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皮肤消毒剂及消毒皮肤的方法

一种皮肤消毒剂及消毒皮肤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抗菌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肤消毒剂及消毒皮肤的方法,皮肤消毒剂由以下成分组成:a)复合季铵盐:0.72—0.88%;b)甘油:0.01—0.05%;c)至少一种C2‑C3脂肪族醇:0.9—1.1%;d)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余量。本技术方案采用复合季铵盐,复合季铵盐主要包括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苯扎氯铵作为杀菌消毒剂,甘油为润湿剂,乙醇为溶剂、杀菌消毒剂,以蒸馏水作为溶剂复配而成,皮肤消毒剂可灭活菌细胞内和新陈代谢有关的各种活性物质,干扰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导致细菌的最终死亡,可对多种微生物、病毒和细菌有完全杀灭作用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广谱杀菌复合消毒配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96982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三明市诚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0027829.X

  • 发明设计人 李振秋;郑发基;李生榕;李振佑;

    申请日2023-01-09

  • 分类号A61K31/14;A61K47/10;A61P17/00;A61P31/04;A61P31/10;A61P31/14;A01N33/12;A01N29/02;A01P1/00;

  • 代理机构上海新泊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晶

  • 地址 365500 福建省三明市金古空港经济开发区马铺化工集中区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9:30: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1/14 专利申请号:202310027829X 申请日:202301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菌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肤消毒剂及消毒皮肤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皮肤消毒剂种类很多,包括化学类的消毒剂和中药类的消毒剂,大家知道的化学类消毒剂有高锰酸钾、硼酸、双氧水、碘伏以及酒精等等,但这些消毒剂刺激性大,容易对皮肤造成损伤。

中药类消毒剂虽然作用温和,副作用小,但是疗效不确切。

而目前抗生素抗性微生物的流行率增加,尤其是在换季之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发生率同样在显著上升。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主要的感染原因包括医院的血流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和肺炎。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一般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阴道、肠道以及呼吸道中。在当身体出现了免疫力下降或体内菌群失衡时,白色念珠菌会过度繁殖,从而引发各种疾病。主要通过公共用具等方式进行传染。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原称为绿脓杆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一般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同时分布广泛。新型冠状病毒是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一般都是圆形或椭圆形,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一般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空气气溶胶传播、粪便、尿液等多种传播途径,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现有市场上针对杀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阻断传染链条的产品,一般只能针对单一感染菌种,对其他感染菌种的灭活效果相对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皮肤消毒剂及消毒皮肤的方法,本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复合季铵盐,复合季铵盐主要包括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苯扎氯铵作为杀菌消毒剂,甘油作为润湿剂,乙醇作为溶剂、杀菌消毒剂,并以蒸馏水作为溶剂复配而成杀菌消毒剂,皮肤消毒剂可灭活菌细胞内和新陈代谢有关的各种活性物质,干扰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达到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导致细菌的最终死亡,并且对多种微生物、病毒和细菌都有完全的杀灭作用,具有广谱杀菌的复合消毒配方,相对于现有产品针对单一病毒、细菌和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更具有优势,并且灭活效果更显著。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皮肤消毒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皮肤消毒剂由以下成分组成:

a)复合季铵盐:0.72%—0.88%;

b)甘油:0.01—0.05%;

c)至少一种C2-C3脂肪族醇:0.9—1.1%;

d)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余量。

可选地,所述复合季铵盐由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和苯扎氯铵组成,两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0.5—0.7%;苯扎氯铵:0.18—0.3%。

可选地,所述复合季铵盐由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和苯扎氯铵组成,两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0.52%;b)苯扎氯铵:0.2%。

可选地,至少一种C2-C3脂肪族醇为乙醇、正丙醇或异丙醇或前述中任意混合物。

可选地,至少一种C2-C3脂肪族醇为乙醇。

可选地,所述乙醇为75%乙醇。

可选地,按照重量百分比,皮肤消毒剂由以下组分组成,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0.70%,苯扎氯铵:0.18%,甘油:0.05%,乙醇:1.1%,余量为蒸馏水。

可选地,按照重量百分比计,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为98.0%—98.3%。

上述技术方案中,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别名癸甲氯铵,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是一种表面活性离子剂,属双链季铵盐类化合物,常温下为淡黄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定,刺激性小。CAS号:7173-51-5,分子式:C22H48CLN,分子量:362.08,在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皮肤消毒剂中作为杀菌消毒剂。

苯扎氯铵属于季铵基类阳离子性界面活性剂,其为白色蜡状固体或黄色胶状体,水溶液显中性或弱碱性,可主要用于工业及医疗消毒。苯扎氯铵CAS号:63449-41-2,分子式:C21H39CLN,分子量:339.96,在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皮肤消毒剂中作为杀菌消毒剂。

甘油又名丙三醇,是一种物色粘稠液体,无气味,能吸潮。甘油CAS号:56-81-5,在本技术方法所述的皮肤消毒剂中作为润湿剂。

至少一种C2-C3脂肪族醇为乙醇、正丙醇或异丙醇或前述中任意混合物,即具体可为乙醇、异丙醇、正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在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皮肤消毒剂中乙醇作为溶剂、杀菌消毒剂。

同时本技术方案中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在皮肤消毒剂中作为溶剂。

本技术方案中的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苯扎氯铵、甘油、乙醇、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按照设置的比例复配而成皮肤消毒剂在喷洒到皮肤、织物、公共用具等上面时,能够对吸附在皮肤、织物、公共用具等上的细菌、微生物、病毒进行处理,改变细菌细胞的渗透性和通透性,破坏其细胞壁、细胞膜,使水分进入菌体致使其产生的肿胀破裂。由于细胞壁被破坏,导致蛋白质和核酸漏出。

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苯扎氯铵本身均是表面活性剂,在与甘油、乙醇、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按比例混合后,整个消毒剂分子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带有特定电荷,并可高度聚集于菌体表面,影响细菌的新陈代谢。

皮肤消毒剂可以灭活细菌细胞内和新陈代谢有关的各种活性物质,比如脱氢酶、氧化酶等酶系统,干扰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进一步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使其生物氧化、呼吸代谢与产生能量等过程受阻,而致细菌最终死亡。

皮肤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病毒蛋白质破坏程度增加,其内部DNA或RNA链结构发生断裂,作用浓度越高,链结构损伤越严重。

本技术方案的另一技术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消毒皮肤的方法,对病人施涂皮肤消毒剂,所述皮肤消毒剂由以下成分组成,复合季铵盐、甘油、至少一种C2-C3脂肪族醇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可选地,所述皮肤消毒剂在与皮肤或周围物质表面接触3分钟后导致细菌减少至少2个log级别,细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新型冠状病毒。

具体地,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经大量试验,喷洒于皮肤、织物、公共用具后,0.5—2分钟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的杀灭率达到99.9%以上,在5—10分钟内,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即乙型病毒外层蛋白等病毒的杀灭率可以达到99.9%以上。

本技术方案制备获得的皮肤消毒剂在应用于对皮肤、织物、公共用具等进行消毒时,可以对多种微生物、病毒和细菌都有完全杀灭作用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新型冠状病毒,有效浓度低,作用迅速快,是一种具有广谱杀菌的复合消毒配方。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在皮肤消毒剂具体使用时,可以将皮肤消毒剂施用一次或者多次使用。同时,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消毒剂,主要是指抑制生物的生长,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原生动物、蛋白酶传染性因子,酵母,真菌或其他感染性因子,并且这些试剂在与上述试剂混合时具有提高的实体化功能,这意味着它能够透过皮肤,并且能够在冲洗后能够继续保持抗菌活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制备获得的产品物无色、不挥发、不含重金属,对高温和紫外线稳定,水溶性好,可降解,对接触的皮肤,公共工具等进行处理后,温和无刺激,且没有损伤。

2)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皮肤消毒剂对皮肤无毒、无刺激性,可用于手术伤口处理,因此,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皮肤消毒剂应用场景广,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如应用于由于快递运输、高铁机场等行业的消毒处理,医院和医疗产品的消毒,公共用具的消毒和整理等。

3)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皮肤消毒剂在用于对织物消毒处理时,可与织物发生化学结合作用,让皮肤消毒剂的有效成分牢固地附着在织物纤维的表面,并能够经历多次的清洗,延长了消毒剂的使用周期,并且所述皮肤消毒剂通过了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

附图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皮肤消毒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皮肤消毒剂由以下成分组成:

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0.52%、苯扎氯铵:0.2%、甘油:0.01%、乙醇:0.9%,余量为蒸馏水。

实施例2:

一种皮肤消毒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皮肤消毒剂由以下成分组成:

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0.58%、苯扎氯铵:0.3%、甘油:0.05%、乙醇:1.1%,余量为去离子水。

实施例3:

一种皮肤消毒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皮肤消毒剂由以下成分组成:

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0.60%、苯扎氯铵:0.25%、甘油:0.03%、75%乙醇:1.0%,余量为蒸馏水。

实施例4:

一种皮肤消毒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皮肤消毒剂由以下成分组成:

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0.58%、苯扎氯铵:0.3%、甘油:0.05%、异丙醇:1.0%,余量为去离子水。

上述实施例1到实施例4中皮肤消毒剂的制备方法为:

将定量计量的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苯扎氯铵、蒸馏水加入到定量容器中,搅拌,直至成为完全溶解呈液态,再加入定量计量的乙醇或异丙醇、然后加入定量计量的甘油,搅拌均匀,直至液体完全融合,补充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至设定总量,搅拌后静置过滤待装。

实施例1—实施例4所述的皮肤消毒剂的产品性能和效果验证如下:

(一)依据《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附录B产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在温度20℃、相对湿度55%的条件下,对本实施例1-4产品进行微生物污染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1:

(注:“-”表示未检出)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消毒剂的细菌菌落总数、真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溶血性链球菌均符合GB15979-2002的规定。

(二)、依据《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附录C及《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卫法监发[2002]282号)2.1.11.3、以大肠杆菌为试验菌对本实施例产品进行过滤冲洗法鉴定试验。

试验分为4组,第1组:试验样品+菌悬液;第2组:试验样品+菌悬液+过滤冲洗法处理;第3组:菌悬液+水+过滤冲洗法处理;第4组:菌悬液;作用时间为1分钟;试验样品分两种,分别为本实施例1产品皮肤消毒剂原液和50%稀释液;试验结果分别如下表2、表3所示:

以上表2为实施例1所述的皮肤消毒剂原液。

以上表3为实施例1所述的皮肤消毒剂50%稀释液。

上述结果表明,采用过滤冲洗法,可有效除去本发明消毒剂对大肠杆菌的作用,而且该方法对试验菌无不良影响。

(三)、依据《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附录C及《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卫法监发[2002]282号)2.1.11.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为试验菌对本实施例产品进行杀菌、抑菌性能试验,试验条件20~21℃,实施例1所示皮肤消毒剂为原液,作用时间为1分钟、2分钟、5分钟和10分钟后,消毒剂的杀灭率和杀灭范围,试验结果如下表4:

上述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该试验样品作用1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杀灭率均为100%,即本发明所述的皮肤消毒剂具有极强的杀菌、抑菌效果。

(四)依据《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附录C及《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卫法监发[2002]282号)2.1.11.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为试验菌对本实施例产品进行杀菌、抑菌性能试验,试验条件20~21℃,以实施例1所述皮肤消毒剂为试验产品,对比产品:次氯酸消毒液、75%乙醇和1:99稀释过的漂白水,在喷洒时间2分钟后,检测杀灭率及杀灭范围,试验结果如下表5:

其中,次氯酸消毒液为有效氯分别314mg/L的次氯酸低温消毒液和122mg/L的次氯酸常温消毒液。

上述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实施例1所述的皮肤消毒剂作为试验样品,在消毒2min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杀灭率均为100%,即本发明所述的皮肤消毒剂具有极强的杀菌、抑菌效果。相对于对比的消毒剂次氯酸消毒液、75%乙醇和1:99稀释过的漂白水,消毒效果更加显著,且本实施例1中所述的消毒剂适用范围广,是一种广谱消毒剂。

实施例1到实施例4所述的皮肤消毒剂应用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喷洒后,经测试经过1min、2min、5min、10min后的杀灭率以及杀灭范围相近,说明实施例1到实施例4所述的皮肤消毒剂的杀灭效果显著,作用速度快,效果持久,是一种光谱的消毒剂。

且经过试验测试,实施例1到实施例4所述的皮肤消毒剂,不仅能够应用于快递运输行业,而且能够应用于对医院的医疗产品、医疗产品的消毒,以及所穿衣物的外表面消毒,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细菌、病毒、微生物等感染因子的存活率,从而达到显著降低病毒、细菌等感染因子的传染可能性。

实施例5:

一种消毒皮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病人施涂皮肤消毒剂,所述皮肤消毒剂由以下成分组成,复合季铵盐、甘油、至少一种C2-C3脂肪族醇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其中,所述皮肤消毒剂在与皮肤或周围物质表面接触3分钟后导致细菌减少至少2个log级别,细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新型冠状病毒。

实施例1到实施例4制备获得的皮肤消毒剂的设置的浓度范围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细菌的杀灭率可以达到99.9%以上;在5-10分钟以内,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肝病毒外层蛋白)等病毒的杀灭率可以达到99.9%以上。

同时,实施例1到实施例4制备的皮肤消毒剂同样可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的消毒上,以实施例1所述的皮肤消毒剂在消毒检测试验如下:

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第二部分-2.1.1.7进行新冠病毒SARS-CoV-2灭活试验。

将本发明实施例1的皮肤消毒组合物进行SARS-CoV-2灭活检测,将皮肤消毒组合物进行喷涂形成涂层,使该涂层与新冠病毒SARS-CoV-2作用2分钟后、5分钟、10分钟、1d后、7d后和14d后进行检测,实验设置空白对照;检测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中的数据可知,使用本发明公开的皮肤消毒剂进行处理后2分钟后、5分钟、10分钟、1d后、7d后和14d对新冠病毒SARS-CoV-2均有灭活作用,且灭活效率均大于99%,甚至达到100%的灭活率。

由此可见,本发明公开的皮肤消毒对SARS-CoV-2的即时消毒效果>99.9%,7d后对SARS-CoV-2的消毒效果>99.9%,14d后对SARS-CoV-2的消毒效果>99%,可见实施例1制备获得的皮肤消毒剂在消毒新冠病毒SARS-CoV-2具有长期持久性效果。

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公开的皮肤消毒剂适用于各种场所的杀菌消毒,其效果长期持久、可喷涂、擦拭、刷涂的特性使其使用非常方便;而且本发明所述的皮肤消毒剂可通过制备方法调控消毒剂的结构成分,使制备获得的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效果,被广泛用在生物医药领域、快递运输领域、高铁地铁、公交等公共行业领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