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巴氏合金轴瓦的加工工艺及设备

一种巴氏合金轴瓦的加工工艺及设备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轴瓦加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巴氏合金轴瓦的加工工艺及设备。包括:箱体底座、支撑平台、支撑顶板、定位夹紧组件和打磨组件,其中,箱体底座、支撑平台和支持顶板用于安装其他零件并确定本设备的安装框架,定位夹紧组件对需要加工的轴瓦进行定位夹紧,定位夹紧组件包括第一定位夹紧机构和第二定位夹紧机构,第二定位夹紧机构对轴瓦进行初步定位。第一定位夹紧机构对轴瓦进行进一步定位,打磨组件对定位后的轴瓦进行打磨加工,其中动力机构提供动力,第一加工刀具、第二加工刀具和第三加工刀具对轴瓦的待加工面同时进行加工,相对于传统加工设备,本设备集成度高,无需多次更换加工工位,并可对两块轴瓦的多个待加工面同时进行加工。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5231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彰贵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766329.3

  • 申请日2022-07-01

  • 分类号B23P23/04(2006.01);B23P15/00(2006.01);

  • 代理机构浙江维创盈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77;

  • 代理人龚子雄

  • 地址 311800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暨南街道祝家村51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3: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28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B23P23/04 专利号:ZL2022107663293 登记号:Y2023980034275 登记生效日:20230309 出质人:浙江彰贵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质权人:浙江诸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一种巴氏合金轴瓦的加工工艺及设备 申请日:20220701 授权公告日:20221206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22-12-06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3P23/04 专利申请号:2022107663293 申请日:202207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瓦加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巴氏合金轴瓦的加工工艺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巴氏合金轴瓦的加工过程中,轴瓦需经历粗加工和精加工,粗加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轴瓦粗加工之后进行脱氢处理,使得氢元素从轴瓦内脱离出来,精加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轴瓦内孔与巴氏合金结合面的粗糙度小于等于3.5微米,轴瓦经过粗加工与精加工之后才能进行后续工艺。

由于轴瓦需要加工的面较多,传统的粗加工与精加工每次只能加工一个面,并且在每次加工之后,需要将轴瓦取下来,换至另一个加工工位重新定位夹紧并加工,工作效率不高,并且工序繁琐,加大操作人员的工作任务量,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集成度高、无需多次更换加工工位、可进行高效率加工的一种巴氏合金轴瓦的加工工艺及设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一种巴氏合金轴瓦的加工设备。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巴氏合金轴瓦的加工设备,包括:

箱体底座,呈竖直状态设置,箱体底座的内部成型有型腔;

支撑平台,呈水平状态固定安装在箱体底座上端,支撑平台中心位置成型有通孔,通孔与箱体底座内部型腔的端口同轴心对应;

支撑顶板,呈水平状态设置在支撑平台上方,支撑顶板中心位置成型有穿孔,穿孔与支撑平台的通孔同轴心对应;

定位夹紧组件,包括第一定位夹紧机构和四个第二定位夹紧机构,其中,第一定位夹紧机构包括联动器和两个单向夹紧器,联动器的下部安装在箱体底座中,联动器的上部穿过支撑平台的通孔设置在支撑平台的上端,两个单向夹紧器呈对称状态设置在支撑平台的通孔的两侧,四个第二定位夹紧机构沿通孔圆周方向等间隔设置在支撑平台的上端;

打磨组件,包括动力机构、第二加工刀具、第三加工刀具和两个第一加工刀具,其中,动力机构包括电机、传动转轴和连动管套,电机呈竖直状态倒装在支撑顶板上方,电机的输出轴向下伸出穿孔,传动转轴与电机输出轴同轴心固定连接,传动转轴的侧壁沿轴心方向成型有斜面导向槽连动管套套设在传动转轴的外部,两个第一加工刀具呈对称状态设置在传动转轴的外部,第二加工刀具设置在连动管套的中部,第三加工刀具设置在连动管套的底部。

进一步的,联动器包括蜗轮、蜗杆、传动轴、主动轮和保护垫片,蜗杆呈水平状态设置,蜗杆的一端伸入箱体底座中的型腔并且与箱体底座活动轴接,蜗杆的另一端伸出箱体底座,蜗杆伸出箱体底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手摇轮,蜗轮设置在型腔内部,蜗轮与支撑平台的通孔同轴心设置,蜗轮与蜗杆相啮合,传动轴呈竖直状态向上穿过通孔,传动轴的下部与蜗轮同轴线固定安装,主动轮呈水平状态设置,主动轮固定套接在传动轴的上部,主动轮的下端与支撑平台的上端对齐,主动轮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保护垫片。

进一步的,每个单向夹紧器包括传动齿条、限位曲管、橡胶抵压块、限位滑轨、限位方管、橡胶抵压条和两根延长杆,传动齿条呈水平状态设置并与主动轮相啮合,限位滑轨呈水平状态设置在支撑平台上端,传动齿条与限位滑轨滑动连接,限位曲管呈水平状态固定安装在传动齿条的上端,橡胶抵压块固定安装在限位曲管的短边上靠近通孔的一侧,两根延长杆呈竖直状态固定安装在限位曲管的上端,限位方管呈水平状态固定安装在两根延长杆的上端,橡胶抵压条固定安装在限位方管靠近通孔的侧面。

进一步的,第二定位夹紧机构包括第一抬高架、第一弹簧、连动轴、橡胶抵压头和限位套,第一抬高架呈竖直状态固定安装在支撑平台的上端,规定第一抬高架靠近支撑平台中心的一侧为内侧,连动轴活动插接在第一抬高架中,橡胶抵压头设置在连动轴靠近轴瓦的一端,限位套固定安装在第一抬高架的内侧,限位套与连动轴同轴心设置,第一弹簧套设在连动轴的外部,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橡胶抵压头相抵,另一端与限位套相抵。

进一步的,动力机构还包括支撑圆环、四个限位插杆、四个固定杆座、两个把手和四个第二抬高架,四个第二抬高架分别固定安装在四个第一抬高架的上端,支撑顶板固定安装在四个第二抬高架的上端,支撑圆环与穿孔同轴心,并且支撑圆环设置在支撑顶板的上端,电机与支撑圆环固定安装,四个固定杆座沿穿孔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吊装在支撑顶板下端,四个限位插杆向下穿过支撑圆环和支撑顶板后固定安装在四个固定杆座中,两个把手呈对称状态设置在支撑圆环的外缘处,传动转轴上成型有贯穿通槽,限位短杆呈水平状态穿过贯穿通槽后固定插接在连动管套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第一加工刀具包括L形刀头、第一刀架、定位环和两个拧紧螺栓,L形刀头的刀刃用于同时加工轴瓦上侧端口的平面和侧面,第一刀架固定套接在L形刀头的尾部,定位环固定套接在传动转轴的外部,第一刀架与定位环固定安装,两个拧紧螺栓呈对称状态分布,两个拧紧螺栓呈水平状态穿过定位环抵紧在传动转轴的外壁上。

进一步的,第二加工刀具包括弓形刀头、第二刀架、两个第一限位销轴和两个第二弹簧,弓形刀头的刀刃用于同时加工的轴瓦内壁,第二刀架固定安装在弓形刀头的尾部,第二刀架成型有弧状抵压头,两个第一限位销轴呈水平状态穿过连动管套的侧壁和弓形刀头后插设在连动管套的内壁中,两个第二弹簧套设在两个第一限位销轴的外部,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弓形刀头相抵,另一端与连动管套的内壁相抵。

进一步的,第三刀具包括L形短刀头、第三刀架、两个第三弹簧和两个第二限位销轴,L形短刀头的刀刃用于同时加工轴瓦下侧端口的平面和侧面,第三刀架固定安装在L形短刀头的尾部,第三刀架成型有半弧抵压头,两个第二限位销轴呈水平状态穿过连动管套的侧壁和第三刀架后插设在连动管套的内壁中,两个第三弹簧套设在两个第二限位销轴的外部,第三弹簧的一端与第三刀架相抵,另一端与连动管套的内壁相抵。

一种巴氏合金轴瓦的加工工艺及设备,该设备对巴氏合金轴瓦加工时的具体步骤为:

S1,定位阶段,在巴氏合金轴瓦定模成型后,将两块巴氏合金轴瓦对齐后,根据其具体直径来调节定位加紧组件的参数,当两块轴瓦伸入设备内部时,首先两块轴瓦会接触第二定位夹紧机构,第二定位夹紧机构对两块轴瓦的中部进行初定位,但随着两块轴瓦继续向下伸入,两块轴瓦会与安装在限位曲管侧面上的橡胶抵压块接触,此时橡胶抵压条与轴瓦的上部相抵,当操作人员转动手摇柄,随着两个单向夹紧器慢慢夹紧,即完成轴瓦的进一步定位;

S2,加工阶段,当电机启动时,第一加工刀具、第二加工刀具和第三加工刀具开始工作,具体表现为:第一加工刀具同时对轴瓦上方端口的平面和侧面进行加工,第二加工刀具同时对轴瓦内壁和内壁与两侧端口的过渡面进行加工,第三加工刀具对轴瓦下方端口的平面和侧面进行加工,即同时完成对轴瓦多个加工面进行加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设备集成度高,对于轴瓦的多面加工集成在一体,无需在处理完一个加工面后更换至另一个加工工位重新加工;

其二:本设备加工效率高,作用于不同加工面的刀具同时加工,极大的提高了对轴瓦的加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其三:本设备可对不同尺寸的轴瓦进行定位加工,大大提高了本设备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对箱体底座局部剖切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局部机构示意图一;

图5是图4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局部机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发明的局部机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打磨组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打磨组件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打磨组件进行剖切后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箱体底座;2、型腔;3、支撑平台;4、通孔;5、支撑顶板;6、穿孔;7、定位夹紧组件;8、第一定位夹紧机构;9、联动器;10、保护垫片;11、主动轮;12、传动轴;13、蜗轮;14、蜗杆;15、手摇柄;16、单向夹紧器;17、传动齿条;18、限位曲管;19、橡胶抵压块;20、限位滑轨;21、延长杆;22、限位方管;23、橡胶抵压条;24、第二定位夹紧机构;25、第一抬高架;26、第一弹簧;27、连动轴;28、橡胶抵压头;29、限位套;30、打磨组件;31、动力机构;32、电机;33、第二抬高架;34、传动转轴;35、斜面导向槽;36、贯穿通槽;37、连动管套;38、限位短杆;39、支撑圆环;40、限位插杆;41、固定杆座;42、把手;43、第一加工刀具;44、L形刀头;45、第一刀架;46、定位环;47、拧紧螺栓;48、第二加工刀具;49、弓形刀头;50、第二刀架;51、弧状抵压头;52、第一限位销轴;53、第二弹簧;54、第三加工刀具;55、L形短刀头;56、第三刀架;57、半弧抵压头;58、第二限位销轴;59、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10,一种巴氏合金轴瓦的加工设备,包括:

箱体底座1,呈竖直状态设置,箱体底座1的内部成型有型腔2;

支撑平台3,呈水平状态固定安装在箱体底座1上端,支撑平台3中心位置成型有通孔4,通孔4与箱体底座1内部型腔2的端口同轴心对应;

支撑顶板5,呈水平状态设置在支撑平台3上方,支撑顶板5中心位置成型有穿孔6,穿孔6与支撑平台3的通孔4同轴心对应;

定位夹紧组件7,包括第一定位夹紧机构8和四个第二定位夹紧机构24,其中,第一定位夹紧机构8包括联动器9和两个单向夹紧器16,联动器9的下部安装在箱体底座1中,联动器9的上部穿过支撑平台3的通孔4设置在支撑平台3的上端,两个单向夹紧器16呈对称状态设置在支撑平台3的通孔4的两侧,四个第二定位夹紧机构24沿通孔4圆周方向等间隔设置在支撑平台3的上端;

打磨组件30,包括动力机构31、第二加工刀具48、第三加工刀具54和两个第一加工刀具43,其中,动力机构31包括电机32、传动转轴34和连动管套37,电机32呈竖直状态倒装在支撑顶板5上方,电机32的输出轴向下伸出穿孔6,传动转轴34与电机32输出轴同轴心固定连接,传动转轴34的侧壁沿轴心方向成型有斜面导向槽35连动管套37套设在传动转轴34的外部,两个第一加工刀具43呈对称状态设置在传动转轴34的外部,第二加工刀具48设置在连动管套37的中部,第三加工刀具54设置在连动管套37的底部。

参考图4、图6和图7,联动器9包括蜗轮13、蜗杆14、传动轴12、主动轮11和保护垫片10,蜗杆14呈水平状态设置,蜗杆14的一端伸入箱体底座1中的型腔2并且与箱体底座1活动轴接,蜗杆14的另一端伸出箱体底座1,蜗杆14伸出箱体底座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手摇柄15,蜗轮13设置在型腔2内部,蜗轮13与支撑平台3的通孔4同轴心设置,蜗轮13与蜗杆14相啮合,传动轴12呈竖直状态向上穿过通孔4,传动轴12的下部与蜗轮13同轴线固定安装,主动轮11呈水平状态设置,主动轮11固定套接在传动轴12的上部,主动轮11的下端与支撑平台3的上端对齐,主动轮1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保护垫片10。装置工作时,操作人员转动手摇柄15,手摇柄15转动带动蜗杆14转动,蜗杆14与蜗轮13啮合,蜗杆14的转动带动蜗轮13转动,传动轴12与蜗轮13同轴心固定连接,蜗轮13的转动带动传动轴12转动,主动轮11与传动轴12同轴心固定连接,传动轴12的转动带动主动轮11转动,保护垫片10固定安装在主动轮11的上端,保护垫片10使主动轮11免于因零件摩擦造成机械损伤,同时,由于蜗轮13和蜗杆14具有自锁性,当主动轮11旋转到位之后,蜗轮13与蜗杆14配合可以使得主动轮11不发生逆转。

参考图1、图6和图7,每个单向夹紧器16包括传动齿条17、限位曲管18、橡胶抵压块19、限位滑轨20、限位方管22、橡胶抵压条23和两根延长杆21,传动齿条17呈水平状态设置并与主动轮11相啮合,限位滑轨20呈水平状态设置在支撑平台3上端,传动齿条17与限位滑轨20滑动连接,限位曲管18呈水平状态固定安装在传动齿条17的上端,橡胶抵压块19固定安装在限位曲管18的短边上靠近通孔4的一侧,两根延长杆21呈竖直状态固定安装在限位曲管18的上端,限位方管22呈水平状态固定安装在两根延长杆21的上端,橡胶抵压条23固定安装在限位方管22靠近通孔4的侧面。装置工作时,当两块轴瓦贴合在一起之后,轴瓦向下伸入设备内部,此时由主动轮11转动来调整单向夹紧器16对轴瓦进行夹紧,具体表现为:因为主动轮11与传动齿条17啮合,所以主动轮11转动会带动传动齿条17移动,此时两个传动齿条17相向移动,限位曲管18固定安装在传动齿条17上端,两个传动齿条17的相向移动带动限位曲管18移动,两块限位曲管18同时向通孔4圆心位置移动可以对两块轴瓦的下部进行定位夹紧,当限位曲管18与轴瓦接近时,安装在限位曲管18侧面的橡胶抵压块19与轴瓦抵紧,由于橡胶抵压块19具有弹性,当轴瓦下部的外壁被夹紧时,橡胶抵压块19抵紧在轴瓦上,橡胶抵压块19对轴瓦进行定位夹紧的同时又能确保不损伤轴瓦下部的外壁,当限位曲管18带动橡胶抵压块19对轴瓦下部进行定位夹紧时,由于延长杆21固定安装在限位曲管18的上端,而与延长杆21固定连接的限位方管22会随着限位曲管18的移动而移动,随着限位方管22的移动,设置在限位方管22侧面的橡胶抵压条23最终会与轴瓦上部的外壁抵紧,此时橡胶抵压条23可以对轴瓦上部进行定位夹紧的同时又能确保不损伤轴瓦上部的外壁。

参考图4和图5,第二定位夹紧机构24包括第一抬高架25、第一弹簧26、连动轴27、橡胶抵压头28和限位套29,第一抬高架25呈竖直状态固定安装在支撑平台3的上端,规定第一抬高架25靠近支撑平台3中心的一侧为内侧,连动轴27活动插接在第一抬高架25中,橡胶抵压头28设置在连动轴27靠近轴瓦的一端,限位套29固定安装在第一抬高架25的内侧,限位套29与连动轴27同轴心设置,第一弹簧26套设在连动轴27的外部,第一弹簧26的一端与橡胶抵压头28相抵,另一端与限位套29相抵。当轴瓦伸入到设备内部时,第二定位夹紧机构24对轴瓦进行初定位,确保轴瓦在伸入设备内部时保持稳定,具体表现为:当轴瓦伸入设备内部时,轴瓦与橡胶抵压头28相抵,随着轴瓦的下移,橡胶抵压头28被轴瓦挤压向远离轴瓦的方向移动,橡胶抵压头28移动带动连动轴27移动,连动轴27活动插接在第一抬高架25中,当连动轴27移动时,套接在连动轴27外部的第一弹簧26被压紧,被压紧的第一弹簧26的一端与橡胶抵压头28相抵,另一端与限位套29相抵,当轴瓦加工结束被抽离之后,第一弹簧26在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恢复原位,此时第一弹簧26推动连动轴27恢复到初始位置,为下一次轴瓦的初定位做准备。

参考图2和图3,动力机构31还包括支撑圆环39、四个限位插杆40、四个固定杆座41、两个把手42和四个第二抬高架33,四个第二抬高架33分别固定安装在四个第一抬高架25的上端,支撑顶板5固定安装在四个第二抬高架33的上端,支撑圆环39与穿孔6同轴心,并且支撑圆环39设置在支撑顶板5的上端,电机32与支撑圆环39固定安装,四个固定杆座41沿穿孔6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吊装在支撑顶板5下端,四个限位插杆40向下穿过支撑圆环39和支撑顶板5后固定安装在四个固定杆座41中,两个把手42呈对称状态设置在支撑圆环39的外缘处,传动转轴34上成型有贯穿通槽36(此处参考图8),限位短杆38呈水平状态穿过贯穿通槽36后固定插接在连动管套37的侧壁上。支撑圆环39设置在支撑顶板5的上端,固定杆座41倒装在支撑顶板5的下端,固定杆座41将四根限位插杆40的下端进行固定,当需要加工轴瓦时,当操作人员向上抬动把手42时,两个把手42与支撑圆环39固定安装,在四根限位插杆40的作用下,支撑圆环39向上移动,电机32与支撑圆环39固定连接,支撑圆环39的移动带动电机32向上移动,电机32向上移动带动与电机32输出轴固定连接的传动转轴34向上移动,限位短杆38穿过传动转轴34的贯穿通槽36,当传动转轴34向上移动一端距离后,限位短杆38与贯穿通槽36的下端槽口箱接触,此时限位短杆38会被传动转轴34带动向上移动,连动管套37与限位短杆38固定连接,限位短杆38向上位移可以带动连动管套37向上移动,当连动管套37脱离本设备时,即可向设备内部放置需要加工的轴瓦,随后向下移动把手42,动力机构31中其他零件沿抬起的路径复位,当连动管套37位于两块轴瓦内部时,即可启动电机32对轴瓦进行加工。

参考图8、图9和图10,第一加工刀具43包括L形刀头44、第一刀架45、定位环46和两个拧紧螺栓47,L形刀头44的刀刃用于同时加工轴瓦上侧端口的平面和侧面,第一刀架45固定套接在L形刀头44的尾部,定位环46固定套接在传动转轴34的外部,第一刀架45与定位环46固定安装,两个拧紧螺栓47呈对称状态分布,两个拧紧螺栓47呈水平状态穿过定位环46后抵紧在传动转轴34的外壁上。装置工作时,定位环46固定套设在传动转轴34的外部,根据轴瓦的尺寸调整好定位环46的具体位置后,两个拧紧螺栓47呈对称状态穿过定位环46抵紧在传动转轴34上,两个拧紧螺栓47使得定位环46保持固定,第一刀架45一端与定位环46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插接有L形刀头44,当转轴转动时,定位环46会跟着转轴转动,与定位环46固定连接的第一刀架45会进行转动,固定插接在第一刀架45中的L形刀头44会产生转动,此时转动的两个L形刀头44的刀刃对轴瓦端口处的平面和侧面进行加工。

参考图8、图9和图10,第二加工刀具48包括弓形刀头49、第二刀架50、两个第一限位销轴52和两个第二弹簧53,弓形刀头49的刀刃用于加工轴瓦的内壁,第二刀架50固定安装在弓形刀头49的尾部,第二刀架50成型有弧状抵压头51,两个第一限位销轴52呈水平状态穿过连动管套37的侧壁和弓形刀头49后插设在连动管套37的内壁中,两个第二弹簧53套设在两个第一限位销轴52的外部,第二弹簧53的一端与弓形刀头49相抵,另一端与连动管套37的内壁相抵。装置工作时,随着传动转轴34下端伸入设备内部,传动转轴34的斜面导向槽35与第二刀架50的弧状抵压头51相接触,随着传动转轴34的下移,第二刀架50的半弧抵压头57会沿传动转轴34的斜面导向槽35移动,弧状抵压头51沿斜面导向槽35的移动会推动弓形刀头49向轴瓦内壁靠近,当弓形刀头49的刀刃与轴瓦的内壁相接触时,弓形刀头49的刀身会卡在连动管套37的内壁中,此时当传动转轴34带动连动管套37旋转时,被卡在连动管套37内壁中的弓形刀头49会被带动旋转,旋转的弓形刀头49的刀刃对轴瓦内壁与进行加工,当第二刀架50被传动转轴34推动时,第二刀架50沿着两个第一限位销轴52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此时两个第二弹簧53被压缩,当加工结束后,传动转轴34抽离连动管套37时,第二刀架50失去传动转轴34的抵压,被压缩的第二弹簧53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复位的第二弹簧53推动第二刀架50移动,此时第二刀架50向连动管套37的中心位置进行移动,第二刀架50的移动带动弓形刀头49远离轴瓦内壁,此时弓形刀头49位于连动管套37内部,便于连动管套37脱离轴瓦。

参考图8、图9和图10,第三加工刀具54包括L形短刀头55、第三刀架56、两个第三弹簧59和两个第二限位销轴58,L形短刀头55的刀刃用于同时加工轴瓦下侧端口的平面和侧面,第三刀架56固定安装在L形短刀头55的尾部,第三刀架56成型有半弧抵压头57,两个第二限位销轴58呈水平状态穿过连动管套37的侧壁和第三刀架56后插设在连动管套37的内壁中,两个第三弹簧59套设在两个第二限位销轴58的外部,第三弹簧59的一端与第三刀架56相抵,另一端与连动管套37的内壁相抵。装置工作时,当传动转轴34的下端伸入至连动管套37的底部时,传动转轴34的斜面导向槽35会与第三刀架56的半弧抵压头57相接触,随着传动转轴34的下移,第三刀架56的半弧抵压头57会沿传动转轴34的斜面导向槽35移动,此时半弧抵压头57沿斜面导向槽35的移动会推动第三刀架56向轴瓦端口靠近,L形短刀头55与第三刀架56固定连接,第三刀架56的移动带动L形短刀头55移动,当L形短刀头55与轴瓦的端口抵紧时,第三刀架56会卡接在连动管套37的内壁中,此时当传动转轴34带动连动管套37旋转时,卡接在连动管套37内壁中的L形短刀头55会被带动旋转,旋转的L形短刀头55对轴瓦下侧端口的平面和侧面进行加工,当第三刀架56被传动转轴34推动时,第三刀架56沿第二限位销轴58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此时两个第三弹簧59被压缩,当加工结束后,传动转轴34抽离连动管套37时,第三刀架56失去传动转轴34的抵压,被压缩的第三弹簧59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复位的第三弹簧59推动第三刀架56移动,此时第三刀架56向连动管套37的中心位置进行移动,第三刀架56的移动带动L形短刀头55远离轴瓦端口,此时L形短刀头55位于连动管套37内部,便于连动管套37脱离轴瓦。

一种巴氏合金轴瓦的加工工艺,该设备对巴氏合金轴瓦加工时的具体步骤为:

S1,定位阶段,在巴氏合金轴瓦定模成型后,将两块巴氏合金轴瓦对齐后,根据其具体直径来调节定位夹紧组件7的参数,当两块轴瓦伸入设备内部时,首先两块轴瓦会接触第二定位夹紧机构24,第二定位夹紧机构24对两块轴瓦的中部进行初定位,但随着两块轴瓦继续向下伸入,两块轴瓦会与安装在限位曲管18侧面上的橡胶抵压块19接触,此时橡胶抵压条23与轴瓦的上部相抵,当操作人员转动手摇柄15,随着两个单向夹紧器16慢慢夹紧,即完成轴瓦的进一步定位;

S2,加工阶段,当电机32启动时,第一加工刀具43、第二加工刀具48和第三加工刀具54开始工作,具体表现为:第一加工刀具43同时对轴瓦上方端口的平面和侧面进行加工,第二加工刀具48同时对轴瓦内壁和内壁与两侧端口的过渡面进行加工,第三加工刀具54对轴瓦下方端口的平面和侧面进行加工,即同时完成对轴瓦多个加工面进行加工。

本设备具体工作原理为:当安装轴瓦时,操作人员首先将两块轴瓦的侧平面贴合在一起,然后操作人员抬动把手42将支撑圆环39向上移动,此时支撑圆环39在四根限位短杆38的导向下沿竖直方向移动,支撑圆环39向上的移动会带动电机32向上移动,电机32输出轴与传动转轴34相连,电机32向上移动带动传动转轴34向上移动,当传动转轴34向上移动时,限位短杆38沿传动转轴34的贯穿通槽36移动,当限位短杆38移动到贯穿通槽36下方的槽口时,限位短杆38与传动转轴34相接触,此时传动转轴34的移动会带动限位短杆38向上移动,与限位短杆38固定连接的连动管套37也会向上移动,当连动管套37脱离设备时,操作人员将轴瓦放入设备准备加工,放入轴瓦后,操作人员抬动把手42将支撑圆环39向下移动,此时各零件沿上升时的路线复位。

操作人员将轴瓦放入设备的具体过程为:贴合在一起的轴瓦伸入设备内部,首先经过第二定位夹紧机构24进行初定位(此处参考图4和图6),即此时随着轴瓦慢慢伸入设备内部,轴瓦与橡胶抵压头28接触,随着轴瓦的下降,橡胶抵压头28被轴瓦推动,橡胶抵压头28向远离轴瓦的方向移动,与橡胶抵压头28固定安装的连动轴27向远离轴瓦的方向移动,在橡胶抵压头28移动过程中,套设在连动轴27外部的第一弹簧26被慢慢压紧,由于第一弹簧26自身具有弹力,被压紧的第一弹簧26给予橡胶抵压头28反向作用力,这个反向作用力使得橡胶抵压头28抵紧在轴瓦外壁处,四个橡胶抵压头28同时作用在轴瓦外壁,使得轴瓦进行初步定位,便于后续的进一步的定位夹紧。而轴瓦进一步的定位夹紧具体表现为,(此处参考图2、图6和图7)当轴瓦的下端与保护垫片10接触后,操作人员转动手摇柄15,手摇柄15的转动带动蜗杆14转动,蜗杆14与蜗轮13啮合传动,蜗杆14转动带动蜗轮13转动,蜗轮13转动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传动轴12转动,传动轴12的转动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主动轮11转动,主动轮11与两个传动齿条17啮合传动,主动轮11的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两个传动齿条17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此时,与两个传动齿条17固定连接的两个限位曲管18会相向移动(此处参考图6),而由于此时轴瓦位于主动轮11正上方,两个相向移动的限位曲管18会对轴瓦进行夹紧,具体表现为当两个限位曲管18的短边逐渐靠近轴瓦下方的外壁时,,安装在限位曲管18的短边侧面的橡胶抵压块19与轴瓦逐渐抵紧,在限位曲管18移动的同时,延长杆21与限位曲管18固定连接,限位方管22固定安装在延长杆21的上端,所以限位方管22也会随着限位曲管18的移动而移动,此时,由于限位方管22与限位曲管18位于同一竖直面上,因此,当限位曲管18逐渐靠近轴瓦下方的外壁时,限位方管22进行同步移动并逐渐靠近轴瓦上方的外壁,而安装在限位方管22侧面的橡胶抵压条23与轴瓦逐渐抵紧,此时,两个橡胶抵压块19对轴瓦的下部进行定位并夹紧,两个橡胶抵压条23对轴瓦的上部进行定位并夹紧,轴瓦完成最终定位并确保轴瓦在设备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窜动。

参考图8和图9,当设备开始对轴瓦进行打磨加工时,随着传动转轴34的下降,由于连动管套37滑动安装在传动转轴34的下方,所以连动管套37的底端先与保护垫片10的上端接触,此时连动管套37不再进行向下的移动,限位短杆38与连动管套37固定连接,限位短杆38停止移动,但传动转轴34中的贯穿通槽36的上侧槽口在接触限位短杆38之间不会停止移动,因此,传动转轴34继续往下移动。

随着传动转轴34下端伸入连动管套37的内部,传动转轴34会先作用于第二加工刀具48,具体表现为:(此处参考图10)传动转轴34的斜面导向槽35与第二刀架50的弧状抵压头51相接触,随着传动转轴34的下移,第二刀架50的半弧抵压头57会沿传动转轴34的斜面导向槽35移动,弧状抵压头51沿斜面导向槽35的移动会推动弓形刀头49向轴瓦内壁靠近,当弓形刀头49的刀刃与轴瓦的内壁相接触时,弓形刀头49的刀身会卡在连动管套37的内壁中,此时当传动转轴34带动连动管套37旋转时,被卡在连动管套37内壁中的弓形刀头49会被带动旋转,旋转的弓形刀头49的刀刃对轴瓦内壁与进行加工,当第二刀架50被传动转轴34推动时,第二刀架50沿着两个第一限位销轴52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此时两个第二弹簧53被压缩,当加工结束后,传动转轴34抽离连动管套37时,第二刀架50失去传动转轴34的抵压力后,被压缩的第二弹簧53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复位的第二弹簧53推动第二刀架50移动,此时第二刀架50向连动管套37的中心位置进行移动,第二刀架50的移动带动弓形刀头49远离轴瓦内壁,此时弓形刀头49位于连动管套37内部,便于连动管套37脱离轴瓦。

当传动转轴34的下端伸入至连动管套37的底部时,传动转轴34会作用于第三加工刀具54,具体表现为:(此处参考图10)传动转轴34的斜面导向槽35会与第三刀架56的半弧抵压头57相接触,随着传动转轴34的下移,第三刀架56的半弧抵压头57会沿传动转轴34的斜面导向槽35移动,此时半弧抵压头57沿斜面导向槽35的移动会推动第三刀架56向轴瓦端口靠近,L形短刀头55与第三刀架56固定连接,第三刀架56的移动带动L形短刀头55移动,当L形短刀头55与轴瓦的端口抵紧时,第三刀架56会卡接在连动管套37的内壁中,此时当传动转轴34带动连动管套37旋转时,卡接在连动管套37内壁中的L形短刀头55会被带动旋转,旋转的L形短刀头55对轴瓦下侧端口的平面和侧面进行加工,当第三刀架56被传动转轴34推动时,第三刀架56沿第二限位销轴58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此时两个第三弹簧59被压缩,当加工结束后,传动转轴34抽离连动管套37时,第三刀架56失去传动转轴34的抵压,被压缩的第三弹簧59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复位的第三弹簧59推动第三刀架56移动,此时第三刀架56向连动管套37的中心位置进行移动,第三刀架56的移动带动L形短刀头55远离轴瓦端口,此时L形短刀头55位于连动管套37内部,便于连动管套37脱离轴瓦。

而对于第一加工刀具43,第一加工刀具43定位和加工的具体表现为:(此处参考图10)定位环46固定套设在传动转轴34的外部,根据轴瓦的尺寸调整好定位环46的具体位置后,两个拧紧螺栓47穿过定位环46抵紧在传动转轴34上,两个拧紧螺栓47使得定位环46保持固定,第一刀架45一端与定位环46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插接有L形刀头44,当转轴转动时,定位环46会跟着转轴转动,与定位环46固定连接的第一刀架45会进行转动,固定插接在第一刀架45中的L形刀头44会产生转动,此时转动的两个L形刀头44的刀刃对轴瓦端口处的平面和侧面进行加工。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