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腹部切口皮下引流管

一种腹部切口皮下引流管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腹部切口皮下引流管,包括接头组件、引流管、储液容器。接头组件上开设相互连通的负压接口、出液接口以及进液接口,其中,负压接口与外部负压发生器的气口连接,进液接口连接引流管远离引流孔的一端,最后在出液接口连接储液容器,储液容易用于存储积液。负压发生器启动后,接头组件内部产生负压,此时引流管内部同步产生负压,使患者腹部切口皮下的积液被吸取进入引流孔内,并进入接头组件内部,流至出液接口内,最终进入储液容器内,利于将脂肪液化产生的液体排走,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92015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中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11551530.6

  • 发明设计人 吴承真;

    申请日2022-12-05

  • 分类号A61M1/00(2006.01);A61M39/10(2006.01);

  • 代理机构上海熠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42;

  • 代理人何静生

  • 地址 518033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福华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9:13:1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4-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M 1/00 专利申请号:2022115515306 申请日:202212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4-07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腹部切口皮下引流管。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引流管便是其中之一,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术后常见并发症,皮下切口液体积聚,导致手术伤口裂开与感染。肥胖人群腹部皮下脂肪增厚,是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人群。临床上,为了预防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传统的方法,有采用腹部切口橡皮引流片,或负压引流装置引流。橡皮引流片可导致腹部切口渗出液渗出敷料,引起污染,增加切口感染及交叉感染的机会;而负压引流装置均采用接有引流瓶的传统负压装置,携带不够方便且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部切口皮下引流管,以解决现有的腹部敷料污染,致切口感染增加,以及引流瓶携带不方便、费用高等系列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腹部切口皮下引流管,所述腹部切口皮下引流管包括:

接头组件,所述接头组件组件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负压接口、出液接口以及进液接口,所述负压接口外接负压发生器;

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液接口上,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开设有引流孔,所述引流管用于放置在患者腹部切口的腹直肌前鞘浅面及皮下脂肪深面间;

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连接于所述出液接口;

其中,在所述负压发生器启动后,所述引流孔将患者腹部切口皮下的积液引流进所述接头组件内,并流至所述储液容器内。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组件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通道,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通道连通的所述负压接口、所述出液接口以及所述进液接口;

阻液结构,所述阻液结构设置于所述通道内,且在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阻液结构位于所述负压接口与所述出液接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阻液结构包括:

多个挡块,在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上,多个所述挡块间隔设置于所述通道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通道长度方向的投影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挡块对称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挡块的端部彼此交叉重合。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挡块中,至少有一个所述挡块上设置有隔水凸起,所述隔水凸起朝向所述挡块与所述通道内壁的连接位置的所在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组件还包括:

集液管,所述集液管设置于所述储液接口内,所述集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通道,另一端连通所述储液容器,所述集液管靠近所述通道一侧的管径小于所述集液管靠近所述储液容器一侧的管径。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接口内还设置有单向阀,在所述负压发生器启动后,所述单向阀自所述储液容器至所述通道方向连通,以使所述储液容器与所述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接口内设置有密封弹性件,所述密封弹性件用于与所述负压发生器的气口外壁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容器背离所述出液接口的一端设置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上可拆卸设置有盖子,所述盖子用于启闭所述排液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腹部切口皮下引流装置,所述腹部引流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腹部切口皮下引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一些患者的皮肤脂肪较厚,在术后,皮肤脂肪容易液化,进而产生液体积聚在皮肤下,导致伤口愈合不好。传统的引流方法,有采用腹部切口橡皮引流片,或负压引流装置引流。橡皮引流片可导致腹部切口渗出液渗出敷料,引起污染,增加切口感染及交叉感染的机会;而负压引流装置均采用接有引流瓶的传统负压装置,携带不够方便且费用高。本申请通过设置一种管径较小的引流管,且在引流管的端部开设多个引流孔。将引流管上具有引流孔的部分放在患者脂肪后的区域,负压发生器启动产生负压后,利用引流孔将液体排出,在出液接口连接储液容器。

具体的,本申请设置一个接头组件,接头组件上开设相互连通的负压接口、出液接口以及进液接口,其中,负压接口与外部负压发生器的气口连接,进液接口连接引流管远离引流孔的一端,最后在出液接口连接储液容器,储液容器用于存储积液。

负压发生器启动后,接头组件内部产生负压,此时引流管内部同步产生负压,使患者腹部的积液被吸取进入引流孔内,并进入接头组件内部,流至出液接口内,最终进入储液容器内,利于将脂肪液化产生的液体排走,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可以理解的是,负压发生器可以是气泵、注射器等轻便易携带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引流孔可以开设3个,且相邻的引流孔之间的间距相同。引流管可以采用软质材料制作而成,便于弯曲排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腹部切口皮下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Q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腹部切口皮下引流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K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N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3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腹部切口皮下引流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腹部切口皮下引流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腹部切口皮下引流管的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接头组件;11、挡块;12、隔水凸起;13、集液管;14、单向阀;15、密封弹性件;20、引流管;30、储液容器;31、盖子;32、第一周壁;33、第二周壁;40、鸭嘴阀;A、负压接口;B、出液接口;C、进液接口;D、引流孔;E、通道;F、排液口;G、阻压腔体;H、卡接口;L、卡箍槽;J、形变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引流管便是其中之一,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临床上对腹部皮肤脂肪厚者,为了预防术后脂肪液化产生的液体积聚在皮肤下,导致伤口愈合不好,会将脂肪液化产生的积液引流出来。

传统的引流方法,有采用腹部切口橡皮引流片,或负压引流装置引流。橡皮引流片可导致腹部切口渗出液渗出敷料,引起污染,增加切口感染及交叉感染的机会;而负压引流装置均采用接有引流瓶的传统负压装置,携带不够方便且费用高。

请参照图1和图9,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腹部切口皮下引流管,以解上述的技术问题。

请参照图1和图3,本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腹部切口皮下引流管20,所述腹部切口皮下引流管20包括:

接头组件10,所述接头组件10组件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负压接口A、出液接口B以及进液接口C,所述负压接口A外接负压发生器;

引流管20,所述引流管2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液接口C上,所述引流管20的另一端开设有引流孔D,所述引流管20用于放置在患者腹部;

储液容器30,所述储液容器30连接于所述出液接口B;

其中,在所述负压发生器启动后,所述引流孔D将患者腹部的积液引流进所述接头组件10内,并流至所述储液容器30内。

本实施例中,由于一些患者的皮肤脂肪较厚,在术后,皮肤脂肪容易液化,进而产生液体积聚在皮肤下,导致伤口愈合不好。传统的引流方法,有采用腹部切口橡皮引流片,或负压引流装置引流。橡皮引流片可导致腹部切口渗出液渗出敷料,引起污染,增加切口感染及交叉感染的机会;而负压引流装置均采用接有引流瓶的传统负压装置,携带不够方便且费用高。本申请通过设置一种管径较小的引流管20,且在引流管20的端部开设多个引流孔D。将引流管20上具有引流孔D的部分放在患者脂肪后的区域,负压发生器启动产生负压后,利用引流孔D将液体排出,在出液接口C连接储液容器30。

具体的,本申请设置一个接头组件10,接头组件10上开设相互连通的负压接口A、出液接口B以及进液接口C,其中,负压接口A与外部负压发生器的气口连接,进液接口C连接引流管20远离引流孔D的一端,最后在出液接口B连接储液容器30,储液容易用于存储积液。

负压发生器启动后,接头组件10内部产生负压,此时引流管20内部同步产生负压,使患者腹部的积液被吸取进入引流孔D内,并进入接头组件10内部,流至出液接口B内,最终进入储液容器30内,利于将脂肪液化产生的液体排走,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同时,解决现有的腹部敷料污染,致切口感染增加,以及引流瓶携带不方便、费用高等系列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负压发生器可以是气泵、注射器等轻便易携带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引流孔D可以开设3个,且相邻的引流孔D之间的间距相同。引流管20可以采用软质材料制作而成,便于弯曲排布。

请参照图4和图6,示例性的,所述接头组件10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通道E,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通道E连通的所述负压接口A、所述出液接口B以及所述进液接口C;

阻液结构,所述阻液结构设置于所述通道E内,且在所述通道E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阻液结构位于所述负压接口A与所述出液接口B之间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引流管20吸取的积液进入负压接口A,可在本体内开设通道E,将进液接口C设置在负压接口A与进液接口C之间,同时,在通道E内部设置阻液结构。阻液结构位于负压接口A与进液接口C之间。

当负压发生器启动后,接头组件10内部产生负压,此时引流管20内部同步产生负压,使患者腹部的积液被吸取进入引流孔D内,并进入通道E内部。积液在负压作用下,容易飞溅,但由于阻液结构位于负压接口A的前方,因此,飞溅的积液被阻液结构阻挡,而无法进入负压接口A,但气体则通过阻液结构的间隙进入负压接口A,不影响负压发生器的负压效果,有效避免积液飞溅进入负压接口A,对外部负压发生器造成损坏。

可以理解的是,负压结构可以是一种可通过气体,但不能通过液体的膜或者结构。

示例性的,所述阻液结构包括:

多个挡块11,在所述通道E的长度方向上,多个所述挡块11间隔设置于所述通道E的内壁上。

本实施例中,阻液结构可由多个挡块11组成,多个挡块11的一端设置在通道E的内壁上,另一端朝向通道E的中心延伸设置。多个挡块11沿着通道E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当负压发生器启动后,接头组件10内部产生负压,此时引流管20内部同步产生负压,使患者腹部的积液被吸取进入引流孔D内,并进入通道E内部,积液在负压作用下,容易飞溅,并随着通道E内的气流运动。由于气流遇到挡块11后会撞击挡块11表面,并折返迂回至挡板与通道E内壁之间的间隙,并再一次撞击另一块挡块11的表面。在此过程中,飞溅的积液会遗留在挡块11的表面,过滤掉通道E内部气流的积液,进而起到隔水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可通过调小负压的数值,避免通道E内部的气流的流速过大,结合多个挡块11,可有效阻挡飞溅积液进入负压接口A。

示例性的,在所述通道E长度方向的投影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挡块11对称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挡块11的端部彼此交叉重合。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阻液结构阻挡飞溅积液的效果,可使相邻的两个挡块11对称设置,且在通道E长度方向的投影上,相邻的两个挡块11的端部彼此交叉重合,避免飞溅的积液通过相邻的两个挡块11的端部间隙。相邻的两个挡块11的端部彼此交叉重合,飞溅的积液在穿过前方的挡块11后,必然会撞击在后方的挡块11上,提高阻液结构阻挡飞溅积液的效果。

示例性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挡块11中,至少有一个所述挡块11上设置有隔水凸起12,所述隔水凸起12朝向所述挡块11与所述通道E内壁的连接位置的所在方向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挡块11的阻水效果,可在挡块11的表面上设置隔水凸起12,隔水凸起12倾斜设置。当挡块11表面积累积液后,可被隔水凸起12与挡块11之间的连接位置存储,避免积液从挡块11的端部掉落后随着气流再次飞溅。

示例性的,所述接头组件10还包括:

集液管13,所述集液管13设置于所述储液接口内,所述集液管13的一端连通所述通道E,另一端连通所述储液容器30,所述集液管13靠近所述通道E一侧的管径小于所述集液管13靠近所述储液容器30一侧的管径。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快速收集积液,可在储液接口内嵌设集液管13,集液管13的截面形状整体呈“漏斗”状,即集液管13靠近通道E一侧的管径小于集液管13靠近储液容器30一侧的管径。当负压发生器启动后,接头组件10内部产生负压,此时引流管20内部同步产生负压,使患者腹部的积液被吸取进入引流孔D内,并进入通道E内部,积液在负压作用下,快速往负压接口A方向流动,直至流至集液管13上,并沿着“漏斗”状集液管13进入储液容器30内,以快速收集积液。

示例性的,所述储液接口内还设置有单向阀14,在所述负压发生器启动后,所述单向阀14自所述储液容器30至所述通道E方向连通,以使所述储液容器30与所述通道E连通。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储液容器30内的积液反向流动,可在储液接口内设置单向阀14,且单向阀14的连通方向为:自储液容器30至通道E的方向。当负压发生器启动后,接头组件10内部产生负压,此时引流管20内部同步产生负压,使患者腹部的积液被吸取进入引流孔D内,并进入通道E内部,积液在负压作用下,快速往负压接口A方向流动,直至流至集液管13上,单向阀14打开,此时积液穿过单向阀14进入储液容器30;当负压发生器关闭后,单向阀14关闭,储液容器30内的积液无法通过进液接口C溢出。

示例性的,所述负压接口A内设置有密封弹性件15,所述密封弹性件15用于与所述负压发生器的气口外壁抵接。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负压发生器与负压接口A密封连接,可在负压接口A内设置密封弹性件15,密封弹性件15用于与负压发生器的气口外壁抵接。

示例性的,所述储液容器30背离所述出液接口B的一端设置有排液口F,所述排液口F上可拆卸设置有盖子31,所述盖子31用于启闭所述排液口F。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排出储液容器30内的积液,可在储液容器30的底部开设排液口F,并在排液口F上设置盖子31,盖子31可与储液容器30可拆卸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排液口F可以外接管路,便于实时排出储液容器30内的积液。

参照图7,示例性的,所述接头组件内部设置有阻压腔体G,所述弹性密封件15呈筒状结构,所述弹性密封件15远离所述负压接口A的一端连通所述阻压腔体G,所述阻压腔体G内设置有鸭嘴阀40,所述鸭嘴阀40的法兰口安装于所述阻压腔体G的腔壁上,所述鸭嘴阀40的阀口结构设置于所述弹性密封件15内,所述鸭嘴阀40的连通方向自所述鸭嘴阀40的阀口结构至所述鸭嘴阀40的阀口结构。

本实施例中,当负压发生器启动后,接头组件10内部产生负压,由于弹性密封件15使负压发生器与负压接口A密封连接,因此,确保了弹性密封件15内部均保持稳定的负压环境,鸭嘴阀40的阀口结构随接头组件10内部压力逐渐提升,鸭嘴阀40的阀口结构出口慢慢增大大,处于连通状态,此时接头组件10内部中,患者腹部的积液受负压环境而被吸取进入引流孔D内,由于阻液结构位于负压接口A的前方,因此,飞溅的积液被阻液结构阻挡,而无法进入负压接口A,但气体则通过阻液结构的间隙进入负压接口A,不影响负压发生器的负压效果,有效避免积液飞溅进入负压接口A,对外部负压发生器造成损坏。同时,接头组件10内部的气流则通过鸭嘴阀40的阀口结构排出接头组件10。待负压发生器关闭后,鸭嘴阀40的阀口结构在自身弹性功效下并拢,关闭负压发生器与接头组件10之间的连通,此时患者内部不再受负压影响被吸取积液,避免负压状态对患者内部组织造成损伤。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采用鸭嘴阀40,在负压发生器启动后,可确保接头组件10内部能够维持较高气流流速,确保接头组件10内部负压状态持续稳定。

参照图8,示例性的,储液容器30远离所述排液口F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口H,所述卡接口H与所述出液接口B卡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医护人员快速将储液容器30拆卸或者安装于接头组件10上,可在储液容器30远离排液口F的一端设置卡接口H,使出液接口B与接口卡H接。医护人员仅需将卡接口H与出液接口B快速插接,即可实现安装。

示例性的,所述储液容器30远离排液口F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周壁32,所述第一周壁32内环周凸出设置有截面形状为“L”形的第二周壁33,所述第一周壁32与所述第二周壁33之间拼合形成所述卡接口H,所述第二周壁33围背离所述卡接口H的一侧形成所述储液接口。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医护人员快速将卡接口H与出液接口B卡接固定,通过在储液容器30上设第一周壁32和截面形状为“L”形的第二周壁33,利用第一周壁32和第二周壁33拼合形成卡接口H,卡接口H的尺寸略小于出液接口B的尺寸,便于使卡接口H内壁与出液接口B内壁之间形成过盈配合,避免两者出现泄气的现象。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周壁32和/或第二周壁33可选择硅胶材料制作而成,确保卡接口H内壁与出液接口B内壁保持密封连接状态。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周壁32远离所述第二周壁33的侧壁上开设有卡箍槽L,所述卡箍槽L环周形成于所述第一周壁32的外侧壁上,医护人员可在将卡接口H与出液接口B快速插接后,利用卡箍件(图中未示出),例如橡胶圈等套设在卡箍槽L内,使卡接口H与出液接口B进一步卡紧,提高两者连接的密封性。

参照图9,示例性的,所述第二周壁33相对于所述第一周壁3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形变槽J,多个形变槽J间隔分布。

本申请中,由于卡接口H的尺寸略小于出液接口B的尺寸,因此,在医护人员将卡接口H与出液接口B快速插接的过程中,出液接口B的侧壁与卡接口H的侧壁始终处于摩擦过程,储液接口的侧部挤压相邻的两个形变槽J之间的位置,使其发生变形,此时卡接槽L逐渐变小,甚至因第二周壁33形变量过大而消失,使卡接口H与出液接口B之间稳定连接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两者连接的密封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腹部切口皮下引流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腹部切口皮下引流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腹部切口皮下引流管20。该腹部切口皮下引流管2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方式,由于腹部引流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方式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发明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