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二元体系金矿石载金矿物含金性测定方法

一种二元体系金矿石载金矿物含金性测定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工艺矿物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元体系金矿石载金矿物含金性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磨矿、重选、重尾浮选、重精样品自动矿物学分析,品位转换,物质组成转换,剔除不合理数据,拟合曲线,得出载金矿物含金性数据等内容;本发明对金矿物载金矿物含金性定量工作有益,操作合理,数据精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65646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1007153.X

  • 发明设计人 王铜;于鸿宾;郝福来;逄文好;

    申请日2022-08-22

  • 分类号G01N33/24;G01N1/28;

  • 代理机构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郭佳宁

  •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南湖大路676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8:27: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31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艺矿物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元体系金矿石载金矿物含金性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金由于其无可比拟的理化性质,在各个领域广泛地被需求,对于金的研究一直是个热点与难点。对于工艺矿物学研究而言,金的赋存状态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尤其是对载金矿物含金性的分析,这直接关乎选矿产品的金品位与回收率。但传统的化学浸出试验只能给出硫化物整体包裹金或连生金的比例,不能直接反应哪种硫化物的含金性高低之别。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人工挑选单矿物进行金品位分析,但此方法费时费力,且人的主观影响较大,分析结果也不甚令人满意。

也有相关技术,介绍了以精矿为研究对象的载金矿物含金量测量方法,首先,以精矿为研究对象,本末倒置,合理的研究对象应为原矿,精矿已经有别于原矿,经过选别的精矿其代表性不佳。其次,前人专利所述步骤中对单体状态金矿物的处理,主要依靠浸金的方式,不仅排出单体金还一并舍弃了连生金,这样做是有问题的,比如粗粒级金能不能有效处理干净的问题,又比如浸金过程中硫化物连生金也一同被处理掉,而这部分连生状态的金恰恰也属于被载体矿物承载的金,是不能直接这样操作的,这样会使得结果不同程度的偏低。还有即使是精矿也或多或少的存在脉石的含量,前人专利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脉石会“稀释”精矿的品位,直接得到的结果不能直接反映载金矿物的金品位,数据往往是有误差的。

一般来讲,金矿石资源载金矿物多为单一或二元金属硫化物,比如“黄铁矿+毒砂”类型矿石,又如“黄铁矿+黄铜矿”类型矿石,我们更多地关注金在不同载金矿物中的含金性,以求为后续选矿过程提供数据指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二元体系金矿石载金矿物含金性测定方法,具有简便,准确,合理的特点;能有效测定二元体系金矿石内载金矿物的含金性,为合理利用该类型矿石资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一种二元体系金矿石载金矿物含金性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待测样品磨矿,磨矿至细度为200目含量70%,记为样品a;

步骤二,对样品a进行第一次重选,将重选后得到的精矿舍弃,取得到的尾矿进行第二次重选,重选精矿产率记为c

步骤三,对重选尾矿w

步骤四,对样品w

步骤五,对重选精矿b

步骤六,对浮选尾矿w

步骤七,对重选精矿b

步骤八,对MLA样品h

步骤九,对重选精矿b

步骤十,对黄铁矿及毒砂矿物含量进行数据转化,其中黄铁矿、毒砂转换含量分别记为g

步骤十一,分别以毒砂或黄铁矿转换含量为横坐标,重选精矿b

步骤十二,去除数据后,依新数据重新拟合曲线,得到线性公式y=kx+m,其中y=f

步骤十三,设定特殊参数,得到毒砂或黄铁矿含金性,以g/t计;其中另x=1,则y=k+mg/t,得到毒砂或黄铁矿含金性为k+m g/t;另x=0,则y=m g/t,得到或黄铁矿含金性为mg/t。

所述步骤一中对样品a进行重选,控制产率小于或者等于0.0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易于实现,合理,避免了人工挑选重砂的费时费力,排除主观因素影响,数据精准,能有效的测定载金矿物的含金性。

1.采用物理方法排除呈单体状态颗粒金的干扰,更合理,完整保留了连生金,数据直接反应载体矿物含金性,即包裹金及连生金两部分,贴近生产实际;

2.采用多步重选,得到多个重选精矿产品,可得到差异化明显的产品,区分度更明晰,数据更为可靠;

3.引入浮选尾矿为数据校准的方法,得到真实的精矿物质组成及品位,拟合曲线为真实线性曲线,可确定真实的相关数据;

4.对各精矿样品进行自动矿物学分析,比人工显微镜划分矿物含量更为准确;

5.多个拟合数据,数据更有代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拟合线性趋势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依新数据重新拟合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1

一种二元体系金矿石载金矿物含金性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待测样品5kg,对样品磨矿,磨矿至细度为200目(-0.074mm)含量70%,记为样品a;

步骤二,对样品a进行第一次重选,将重选后得到的精矿舍弃,取得到的尾矿进行第二次重选,重选精矿产率记为c

步骤三,对重选尾矿w

步骤四,对样品w

步骤五,对重选精矿b

步骤六,对浮选尾矿w

步骤七,对重选精矿b

步骤八,对MLA样品h

步骤九,对重选精矿b

步骤十,对黄铁矿及毒砂矿物含量进行数据转化,其中黄铁矿、毒砂转换含量分别记为g

步骤十一,分别以毒砂或黄铁矿转换含量为横坐标,重选精矿b

步骤十二,去除数据后,依新数据重新拟合曲线,得到线性公式y=kx+m,其中y=f

步骤十三,设定特殊参数,即可得到毒砂或黄铁矿含金性,以g/t计;其中另x=1,则y=k+m g/t,得到毒砂或黄铁矿含金性为k+m g/t;另x=0,则y=m g/t,得到或黄铁矿含金性为m g/t。

所述步骤一中对样品a进行重选,控制产率小于或者等于0.01%,主要是需要产率小,产率过大对于有的矿石不适用。

实施例2

一种二元体系金矿石载金矿物含金性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磨矿;

步骤二,对样品a重选,产率0.01%,重选精矿舍弃,继续重选,产率c

步骤三,对重选尾矿w

步骤四,对样品w

步骤五至步骤八,分析得到金品位d

步骤九至步骤十,转化数据,详见表2;

步骤十一,剔除异常数据b

步骤十二,重新拟合曲线,得到线性公式y=66.722x+13.158,见图2;

步骤十三,设定特殊参数,

取x=1,则y=66.722x+13.158=66.722+13.158=79.88g/t,取x=0,则

y=66.722x+13.158=13.158g/t,即可得到毒砂及黄铁矿含金性,分别为79.88g/t及13.158g/t。

其中:

步骤一,所述取待测样品5kg,可适当调整,主要基于矿石本身的性质,即硫化物含量的多少,避免取样过少,难以分离出足够量的载金矿物;

步骤二,所述对样品a重选,产率0.01%,重选精矿舍弃,主要排除呈单体状态颗粒金的干扰,前人采用浸出的方法,对于单体金有一定效果,但粒涉及粗粒及以上的金矿物,效果不佳,如果未处理干净,会直接影响数据准确性;

步骤二,所述对样品a重选,多步重选,得到多个重选精矿产品,与前人相关专利介绍的通过人工重选等方法的多个产品相比,本方法为多段连续重选,可得到差异化明显的产品,区分度更明晰,数据更为可靠,人工重选矿物密度及粒度区分小的矿物,几乎难以有效分选;

步骤二,所述多个重选精矿产品,合理的采用物理方法得到高载体矿物精矿,避免了以浸出方法的弊端,完全保留了连生金这部分被载体矿物承载的金,即载体矿物含金性实际是指包裹金及连生金两部分;

步骤二,所述多步重选操作,相较浸出操作,时间大为缩短;

步骤三,所述对重选尾矿w

步骤四,对样品w

步骤四,所述浮选尾矿w

步骤四,对样品w

步骤六,所述w

步骤八,所述对样品h

步骤九,所述对化验品位进行数据转化,记品位为f

步骤十,所述对黄铁矿及毒砂矿物含量进行数据转化,目的是得到二元体系载金矿物真实含量;

步骤十一,所述去除不合理数据,指的是明显偏离拟合线性曲线的数据;

表1各产品物质组成及金品位分析

表2转化结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