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任意分割方法的电网网损分摊方法、系统和介质

一种基于任意分割方法的电网网损分摊方法、系统和介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任意分割方法的网损分摊方法、系统和介质,本发明创造性的运用了以任意分割为基础的潮流追踪法和改进的平均网损系数法将电网中的网损公平合理的分摊给发电机和负荷,首先基于任意分割方法将电网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分割区域,采用潮流追踪法将区域间联络线损耗分摊给各分割区域内等效发电机和等效负荷;采用改进的平均网损系数法将分割区域的损耗和区域分摊联络线的损耗均分摊给各发电机和负荷;采用IEEE14节点拓扑图将本发明与传统网损分摊方法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可行性。本发明能精确得到每个发电机和负荷的网损分摊值,且分摊过程计算时间短,可广泛应用于结构复杂的大电网功率损耗分摊。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J 3/06 专利申请号:2022107293474 申请日:202206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电网网损分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任意分割方法的电网网损分摊方法、系统和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经济的发展,大量分布式电源引入到电网系统中导致电网的功率潮流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电网的网损情况。目前国内外已研究得出多种网损分摊的方法,但是由于电网节点众多、呈辐射状且结构复杂的特点,导致网损分摊方法不易在电网中实现,进而影响整个电网的经济效益。因此,选择一种合理的电网网损分摊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对于网损分摊方法的研究,目前主要有平均网损分摊法、边际网损系数法、潮流追踪法、比例分摊方法、合同路径法、Z-BUS法等。

平均网损系数法是将电网损耗总成本按输电用户功率大小在各市场用户之间进行分摊,根据用户的电能大小和一个相同的系数来分摊网损,最后将网损分摊给电源节点或负荷节点。这种方法算法简单、公开透明,获得的网损费用较为稳定,但是不能提供良好的经济信号,并且存在网损交互项的问题。

边际网损系数法是以各节点单独注入单位功率后引起全网网损变化量的大小为依据分摊网损,根据需要将网损分摊给各个节点上的负荷或者发电机。这一方法能提供良好的经济信号,但是网损费用存在过度回收的问题。潮流追踪法分为逆流追踪和顺流追踪,逆流追踪指逆着潮流的方向跟踪潮流流经的路线,用来追踪每个负荷在某一输电线潮流所占的份额或者某个负荷的潮流在输电线路上流经的路线,逆流追踪法一般将网损分摊至各负荷;顺流追踪顺着潮流的方向跟踪潮流流经的路线,用来追踪每个发电端在某一输电潮流所占的份额或者某个发电端的潮流在输电网上流经的路线,顺流追踪一般将网损分摊至各个发电机。这种分摊方法能对潮流的实际物理流向进行直观的描述,从而能够公平合理的收取费用,但是计算工作量大、过程复杂。

比例分摊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由发电厂根据其中标容量按照比例分摊网损。比例分摊模式下,发电厂中标电量越高所分摊的网损越高,与其网损的贡献率并不相符。因此该方法并不能反映发电厂真实的网损影响因素,不利于通过调整网损分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合同路径法是针对电力市场中双边合同实施的网损分摊方法,假定电能只在合同中规定的连续路径中流过,但是忽略了输配电潮流对非合同路径的影响,并且由于联营模式不存在合同路径而应用受限。Z-BUS法是一种基于潮流分析和导纳矩阵的分摊方法,能很好的反映网络拓扑结构对网损的影响,但这种分摊方法无法灵活的选择损耗分摊节点,且纯发电机节点的网损分摊量往往远高于其他节点,分摊结果存在不公平。

公平合理的对电网网损进行分摊可以提高发电机发电边际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促进电力市场的健康运行。因此研究一种新的公平合理的网损分摊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实现本发明目的之一的基于任意分割方法的网损分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系统拓扑图进行潮流计算,得到各母线的发电机输出功率和负荷功率,以及各支路的支路功率和有功损耗;

S2、将所述系统拓扑图任意分割成多个区域,根据各支路的有功损耗计算分割区域间每条联络线的网损值;

S3、将上述步骤S2中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简化成包含一个等效发电机和/或一个等效负荷的节点,根据各母线的发电机输出功率和负荷功率、各支路的支路功率和有功损耗、分割区域间每条联络线的网损值,采用潮流追踪法计算各分割区域的等效发电机和/或等效负荷对联络线损耗的总分摊网损;

S4、根据各母线的发电机输出功率和负荷功率、各支路的支路功率和有功损耗,基于改进的平均网损系数法计算各分割区域内每个发电机和/或每个负荷的网损分摊量;

S5、根据步骤S3得到的各分割区域的等效发电机和/或等效负荷对联络线损耗的总分摊网损,基于改进的平均网损系数法计算得到各分割区域内每个发电机和/或每个负荷对联络线损耗的二次分摊量;

S6、根据步骤S4得到的各分割区域内每个发电机的网损分摊量和步骤S5得到的每个发电机对联络线损耗的二次分摊量,得到所有发电机的总网损分摊量;根据步骤S4得到的各分割区域内每个负荷的网损分摊量和步骤S5得到的每个负荷对联络线损耗的二次分摊量,得到所有负荷的总网损分摊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将所述系统拓扑图任意分割成多个区域的划分原则是高斯面最简原则。

进一步地,对于IEEE14节点拓扑图,将其任意分割为三个区域,得到各分割区域的等效发电机对每条联络线损耗的分摊量P

式中:

P

P

P

P

P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计算各分割区域的等效负荷对每条联络线损耗的分摊量的方法包括:

S3001、根据分割区域内每条线路流过的功率与该线路上流过每个节点的总功率的比值得到分割区域内每条线路上的每个节点对应的贡献因子矩阵中的线路部分(E

式中:节点i是线路j的下游节点。

S3002、根据下式计算分割区域内等效负荷功率对与之相连的上游节点总流过功率的贡献因子矩阵D,矩阵D中每个元素的取值D

式中:

k、i表示节点序号,ki表示k是i的下游节点;

E

F

S3003、计算线路流过的功率矢量矩阵L

L

式中:

K

P

式中:

P

S3004、根据线路流过的功率矢量矩阵L

更进一步地,对于IEEE14节点拓扑图,将其任意分割为三个区域,各分割区域的等效负荷对每条联络线损耗的分摊量P

式中:

P

P

P

P

P

P

P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基于改进的平均网损系数法计算各分割区域内每个发电机的网损分摊量的方法包括:

S401、依据分割区域内线路总损耗和总发电机功率计算得到分割区域内发电机的网损分摊系数;

S402、依据分割区域内发电机网损分摊系数和发电机功率大小对分割区域内发电机的网损量进行分摊,得到各分割区域内发电机的网损分摊量;

所述步骤S4中,基于改进的平均网损系数法计算各分割区域内每个负荷的网损分摊量的方法包括:

S4001、根据分割区域内线路总损耗和总负荷功率得到分割区域内负荷的网损分摊系数;

S4002、根据分割区域内负荷网损分摊系数和负荷用电功率大小对分割区域内负荷的网损量进行分摊,得到各分割区域内负荷的网损分摊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计算各分割区域内每个发电机对联络线损耗的二次分摊的步骤如下:

S501、根据分割区域间联络线总网损和分割区域内总的发电机功率计算得到分割区域内每个发电机对联络线网损的分摊系数;

S502、根据分割区域内发电机对联络线网损的分摊系数和分割区域内发电机的功率大小实现分割区域内发电机对分割区域间联络线的网损量分摊,得到各分割区域内每个发电机对联络线损耗的二次网损分摊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计算各分割区域内每个负荷对联络线损耗的二次分摊的步骤如下:

S5001、根据分割区域间联络线总网损和分割区域内每个负荷的总用电功率得到分割区域内每个负荷对联络线网损的分摊系数;

S5002、根据分割区域内负荷对联络线网损的分摊系数和分割区域内负荷的用电功率大小实现分割区域内负荷对分割区域间联络线的网损量分摊,得到各分割区域内发电机对联络线损耗的二次网损分摊量。

实现本发明目的之二的基于任意分割方法的网损分摊系统,包括母线及支路的功率和损耗计算模块、联络线网损值计算模块、总分摊网损计算模块、第一网损分摊量计算模块、二次分摊量计算模块、第二网损分摊量计算模块;

所述母线及支路的功率和损耗计算模块用于对系统拓扑图进行潮流计算,得到各母线的发电机输出功率和负荷功率,以及各支路的支路功率和有功损耗;

所述联络线网损值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系统拓扑图任意分割成多个区域,根据各支路的有功损耗计算分割区域间每条联络线的网损值;

所述总分摊网损计算模块用于将联络线网损值计算模块中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简化成包含一个等效发电机和/或一个等效负荷的节点,根据各母线的发电机输出功率和负荷功率、各支路的支路功率和有功损耗、分割区域间每条联络线的网损值,采用潮流追踪法计算各分割区域的等效发电机和/或等效负荷对联络线损耗的总分摊网损;

所述第一网损分摊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各母线的发电机输出功率和负荷功率、各支路的支路功率和有功损耗,基于改进的平均网损系数法计算各分割区域内每个发电机和/或每个负荷的网损分摊量;

所述二次分摊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总分摊网损计算模块得到的各分割区域的等效发电机和/或等效负荷对联络线损耗的总分摊网损,基于改进的平均网损系数法计算得到各分割区域内每个发电机和/或每个负荷对联络线损耗的二次分摊量;

所述第二网损分摊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网损分摊量计算模块得到的各分割区域内每个发电机的网损分摊量和二次分摊量计算模块得到的每个发电机对联络线损耗的二次分摊量,得到所有发电机的总网损分摊量;根据第一网损分摊量计算模块得到的各分割区域内每个负荷的网损分摊量和二次分摊量计算模块得到的每个负荷对联络线损耗的二次分摊量,得到所有负荷的总网损分摊量。

进一步地,本系统还包括发电机和/或负荷构造模块,用于根据分割区域间联络线节点上所连接的发电机和/或负荷分别构造每个分割区域的分割点上相应的发电机和/或负荷,所述分割点上相应的发电机和/或负荷不参与网损分摊。

进一步地,所述联络线网损值计算模块中将所述系统拓扑图任意分割成多个区域的划分原则是高斯面最简原则。

实现本发明目的之三的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基于任意分割方法的网损分摊方法的任一步骤。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实现了在潮流计算图形中针对任意分割区域运用节点关联矩阵性质找出分割区域内电网的数学结构等效模型,再调用相关的网损分摊方法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网损分摊计算,修正以后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网损分摊计算,从而达到提高网损合理分摊计算速度和精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IEEE 14系统拓扑图;

图3是实施例中的4种划分方式下的分割区域划分示意图一;

图4是实施例中的4种划分方式下的分割区域划分示意图二;

图5是实施例中的4种划分方式下的分割区域划分示意图三;

图6是实施例中的4种划分方式下的分割区域划分示意图四;

图7是实施例中的系统有向图;

图8是实施例中的分割区域1内3节点系统等效拓扑图;

图9是П型等值模型中变压器П型等值电路;

图10是П型等值模型中线路П型等值电路;

图11是不同网损分摊方法计算精度对比;

图12是不同网损分摊方法计算时间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具体实施方式用于对本发明权利要求技术方案的解释,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列具体的实施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做出的包含有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技术方案而不同于下列具体实施方式的也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若干名词和参数进行介绍。

P

P

P

P

U

D

P=[P

P

P

P

P

[A

[A

P

L

A

C

B

D

L

P

P

P

P

P

λ

λ

λ

λ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流程图,本实施例中以IEEE 14系统所示,讲述基于任意分割方法的电网网损分摊方法的一个实施例。

S1:依据IEEE 14系统母线以及支路数据,在图2节点系统拓扑图上进行潮流计算得到各母线的发电机功率、负荷功率,以及各支路的支路功率以及支路有功损耗,计算结果如表 1和表2所示;

表1 IEEE 14系统母线数据

表2 IEEE 14系统支路数据

S2:将电网潮流计算拓扑图任意分割成多个区域,所述分割原则可以是高斯面最简原则,本实施例中以四种不同的划分方式分割区域,划分后所得的图形如图3~6所示;

根据各支路的有功损耗计算分割区域间每条联络线的网损值,由图3可知三个分割区域间联络线分别为l

表3不同任意分割方式下联络线损耗功率

S3、将步骤S2中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简化成包含一个等效发电机和/或一个等效负荷的节点,根据各母线的发电机输出功率和负荷功率、各支路的支路功率和有功损耗、分割区域间每条联络线的网损值,采用潮流追踪法计算各分割区域的等效发电机和/或等效负荷对联络线损耗的总分摊网损。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步骤如下:

对任意分割区域间联络线分割点和分割区域内节点进行处理,确定各分割区域内等效发电机和等效负荷,并将图3分割区域进一步等效为系统的有功潮流有向图7;

所述任意分割下区域间联络线分割点的处理方法是先构造分割区域等效拓扑图,然后根据分割区域间联络线节点上所连接的发电机和/或负荷分别构造每个分割区域的分割点上相应的发电机和/或负荷,所述分割点上相应的发电机和/或负荷不参与网损分摊计算。以图3~6 中任意分割方式下分割区域1为例构造3节点等效系统拓扑图,如图8所示,联络线l

所述分割区域内节点的处理方法是在潮流计算得到各节点间电流大小与方向的基础上建立节点关联矩阵。在潮流的计算过程中某些变压器和线路被等效为П型等值模型,如图9 所示,然后采用电路定理和线路参数求出其对地支路的电流,根据支路电流的流向将其分别确定为发电电流或负荷电流。由于分割区域网损分摊的计算过程中需要用到电流之间的关系,所以本发明通过在节点关联矩阵基础上加入电流方向矢量,依据电流的流向确定各节点之间的输出与输入关系,最终可构造分割区域内节点关联矩阵。

图4~6中其它任意分割方式下的划分图形分割点以及区域内节点的处理方法同图3相同。

分别采用潮流逆流追踪法和顺流追踪法计算分割区域内等效发电机和等效负荷对联络线损耗的总分摊网损;

顺流追踪法是指发出功率的发电机沿着线路输送功率的方向追踪其它与之相连的负荷,对于具体的节点i,潮流平衡方程一般可写为

上式可改写为:

写成矩阵形式,即

采用比例分摊原则,支路i-j的净输入潮流可表示为:

即对于支路i-j上的潮流,节点k上的负荷所占有的份额为

因此节点k上的负荷应承担的网损P

式中:i为输出节点,P

逆流追踪法是将顺流追踪功率的流向进行反向追溯,实现对各输送功率个体的网损分摊。

功率平衡方程可列写为

上式可改写为:

用矩阵形式表示,即

经过以上相似推导,最后可得对于支路i-j上的潮流,第k个发电端占有的份额为

对应地由逆流追踪法求发电机网损分摊比例为

式中:i为输入节点,P

本实施例中采用顺流追踪法求等效发电机网损分摊比例具体包含以下几步:

S301、根据分割区域内每条线路流过的功率与该线路上流过每个节点的总功率的比值得到分割区域内每条线路上的每个节点对应的汲取因子矩阵中的线路部分A

S302、计算分割区域内等效发电机功率对与之相连的下游节点总流过功率的贡献因子矩阵B

式中ki表示k是i的上游节点或下游节点;A

本实施例中,按式(13)可逐行求出

S303、计算线路流过的功率矢量矩阵L

设线路流过的功率矢量L

L

本实施例中求得

等效发电机功率对角矩阵P

所以可得到等效发电机对各线路的贡献功率为

将式(18)进行归一化处理可得

S304、根据线路流过的功率矢量矩阵L

由图7可以看出等效发电机G

所述逆流追踪法求等效负荷网损分摊比例步骤可参照逆顺流追踪法求等效发电机网损分摊的步骤;

S3001、根据分割区域内每条线路流过的功率与该线路上流过每个节点的总功率的比值得到分割区域内每条线路上的每个节点对应的贡献因子矩阵中的线路部分(E

本实施例中等效负荷对线路功率的汲取因子矩阵K

S3002、根据下式计算分割区域内等效负荷功率对与之相连的上游节点总流过功率的贡献因子矩阵D,矩阵D中每个元素的取值D

式中:

k、i表示节点序号,ki表示k是i的下游节点;

E

F

S3003、计算线路流过的功率矢量矩阵L

本实施例中等效负荷对各线路的贡献功率矢量矩阵为

将式(22)进行归一化处理可得

S3004、根据线路流过的功率矢量矩阵L

由图7系统有向图可以看出分割区域3内的等效负荷承担联络线路13、23的部分损耗;分割区域2和3内的等效负荷共同承担联络线12的损耗,设联络线12、13、23的损耗分别为P

式中:

P

P

P

上述依据潮流追踪法可计算得到各分割区域对联络线功率损耗的总分摊网损如表4所示。

表4不同任意分割方式下发电机和负荷的总联络线网损分摊量

S4、根据各母线的发电机输出功率和负荷功率、各支路的支路功率和有功损耗,基于改进的平均网损系数法计算各分割区域内每个发电机和/或每个负荷的网损分摊量;

首先、根据分割区域内线路总损耗和总发电机功率计算得到分割区域内发电机的网损分摊系数;根据分割区域内线路总损耗和总负荷功率得到分割区域内负荷的网损分摊系数;

本实施例中采用图8等效系统拓扑图作为分摊对象,区域内独立分摊个体为:发电机 G

上式中P

然后根据分割区域内发电机网损分摊系数和发电机输出功率对分割区域内发电机的网损量进行分摊,得到各分割区域内发电机的网损分摊量;根据分割区域内负荷网损分摊系数和负荷用电功率大小对分割区域内负荷的网损量进行分摊,得到各分割区域内负荷的网损分摊量;

本实施例中采用改进的平均网损系数法对分割区域内各发电机和负荷的网损进行分摊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分割区域内发电机和负荷网损分摊功率

S5、根据步骤S3得到的各分割区域的等效发电机和/或等效负荷对联络线损耗的总分摊网损,基于改进的平均网损系数法计算得到各分割区域内每个发电机和/或每个负荷对联络线损耗的二次分摊量;

首先,根据分割区域间联络线总网损和分割区域内总的发电机功率计算得到分割区域内每个发电机对联络线网损的分摊系数;根据分割区域间联络线总网损和分割区域内每个负荷的总用电功率得到分割区域内每个负荷对联络线网损的分摊系数;

将本实施例中的图3所示的分割区域间联络线l

由上式则可得各发电机和负荷分摊的网损量分别为P

然后根据分割区域内发电机对联络线网损的分摊系数和分割区域内发电机的功率大小实现分割区域内发电机对分割区域间联络线的网损量分摊,得到各分割区域内每个发电机对联络线损耗的二次网损分摊量;根据分割区域内负荷对联络线网损的分摊系数和分割区域内负荷的用电功率大小实现分割区域内负荷对分割区域间联络线的网损量分摊,得到各分割区域内发电机对联络线损耗的二次网损分摊量;

本实施例中采用改进的平均网损系数法对分割区域内各发电机和负荷对联络线损耗的分摊结果如表6所示。

表6发电机和负荷分摊联络线网损

S6、根据步骤S4得到的各分割区域内每个发电机的网损分摊量和步骤S5得到的每个发电机对联络线损耗的二次分摊量,得到所有发电机的总网损分摊量;根据步骤S4得到的各分割区域内每个负荷的网损分摊量和步骤S5得到的每个负荷对联络线损耗的二次分摊量,得到所有负荷的总网损分摊量;

将分割区域内各发电机和负荷的网损分摊量式(25)和区域内各发电机和负荷对联络线损耗分摊量式(26)进行叠加求和计算各发电机和负荷的总网损分摊;

本实施例选取图8负荷L

各发电机和负荷网损分摊总量如表7所示:

表7独立个体分摊总网损功率

在实验对比中发现单独运用潮流追踪法和改进平均网损系数法在同一14节点系统上进行网损分摊计算,即直接做网损分摊计算而不进行任意分割处理。采用上述图3~6中任意分割方式一所得到的区域一内各负荷及发电机分摊网损如图11所示,计算效率对比如图12所示。

综合上述14节点图的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本发明一种基于任意分割方法的网损分摊方法的有效性。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还提供一个基于任意分割方法的网损分摊系统的实施例,包括母线及支路的功率和损耗计算模块、联络线网损值计算模块、总分摊网损计算模块、第一网损分摊量计算模块、二次分摊量计算模块、第二网损分摊量计算模块;

所述母线及支路的功率和损耗计算模块用于对系统拓扑图进行潮流计算,得到各母线的发电机输出功率和负荷功率,以及各支路的支路功率和有功损耗;

所述联络线网损值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系统拓扑图任意分割成多个区域,根据各支路的有功损耗计算分割区域间每条联络线的网损值;

所述总分摊网损计算模块用于将联络线网损值计算模块中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简化成包含一个等效发电机和/或一个等效负荷的节点,根据各母线的发电机输出功率和负荷功率、各支路的支路功率和有功损耗、分割区域间每条联络线的网损值,采用潮流追踪法计算各分割区域的等效发电机和/或等效负荷对联络线损耗的总分摊网损;

所述第一网损分摊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各母线的发电机输出功率和负荷功率、各支路的支路功率和有功损耗,基于改进的平均网损系数法计算各分割区域内每个发电机和/或每个负荷的网损分摊量;

所述二次分摊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总分摊网损计算模块得到的各分割区域的等效发电机和/或等效负荷对联络线损耗的总分摊网损,基于改进的平均网损系数法计算得到各分割区域内每个发电机和/或每个负荷对联络线损耗的二次分摊量;

所述第二网损分摊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网损分摊量计算模块得到的各分割区域内每个发电机的网损分摊量和二次分摊量计算模块得到的每个发电机对联络线损耗的二次分摊量,得到所有发电机的总网损分摊量;根据第一网损分摊量计算模块得到的各分割区域内每个负荷的网损分摊量和二次分摊量计算模块得到的每个负荷对联络线损耗的二次分摊量,得到所有负荷的总网损分摊量。

进一步地,所述联络线网损值计算模块中将所述系统拓扑图任意分割成多个区域的划分原则是高斯面最简原则。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发电机和/或负荷构造模块,用于根据分割区域间联络线节点上所连接的发电机和/或负荷分别构造每个分割区域的分割点上相应的发电机和/或负荷,所述分割点上相应的发电机和/或负荷不参与网损分摊。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各个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或者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计算机设备的硬盘或内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该计算机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计算机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 card, 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

进一步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该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该计算机程序以及该计算机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将要输出或己输出的数据。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发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