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超大跨预应力拱形干煤棚的累积提升施工方法

一种超大跨预应力拱形干煤棚的累积提升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大跨预应力拱形干煤棚的累积提升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干煤棚划分为若干施工区,每个施工区划分成提升区、吊装区和后补区;步骤2,干煤棚两端的施工区均包含有山墙,分段拼装山墙桁架柱、山墙桁架梁和山墙主桁架,采用起重机分别将山墙桁架柱、山墙桁架梁和山墙主桁架吊装就位;步骤3,先安装吊装区的桁架,然后拼装提升区的桁架,再将吊装区的桁架与提升区的桁架进行拼装;步骤4,进行提升区与吊装区桁架的卸载,然后安装拉索,并进行索力校核及调整;步骤5,进行后补区与屋面板的安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高效、施工质量好的一种超大跨预应力拱形干煤棚的累积提升施工方法。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05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G21/14 专利申请号:2022104924501 申请日:202205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大跨预应力拱形干煤棚的累积提升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干煤棚是火电厂中存储煤的一种大型库房,其结构要求跨度大、净空高,满足存储和作业空间,主要的结构形式有平面刚架、平面桁架、平面拱以及柱面网壳结构等。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干煤棚得到了广泛的建设与研究,传统的干煤棚的建造主要采用搭设脚手架与起重机相配的的方式进行施工,即先搭设脚手架,再使用起重机将桁架吊运至脚手架顶端进行拼装,干煤棚建造过程繁琐,建造周期长,同时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高空作业,造成干煤棚施工效率低,施工风险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干煤棚施工效率低,施工风险高的问题。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大跨预应力拱形干煤棚的累积提升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干煤棚划分为若干施工区,将每个施工区根据施工方式的不同划分成提升区、吊装区和后补区;

步骤2,干煤棚两端的施工区均包含有山墙,在山墙附近设置拼装场地,分段拼装山墙桁架柱、山墙桁架梁和山墙主桁架,采用起重机分别将山墙桁架柱、山墙桁架梁和山墙主桁架吊装就位;

步骤3,先安装吊装区的桁架,然后拼装提升区的桁架,再将吊装区的桁架与提升区的桁架进行拼装;

步骤4,进行提升区与吊装区桁架的卸载,然后安装拉索,并进行索力校核及调整;

步骤5,进行后补区与屋面板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

在干煤棚内设置拼装区,在拼装区内分段拼装主桁架,整体拼装次桁架;

在干煤棚内设置临时支撑架,吊装拼装区两侧的吊装区的主桁架、次桁架、主檩条和次檩条,安装主桁架顶部的提升系统;

提升区包括第一提升区与第二提升区,两个第二提升区分别位于第一提升区两侧,提升区内间隔设置有若干组装支撑架,在第一提升区内分别安装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并同时安装两个支撑架顶部的提升系统;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将分段拼装的主桁架和整体拼装的次桁架进行下胎、翻身、吊运,完成提升区桁架的组拼工作,同时安装屋面拉索,再安装主檩条和次檩条。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

提升区桁架拼装完成后,进行第一次桁架提升,第一次提升就位后,进行桁架的第一次合拢,然后安装张弦索与撑杆,并将张弦索张拉至施工计算值;

拆除第一支撑架,然后进行第二次桁架提升,完成第二次合拢。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

所述支撑架包括:基础、塔吊节、帽头、提升钢梁,

所述基础顶端设置有塔吊节,所述塔吊节内设置有帽头,所述帽头上设置有提升钢梁,所述提升钢梁上设置有提升设备,所述提升钢梁为可组装的格构式桁架,所述格构式桁架的截面为矩形;

所述基础包括:移动墩、基础塔节,所述基础塔节底端四周分别转动连接有移动墩,所述基础塔节四周分别设置有斜撑,所述斜撑一端与所述基础塔节的竖直边框连接,所述斜撑另一端与所述移动墩和所述基础塔节的连接处连接,所述塔吊节设置在所述基础塔节顶端,所述基础塔节两侧分别设置有配重。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

所述吊装区的主桁架底端转动连接有成品铰支座,所述主桁架下方设置有预埋件,所述成品铰支座与所述预埋件之间通过若干连接耳板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

桁架安装完成后进行检测,桁架检测合格后,进行提升区桁架的卸载,然后拆除临时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

安装并张拉斜拉索,然后进行张弦索和斜拉索的索力校核及调整。

优选的,所述桁架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位移传感器,所述提升区桁架两端与所述吊装区桁架靠近所述提升区桁架的一端分别间隔设置有若干位置传感器,所述提升区桁架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应变式传感器与振动传感器。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处理器、无线通讯组件、充电电源,所述控制器一侧壁上设置有显示屏与控制面板,所述控制器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报警器与充电接口,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无线通讯组件、充电电源、显示屏、控制面板、报警器电性连接,所述无线通讯组件分别与所述位移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无线连接,所述充电电源与所述充电接口电性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固定板、驱动电机、第一曲柄、扫刷,

所述控制器一侧壁上设置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同侧内壁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朝向所述散热口与第一曲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曲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驱动电机一侧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板与第一转动板连接,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板周向外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扇叶,所述传动轴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摆杆一端、第二齿轮轴线与第二转动板连接,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第一摆杆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板周向外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扇叶;

第二摆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曲柄和所述第一齿轮的连接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所述第三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三齿轮靠近所述散热口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扫刷,所述扫刷与所述过滤网相接触,所述第一摆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杆和所述第三齿轮的连接处转动连接,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杆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润滑保养装置,所述润滑保养装置包括:传动箱、电动机、电缸、内齿轮,

所述提升区上弦主桁架底端设置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底端设置有开口,所述传动箱顶端内壁上设置有电缸,所述电缸的活塞杆朝下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朝下穿过固定架与第二曲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架顶端与所述电动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底端设置有内齿轮,固定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曲柄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杆另一端依次穿过第四齿轮轴线、十字形连接架轴线与固定齿轮连接,所述固定杆分别与所述第四齿轮、十字形连接架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内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内齿轮与所述十字形连接架固定连接;

所述十字形连接架四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固定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五齿轮底端中心处设置有储液箱,竖直设置的输液管顶端与所述储液箱连通,所述输液管底端设置有喷头,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第五齿轮底端设置有毛刷,所述毛刷位于所述储液箱外侧,所述十字形连接架各支杆顶端分别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风板。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大量高空作业转变为地面作业,多数施工内容都在地面完成,有效减少了高空作业,降低了施工难度,保证了施工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有效提高了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了施工质量。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干煤棚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干煤棚实物图;

图3为本发明干煤棚施工区划分图;

图4为本发明干煤棚施工区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干煤棚山墙安装图;

图6为本发明干煤棚吊装区桁架安装图;

图7为本发明支撑架分布图;

图8为本发明干煤棚提升区桁架组拼图;

图9为本发明干煤棚提升区桁架第一次提升图;

图10为本发明干煤棚提升区桁架第一次合拢图;

图11为本发明干煤棚提升区桁架张弦索安装图;

图12为本发明干煤棚桁架第二次提升合拢图;

图13为本发明干煤棚桁架斜拉索安装图;

图14为本发明干煤棚后补区安装图;

图15为本发明干煤棚屋面板安装图;

图16为本发明支撑架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支撑架体侧视图;

图18为本发明支撑架体俯视图;

图19为本发明格构式桁架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格构式桁架剖视图;

图21为本发明传感器安装图;

图22为本发明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散热装置侧视图;

图25为本发明润滑保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润滑保养装置A处放大图;

其中,1-施工区,2-提升区,3-吊装区,4-后补区,5-山墙,6-山墙桁架柱,7-山墙桁架梁,8-山墙主桁架,9-屋面板,10-主桁架,11-次桁架,12-临时支撑架,13-主檩条,14-次檩条,15-第一提升区,16-第二提升区,17-组装支撑架,18-第一支撑架,19-第二支撑架,20-张弦索,21-斜拉索,22-基础,23-塔吊节,24-帽头,25-移动墩,26-基础塔节,27-斜撑,28-撑杆,29-屋面拉索,30-成品铰支座,31-位移传感器,32-位置传感器,33-充电接口,34-应变式传感器,35-振动传感器,36-控制器,37-处理器,38-无线通讯组件,39-充电电源,40-显示屏,41-控制面板,42-报警器,43-固定板,44-驱动电机,45-第一曲柄,46-扫刷,47-散热口,48-过滤网,49-第一齿轮,50-传动轴,51-第一转动板,52-第一扇叶,53-第一摆杆,54-第二齿轮,55-第二转动板,56-第二摆杆,57-第三齿轮,58-弹簧,59-提升钢梁,60-第二扇叶,61-传动箱,62-电动机,63-电缸,64-内齿轮,65-开口,66-固定架,67-第二曲柄,68-固定杆,69-第四齿轮,70-十字形连接架,71-固定齿轮,72-第五齿轮,73-储液箱,74-输液管,75-喷头,76-水泵,77-毛刷,78-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大跨预应力拱形干煤棚的累积提升施工方法,如图1-20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整个超大跨预应力拱形干煤棚按变形缝划分为若干个施工区1,将每个施工区1根据施工方式的不同划分成提升区2、吊装区3和后补区4,两个端部的施工区1均包含了山墙5;

步骤2:在山墙5附近设置拼装场地,分段拼装山墙桁架柱6、山墙桁架梁7和山墙主桁架8,采用起重机分别将山墙桁架柱6、山墙桁架梁7和山墙主桁架8吊装就位,山墙5的桁架安装时,由两侧向中间进行安装,使得已安装的桁架及时连接为整体,为保证施工安装,设置揽风绳;

步骤3:在干煤棚内设置拼装区,分段拼装主桁架10、整体拼装次桁架11,按照煤场储煤的要求提供施工场地,尽量在远处设置拼装区域,以减少拼装胎架的移动次数,增大施工区域;

步骤4:设置临时支撑架12,吊装两侧的吊装区的主桁架10、次桁架11、主檩条13和次檩条14,安装主桁架顶部的提升系统,临时支撑架12主要由基础22、塔吊节23、帽头24和转化节点组成,其中基础22为可重复使用的混凝土基础,塔吊节23截面尺寸为1.3~1.7米,帽头24为H型钢焊接而成的十字,转化节点由圆钢和槽钢组成,每个临时支撑架12包含2个塔吊节23,2个塔吊节23中间和顶部采用格构式桁架连接,格构式桁架采用槽钢和角钢组成;

主桁架10底部通过成品铰支座30与基础预埋件连接,四个方向各采用一块连接耳板将成品铰支座30与预埋件焊接连接,以避免施工过程中成品铰支座30产生转动,影响施工安全;

步骤5:将提升区2划分为第一提升区15和第二提升区16,第一提升区15位于两个第二提升区16之间;

步骤6:安装提升区2内的组装支撑架17,若干组装支撑架17间隔设置在提升区2内,若干组装支撑架17高度不一;

步骤7:安装第一支撑架18和第一支撑架19,并同时安装支撑架顶部的提升系统,第一支撑架18和第一支撑架19均由塔吊节23组成;

第一支撑架18由基础22、塔吊节23、帽头24和提升钢梁59组成,其中基础22为可以重复使用的混凝土基础,塔吊节23截面尺寸为1.3~1.7米,帽头24为H型钢焊接而成的十字,帽头24上设置提升钢梁59,提升钢梁59上安装提升设备,提升钢梁59的截面为箱形,其上设置提升用钢绞线的疏导架、安全栏杆;

第一支撑架19由基础22、塔吊节23、帽头24和提升钢梁59组成,其中基础22为采用可以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基础,其由4个混凝土材质的移动墩25、1个加强基础塔节26、4个斜撑27和2组配重79组成;塔吊节23截面为2~2.4米,帽头24为H型钢焊接而成的井字;帽头24上设置提升钢梁59;提升钢梁59上安装提升设备,提升钢梁59为可组装的格构式桁架,其上设置提升用钢绞线的疏导架、安全栏杆;

每个支撑架体均由两个塔节组成,塔架顶部通过提升钢梁59连接,中间每隔15米设置4道临时钢拉索,在桁架提升遇到临时钢拉索时,将临时钢拉索拆除,桁架通过后及时将临时钢拉索恢复;

步骤8:采用履带式起重机将分段拼装的主桁架10和整体拼装的次桁架11进行下胎、翻身、吊运,完成提升区2桁架的组拼工作,屋面拉索29与次桁架11,在桁架提升前完成张拉;

步骤9:安装主檩条13和次檩条14;

步骤10:进行第一次桁架提升,在桁架的下弦设置提升用锚点。锚点设置在提升下锚点钢梁上,提升下锚点钢梁与桁架下弦杆通过转接件进行焊接连接,提升下锚点钢梁的截面为箱形,转接件的材质为圆钢管,转接件连接在桁架的下弦节点处,节点内设置隔板,提升下锚点钢梁上设置有提升用孔洞,并采用环板和隔板对孔洞进行加固;

桁架提升时首先要进行试提升,将桁架提升100mm后,静止12小时,观察桁架是否由变化;

桁架提升过程缓慢均匀,通过多种方式监测桁架的内力和位移变化;

步骤11:第一次提升就位后,进行桁架的第一次合拢

步骤12:安装张弦索20,然后将张弦索20张拉至施工计算值,同时安装斜拉索21一端,使斜拉索21的一端随桁架提升就位;

步骤13:拆除第一支撑架18;

步骤14:进行第二次桁架提升,完成第二次合拢;

步骤15:桁架检测合格后,进行提升区2桁架的卸载;

步骤16:进行吊装区3桁架的卸载;

步骤17:拆除临时支撑架12和第一支撑架18;

步骤18:安装斜拉索21另一端并张拉斜拉索21,然后进行张弦索20和斜拉索21的索力校核及调整;

步骤19:进行后补区4的安装;

步骤20:安装屋面板9。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大量高空作业转变为地面作业,多数施工内容都在地面完成,有效减少了高空作业,降低了施工难度,保证了施工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有效提高了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了施工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所述桁架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位移传感器31,所述提升区2桁架两端与所述吊装区3桁架靠近所述提升区2桁架的一端分别间隔设置有若干位置传感器32,所述提升区2桁架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应变式传感器34与振动传感器3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有益效果为:位移传感器31用于检测桁架移动的距离,位置传感器32用于检测提升区2桁架提升的过程中与吊装区3桁架之间的位置与距离的变化,便于将提升区2桁架与吊装区3桁架进行拼装,应变式传感器34用于检测提升区2桁架提升过程中,桁架应力的变化,避免桁架因自身应力过大而损坏,振动传感器35用于检测桁架移动时的振动情况,保证提升区2桁架安全高效提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还包括控制器36,所述控制器36内设置有处理器37、无线通讯组件38、充电电源39,所述控制器36一侧壁上设置有显示屏40与控制面板41,所述控制器36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报警器42与充电接口33,所述处理器37分别与所述无线通讯组件38、充电电源39、显示屏40、控制面板41、报警器42电性连接,所述无线通讯组件38分别与所述位移传感器31、位置传感器32、应变式传感器34、振动传感器35无线连接,所述充电电源39与所述充电接口33电性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有益效果为:控制器36用于控制各传感器,处理器37用于处理各传感器检测的数据,无线通讯组件38用于接收各传感器检测的数据,同时将处理器37的命令传输至各传感器,显示屏40用于实时显示各传感器检测的数据与桁架的状态,控制面板41用于操作控制器36,充电电源39用于向控制器36内各部件供电,充电接口33用于与外界电源连接,向充电电源39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24所示,如图23-24所示,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固定板43、驱动电机44、第一曲柄45、扫刷46,

所述控制器36一侧壁上设置有散热口47,所述散热口47内设置有过滤网48,所述控制器36内设置有固定板43,所述固定板43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36同侧内壁连接,所述固定板43上设置有驱动电机44,所述驱动电机44的输出轴朝向所述散热口47与第一曲柄45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曲柄45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49,所述驱动电机44一侧设置有传动轴50,所述传动轴50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板43与第一转动板51连接,所述传动轴50与所述固定板4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板51周向外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扇叶52,所述传动轴50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摆杆53一端、第二齿轮54轴线与第二转动板55连接,所述传动轴50与所述第一摆杆53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50与所述第二齿轮5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板55周向外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扇叶60;

第二摆杆56一端与所述第一曲柄45和所述第一齿轮49的连接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杆56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57,所述第三齿轮57位于所述第一齿轮49与所述第二齿轮54之间,所述第三齿轮57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49、第二齿轮54相互啮合,所述第三齿轮57靠近所述散热口47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扫刷46,所述扫刷46与所述过滤网48相接触,所述第一摆杆53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杆56和所述第三齿轮57的连接处转动连接,弹簧58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53连接,所述弹簧58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杆56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有益效果为:散热口47用于散发控制器36内各部件运行产生的热量,过滤网48用于避免控制器36内各部件被灰尘污染,启动驱动电机44,带动第一曲柄45旋转,带动第一齿轮49绕驱动电机44的输出轴旋转,带动第二摆杆56以第三齿轮57轴线为中心一边上下往复摆动一边前后往复摆动,带动第三齿轮57绕传动轴50前后往复摆动,带动第一摆杆53前后往复摆动;当第二摆杆56向前摆动时,第一摆杆53向前摆动,第三齿轮57向前摆动,通过第一齿轮49与第三齿轮57之间的齿轮啮合传动,第三齿轮57逆时针减速旋转,通过第三齿轮57与第二齿轮54之间的齿轮啮合传动,第二齿轮54顺时针减速旋转,当第二摆杆56向后摆动时,第三齿轮57先顺时针旋转,再逆时针加速旋转,使得第二齿轮54先逆时针旋转,再顺时针加速旋转,通过运动的复合叠加,第三齿轮57一边绕传动轴50前后往复摆动,一边间歇正反转变速旋转,带动扫刷46一边绕传动轴50前后往复摆动,一边间歇正反转变速旋转,对过滤网48进行清扫,扫刷46能够对过滤网48核心区域进行重点清扫,清扫能力强,清扫效果好,对过滤网48边缘部位影响小,提高过滤网48使用寿命;通过运动的复合叠加,第二齿轮54间歇先顺时针减速旋转,然后逆时针旋转,再顺时针加速旋转,带动第一扇叶52与第二扇叶60间歇先顺时针减速旋转,然后逆时针旋转,再顺时针加速旋转,第一扇叶52吹动气流,对控制器36内各部件进行降温,第二扇叶60吹动气流,将扫刷46扫落的灰尘吹出控制器36,提高扫刷46清扫效率,避免控制器36内各部件被灰尘污染;第二摆杆56向前摆动时,第二摆杆56与第一摆杆53之间距离增大,弹簧58拉伸,第二摆杆56向后摆动时,第二摆杆56与第一摆杆53之间距离减小,弹簧58压缩,弹簧58振动振落扫刷46上的灰尘,保持扫刷46干净,提高清扫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5-26所示,还包括润滑保养装置,所述润滑保养装置包括:传动箱61、电动机62、电缸63、内齿轮64,

所述提升区2上弦主桁架10底端设置有传动箱61,所述传动箱61底端设置有开口65,所述传动箱61顶端内壁上设置有电缸63,所述电缸63的活塞杆朝下设置有电动机62,所述电动机62的输出轴朝下穿过固定架66与第二曲柄67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架66顶端与所述电动机6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66底端设置有内齿轮64,固定杆68一端与所述第二曲柄67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杆68另一端依次穿过第四齿轮69轴线、十字形连接架70轴线与固定齿轮71连接,所述固定杆68分别与所述第四齿轮69、十字形连接架70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69与所述内齿轮64相互啮合,所述内齿轮64与所述十字形连接架70固定连接;

所述十字形连接架70四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五齿轮72,所述第五齿轮72与所述固定齿轮71相互啮合,所述第五齿轮72底端中心处设置有储液箱73,竖直设置的输液管74顶端与所述储液箱73连通,所述输液管74底端设置有喷头75,所述输液管74上设置有水泵76,所述第五齿轮72底端设置有毛刷77,所述毛刷77位于所述储液箱73外侧,所述十字形连接架70各支杆顶端分别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风板7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有益效果为:启动电缸63,电缸63的活塞杆向下运动穿过开口65,带动润滑保养装置开口65延伸出传动箱61,启动水泵76,储液箱73内的润滑液经输液管74至喷头75喷出,对干煤棚内的桁架、张弦索20、斜拉索21进润滑保养,避免桁架、张弦索20、斜拉索21使用时间过长被外界腐蚀,影响干煤棚的使用安全,提高干煤棚的使用寿命,启动电动机62,带动第二曲柄67旋转,带动固定杆68绕电动机62的输出轴旋转,带动第四齿轮69、十字形连接架70、固定齿轮71绕电动机62的输出轴旋转,通过第四齿轮69与内齿轮64之间的齿轮啮合传动,使得第四齿轮69自转,带动十字形连接架70自转,带动第五齿轮72绕固定杆68旋转,通过第五齿轮72与固定齿轮71之间的齿轮啮合传动,使得第五齿轮72自转,通过运动的复合叠加,第五齿轮72一边自转一边绕固定杆68旋转,一边绕电动机62的输出轴旋转,带动喷头75一边自转一边绕固定杆68旋转,一边绕电动机62的输出轴旋转,喷头75喷洒范围大,喷洒效率高,同时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增加第五齿轮72的数量增加喷头75的数量,进一步提高喷洒效率;喷头75将润滑液喷洒至毛刷77上,毛刷77将润滑液涂刷至桁架的重点部位,提高润滑保养效果,同时将聚集在桁架表面的润滑液扫刷开,避免润滑液过多腐蚀桁架;十字形连接架70带动风板78一边绕固定杆68旋转,一边绕电动机62的输出轴旋转,风板78扰动气流,增大喷头75的喷洒范围;同时,喷头75喷洒出的液体可以对干煤棚内进行降尘;润滑完成后,启动电缸63,将润滑保养装置收回传动箱61,避免润滑保养装置受损。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