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改变板材流动方式的辊冲成形模具

改变板材流动方式的辊冲成形模具

摘要

本发明涉及板材成形技术领域内的一种改变板材流动方式的辊冲成形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组、第二模具组、间距调节组件以及辅助模具组;第一模具组与第二模具组通过冲头与成形凹槽配合用于驱动板材成形;间距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件和间隔件,间隔件套接于连接件上,辅助模具组包括多组成对设置的辅助模具,每对辅助模通过连接件对称连接于第一模具的相对两侧,两组间隔件分别夹于第一辅助模具与第一模具之间和第二辅助模具与第一模具之间;冲头与成形凹槽配合驱动板材成形过程中,第一辅助模具与第二辅助模具分别与板材接触并通过改变板材的形状而改变板材的流动方式。本申请减弱了后道成形工序对前道工序中已经成形结构的应力影响,提升成形精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6731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211362198.9

  • 申请日2022-11-02

  • 分类号B21D37/10;

  • 代理机构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胡晶

  • 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8:30: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2-03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材成形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改变板材流动方式的辊冲成形模具。

背景技术

辊冲工艺是一种复合成形工艺,通过结合冲压工艺与辊压工艺,辊冲工艺可以通过渐进成形方式制造长直梁类零件。

在辊冲成形过程中,由于渐进成形特性,离散模具块常常无法对材料提供足够的约束,致使板材成形的精度受到影响。例如公开号为CN209238831U,公开了一种成型模具,其包括第一模具组件以及第二模具组件,第一模具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模块、至少一个第一调节片及多个第一连接件,至少一个第一调节片。分别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各第一调节片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依次布置并夹置于两个第一模块之间,第二模具组件包括两个第二模块、至少一个第二调节片及多个第二连接件,至少一个第二调节片,分别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各第二调节片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依次布置并夹置于两个第二模块之间,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相匹配,成型模具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分别压抵于板材两侧而使其成型。该专利技术就存在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变板材流动方式的辊冲成形模具。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变板材流动方式的辊冲成形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组、第二模具组、间距调节组件以及辅助模具组;

所述第一模具组包括多个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设有冲头,所述第二模具组包括多个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设有成形凹槽,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适配设置,所述冲头与所述成形凹槽配合用于驱动板材成形;

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件和间隔件,所述间隔件套接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辅助模具组包括多组成对设置的辅助模具,每对所述辅助模具中的两个分别记为第一辅助模具和第二辅助模具,所述第一辅助模具与所述第二辅助模具分别通过所述连接件对称连接于所述第一模具的相对两侧,连接所述第一辅助模具和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连接件记为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辅助模具和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连接件记为第二连接件,两组所述间隔件分别夹于所述第一辅助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之间和所述第二辅助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之间,两组所述间隔件分别记为第一间隔件和第二间隔件;

所述冲头与所述成形凹槽配合驱动板材成形过程中,所述第一辅助模具与所述第二辅助模具分别与板材接触,第一辅助模具和所述第二辅助模具通过改变板材的形状而改变板材的流动方式。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隔件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轴向长度相等或不等。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杆,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辅助模具、所述第一间隔件后与所述第一模具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螺帽连接,通过旋拧所述螺帽使得所述第一间隔件夹紧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一辅助模具之间。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螺杆,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辅助模具、第二间隔件后与所述第一模具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螺帽连接,通过旋拧所述螺帽使得所述第二间隔件夹紧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辅助模具之间。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隔件与所述第二间隔件为套筒结构。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隔件与所述第二间隔件为弹性体。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体为橡胶套筒或弹簧。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辅助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相邻的一侧形成第一压接部,所述第一压接部通过切除方式形成斜面或厂字形结构面,所述第一压接部与板材接触。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辅助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相邻的一侧形成第二压接部,所述第二压接部通过材料切除方式形成斜面或厂字形结构面,所述第二压接部与板材接触。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模具为凸字形结构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申请通过于第一模具两侧设置与板材接触并对板材成形过程中施加相应约束力的辅助模具,减弱了道成形工序对前道工序中已经成形结构的应力影响,提升成形精度。

2、本申请通过改变间隔件的结构特性,即间隔件设置为弹性件,通过弹性件的弹力可实现间隔件的轴向长度的改变,操作便捷,降低成本。

3、本申请通过辅助模具结构的形变改变辅助模具对板材的约束条件,提高板材的成形精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辊冲成形模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辊冲形成模具第一模具与辅助模具调整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间距调节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间隔调节组件中的间隔件为弹性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部分结构剖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变板材流动方式的辊冲形成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组1、第二模具组2、间距调节组件3以及辅助模具组4。第一模具组1和第二模具组2上下适配设置。第一模具组1主要由相互独立的多个第一模具11构成,同一第一模具组1中的第一模具11的形状相同。第一模具11的形状为凸字形,其凸出的端头部分为冲头111。第二模具组2主要由相互独立的多个第二模具21构成,同一组第二模具组2中的第二模具形状相同。第二模具21的端面上设有成形凹槽211。成形凹槽211与冲头111的形状以及尺寸等参数适配设置,通过成形凹槽211与冲头111的配合驱动板材成形。

间距调节组件3用于调节辅助模具组4与第一模具组1之间的间距。间距调节组件3包括连接件31和间隔件32,间隔件32套接于连接件31上。一些实施方式是采用连接件31与间隔件32相对滑移的套接方式。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1为螺杆,间隔件32为套筒。其中,螺杆结构的连接件31的中部设有和套筒结构的间隔件32相适配的型面。辅助模具组4主要由多组成对设置的第一辅助模具41和第二辅助模具42构成。成对设置的第一辅助模具41和第二辅助模具42的对数与第一模具11的组数相同。每对第一辅助模具41和第二辅助模具42通过间距调节组件3对称连接于第一模具11的相对两侧。将用于第一辅助模具41和第一模具11连接的连接件31和间隔件32记为第一连接件311和第一间隔件321。将用于第二辅助模具42和第一模具11连接的连接件31和间隔件32记为第二连接件312和第二间隔件321。

螺杆结构的第一连接件311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辅助模具41和第一间隔件321后与第一模具11的一个侧面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紧固连接。在第一连接件31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螺帽5。旋拧螺帽5使得第一间隔件321夹紧于第一辅助模具41和第一模具11之间。螺杆结构的第二连接件312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辅助模具42和第二间隔件321后与第一模具11的另一个侧面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紧固连接。在第二连接件312的另一端螺纹连接螺帽5。旋拧螺帽5使得第二间隔件322夹紧于第二辅助模具42和第一模具11之间。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辅助模具41和第二辅助模具42连接于第一模具11的相对两侧面后,第一辅助模具41、第一模具11以及第二辅助模具42三者的上端面基本平齐,而三者的下端面可以保持基本平齐,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高低不同。

本实施例通过于第一模具11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第一辅助模具41和第二辅助模具42,板材在通过冲头11与成形凹槽21配合辊冲成形时,第一辅助模具41和第二辅助模具42分别用于接触并限制位于冲头11两侧的板材部分上翘,进而将辊冲成形过程中板材所呈现的V形结构变为了波浪形,改变了板材成形过程中的流动方式。即本实施例通过于第一模具两侧设置与板材接触并对板材成形过程中施加相应约束力的辅助模具,减弱了后道成形工序对前道工序中已经成形结构的应力影响,提升成形精度。

上述实施方式中,套筒结构的第一间隔件321和第二间隔件322的轴向长度可相等,亦可不等。位于第一模具11两侧的第一间隔件321的轴向长度L1和第二间隔件322的轴向长度L2主要根据板材最终的辊冲成形形状进行适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形成的变形例,通过改变间隔件的结构特性,即间隔件设置为弹性件,通过弹性件的弹力可实现间隔件的轴向长度的改变,操作便捷,降低成本。具体地:

间隔件32为弹性结构体。一些实施方式采用间隔件32为橡胶材料的套筒结构件。一些实施方式中采用间隔件32为弹簧结构件。一些实施方式采用第一间隔件321和第二间隔件322为材质相同的弹性结构体,如同为橡胶套筒或同为弹簧。一些实施方式采用第一间隔件321和第二间隔件322为材质不同的弹性结构体,如第一间隔件321为橡胶套筒,第二间隔件322为弹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形成,通过辅助模具结构的形变改变辅助模具对板材的约束条件,提高板材的成形精度。具体地:

一些实施方式采用在第一辅助模具41与第一模具11相邻的侧面采用切除底角的方式形成平直斜面结构的第一压接部411。倾斜面的第一压接部411与板材接触时可以为底部的线接触,亦可为面接触。还有的一些实施方式采用在第一辅助模具41与第一模具相邻的一侧通过挖除材料的方式形成厂字形结构的第一压接部411。厂字形结构的第一压接部411与板材的接触可为上下两个棱边,进而对板材实施更大折弯角度的变形。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辅助模具42采用与第一辅助模具41相同的方式形成平直的倾斜面或者厂字形结构的第二压接部421,以达到对板材形变的要求。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