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方法

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城市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方法,包括悬浮装置和多个微生物载体装置,包括以下方法步骤:1):清源:通过清理水体周围的垃圾基础上,从源头上消减污染物的排放并;完善污水净化系统;2):疏浚:抽干水后清理淤泥并补充活水;3):曝气:在河底布设微曝气头;4):净化:微生物载体装置和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由9种微生物按比例组成,9种微生物为:根基杆菌、藤黄球菌、黑根霉、芽孢杆菌、酵母菌、硝化细菌、沼泽红假单细胞、红螺菌、反硝化细菌。本发明具有高效澄清黑臭水体的作用,具有应用前景价值,通过外源减排,内源控制技术,微生物净化,水生态修复以及AI人工智能在线监测及管理的技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5092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凯迪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093303.2

  • 发明设计人 刘鹏举;李光盈;李海平;陈容;

    申请日2021-01-25

  • 分类号C02F7/00(20060101);C02F3/34(20060101);C02F3/32(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59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梁灵周

  • 地址 414000 湖南省岳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通海路太阳桥建材大市场8栋23-29门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09:5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黑臭水体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包括水体有机物污染,氮磷污染,底泥及底质再悬浮,微生物代谢以及热污染等。黑臭水体还存在周期性反复的问题,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难点。采取有效措施并进行综合集成和科学实施,短时间内就能消除黑臭现象,但难点在于治理后的水质长效改善和保持,保证黑臭不反弹。

黑臭水体的治理重在预防,要尽可能的使黑臭水体受污染的程度小甚至避免水体受污染,但是目前在对水质进行治理时,并没有对水质设置有效的治理措施,导致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效果不好,对城市的污染严重,不利于城市环保。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黑臭水体的治理重在预防,要尽可能的使黑臭水体受污染的程度小甚至避免水体受污染,但是目前在对水质进行治理时,并没有对水质设置有效的治理措施,导致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效果不好,对城市的污染严重,不利于城市环保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方法,包括悬浮装置和多个微生物载体装置,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1):清源:通过清理水体周围的垃圾基础上,从源头上消减污染物的排放并;完善污水净化系统;

2):疏浚:抽干水后清理淤泥并补充活水;

3):曝气:在河底布设微曝气头;

4):净化:微生物载体装置和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由9种微生物按比例组成,9种微生物为:根基杆菌、藤黄球菌、黑根霉、芽孢杆菌、酵母菌 、硝化细菌 、沼泽红假单细胞、红螺菌、反硝化细菌;

5):修复:构建水生动植物食物链持续改善水体环境;河道生态护岸,生态缓冲地带,构建岸边绿化带;在岸边和河里种植黄花鸢尾、美人蕉、睡莲、狐尾藻、矮星苦草、太湖红菱、再力花、香蒲、黄菖蒲、泽泻、铜钱草、海芋、梭鱼草;

6):监测:AI人工智能在线对水质随时监测,并获取数据,预警水质问题并及时向管理员反映。

优选地,所述悬浮装置用于稳定微生物载体装置,所述悬浮装置的底部外壁和微生物载体装置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同一个金属丝绞合绳。

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载体装置为六边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载体装置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简易式把手和不锈钢箱扣,且微生物载体装置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六边形盖板。

优选地,所述六边形盖板可与其他微生物载体装置相连,且微生物载体装置的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进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六边形盖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微生物载体盒,且微生物载体盒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微生物功能口。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该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外源减排,内源控制技术,微生物净化,水生态修复以及AI人工智能在线监测及管理的技术,从根源上治理黑臭水体并且注重对黑臭水体的维护与管理,确保整个治理工程有序,高效进行,巩固已有的治理成果,保障治理水体的长治久清。

2、该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方法,本申请的微生物载体装置上设有多个出水、淤泥和微生物用的功能孔,造价低廉,处理效果好,结构简单,防治黑臭水体的复发,可以简单方便地治理黑臭水体并防治黑臭水体的复发。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方法的微生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方法的多边形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方法的多个微生物载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方法的微生物载体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悬浮装置,101-金属丝绞合绳,2-微生物载体装置,201-简易式把手,202-不锈钢箱扣,203-多边形盖板,204-进出水口,205-微生物载体盒,206-微生物功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方法,悬浮装置和多个微生物载体装置,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1):清源:通过清理水体周围的垃圾基础上,从源头上消减污染物的排放并;完善污水净化系统;

2):疏浚:抽干水后清理淤泥并补充活水;

3):曝气:在河底布设微曝气头;

4):净化:微生物载体装置和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由9种微生物按比例组成,9种微生物为:根基杆菌、藤黄球菌、黑根霉、芽孢杆菌、酵母菌 、硝化细菌 、沼泽红假单细胞、红螺菌、反硝化细菌;

5):修复:构建水生动植物食物链持续改善水体环境;河道生态护岸,生态缓冲地带,构建岸边绿化带;在岸边和河里种植黄花鸢尾、美人蕉、睡莲、狐尾藻、矮星苦草、太湖红菱、再力花、香蒲、黄菖蒲、泽泻、铜钱草、海芋、梭鱼草;

6):监测:AI人工智能在线对水质随时监测,并获取数据,预警水质问题并及时向管理员反映。

本发明中,包括以下步骤:

S1:从源头上消减污染物的排放并清理水体周围的垃圾;抽干水后清理底泥,并清理过多繁殖的藻类;

S2:曝气,在河底布设有四至8个等距离分布的微曝气头,岸边设置有气泵作为动力机构;微生物净化,利用所述微生物载体装置,对微生物放入发酵机构中进行发酵,将发酵后的根基杆菌、藤黄球菌、黑根霉、芽孢杆菌、酵母菌 、硝化细菌 、沼泽红假单细胞、红螺菌、反硝化细菌撒在所述微生物载体装置里;

S3:水生态修复,在岸边和河里种植黄花鸢尾,美人蕉,睡莲,狐尾藻,矮星苦草,太湖红菱,再力花,香蒲,黄菖蒲,泽泻,铜钱草,海芋,梭鱼草等植物;

S4:AI人工智能对水体进行在线监测,利用水质检测仪进行检测,处理器将检测到的数据传送到处理中心,将不达标的指标进行预警以及上报至管理员。

参照图2-5:本发明中,所述悬浮装置1用于稳定微生物载体装置2,所述悬浮装置1的底部外壁和微生物载体装置2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同一个金属丝绞合绳101。

本发明中,所述微生物载体装置2为六边形结构。

本发明中,所述微生物载体装置2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简易式把手201和不锈钢箱扣202,且微生物载体装置2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六边形盖板203。

本发明中,所述六边形盖板203可与其他微生物载体装置2相连,且微生物载体装置2的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进出水口204。

本发明中,所述六边形盖板203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微生物载体盒205,且微生物载体盒205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微生物功能口206。

本发明通过外源减排,内源控制技术,微生物净化,水生态修复以及AI人工智能在线监测及管理的技术,从根源上治理黑臭水体并且注重对黑臭水体的维护与管理,确保整个治理工程有序,高效进行,巩固已有的治理成果,保障治理水体的长治久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