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110千伏双回路三角排列电缆终端杆

一种110千伏双回路三角排列电缆终端杆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10千伏双回路三角排列电缆终端杆,包括主杆、第一横担、第二横担,主杆为分段式拼接结构,主杆竖直设置,第一横担在主杆顶端的相对两侧水平对称设有两根,两者的一端部分别与主杆固定,每根第一横担下方分别平行间隔设有一根第二横担,两根第二横担的一端部分别与主杆固定且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一横担与所述第二横担之间具有间距A,第一横担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横担长度。本发明仅设置了两层导线横担,大幅降低了杆塔全高,有利于在上方有220千伏导线、净空高度受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升杆塔呼称高度,可提高下导线对地高度,降低了人员触电伤亡的可能,提高了电力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110千伏双回路三角排列电缆终端杆。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输电线路通道日益紧张,因此,在新建220千伏变电站周边常采用220千伏和110千伏同塔混压架设,其中新建变电站的220千伏进线多采用架空线,110千伏出线多采用电缆线路。目前一般采用的接线方式为:110千伏电缆敷设至220千伏导线下方,引上至110千伏终端塔,再以架空导线搭接至220/110千伏混压杆塔,与220千伏线路同塔架设。

由于普通双回路鼓型排列电缆终端塔有三层导线横担,塔头高度较高,电缆终端塔在满足对上方220千伏导线交跨距离的前提下,呼称高一般较低,导致110千伏导线的对地距离不高,不利用后期的运行维护。而220/110千伏混压杆塔的110千伏横担大多为三角排列,采用普通110千伏鼓型排列电缆终端塔会导致导线相位变换不够灵活,不能直接与混压直线塔搭接,增加施工难度。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110千伏双回路三角排列电缆终端杆,提高110千伏导线的对地高度,使导线搭接更加方便,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方案:一种110千伏双回路三角排列电缆终端杆,包括主杆、第一横担、第二横担,所述主杆为分段式拼接结构,所述主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横担在所述主杆顶端的相对两侧水平对称设有两根,两者的一端部分别与所述主杆固定,每根所述第一横担下方分别平行间隔设有一根所述第二横担,两根所述第二横担的一端部分别与所述主杆固定且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横担与所述第二横担之间具有间距A,所述第一横担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横担长度。

第一横担、第二横担均为导线横担。

进一步的,本终端杆还包括避雷器平台,所述避雷器平台在所述第二横担下方安装于所述主杆的外周面上。

最佳的,所述避雷器平台包括避雷器支架、多个交流避雷器,所述避雷器支架与所述主杆的外周面连接,多个所述交流避雷器间隔安装于所述避雷器支架上。

进一步的,本终端杆还包括合成绝缘子横担、复合横担绝缘子,所述合成绝缘子横担设置于所述避雷器平台的下方并与所述主杆连接,所述复合横担绝缘子设有多个,在所述合成绝缘子横担上依次安装。

进一步的,本终端杆还包括电缆终端平台,所述电缆终端平台设置于所述合成绝缘子横担下方并与所述主杆连接。

最佳的,所述电缆终端平台包括电缆终端支架、户外终端、电缆接地箱,所述电缆终端支架与所述主杆连接,所述户外终端、所述电缆接地箱均设有多个,分别间隔安装于所述电缆终端支架上。

进一步的,本终端杆还包括电缆引上支架、电缆夹具,所述电缆引上支架设有多个,在所述电缆终端平台的下方沿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主杆连接,每个所述电缆引上支架上分别安装有所述电缆夹具。

进一步的,本终端杆还包括跳线绝缘子串,所述第一横担的中部及另一端部分别设有一个挂线点一,所述第二横担的另一端部设有挂线点二,所述跳线绝缘子串设有多个,分别在所述挂线点一处或所述挂线点二处与所述第一横担或所述第二横担连接。

最佳的,所述间距A为3.9m~4.2m。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仅设置了两层导线横担,不设置地线横担,塔头高比普通鼓型排列的双回路终端杆减少了7米以上,大幅降低了杆塔全高,有利于在上方有220千伏导线、净空高度受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升杆塔呼称高度,可提高下导线对地高度;电缆引上支架与主杆同时设计、同时生产、同时安装,施工便捷,并充分利用了塔身的周围空间,不额外占用土地;同时,电缆终端以上的带电部分距离地面的高度超过10米,降低了人员触电伤亡的可能,提高了电力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110千伏双回路三角排列电缆终端杆,如图1~3所述,包括主杆1、第一横担2、第二横担3、避雷器平台、合成绝缘子横担6、复合横担绝缘子7、电缆终端平台、电缆引上支架11、电缆夹具12、跳线绝缘子串13。

主杆1为分段式拼接结构,沿其轴向分为多段并依次固定,主杆1竖直设置,其地面高度在25.1m左右,第一横担2在主杆1顶端的相对两侧水平对称设有两根,两者的一端部分别与所述主杆1固定,第一横担2的长度在8.5m左右,每根第一横担2下方分别平行间隔设有一根第二横担3,两根第二横担3的一端部分别与主杆1固定且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二横担3的长度在4m左右,第一横担2与第二横担3之间具有间距A,间距A为3.9m~4.2m。

避雷器平台在第二横担3下方安装于主杆1的外周面上,避雷器平台与第二横担3之间间隔4m左右,避雷器平台包括避雷器支架4、多个交流避雷器5,避雷器支架4与主杆1的外周面连接,设置于主杆1的相对两侧,多个交流避雷器5间隔安装于避雷器支架4上。

合成绝缘子横担6设置于避雷器平台的下方并与主杆1连接,在主杆1相对两侧均有设置一个,合成绝缘子横担6与避雷器平台之间间隔3.5m左右,复合横担绝缘子7设有多个,在合成绝缘子横担6上依次安装。

电缆终端平台设置于合成绝缘子横担6下方并与主杆1连接,电缆终端平台与合成绝缘子横担6之间间隔3m左右,电缆终端平台包括电缆终端支架8、户外终端9、电缆接地箱10,电缆终端支架8与主杆1连接,在主杆1相对两侧均有设置一个,户外终端9、电缆接地箱10均设有多个,分别间隔安装于电缆终端支架8上。

电缆引上支架11设有多个,在电缆终端平台的下方沿主杆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并分别与主杆1连接,每个电缆引上支架11上分别安装有电缆夹具12。

第一横担2的中部及另一端部分别设有一个挂线点一,第二横担3的另一端部设有挂线点二,跳线绝缘子串13设有多个,分别在挂线点一处或挂线点二处与第一横担2或第二横担3连接。在第一横担2以及第二横担3的下方均设置跳线绝缘子串13,能够证带电导线对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满足要求,实现架空线和电缆的电气连接。

主杆1的相对两侧分别架设一回线路,每回线路均承三角排列,每回线路的下部为电力电缆14,通过电缆引上支架11以及其上的电缆夹具12沿主杆1向上延伸到达电缆终端平台,每回线路的上部为高导电率铁芯铝绞线15,高导电率铁芯铝绞线15自电缆终端平台通过户外终端9沿主杆1向上延伸,依次连接主杆1上自电缆终端平台向上设置的各部件。

本发明共设置两层导线横担,降低了塔头高度,在杆塔全高受限的情况下,可提高110千伏导线的对地高度。每回导线均承三角排列,与大部分220/110千伏混压杆塔排列方式一致,导线搭接方便,本电缆终端杆设有一体式电缆终端支架,节省了土地资源,降低了建设投资,同时提升了带电设备的高度,有力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终端杆利用杆塔上方的220千伏地线实现防雷保护,不设置地线横担,塔头高仅有4.1m左右,比普通鼓型排列的双回路钢管杆减少了7m以上,大幅降低了杆塔全高。有利于在上方有220千伏导线、净空高度受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升杆塔呼称高度,可提高下导线对地高度。电缆引上装置与钢管杆本体同时设计、同时生产、同时安装,施工便捷,并充分利用了塔身的周围空间,不额外占用土地。同时,电缆终端以上的带电部分距离地面的高度超过10m,降低了人员触电伤亡的可能,提高了电力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