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纺织类产品的环保标签、制备方法及衣服

一种用于纺织类产品的环保标签、制备方法及衣服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纺织类产品的环保标签,标签主体的上表面左侧设有第一魔术贴子贴层,标签主体的下表面左侧设有第二魔术贴母贴层,标签主体的上下表面右侧开设有凹槽,凹槽内粘贴有涤纶层,涤纶层外壁设有标识层;采用设置在衣服上的标签便拆卸连接结构和环保标签配合使用,在需要去除标签时,通过用力外拉环保标签,能够使得第一魔术贴子贴层与第一魔术贴母贴层、第二魔术贴母贴层与第二魔术贴子贴层分离,完成环保标签的去除,操作简单,拆卸无残留部分;在拆卸下环保标签后,通过按压将安装套内壁顶面和底面的第一魔术贴母贴层与第二魔术贴子贴层粘黏在一起,对安装间隙进行封闭,使得拆除标签后对衣服无影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2317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莞汇港纺织实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01115.6

  • 发明设计人 刘政捷;

    申请日2021-09-18

  • 分类号G09F3/02(20060101);G09F3/10(20060101);D04H1/492(20120101);

  • 代理机构44462 东莞市卓越超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李慧

  •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缪边社区金松路8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46:3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标签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用于纺织类产品的环保标签、制备方法及衣服。

背景技术

纺织类产品,例如衣服、毛巾、桌布等,按照相关规定,需要在产品上缝制标签,标示出产品的品牌名称、尺码、产地、成分等说明,例如一般在衣物的后领中、后腰中下面或旁边、或者是在侧缝的位置缝缀有织物标签,用于标注衣服的面料成分和正确的洗涤方法等。

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一般以尼龙、聚酯纤维、醋酸纤维、涤纶、锦纶等材质生产衣物标签,使用者穿着衣服时,织物标签容易造成消费者产生皮肤瘙痒、红肿等不良反应,大部分消费者会在使用前,将衣服上的标签剪下,但是由于标签通常是缝制在衣物上,除非拆除衣服上缝制线,否则很难完全将标签剪掉,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纺织类产品的环保标签、制备方法及衣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纺织类产品的环保标签、制备方法及衣服,包括标签主体,所述标签主体的材质为无纺布,所述标签主体的上表面左侧设有第一魔术贴子贴层,所述标签主体的下表面左侧设有第二魔术贴母贴层,所述标签主体的上下表面右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粘贴有涤纶层,所述涤纶层外壁设有标识层。

优选的,所述标识层通过油墨印刷的方式形成与所述涤纶层外壁。

优选的,所述标识层具有纺织类产品的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

优选的,所述标签主体的厚度为0.5~3毫米。

优选的,以条状无纺布为标签主体,在标签主体上表面左侧嵌入并粘贴第一魔术贴子贴层,在标签主体下表面左侧嵌入并粘贴第二魔术贴母贴层,在标签主体上下表面右侧冷压形成凹槽,在凹槽内粘贴涤纶层,在涤纶层外壁印刷标识层。

优选的,所述标签主体的制备步骤包括:

s1:原料准备,将纤维原料开松混合,再将开松混合后的纤维原料梳理并交织铺网,制备为纤维网备用;

s2:预湿,将制备的纤维网送入水刺机进行双网夹持式预湿;

s3:水刺,预湿后的纤维网继续前进进入水刺机的水刺区,通过水刺头喷水板的喷水孔喷射出多股微细水流,垂直射向预湿后的纤维网,进行水刺,得到无纺布半成品;

s4:烘干,将无纺布半成品放入穿透式烘干机中,烘干温度为110摄氏度,烘干时间为2小时。

优选的,所述衣服的缝隙内设有标签便拆卸连接结构,所述标签便拆卸连接结构内粘黏固定有环保标签,所述标签便拆卸连接结构包括开设于衣服的缝隙内的安装间隙,所述安装间隙内插接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与同侧所述衣服缝隙之间缝接有连接线,所述安装套内壁顶面粘贴固定有第一魔术贴母贴层,所述安装套内壁底面粘贴固定有第二魔术贴子贴层,所述环保标签左端插接于安装套内,所述第一魔术贴子贴层与第一魔术贴母贴层粘黏固定,所述第二魔术贴母贴层与第二魔术贴子贴层粘黏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魔术贴母贴层与第二魔术贴子贴层配合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方案采用设置在衣服上的标签便拆卸连接结构和环保标签配合使用,在需要去除标签时,通过用力外拉环保标签,能够使得第一魔术贴子贴层与第一魔术贴母贴层、第二魔术贴母贴层与第二魔术贴子贴层分离,完成环保标签的去除,操作简单,拆卸无残留部分。

(2)在拆卸下环保标签后,通过按压将安装套内壁顶面和底面的第一魔术贴母贴层与第二魔术贴子贴层粘黏在一起,对安装间隙进行封闭,使得拆除标签后对衣服无影响。

(3)方案采用无纺布作为环保标签主要材质,无纺布具有易降解的特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达到环保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环保标签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标签便拆卸连接结构、11-安装间隙、12-安装套、13-连接线、14-第一魔术贴母贴层、15-第二魔术贴子贴层、2-环保标签、21-标签主体、22-第一魔术贴子贴层、23-第二魔术贴母贴层、24-凹槽、25-涤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纺织类产品的环保标签、制备方法及衣服,包括标签主体21,标签主体21的材质为无纺布,标签主体21的上表面左侧设有第一魔术贴子贴层22,标签主体21的下表面左侧设有第二魔术贴母贴层23,标签主体21的上下表面右侧开设有凹槽24,凹槽24内粘贴有涤纶层25,涤纶层25外壁设有标识层。

采用涤纶层25作为标识层的底层能够更清晰的印刷标识层,印刷后的标识层不易脱落;标签主体21的无纺布采用聚丙烯为原料,利用聚丙烯细旦长纤维制成,具有密度小、手感柔软的特性。

标识层通过油墨印刷的方式形成与涤纶层25外壁,标识层具有纺织类产品的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标识层用于显示出产品的品牌名称、尺码、产地、成分等说明。

标签主体21的厚度为0.5~3毫米,根据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中标签主体21厚度为1毫米。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环保标签的制备方法:以条状无纺布为标签主体21,在标签主体21上表面左侧嵌入并粘贴第一魔术贴子贴层22,在标签主体21下表面左侧嵌入并粘贴第二魔术贴母贴层23,在标签主体21上下表面右侧冷压形成凹槽24,在凹槽24内粘贴涤纶层25,在涤纶层25外壁印刷标识层;

其中标签主体21的制备步骤包括:

s1:原料准备,将纤维原料开松混合,再将开松混合后的纤维原料梳理并交织铺网,制备为纤维网备用;

s2:预湿,将制备的纤维网送入水刺机进行双网夹持式预湿;

s3:水刺,预湿后的纤维网继续前进进入水刺机的水刺区,通过水刺头喷水板的喷水孔喷射出多股微细水流,垂直射向预湿后的纤维网,进行水刺,得到无纺布半成品;

s4:烘干,将无纺布半成品放入穿透式烘干机中,烘干温度为110摄氏度,烘干时间为2小时。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适用于本实施例中环保标签的衣服:

具体为,衣服的缝隙内设有标签便拆卸连接结构1,标签便拆卸连接结构1内粘黏固定有环保标签2,标签便拆卸连接结构1包括开设于衣服的缝隙内的安装间隙11,安装间隙11内插接有安装套12,安装套12与同侧衣服缝隙之间缝接有连接线13,安装套12内壁顶面粘贴固定有第一魔术贴母贴层14,安装套12内壁底面粘贴固定有第二魔术贴子贴层15,环保标签2左端插接于安装套12内,第一魔术贴子贴层22与第一魔术贴母贴层14粘黏固定,第二魔术贴母贴层23与第二魔术贴子贴层15粘黏固定;第一魔术贴母贴层14与第二魔术贴子贴层15配合使用。

工作原理:本发明采用设置在衣服上的标签便拆卸连接结构1和环保标签2配合使用,在需要去除标签时,通过用力外拉环保标签2,能够使得第一魔术贴子贴层22与第一魔术贴母贴层14、第二魔术贴母贴层23与第二魔术贴子贴层15分离,完成环保标签2的去除,操作简单,拆卸无残留部分;在拆卸下环保标签2后,通过按压将安装套12内壁顶面和底面的第一魔术贴母贴层12与第二魔术贴子贴层15粘黏在一起,对安装间隙11进行封闭,使得拆除标签后对衣服无影响;采用无纺布作为环保标签2主要材质,无纺布具有易降解的特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达到环保目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