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剂、生成该滴眼剂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及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方法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剂、生成该滴眼剂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及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方法

摘要

生成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剂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2包括:电源供给部2f;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其配置在供滴眼容器插入的插入空间的周围,所述滴眼容器具有在无菌状态下密闭封入预定液体的容器主体部;以及高电压发生部2g,其连接到电源供给部2f以接收电源供给,并且向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施加高压电流。所述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从高电压发生部2g接收高压电流,通过向所述预定液体照射等离子体来生成经等离子体活化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剂、即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通过此结构,能够提供一种针对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新的且有效的治疗用滴眼剂、以及生成该滴眼剂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0188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CSP高级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980043433.6

  • 发明设计人 小林正彦;高須正行;水野彰;

    申请日2019-06-21

  • 分类号H05H1/24(2006.01);A61K9/08(2006.01);A61K41/00(2020.01);A61K47/02(2006.01);A61K47/36(2006.01);A61P27/02(2006.01);A61P31/20(2006.01);B01J19/08(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侯志源

  • 地址 日本千叶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9:25: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5H 1/24 专利申请号:2019800434336 申请日:201906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4-25

    公开

    国际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新型且有效的治疗用滴眼剂、用于生成该滴眼剂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及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结膜炎是一种眼白和眼睑的内侧变红充血而引起炎症的疾病。结膜炎的种类多种多样,有因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因过敏引起的过敏性结膜炎等各种各样的种类。

在结膜炎中,流行性角膜结膜炎(EKC: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是一种病毒传染病,主要是由D种和E种腺病毒引起的疾病,并且主要是通过经由手的接触或喷嚏等的飞沫感染。此疾病是一种流行性传染病,其感染大多来自工作场所或家庭等人员密切接触的场所、或来自处理此疾病患者的医疗机构。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临床表现为潜伏期8~14天、突然发病、并伴有眼睑浮肿、疼痛和流泪。由于腺病毒具有强传染力,因此很容易感染双眼,但第一只发病的眼睛的症状更强烈。角膜受炎症影响时,角膜的透明度下降,并且该混浊可达数年。有时结膜炎具有出血性,需要与出血性结膜炎或咽结合膜热区分开。据推测,如果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患者数包含轻微的病例,则仅日本每年就达到数十万人,而全世界每年则达到二千万人。

顺便提及,以往对细菌或病毒进行杀菌或减菌的方法,大致分为利用热或压力的物理方法和使用药剂的化学方法两种,近年来,安全性高、可在短时间内进行杀菌处理的等离子体杀菌技术正在普及。

等离子体技术已经应用于电力、化学和材料的各个领域,近年来,医学应用研究变得活跃。在等离子体内部,除了电子和离子等带电粒子外,还会产生紫外线和自由基。这些已知对活体组织具有包括生物组织的杀菌在内的各种效果。例如,专利文献1(WO2009/041049)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对pH被调整为4.8以下的液体照射等离子体而对液体中的细菌进行杀菌的技术。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氢过氧自由基等可能具有杀菌效果。并且,非专利文献1(H.Yasuda,M.Hashimoto,M.M.Rahman,K.Takashima,A.Mizuno,Plasma Process.Polym.2010,7,301-308.)中也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杀菌技术。

特别是,开放大气中的非平衡放电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体)由于大气压而能够生成大量的自由基,由于气体温度低而不会对杀菌目标部位造成热损伤,不需要排气装置、装置简单且不需要成本等,因而通用性高。该非平衡放电等离子体可以在接近室温的条件下进行等离子体处理,也开始设想微生物灭活或病毒的失活效果。预测今后,由新型流感和口蹄疫等引起的病毒的流行将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期待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病毒失活而不使用药品且不引起药品抗性的、利用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的杀菌技术。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这种情况下,目前还没有一种对腺病毒所引起的、如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等一般病毒传染病有效的药物。当前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处理方法是对症施治地滴加抗炎剂,并且当角质出现发炎和浑浊时,滴加类固醇药物。当有可能发生细菌的混合感染时,实际作法是滴加抗菌剂。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新型且有效的治疗用滴眼剂、生成该滴眼剂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及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方法。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生成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剂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供给部;等离子体生成电极,其配置在供滴眼容器插入的插入空间的周围,所述滴眼容器具有在无菌状态下密闭封入预定液体的容器主体部;以及高电压发生部,其连接到所述电源供给部以接收电源供给,并且向所述等离子体生成电极施加高压电流,其中,所述等离子体生成电极从所述高电压发生部接收高压电流,通过向所述预定液体照射等离子体来生成经等离子体活化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剂、即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

在本发明提供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中,优选地,所述高电压发生部为LF(低频(low frequency))频域交流高电压发生部,所述等离子体生成电极从所述LF频域交流高电压发生部接收高压电流,从而向所述滴眼容器照射大气压非热平衡等离子体。

在本发明提供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滴眼容器的预定液体为能够进行等离子体活化的等离子体照射溶液,所述容器主体部的容器体积的约一半被气体或空气充满,所述高电压发生部将驱动电压为2kV~10kV、驱动电流为0.1~0.5A、频率为30KHz~80KHz的交流电施加在所述等离子体生成电极的电极之间。

在本发明提供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等离子体照射溶液为超纯水、透明质酸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的任一种、或使用它们的混合液。

在本发明提供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等离子体生成电极由作为芯材的电极线和包覆该电极线的周围的电介质构成,并加工成螺旋状,在其中空空间插入所述滴眼容器。

在本发明提供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等离子体生成电极中在平面薄膜状的电介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两个位置处形成平面状的电极,且该等离子体生成电极通过被卷成圆筒状而形成,所述滴眼容器被插入到形成为该圆筒状的等离子体生成电极的中空空间中。

在本发明提供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电极线的材料为具有柔软性的铜线、不锈钢线、铝线、铁线、金线及它们的合金线中的任一种,并且所述电介质的材料为具有硅氧烷键的聚合物或具有多个芳香族的酰亚胺键的聚合物。

在本发明提供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等离子体生成电极与所述滴眼容器之间紧密接触。

在本发明提供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中,优选地,还包括绝缘处理后的箱体部,在该箱体部上形成有供所述滴眼容器插入的插入口、用于开始等离子体照射的开关、以及至少显示等离子体照射结束的指示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滴眼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容器主体部,其插入到所述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中,并至少在无菌状态下密闭封入待照射等离子体的预定液体;以及瓶盖,其连接到该容器主体部。

在本发明提供的滴眼容器中,优选地,所述预定液体为能够进行等离子体活化的等离子体照射溶液,所述容器主体部的容器体积的约一半被气体或空气充满,所述滴眼容器由低密度聚乙烯形成。

在本发明提供的滴眼容器中,优选地,所述等离子体照射溶液为超纯水、透明质酸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的任一种、或使用它们的混合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剂,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通过对能够进行等离子体活化的等离子体照射溶液照射大气压非热平衡等离子体而生成该滴眼剂。

在本发明提供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剂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进行等离子体活化的液体为超纯水、透明质酸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的任一种、或使用它们的混合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的生成方法,其使用生成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剂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方法包括:高电压发生步骤,接收电源供给,并且向等离子体生成电极施加高压电流;以及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步骤,通过用等离子体照射滴眼容器中的液体来生成经等离子体活化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剂、即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所述滴眼容器具有在无菌状态下密闭封入预定液体的容器主体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安装步骤,在滴眼前将所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眼容器组装在所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的插入空间中;开始步骤,将用于开始向所述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的所述滴眼容器照射等离子体的开关接通;取出步骤,将等离子体照射结束后的所述滴眼容器取出;以及滴眼步骤,在所述等离子体照射结束后的预定时间内,取下所述滴眼容器的盖体,滴加在所述滴眼容器内经等离子体活化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剂。

在本发明提供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方法中,优选地,所述预定时间内为10分钟以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套盒,其特征在于,其由所述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以及所述滴眼容器的包装构成。

发明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成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剂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其包括:电源供给部;等离子体生成电极,其配置在供滴眼容器插入的插入空间的周围,所述滴眼容器具有在无菌状态下密闭封入预定液体的容器主体部;以及高电压发生部,其连接到所述电源供给部以接收电源供给,并且向所述等离子体生成电极施加高压电流,其中,所述等离子体生成电极从所述高电压发生部接收高压电流,通过向所述预定液体照射等离子体来生成经等离子体活化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剂、即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根据此结构,本发明能够生成一种针对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新型、有效的治疗用滴眼剂。

附图说明

图1(a)是插入到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中的滴眼容器的说明图,图1(b)是上述滴眼容器的包装的示意图。

图2(a)是示出了上述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的一个示例的主视图,图2(b)是示出了上述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右视图,图2(c)是示出了上述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3是示出了设置在上述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中的交流高电压施加电路的一个示例的概念图。

图4(a)和图4(b)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提供的等离子体生成电极的电极结构的说明图,图4(c)是上述变形例1提供的等离子体生成电极的截面图。

图5(a)是包覆在上述变形例1提供的等离子体生成电极的表面的电介质、即聚环己烷的化学结构的示意图,图5(b)是包覆在上述变形例1的等离子体生成电极的表面的电介质、即聚酰亚胺。

图6(a)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提供的等离子体生成电极的电极结构(内表面)的说明图、图6(b)是上述变形例2提供的等离子体生成电极的电极结构(外表面)的说明图、图6(c)是上述变形例2提供的等离子体生成电极的截面图、图6(d)是上述变形例2提供的等离子体生成电极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了使用上述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方法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8是从上述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的等离子体生成电极产生的光的光谱波形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证实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的杀菌力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证实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的杀菌力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剂、生成该滴眼剂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及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对引起流行性角膜结膜炎(EKC: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的腺病毒进行说明。腺病毒(AD,Adenovirus)是尺寸为直径70nm~90nm、具有DNA基因和衣壳(正20面体)结构体的较小球形粒子状的病毒。在腺病毒细胞的表面可见12个天线状的突起,且不保持由蛋白质和脂质构成的包膜。

腺病毒为引起结膜炎、咽炎、高烧等症状的原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毒。当前,已登记有51种血清型腺病毒。它们当中引起结膜炎的血清型为Ad3、4、7、8、11、19、37、54和56型。这些血清型对结膜上皮细胞具有亲和性,通过病毒的纤维粘附于宿主细胞的受体而开始感染。之后,在核内形成包涵体,感染细胞被破坏。其破坏速度根据各种血清型而不同。

本发明人着眼于具有使病毒失活作用的等离子体现象,以治疗基于腺病毒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然后,通过用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等离子体照射溶液(液体)、并将该溶液滴加到角膜结膜上,使角膜或结膜上存在的腺病毒失活,并且发现了为此所需的药物结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接着,参见图1,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EKC治疗的滴眼容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a示出了滴眼容器1(UDDC,Unit Dose ophthalmic Dropper Container)的概念图,其包括容器主体部1a和连接到容器主体部1a的瓶盖1b。滴眼容器1的容器主体部1a的尺寸,例如为横宽50mm×进深10mm×高度10mm左右,并且具有可安装在后述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的内部的结构、尺寸。

在容器主体部1a的内部,以无菌状态密闭封入经等离子体照射的等离子体照射溶液(Plasma irradiating solution)(例如,封入0.5ml左右的液体),并且容器体积的约一半被气体或空气充满。这些等离子体照射溶液,是封入并进行过灭菌处理的、诸如超纯水、透明质酸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的任一种、或它们的混合液等液体。当然,也可以使用具有等离子体激活效果的其他液体。滴眼容器1的材料例如是低密度聚乙烯(LDPE)或与其类似的树脂。滴眼容器1作为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套盒的一部分,例如,作为如图1b所示的包装来进行销售。

接着,参照图2,对EKC的治疗用滴眼剂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PlasmaActivated Ophthalmic Solution Generation Device)(以下记载为生成装置)进行说明。生成装置2向滴眼容器1照射等离子体,并使用内部的等离子体照射溶液作为等离子体活性溶液来生成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剂。生成装置2,非常小、具有轻质且可携带的形态,例如为宽50mm×进深20mm×高度100mm左右,重量为10g左右。

生成装置2,包括为向滴眼容器1照射等离子体而绝缘处理的箱体部2a。在该箱体部2a的外包装上,如图2a和图2b所示,包括用于开始等离子体照射的开关2b、示出等离子体照射条件(照射结束等)的指示器2c、以及供滴眼容器1插入的插入口2d。

对生成装置2的功能进行说明。生成装置2如图2c所示,包括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连接到交流电源的电源供给部2f、以及LF(低频)频域交流高电压发生部(高电压发生部)2g。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配置在供滴眼容器插入1的插入空间S的周围,该滴眼容器1具有在无菌状态下密闭封入预定液体的容器主体部1a,并且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通过向滴眼容器1内的液体照射等离子体、来生成经等离子体活化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剂。电源供给部2f,被容纳在箱体部2a的内部并被连接至电池或商用电源。生成装置2,由电池或商用电源驱动。LF频域交流高电压发生部2g,连接到电源供给部2f以接收电源供给,并向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施加高压电流。另外,LF频域交流高电压发生部2g,向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间歇性地施加电场,从而使电子成为可以选择性地接收能量的状态,并且能够创造出电子温度(电子能量)高于气体温度的状态。并且,将该状态称为大气压非热平衡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由金属和电介质特征性地构成,并且连接到LF频域交流高电压发生部2g以接收高压电流,从而在电极之间产生等离子体。另外,在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的电极之间配置滴眼容器1。生成装置2具有,用于生成使腺病毒失活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的最佳等离子体生成方法和条件。

接着,参见图3,对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2中设置的等离子体生成电路的概念进行说明。图3是该等离子体生成电路的概念图,基本上,需要电源供给部2f和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

在本实施方式中,等离子体生成电路具有一对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以及向这一对电极2e施加交流电压的电源供给部2f。其中,如后所述,在一对电极2e的表面上形成有聚硅氧烷等的电介质膜,在从电源供给部2f向一对电极2e施加交流电压时,放电空间内形成为等离子体状态。

更具体地,图3所示的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具有使用两个平行平板电极的电极21、22,并且在电极之间由电源供给部2f施加例如AC 4kV p-p、谐振频率40kHz左右的电压。在高压电极21与接地电极22之间放置滴眼容器1,在高压电极21及接地电极22与滴眼容器1之间,存在2mm左右的空隙即绝缘屏障2h。该绝缘屏障2h即为等离子体照射距离,为了生成发挥最佳腺病毒杀菌效果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该照射距离也很重要。因此,也可以考虑使高压电极21及接地电极22与滴眼容器1之间尽可能地紧密接触。

另外,也可以在该绝缘屏障2h中封入气体,使用的气体种类,是空气、氦气、氩气、氮气或它们的混合气体,或者是用氩气或氦气稀释的氧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等气体。经由绝缘屏障2h在电极21、22之间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并将其中生成的自由基注入滴眼容器1中的液体内,生成经等离子体活化的滴眼剂。此时,生成的自由基种类根据所使用的气体种类而不同,例如可以是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臭氧自由基等。

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PAOS;Plasma Activated Ophthalmic Solution)是使用生成装置2向封入有灭菌后滴眼液的滴眼容器1照射等离子体而产生的溶液。在等离子体中,通过与电子、离子、自由基、光、电场等以及大气中的氧、氮、水蒸气等反应,从而产生氧自由基、氮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一氧化氮等。然后,在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中生成过氧化氢、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等。此外,其也与溶液中的组分进行反应而生成反应生成物,这些生成物对腺病毒的衣壳进行氧化降解。被氧化降解的衣壳中的病毒DNA受到氧自由基和紫外线的攻击,最终使腺病毒失活。另外,为了确认腺病毒的失活,本发明人在后述的图8中,使用λ噬菌体来研究病毒是如何受到损伤的,该λ噬菌体为以电介质势垒放电方式照射等离子体后的大肠杆菌病毒。

<变形例1>

接着,参见图4,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生成装置2中设置的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1中,产生等离子体的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为电介质势垒放电型,能够实现小型化。

以往,产生等离子体的装置有各种形态。作为其中之一,已知一种在电极的表面用玻璃或陶瓷等材料形成电介质而产生等离子体的电介质势垒放电。大气中存在的氮分子等以稳定的状态存在于大气中,为了使这些分子电离而呈等离子体状态,需要施加极高的电压。在使用陶瓷的常规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电极形状的自由度受到限制而不适于装置的小型化;在高温烧制时生成的烧制后的形状稳定性低;制造成本高;重量大而难以轻质化;以及在使用陶瓷的电介质势垒放电中,仍然需要高电压,功耗变大等限制了使用环境等。

另一方面,在本变形例1中使用的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解决了这样的现有问题,能够提供安装自由度大、廉价且功耗少、量产性和对使用环境的适应性高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具体地,参照图4,对本变形例1的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的电极结构进行说明。图4a和图4b是从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的正面观察的概念图,例如,截面形状具有圆形的线状,一对电极加工成捻合的结构。如图4c的截面图所示,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具有作为芯材的电极线23、以及覆盖电极线23的周围的电介质24。如图4a和图4b所示,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被加工成螺旋状,并且呈其中空空间可供滴眼容器1插入的结构,因此,能够使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与滴眼容器1之间尽可能地紧密接触。但是,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的结构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板材、管材,还可以是形成为薄膜状的导电体。

如图4c所示,电极线23在其周围包覆有电介质24的膜。此时,相对于电极线23的5mm的截面直径,电介质24的膜厚为50~200μm左右。另外,如果增大电介质24的膜厚,则强度变高,但是相反地,放电变得困难,因此需要施加较高的放电电压,电介质24的膜厚优选在耐受性容许范围内尽可能地薄。

电极线23的材料,可以使用具有柔软性的铜线、SUS线(不锈钢线)、铝线、铁线、金线及它们的合金线等。此外,电极线23不必一定要使直线状的电极线呈螺旋状,也可以形成为例如环状,并不限于图4所示的方式,例如也可以用一对平板电极在该平板电极上形成电介质膜。

电介质24的材料是具有如图5a所示的、硅和氧直链状连接的硅氧烷键的聚合物(聚硅氧烷)、或者是具有如图5b所示的、多个芳香族的酰亚胺键的聚合物(聚酰亚胺)。绝缘强度与电极和电介质之间的间隙成比例,而与电介质的厚度成反比,通过尽可能地消除间隙和减小厚度,能够低功率、高效率地生成等离子体。

图5a示出了硅化学式。通过改变R、R’或聚合度n,可进行油状(硅油)、橡胶状(硅橡胶)、树脂状(狭义的硅元素树脂、硅树脂)的多样变化。图5b示出了聚酰亚胺化学式。当R和R’为芳香族时,称为芳香族聚酰亚胺,在工业上使用的大部分为该芳香族聚酰亚胺。然后,将这些聚合物用作电介质24的材料,涂覆到电极线23上,涂覆后使其干燥,从而在电极线23的表面上形成具有恒定厚度的电介质24的膜。在本变形例1中,由于可以通过在电极线23的表面上涂布并干燥来形成电介质24的膜,因此可以增加电极线23的形状的自由度。另外,电介质24的膜的生成方法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通过例如,浸渍、刷涂、通过喷淋进行的喷涂、以及丝网印刷的方法。

另外,在常规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中,由于使用诸如陶瓷或玻璃等固体物质作为电介质材料,因此难以实现小型化、柔性化和轻质化,并且由于使用了陶瓷或玻璃,因此放电需要高电压。与此相对,在本变形例1提供的发生装置2中使用的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中,可以通过涂覆并干燥的工序来形成电介质24,并且在干燥后形成的电介质24的厚度为大约100μm的程度,无论电极的形状如何,对于减小执行放电距离都是非常有利的。如果可以减小执行放电距离,则可以减小放电所需的能量,并且能够以几W左右的功耗产生等离子体。并且,由于电介质24的形成自由度高,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电极结构产生等离子体,并能够使绞线弯曲以改变形状。

接着,对使本变形例1提供的生成装置2动作时的电特性进行说明。LF频域交流高电压发生部2g向一对电极之间施加驱动电压为2~10kV、驱动电流为0.1~0.5A、频率为30KHz~80KHz的交流电力。

<变形例2>

另外,作为变形例2,可以考虑使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呈如图6所示的电极结构。在该变形例2的情况下,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中,在由聚硅氧烷或聚酰亚胺构成的平面薄膜状的电介质24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两个位置处形成平面状的电极23a、23b,该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如图6d所示通过卷成圆筒状而形成。滴眼容器1被插入到形成为该圆筒状的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的中空空间内。

接着,参照图7所示的流程图,对使用了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生成装置2的EKC的治疗方法的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EKC感染患者等使用者,在滴眼前将滴眼容器1组装在生成装置2的插入空间S中(S101)。接着,将用于开始向生成装置2的滴眼容器1照射等离子体的开关2b接通(S102)。然后,在生成装置2中,以生成开关2b作为触发,开始向封入有灭菌后滴眼液的滴眼容器1照射等离子体,在滴眼容器1内生成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S103)。然后,在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结束时(S104中为YES),生成装置2中的指示器2c以点亮或闪烁等方式通知使用者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的生成结束。

接着,使用者从生成装置2取出滴眼容器1,在生成结束后的预定时间(例如,生成结束后10分钟左右)以内取下滴眼容器1的盖体1b,进行滴眼(S105)。这是因为等离子体活性滴眼溶液中的自由基或离子等的状态随时间变化,因此,本发明人发现,在滴眼前不久生成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是一种能够在最稳定状态下进行滴眼的方法,并为此找到了必要的结构。并且,最后,为了完全治愈腺病毒疾病,每数小时滴眼一次、一日内数次,并持续数日(S106)。

如以上说明所述,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生成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剂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2,其包括:电源供给部2f;等离子体生成电2e,其配置在供滴眼容器插入1的插入空间的周围,所述滴眼容器1具有在无菌状态下密闭封入预定液体的容器主体部1a;以及高电压发生部2g,其连接到电源供给部2f以接收电源供给,并且向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施加高压电流。所述等离子体生成电极2e接收来自高电压发生部2g的高压电流,并通过向预定液体照射等离子体来生成经等离子体活化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剂、即等离子活性滴眼剂。

通过此结构,能够提供一种针对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新型、有效的治疗用滴眼剂、生成该滴眼剂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即,生成装置2通过在预定条件下、向滴眼容器1中的等离子体照射溶液(生成装置2内的溶液)照射等离子体而生成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并将其在预定条件内直接对细菌或腺病毒给药,从而能够赋予杀菌和使病毒失活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人将照射过等离子体的液体、即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投药至活体(细胞)的表面,从而成功地获得特别是使腺病毒等病毒失活的效果,以消除对眼表面直接照射等离子体而引起的角膜损伤等风险。特别是照射大气压非热平衡等离子体而产生的活性氧种类,通过将病毒的衣壳氧化降解而增强病毒的失活(传染性)。具有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密度的等离子体(自由基)可以破坏衣壳以发挥抗病毒活性。

另外,本申请发明的供给方式可以是一种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用滴眼套盒,其由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2、以及滴眼容器1的包装构成。

<实验结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2的等离子体发生电极2e的发光水平进行验证。图8示出了当通过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在大气中产生等离子体时的发光光谱,并观测到在波长为10~400nm左右的紫外线区域中强亮度的紫外线发光、N

图9和10示出了证实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的杀菌力的实验结果。另外,在试验资料中,使用了大肠杆菌:E.coli ATCC13706和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ΦX174噬菌体(phage)。另外,图中的CFU是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的缩写,表示菌落形成单位。例如,20CFU/ml表示1ml中存在20个菌落。由于在照射等离子体后大肠杆菌和噬菌体被杀菌,因此纵轴表示,以照射前的值为1、随时间流逝而存活的菌落数的相对值。

<实验例1>

该实验的目的是确认直接照射的效果。作为条件,在超纯(MilliQ)水中,向培养皿中加入含有大肠杆菌(E.coli ATCC13706)1.E+08的悬浊液0.5mL,将试样溶液浓度设为2×10

接着,在相同条件下,用ΦX174噬菌体进行噬菌体测量,其结果如图10(○)所示。

如该图所示,在直接照射下高速灭菌效果得到证实。可知,由于生成装置2在试样溶液中生成的自由基,破坏了大肠杆菌或ΦX174噬菌体的细胞壁或衣壳,破坏了内部的DNA,其结果使得细菌或病毒失活。

<实验例2>

该实验的目的是证实间接照射的效果。从照射了指定照射时间的PTW(向Milli-Q水照射等离子体而获得)中取135uL,与15uL的包含大肠杆菌(E.coli ATCC13706)的菌液(约2×10

接着,在相同条件下,用ΦX174噬菌体进行噬菌体测量,其结果如图10(×)所示。

如该图所示,即使在间接照射下,虽然慢于直接照射,但高速的灭菌效果也可得到证实。即,通过此实验,可证实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对使腺病毒失活具有非常有效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在不改变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除了用作针对EKC的抗腺病毒剂的使用例以外的方法中,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溶液或容器材料,通过经等离子体活化的溶液来赋予腺病毒失活效果。并且,特别是自由基活性溶液,可以作为存在于身体的器官表面的细菌或病毒的杀菌剂或杀菌方法使用,作为其他用途,也可以考虑通过在口腔中含有PTW来对口腔细菌进行杀菌。

此外,本发明不仅可以作为这样的生成装置而实现,并且可以通过以这种生成装置所具备的特征性手段为步骤的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的生成方法而实现,当然也可以作为使计算机执行这些步骤的程序而实现。

附图标记说明

1 滴眼容器

1a 容器主体部

1b 瓶盖

2 等离子体活性滴眼剂生成装置

2a 箱体部

2b 开关

2c 指示器

2d 插入口

2e 等离子体生成电极

2f 电源供给部

2g LF(低频)频域交流高电压发生部

23、23a、23b 电极部

24 电介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