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摘要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构建用于预测区域内交通需求状态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确定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并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在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没有超标时,对当前的容积率按照预设的步长进行递增更新,并返回到所述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步骤继续执行,直到确定所述承载水平超标时,停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指标极值进行输出。该方法的实施能够提高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06633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10048668.8

  • 申请日2022-01-17

  • 分类号G06Q10/06(2012.01);G06Q10/04(2012.01);G06Q50/26(2012.01);

  • 代理机构武汉谦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1;

  • 代理人王力

  • 地址 430014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京汉大道125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5:49:2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4-08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2-03-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10/06 专利申请号:2022100486688 申请日:202201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规划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间具有双向制约的互动关系,合理的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础。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是城市规划、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中的重要内容。用地开发强度过高,会直接导致未来出行需求过高引发交通拥堵,从而影响人民生活质量,且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的用地开发强度控制的常用方法是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该方法仅分析单个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周边交通系统的影响程度,忽略了周边地块开发造成的影响,存在控制效率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的技术方案存在的控制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包括:

S1、构建用于预测区域内交通需求状态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S2、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确定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并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S3、在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没有超标时,对当前的容积率按照预设的步长进行递增更新,并返回到所述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步骤继续执行,直到确定所述承载水平超标时,停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指标极值进行输出。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模型构建模块、承载水平计算模块以及输出模块,其中:

所述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构建用于预测区域内交通需求状态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所述承载水平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确定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并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所述输出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没有超标时,对当前的容积率按照预设的步长进行递增更新,并返回到所述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步骤继续执行,直到确定所述承载水平超标时,停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指标极值进行输出。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1、构建用于预测区域内交通需求状态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S2、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确定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并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S3、在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没有超标时,对当前的容积率按照预设的步长进行递增更新,并返回到所述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步骤继续执行,直到确定所述承载水平超标时,停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指标极值进行输出。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S1、构建用于预测区域内交通需求状态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S2、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确定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并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S3、在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没有超标时,对当前的容积率按照预设的步长进行递增更新,并返回到所述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步骤继续执行,直到确定所述承载水平超标时,停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指标极值进行输出。

实施本发明的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根据构建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不断调整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以此对调整后的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进行评估。该方式通过循环迭代计算得到最大承载力所对应的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并将其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极值,在全面考量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的同时,考虑了周边地块开发造成的影响,由此提高了控制效率,并为科学指导规划行业的城市更新、土地整备、法定图则修编等规划编制业务及规划审批业务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的整体实施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装置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具体可以是终端或服务器,终端具体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服务器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用于预测区域内交通需求状态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在开发地块及其周边范围内,创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需要说明的是,(1)上述的开发地块是指城市规划领域所针对的某一个具有唯一用地类型的待开发区域,区域一般由道路及自然屏障围合而成。(2)上述的周边范围,是指以开发地块为基础,向四周外扩至最邻近的城市主干道路(含该道路)。(3)上述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是指利用资料调查与分析成果建立的“四阶段法”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由于“四阶段法”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创建,在交通规划领域中,已有成熟的方法及软件工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详细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使用VISUM专业软件,创建开发地块及其周边范围内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其中,创建后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中,有以下基本要素与本申请的后续步骤有关:

(1)Target

(2)Target

(3)Target

(4)涵盖Target

(5)Target

S2、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确定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并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具体的,在进行首次计算时,计算机设备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通过查询用地类型与容积率基准值之间的对应映射关系,得到该开发地块的容积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对应动态交通方式的机动车、轨道交通以及地面公交,以及对应静态交通方式的停车设施。其中,机动车、轨道交通、以及地面公交,统称为动态交通,停车设施被称为静态交通。当前实施例中的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将从机动车、轨道交通、地面公交、以及停车设施这四个维度进行计算。其中,机动车流量分布是指

S3、在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没有超标时,对当前的容积率按照预设的步长进行递增更新,并返回到所述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步骤继续执行,直到确定所述承载水平超标时,停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指标极值进行输出。

具体的,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机动车承载水平、轨道交通承载水平、地面公交承载水平或停车设施承载水平的任一承载水平被标记为超标时,计算机设备将终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

上述的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根据构建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不断调整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以此对调整后的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进行评估。该方式通过循环迭代计算得到最大承载力所对应的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并将其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极值,在全面考量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的同时,考虑了周边地块开发造成的影响,由此提高了控制效率,并为科学指导规划行业的城市更新、土地整备、法定图则修编等规划编制业务及规划审批业务提供依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中,所述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确定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包括:

S21、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和容积率基准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开发地块的容积率。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通过查询用地类型与容积率基准值的对应关系表,得到该开发地块的容积率。示例性的,用地类型与容积率基准值的对应关系,可以如下表1所示:

其中,表1中涉及到的用地类型包括“居住(不含中小学)用地、商业及服务用地、金融业、写字楼及旅馆业用地、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不含中小学)用地”对应的容积率基准值为2.1,“商业及服务用地”对应的容积率基准值为2.2,在已经用地类型的情况下,通过上述表1即可明确所需开发地块的容积率。

步骤S2中,所述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包括:

S22、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面积与当前容积率之间的乘积,计算得到开发地块的建筑面积。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面积

S23、将所述开发地块的建筑面积作为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输入,通过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对输入的开发地块的建筑面积进行处理,得到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流量分布、以及交通小区的进出机动车流量。

S24、根据所述流量分布以及所述进出机动车流量,计算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4中,所述根据所述流量分布以及所述进出机动车流量,计算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包括:

S241、针对每条路段

其中,

S242、针对每个轨道交通断面

其中,

S243、针对每个地面公交断面

其中,

S244、针对停车设施,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停车设施的承载水平值TC

其中,FlowZoneInMax为进入交通小区所达到的最大机动车流量,FlowZoneOutMax为离开交通小区所达到的最大机动车流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中,通过下述步骤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是否超标:

S31、将当前循环中得到的第一承载水平,与前一次循环中得到的第二承载水平进行差值比较,并基于得到比较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承载水平的取值范围,初步计算在各个最小评估元素上的承载水平是否超标。

S32、根据步骤S31得到的初步判断结果,确定超标评估系数。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在从机动车、轨道交通、地面公交以及停车设施四个维度进行计算的时候,针对机动车承载水平的计算:

(1)首先,对于每条路段

(2)其次,对于每条路段

需要说明的是,在从其他维度初步判断承载水平是否超标、以及确定超标评估系数时,可以参考上述的计算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过多说明。

S33、结合所述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流量分布和所述超标评估系数,通过下述公式,计算超标评估比例Over_Rate:

其中,

具体的,在从机动车这一维度确定承载水平是否超标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机动车的承载超标比例Link_Over_Rate:

其中,LinkFlowMax

具体的,在从轨道交通这一维度确定承载水平是否超标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承载超标比例MS_Over_Rate:

其中,

具体的,在从地面公交这一维度确定承载水平是否超标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承载超标比例BS_Over_Rate:

其中,

S34、根据得到的超标评估比例,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是否超标。

具体的,请参考图2,计算机设备将基于步骤S33得到的超标评估比例的取值与预设的比例阈值进行比较,后续,将基于得到的比较结果确定承载水平是否超标。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超标评估比例的取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比例阈值时,则认为承载水平超标,反之,则认为承载水平正常。其中,在确定机动车承载水平、轨道交通承载水平、地面公交承载水平、以及停车设施承载水平中的任一承载水平超标时,将终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

请参考图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装置300,该装置300包括模型构建模块301、承载水平计算模块302以及输出模块303,其中:

模型构建模块301,用于构建用于预测区域内交通需求状态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承载水平计算模块302,用于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确定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并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输出模块303,用于在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没有超标时,对当前的容积率按照预设的步长进行递增更新,并返回到所述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步骤继续执行,直到确定所述承载水平超标时,停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指标极值进行输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水平计算模块302还用于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面积与当前容积率之间的乘积,计算得到开发地块的建筑面积;将所述开发地块的建筑面积作为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输入,通过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对输入的开发地块的建筑面积进行处理,得到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流量分布、以及交通小区的进出机动车流量;根据所述流量分布以及所述进出机动车流量,计算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水平计算模块302还用于针对每条路段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FlowZoneInMax为进入交通小区所达到的最大机动车流量,FlowZoneOutMax为离开交通小区所达到的最大机动车流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出模块303还用于将当前循环中得到的第一承载水平,与前一次循环中得到的第二承载水平进行差值比较,并基于得到比较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承载水平的取值范围,初步计算在各个最小评估元素上的承载水平是否超标;根据得到的初步判断结果,确定超标评估系数;结合所述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流量分布和所述超标评估系数,通过下述公式,计算超标评估比例Over_Rate:

其中,

上述用地开发强度控制装置,根据构建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不断调整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以此对调整后的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进行评估。该方式通过循环迭代计算得到最大承载力所对应的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并将其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极值,在全面考量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的同时,考虑了周边地块开发造成的影响,由此提高了控制效率,并为科学指导规划行业的城市更新、土地整备、法定图则修编等规划编制业务及规划审批业务提供依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上述计算机设备,根据构建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不断调整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以此对调整后的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进行评估。该方式通过循环迭代计算得到最大承载力所对应的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并将其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极值,在全面考量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的同时,考虑了周边地块开发造成的影响,由此提高了控制效率,并为科学指导规划行业的城市更新、土地整备、法定图则修编等规划编制业务及规划审批业务提供依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上述存储介质,根据构建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不断调整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以此对调整后的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进行评估。该方式通过循环迭代计算得到最大承载力所对应的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并将其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极值,在全面考量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的同时,考虑了周边地块开发造成的影响,由此提高了控制效率,并为科学指导规划行业的城市更新、土地整备、法定图则修编等规划编制业务及规划审批业务提供依据。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