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一种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及装置,其中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包括获取水平筋的直径,并将水平筋的直径作为第一直径;判断第一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当第一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当第一直径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预制墙钢筋的设计形式包括绑扎设计。由此可以使预制墙的钢筋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生产,也就是说确定的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满足梯子机生产梯子型钢筋或网片机生产网片型钢筋的设备要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5037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716220.4

  • 发明设计人 仝子聪;马云飞;刘纪超;

    申请日2021-06-28

  • 分类号E04C5/04(20060101);G06F30/13(20200101);

  • 代理机构11250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沈惠娟

  • 地址 102202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北清路8号6幢1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3:2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领域,预制墙一般会用到梯子型钢筋和网片型钢筋,图1为梯子型钢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梯子型钢筋由水平筋1和横筋2组成,其中水平筋1为墙长方向的钢筋,横筋2为墙厚方向的钢筋,将若干个梯子型钢筋依次在墙高方向排列,并将竖向筋3插入水平筋1和横筋2的交叉点可以组成预制墙钢筋。图2为网片型钢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网片型钢筋由水平筋1和竖向筋3组成,其中水平筋1为墙长方向的钢筋,竖向筋3为墙高方向的钢筋,将两个网片型钢筋在墙厚方向排列,并将横筋2插入水平筋1和竖向筋3的交叉点可以组成预制墙钢筋。

生产梯子型钢筋和网片型钢筋都需要分别用到梯子筋专用设备(可简称为梯子机)和网片筋专用设备(可简称为网片机),且这两种设备互不通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及装置,以使预制墙的钢筋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生产,也就是说确定的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满足梯子机生产梯子型钢筋或网片机生产网片型钢筋的设备要求。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包括:获取水平筋的直径,并将所述水平筋的直径作为第一直径;判断所述第一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当所述第一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当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设计形式包括绑扎设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通过获取水平筋的第一直径,判断第一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当第一直径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以使预制墙的钢筋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生产。这种确定方式能够提前考虑生产需求从而选择更加匹配生产的设计方式,后续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厂商选择原材料、设备的自由度和通用性,从而避免预制墙生产链由于原材料、设备的稀少而断裂或效率受损,也避免后续生产时发现问题再重新返回设计环节进行修改,与现有技术中“设计指导生产”的顺序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融入“生产指导设计”的思想,使得设计、生产形成闭环控制,保证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设计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确定所述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之后还包括:获取竖向筋的直径,并将所述竖向筋的直径作为第二直径;判断所述第二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当所述第二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当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包括:在所述获取水平筋的直径,并将所述水平筋的直径作为第一直径时,也获取竖向筋的直径,并将所述竖向筋的直径作为第二直径;在所述判断所述第一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也判断所述第二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当所述第一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当所述第一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但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当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但所述第二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设计形式包括绑扎设计;当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绑扎设计。结合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之后,还包括:获取预制墙的设计范围;根据所述预制墙的设计范围,在所述初步设计形式中选取所述预制墙钢筋的最终设计形式。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预制墙的设计范围,在所述初步设计形式中选取所述预制墙钢筋的设计形式包括:根据所述预制墙的设计范围确定设计长度和设计高度;当所述设计长度和所述设计高度均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三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最终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当所述设计长度和所述设计高度中的至少一个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时,判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最终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五实施方式中,在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最终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之后,还包括:将所述网片筋设计作为所述预制墙钢筋的最佳设计形式。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六实施方式,在获取预制墙的设计范围之前,还包括:获取预制墙的设计参数;根据所述设计参数判断所述预制墙内是否有梁;当所述预制墙内没有梁时,将整个所述预制墙作为所述预制墙的设计范围;当所述预制墙内有梁时,将所述梁分割所述预制墙后形成的多个区域分别作为所述预制墙的设计范围。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水平筋的直径,并将所述水平筋的直径作为第一直径;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

处理模块,当所述第一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用于确定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当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设计形式包括绑扎设计。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确定所述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之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竖向筋的直径,并将所述竖向筋的直径作为第二直径;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二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当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获取水平筋的直径,并将所述水平筋的直径作为第一直径时,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竖向筋的直径,并将所述竖向筋的直径作为第二直径;在所述判断所述第一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当所述第一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但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当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但所述第二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设计形式包括绑扎设计;当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绑扎设计。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之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预制墙的设计范围;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预制墙的设计范围,在所述初步设计形式中选取所述预制墙钢筋的最终设计形式。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预制墙的设计范围确定设计长度和设计高度;当所述设计长度和所述设计高度均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三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最终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当所述设计长度和所述设计高度中的至少一个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时,判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最终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梯子型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网片型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根据水平筋和竖向筋的直径确定设计方式示意图;

图7为根据设计长度和设计高度确定设计方式示意图;

图8为预制墙的多个区域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4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水平筋;2、横筋;3、竖向筋;4、梁;5、第一区域;6、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水平筋的直径,并将所述水平筋的直径作为第一直径。

S102:判断所述第一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一阈值可以根据梯子机和网片机的工作要求而定,例如根据盘圆钢筋的工作要求而定,一般情况下盘圆钢筋要求钢筋直径小于等于10mm。

S103:当所述第一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当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设计形式包括绑扎设计。

申请人发现,梯子机在生产时需要使用盘圆钢筋,当水平筋的第一直径大于第一阈值(例如10mm)时,由于市面上大部分的盘圆钢筋直径小于10mm,因此适宜采用绑扎设计;当水平筋的第一直径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即可以采用梯子机进行自动生产也可以人工的绑扎设计,即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和绑扎设计。为了利用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当确定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和绑扎设计之后,还包括:将所述梯子筋设计作为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由此可以进行预制墙钢筋的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也就是说,梯子筋设计优于传统的绑扎设计。

因此,可以理解的,在本发明实施例1中,当所述第一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除梯子筋设计之外还包括绑扎设计。

当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由于盘圆钢筋的直径的通用性较小,预制墙钢筋不适宜采用梯子机或网片机进行自动生产,所以预制墙钢筋的设计形式包括绑扎设计,其为最终的设计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通过获取水平筋的第一直径,判断第一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当第一直径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以使预制墙的钢筋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生产。这种确定方式能够提前考虑生产需求从而选择更加匹配生产的设计方式,后续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厂商选择原材料、设备的自由度和通用性,从而避免预制墙生产链由于原材料、设备的稀少而断裂或效率受损,也避免后续生产时发现问题再重新返回设计环节进行修改,与现有技术中“设计指导生产”的顺序相比,本申请融入“生产指导设计”的思想,使得设计、生产形成闭环控制,保证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设计准确性。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供了一种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图4本发明实施例2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示,本发明实施例2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水平筋的直径,并将所述水平筋的直径作为第一直径。

S202:判断所述第一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

S203:当所述第一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当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设计形式包括绑扎设计。

申请人发现,梯子机和网片机在生产时需要使用盘圆钢筋,当水平筋的第一直径大于第一阈值(例如10mm)时,由于市面上大部分的盘圆钢筋直径小于10mm,因此适宜采用绑扎设计。

S204:获取竖向筋的直径,并将所述竖向筋的直径作为第二直径。

S205:判断所述第二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2中,第二阈值与第一阈值可以相同。

S206:当所述第二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当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

也就是说,当所述第二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将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变更为包括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当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保持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不变。进一步的,当水平筋的第一直径大于第一阈值时且竖向筋的第二直径大于第二阈值时,由于盘圆钢筋的直径的通用性较小,预制墙钢筋不适宜采用梯子机或网片机进行自动生产,所以预制墙钢筋的设计形式包括绑扎设计,其为最终的设计形式。

申请人发现,当水平筋的第一直径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且竖向筋的第二直径小于等于第二阈值时,即可以采用网片机进行自动生产还可以采用梯子机进行自动生产,同时可以采用人工绑扎设计,即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梯子筋设计和绑扎设计。为了利用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当确定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梯子筋设计和绑扎设计之后,还包括:将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作为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由此可以进行预制墙钢筋的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当水平筋的第一直径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但竖向筋的第二直径大于第二阈值时,此时可以采用梯子机进行自动生产也可以人工的绑扎设计,即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和绑扎设计。为了利用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当确定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和绑扎设计之后,还包括:将所述梯子筋设计作为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由此可以进行预制墙钢筋的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能够提前考虑生产需求从而选择更加匹配生产的设计方式,后续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厂商选择原材料、设备的自由度和通用性,从而避免预制墙生产链由于原材料、设备的稀少而断裂或效率受损,也避免后续生产时发现问题再重新返回设计环节进行修改,与现有技术中“设计指导生产”的顺序相比,本申请融入“生产指导设计”的思想,使得设计、生产形成闭环控制,保证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设计准确性。

进一步的,步骤S206中,在当所述第二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之后,还包括:将所述网片筋设计作为所述预制墙钢筋的最佳设计形式。对于同一预制墙的连接钢筋来说,可以采用两片网片筋以及连接于两个网片筋之间的多个横筋,也可以采用多片沿竖向间隔布置的梯子筋以及连接于多个梯子筋的横筋和水平筋交叉处的多个竖向筋,申请人发现,相比较而言,网片机相对于梯子机的自动化生产成型程度更高,此外,预制墙生产过程中,采用网片筋可以节省生产钢筋的片数,采用生产好的网片筋也可以节省预埋于内、外叶板的工作量,提高预制墙浇筑的效率,也即采用网片筋生产比采用梯子筋生产的预制生产过程简化,因此,在网片筋和梯子筋两种设计形式均可的情况下,优选网片筋能够进一步提高预制墙钢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供了一种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图5本发明实施例3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示,本发明实施例3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获取水平筋的直径,并将所述水平筋的直径作为第一直径;获取竖向筋的直径,并将所述竖向筋的直径作为第二直径。

S302:判断所述第一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判断所述第二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阈值。

S303:当所述第一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当所述第一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但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当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但所述第二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设计形式包括绑扎设计;当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绑扎设计。

也就是说,根据所述第一直径与所述第一阈值的大小关系和所述第二直径与所述第二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设计形式。示例的,如图6所示,(1)水平筋和竖向筋直径均≤10mm时,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均可适用,也就是说,网片筋可以通过网片机进行自动化生产,梯子筋也可以通过梯子机进行自动化生产;(2)仅水平筋直径≤10mm时,仅梯子筋设计可适用,这是因为网片筋中的竖向筋直径大于10mm,不适宜利用盘圆钢筋进行自动化生产;(3)仅竖向筋直径≤10mm时,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均不适用,只能选择传统的绑扎设计,这是因为,网片筋中的水平筋直径大于10mm,不适宜利用盘圆钢筋进行自动化生产;同理,梯子筋中的水平筋直径也大于10mm,也不适宜利用盘圆钢筋进行自动化生产;(4)水平筋和竖向筋直径均>10mm,网片筋和梯子筋均不能通过盘圆钢筋进行自动化生产,这是因为,网片筋中的水平筋和竖向筋直径大于10mm,不适宜利用盘圆钢筋进行自动化生产;梯子筋中的水平筋直径也大于10mm,也不适宜利用盘圆钢筋进行自动化生产,因此只能选择传统的绑扎设计。

S304:获取预制墙的设计范围。

S305:根据所述预制墙的设计范围,在所述初步设计形式中选取所述预制墙钢筋的最终设计形式。

具体的,根据所述预制墙的设计范围,在所述初步设计形式中选取所述预制墙钢筋的最终设计形式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所述预制墙的设计范围确定设计长度和设计高度;当所述设计长度和所述设计高度均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三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最终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当所述设计长度和所述设计高度中的至少一个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时,判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最终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

申请人发现,生产网片筋的网片机在焊接钢筋之前,需要的原材料设备包括垂直放置的第一盘圆钢筋和第二盘圆钢筋,其中第一盘圆钢筋水平设置、第二盘圆钢筋竖向设置。生产过程中,两个盘圆钢筋转动至伸出预设长度后进行裁剪,裁剪后的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掉落至焊接台,焊接台两侧的卡盘分别握住水平筋、竖向筋的一端进行定位,使得水平筋和竖向筋垂直交叉,便于焊接设备进行焊接水平筋和竖向筋。申请人发现,由于盘圆钢筋、卡盘、焊接机器三者相距一定距离,且卡盘抓握需要一定长度,如果水平筋、竖向筋二者中至少一者小于预设距离的话,则无法满足盘圆钢筋、卡盘和焊接机器的空间布局设置,难以进行生产。因此在以往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该问题重新返回设计阶段进行修改。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3中,参考设计长度和设计高度确定设计方案,该第三阈值可以根据网片机的工作要求而定,例如当网片筋内的任一方向钢筋长度小于1m时,设备不适宜进行生产。

示例的,如图7所示,当设计长度和设计高度均≥1m时,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均可适用,也就是说,网片筋可以通过网片机进行自动化生产,梯子筋也可以通过梯子机进行自动化生产;当设计长度<1m或设计高度<1m或设计长度和设计高度均<1m时,由于受网片机所需钢筋长度的影响,仅梯子筋设计可适用。

进一步的,步骤S305中,在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最终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之后,还包括将所述网片筋设计作为所述预制墙钢筋的最佳设计形式。对于同一预制墙的连接钢筋来说,可以采用两片网片筋以及连接于两个网片筋之间的多个横筋,也可以采用多片沿竖向间隔布置的梯子筋以及连接于多个梯子筋的横筋和水平筋交叉处的多个竖向筋,申请人发现,相比较而言,网片机相对于梯子机的自动化生产成型程度更高,此外,预制墙生产过程中,采用网片筋可以节省生产钢筋的片数,采用生产好的网片筋也可以节省预埋于内、外叶板的工作量,提高预制墙浇筑的效率,也即采用网片筋生产比采用梯子筋生产的预制生产过程简化,因此,在网片筋和梯子筋两种设计形式均可的情况下,优选网片筋能够进一步提高预制墙钢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304之前,还包括:获取预制墙的设计参数;根据所述设计参数判断所述预制墙内是否有梁;当所述预制墙内没有梁时,将整个所述预制墙作为所述预制墙的设计范围;当所述预制墙内有梁时,将所述梁分割所述预制墙后形成的多个区域分别作为所述预制墙的设计范围。

也就是说,首先根据预制墙情况,判断出墙梯子筋或网片筋的设计范围。当同一片预制墙中有多个设计范围存在时,各个设计范围独立进行钢筋形式设计。当预制墙内无梁时,整个墙体为设计范围;如图8所示,当预制墙内有梁4时,梁4两侧的墙体为设计范围,即梯子筋或网片筋的设计范围被梁分割成了多个区域,示例的,如图8中的第一区域5和第二区域6。例如,图8中,总体预制墙的左右长度3m、上下高度2.3m,第一区域5的长度1.1m、梁4的长度1m、第二区域6的长度0.9m,则可以将第一区域5采用网片筋设计、第二区域6采用梯子筋设计。由此可见,由于各个设计范围独立考虑设计形式的选择,可实现同一片预制墙梯子筋和网片筋同时存在的组合,能尽量减少传统绑扎设计的出现,最大化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能够提前考虑生产需求从而选择更加匹配生产的设计方式,后续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厂商选择原材料、设备的自由度和通用性,从而避免预制墙生产链由于原材料、设备的稀少而断裂或效率受损,也避免后续生产时发现问题再重新返回设计环节进行修改,与现有技术中“设计指导生产”的顺序相比,本申请融入“生产指导设计”的思想,使得设计、生产形成闭环控制,保证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设计准确性。

实施例4

与本发明实施例1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装置,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4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装置包括获取模块20、判断模块21和处理模块22。

具体的,获取模块20,用于获取水平筋的第一直径;

判断模块21,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

处理模块22,当所述第一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用于确定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和绑扎设计。

进一步的,在确定所述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之后,所述获取模块20还用于获取竖向筋的第二直径;所述判断模块21,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当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

进一步的,在所述获取水平筋的直径,并将所述水平筋的直径作为第一直径时,所述获取模块20还用于获取竖向筋的直径,并将所述竖向筋的直径作为第二直径;在所述判断所述第一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所述判断模块21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直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当所述第一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但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当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但所述第二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设计形式包括绑扎设计;当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绑扎设计。

更进一步的,在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初步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之后,所述获取模块20还用于获取预制墙的设计范围;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根据所述预制墙的设计范围,在所述初步设计形式中选取所述预制墙钢筋的最终设计形式。

具体的,所述处理模块22用于根据所述预制墙的设计范围确定设计长度和设计高度;当所述设计长度和所述设计高度均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三阈值时,确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最终设计形式包括网片筋设计和梯子筋设计;当所述设计长度和所述设计高度中的至少一个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时,判定所述预制墙钢筋的最终设计形式包括梯子筋设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装置,与上述设计形式确定方法类似,通过判断水平筋直径,或者水平筋直径和竖向筋直径,确定初步设计形式,并根据预制墙的设计范围确定最终设计形式,使得预制墙的钢筋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设计,由此能够提前考虑生产需求从而选择更加匹配生产的设计方式,后续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厂商选择原材料、设备的自由度和通用性,从而避免预制墙生产链由于原材料、设备的稀少而断裂或效率受损,也避免后续生产时发现问题再重新返回设计环节进行修改,与现有技术中“设计指导生产”的顺序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融入“生产指导设计”的思想,使得设计、生产形成闭环控制,保证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设计准确性。

上述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装置具体细节可以对应参阅图1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对应的相关描述和效果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还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芯片,或者上述各类芯片的组合。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图9所示的获取模块20、判断模块21和处理模块22)。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处理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

存储器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处理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当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图1-8所示实施例中的预制墙钢筋设计形式确定方法。

上述电子设备具体细节可以对应参阅图1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对应的相关描述和效果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所述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