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手部复健用力量训练装置

一种手部复健用力量训练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力量训练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手部复健用力量训练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舒适度较高和康复成本相对较低的手部复健用力量训练装置。一种手部复健用力量训练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和放器材架,第一支撑板上设有放器材架;手臂支撑板,放器材架上部设有手臂支撑板;连接杆,放器材架两侧之间连接有连接杆;下坐机构,连接杆上设有下坐机构;手部锻炼机构,放器材架上设有手部锻炼机构;手臂挤压放齐机构,手臂支撑板底部设有手臂挤压放齐机构。本发明通过设有下坐机构,复健者坐在下坐机构上,下坐机构缓慢下降,提高了复健者下坐的舒适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9185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军;

    申请/专利号CN202110067409.5

  • 发明设计人 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日2021-01-19

  • 分类号A63B23/16(20060101);A63B23/12(20060101);A61H2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晚报大道湘湖渔场南明苑6栋1806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17:4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力量训练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手部复健用力量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手部受伤者在手术后不能立即痊愈,需要进行术后康复治疗,由于医院康复治疗成本较高,所以大部分人选择借助小成本的手部复健用力量训练装置进行康复治疗。

专利申请CN207679931U,公开日为20180803,一种手部复健装置,包括掌形基板,掌形基板上开有通槽,通槽内配合有至少一指形复健结构,指形复健结构包括指根联接件,指根联接件包括下翼板和上翼板,下、上翼板之间固定联接有一外螺纹柱,掌形基板设于下、上翼板之间且外螺纹柱穿过通槽,掌形基板的上表面与上翼板的下表面之间设有螺旋压簧和调节螺母;下、上翼板固联在指节联接部上,指节联接部通过铰链Ⅰ联接第一指节,第一指节通过铰链Ⅱ联接第二指节,第二指节通过铰链Ⅲ联接第三指节,掌形基板和第三指节的下表面设有束缚带。本发明增加了手指之间相互张开或并拢的功能训练,也可进行手指朝向手心抓握和远离手心伸张的复健动作,使手指的复健训练更全面,然而本装置舒适度较低。

基于现有事实,我们设计了一种舒适度较高和康复成本相对较低的手部复健用力量训练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手部康复治疗舒适度较低和康复成本相对较高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舒适度较高和康复成本相对较低的手部复健用力量训练装置。

技术方案:一种手部复健用力量训练装置,包括:

第一支撑板和放器材架,第一支撑板上设有放器材架;

手臂支撑板,放器材架上部设有手臂支撑板;

连接杆,放器材架两侧之间连接有连接杆;

下坐机构,连接杆上设有下坐机构;

手部锻炼机构,放器材架上设有手部锻炼机构;

手臂挤压放齐机构,手臂支撑板底部设有手臂挤压放齐机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下坐机构包括:

第二支撑板,连接杆上设有第二支撑板;

第一弹簧组件,第二支撑板顶部均匀设有第一弹簧组件;

第二座板,第一弹簧组件顶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座板;

第一长块支架,第二座板两侧均设有第一长块支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手部锻炼机构包括:

转动轴,放器材架上两侧均转动式设有转动轴;

扭力弹簧,转动轴下部绕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顶端与放器材架连接,扭力弹簧底端与转动轴连接;

拉绳,转动轴上部绕有拉绳;

第一支撑支架,放器材架顶部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撑支架,第一支撑支架与拉绳滑动式连接;

手拉器,拉绳端部设有手拉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手臂挤压放齐机构包括:

第二支撑架,手臂支撑板底部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支撑架;

压臂器,第二支撑架上部滑动式设有压臂器;

第二弹簧,压臂器外侧绕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内端与第二支撑架连接,第二弹簧外端与压臂器连接;

第二长板,手臂支撑板顶部两侧对称设有第二长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助脚机构,助脚机构包括:

第三支撑架,放器材架顶部内壁两部均设有第三支撑架;

脚踏器,第三支撑架下部滑动式设有脚踏器;

第三弹簧,脚踏器上绕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三支撑架和脚踏器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背部舒适度调整机构,背部舒适度调整机构包括:

第四支撑杆,第二支撑板两部均设有第四支撑杆;

背靠器,两根第四支撑杆上部之间滑动式连接有背靠器;

第五弹簧,背靠器两部均绕有第五弹簧,第五弹簧两端分别与第四支撑杆和背靠器连接;

定位棒,第四支撑杆顶部与背靠器之间滑动式连接有定位棒。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杂物堆放机构,杂物堆放机构包括:

第六支撑杆,连接杆中部两侧均设有第六支撑杆;

第七支撑架,连接杆两部均设有第七支撑架;

开合器,第六支撑杆上部滑动式设有开合器,开合器与同侧的压臂器外端配合;

第六弹簧,开合器上绕有第六弹簧,第六弹簧两端分别与第六支撑杆和开合器连接;

第二长块杆,第六支撑杆上设有第二长块杆,第二长块杆与同侧的第一长块支架接触配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压臂器是橡胶材质。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设有下坐机构,复健者坐在下坐机构上,下坐机构缓慢下降,提高了复健者下坐的舒适度;

2、通过设有手部锻炼机构,复健者双手拉动手部锻炼机构向前运动,停止拉动,手部锻炼机构带动双手向后运动,实现手部不断前后往复锻炼的效果;

3、通过将双臂平放在压臂器和第二长板之间,如此可对手臂起到平稳支撑和限位的作用,手部锻炼效果更好、更平稳;

4、通过设有助脚机构,双脚能根据锻炼时的状态进行舒适性地调整,使得双脚落脚更舒适;

5、通过设有背部舒适度调整机构,可根据复健者不同的舒适感对背部舒适度调整机构进行适应性调节,使得背部更舒适;

6、通过杂物堆放机构、下坐机构和手臂挤压放齐机构配合,实现下坐的同时可进行杂物堆放的效果,同时开合器向前滑动可向内推动压臂器,实现自动敲打手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下坐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手部锻炼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手臂挤压放齐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助脚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背部舒适度调整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杂物堆放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第一支撑板,2:放器材架,3:手臂支撑板,4:连接杆,5:下坐机构,51:第二支撑板,52:第一弹簧组件,53:第二座板,54:第一长块支架,6:手部锻炼机构,61:转动轴,62:扭力弹簧,63:拉绳,64:第一支撑支架,65:手拉器,7:手臂挤压放齐机构,71:第二支撑架,72:压臂器,73:第二弹簧,74:第二长板,8:助脚机构,81:第三支撑架,82:脚踏器,83:第三弹簧,9:背部舒适度调整机构,91:第四支撑杆,92:背靠器,93:第五弹簧,94:定位棒,10:杂物堆放机构,101:第六支撑杆,102:第七支撑架,103:开合器,104:第六弹簧,105:第二长块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实施例1

一种手部复健用力量训练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有第一支撑板1、放器材架2、手臂支撑板3、连接杆4、下坐机构5、手部锻炼机构6和手臂挤压放齐机构7,第一支撑板1上前侧设有放器材架2,放器材架2上部后侧设有手臂支撑板3,放器材架2左右两侧之间连接有连接杆4,连接杆4后侧设有下坐机构5,放器材架2上设有手部锻炼机构6,手臂支撑板3底部设有手臂挤压放齐机构7。

当手部复健者需要对手臂力量进行康复训练时,可使用这种力量训练装置,首先复健者走上本装置并坐在下坐机构5上,随后将手臂平放在手臂挤压放齐机构7上,再通过手部锻炼机构6进行手臂锻炼力量训练,此外可通过手臂挤压放齐机构7对锻炼的手臂进行轻微拍打,减轻手臂肌肉因锻炼产生的酸痛感,训练完毕后起身走下本装置。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4所示,下坐机构5包括有第二支撑板51、第一弹簧组件52、第二座板53和第一长块支架54,连接杆4后侧设有第二支撑板51,第二支撑板51顶部均匀设有第一弹簧组件52,第一弹簧组件52顶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座板53,第二座板53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长块支架54。

手部复健者坐在第二座板53上,第一弹簧组件52压缩,使得第二座板53缓慢下降,提高复健者下坐的舒适度,第二座板53同时带动第一长块支架54下移,当复健者起身时,第一弹簧组件52复位带动第二座板53和第一长块支架54向上运动。

手部锻炼机构6包括有转动轴61、扭力弹簧62、拉绳63、第一支撑支架64和手拉器65,放器材架2上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设有转动轴61,转动轴61下部绕有扭力弹簧62,扭力弹簧62顶端与放器材架2连接,扭力弹簧62底端与转动轴61连接,转动轴61上部绕有拉绳63,放器材架2顶部后侧左右两部均设有第一支撑支架64,第一支撑支架64与拉绳63滑动式连接,拉绳63后端设有手拉器65。

复健者双手握住手拉器65,并向后拉动拉绳63,拉绳63带动转动轴61转动,使得扭力弹簧62扭转形变,停止拉动手拉器65即可使得扭力弹簧62复位,扭力弹簧62带动转动轴61反向转动,拉绳63被收绕,从而带动手拉器65向前运动,实现手部不断前后往复锻炼的效果。

手臂挤压放齐机构7包括有第二支撑架71、压臂器72、第二弹簧73和第二长板74,手臂支撑板3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支撑架71,第二支撑架71上部滑动式设有压臂器72,压臂器72外侧绕有第二弹簧73,第二弹簧73内端与第二支撑架71连接,第二弹簧73外端与压臂器72连接,手臂支撑板3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二长板74。

为了使得手部锻炼效果更好、更平稳,复健者可将双臂平放在压臂器72和第二长板74之间,如此可对手臂起到平稳支撑和限位的作用,此外可向内侧推动压臂器72,第二弹簧73被压缩,压臂器72对手臂进行捶打,达到放松手臂肌肉的目的,松手使得第二弹簧73复位,从而带动压臂器72向外侧运动,如此往复即可实现间歇性挤压拍打手臂的效果。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5-7所示,还包括有助脚机构8,助脚机构8包括有第三支撑架81、脚踏器82和第三弹簧83,放器材架2顶部内壁左右两部均设有第三支撑架81,第三支撑架81下部滑动式设有脚踏器82,脚踏器82上绕有第三弹簧83,第三弹簧83两端分别与第三支撑架81和脚踏器82连接。

为了使得双脚落脚更舒适,复健者可将双脚放在脚踏器82上,在手部锻炼过程中,第三弹簧83适应性压缩和复位,从而带动脚踏器82不断前后来回移动,双脚也能根据锻炼时的状态进行舒适性地调整。

还包括有背部舒适度调整机构9,背部舒适度调整机构9包括有第四支撑杆91、背靠器92、第五弹簧93和定位棒94,第二支撑板51后侧左右两部均设有第四支撑杆91,两根第四支撑杆91上部之间滑动式连接有背靠器92,背靠器92后侧左右两部均绕有第五弹簧93,第五弹簧93两端分别与第四支撑杆91和背靠器92连接,第四支撑杆91顶部与背靠器92之间滑动式连接有定位棒94。

为了使得背部更舒适,人们可根据复健者不同的舒适感对背靠器92进行适应性调节,首先向上拔出定位棒94,使得背靠器92可沿着第四支撑杆91前后滑动,第五弹簧93适应性形变和复位,当调节到舒适的位置时,再将定位棒94插入第四支撑杆91顶部和背靠器92上对应的插孔中,实现背部舒适度调整的效果。

还包括有杂物堆放机构10,杂物堆放机构10包括有第六支撑杆101、第七支撑架102、开合器103、第六弹簧104和第二长块杆105,连接杆4中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六支撑杆101,连接杆4后侧左右两部均设有第七支撑架102,第六支撑杆101上部滑动式设有开合器103,开合器103前侧与同侧的压臂器72外端配合,开合器103上绕有第六弹簧104,第六弹簧104两端分别与第六支撑杆101和开合器103连接,第六支撑杆101前侧设有第二长块杆105,第二长块杆105与同侧的第一长块支架54接触配合。

第一长块支架54下移带动第二长块杆105前移,从而带动开合器103沿着第六支撑杆101向前滑动,第六弹簧104被压缩,进而使得开合器103不再盖住第七支撑架102,人们可将瓶装饮用水放入右侧的第七支撑架102内,将毛巾和手机等其他杂物放入左侧的第七支撑架102内,如此实现杂物堆放的效果,同时开合器103向前滑动可向内推动压臂器72,实现自动敲打手臂的效果,当需要起身时,取出杂物,第一长块支架54上移后,第六弹簧104复位带动开合器103向后滑动并再次盖住第七支撑架102,此时压臂器72在第二弹簧73复位的作用下向外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子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作详细阐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已有技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