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预力调整结构及具有其调整结构的按键、鼠标

预力调整结构及具有其调整结构的按键、鼠标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力调整结构及按键,预力调整结构应用于按键。按键一端被枢接邻近预力调整结构的位置而旋转,按键在未按压状态具有初始高度。预力调整结构具有转柄供使用者转动操作,预力调整结构还包含弹性元件及抵接于弹性元件的滑块,在转动转柄时,滑块受其驱动而沿一线性路径移动;进而调整弹性元件推抵按键的推抵力。按键及预力调整结构可设置于电子装置上,例如鼠标。本发明的预力调整结构能让使用者自行调整按键按压操作力量大小,有效增进使用便利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69207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822661.2

  • 发明设计人 纪智耀;杨宸;

    申请日2021-07-21

  • 分类号H01H13/20;H01H13/14;G06F3/0354;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01520 重庆市合川区合川工业园区电子产业标准厂房1栋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8:30: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2-03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压操作力调整结构及按键,尤其是指一种预力调整结构及按键、鼠标。

背景技术

对于经常性使用键盘与鼠标等电子装置的使用者而言,按键的按压操作灵敏度非常重要。然而,大部分使用者只能到实体门市来实际按压按键,进而感受按键的反馈力道是否符合需求,非常的不便利。

现有的鼠标往往很少针对按键的反馈力道进行弹性设计,大都提供反馈力道固定、无法自行调整的鼠标,导致使用者必需通过实际的按压操作来感受按键的反馈力道是否符合自身需求,且当鼠标使用经过一段时间后,鼠标的按键还有可能产生弹性疲乏而丧失原有的反馈力道,进而造成使用者的不便,最终导致无法满足使用者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力调整结构及具有其调整结构的按键及鼠标,可以供使用者自行调整按键的按压操作力。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力调整结构,应用于按键,该按键一端被枢接而旋转,该预力调整结构包含:基座;弹性元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基座,且该弹性元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抵接于该按键;转柄,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基座;以及滑块,抵接于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二端,该滑块受该转柄所驱动而沿一线性路径移动;其中,当该滑块沿该线性路径移动时,推抵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二端而调整该第一端推抵该按键的推抵力,据以调整该按键的初始高度及施加于该按键的预力。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座还包含:基座本体;以及固定架,可拆卸地固定于该基座本体,该转柄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基座本体与该固定架之间,该滑块沿该线性路径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基座本体与该固定架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固定架还包含:转柄限位部,与该基座本体围构出转柄限位空间,该转柄限位部用以限制该转柄可转动地穿设于该转柄限位空间;以及滑块限位部,连结于该转柄限位部,该滑块限位部与该基座本体围构出滑块限位空间,该滑块限位部用以限制该滑块沿该线性路径可移动地穿设于该滑块限位空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弹性元件还包含扭簧本体,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分别自该扭簧本体的两端延伸出,该基座还包含固定轴,该固定轴固定于该固定架,且该固定轴穿设于该扭簧本体,借以使该弹性元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基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转柄还具有限位环,该基座还开设有限位槽,该限位环可转动地设置于该限位槽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按键,至少部分的抵接于预力调整结构,该按键一端被枢接而旋转,该预力调整结构包含:基座;弹性元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基座,且该弹性元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抵接于该按键;转柄,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基座;以及滑块,抵接于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二端,该滑块受该转柄所驱动而沿一线性路径移动;其中,当该滑块沿该线性路径移动时,推抵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二端而调整该第一端推抵该按键的推抵力,据以调整该按键的初始高度及施加于该按键的预力。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进一步具有卡固结构,该卡固结构用以卡设固定该第一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座进一步包含:基座本体;以及固定架,可拆卸地固定于该基座本体,该转柄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基座本体与该固定架之间,该滑块沿该线性路径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基座本体与该固定架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固定架进一步包含:转柄限位部,与该基座本体围构出转柄限位空间,该转柄限位部用以限制该转柄可转动地穿设于该转柄限位空间;以及滑块限位部,连结于该转柄限位部,该滑块限位部与该基座本体围构出滑块限位空间,该滑块限位部用以限制该滑块沿该线性路径可移动地穿设于该滑块限位空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弹性元件进一步包含扭簧本体,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分别自该扭簧本体的两端延伸出,该基座进一步包含固定轴,该固定轴固定于该固定架,且该固定轴穿设于该扭簧本体,借以使该弹性元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基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转柄还具有限位环,该基座还开设有限位槽,该限位环可转动地设置于该限位槽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鼠标,该鼠标包含前述按键。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力调整结构及按键,预力调整结构具有转柄供使用者转动操作,且预力调整结构还包含弹性元件以及抵接于弹性元件的滑块,滑块受转柄所驱动而沿一线性路径移动;据以调整弹性元件推抵按键的力道,藉此,本发明的预力调整结构能有效的让使用者通过转动转柄的方式来调整施加于按键上的预压力量,有效增进使用便利性以及增加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鼠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鼠标部分分解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转柄的平面示意图;

图6A为图1的A-A断面的立体断面示意图;

图6B为图6A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6B的转柄转动而使凸块与抵接结构切换的立体断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鼠标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鼠标部分分解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2为图8的D-D剖面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13为图12的转柄转动而驱动滑块推抵第二端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7,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鼠标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鼠标的部分分解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3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转柄的平面示意图;图6A为图1的A-A断面的立体断面示意图;图6B为图6A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6B的转柄转动而使凸块与抵接结构切换的立体断面示意图。

如图1至图7所示,鼠标100包含鼠标本体1、按键2以及预力调整结构3。按键2一端枢接于邻近预力调整结构3的位置。

鼠标本体1具有相邻的枢接区域11与按压区域12,且鼠标本体1还具有两个枢接结构13(图中仅标示一个)与按压柱开孔14。两个枢接结构13是彼此相间隔地设置于枢接区域11,且两个枢接结构13在本实施例中皆为开环结构。按压柱开孔14是开设于按压区域12。在其他实施例中,枢接区域11与按压区域12并不需要彼此相邻,可以彼此错位或间隔设置。

按键2包含枢接部21与按压片22。枢接部21具有两个枢轴211(图中仅标示一个),且枢接部21开设有避让凹槽212;其中,两个枢轴211是分别枢接于两个枢接结构13,而避让凹槽212是位于两个枢轴211之间。按键2的枢接部21与两个枢接结构13彼此对合而可相对枢转,并不限定孰轴孰孔(也就是说,枢接部21与枢接结构13两者中的其中之一可设置有枢轴结构,其中另一可设置有枢接结构),也不限于本例的轴孔配合结构。

按压片22是一体成型地自枢接部21延伸出,且按压片22包含三个抵接结构221、222、223以及微动开关开关抵柱224,抵接结构221、222、223是邻近于枢接部21而设置,而微动开关开关抵柱224是相较于抵接结构221、222、223自远离枢接部21的一端一体成型地朝鼠标本体1沿伸而穿过按压柱开孔14,微动开关开关抵柱224用以抵压设置于鼠标本体1内的微动开关200。

其中,枢接部21枢接于两个枢接结构13处为枢接位置(图未标示),而微动开关开关抵柱224是自按压片22的按压中心位置(图未标示)朝鼠标本体1沿伸,且按压中心位置与微动开关200之间具有初始高度h。初始高度h是按键2未被按压的高度,例如以按压片22至微动开关200或按压片22至鼠标本体1上表面的距离为基准。

预力调整结构3包含基座31以及转柄32。基座31包含基座本体311以及固定架312。基座本体311是一体成型地连结于鼠标本体1,且基座本体311开设有六个卡孔3111(图中仅标示一个)与限位槽3112。

固定架312具有六个弹性卡勾3121(图中仅标示一个)与三个凸块穿孔3122(图中仅标示一个)。六个弹性卡勾3121是分别用以卡扣的形式连结于六个卡孔3111,借以使固定架312可拆卸地固定于基座本体311。此外,由于两个枢轴211是位于基座31的两侧,因此为使按键2可以相对于鼠标本体1转动而不会接触到基座31,按键2在枢接部21开设避让凹槽212来防止按键2在转动时撞击到基座31。

转柄32包含转柄本体321、三个凸块322、323、324以及限位环325。转柄本体321包含操作部3211与转轴部3212。操作部3211是用于供使用者手动操作,而转轴部3212是自操作部3211沿轴向D1延伸所形成,且转柄32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本体311与固定架312之间;其中,转轴部3212还具有平行于轴向D1的轴线X。

凸块322、323、324是分别沿三个垂直于轴线X的径向延伸线d1、d2、d3自转柄本体321凸伸而穿出对应地凸块穿孔3122,用以对应地抵接于抵接结构221、222、223其中一者;其中,径向延伸线d1、d2、d3分别与垂直于轴线X的基准线BL形成三个相异的方位角a1、a2、a3。简言之,凸块322、323、324沿转柄本体321的径向凸伸而出,且凸块322、323、324在转柄本体321的轴向上前后间隔排列且彼此错位。在其他实施例中,凸块穿孔3122也可以为一整体,凸块322、323、324均自该凸块穿孔穿出,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更详细的说,凸块322是沿径向延伸线d1自转柄本体321的表面凸伸出,凸块323是沿径向延伸线d2自转柄本体321的表面凸伸出,而凸块324是沿径向延伸线d3自转柄本体321的表面凸伸出,且径向延伸线d1与基准线BL形成方位角a1,径向延伸线d2与基准线BL形成方位角a2,而径向延伸线d3与基准线BL形成方位角a3;在本实施例中,方位角a1、a2、a3分别为40°、90°、140°,亦即凸块322的中心线(相当于径向延伸线d1)与凸块323的中心线(相当于径向延伸线d2)之间相差了50°,凸块324的中心线(相当于径向延伸线d3)与凸块323的中心线之间也相差了50°,而凸块324的中心线与凸块322的中心线之间相差了100°。

此外,凸块322、323、324是位于按压片22的按压中心位置与枢接位置之间,借以使当凸块322、323、324中的其中之一以及抵接结构221、222、223的其中之一互相抵接时,其中互相抵接者作为按键2的支点,进而改变按压片22的按压中心位置相对于微动开关200的距离。凸块322、323、324排列于按压片22的按压中心位置与枢接位置之间,或者说,凸块322、323、324于按压中心位置与枢接位置之间连线上的投影位置不同。在其他实施例中,凸块322、323、324相对于转柄本体321的径向高度不同。在其他实施例中,凸块322、323、324的排列位置(或者说于按压中心位置与枢接位置之间连线上的投影位置)和径向高度均不相同。限位环325是自转柄本体321环状凸伸出,并可转动地设置于限位槽3112中,借以使转柄32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31。

如上所述,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凸块322、323、324其中任意相邻二者的中心线间存在有角度差异,因此当使用者通过转动操作部3211而带动转柄32由图6B的状态顺时针的转动50°至图7的状态时,原本通过凸块323接触抵接结构222的转柄32会切换为通过凸块322接触抵接结构221,此时由于凸块322与抵接结构221的接触位置相对于凸块323与抵接结构222的接触位置更接近按键2的枢接位置,因此相当于按键2的支点更接近按键2的旋转轴心,使得按压片22的按压中心位置与微动开关200之间的初始高度h会相对增加,进而使得施加于按键2上的预压力量增加,亦即按键2的按压手感会变重,使用者需要施加更大的按压力道才能使微动开关开关抵柱224下压微动开关200。

相对的,若使用者将图6B的转柄32逆时针转动50°时,原本通过凸块323接触抵接结构222的转柄32会切换为通过凸块324接触抵接结构223,进而使按键2的支点远离按键2的旋转轴心,并使按压片22的按压中心位置与微动开关之间的初始高度h会相对减少,进而使按键2的预力降低,亦即按键2的按压手感会变轻。

由以上叙述可知,本发明预力调整结构3主要是让使用者可以通过转柄32的转动操作来将凸块322、323、324其中一者切换抵接于抵接结构221、222、223其中相对应的一者,借以调整按压触动按键2时所需施加的预力。

请继续参阅图8至图11,图8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鼠标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鼠标的部分分解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0为图9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如图8至图11所示,鼠标100a包含鼠标本体1a、按键2a以及预力调整结构3a。

鼠标本体1a具有相邻的枢接区域11a与按压区域12a,且鼠标本体1a还具有两个枢接结构13a(图中仅标示一个)与按压柱开孔14a。两个枢接结构13a是彼此相间隔地设置于枢接区域11a,且两个枢接结构13a在本实施例中皆为开环结构。按压柱开孔14a是开设于按压区域12a。在其他实施例中,枢接区域11a与按压区域12a并不需要彼此相邻,可以彼此错位或间隔设置。

按键2a包含枢接部21a与按压片22a。枢接部21a具有两个枢轴211a(图中仅标示一个),且枢接部21a开设有避让凹槽212a;其中,两个枢轴211a是分别枢接于两个枢接结构13a,而避让凹槽212a是位于两个枢轴211a之间。按压片22a是一体成型地自枢接部21a延伸出,且按压片22a具有卡固结构221a。

预力调整结构3a包含基座31a、弹性元件32a以及旋转驱动线性移动组件33a。

基座31a包含基座本体311a、固定架312a以及固定轴313a。基座本体311a一体成型地连结于鼠标本体1a,基座本体311a开设有四个卡孔3111a(图中仅标示一个)。

固定架312a包含转柄限位部3121a以及滑块限位部3122a。转柄限位部3121a与基座本体311a围构出转柄限位空间(图未标示),且转柄限位部3121a还具有两个弹性卡勾31211a(图中仅标示一个)。

滑块限位部3122a是一体成型地连结于转柄限位部3121a,并与基座本体311a围构出连通于转柄限位空间的滑块限位空间(图未标示),且滑块限位部3122a还具有两个弹性卡勾31221a(图中仅标示一个)。其中,两个弹性卡勾31211a与两个弹性卡勾31221a是用以卡扣固定于四个卡孔3111a,借以使固定架312a可拆卸地固定于基座本体311a。

此外,滑块限位部3122a还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枢轴固定部31222a(图中仅标示一个)与限位通道31223a。限位通道31223a是用以与基座本体311a围构出滑块限位空间,且限位通道31223a内设有多个导引肋条结构312231a(图中仅标示一个),多个导引肋条结构312231a是分别自邻近于转柄限位部3121a处沿轴向D1a(标示于图12)延伸而远离转柄限位部3121a。

固定轴313a是用以穿设固定于两个枢轴固定部31222a。

弹性元件32a包含扭簧本体321a、第一端322a与第二端323a。扭簧本体321a是可转动地套设于固定轴313a,并设置于两个枢轴固定部31222a之间,借以使弹性元件32a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架312a。第一端322a与第二端323a是分别自扭簧本体321a的两端相对地延伸出,且第一端322a是用以抵接于按压片22a,并受卡固结构221a所限位。此外,第一端322a还具有对应于卡固结构221a的弯折定位结构3221a,借以使弯折定位结构3221a受到卡固结构221a的限位而固定地抵接于按压片22a。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32a为扭簧,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为弹簧片等元件。

旋转驱动线性移动组件33a包含转柄331a以及滑块332a。转柄331a包含操作部3311a、转轴部3312a以及限位环3313a。操作部3311a是用于供使用者手动操作,而转轴部3312a是自操作部3311a沿轴向D1a延伸所形成,并可转动地穿设于滑块限位空间中,且转轴部3312a具有外螺纹结构33121a。其中,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枢接结构13a是设置于转轴部3312a的两侧,因此为避免枢接于枢接结构13a的枢接部21a在转动时撞击到转轴部3312a,枢接部21a是通过避让凹槽212a的设置来防止枢接部21a在转动时撞击到转轴部3312a。

限位环3313a是位于操作部3311a与外螺纹结构33121a之间,用以可转动地设置于限位槽3112a中,进而受转柄限位空间所限位,借以使限制转柄331a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本体311a与固定架312a之间。

滑块332a是沿线性路径P(标示于图12)可移动地设置滑块限位空间中,并在滑块限位空间中抵接于第二端323a,且滑块332a还具有内螺纹结构(图未标示),借以使滑块332a通过内螺纹结构螺接于转轴部3312a的外螺纹结构33121a。

请继续参阅图12与图13,图12为图8的D-D剖面的剖面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转柄转动而驱动滑块推抵第二端时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8至图13所示,由于在本实施例中,转柄331a是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本体311a与固定架312a之间的转柄限位空间中,且滑块332a是沿线性路径P可移动地设置于基座本体311a与固定架312a之间的滑块限位空间中,且滑块332a是螺接于转柄331a,因此当转柄331a受到使用者的转动操作而沿第一转动方向(图未示,例如为顺时针转动)转动时,会带动相螺接的滑块332a转动,但由于滑块332a受到滑块限位部3122a的限制无法转动,因此滑块332a便会沿线性路径P朝轴向D1a移动,进而推抵第二端323a。

承上所述,当滑块332a沿线性路径P朝轴向D1a移动而推抵第二端323a时,由于第一端322a与第二端323a分别一体成型地连结于扭簧本体321a的两端,因此受到滑块332a推抵的第二端323a会带动扭簧本体321a转动,进而使第一端322a推抵按压片22a的推抵力增加,使得按压片22a的初始高度ha增加,进而使按压触动按键2a时所需施加的预力减少。初始高度ha是按键2a未被按压的高度,例如以按压片22a至微动开关200a或按压片22a至鼠标本体1a上表面的距离为基准。

相对的,当转柄331a受到使用者的转动操作而沿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图未示,例如为逆时针转动)转动时,滑块332a便会沿线性路径P朝轴向D1a的反向移动,此时第二端323a所受到的推抵力便会相对地减少,进而使第一端322a推抵按压片22a的推抵力也降低,按压片22a的初始高度ha也会相应地降低。

由以上叙述可知,本发明的预力调整结构3a主要是藉由转柄331a与滑块332a的螺接,并通过滑块限位部3122a限制滑块332a无法转动,因此当转柄331a受到转动操作时,会导致相螺接的滑块332a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而沿线性路径P移动,并藉此改变推抵第二端323a的推抵力,相对的改变第一端322a推抵按压片22a的力道,使得按压片22a的初始高度ha相对应地受到调整,借以调整按压触动按键2a时所需施加的预力。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转柄331a与滑块332a的螺接关系与滑块限位部3122a的配合来将转柄331a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滑块332a的线性运动,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则不限于此,亦可将转柄331a直接螺接于基座31a,使转柄331a本身可以通过转动来产生线性运动,并将滑块332a连接于转柄331a的一端而使滑块332a受到转柄331a直接带动而线性移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是在转柄上设有多个凸块来使转柄可以通过转动切换抵接于按键的凸块,进而调整抵接于按键的支点位置,或者利用螺合的结构来将转柄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滑块的线性运动,借以调整弹性元件推抵按键的力道,藉此,本发明的按键及预力调整结构能有效的让使用者通过转动转柄的方式来调整按键预力。相较于先前技术的鼠标按键的反馈力道都为固定的力道,导致使用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挑选到符合需求的鼠标,本发明的按键及预力调整结构确实能让使用者自行调整按键按压操作力量大小,藉此,使用者不需实际操作不同鼠标来选择适合自己按键预力的鼠标,可以自由调整按键至符合自身需求的按压操作力,有效的增进使用上的便利性。

此外,由于本发明的按键及预力调整结构可以通过转动转柄来调整对按键的预压力量,因此即使鼠标使用过久而产生弹性疲乏,也能通过转动转柄的方式来增加预力,有效的增加鼠标的使用期限,并节省使用者购买新的鼠标的成本,相对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再者,虽然前述实施例是以鼠标为例,然本发明的按键及预力调整结构可设置于任意电子装置上,并不以鼠标为限。另外,前述实施例中,预力调整结构的转柄本体并不垂直于按键,而是以一角度设置于按键附近,且可暴露设置于鼠标本体上表面,让使用者可以不需要翻置鼠标或拆卸按键及/或鼠标部件,就能便利地调整按键预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力调整结构及按键,预力调整结构具有转柄供使用者转动操作,在转柄上设有多个凸块来使转柄可以通过转动切换抵接于按键的凸块,进而调整抵接于按键的支点位置,或者利用螺合的结构来将转柄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滑块的线性运动,据以调整弹性元件推抵按键的力道,藉此,本发明的预力调整结构能有效的让使用者通过转动转柄的方式来调整施加于按键上的预压力量,有效增进使用便利性以及增加使用期限。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