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提高货运量的船用运输设备

一种用于提高货运量的船用运输设备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货运量的船用运输设备,属于船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传动支承结构、基础承载结构、延伸承载结构、浮体承载结构。该装置能够通过浮体承载结构借助自身受到的浮力作用,同时基于传动支承结构形成杠杆结构;通过杠杆结构中的动力臂一端设置预定重量,同时通过阻力臂一端用于承载装运货箱,由此实现利用浮体承载结构来平衡杠杆结构及其承载装运货箱的重力;此外在后一个杠杆结构的阻力臂一端承载有装运货箱时,通过前一个杠杆结构及其承载装运货箱的重力能够经传动支承结构限制后一个杠杆结构动力臂上移,从而在该浮体承载结构达到最大浮力前,其对应的杠杆结构能够承载更大的装运货箱重力,有效提升了船体结构货运总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5058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烟台智汇港科技创新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01067.4

  • 发明设计人 孙洪涛;

    申请日2021-01-26

  • 分类号B63B43/14(20060101);B63B2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65500 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长江路148号裕源大厦6楼607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5:5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高货运量的船用运输设备。

背景技术

在船舶业的运输过程中,通常采用增加船运面积以及增大载重量来提升货运总量,一般为增大船的吃水体积(即船的水下体积)或采用为双体船等。

但是,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大船的吃水体积,无法实现增大船运面积;而双体船,是指在两个分离的水下船体上部用加强构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船舶”,两个船体内各设主机和推进器,通过连接两个船体的构架桥(称为连接桥),能够用于放置货物。但是,其主要是通过增大载重面积的方式来提升货运总量,仍需要两个具有额定载重量的船体来进行对重量的承载,无法提升船体的载重量。因此难以同时实现增加船运面积及增大载重量来提升船体的货运总量。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状况,本发明申请人做了大量反复而有益的探索,最终产品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货运量的船用运输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实现同时增加船运面积及增大载重量来提升船体货运量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提高货运量的船用运输设备,其能够设置于一个船体结构,所述船体结构用于承载装运货箱;所述船体结构具有一个船体航进方向,且所述船体结构沿其船体航进方向的两侧壁分别固接设有支撑架,每组所述支撑架的顶端面均形成有延伸装运甲板;所述船用运输设备包括:

若干个传动支承结构;若干个所述传动支承结构沿着所述船体航进方向延伸布置,且若干个所述传动支承结构均竖向滑动设于所述支撑架;所述传动支承结构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延伸至所述支撑架上下侧的外部;

位于所述支撑架上侧的所述传动支承结构固接设有限位块;和

若干个浮体承载结构;若干个所述浮体承载结构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设于所述传动支承结构延伸至所述支撑架下侧外部的一端;且所述浮体承载结构能够稳定浮于水面,并受到来自水面的浮力;和

一个基础承载结构,其设于所述支撑架上侧;所述基础承载结构包括基础杠杆和基础承载板,所述基础杠杆转动设于一个所述传动支承结构延伸至所述支撑架上侧外部的一端,用于形成杠杆;所述基础杠杆在位于所述传动支承结构的两侧端分别一一对应延伸形成基础动力臂和基础阻力臂;在所述延伸装运甲板固定设有基础定位座;所述基础动力臂在远离所述基础阻力臂的一端与所述基础定位座相连;所述基础阻力臂在远离所述基础动力臂的一端与所述基础承载板固接相连,所述基础承载板用于放置装运货箱;所述基础动力臂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基础阻力臂与所述基础承载板的延伸长度之和;和

若干个延伸承载结构,其均设于所述支撑架上侧;所述延伸承载结构包括递进杠杆和递进承载板,若干个所述递进杠杆分别一一对应转动设于若干个所述传动支承结构延伸至所述支撑架上侧外部的一端,用于形成杠杆;所述递进杠杆在位于所述传动支承结构的两侧端分别一一对应延伸形成递进动力臂和递进阻力臂;所述递进动力臂远离所述递进阻力臂的一端固定设有限位弯折板,所述限位弯折板与所述限位块相对应,所述限位块能够限制与其相邻的所述限位弯折板上移;所述递进阻力臂在远离所述递进动力臂的一端与所述递进承载板固接相连,所述递进承载板用于放置装运货箱;所述递进动力臂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递进阻力臂与所述递进承载板的延伸长度之和;

若干个所述递进承载板能够共同组成一个放置面;所述放置面在远离所述基础承载板的一端形成超重触压端;以及

平衡检测结构;所述平衡检测结构固接设于所述延伸装运甲板;且所述平衡检测结构在与所述超重触压端相对应一侧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超重触压端之间留设有预定间距;

所述递进承载板与所述基础承载板之间均保持水平平齐;在所述放置面未保持水平平齐而发生倾斜时,所述超重触压端能够触压所述压力传感器;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触压压力时,所述平衡检测结构能够即时发出信息反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在所述延伸装运甲板均匀固接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套座,在所述支撑架背离所述延伸装运甲板的一侧端面固接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套座,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套座与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套座之间一一竖向对应;所述传动支承结构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延伸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套座和所述第一限位套座;

所述传动支承结构包括支点杆部、延伸传动杆部以及支点座;

所述支点杆部和所述延伸传动杆部之间一体相连,且所述支点杆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套座的上方,所述延伸传动杆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套座的下方;

所述支点座与所述支点杆部远离所述延伸传动杆部的一端相固接,用于通过所述支点座作为所述杠杆的支点;

所述基础杠杆转动设于所述支点座;所述递进杠杆转动设于所述支点座;

所述浮体承载结构与所述延伸传动杆部远离所述支点杆部的一端相固接,用于通过所述浮体承载结构提供的浮力支承所述支点座作为杠杆的支点。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若干个所述传动支承结构中每两个分成一组,且若干组所述传动支承结构以所述基础定位座为起始沿着所述船体航进方向呈直线延伸设置;

所述限位块均固接设于所述支点杆部背向所述基础定位座的一侧端。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以所述基础定位座为起始延伸的若干个浮体承载结构与水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逐增,用于产生更大的排水体积,提升浮力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所述基础定位座具有一个椭圆状滑道;

所述基础动力臂在远离所述基础阻力臂的一端与所述椭圆状滑道之间配合相连,所述椭圆状滑道能够限制所述基础动力臂的位置;

所述基础动力臂能够基于所述椭圆状滑道旋转,同时所述基础动力臂能够在所述椭圆状滑道内根据自身长度自适应滑动。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所述延伸传动杆部的延伸长度可调节;

在所述延伸传动杆部设置长度调节结构,所述长度调节结构为电伸缩杆;所述电伸缩杆能够改变自身长度,以调整所述延伸传动杆部的长度以及所述浮体承载结构受到的浮力大小。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所述平衡检测结构包括超重检测安装杆和超重警示灯;

所述超重检测安装杆具有一个竖向延伸方向,且所述超重检测安装杆沿其竖向延伸方向的一端固接设于所述延伸装运甲板,所述超重检测安装杆沿其竖向延伸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超重警示灯相固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固接设于所述超重检测安装杆对应朝向所述超重触压端的一侧端面。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所述船用运输设备还包括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设于所述船体结构,且所述控制模块与设于所述船体结构的电源模块通过电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入端通过电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通过电路连接有继电器模块,所述继电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超重警示灯和所述电伸缩杆通过电路连接;

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来自所述超重触压端的触压压力时,能够将检测信号传递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经所述继电器模块控制所述超重警示灯亮起,还能够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伸缩杆的伸缩量。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相邻两个所述递进承载板或者所述基础承载板与所述递进承载板之间能够在保持水平平齐时相接触,且相接触的相邻两个所述递进承载板之间或者所述基础承载板与所述递进承载板之间开设有卡位槽;

所述卡位槽开设于两个接触面中远离所述基础定位座一侧的一个接触面,且另一个接触面能够与所述卡位槽的槽底相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所述浮体承载结构包括支承浮体和球鼻艏;

所述支承浮体采用浮体材质,能够稳定浮于水面;

且所述支承浮体具有一个承载端面,在所述承载端面固接设有一个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延伸传动杆部相固接,所述支承浮体受到的浮力能够转化为对所述延伸传动杆部的支撑力;

所述支承浮体在朝向所述船体航进方向的一端为首端,另一端为尾端,且在所述支承浮体背离所述承载端面的一侧端面首端形成一个流线减阻底板,在所述支承浮体随着船体结构航进时能够降低航进阻力;

且在所述所述支承浮体的底部还设有一个球鼻状的球鼻艏,用于进一步减小行波阻力,保证所述船体结构的航行效率。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装置能够通过浮体承载结构借助自身受到的浮力作用,同时基于传动支承结构形成一个具有预定支撑力的支点座,并且形成一个设于支点座的杠杆结构;进而通过杠杆结构中的较长动力臂一端设置预定重量,同时通过较短阻力臂一端用于承载装运货箱,由此可实现利用浮体承载结构自身的浮力来平衡杠杆结构及其承载装运货箱的重力,从而在未提升既定载重量的基础上有效提高船体结构的货运总量;此外,在后一个杠杆结构的较短阻力臂一端承载有装运货箱时,通过前一个杠杆结构及其承载装运货箱的重力能够经传动支承结构有效限制后一个杠杆结构中较长动力臂一端上移,此时无需在后一个杠杆结构的较长动力臂一端配置额外重量,而且只需在前一个杠杆结构及其承载装运货箱的重力大于后一个杠杆结构中较长动力臂一端的所需重力即可实现;同时由于后一个杠杆结构的较长动力臂一端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因此还降低了前一个杠杆结构对应的浮体承载结构所需产生的浮力,从而在该浮体承载结构达到最大浮力前,其对应的杠杆结构能够承载更大的装运货箱重力,在有效提升了船体结构货运总量的基础上,增强了结构的功能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提高货运量的船用运输设备的整体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提高货运量的船用运输设备的侧视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提高货运量的船用运输设备中浮体承载结构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提高货运量的船用运输设备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船体结构1、支撑架11、延伸装运甲板12、基础定位座13、第一限位套座14、第一限位套座15;

传动支承结构2、支点杆部21、延伸传动杆部22、电伸缩杆221、支点座23、限位块24;

基础承载结构3、基础杠杆31、基础动力臂311、基础阻力臂312、基础承载板32;

延伸承载结构4、递进杠杆41、递进动力臂411、递进阻力臂412、限位弯折板413、递进承载板42、卡位槽421、超重触压端422;

浮体承载结构5、支承浮体51、承载端面52、连接座53、流线减阻底板54、球鼻艏55;

平衡检测结构6、超重检测安装杆61、超重警示灯62;

压力传感器7; 控制模块8、电源模块81、继电器模块82;

装运货箱9; 船体航进方向a。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4所示的用于提高货运量的船用运输设备,包括传动支承结构2、基础承载结构3、延伸承载结构4、浮体承载结构5、平衡检测结构6、压力传感器7以及控制模块8;用以通过浮体承载结构5借助自身受到的浮力作用,同时基于传动支承结构2形成一个具有预定支撑力的支点座23,并且形成一个设于支点座23的杠杆结构;进而通过杠杆结构中的较长动力臂一端设置预定重量,同时通过较短阻力臂一端用于承载装运货箱9,由此可实现利用浮体承载结构5自身的浮力来平衡杠杆结构及其承载装运货箱9的重力,从而在未提升既定载重量的基础上有效提高船体结构1的货运总量;此外,在后一个杠杆结构的较短阻力臂一端承载有装运货箱9时,通过前一个杠杆结构及其承载装运货箱9的重力能够经传动支承结构2有效限制后一个杠杆结构中较长动力臂一端上移,此时无需在后一个杠杆结构的较长动力臂一端配置额外重量,而且只需在前一个杠杆结构及其承载装运货箱9的重力大于后一个杠杆结构中较长动力臂一端的所需重力即可实现;同时由于后一个杠杆结构的较长动力臂一端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因此还降低了前一个杠杆结构对应的浮体承载结构5所需产生的浮力,从而在该浮体承载结构5达到最大浮力前,其对应的杠杆结构能够承载更大的装运货箱9重力,在有效提升了船体结构1货运总量的基础上,增强了结构的功能实用性。具体设置如下: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船体结构1的两侧壁分别固接设有一组支撑架11,每组所述支撑架11的顶端面均形成有与所述船体结构1的甲板相平齐的延伸装运甲板12;用以通过支撑架11及延伸装运甲板12作为提升船体结构1货运总量的结构基础。

在所述延伸装运甲板12均匀固接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套座14,在所述支撑架11背离所述延伸装运甲板12的一侧端面固接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套座15,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套座14与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套座15之间一一竖向对应。所述传动支承结构2设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传动支承结构2均竖向滑动设于所述支撑架11,所述传动支承结构2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延伸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套座14和所述第一限位套座15,用以通过传动支承结构2作为传导浮体承载结构5与杠杆结构之间力学关系的连动结构。

具体的是,所述传动支承结构2包括支点杆部21、延伸传动杆部22以及支点座23;其中,所述支点杆部21和所述延伸传动杆部22之间一体相连,且所述支点杆部21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套座14的上方,所述延伸传动杆部22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套座15的下方;所述支点座23与所述支点杆部21远离所述延伸传动杆部22的一端相固接,用以通过支点座23作为杠杆结构的支点。

在所述延伸装运甲板12固定设有基础定位座13;若干个所述传动支承结构2中每两个分成一组,且若干组所述传动支承结构2以靠近所述基础定位座13为起始沿着所述延伸装运甲板12的延伸方向呈直线设置,其中最为靠近所述基础定位座13的一组所述传动支承结构2形成基础的传动支承结构2。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2,所述基础承载结构3对应设于基础的所述传动支承结构2,用于作为船用运输设备的延伸基础;具体地,所述基础承载结构3包括基础杠杆31和基础承载板32;其中,所述基础杠杆31转动设于基础的所述传动支承结构2中的所述支点座23,且所述基础杠杆31在位于所述支点座23的两侧端分别一一对应延伸形成一条基础动力臂311和一条基础阻力臂312;所述基础定位座13具有一个椭圆状滑道,所述基础动力臂311在远离所述支点座23的一端与所述基础定位座13的椭圆状滑道之间配合相连,用以通过椭圆状滑道限制基础动力臂311的位置,使所述基础动力臂311能够基于所述椭圆状滑道旋转,同时能够在所述椭圆状滑道内根据自身长度自适应滑动;所述基础阻力臂312在远离所述支点座23的一端与所述基础承载板32一体相连,用以通过基础承载板32来放置装运货箱9。所述基础动力臂311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基础阻力臂312与所述基础承载板32的延伸长度之和。

在向所述基础承载板32放置装运货箱9时,所述基础承载板32受到来自装运货箱9的重力作用而下移,此时所述基础动力臂311以所述基础定位座13的椭圆状滑道为基础转滑动,同时所述支点座23受到向下压力而带动基础所述传动支承结构2下移,所述浮体承载结构5随之在水面下移,使所述浮体承载结构5的排水体积逐步增加,从而其浮力逐步增大,通过所述浮体承载结构5产生的浮力与所述基础承载结构3及其承载的装运货箱9重力实时相抵消而保持系统平衡,最终调整装运货箱9重力使所述基础承载板32趋于水平。

请参考图2,所述延伸承载结构4设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延伸承载结构4分别一一对应设于除基础外的各所述传动支承结构2;具体的是,所述延伸承载结构4包括递进杠杆41和递进承载板42,所述递进杠杆41与所述基础杠杆31共同组成所述杠杆结构。所述递进杠杆41转动设于所述传动支承结构2中的所述支点座23,且所述递进杠杆41在位于所述支点座23的两侧端分别一一对应延伸形成一条递进动力臂411和一条递进阻力臂412;其中,所述递进阻力臂412在远离所述支点座23的一端与所述递进承载板42一体相连,用以还可通过递进承载板42来放置装运货箱9,有效增大装运面积;在所述递进动力臂411远离所述支点座23的一端一体设有限位弯折板413,所述支点杆部21在背向所述基础定位座13的一侧端分别固接设有限位块24;所述限位弯折板413与所述限位块24相对应,所述限位块24均能够限制与其相邻的所述限位弯折板413的上移,以此实现利用杠杆结构及其承载装运货箱9的重力通过限位块24即可满足相邻的递进动力臂411所需的杠杆重量要求,此时递进动力臂411基于限位弯折板413形成对限位块24的一个向上的力;可根据实际情况,若对应限位块24的支点杆部21未有明显上移,则判断杠杆结构及其承载装运货箱9的重力远大于相邻递进动力臂411的所需杠杆重量,无需调整装运货箱9的重力;若对应限位块24的支点杆部21存在明显上移,则判断杠杆结构及其承载装运货箱9的重力小于其对应浮体承载结构5所受浮力与相邻递进动力臂411的所需杠杆重力之和,通过调整增大限位块24对应装运货箱9的重力或者减少限位弯折板413对应装运货箱9的重力,直至相邻的两个递进承载板42或者基础承载板32与递进承载板42之间保持水平平齐。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递进动力臂411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递进阻力臂412与所述递进承载板42的延伸长度之和。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递进承载板42或者所述基础承载板32与所述递进承载板42之间能够在保持水平平齐时相接触,而且相接触的相邻两个所述递进承载板42之间或者所述基础承载板32与所述递进承载板42之间开设有一个卡位槽421;可选的是,所述卡位槽421开设于两个接触面中远离所述基础定位座13一侧的一个接触面,且另一个接触面能够与所述卡位槽421的槽底相接触,用以有效提升两个承载板之间相接触的面积,进而提升稳定性。

若干个相接触的所述递进承载板42能够共同组成一个放置面;且若干个所述递进承载板42在朝着远离所述基础定位座13的方向延伸时,承载的装运货箱9重力逐渐增大,进而限位弯折板413向上的力可逐渐增大,此时可在浮体承载结构5所受的最大浮力范围内,尽可能增大该浮体承载结构5所对应承载的装运货箱9重力,以此更有助于充分利用所述浮体承载结构5受到的浮力来抵消装运货箱9重力,进而进一步提升货运总量。为此,沿着远离所述基础定位座13方向延伸的若干个浮体承载结构5与水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逐增,以此能够产生更大的排水体积,从而有效提升了浮力性能,以此可承载更大的装运货箱9重力,进而提升了货运总量,保证了结构的功能可行性。

为进一步提升功能的灵活性,所述延伸传动杆部22的延伸长度可任意调节。请参考图2,在所述延伸传动杆部22设置一个长度调节结构,所述长度调节结构可采用但不限于一个电伸缩杆221,所述电伸缩杆221做防水处理,用以通过电伸缩杆221可灵活地调整延伸传动杆部22的长度以及浮体承载结构5受到的浮力大小,进而能够更便于调整基础承载板32和递进承载板42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平衡对应关系以保持水平,提升了功能灵活性和实用性。

请继续参考图2,通过若干个所述递进承载板42形成的放置面,在远离所述基础定位座13的一端形成一个超重触压端422;所述延伸装运甲板12在对应所述超重触压端422的一侧设有所述平衡检测结构6;具体地,所述平衡检测结构6包括超重检测安装杆61和超重警示灯62;所述超重检测安装杆61具有一个竖向延伸方向,且所述超重检测安装杆61沿其竖向延伸方向的一端固接设于所述延伸装运甲板12,所述超重检测安装杆61沿其竖向延伸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超重警示灯62相固接。所述压力传感器7固接设于所述超重检测安装杆61对应朝向所述超重触压端422的一侧端面,且所述压力传感器7与所述超重触压端422之间留设有预定间距,用以在若干个所述递进承载板42联合形成的放置面若未保持水平平齐而发生倾斜时,所述超重触压端422能够触压所述压力传感器7,在所述压力传感器7检测到触压压力时,所述超重警示灯62能够即时发出灯光反馈,进而可以此调整递进承载板42的承载重量,使若干个所述递进承载板42保持水平平齐,保证结构的功能性。

更为具体的是,请参考图4,所述控制模块8设于所述船体结构1,且所述控制模块8与设于所述船体结构1的电源模块81通过电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8的控制输入端通过电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7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8的控制输出端通过电路连接有一个继电器模块82,所述继电器模块82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超重警示灯62和所述电伸缩杆221通过电路连接,用以在所述压力传感器7检测到来自所述超重触压端422的触压压力时,能够将检测信号传递至所述控制模块8,所述控制模块8经所述继电器模块82控制所述超重警示灯62亮起,以将信息反馈至作业人员,还可通过将所述控制模块8与控制面板电连接进行对所述电伸缩杆221的伸缩量控制,以此调整所述延伸传动杆部22的长度,提升了设备的智能自动化程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请参考图1和图3,所述船体结构1具有一个船体航进方向a;所述浮体承载结构5包括支承浮体51、承载端面52、连接座53、流线减阻底板54以及球鼻艏55;具体地,所述支承浮体51采用浮体材质,浮体材质可采用但不限于聚胺脂泡沫塑料,用以使支承浮体51能够稳定浮于水面;且所述支承浮体51具有一个所述承载端面52,在所述承载端面52固接设有一个所述连接座53,所述连接座53与所述延伸传动杆部22相固接,用以将支承浮体51受到的浮力有效转化为对延伸传动杆部22的支撑力;所述支承浮体51在朝向所述船体航进方向a的一端为首端,另一端为尾端,且在所述支承浮体51背离所述承载端面52的一侧端面首端形成一个所述流线减阻底板54,用以在所述支承浮体51随着船体结构1航进时有效降低航进阻力;且在所述所述支承浮体51的底部还设有一个球鼻状的球鼻艏55,用以进一步有效减小行波阻力,进而保证船体结构1的航行效率。

一种用于提高货运量的船用运输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船体结构1沿着船体航进方向a航进时,浮体承载结构5中的支承浮体51浮于水面,支承浮体51受到来自水面的浮力并随船体结构1同步航行。

首先向基础承载板32放置装运货箱9,基础承载板32在受到来自装运货箱9的重力作用后下移,此时基础动力臂311在基础定位座13的椭圆状滑道内部进行同步自适应转动和滑动,同时支点座23受到向下的压力而带动其对应的传动支承结构2下移,浮体承载结构5随之在水面下移,使得浮体承载结构5的排水体积逐步增加,从而其受到的浮力逐步增大,通过浮体承载结构5产生的浮力能够与基础承载结构3及其承载的装运货箱9重力实时相抵消而保持系统平衡,最终调整(减少)放置于基础承载结构3的装运货箱9重力、和/或通过控制模块8调整(增加)延伸传动杆部22中的电伸缩杆221长度,以改变(增大)浮体承载结构5受到的浮力,使基础承载板32趋于水平。

S2:其次向与基础承载板32相邻的递进承载板42放置装运货箱9,递进承载板42在受到来自装运货箱9的重力作用后下移,同时在递进阻力臂412和支点座23形成的杠杆作用下,位于递进动力臂411的限位弯折板413,对位于基础承载板32对应支点杆部21上的限位块24产生一个支撑力,该支撑力与基础承载板32对应的支承浮体51所受浮力共同对基础承载结构3及其承载装运货箱9的重力反向作用,在原有基础承载板32已经处于系统平衡的基础上,基础承载板32及其对应限位块24势必至少会产生一个上移的趋势。

S3:在基础承载板32及其对应的限位块24产生上移趋势时,若基础承载板32及其对应的限位块24未有明显上移,则判断基础承载结构3及其承载装运货箱9产生的重力远大于相邻递进动力臂411的所需杠杆重量,无需调整装运货箱9的重力,此时基础承载板32仍处于趋于水平状态。

若基础承载板32及其对应的限位块24存在明显上移,且浮体承载结构5所受浮力不为0时,则判断基础承载结构3及其承载装运货箱9产生的重力小于其对应浮体承载结构5所受浮力与相邻递进动力臂411的所需杠杆重力之和,且基础承载结构3及其承载装运货箱9产生的重力仍大于相邻递进动力臂411的所需杠杆重量,此时通过调整增大基础承载板32对应装运货箱9的重力、和/或调整减少相邻递进动力臂411对应的递进承载板42承载装运货箱9的重力、和/或通过控制模块8调整减少延伸传动杆部22中的电伸缩杆221长度,以降低浮体承载结构5受到的浮力,直至相邻的基础承载板32与递进承载板42之间保持水平平齐且通过卡位槽421相接触。

S4:以S3中所述方法类推,依次向各个递进承载板42放置装运货箱9,直至相邻的两个递进承载板42之间保持水平平齐且通过卡位槽421相接触。

S5:在S3和S4中使相邻的基础承载板32与递进承载板42之间保持水平平齐或者使相邻的两个递进承载板42之间保持水平平齐时,优选通过调整增大基础承载板32或递进承载板42对应承载装运货箱9的重力的方式。

具体地,在若干个递进承载板42朝着远离基础承载板32的方向延伸时,将各个递进承载板42承载装运货箱9的重力逐渐增大,进而各个递进承载板42对应的限位弯折板413对相邻限位块24的支撑力可逐渐增大,此时可在浮体承载结构5所受的最大浮力范围内以及在各基础承载板32与递进承载板42之间均保持平齐的条件下,尽可能增大各个浮体承载结构5所对应基础承载板32或递进承载板42承载的装运货箱9重力,充分利用所述浮体承载结构5受到的浮力支撑装运货箱9的重力。

S6:在若干个递进承载板42及基础承载板32未保持水平而发生倾斜时,位于递进承载板42的超重触压端422能够触压设于平衡检测结构6的压力传感器7,在压力传感器7检测到来自超重触压端422的触压压力时,压力传感器7能够将检测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8,控制模块8经继电器模块82控制超重警示灯62亮起,以将信息反馈至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可以以此调整装运货箱9的放置重量,使递进承载板42及基础承载板32保持水平平齐,即可。

至此,一组用于提高货运量的船用运输设备的使用方法完成。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