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以及天线

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以及天线

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以及天线,该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包括传动杆、旋转套筒和刻度盘;传动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旋凸起,且螺旋凸起在沿传动杆的一端至传动杆的另一端的方向上延伸;旋转套筒的一端具有可供传动杆伸入的开口,开口处设置有用于与螺旋凸起配合的凹槽,以使传动杆直线移动时带动旋转套筒转动;旋转套筒的另一端具有角度指示针,刻度盘设置在旋转套筒的另一端,刻度盘上具有角度标识,通过角度指示针在刻度盘上的相对位置可显示出电调天线下倾角,从而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制作工艺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8887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011623721.X

  • 发明设计人 刘永军;肖飞;

    申请日2020-12-31

  • 分类号H05K5/00(20060101);H05K5/02(20060101);H01Q3/34(20060101);

  • 代理机构11710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杨佩

  • 地址 510730 广东省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碧路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55:4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调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以及天线。

背景技术

基站天线作为接收和发射电磁波的重要设备,对通信信号的覆盖质量有重要影响。信号覆盖的范围和覆盖质量与天线下倾角密切相关,而准确调节天线下倾角是优化网络覆盖质量的重要措施。

为了使操作人员能够直观的看到电调天线下倾角的角度,公开号为CN107994339A提供了一种电调天线下倾角指示装置,包括推拉杆和螺旋管,螺旋管的一端设置有指针和刻度盘,推拉杆上设置有柱销,螺旋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螺旋槽,推拉杆插入至螺旋管中时,柱销与螺旋槽相连,传动机构带动推拉杆在螺旋管内直线移动时,柱销沿螺旋槽滑动,从而带动螺旋管旋转,指针相对于刻度盘转动,此时指针指示的角度即为电调天线下倾角。

然而,上述的电调天线下倾角指示装置需要在螺旋管内部设置螺旋槽,导致制作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以及天线。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包括传动杆、旋转套筒以及刻度盘;

所述传动杆与用于驱动移相器运动的驱动件连接,以在所述驱动件的带动下直线移动;所述传动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旋凸起,且所述螺旋凸起在沿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至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旋转套筒的一端具有可供所述传动杆伸入至所述旋转套筒内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螺旋凸起配合的凹槽,以使所述传动杆直线移动时带动所述旋转套筒转动;所述旋转套筒的另一端具有角度指示针,所述刻度盘设置在所述旋转套筒的另一端,所述刻度盘上具有角度标识,通过所述角度指示针在所述刻度盘上的相对位置可显示出电调天线下倾角。

可选的,所述螺旋凸起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螺旋凸起在所述传动杆的外侧壁上间隔排布,且所有所述螺旋凸起的螺旋方向相同;

所述凹槽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凹槽沿所述开口的周向间隔排布,一个所述螺旋凸起对应一个所述凹槽。

可选的,所有所述凹槽在所述旋转套筒的轴向上的投影互不重叠。

可选的,所述螺旋凸起由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

可选的,所述开口的部分边缘朝向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凹陷形成缺口。

可选的,所述旋转套筒的筒壁上设置有避位通孔。

可选的,所述避位通孔至少为两个,

至少两个所述避位通孔在所述旋转套筒的筒壁上间隔排布,且位于所述旋转套筒的相对两侧的避位通孔在所述旋转套筒的轴向上相互错开。

可选的,所述传动杆的远离所述角度指示针的一端具有沿所述传动杆的轴向延伸的连接段,所述驱动件卡持在所述连接段上;

所述连接段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驱动件沿所述连接段轴向移动的限位结构。

可选的,所述旋转套筒包括中空套筒段和延伸段;

所述中空套筒段的一端具有所述开口,所述延伸段连接在所述中空套筒段的另一端,且沿所述中空套筒段的轴向延伸,所述延伸段的远离所述中空套筒段的一端具有所述角度指示针,所述刻度盘设置在所述延伸段的远离所述中空套筒段的一端。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移相器、反射板以及如上所述的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

所述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安装在所述反射板上。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以及天线,通过在传动杆的外侧壁上设置螺旋凸起,使螺旋凸起沿传动杆的一端至传动杆的另一端的方向上延伸,在旋转套筒的可供传动杆伸入至旋转套筒内的开口处设置用于与螺旋凸起配合的凹槽,当传动杆伸入至旋转套筒中时,螺旋凸起位于凹槽中,这样当传动杆在驱动件的带动下直线移动时,由于传动杆上的螺旋凸起与旋转套筒开口处的凹槽配合,因此,传动杆会带动旋转套筒转动,旋转套筒端部的角度指示针跟随旋转套筒一起转动,即角度指示针相对于刻度盘转动,角度指示针在刻度盘上的相对位置即显示出当前电调天线下倾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在旋转套筒内部设置螺旋槽,仅在旋转套筒的开口处设置凹槽,在传动杆的外侧壁设置螺旋凸起即可实现电调天线下倾角的显示,从而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制作工艺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与调节装置安装在反射板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对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中的旋转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中的旋转套筒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7为图5对应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中的传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中的传动杆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对应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中的刻度盘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传动杆;11、螺旋凸起;12、连接段;131、第一卡环;132、限位凸缘;133、卡槽;2、旋转套筒;201、中空套筒段;202、延伸段;21、开口;211、缺口;22、凹槽;23、角度指示针;24、避位通孔;251、第二卡环;252、止挡凸缘;3、刻度盘;31、角度标识;4、支撑架;41、支撑板;42、第一安装孔;5、支座;51、第二安装孔;6、驱动件;71、驱动组件;72、切换组件;73、驱动螺杆;74、拉杆;8、反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站天线作为接收和发射电磁波的重要设备,对通信信号的覆盖质量有重要影响。信号覆盖的范围和覆盖质量与天线下倾角密切相关,而准确调节天线下倾角是优化网络覆盖质量的重要措施。一般通过调节装置对电调天线下倾角进行调节。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用于调整电调天线下倾角的调节装置具体可包括:驱动组件71、驱动螺杆73和驱动件6。其中,驱动组件71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螺杆73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件6套设在驱动螺杆73上,驱动件6上具有与驱动螺杆73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驱动螺杆73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时,驱动件6沿驱动螺杆73直线移动。驱动件6具体通过拉杆74与天线的移相器连接,驱动件6直线移动时会驱动移相器运动,从而实现对天线下倾角的调节。其中,驱动件6具体可以是驱动卡夹。

具体实现时,驱动组件71和驱动螺杆73之间还设置有切换组件72,驱动螺杆73可以设置为多个,切换组件72用于在多个驱动螺杆73之间进行切换,以使驱动电机驱动某个驱动螺杆73工作。

为了使操作人员能够直观的看到电调天线下倾角的角度,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以及天线,通过该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显示电调天线的下倾角,且该显示装置的制作较为方便。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包括:传动杆1、旋转套筒2以及刻度盘3。

传动杆1与用于驱动移相器运动的驱动件6连接,以在驱动件6的带动下直线移动。可以理解的是,驱动件6与传动杆1连接,且两者相对固定,当驱动件6直线移动时即可带动传动杆1直线移动。

其中,传动杆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旋凸起11,且螺旋凸起11在沿传动杆1的一端至传动杆1的另一端的方向上延伸。可以理解的是,螺旋凸起11环绕设置在传动杆1的外侧壁上。

示例性的,螺旋凸起11具体可以与传动杆1一体成型,比如,传动杆1为塑料材质,在制作传动杆1上,在传动杆1的外侧壁上一体注塑形成该螺旋凸起11。螺旋凸起11的具体凸起高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旋转套筒2的一端具有可供传动杆1伸入至旋转套筒2内腔的开口21,开口21处设置有用于与螺旋凸起11配合的凹槽22,以使传动杆1直线移动时带动旋转套筒2转动。可以理解的是,传动杆1可由旋转套筒2的开口21伸入至旋转套筒2中,且可在驱动件6的带动下在旋转套筒2内作直线移动,当传动杆1伸入至旋转套筒2中时,传动杆1外侧壁的螺旋凸起11的部分位于凹槽22中,因此,当传动杆1直线移动时,旋转套筒2会在传动杆1的带动下转动。

旋转套筒2的另一端具有角度指示针23,即,角度指示针23随旋转套筒2同步转动。刻度盘3设置在旋转套筒2的另一端,刻度盘3上具有角度标识31,通过角度指示针23在刻度盘3上的相对位置可显示出电调天线下倾角。也就是说,角度指示针23可在旋转套筒2的带动下相对于刻度盘3转动,即,当旋转套筒2转动时,刻度盘3不转动,角度指示针23相对于刻度盘3转动,角度指示针23在刻度盘3上指示的位置发生变化,当旋转套筒2停止转动时,此时角度指示针23在刻度盘3上指示的位置即为当前电调天线的下倾角。

具体实现时,可将刻度盘3设置为可透光材质,以便透过刻度盘3观看到角度指示针23的位置。刻度盘3上的角度标识31具体包括指示刻线以及角度数字,指示刻线以及角度数字可以刻印在刻度盘3上,也可以采用刻度标签粘贴。

上述的旋转套筒2的一端和旋转套筒2的另一端即为旋转套筒2相对的两端,参照图3所示,旋转套筒2的一端为旋转套筒2的右端,旋转套筒2的另一端为旋转套筒2的左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通过在传动杆1的外侧壁上设置螺旋凸起11,使螺旋凸起11沿传动杆1的一端至传动杆1的另一端的方向上延伸,在旋转套筒2的可供传动杆1伸入至旋转套筒2内的开口21处设置用于与螺旋凸起11配合的凹槽22,当传动杆1伸入至旋转套筒2中时,螺旋凸起11位于凹槽22中,这样当传动杆1在驱动件6的带动下直线移动时,由于传动杆1上的螺旋凸起11与旋转套筒2开口21处的凹槽22配合,因此,传动杆1会带动旋转套筒2转动,旋转套筒2端部的角度指示针23跟随旋转套筒2一起转动,即角度指示针23相对于刻度盘3转动,角度指示针23在刻度盘3上的相对位置即显示出当前电调天线下倾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在旋转套筒2内部设置螺旋槽,仅在旋转套筒2的开口21处设置凹槽22,在传动杆1的外侧壁设置螺旋凸起11即可实现电调天线下倾角的显示,从而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制作工艺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较为优选的,可将螺旋凸起11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螺旋凸起11在传动杆1的外侧壁上间隔排布,且所有螺旋凸起11的螺旋方向相同。相应地,旋转套筒2开口21处的凹槽22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凹槽22沿开口21的周向间隔排布,一个螺旋凸起11对应一个凹槽22。

传动杆1伸入至旋转套筒2中时,各螺旋凸起11位于对应的凹槽22中,当传动杆1在驱动件6的带动下直线移动时,由于螺旋凸起11与凹槽22的配合,传动杆1会给旋转套筒2一个作用力,旋转套筒2在该作用力下转动,从而实现下倾角的显示。

其中,可使螺旋凸起11由传动杆1的一端延伸至传动杆1的另一端,这样能够保证螺旋凸起11的长度,以保证传动过程中螺旋凸起11与凹槽22配合的连续性,避免由于传动杆1的行程原因而导致螺旋凸起11与凹槽22脱离,导致操作失效。

参照图5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螺旋凸起11和凹槽22均设置为两个。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螺旋凸起11和凹槽22也可以设置为两个以上。与现有技术的在推动杆上仅设置一个柱销与螺旋管内侧壁的螺旋槽配合的方案相比,本实施例如上设置使得传动杆1与旋转套筒2之间形成双线传动或者多线传动,从而提高了传动稳定性和传动效率。

为了方便旋转套筒2的开模,可使开口21处的所有凹槽22在旋转套筒2的轴向上的投影互不重叠。

继续参照图4和图5所示,旋转套筒2的筒壁上设置有避位通孔24。避位通孔24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方便旋转套筒2开模,比如当旋转套筒2为注塑而形成的塑料件时,这样设置使得旋转套筒2的制作更加方便;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减重的作用,减小了整个显示装置的重量,且节省了制作耗材,进而节省了制作成本。

具体地,避位通孔2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避位通孔24在旋转套筒2的筒壁上间隔排布,且位于旋转套筒2的相对两侧的避位通孔24在旋转套筒2的轴向上相互错开。参照图4所示,即,位于旋转套筒2上侧的避位通孔24与位于旋转套筒2下侧的避位通孔24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错开,这样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旋转套筒2制作的方便性。

参照图5和图6所示,开口21的部分边缘朝向远离开口21的方向凹陷形成缺口211,这样设置使得凹槽22的开设更加方便,进一步降低了制作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实现时,可将凹槽22设置在开口21的除缺口211之外的部分的内侧壁上,也可以将凹槽22设置在缺口211的内侧。比如图6所示,其中一个凹槽22位于缺口211处的内侧,另一个凹槽22与缺口211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杆1的远离角度指示针23的一端(即图8中传动杆1的右端)具有沿传动杆1的轴向延伸的连接段12,驱动件6卡持在连接段12上。具体实现时,连接段12可以与传动杆1一体制作成型,当然,也可以是后续再装配在一起。其中,驱动件6可以是驱动卡夹,驱动卡夹的夹持头卡持在连接段12上,从而能够快速、方便地实现驱动件6与传动杆1之间的连接。

为了提高传动杆1与驱动件6连接的可靠性,进而提高整个传动过程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段12上设置有用于防止驱动件6沿连接段12轴向移动的限位结构。参照图3和图8所示,示例性的,限位结构具体可包括设置在连接段12与传动杆1接合处的限位凸缘132以及可卡设在连接段12上的第一卡环131。其中,连接段12上设置有卡槽133,第一卡环131卡设在卡槽133中。进一步地,第一卡环131上设置有螺栓,连接段12上设置有与螺栓配合的螺栓孔。当驱动件6卡持在连接段12上时,将第一卡环131卡设在连接段12上,此时螺栓进入至螺栓孔中,限位凸缘132和第一卡环131将驱动件6夹设在两者之间。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两个第一卡环,当驱动件6卡持在连接段12上时,将两个第一卡环分别卡在驱动件6的两端,从而有效防止驱动件6沿连接段12的轴向移动,提高了驱动件6与传动杆1之间的稳定性。

其中,旋转套筒2具体包括:中空套筒段201和延伸段202。中空套筒段201的一端具有开口21,延伸段202连接在中空套筒段201的另一端,且沿中空套筒段201的轴向延伸,延伸段202的远离中空套筒段201的一端具有角度指示针23,刻度盘3设置在延伸段202的远离中空套筒段201的一端。延伸段202具体可与中空套筒段201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后续再装配在一起。通过将旋转套筒2设置为上述两段,仅将其中一段设置为中空套筒状,以实现与传动杆1的配合即可,无需将整个旋转套筒2均设置为中空筒状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制作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

具体安装时,可通过支撑架4将该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安装在天线的反射板8上。

其中,支撑架4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的安装结构。具体可以将安装结构设置为至少两组,以在支撑架4上安装至少两个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一组安装结构对应一个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一个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对应一个移相器。

参照图2和图3所示,支撑架4具体包括:彼此间隔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板41,安装结构具体包括分别设置在各支撑板41上的第一安装孔42,其中一个支撑板41上的一个第一安装孔42和另一个支撑板41上的一个第一安装孔42构成一组安装结构,每组安装结构的两个第一安装孔42同轴设置,旋转套筒2穿设在对应的两个第一安装孔42中,且开口21位于第一安装孔42的外侧。

比如,其中一个支撑板41上设置三个第一安装孔42,另一个支撑板41上设置三个第一安装孔42,两个支撑板41共同形成三组安装结构,以在支撑架4上安装三个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

其中,第一安装孔42的外侧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旋转套筒2轴向移动的限位结构,参照图3所示,该限位结构具体可包括:止挡凸缘252和第二卡环251,当旋转套筒2穿设在支撑架4的第一安装孔42后,止挡凸缘252和第二卡环251挡设在两个支撑板41的外侧。止挡凸缘252比如可以与旋转套筒2一体成型。旋转套筒2对应安装第二卡环251的位置设置有卡槽,以将第二卡环251卡设在卡槽中。第二卡环251上可以设置螺栓,旋转套筒2对应位置设置有与螺栓配合的螺栓孔。

此外,还可以设置支座5,支座5支撑在延伸段202的远离中空套筒段201的一端,支座5用来支撑延伸段202。其中,支座5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51,延伸段202穿设在第二安装孔51中,刻度盘3设置在支座5的背离旋转套筒2的一面。通过设置支座5,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整个显示装置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显示效果。

支撑架4和支座5具体可以为塑料材质,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支撑架4和支座5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反射板8上,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反射板8上。此外,支撑架4和支座5可以直接与反射板8连接,也可以在反射板8上设置底板,将支撑架4和支座5连接在底板上。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该天线具体为电调天线,包括移相器、反射板8以及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

传动杆1与用于驱动移相器运动的驱动件6连接,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安装在反射板8上。

本实施例中的电调天线显示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调天线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以及实现原理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具体实现时,该天线可以包括多个移相器。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具体通过支撑架4安装在反射板8上。示例性的,支撑架4上可以设置至少两组安装结构,一组安装结构对应安装一个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一个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对应一个移相器,从而可实现多个移相器对应下倾角的指示。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