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U型炉蒸馏状态过道连接方式

一种U型炉蒸馏状态过道连接方式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型炉蒸馏状态过道连接方式,涉及U型炉海绵钛生产技术领域,包括热端、内连接管和冷端,所述热端的顶部外侧连接有第一过道,所述内连接管连接于第一过道的末端内侧。本发明内连接管外端的密封胶垫能与对接法兰的内壁贴合,并且因内连接管本身通过对接穿插的方式能完成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的对接,这使得设备在进行过道对接的过程中无需使用到焊接,这能极大的提升设备的使用便利性,同时通过采用内连接管的对套式连接,能保证设备无需进行切割便可实现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的拆卸,而免去切割,能使设备在拆卸过程中氩气释放范围和释放量可得到精准的控制,从而能避免氩气释放不充分导致过道内发生进气现象。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637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朝阳金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642149.4

  • 申请日2022-06-08

  • 分类号F27B17/00(2006.01);F27D99/00(2010.01);C22B34/12(2006.01);F16L59/18(2006.01);F16L23/22(2006.01);F16L53/38(2018.01);

  • 代理机构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侯蔚寰

  • 地址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龙山街四段78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3: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7B17/00 专利申请号:2022106421494 申请日:202206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U型炉海绵钛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U型炉蒸馏状态过道连接方式。

背景技术

钛及钛合金具有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测、化工医疗等领域有着重要用途,海绵钛做为钛合金加工的重要原材料,工业生产中多采用镁热还原和真空蒸馏法制备,对于联合法U型炉在还原结束后,需要对还原生成物进行蒸馏状态提纯,蒸馏生产需要投入冷凝挥发物的储存器,而起储存作用的冷凝器(冷端)与蒸馏罐(热端)是通过中间过道(通道)连接的,镁及氯化镁蒸汽是通过过道管转入冷凝反应器的。

以往蒸馏一体炉的中间过道是靠冷热端两过道法兰对接,并在中间填充钢筋焊接而成,但是该方法焊接难度大,作业完成时间长;蒸馏生产结束后分离冷端和热端,需要割开中间连接焊接处,但中间过道为了保证镁及氯化镁蒸汽转入冷凝反应器过程中不提前反应,通常会在中间过道处设置加热装置,这导致过道切割难度较高,此外切割时高温易烫伤操作人员,需要较长时间的过道冷却才能进行,不能很好的满足生产的使用需求,此外切割及修理焊接处法兰需要较长时间,此外无论对接焊接和切割断离,都需要氩气保护,一旦氩气保护不充分,容易导致过道内发生进气现象,此外作业性质导致整个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所以现在市面上的过道对接方式,作业难度大,要求精度高,另外对整体过道箱体式加热器而言,一旦过道出现问题,就得整体拆卸,增加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型炉蒸馏状态过道连接方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U型炉蒸馏状态过道连接方式,包括热端、内连接管和冷端,所述热端的顶部外侧连接有第一过道,所述内连接管连接于第一过道的末端内侧,且内连接管的外端连接有隔热圈,所述隔热圈的外端连接有密封胶垫,所述内连接管的左端连接有第二过道,且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的外端连接有对接法兰,所述冷端连接于第二过道的末端,所述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热端和冷端的底部外侧安置有调位组件,所述调位组件的底部外侧连接有底板,所述热端靠近冷端一侧设置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表面连接有拉环,所述拉环的外端连接有拉紧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内连接管的外径与第一过道、第二过道的内径大小一致,且内连接管与隔热圈套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圈与密封胶垫粘合连接,且密封胶垫的外表面与对接法兰的内表面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道与第二过道相互连通,且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的内径和外径大小均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挂载框、对接座和电热丝层,所述挂载框的外部两侧连接有对接座,且挂载框的内侧表面连接有电热丝层。

进一步的,所述挂载框呈半圆型,且挂载框的内径大小与第一过道与第二过道的外径大小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调位组件包括滑动板、滚轮、液压缸、连接座和吸盘,所述滑动板的底部外侧连接有滚轮,且滑动板的顶部两侧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滑动板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连接座,且连接座的外端连接有吸盘。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在滑动板底部呈阵列状分布,且滑动板与吸盘呈垂直状分布,并且吸盘与底板吸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拉紧组件包括收线箱、绕线轮、拉紧绳、旋钮和定位螺栓,所述收线箱的内侧中端连接有绕线轮,且绕线轮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拉紧绳,所述收线箱的顶部外侧连接有旋钮,且旋钮的外部两侧设置有定位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与绕线轮转动连接,且旋钮通过定位螺栓与收线箱固定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U型炉蒸馏状态过道连接方式,具备以下有益效果:U型炉蒸馏状态过道连接方式的相应,能够完全替代原U型蒸馏状态炉过道采取对接焊接的方式,通过内连接管、隔热圈以及密封胶垫的应用,能使冷热端的组装和拆卸过程简便,易操作,通过采用半圆形组合式的过道加热器,在有利于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加热保温的同时,更有利于上述新的连接方式的实施,而通过在冷端和热端之间采用拉紧绳进行紧锁,更有利于冷热端对接密封和自由紧固,而通过这种方式,克服了U型蒸馏状态炉在组装一体炉时,过道法兰焊接耗时长,焊接技术要求高,易出现漏点的毛病;同时也克服了在拆卸蒸馏状态一体炉时,受作业环境影响,割开连接处所用的拆卸时间较长,影响生产周期,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1、本发明将内连接管的左右两端对准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的衔接处,能使内连接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进行对接,在内连接管固定完成后,通过使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继续靠拢,能使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外部的对接法兰进行对接,通过在对接法兰表面拧入固定螺栓,便可完成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的整个对接流程,在对接完成后,内连接管外端的密封胶垫能与对接法兰的内壁贴合,并且因内连接管本身通过对接穿插的方式能完成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的对接,这使得设备在进行过道对接的过程中无需使用到焊接,这能极大的提升设备的使用便利性,同时通过采用内连接管的对套式连接,能保证设备无需进行切割便可实现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的拆卸,而免去切割,能使设备在拆卸过程中氩气释放范围和释放量可得到精准的控制,从而能避免氩气释放不充分导致过道内发生进气现象。

2、本发明通过采用内连接管对接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能快速设备在组装过程找到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相吻合的位点,同时内连接管的外径与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的内径尺寸一致,这能规避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与内连接管之间存在缝隙,导致冷凝物或传导的热量溢出损坏密封胶垫的可能性,此外在对接法兰的连接处,内连接管上套有隔热石棉材质的隔热圈,隔热圈能起到隔热和保温作用,这能避免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内的热量直接接触密封胶垫,导致密封胶垫损坏的情况发生, 此外隔热圈还能防止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连接处的热量散失,这能有效保证过道连接处处于恒定温度。

3、本发明挂载框套接在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的上下两端,并在挂载框的对接座内拧入螺栓,便可完成加热组件的安装,挂载框固定完成后,通过电热丝层通电工作,能对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进行加热,这能保证镁及氯化镁蒸汽转入冷端的过程中不提前反应,而通过采用的分体式半圆形挂载框进行密封加热,能保证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的加热效果良好,此外挂载框的形态是自由的,可随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的具体形状和大小进行制作,这能提升设备的使用灵活性,此外挂载框是通过对接座螺栓互锁的方式与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进行衔接的,在其发生故障时,可快速从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外端拆除,故而能使设备在加热组件损坏后的维修便利度得到提升。

4、本发明液压缸工作,能使热端和冷端的相对高度进行更改,从而能够方便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处于同一高度,而在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处于同一高度后,通过推动热端和冷端,能使热端和冷端通过滑动板底部的滚轮进行位移,这能方便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的位置进行重合,通过采用的可水平移动和可上升下降的调位组件,能有利于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外端对接法兰的精准对接和紧固,从而避免两者对接不严密导致使用过程中发生漏气,而通过使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进行升降调节,能有效保证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外端的两个对接法兰以及其螺栓孔位置相吻合,这能极大的方便紧固螺栓的安装。

5、本发明在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对接完成后,通过旋转收线箱上的旋钮,能使绕线轮对拉紧绳进行收紧,而拉紧绳收紧后,通过在旋钮与收线箱之间拧入定位螺栓,能使旋钮与收线箱之间的位置进行限位,以免拉紧绳发生松脱,而拉紧绳两端分别与冷端和热端外部固定座上的拉环相连,这使得设备可在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对准固定后,通过拉紧绳的锁紧使冷端和热端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这使得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的固定紧密度进一步提升,同时这也更能充分保证对接法兰的紧固,从而更加保证对接法兰之间密封胶垫的绝对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U型炉蒸馏状态过道连接方式的正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U型炉蒸馏状态过道连接方式的内连接管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U型炉蒸馏状态过道连接方式的加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U型炉蒸馏状态过道连接方式的调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U型炉蒸馏状态过道连接方式的拉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端;2、第一过道;3、内连接管;4、隔热圈;5、密封胶垫;6、第二过道;7、对接法兰;8、冷端;9、加热组件;901、挂载框;902、对接座;903、电热丝层;10、调位组件;1001、滑动板;1002、滚轮;1003、液压缸;1004、连接座;1005、吸盘;11、底板;12、固定座;13、拉环;14、拉紧组件;1401、收线箱;1402、绕线轮;1403、拉紧绳;1404、旋钮;1405、定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U型炉蒸馏状态过道连接方式,包括热端1、内连接管3和冷端8,热端1的顶部外侧连接有第一过道2,内连接管3连接于第一过道2的末端内侧,且内连接管3的外端连接有隔热圈4,隔热圈4的外端连接有密封胶垫5,内连接管3的左端连接有第二过道6,且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外端连接有对接法兰7,冷端8连接于第二过道6的末端,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加热组件9,热端1和冷端8的底部外侧安置有调位组件10,调位组件10的底部外侧连接有底板11,热端1靠近冷端8一侧设置有固定座12,且固定座12的表面连接有拉环13,拉环13的外端连接有拉紧组件14。

请参阅图1-3,内连接管3的外径与第一过道2、第二过道6的内径大小一致,且内连接管3与隔热圈4套接连接,隔热圈4与密封胶垫5粘合连接,且密封胶垫5的外表面与对接法兰7的内表面相贴合,第一过道2与第二过道6相互连通,且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内径和外径大小均一致,加热组件9包括挂载框901、对接座902和电热丝层903,挂载框901的外部两侧连接有对接座902,且挂载框901的内侧表面连接有电热丝层903,挂载框901呈半圆型,且挂载框901的内径大小与第一过道2与第二过道6的外径大小一致;

具体操作如下,将内连接管3的左右两端对准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衔接处,能使内连接管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进行对接,在内连接管3固定完成后,通过使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继续靠拢,能使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外部的对接法兰7进行对接,通过在对接法兰7表面拧入固定螺栓,便可完成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整个对接流程,在对接完成后,内连接管3外端的密封胶垫5能与对接法兰7的内壁贴合,并且因内连接管3本身通过对接穿插的方式能完成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对接,这使得设备在进行过道对接的过程中无需使用到焊接,这能极大的提升设备的使用便利性,同时通过采用内连接管3的对套式连接,能保证设备无需进行切割便可实现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拆卸,而免去切割,能使设备在拆卸过程中氩气释放范围和释放量可得到精准的控制,从而能避免氩气释放不充分导致过道内发生进气现象,此外通过采用内连接管3对接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能快速设备在组装过程找到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相吻合的位点,同时内连接管3的外径与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内径尺寸一致,这能规避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与内连接管3之间存在缝隙,导致冷凝物或传导的热量溢出损坏密封胶垫5的可能性,此外在对接法兰7的连接处,内连接管3上套有隔热石棉材质的隔热圈4,隔热圈4能起到隔热和保温作用,这能避免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内的热量直接接触密封胶垫5,导致密封胶垫5损坏的情况发生, 此外隔热圈4还能防止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连接处的热量散失,这能有效保证过道连接处处于恒定温度,在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对接完成后,将挂载框901套接在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上下两端,并在挂载框901的对接座902内拧入螺栓,便可完成加热组件9的安装,挂载框901固定完成后,通过电热丝层903通电工作,能对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进行加热,这能保证镁及氯化镁蒸汽转入冷端8的过程中不提前反应,而通过采用的分体式半圆形挂载框901进行密封加热,能保证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加热效果良好,此外挂载框901的形态是自由的,可随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具体形状和大小进行制作,这能提升设备的使用灵活性,此外挂载框901是通过对接座902螺栓互锁的方式与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进行衔接的,在其发生故障时,可快速从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外端拆除,故而能使设备在加热组件9损坏后的维修便利度得到提升。

请参阅图4和图5,调位组件10包括滑动板1001、滚轮1002、液压缸1003、连接座1004和吸盘1005,滑动板1001的底部外侧连接有滚轮1002,且滑动板1001的顶部两侧设置有液压缸1003,滑动板100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连接座1004,且连接座1004的外端连接有吸盘1005,滚轮1002在滑动板1001底部呈阵列状分布,且滑动板1001与吸盘1005呈垂直状分布,并且吸盘1005与底板11吸附连接,拉紧组件14包括收线箱1401、绕线轮1402、拉紧绳1403、旋钮1404和定位螺栓1405,收线箱1401的内侧中端连接有绕线轮1402,且绕线轮1402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拉紧绳1403,收线箱1401的顶部外侧连接有旋钮1404,且旋钮1404的外部两侧设置有定位螺栓1405,旋钮1404与绕线轮1402转动连接,且旋钮1404通过定位螺栓1405与收线箱1401固定连接;

具体操作如下,在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进行对接的过程中,通过液压缸1003工作,能使热端1和冷端8的相对高度进行更改,从而能够方便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处于同一高度,而在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处于同一高度后,通过推动热端1和冷端8,能使热端1和冷端8通过滑动板1001底部的滚轮1002进行位移,这能方便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位置进行重合,通过采用的可水平移动和可上升下降的调位组件10,能有利于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外端对接法兰7的精准对接和紧固,从而避免两者对接不严密导致使用过程中发生漏气,而通过使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进行升降调节,能有效保证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外端的两个对接法兰7以及其螺栓孔位置相吻合,这能极大的方便紧固螺栓的安装,在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位置重合后,在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内侧插入内连接管3,此时推动冷端8和热端1相互靠拢,内连接管3能为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滑动轨迹起到引导作用,以保证两者对接的精度,从而充分保障了对接法兰7和密封胶垫5的作用,此外在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对接完成后,通过旋转收线箱1401上的旋钮1404,能使绕线轮1402对拉紧绳1403进行收紧,而拉紧绳1403收紧后,通过在旋钮1404与收线箱1401之间拧入定位螺栓1405,能使旋钮1404与收线箱1401之间的位置进行限位,以免拉紧绳1403发生松脱,而拉紧绳1403两端分别与冷端8和热端1外部固定座12上的拉环13相连,这使得设备可在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对准固定后,通过拉紧绳1403的锁紧使冷端8和热端1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这使得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固定紧密度进一步提升,同时这也更能充分保证对接法兰7的紧固,从而更加保证对接法兰7之间密封胶垫5的绝对密封。

综上,该U型炉蒸馏状态过道连接方式,使用时,首先将内连接管3的左右两端对准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衔接处,能使内连接管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进行对接,在内连接管3固定完成后,通过使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继续靠拢,能使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外部的对接法兰7进行对接,通过在对接法兰7表面拧入固定螺栓,便可完成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整个对接流程;

然后在对接完成后,内连接管3外端的密封胶垫5能与对接法兰7的内壁贴合,并且因内连接管3本身通过对接穿插的方式能完成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对接,这使得设备在进行过道对接的过程中无需使用到焊接,这能极大的提升设备的使用便利性,同时通过采用内连接管3的对套式连接,能保证设备无需进行切割便可实现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拆卸,而免去切割,能使设备在拆卸过程中氩气释放范围和释放量可得到精准的控制,从而能避免氩气释放不充分导致过道内发生进气现象,此外通过采用内连接管3对接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能快速设备在组装过程找到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相吻合的位点,同时内连接管3的外径与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内径尺寸一致,这能规避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与内连接管3之间存在缝隙,导致冷凝物或传导的热量溢出损坏密封胶垫5的可能性,此外在对接法兰7的连接处,内连接管3上套有隔热石棉材质的隔热圈4,隔热圈4能起到隔热和保温作用,这能避免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内的热量直接接触密封胶垫5,导致密封胶垫5损坏的情况发生, 此外隔热圈4还能防止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连接处的热量散失,这能有效保证过道连接处处于恒定温度;

接着在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对接完成后,将挂载框901套接在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上下两端,并在挂载框901的对接座902内拧入螺栓,便可完成加热组件9的安装,挂载框901固定完成后,通过电热丝层903通电工作,能对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进行加热,这能保证镁及氯化镁蒸汽转入冷端8的过程中不提前反应,而通过采用的分体式半圆形挂载框901进行密封加热,能保证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加热效果良好,此外挂载框901的形态是自由的,可随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具体形状和大小进行制作,这能提升设备的使用灵活性,此外挂载框901是通过对接座902螺栓互锁的方式与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进行衔接的,在其发生故障时,可快速从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外端拆除,故而能使设备在加热组件9损坏后的维修便利度得到提升;

随后在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进行对接的过程中,通过液压缸1003工作,能使热端1和冷端8的相对高度进行更改,从而能够方便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处于同一高度,而在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处于同一高度后,通过推动热端1和冷端8,能使热端1和冷端8通过滑动板1001底部的滚轮1002进行位移,这能方便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位置进行重合,通过采用的可水平移动和可上升下降的调位组件10,能有利于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外端对接法兰7的精准对接和紧固,从而避免两者对接不严密导致使用过程中发生漏气,而通过使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进行升降调节,能有效保证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外端的两个对接法兰7以及其螺栓孔位置相吻合,这能极大的方便紧固螺栓的安装,在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位置重合后,在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内侧插入内连接管3,此时推动冷端8和热端1相互靠拢,内连接管3能为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滑动轨迹起到引导作用,以保证两者对接的精度,从而充分保障了对接法兰7和密封胶垫5的作用;

最后在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对接完成后,通过旋转收线箱1401上的旋钮1404,能使绕线轮1402对拉紧绳1403进行收紧,而拉紧绳1403收紧后,通过在旋钮1404与收线箱1401之间拧入定位螺栓1405,能使旋钮1404与收线箱1401之间的位置进行限位,以免拉紧绳1403发生松脱,而拉紧绳1403两端分别与冷端8和热端1外部固定座12上的拉环13相连,这使得设备可在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对准固定后,通过拉紧绳1403的锁紧使冷端8和热端1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这使得第一过道2和第二过道6的固定紧密度进一步提升,同时这也更能充分保证对接法兰7的紧固,从而更加保证对接法兰7之间密封胶垫5的绝对密封。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