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加湿过滤器用支架、加湿过滤器及加湿装置

加湿过滤器用支架、加湿过滤器及加湿装置

摘要

一种加湿过滤器用支架,其具备形成配置加湿过滤器的保持空间以及设置于所述保持空间的上方的洒水部,所述洒水部具有形成有水流入的流入口的流入部和从上方将流入所述流入部的水供给至所述保持空间的供水部,所述供水部具有供水流动的流路、形成于所述流路并与所述保持空间连续的多个注水孔、以及沿着所述流路形成的隔壁,所述隔壁在所述隔壁的两侧形成有供水流动的一对分支流路,仅在所述一对分支流路中的一方的分支流路形成有所述多个注水孔的至少一部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61487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夏普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2210743677.9

  • 发明设计人 内村谦介;小林秀德;

    申请日2022-06-27

  • 分类号F24F6/04(2006.01);F24F8/10(2021.01);F24F13/28(2006.01);

  • 代理机构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叶乙梅

  • 地址 日本国大阪府堺市堺区匠町1番地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8:19:2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17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湿过滤器用支架、加湿过滤器及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了一种将通过泵汲取的水提供给加湿过滤器的加湿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8-32314号公报)。

日本特开2008-32314号公报的加湿装置是将提供给加湿过滤器的水汽化并加湿的。加湿装置通过在加湿运转中间歇地驱动泵,使附着在加湿过滤器上的过剩的水流下或气化而减少,由此加湿过滤器的表面积增大,使水的气化量增加。

发明内容

水被局部供给至加湿器的情况下,加湿过滤器整体的供水量下降,加湿量有可能降低。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能够提高加湿量的加湿过滤器用支架、加湿过滤器以及加湿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加湿过滤器用支架具备形成配置加湿过滤器的保持空间以及设置于所述保持空间的上方的洒水部,所述洒水部具有形成有水流入的流入口的流入部和从上方将流入所述流入部的水供给至所述保持空间的供水部,所述供水部具有供水流动的流路、形成于所述流路并与所述保持空间连续的多个注水孔、以及沿着所述流路形成的隔壁,所述隔壁在所述隔壁的两侧形成有供水流动的一对分支流路,仅在所述一对分支流路中的一方的分支流路形成有所述多个注水孔的至少一部分。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加湿过滤器单元包括所述加湿过滤器用支架和保持在所述加湿过滤器用支架中的加湿过滤器。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加湿装置具备所述加湿过滤器单元和保持所述加湿过滤器单元的主体。

本发明可以增加加湿过滤器的供水量,提高加湿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上述加湿装置所具备的加湿过滤器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上述加湿过滤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上述加湿过滤器单元所具备的加湿过滤器用支架的接水部的平面图。

图5是上述加湿过滤器用支架的盖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在图4的A-A线截面上追加了盖的纵剖面图。

图7是在图4的B-B线截面上追加了盖的横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但是,下述的实施方式只是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1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各图中记载的箭头的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但是,这些方向不限定使用时的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1具备加湿过滤器单元2和保持加湿过滤器单元2的主体3。

主体3形成为矩形的箱状,收纳有加湿过滤器单元2、集尘过滤器31、送风机32以及加热器33。主体3的后表面形成有吸入口301,在前表面形成有吹出口302。主体3构成为在内部形成有送风路303,将从后面的吸入口301供给的空气从前面的吹出口302吹出。加湿过滤器单元2、集尘过滤器31、送风机32以及加热器33配置于送风路303。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送风路303的上游侧依次配置有集尘过滤器31、送风机32、加热器33以及加湿过滤器单元2。

集尘过滤器31是空气过滤器,以覆盖吸入口301的方式而设置。集尘过滤器31捕集通过吸入口301的空气中所含有的尘埃。

送风机32具备风扇321和马达322。风扇321例如是西洛克风扇,生成从吸入口301朝向吹出口302流经送风路303的气流。马达322构成为驱动风扇321。

加热器33例如是陶瓷加热器,构成为对通过送风路303的空气进行加热。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加湿过滤器单元2具备加湿过滤器21和保持加湿过滤器21的加湿过滤器用支架4(以下,简称为保持架4)。

加湿过滤器21例如由无纺布构成,以从上方观察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连续的W字状的方式将多个部位折弯。加湿过滤器21具有吸水性以及通气性。加湿过滤器21配置于送风路303。在空气通过供水后的加湿过滤器21时,加湿过滤器21所含的水分气化,由此加湿后的空气从吹出口302吹出。

本实施方式的加湿过滤器单元2具备两个加湿过滤器21。两个加湿过滤器单元2沿前后方向排列地配置于送风路303。

保持架4构成为保持两个加湿过滤器21。保持架4具备框体41和洒水部42。

框体41形成配置有两个加湿过滤器21的矩形体状的保持空间411。框体41以包围两个加湿过滤器21的前后左右的方式而形成。框体41在前表面以及后表面形成有多个开口,以使空气能够沿前后方向通过加湿过滤器21。

洒水部42设置在保持空间411的上方。洒水部42由接水部421、盖422以及供水管423构成,通过向保持空间411洒水,向配置在保持空间411中的加湿过滤器21供给水。

接水部421设置为堵住框体41的上表面。接水部421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箱状,构成为暂时积存向加湿过滤器21供给的水。接水部421形成有多个注水孔64。暂时积存于接水部421的水经由多个注水孔64从上方供给至加湿过滤器21。由此,加湿过滤器21吸收水。

盖422设置成覆盖接水部421的开口。盖422抑制接水部421内的水洒出来。

此外,关于洒水部42的详细结构在后文叙述。

在加湿过滤器单元2的下方设置有供水托盘34(参照图1)。供水托盘34构成为储存从水箱供给的水。水箱构成为相对于主体3装卸自如。例如,用户从主体3卸下水箱,在水箱中储存来自自来水管的水,再次将水箱安装于主体3。供水托盘34构成为从水箱积存规定量的水。

另外,在供水托盘34内设置有泵35(参照图1)。泵35构成为将供水托盘34内的水输送到接水部421。在泵35上连接有供水管423。供水管423形成为从接水部421的底面向下方延伸,并与形成于接水部421的流入口51连接。通过泵35的运转,供水托盘34内的水经由供水管423和流入口51被输送到接水部421。如上所述,储存在接水部421内的水经由多个注水孔64从上方供给到加湿过滤器21。未被加湿过滤器21吸收的水由供水托盘34接收。也就是说,水通过泵35在供水托盘34与接水部421之间循环,向加湿过滤器21持续供水。

接下来,参照图4~图7对洒水部42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洒水部42具有接水部421以及盖422。

接水部421构成为暂时积存水并从上方向两个加湿过滤器21注水,具有形成有水流入的流入口51的流入部5和将流入到流入部5的水从上方向保持空间411供给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供水部6。

流入部5在底部52形成有流入口51,供水托盘34的水经由供水管423流入。如图4所示,流入口51形成于流入部5中的左前方的角。另外,在流入部5的右方设有两个供水部6。流入部5比两个供水部6更向前方突出。因此,从流入口51观察,两个供水部6设于右后方。

如图5所示,在盖422设置有引导件53,以使从流入口51流入的水朝向两个供水部6的方式定向。引导件53形成为从盖422的流入口51的周围的正上方的位置向下方突出。引导件53是截面为U字状的壁,形成为相对于流入口51右后方敞开。由此,引导件53形成从流入口51流入的水朝向两个供水部6所在的右后方的流动。在图4中,用箭头概念性地示出流入部5中的水的流动。

两个供水部6分别具有供从流入部5送来的水流动的流路60和形成在流路60上并与保持空间411连续的多个注水孔64。

流路60是以从流入部5的右端向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而形成的槽。供水部6具有形成流路60的第一倾斜面61和第二倾斜面62。第一倾斜面61和第二倾斜面62的倾斜方向彼此不同。流路60的侧面通过第一倾斜面61和第二倾斜面62形成为V字形。具体而言,第一倾斜面61形成于第二倾斜面62的后方。第一倾斜面61以上端部相对于下端部位于后方的方式倾斜。第二倾斜面62以上端部相对于下端部位于前方的方式倾斜。第一倾斜面61与第二倾斜面62的下端部彼此连续,第一倾斜面61与第二倾斜面62的连接部成为流路60的底部63。

另外,如图7所示,流路60以水容易朝向右方流动的方式随着从左端朝向右端而向下方倾斜。具体而言,作为流路60的底部63的第一倾斜面61以及第二倾斜面62的下端部在左端位于比流入部5的底部52靠上方的位置,在右端位于比流入部5的底部52靠下方的位置。

另外,两个供水部6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形成。后方的供水部6的第二倾斜面62的上端部与前方的供水部6的第一倾斜面61的上端部连续。

供水部6上形成有多个注水孔64。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水部6在第一倾斜面61和第二倾斜面62的一个倾斜面上沿左右方向并排形成有多个注水孔64。具体而言,后方的供水部6在第一倾斜面61形成有多个注水孔64,前方的供水部6在第二倾斜面62形成有多个注水孔64。多个注水孔64各自的开口形状为圆形,并沿着上下方向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供水部6中,多个注水孔64的开口面积相互不同。具体而言,在一个供水部6中,多个注水孔64形成为随着朝向右方而开口面积变大。也就是说,多个注水孔64以随着远离供给水的流入口51而开口面积变大的方式形成。

由此,在多个注水孔64中,能够减少被注入的水量的差。具体而言,水从流入部5所存在的左侧流入供水部6。流入供水部6的流路60的水的一部分一边从注水孔64落下一边向右方流动。因此,供水部6中的水量的分布为,作为水流入的上游侧的左侧的水量多,作为下游侧的右侧的水量变少。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注水孔64随着朝向右方而开口面积变大,换言之,随着朝向左方而开口面积变小。因此,形成于水量多的区域的注水孔64的开口面积较小,因此,水难以从注水孔64落下,水通过注水孔64的上方,水容易到达水量较少的右方的区域。由此,下游侧的右侧的水量增加,能够实现从右侧的注水孔64注水的水量的增加。结果,在多个注水孔64中,能够降低被注水的水量的差。通过降低从多个注水孔64注水的水量之差,对加湿过滤器21整体有效地注水,因此加湿过滤器21的供水量增加,能够实现加湿量的增加。

另外,多个注水孔64形成为注水孔64的中心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彼此大致相同。多个注水孔64中的左端的注水孔64形成在比流路60的底部靠上方的位置,右端的注水孔64的一部分到达流路60的底部。由此,水容易通过水量多的左方的区域,水容易到达水量少的右方的区域。另外,例如在泵35停止时,抑制水残留在流路60中。

另外,如图4~图7所示,保持架4具有控制水流的分水板54、分隔板7以及两个隔壁65。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水板54以及分隔板7形成于接水部421,两个隔壁65形成于盖422。

分水板54设置于流入部5。分水板54形成于两个供水部6和流入口51之间,构成将从流入口51流入的水分为向两个供水部6分别输送的水。分水板54形成为从流入部5的底部向上方突出的矩形板状。分水板54沿着从流入口51朝向两个供水部6的水的流动而形成。具体而言,分水板54形成为从流入口51观察时沿着水流动的右后方。如图4所示,分水板54从引导件53向右后方远离,形成为分水板54的虚拟延长线通过引导件53的内侧并与引导件53交叉。另外,分水板54以右后端部与两个供水部6的连接部连续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分水板54形成为:右后端部在后方的供水部6的第二倾斜面62和前方的供水部6的第一倾斜面61的连接部上连续。换言之,分水板54形成为从两个供水部6中的供水部6彼此的连接部朝向流入口51延伸。

分水板54将从流入口51流入的水分成沿着分水板54的一面(左后表面)流动并朝向后方的供水部6的水和沿着分水板54的另一面(右前表面)流动并朝向前方的供水部6的水。由此,能够降低向后方的供水部6供给的水量和向前方的供水部6供给的水量的差。通过降低供给到后方的供水部6的水量与供给到前方的供水部6的水量之差,有效地向后方的加湿过滤器21和前方的加湿过滤器21的双方注水,因此两个加湿过滤器21的供水量增加,能够实现加湿量的增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分水板54形成为相对于从流入口51流入的水的流动稍微倾斜。具体而言,分水板54形成为分水板54的虚拟延长线在比流入口51的中心靠后方的位置与引导件53交叉。由此,水容易沿着分水板54的右前表面向前方的供水部6流动。也就是说,能够实现向两个供水部6中的、靠近流入口51的前方的供水部6供给的水量的增加。另外,分水板54也可以形成为与从流入口51流入的水的流动一致。例如,分水板54也可以形成为与连结两个供水部6的连接部和流入口51的虚拟线重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水板54的上端以与盖422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的方式形成,但也可以与盖422接触。另外,分水板54也可以形成为从盖422向下方突出。

另外,分水板54形成在远离流入口51的位置,但也可以形成为分水板54的端部位于流入口51的附近。

接着,说明分隔板7。如图4及图6所示,分隔板7构成为隔开两个供水部6中的供水部6彼此之间。分隔板7形成在沿前后方向排列的两个供水部6之间,沿前后方向分隔两个供水部6。具体而言,分隔板7形成为从前方的供水部6中的第一倾斜面61和后方的供水部6中的第二倾斜面62的连接部向上方突出。分隔板7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矩形板状,以前后方向作为厚度方向。也就是说,分隔板7沿着流路60形成。并且,分隔板7横跨供水部6的左右方向的两端而形成。另外,分隔板7形成为左端与分水板54的右后端连续。

分隔板7通过分隔两个供水部6,抑制两个供水部6之间的水的流入及流出。具体而言,从流入口51流入的水通过设置于流入部5的分水板54,被分水成沿着分水板54的一面(左后表面)流动并朝向后方的供水部6的水、和沿着分水板54的另一面(右前表面)流动并朝向前方的供水部6的水。分水板54形成为从流入口51观察时沿着右后方。因此,向前方的供水部6供给的水沿着分水板54向右后方流动。提供给该前方的供水部6的水通过设置于沿前后方向排列的两个供水部6之间的分隔板7,抑制越过前方的供水部6的第一倾斜面61而流入到后方的供水部6。由此,能够降低向后方的供水部6供给的水量与向前方的供水部6供给的水量之差。通过降低供给到后方的供水部6的水量与供给到前方的供水部6的水量之差,有效地向后方的加湿过滤器21和前方的加湿过滤器21的双方注水,因此两个加湿过滤器21的供水量增加,能够实现加湿量的增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板7形成为在分隔板7的上端与盖422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但分隔板7的上端也可以与盖422接触。另外,分隔板7也可以形成为从盖422向下方突出。另外,分隔板7横跨供水部6的左右方向的两端而形成,但左右方向的尺寸也可以比供水部6的左右方向的尺寸短。在该情况下,例如,分隔板7也可以形成为从供水部6的左端到供水部6的中央部附近。

接着,对隔壁65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各供水部6具有沿着流路60而形成的隔壁65。隔壁65形成于第一倾斜面61与第二倾斜面62之间,对第一倾斜面61与第二倾斜面62之间进行分隔。隔壁65形成为从盖422向下方突出。隔壁65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矩形板状,将前后方向作为厚度方向。隔壁65形成在作为第一倾斜面61与第二倾斜面62的连接部的流路60的底部的正上方的位置。隔壁65形成有水在隔壁65的两侧(前侧及后侧)流动的一对分支流路601。具体而言,隔壁65与第一倾斜面61一起形成一方的分支流路601,与第二倾斜面62一起形成另一方的分支流路601。

隔壁65形成为左右方向的尺寸比供水部6的左右方向的尺寸短,位于比供水部6的左端靠右方且比供水部6的右端靠左方的位置。换言之,隔壁65形成得比流路60短,设于比流路60的终点(右端)更远离流路60的起点(左端)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隔壁65形成为靠近供水部6的左端。换言之,隔壁65形成为靠近供水部6中的水的入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供水部6的左右方向上排列的11个注水孔64中,在从左数起的第二个注水孔64和从右数起的第三个注水孔64之间形成隔壁65。也就是说,隔壁65构成为隔开第一倾斜面61与第二倾斜面62之间的左右方向的一部分。

隔壁65通过部分地隔开第一倾斜面61与第二倾斜面62之间,谋求减少从形成于第一倾斜面61或第二倾斜面62的多个注水孔64被注入的水量的差。在此,以在第二倾斜面62形成有多个注水孔64的前方的供水部6为例进行说明。此外,关于在第一倾斜面61形成有多个注水孔64的后方的供水部6,与前方的供水部6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水从形成有流入口51的左侧流入供水部6,并沿着流路60向右方流动。在流路60中流动的水通过设置于供水部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隔壁65,被分为在由隔壁65和第二倾斜面62形成的前方的分支流路601中流动的水、和在由隔壁65和第一倾斜面61形成的后方的分支流路601中流动的水。在图4中,用箭头概念性地表示供水部6中的水的流动。前方的供水部6在位于隔壁65的前方的第二倾斜面62上形成有多个注水孔64,在位于隔壁65的后方的第一倾斜面61上未形成有注水孔64。因此,在前方的分支流路601中,一部分从注水孔64掉落,水流向右侧。另一方面,在后方的分支流路601中,一边将水量保持为大致恒定一边向右方流动水。并且,通过了后方的分支流路601的水从形成于比隔壁65靠右方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注水孔64落下。也就是说,隔壁65避开多个注水孔64,作为向供水部6的下游侧的区域输送水的旁路而形成后方的分支流路601。由此,下游侧的右侧的水量增加,能够实现从右侧的注水孔64注入的水量的增加。结果,在多个注水孔64中,能够降低被注水的水量的差。通过降低从多个注水孔64注水的水量的差,对加湿过滤器21整体有效地注水,因此加湿过滤器21的供水量增加,能够实现加湿量的增加。

另外,隔壁65以在隔壁65的下端与流路60的底部63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而形成。由此,能够使水流过隔壁65的下方,因此例如在泵35停止时,能够抑制水积存在隔壁65与第一倾斜面6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隔壁65也可以形成为隔壁65的下端与流路60的底部接触。另外,隔壁65形成为从盖422向下方突出,但也可以形成为从流路60的底部向上方突出。在该情况下,隔壁65也可以在下端部形成有能够使水沿前后方向通过的开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隔壁65形成于第一倾斜面61与第二倾斜面62的连接部,即流路60的底部的正上方的位置,但也可以形成于在前后方向上偏离流路60的底部的位置。例如,隔壁65也可以形成在相对于流路60的底部,向未形成有多个注水孔64的倾斜面偏移的位置。例如,在前方的供水部6,隔壁65也可以形成在与流路60的底部相比向后方偏移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隔壁65形成于比供水部6的左端靠右方的位置,但也可以从左端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第一倾斜面61和第二倾斜面62的一方的倾斜面形成有注水孔64,但也可以在两方的倾斜面形成有注水孔64。例如,在隔壁65的下游侧,可以在第一倾斜面61和第二倾斜面62的两个倾斜面上形成注水孔6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水部6的数量为两个,但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附图标记说明

1 加湿装置

2 加湿过滤器单元

3 主体

4 保持架

5 流入部

6 供水部

7 分隔板

21 加湿过滤器

31 集尘过滤器

32 送风机

33 加热器

34 供水托盘

35 泵

41 框体

42 洒水部

51 流入口

52 底部

53 引导件

54 分水板

60 流路

61 第一倾斜面

62 第二倾斜面

63 底部

64 注水孔

65 隔壁

301 吸入口

302 吹出口

303 送风路

321 风扇

322 马达

411 保持空间

421 接水部

422 盖

423 供水管

601 分支流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