽毛湿润、流泪。大群中有呼噜、咳嗽现象。患鸭运动障碍,走走停停,随后见蹲坐式瘫痪或侧卧,采食不便或无法采食,病鸭体质瘦弱,死亡鸭手捏鼻腔有黏液冒出。患鸭显著特征为喙部较短,鸭舌头弯曲并突出外翻于上下喙的外面,舌头僵硬而不灵活,喙部发生严重的器质性病变。鸭群个体大小不均匀,患鸭腿短,个体明显偏小,舌头变长外露。患鸭骨骼及羽翅质地变脆,极易折断,饲养后期容易断腿断翅,部分患鸭有腹泻现象。

鸭大舌头病解剖症状:

本病解剖后内脏各器官没有明显剖检症状,一般未见喙软、脏器炎渗出或坏死等情况,舌部肌肉出现较严重的钙化增生,全身骨质疏松,表现为骨质脆弱,极易折断。

近年来,鸭大舌头病呈现小范围蔓延的趋势,加上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让广大养殖户和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员感到一筹莫展。

本病若与浆膜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或变形杆菌等混合感染,死亡率相当高,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危害。

目前,对该病的病理学及发病原因研究还很缺乏,由于该病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舌头较大并很长,喙部较短,舌头被长长的突出于喙部的外面的一种鸭传染病,所以暂命名为“鸭大舌头病”或“鸭长舌病”。由于舌头被长长的伸出于上下喙的外面并一直无法缩回到口腔内部,造成鸭鹅不能进行采食及饮水,常常因无法饮食而死亡,晚期发病较轻的鸭只也常因舌头外露而影响卖相及羽毛质量,造成出栏时屠宰厂拒收这类鸭只或扣掉一定斤称后才能够被收购,出栏时屠宰场每只要扣掉不等金额的款项而使养鸭户蒙受极大的经济损失。

该病自发生以来,基层临床曾试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以及抗霉菌药物治疗,但疗效均不明显。目前国内针对鸭大舌头病尚无有效的防控药物和防控方案。采用本发明的中西药复方制剂防治鸭大舌头病在国内市场上尚无公开报道。由于中西药复方制剂相互具有协同作用,标本兼治,快速控制病情和减少伤亡。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防治鸭大舌头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可以有效鸭大舌头病,安全、无药物残留,将对鸭大舌头病防治发挥巨大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防治鸭大舌头病,充分保障养鸭业健康发展,经过大量的研究与临床实践,发明人研制出了一种用于防治鸭大舌头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能够有效预防和大大降低鸭大舌头病的发生,促进发病鸭的康复,恢复其生长发育。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防治鸭大舌头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治鸭大舌头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主要为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板蓝根150g~350g、金银花50g~150g、黄芪100g~300g、黄芩100g~300g、白术100g~300g、蒲公英100g~300g、栀子100g~300g、苦参100g~200g、大黄50g~150g、白头翁100g~300g十味中药及莫能菌素20g~80g、溶菌酶5g~35g、牛磺酸10g~40g、无水硫酸铜5g~35g、硫酸锰5g~15g、硫酸锌5g~15g、蒙脱石100g~500g、元明粉50g~150g等西药组成。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以上权利要求1 所述的板蓝根、黄芪、黄芩、白术、蒲公英、栀子、苦参、大黄、白头翁切片备料;将无水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锌、蒙脱石、元明粉碎备料;

步骤(2)、进一步,按照步骤(1)所得中药材备料总重量的12倍加水,先将水调pH至5.0,加热至80~100℃后,将步骤(1)所得中药材备料加入提取90 min后加入再金银花,继续提取30-40min,然后过滤,得第一次提取液;然后再加入10倍水连续提取2次,分别得第二次、第三次提取液;将三次所得提取液混合后得混合提取液,将混合提取液入浓缩罐中,于80℃的温度下进行减压浓缩,并干燥制成混合提取物干膏。提取过程全程中控制温度为80~100℃,减压浓缩过程中控制pH为5.5;

步骤(3)、将步骤(1)所得干膏加适量葡萄糖、元明粉、精细滑石粉60℃以下粉碎并混匀干燥,过80目筛成混合提取物细粉备用;

步骤(4)、将以上权利要求1 所述的溶菌酶、牛磺酸加适量水湿辅料制成软材进行包合干燥粉碎处理,过120目筛得包合物细粉备用。水湿辅料为β-环糊精、水溶性淀粉一种或两种与水的适宜混合物;干燥温度为60℃的温度下进行;

步骤(5)、将步骤(3)所得混合提取物细粉、步骤(4)所得包合物细粉与以上权利要求1 所述的莫能菌素、无水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锌、蒙脱石、元明粉进行混合,并加入适量辅料糊精、葡萄糖或水溶性淀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配成1000g重量的混合物,将混合物进行充分混合后60℃的温度下干燥后分装,即得。

将本发明中西药复方制剂通过饮水、混饲等给药方式饲喂畜禽,能够有效防治鸭大舌头病。

本发明中西药复方制剂运用中兽医理法方药的原则,在辩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符合于病情的药物,与西药合理配伍应用,其目的是为了适合于复杂病情的需要,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发明,这里所说的实施例方案并不限制要本发明,本领域的专业人员按照本发明的精神一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和变化,所有这些改进和变化都应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应说明的是,鉴于大规模养殖时的需要,养殖户可以选择混饮或混饲给药。本发明在兽药临床的具有抑菌抗毒、解热增免、利肝健脾、除湿解毒、补充营养、脱毒排毒等作用,对防治鸭大舌头病具有良好疗效。

实施例1:

一种用于防治鸭大舌头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板蓝根150g~350g、金银花50g~150g、黄芪100g~300g、黄芩100g~300g、白术100g~300g、蒲公英100g~300g、栀子100g~300g、苦参100g~200g、大黄50g~150g、白头翁100g~300g十味中药及莫能菌素20g~80g、溶菌酶5g~35g、牛磺酸10g~40g、无水硫酸铜5g~35g、硫酸锰5g~15g、硫酸锌5g~15g、蒙脱石100g~500g、元明粉50g~150g等西药组成。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以上权利要求1 所述的板蓝根、黄芪、黄芩、白术、蒲公英、栀子、苦参、大黄、白头翁切片备料;将无水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锌、蒙脱石、元明粉碎备料;

步骤(2)、进一步,按照步骤(1)所得中药材备料总重量的12倍加水,先将水调pH至5.0,加热至80~100℃后,将步骤(1)所得中药材备料加入提取90 min后加入再金银花,继续提取30-40min,然后过滤,得第一次提取液;然后再加入10倍水连续提取2次,分别得第二次、第三次提取液;将三次所得提取液混合后得混合提取液,将混合提取液入浓缩罐中,于80℃的温度下进行减压浓缩,并干燥制成混合提取物干膏。提取过程全程中控制温度为80~100℃,减压浓缩过程中控制pH为5.5;

步骤(3)、将步骤(1)所得干膏加适量葡萄糖、元明粉、精细滑石粉60℃以下粉碎并混匀干燥,过80目筛成混合提取物细粉备用;

步骤(4)、将以上权利要求1 所述的溶菌酶、牛磺酸加适量水湿辅料制成软材进行包合干燥粉碎处理,过120目筛得包合物细粉备用。水湿辅料为β-环糊精、水溶性淀粉一种或两种与水的适宜混合物;干燥温度为60℃的温度下进行;

步骤(5)、将步骤(3)所得混合提取物细粉、步骤(4)所得包合物细粉与以上权利要求1 所述的莫能菌素、无水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锌、蒙脱石、元明粉进行混合,并加入适量辅料糊精、葡萄糖或水溶性淀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配成1000g重量的混合物,将混合物进行充分混合后60℃的温度下干燥后分装,即得。

实施例2:

一种用于防治鸭大舌头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板蓝根150gg、金银花50g、黄芪100g、黄芩100g、白术100g、蒲公英100g、栀子100g、苦参100g、大黄50g、白头翁100g十味中药及莫能菌素20g、溶菌酶5g、牛磺酸10g、无水硫酸铜5g、硫酸锰5g、硫酸锌5g、蒙脱石100g、元明粉50g等西药组成。按照实施例1所述步骤即得。

实施例3:

一种用于防治鸭大舌头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板蓝根350g、金银花150g、黄芪300g、黄芩300g、白术300g、蒲公英300g、栀子300g、苦参200g、大黄150g、白头翁300g十味中药及莫能菌素80g、溶菌酶35g、牛磺酸40g、无水硫酸铜35g、硫酸锰15g、硫酸锌15g、蒙脱石500g、元明粉150g等西药组成。按照实施例1所述步骤即得。

实施例4:

一种用于防治鸭大舌头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板蓝根250g、金银花100g、黄芪200g、黄芩200g、白术200g、蒲公英200g、栀子200g、苦参150g、大黄100g、白头翁200g十味中药及莫能菌素50g、溶菌酶20g、牛磺酸25g、无水硫酸铜20g、硫酸锰10g、硫酸锌10g、蒙脱石300g、元明粉100g等西药组成。按照实施例1所述步骤即得。

临床试验

实验1:

试验选取山东临沂某樱桃谷肉鸭养殖场,批存栏28日龄樱桃谷肉鸭共12000余只,自23日龄开始逐步有鸭只发病,至28日龄时共发现有发病鸭2246只,发病率接近2%,挑出2246只发病鸭进行试验。

58只肉鸭患有大舌头病,各组治疗方案如下:

第1组:30只,拌料饲喂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中药散剂,5g顿服,一天两次,连用7天;第2组:28只,使用鱼肝油,同时配以头孢及干扰素。经过五天治疗,第一组治愈率90%,第二组治愈率50%。使用中药组明显好于西药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的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