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及使用方法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及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及使用方法,该系统包括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包括核心控制模块、数据显示模块、平台操作模块;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车辆出入口设置车辆道闸,S2、在博物馆展示区、储物区等文物保管地设置人脸识别摄像,S3、在博物馆设置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配备行为分析相机。本发明设置了智能识别模块,使得进出博物馆的人员、车轮、文物都能够得到有效相向地识别、记录与实时监测,进而保证了博物馆内外的安全,另外设置了智能预警系统,可以对发生在馆内的事件进行分析预警,达到及时预警的目的,从而保证了文物的安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4341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安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409518.5

  • 发明设计人 赵志海;

    申请日2022-04-19

  • 分类号G06Q10/06(2012.01);G06K17/00(2006.01);G06Q50/26(2012.01);G06V20/52(2022.01);G06V40/16(2022.01);

  • 代理机构上海汇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64;

  • 代理人朱明福

  • 地址 200000 上海市松江区文汇路1128号1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1: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10/06 专利申请号:2022104095185 申请日:202204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馆藏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也是博物馆最重要的核心资源,更是博物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馆藏文物管理工作是博物馆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保证了馆藏文物的安全、有序的管理,博物馆才有存在的价值。

现有的博物馆文物管理领域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馆内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周期较长,存在监控视频清晰度不足问题,馆内本地化管理为主,缺乏与远程监控中心有效联动和系统整合,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及使用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及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及使用方法,包括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包括核心控制模块、数据显示模块、平台操作模块,所述数据显示模块由智能识别模块、智能预警模块、存储模块、可视化安防模块组成。

优选地,所述智能识别模块由生物识别模块、射频识别模块、双码识别模块、视频识别模块组成,所述生物识别模块由人脸门禁一体机、访客机、人脸抓拍摄像头、智能摄像头、人脸管理服务器组成,所述生物识别模块支持人脸、指纹、静脉、虹膜等识别,对文物访客、文物管理人员做合规化鉴定与记录。

优选地,所述射频识别模块由多组闸机、多套RFID分析摄像机组成,博物馆每件文物都贴有唯一并入库管理的RFID标识,通过摆闸闸机、RFID分析摄像机对物资进行射频识别,实现物资的管控,所述双码识别模块包括条形码识别与二维码识别,用于识别文物的标示、人员的标示。

优选地,所述视频识别模块由人脸抓拍摄像机、智能分析NVR、车辆识别分析摄像机组成,通过人脸抓拍摄像机、智能分析NVR对人员进行识别,通过车牌智能分析摄像机对外来车辆进行核对校验,所述智能预警模块包括人员轨迹、区域越界、门控监控、异常监控管理组成。

优选地,所述智能预警模块包括接警台、博物馆网络、室内外报警箱、IPC与NVR,所述存储模块由机械臂协作机器人、自动货架取货机、智能货架等智能存储方式、所述存储模块还包括人为搬运、摆放、登记等存储方式。

优选地,所述可视化安防模块主要实现VM可视化平台与NVR车辆识别分析摄像机、人脸抓拍摄像机、智能摄像头实现实时监控、视频联动。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车辆出入口设置车辆道闸、认证访客一体机、保安室、全景摄像头RFID分析摄像机,在人员出入口设置IP对讲、人脸门禁一体机、访客机、人脸抓拍摄像头、磁力锁,对进入博物馆的车辆、人员进行监控、行为记录;

S2、在博物馆展示区、储物区等文物保管地设置人脸识别摄像头、火点检测摄像头、行为分析相机,对文物保管地设置进行实时监控;

S3、在博物馆设置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配备行为分析相机、工作台、智能服务器、机房、监控大屏,再配备专门监控人员对监控大屏进行巡视;

S4、车辆出入口与人员出入口通过摆闸闸机、RFID分析摄像机等对物资进行射频识别,实现物资的管控、人员出入的识别、车轮识别,再通过支持读写设备,读取条形码、二维码识别,对物资等进行识别和记录,以保证进入博物馆的车辆、人员、文物信息的详细记录;

S5、通过存储模块的设备,对文物进行存储,记录与拿取。

本发明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设置了智能识别模块,通过智能识别模块各设备的使用,使得进出博物馆的人员、车轮、文物都能够得到有效相向地识别和记录,同时相关视频都可以实时监测,进而保证了博物馆内外的安全;

2、本装置设置了智能预警系统,通过对人员轨迹、区域越界、门控监控、异常监控管理的处理,可以对发生在馆内的事件进行分析预警,达到及时预警的目的,从而保证了文物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的数据显示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信息记录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的智能识别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的生物识别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的视频识别模块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6,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及使用方法,包括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包括核心控制模块、数据显示模块、平台操作模块,数据显示模块由智能识别模块、智能预警模块、存储模块、可视化安防模块组成。

智能识别模块由生物识别模块、射频识别模块、双码识别模块、视频识别模块组成,生物识别模块由人脸门禁一体机、访客机、人脸抓拍摄像头、智能摄像头、人脸管理服务器组成,生物识别模块支持人脸、指纹、静脉、虹膜等识别,对文物访客、文物管理人员做合规化鉴定与记录。

射频识别模块由多组闸机、多套RFID分析摄像机组成,博物馆每件文物都贴有唯一并入库管理的RFID标识,通过摆闸闸机、RFID分析摄像机对物资进行射频识别,实现物资的管控,双码识别模块包括条形码识别与二维码识别,用于识别文物的标示、人员的标示。

视频识别模块由人脸抓拍摄像机、智能分析NVR、车辆识别分析摄像机组成,通过人脸抓拍摄像机、智能分析NVR对人员进行识别,通过车牌智能分析摄像机对外来车辆进行核对校验,智能预警模块包括人员轨迹、区域越界、门控监控、异常监控管理组成,人员轨迹主要是在各个区域的分界处安装摄像头,区域越界是指在各个区域的分界处安装摄像头,对未授权人员非法进入,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门控监控是指在门控区域内,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对预制人员的设置和安排,异常监控管理是指通过门控、摄像头对异常尽快进行实时监控,有异常通过平台操作端、大屏显示端报警。

智能预警模块包括接警台、博物馆网络、室内外报警箱、IPC与NVR,存储模块由机械臂协作机器人、自动货架取货机、智能货架等智能存储方式、存储模块还包括人为搬运、摆放、登记等存储方式。

可视化安防模块主要实现VM可视化平台与NVR车辆识别分析摄像机、人脸抓拍摄像机、智能摄像头实现实时监控、视频联动。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车辆出入口设置车辆道闸、认证访客一体机、保安室、全景摄像头RFID分析摄像机,在人员出入口设置IP对讲、人脸门禁一体机、访客机、人脸抓拍摄像头、磁力锁,对进入博物馆的车辆、人员进行监控、行为记录;

S2、在博物馆展示区、储物区等文物保管地设置人脸识别摄像头、火点检测摄像头、行为分析相机,对文物保管地设置进行实时监控;

S3、在博物馆设置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配备行为分析相机、工作台、智能服务器、机房、监控大屏,再配备专门监控人员对监控大屏进行巡视;

S4、车辆出入口与人员出入口通过摆闸闸机、RFID分析摄像机等对物资进行射频识别,实现物资的管控、人员出入的识别、车轮识别,再通过支持读写设备,读取条形码、二维码识别,对物资等进行识别和记录,以保证进入博物馆的车辆、人员、文物信息的详细记录;

S5、通过存储模块的设备,对文物进行存储,记录与拿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