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中厚板加热工艺指导生产节奏的方法及系统

一种基于中厚板加热工艺指导生产节奏的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中厚板加热工艺指导生产节奏的方法及系统,包括:针对用于加工中厚板的加热炉,在每个周期的起始时刻,识别当前加热炉内所加热的中厚板钢坯的品规;当前加热炉内每块钢坯的入炉时间;根据钢坯的品规获取当前加热炉内每块钢坯的最小加热时间要求,并要求确定该加热炉该周期内单块钢坯的换算加热时间;计算得到该周期内当前加热炉所能出炉钢坯数量的上下限;根据与该加热炉的相关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条件,确定该周期内当前加热炉应出炉钢坯数量;并指导对炉内钢坯的加热条件,使得加热炉对中厚板的加工节奏与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条件相匹配。根据应出炉钢坯数量,从而使当前加热炉的加工节奏与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条件相匹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216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387012.9

  • 申请日2022-04-13

  • 分类号C21D9/00(2006.01);C21D11/00(2006.01);C21D1/34(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蔡永波

  • 地址 545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北雀路11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25: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1D 9/00 专利申请号:2022103870129 申请日:202204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板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中厚板加热工艺指导生产节奏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钢铁厂的中板实际生产,钢坯牌号有几百种,品种繁多,且根据钢坯的入炉温度、单重、计划成品厚度参数条件,加热时间规则会更多,且往往同一加热炉内同时存在不同牌号、规格的钢坯在加热,在中板厂当前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的生产模式下,很难满足在复杂炉况时对生产节奏的控制要求,不利于中板生产节奏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中厚板加热工艺指导生产节奏的方法系统,根据周期内所能出炉钢坯块数上下限的指导,得到该周期内当前加热炉应出炉钢坯数量,从而使当前加热炉对中厚板的加工节奏与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条件相匹配,以达到整个生长线生产节奏的动态均衡。

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中厚板加热工艺指导生产节奏的方法,包括:

针对用于加工中厚板的加热炉,在每个周期的起始时刻,识别当前加热炉内所加热的中厚板钢坯的品规,所述中厚板钢坯的品规:钢种、计划成品厚度、装炉温度、单重;

根据钢坯的品规获取当前加热炉内每块钢坯的最小加热时间要求,并根据每块钢坯的最小加热时间要求确定该加热炉该周期内单块钢坯的换算加热时间;

获取当前加热炉内每块钢坯的入炉时间;

根据当前加热炉的长度、每块钢坯的换算加热时间、每块钢坯的入炉时间计算得到该周期内当前加热炉所能出炉钢坯数量的上限和下限;

根据与该加热炉的相关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条件,确定该周期内当前加热炉应出炉钢坯数量,所述该周期内当前加热应炉出炉钢坯数量不大于该周期内所能出炉钢坯数量的上限,且不小于该周期内所能出炉钢坯数量的下限;

根据该周期内当前加热炉应出炉钢坯数量的各钢坯的品规指导对炉内钢坯的加热条件,使得当前加热炉对钢坯的加工节奏与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条件相匹配。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中厚板加热工艺指导生产节奏的系统,包括:

条件获取单元,用于针对用于加工中厚板的加热炉,在每个周期的起始时刻,识别当前加热炉内所加热的中厚板钢坯的品规,所述中厚板钢坯的品规:钢种、计划成品厚度、装炉温度、单重;以及获取当前加热炉内每块钢坯的入炉时间;

中厚板加热数量核算单元,用于根据钢坯的品规获取当前加热炉内每块钢坯的最小加热时间要求,并根据每块钢坯的最小加热时间要求确定该加热炉该周期内单块钢坯的换算加热时间;以及根据当前加热炉的长度、每块钢坯的换算加热时间、每块钢坯的入炉时间计算得到该周期内当前加热炉所能出炉钢坯数量的上限和下限;

生产节奏指导单元,用于根据与该加热炉的相关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条件,确定该周期内当前加热炉应出炉钢坯数量,所述该周期内当前加热应炉出炉钢坯数量不大于该周期内所能出炉钢坯数量的上限,且不小于该周期内所能出炉钢坯数量的下限;以及

根据该周期内当前加热炉应出炉钢坯数量的各钢坯的品规指导对炉内钢坯的加热条件,使得当前加热炉对钢坯的加工节奏与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条件相匹配。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根据周期内所能出炉钢坯块数上下限的指导,得到该周期内当前加热炉应出炉钢坯数量,从而使当前加热炉对中厚板的加工节奏与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条件相匹配,以达到整个生长线生产节奏的动态均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中厚板加热工艺指导生产节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中厚板加热工艺指导生产节奏的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应用本发明基于中厚板加热工艺指导生产节奏的方法指导加热炉生成的工艺示意图;

图4是各炉加热的中厚板的相关数据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中厚板加热工艺指导生产节奏的方法,包括:

S101:针对用于加工中厚板的加热炉,在每个周期的起始时刻,识别当前加热炉内所加热的中厚板钢坯的品规,所述中厚板钢坯的品规:钢种、计划成品厚度、装炉温度、单重;

S102:根据钢坯的品规获取当前加热炉内每块钢坯的最小加热时间要求,并根据每块钢坯的最小加热时间要求确定该加热炉该周期内单块钢坯的换算加热时间;

S103:获取当前加热炉内每块钢坯的入炉时间;

S104:根据当前加热炉的长度、每块钢坯的换算加热时间、每块钢坯的入炉时间计算得到该周期内当前加热炉所能出炉钢坯数量的上限和下限;

S105:根据与该加热炉的相关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条件,确定该周期内当前加热炉应出炉钢坯数量,所述该周期内当前加热应炉出炉钢坯数量不大于该周期内所能出炉钢坯数量的上限,且不小于该周期内所能出炉钢坯数量的下限;

S106:根据该周期内当前加热炉应出炉钢坯数量的各钢坯的品规指导对炉内钢坯的加热条件,使得当前加热炉对中厚板钢坯的加工节奏与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条件相匹配。

本发明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比如钢坯的装炉时间、最小加热时间、炉内所有钢坯的加热时间,提前准确计算出每个周期块出炉钢坯的上下限;再结合与该加热炉的相关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条件,比如产线故障影响时间、交接班停机时间、是否难轧品种等,根据周期内所能出炉钢坯块数上下限的指导,得到该周期内当前加热炉应出炉钢坯数量,从而使当前加热炉对中厚板的加工节奏与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条件相匹配,以达到整个生长线生产节奏的动态均衡。如果光靠人工计算,计算量大、不准确、不科学。有可能会造成出炉节奏过快导致后边轧机轧不过来或者出炉节奏过慢导致需要等待坯料轧制的情况,势必会对能源消耗产生巨大的浪费。

优选地,步骤102具体包括:

根据钢坯品规自工艺数据仓库检索,得到当前加热炉内每块钢坯的最小加热时间要求,将炉内所有钢坯的最小加热时间要求的最大值作为单块钢坯的换算加热时间。将所有钢坯的最小加热时间要求的最大值作为单块钢坯的换算加热时间,那么每个钢坯的加热时间在出炉前会自然被满足。

优选地,所述将炉内所有钢坯的最小加热时间要求的最大值作为单块钢坯的换算加热时间,具体包括:

如果钢坯是回炉钢,则将该钢坯的最小加热时间要求删除、不列为换算加热时间的选择范围。因为对回炉钢,因为已经加热过,温度很高,该钢坯重新进炉后从炉尾走到炉头出炉的时间已经可以满足温度要求,需要比生冷钢坯更少的加热时间,所以忽略不列入计算。

优选地,步骤104具体包括:

S1041:将当前加热炉的长度与单块钢坯的换算加热时间之商作为该周期炉内钢坯整体前进的距离上限L;

S1042:针对当前炉内的每个炉道,按照入炉先后顺序,根据该炉道内每块钢坯的入炉时刻及其最小加热时间要求,循环计算每块钢坯的理论出炉时刻t1、t2、t3...tn;其中,每块钢坯的入炉时刻根据各钢坯的入炉时间得到;以及

S1043:按照入炉先后顺序,依次获取每块钢坯的宽度为k1、k2、k3...kn,获取的同时循环计算含当前钢坯的之前所有钢坯宽度之和;其中,钢坯的宽度尺寸是指钢坯在炉道长度方向的占用距离;

S1044:根据每块钢坯的理论出炉时刻、每块钢坯的宽度得到相应的循环终止的条件:A、当计算到第一块钢坯理论出炉时刻不在该周期内时,计算终止,假设循环终止时该周期内该炉道内的理论出炉块数为n;B、k1+k2+k3+...+kn≤L,且k1+k2+k3+...+kn+kn+1>L,计算终止,假设循环终止时该周期内该炉道内的理论出炉块数为n;其中,L是指周期炉内钢坯整体前进的距离上限;n是指理论出炉时刻不在当前周期的第一块钢坯之前的所有钢坯数量;当终止条件A、终止条件B中终止时相应钢坯出炉块数少的终止条件作为最终终止条件;

S1045:当循环终止条件为A时,则将每个炉道的理论出炉块数n之和作为该周期轧制块数的上限;将该周期轧制块数的上限与当前加热炉个数之差作为当前周期轧制块数的下限;

S1046:当循环终止条件为B时,将每个炉道的理论块数n相加,还加上将每个炉道第一块钢坯理论能够出炉的宽度占其宽度的比例块数得到最终相加结果,将最终相加结果作为该周期轧制块数的上限;将该周期轧制块数的上限与当前加热炉个数之差作为当前周期轧制块数的下限。

根据步骤1041到1046能够准确、合理的计算出每个周期的出炉钢坯的上限、下限,用以指导均衡整个生产线的生产。

优选地,将每个炉道第一块钢坯理论能够出炉的宽度占其宽度的比例块数保留一位小数,且将最终相加结果为非整数时,将最终相加结果进位取整。

如图2所示,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中厚板加热工艺指导生产节奏的系统,包括:

条件获取单元21,用于针对用于加工中厚板的加热炉,在每个周期的起始时刻,识别当前加热炉内所加热的中厚板钢坯的品规,所述中厚板钢坯的品规:钢种、计划成品厚度、装炉温度、单重;以及获取当前加热炉内每块钢坯的入炉时间;

中厚板加热数量核算单元22,用于根据钢坯的品规获取当前加热炉内每块钢坯的最小加热时间要求,并根据每块钢坯的最小加热时间要求确定该加热炉该周期内单块钢坯的换算加热时间;以及根据当前加热炉的长度、每块钢坯的换算加热时间、每块钢坯的入炉时间计算得到该周期内当前加热炉所能出炉钢坯数量的上限和下限;

生产节奏指导单元23,用于根据与该加热炉的相关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条件,确定该周期内当前加热炉应出炉钢坯数量,所述该周期内当前加热应炉出炉钢坯数量不大于该周期内所能出炉钢坯数量的上限,且不小于该周期内所能出炉钢坯数量的下限;以及

根据该周期内当前加热炉应出炉钢坯数量的各钢坯的品规指导对炉内钢坯的加热条件,使得当前加热炉对钢坯的加工节奏与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条件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中厚板加热数量核算单元22,包括:

加热时间换算子单元221,用于根据钢坯品规自工艺数据仓库检索,得到当前加热炉内每块钢坯的最小加热时间要求,将炉内所有钢坯的最小加热时间要求的最大值作为单块钢坯的换算加热时间。

优选地,所述加热时间换算子单元221,还用于:

如果钢坯是回炉钢,则将该钢坯的最小加热时间要求删除、不列为换算加热时间的选择范围。

优选地,所述中厚板加热数量核算单元包括出炉钢坯数量上下限确定子单元,所述出炉钢坯数量上下限确定子单元,用于:

将当前加热炉的长度与单块钢坯的换算加热时间之商作为该周期炉内钢坯整体前进的距离上限L;

针对当前炉内的每个炉道,按照入炉先后顺序,根据该炉道内每块钢坯的入炉时刻及其最小加热时间要求,循环计算每块钢坯的理论出炉时刻t1、t2、t3...tn;其中,每块钢坯的入炉时刻根据各钢坯的入炉时间得到;以及

按照入炉先后顺序,依次获取每块钢坯的宽度为k1、k2、k3...kn,获取的同时循环计算含当前钢坯的之前所有钢坯宽度之和;其中,钢坯的宽度尺寸是指钢坯在炉道长度方向的占用距离;

根据每块钢坯的理论出炉时刻、每块钢坯的宽度得到相应的循环终止的条件:A、当计算到第一块钢坯理论出炉时刻不在该周期内时,计算终止,假设循环终止时该周期内该炉道内的理论出炉块数为n;B、k1+k2+k3+...+kn≤L,且k1+k2+k3+...+kn+kn+1>L,计算终止,假设循环终止时该周期内该炉道内的理论出炉块数为n;其中,L是周期炉内钢坯整体前进的距离上限;n是指理论出炉时刻不在当前周期的第一块钢坯之前的所有钢坯数量;当终止条件A、终止条件B中终止时相应钢坯出炉块数少的终止条件作为最终终止条件;

当循环终止条件为A时,则将每个炉道的理论出炉块数n之和作为该周期轧制块数的上限;将该周期轧制块数的上限与当前加热炉个数之差作为当前周期轧制块数的下限;

当循环终止条件为B时,将每个炉道的理论块数n相加,还加上将每个炉道第一块钢坯理论能够出炉的宽度占其宽度的比例块数得到最终相加结果,将最终相加结果作为该周期轧制块数的上限;将该周期轧制块数的上限与当前加热炉个数之差作为当前周期轧制块数的下限。

优选地,将每个炉道第一块钢坯理论能够出炉的宽度占其宽度的比例块数保留一位小数,且将最终相加结果为非整数时,将最终相加结果进位取整。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比如钢坯的装炉时间、最小加热时间、炉内所有钢坯的加热时间,提前准确计算出每个周期块出炉钢坯的上下限;再结合与该加热炉的相关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条件,比如产线故障影响时间、交接班停机时间、是否难轧品种等,根据块数上下限的指导,得到该周期内当前加热炉应出炉钢坯数量,从而与中厚板的加工节奏与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条件相匹配,以达到整个生长线生产节奏的动态均衡。如果光靠人工计算,计算量大、不准确、不科学。有可能会造成出炉节奏过快导致后边轧机轧不过来或者出炉节奏过慢导致需要等待坯料轧制的情况,势必会对能源消耗产生巨大的浪费。通过周期内所能出炉钢坯上下限的指导,可以均衡各个班的生产,避免上个班影响下个班的情况,使得生产组织更加公平合理;同时考虑到生产线异常停机的影响,根据停机时长对上下限进行动态调整(比如,后边的生产线有故障停机比较长时间,那么炉子内可能大部分坯料的加热时间都够了,那在恢复生产后如何控制出炉的块数呢?此时对上下限进行动态调整就是必须的了),其目的也是更利于整个生产节奏的均衡。所以当生产的均衡性提高后,对整个产量提高及降低能耗的作用是巨大的。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过程中没有介绍到的技术细节,可以参考前文的相关描述。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为基于中厚板加热工艺指导生产节奏的一种应用方法,钢板加工领域,适用于中板加热炉钢坯出炉块数的控制,从而指导中板的生产节奏。

通过在每一个整点时刻(整点时刻作为起始时刻,一小时作为一个周期),提前计算该小时内加热炉理论上所能出炉钢坯块数的上下限,同时能为加热炉出炉块数违规考核提供必要手段,避免事故的发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识别当前炉内加热钢坯的种类(钢种)、计划成品厚度、装炉温度、单重(以下合称“品规”)。

2)获取当前炉内所有加热钢坯的入炉时间。

3)获取炉内每一块钢坯的最小加热时间要求——根据钢坯品规从工艺数据仓库检索;其中,最小时间要求指的是加热炉温度制度规定的对应该钢坯的加热时间,即该钢坯在炉内加热的时间不能低于该时间,否则不满足工艺规程。加热炉温度制度上针对不同的钢种、不同坯料厚度、不同坯料重量、不同成品规格的钢坯制定不同的加热时间。

4)计算炉内钢坯最大的加热时间——即炉内所有钢坯的最小加热时间要求的最大值,设为Tmax(单位为小时);其中,针对回炉钢,因为已经加热过,温度很高,该钢坯重新进炉后从炉尾走到炉头出炉的时间已经可以满足温度要求,所以忽略不列入计算。

5)根据每座加热炉的长度S(单位是米),计算当前时刻所在的一个小时内炉内钢坯整体前进的距离上限L:L=S/Tmax=30/Tmax。

6)分炉道,按照入炉顺序,根据炉内每一块钢坯的入炉时刻及其最小加热时间要求,循环计算每一块钢坯的理论出炉时刻t1、t2、t3...tn,对应于每一块钢坯的宽度为k1、k2、k3...kn..(说明:坯料的宽度尺寸统一指坯料在炉长方向上(沿着钢板的前进方向,也就是出炉方向)的占用距离,针对切割面——按长度方向进钢,则统一取k=1500),循环终止的条件(满足其中之一):A、理论出炉时刻不在当前小时内(当前时刻所在的一个小时内),假设循环终止时块数为n;也就是按钢坯前进方向的顺序逐块计算到的第一块理论出炉时刻不在当前小时时,计算终止;B、k1+k2+k3+...+kn≤L且k1+k2+k3+...+kn+kn+1>L,假设循环终止时块数为n。其中,n为最后一块在当前当前小时内的钢坯。当终止条件A、终止条件B中终止时相应钢坯出炉块数少的终止条件作为最终终止条件。

如图4所示,图中自上而下为顺序在1#炉西侧加热的中厚板的相关数据,当前小时为9:00-10:00,其中;终止条件A、图4第一块钢坯的理论出炉时间为8:11,一小时之内最后一块出炉钢坯的时间是10:06(不在当前小时9点钟内),那么理论出炉时刻不在当前小时内,假设循环终止时块数为n,n=10;终止条件B、k1+k2+k3+...+kn≤L且k1+k2+k3+...+kn+kn+1>L;其中,Tmax为3小时(180分钟),计算一小时内炉内钢坯整体前进的距离上限为:L=30/Tmax=30/3=10m=10000mm,k1+k2+k3++k4+k5+k6=10550mm,k1+k2+k3+k4+k5=9050mm,那么满足k1+k2+k3+...+kn≤L,且k1+k2+k3+...+kn+kn+1>L,计算终止;终止条件B比终止条件A先满足,故计算在终止条件B满足时先终止,当前小时该炉道能出炉钢坯为5块。

7)假设步骤(6)中的循环终止条件为A,则将每个炉道计算出来的块数n相加即得到小时轧制块数的上限;假设步骤(6)中的循环终止条件为B,小时轧制块数的上限除了要将各个炉道的块数n相加外,还需将每个炉道计算的小数部分考虑在内(保留一位小数):m=n+(L-(k1+k2+k3+...+kn))/kn+1。最后的结果是将各个炉道的m值相加(如果不为整数则在多个m相加后进1取整数)。

8)小时轧制块数的下限=上限-加热炉个数。

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实验运用,原来加热制度不区分热装、冷装,同一内部钢种的加热时间是统一的,对加热炉温度制度进行调整,在此之前的原加热时间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热装的坯料、入炉温度≥400℃时,加热时间统一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5分钟;当冷装的坯料即钢坯入炉温度<400℃不变。在根据本发明的“中板炉内钢坯跟踪系统”即种基于中厚板加热工艺指导生产节奏的系统的周期内(比如1小时)所能出炉钢坯上下限执行,第一个周期内减少加热时间后总产量有所提升,累计产量达13.75万吨,吨钢煤气消耗完成77.86m

应该明白,公开的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顺序或层次是示例性方法的实例。基于设计偏好,应该理解,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顺序或层次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得到重新安排。所附的方法权利要求以示例性的顺序给出了各种步骤的要素,并且不是要限于所述的特定顺序或层次。

在上述的详细描述中,各种特征一起组合在单个的实施方案中,以简化本公开。不应该将这种公开方法解释为反映了这样的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实施方案需要比清楚地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陈述的特征更多的特征。相反,如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本发明处于比所公开的单个实施方案的全部特征少的状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特此清楚地被并入详细描述中,其中每项权利要求独自作为本发明单独的优选实施方案。

为使本领域内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发明,上面对所公开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方式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适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公开并不限于本文给出的实施例,而是与本申请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上文的描述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举例。当然,为了描述上述实施例而描述部件或方法的所有可能的结合是不可能的,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各个实施例可以做进一步的组合和排列。因此,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改变、修改和变型。此外,就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含”,该词的涵盖方式类似于术语“包括”,就如同“包括,”在权利要求中用作衔接词所解释的那样。此外,使用在权利要求书的说明书中的任何一个术语“或者”是要表示“非排它性的或者”。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单元,和步骤可以通过电子硬件、电脑软件,或两者的结合进行实现。为清楚展示硬件和软件的可替换性(interchangeability),上述的各种说明性部件(illustrative components),单元和步骤已经通用地描述了它们的功能。这样的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块,或单元都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模块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的不同的部件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设计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述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三者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这些功能可以存储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或以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形式传输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电脑可读媒介包括电脑存储媒介和便于使得让电脑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其它地方的通信媒介。存储媒介可以是任何通用或特殊电脑可以接入访问的可用媒体。例如,这样的电脑可读媒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其它任何可以用于承载或存储以指令或数据结构和其它可被通用或特殊电脑、或通用或特殊处理器读取形式的程序代码的媒介。此外,任何连接都可以被适当地定义为电脑可读媒介,例如,如果软件是从一个网站站点、服务器或其它远程资源通过一个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以例如红外、无线和微波等无线方式传输的也被包含在所定义的电脑可读媒介中。所述的碟片(disk)和磁盘(disc)包括压缩磁盘、镭射盘、光盘、DVD、软盘和蓝光光盘,磁盘通常以磁性复制数据,而碟片通常以激光进行光学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可以包含在电脑可读媒介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