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EICU重症监护室术后护理引流装置

一种EICU重症监护室术后护理引流装置

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护理引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EICU重症监护室术后护理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装置和第二引流管,引流装置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接口,接口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托杆,支撑托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管受到挤压后向第一连接壳的内部运动,第一连接管带动第一封堵垫无法与第一密封垫相互抵接,使得第一引流管处于打开状态,第二连接管受到挤压后向第二连接壳的内部运动,第二连接管带动第二封堵垫无法与第二密封垫相互抵接,使得第二引流管处于打开状态,实现了在连接过程中自动连通的效果,保证了在连接后积液能够顺利地进入到引流装置的内部,减少了人工解除封堵的步骤,提高护工的护理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6715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310000455.2

  • 发明设计人 刘冶;吕巍;杨卓;

    申请日2023-01-03

  • 分类号A61M39/26;A61M1/00;A61G7/05;

  • 代理机构滁州市明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汤畅阳

  • 地址 130021 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8:32: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2-03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理引流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EICU重症监护室术后护理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EICU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在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体内存积的积液或其他物质导出体外,在此过程中会使用到护理引流的设备,在引流的过程中需要对引流瓶进行更换,更换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引流管靠近人体一端进行封堵,现有的装置在对引流管进行封堵时均通过止血钳对引流管夹持,在夹持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松动而导致泄漏的问题,同时通过止血钳的夹持容易对引流管造成损伤,进而导致引流管出现破损后发生泄漏而对护理床造成污染的问题,若不及时发现容易导致滋生细菌的问题,现有的引流管在连接时是直接通过插接固定,在使用时也容易出现拉扯的问题,进而导致引流管的连接处出现松动而导致泄漏的问题。

由上可见,现有的引流装置在更换引流瓶时不能很好地进行封堵与容易出现断连的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EICU重症监护室术后护理引流装置,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EICU重症监护室术后护理引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引流装置在更换引流瓶时不能很好地进行封堵与容易出现断连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EICU重症监护室术后护理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装置和第二引流管,所述引流装置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接口,所述接口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托杆,所述支撑托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外侧与第一引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引流管的另一端插接在接口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保护第一连接组件稳定连接的保护壳,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装置定位组件,所述第二引流管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一连接组件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的固定组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壳、第一固定块、第一弹簧、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垫、第一流动口、第一封堵垫和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连接壳固定连接在支撑托杆的上端,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壳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壳的内壁与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块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块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垫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管的外侧端,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侧端开设有用于积液流动的第一流动口,所述第一封堵垫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管的内侧端,所述第一密封垫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块的外壁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稳定槽、第二弹簧、第二固定板和稳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壳的外壁上,所述稳定槽开设在第一连接壳的底部,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稳定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与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杆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稳定杆的上端活动连接在稳定槽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壳、第二固定块、第三弹簧、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垫、第二流动口、第二封堵垫和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连接壳固定连接在第二引流管上,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壳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壳的内壁与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块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块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垫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管的外侧端,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侧端开设有用于积液流动的第二流动口,所述第二封堵垫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管的内侧端,所述第二密封垫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块的外壁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凸台、活动腔、第四弹簧、活动杆、拉杆和活动块,所述第一凸台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壳的外表面,所述活动腔开设在第一凸台的内部,所述第四弹簧的外侧端固定连接在活动腔的内部,所述活动杆固定连接在第四弹簧的中部,所述活动杆的上下两端均与拉杆的内侧端转动连接,所述拉杆的外侧端与活动块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活动块活动连接在活动腔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卡槽、推拉板、活动槽、第二凸台和卡杆,所述卡槽开设在活动块的外侧,所述推拉板固定连接在活动杆的底部,所述活动槽开设在第一凸台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凸台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壳的外壁上,所述卡杆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凸台的外表面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垫的材质为橡胶材质,起到连接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泄漏的问题,所述第一封堵垫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一密封垫的材质为橡胶材质,第一封堵垫与第一密封垫相互抵接后能够有效的起到封堵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垫的材质为橡胶材质,起到连接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泄漏的问题,所述第二封堵垫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二密封垫的材质为橡胶材质,第二封堵垫与第二密封垫相互抵接后能够有效的起到封堵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槽的深度与卡杆的厚度相互适配,起到便于卡杆运动的作用,所述卡杆的外侧端设置为圆弧状,起到能够有效的运动到卡槽内部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EICU重症监护室术后护理引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的EICU重症监护室术后护理引流装置能通过第一连接管受到挤压后向第一连接壳的内部运动,第一连接管带动第一封堵垫无法与第一密封垫相互抵接,使得第一引流管处于打开状态,第二连接管受到挤压后向第二连接壳的内部运动,第二连接管带动第二封堵垫无法与第二密封垫相互抵接,使得第二引流管处于打开状态,实现了在连接过程中自动连通的效果,保证了在连接后积液能够顺利地进入到引流装置的内部,减少了人工解除封堵的步骤,提高护工的护理效率;

2、本发明中的EICU重症监护室术后护理引流装置能通过在第二连接管在向第二连接壳的外侧运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二封堵垫与第二密封垫相互抵接,进而能够对第二引流管的内部进行密封,实现了自动密封的效果,减少了止血钳夹持密封造成破损的问题,同时能够在断开连接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封堵,能够有效的防止空气进入到第二引流管的内部,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3、本发明中的EICU重症监护室术后护理引流装置能通过支撑托杆对第一引流管进行固定,进而使得接口稳定在床边,防止外物冲击导致引流装置出现倾倒的问题,提高了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患者在体液引流时的安全性;

4、本发明中的EICU重症监护室术后护理引流装置能通过松开第二固定板后,在第二弹簧的收缩作用下带动第二固定板向上运动与护理床的下表面抵接,进而实现对第一连接壳的固定,保证了装置在连接后能够固定在护理床上;

5、本发明中的EICU重症监护室术后护理引流装置能通过第一连接壳的固定使得保护壳处于固定状态,防止在连接后出现外物碰撞而导致连接断开的问题,避免了因为外物断开连接后出现积液泄漏的问题,保证了连接时的安全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内部结构剖视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连接组件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推拉板与活动块结构连接关系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活动腔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7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卡槽与卡杆位置关系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图9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引流装置;2、接口;3、支撑托杆;

4、第一连接组件;401、第一连接壳;402、第一固定块;403、第一弹簧;404、第一连接块;405、第一连接管;406、第一连接垫;407、第一流动口;408、第一封堵垫;409、第一密封垫;

5、第一引流管;6、保护壳;

7、定位组件;701、第一固定板;702、稳定槽;703、第二弹簧;704、第二固定板;705、稳定杆;

8、第二连接组件;801、第二连接壳;802、第二固定块;803、第三弹簧;804、第二连接块;805、第二连接管;806、第二连接垫;807、第二流动口;808、第二封堵垫;809、第二密封垫;

9、固定组件;901、第一凸台;902、活动腔;903、第四弹簧;904、活动杆;905、拉杆;906、活动块;907、卡槽;908、推拉板;909、活动槽;910、第二凸台;911、卡杆;

10、第二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EICU重症监护室术后护理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装置1和第二引流管10,引流装置1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接口2,接口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托杆3,支撑托杆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组件4,第一连接组件4的外侧与第一引流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引流管5的另一端插接在接口2的内部,第一连接组件4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保护第一连接组件4稳定连接的保护壳6,第一连接组件4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装置定位组件7,第二引流管10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8,第二连接组件8与第一连接组件4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的固定组件9。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通过定位组件7将第一连接组件4固定在护理床的床沿位置,在第一连接组件4固定时能够通过保护壳6对第一连接组件4进行保护,防止受到异常冲击造成断连的问题,此时在支撑托杆3的作用下将引流装置1稳定在床边,通过第二连接组件8与第一连接组件4连接后使得第二引流管10与第一引流管5相互连通,同时通过固定组件9对第一连接组件4和第二连接组件8进行固定连接,当需要更换引流装置1时,此时通过拨动固定组件9,使得固定组件9解除固定连接,进而在第一连接组件4与第二连接组件8相互推挤的过程中实现解除连接,在解除连接的过程中能够自动封堵。

实施例二

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第一连接组件4包括第一连接壳401、第一固定块402、第一弹簧403、第一连接块404、第一连接管405、第一连接垫406、第一流动口407、第一封堵垫408和第一密封垫409,第一连接壳401固定连接在支撑托杆3的上端,第一固定块402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壳401的内部,第一连接壳401的内壁与第一弹簧40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403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块404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405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块404的内部,第一连接垫406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管405的外侧端,第一连接垫406的材质为橡胶材质,起到连接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泄漏的问题,第一连接管405的内侧端开设有用于积液流动的第一流动口407,第一封堵垫408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管405的内侧端,第一密封垫409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块402的外壁上,第一封堵垫408的材质为橡胶材质,第一密封垫409的材质为橡胶材质,第一封堵垫408与第一密封垫409相互抵接后能够有效的起到封堵的效果。

第二连接组件8包括第二连接壳801、第二固定块802、第三弹簧803、第二连接块804、第二连接管805、第二连接垫806、第二流动口807、第二封堵垫808和第二密封垫809,第二连接壳801固定连接在第二引流管10上,第二固定块802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壳801的内部,第二连接壳801的内壁与第三弹簧80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弹簧80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块804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805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块804的内部,第二连接垫806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管805的外侧端,第二连接垫806的材质为橡胶材质,起到连接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泄漏的问题,第二连接管805的内侧端开设有用于积液流动的第二流动口807,第二封堵垫808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管805的内侧端,第二密封垫809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块802的外壁上,第二封堵垫808的材质为橡胶材质,第二密封垫809的材质为橡胶材质,第二封堵垫808与第二密封垫809相互抵接后能够有效的起到封堵的效果。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人工手持第一连接壳401与第二连接壳801,使得第一连接垫406与第二连接垫806相互对齐后,使得第一连接壳401与第二连接壳801相互靠近,此时第一连接垫406与第二连接垫806相互抵接,第一连接管405受到挤压后向第一连接壳401的内部运动并通过第一连接块404压缩第一弹簧403,此时第一连接管405带动第一封堵垫408无法与第一密封垫409相互抵接,使得第一引流管5处于打开状态,第二连接管805受到挤压后向第二连接壳801的内部运动并通过第二连接块804压缩第三弹簧803,此时第二连接管805带动第二封堵垫808无法与第二密封垫809相互抵接,进而使得第二引流管10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可通过体内多余的积液通过第二引流管10流动到第二连接壳801的内部,再通过第二流动口807流动到第二连接管805的内部,因为此时第一连接垫406与第二连接垫806相互抵接,进而积液流动到第一连接管405内部,积液通过第一流动口407流动到第一连接壳401的内部,再通过第一引流管5流动到引流装置1的内部,实现了在连接过程中自动连通的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4、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定位组件7包括第一固定板701、稳定槽702、第二弹簧703、第二固定板704和稳定杆705,第一固定板701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壳401的外壁上,稳定槽702开设在第一连接壳401的底部,第二弹簧70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稳定槽702的内部,第二弹簧703的底部与第二固定板70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稳定杆705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704的上表面,稳定杆705的上端活动连接在稳定槽702的内部。

固定组件9包括第一凸台901、活动腔902、第四弹簧903、活动杆904、拉杆905和活动块906,第一凸台901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壳801的外表面,活动腔902开设在第一凸台901的内部,第四弹簧903的外侧端固定连接在活动腔902的内部,活动杆904固定连接在第四弹簧903的中部,活动杆904的上下两端均与拉杆905的内侧端转动连接,拉杆905的外侧端与活动块906的内侧转动连接,活动块906活动连接在活动腔902的内部。

固定组件9还包括卡槽907、推拉板908、活动槽909、第二凸台910和卡杆911,卡槽907开设在活动块906的外侧,推拉板908固定连接在活动杆904的底部,活动槽909开设在第一凸台901的上表面,活动槽909的深度与卡杆911的厚度相互适配,起到便于卡杆911运动的作用,第二凸台910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壳401的外壁上,卡杆91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凸台910的外表面上,卡杆911的外侧端设置为圆弧状,起到能够有效的运动到卡槽907内部的作用。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手动拉动第二固定板704向下运动,第二固定板704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带动稳定杆705向下运动并拉伸第二弹簧703,使得第一固定板701与护理床的上表面接触,同时第二固定板704运动到护理床的底部,松开第二固定板704后,在第二弹簧703的收缩作用下带动第二固定板704向上运动与护理床的下表面抵接,进而实现对第一连接壳401的固定,保证了装置在连接后能够固定在护理床上,在第一连接壳401向第二连接壳801靠近时,第一连接壳401带动第二凸台910向第一凸台901靠近,第二凸台910带动卡杆911在活动槽909的内部运动,当卡杆911的外侧端运动到卡槽907上时,卡杆911与卡槽907的内部相互卡接,进而保证了装置能够稳定地进行连接,当需要进行更换引流装置1时,此时手动拨动推拉板908运动,使得推拉板908带动活动杆904在活动腔902的内部向一侧运动,活动杆904运动的过程中使得第四弹簧903受到变形,活动杆904带动拉杆905倾斜,拉杆905拉动活动块906向活动腔902的内部运动,使得卡杆911无法与卡槽907相互卡接,在第一弹簧403伸展的作用下通过第一连接块404带动第一连接管405向第一连接壳401的外侧运动,同时第三弹簧803伸展使得第二连接块804带动第二连接管805向第二连接壳801的外侧运动,使得第一连接壳401与第二连接壳801无法固定连接,实现了自动解除第一引流管5与第二引流管10的连接关系。

工作原理:初始状态下,第一弹簧403处于松弛伸展状态,第一弹簧403伸展使得第一连接块404带动第一连接管405处于第一连接壳401的最外侧,第一连接管405带动第一封堵垫408与第一密封垫409相互抵接后对第一连接壳401进行封堵,第三弹簧803处于松弛伸展状态,第三弹簧803伸展使得第二连接块804带动第二连接管805处于第二连接壳801的最外侧,第二连接管805带动第二封堵垫808与第二密封垫809相互抵接,进而对第二连接壳801的内部进行封堵,同时第二弹簧703处于正常收缩状态,第二弹簧703拉动第二固定板704与第一连接壳401的底部相互抵接,第二固定板704带动稳定杆705处于稳定槽702的最内侧,第四弹簧903使得活动杆904处于活动腔902的中间位置,活动杆904通过拉杆905推动活动块906处于活动腔902的最外侧。

工作时,手动拉动第二固定板704向下运动,第二固定板704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带动稳定杆705向下运动并拉伸第二弹簧703,使得第一固定板701与护理床的上表面接触,同时第二固定板704运动到护理床的底部,松开第二固定板704后,在第二弹簧703的收缩作用下带动第二固定板704向上运动与护理床的下表面抵接,进而实现对第一连接壳401的固定,保证了装置在连接后能够固定在护理床上,第一连接壳401的固定使得保护壳6处于固定状态,防止在连接后出现外物碰撞而导致连接断开的问题,避免了因为外物断开连接后出现积液泄漏的问题,保证了连接时的安全性,在第一连接壳401固定时,通过支撑托杆3对第一引流管5进行固定,进而使得接口2稳定在床边,防止外物冲击导致引流装置1出现倾倒的问题,提高了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患者在体液引流时的安全性。

人工手持第一连接壳401与第二连接壳801,使得第一连接垫406与第二连接垫806相互对齐后,使得第一连接壳401与第二连接壳801相互靠近,此时第一连接垫406与第二连接垫806相互抵接,第一连接管405受到挤压后向第一连接壳401的内部运动并通过第一连接块404压缩第一弹簧403,此时第一连接管405带动第一封堵垫408无法与第一密封垫409相互抵接,使得第一引流管5处于打开状态,第二连接管805受到挤压后向第二连接壳801的内部运动并通过第二连接块804压缩第三弹簧803,此时第二连接管805带动第二封堵垫808无法与第二密封垫809相互抵接,进而使得第二引流管10处于打开状态,此时体内存积的积液通过第二引流管10流动到第二连接壳801的内部,再通过第二流动口807流动到第二连接管805的内部,因为此时第一连接垫406与第二连接垫806相互抵接,进而积液流动到第一连接管405内部,积液通过第一流动口407流动到第一连接壳401的内部,再通过第一引流管5流动到引流装置1的内部,实现了在连接过程中自动连通的效果,保证了在连接后积液能够顺利地进入到引流装置1的内部,减少了人工解除封堵的步骤,提高护工的护理效率。

在第一连接壳401向第二连接壳801靠近时,第一连接壳401带动第二凸台910向第一凸台901靠近,第二凸台910带动卡杆911在活动槽909的内部运动,因为卡杆911的外侧端设置为圆弧状,在卡杆911运动到活动槽909的内侧时,此时卡杆911的内侧端与活动块906的外壁相互抵接后向外侧翘起,当卡杆911的外侧端运动到卡槽907上时,此时卡杆911与卡槽907的内部相互卡接,进而保证了装置能够稳定地进行连接,有效的使得第一连接垫406与第二连接垫806紧密的抵接,进而保证了装置有效的连接。

当需要进行更换引流装置1时,此时手动拨动推拉板908运动,使得推拉板908带动活动杆904在活动腔902的内部向一侧运动,活动杆904运动的过程中使得第四弹簧903受到变形,活动杆904带动拉杆905倾斜,拉杆905拉动活动块906向活动腔902的内部运动,进而使得卡杆911无法与卡槽907相互卡接,进而解除第一连接组件4与第二连接组件8的固定连接关系,此时在第一弹簧403伸展的作用下通过第一连接块404带动第一连接管405向第一连接壳401的外侧运动,同时第三弹簧803伸展使得第二连接块804带动第二连接管805向第二连接壳801的外侧运动,使得第一连接壳401与第二连接壳801断开接触,实现了自动解除第一引流管5与第二引流管10的连接关系,同时在第二连接管805向第二连接壳801的外侧运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二封堵垫808与第二密封垫809相互抵接,进而能够对第二引流管10的内部进行密封,实现了自动密封的效果,减少了止血钳夹持密封造成破损的问题,同时能够在断开连接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封堵,能够有效的防止空气进入到第二引流管10的内部,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通晓的部件,其有效解决了不能很好在更换引流装置时进行封堵与容易出现断连的问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但这些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其等效的范围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