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卫星扩频参数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卫星扩频参数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卫星扩频参数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卫星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信息;根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扩频参数;向终端广播所述目标扩频参数。该方法能够提高卫星上行链路的抗干扰能力,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8332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德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39622.1

  • 发明设计人 梁旭文;吴瑞雯;

    申请日2020-11-09

  • 分类号H04B1/69(20110101);H04B7/185(20060101);H04B17/345(20150101);H04B17/382(20150101);

  • 代理机构11332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孟金喆

  • 地址 201702 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双联路158号1幢11层C区1178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5:5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卫星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卫星扩频参数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作为地面通信方式的有效补充,卫星移动通信已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通常,卫星可以采用扩频技术与终端进行通信,即卫星和终端之间通过扩频参数来实现数据的扩频处理。因此,合理选择扩频参数对于卫星通信来说至关重要。为了提高终端与卫星之间传输的数据的抗干扰能力,如何选择卫星扩频参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卫星扩频参数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以提高卫星上行链路的抗干扰能力。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卫星扩频参数选择方法,包括:

获取卫星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信息;

根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扩频参数;

向终端广播所述目标扩频参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卫星扩频参数选择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卫星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信息;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扩频参数;

广播模块,用于向终端广播所述目标扩频参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扩频设备,安装于卫星中,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卫星扩频参数选择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卫星扩频参数选择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扩频参数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扩频设备获取卫星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信息,根据干扰信息对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扩频参数,并向终端广播目标扩频参数。由于扩频设备能够通过卫星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信息,调整卫星的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参数,使得得到的目标扩频参数对应的抗干扰能力更强,这样,当基于目标扩频参数对卫星的上行链路进行扩频处理时,能够提高上行链路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扩频参数选择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扩频参数选择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扩频参数选择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扩频参数选择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通过下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方法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卫星扩频参数选择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成为卫星中安装的扩频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下述方法实施例以执行主体是扩频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扩频参数选择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扩频设备如何进行卫星扩频参数选择的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01、获取卫星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信息。

其中,可用频段是指终端与卫星之间可通信的频段。通常,可用频段为一个或多个,以可用频段集来表示。例如,卫星的可用频段集{BW}={BW

在具体实现时,扩频设备可以周期性地获取卫星的可用频段集,以及可用频段集对应的干扰频段集和干扰功率。可选的,通过干扰检测设备对卫星的可用频段集中的各可用频段进行扫描,以得到可用频段集中存在的干扰信号,并测量干扰信号的功率以及带宽,从而得到各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频段集和干扰功率,并将检测到的干扰频段集和干扰功率传输给扩频设备。其中,上述干扰检测设备可以是与扩频设备分离的设备,也可以是与扩频设备集成在一起的一体化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扩频设备获取可用频段集对应的干扰信息的获取方式不做限定,可基于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获取方式。

S102、根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扩频参数。

其中,在得到卫星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信息之后,扩频设备基于干扰信息便可以获知可用频段中存在的干扰情况,从而基于干扰情况对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参数进行调整。在扩频通信中,扩频参数越高,表示原始数据受外界影响就越小,抗干扰能力就越强。因此,在通过干扰频段的范围以及干扰功率的大小获知干扰信号对可用频段的干扰严重时,扩频设备可以升高该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参数,以提高该可用频段的抗干扰能力。可选的,扩频参数可以为扩频因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S102的过程可以为:根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因子或所述可用频段进行调整。

具体的,在得到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信息之后,扩频设备基于该干扰信息,可以确定可用频段中的干扰信号的类型,并基于干扰信号的类型调整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因子或调整可用频段。其中,干扰信号的类型可以包括窄带干扰信号和宽带干扰信号,通常,窄带干扰信号的干扰功率较大,宽带干扰信号的干扰功率较小。这样,当确定可用频段中的干扰信号为干扰功率较小的宽带干扰信号时,扩频设备可以对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因子进行调整,如升高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因子。当确定可用频段中的干扰信号为干扰功率较大的窄带干扰信号时,扩频设备可以对可用频段进行调整,以避开干扰频段。

S103、向终端广播所述目标扩频参数。

其中,目标扩频参数是指卫星与终端之间可通信的上行链路的频段信息,包括目标可用频段以及目标可用频段对应的目标扩频因子。在上述S102中,当扩频设备基于干扰信息调整的初始扩频参数为卫星的可用频段时,该目标可用频段是指调整后的可用频段。当扩频设备基于干扰信息调整的初始扩频参数为卫星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时,该目标可用频段是指未调整的可用频段。

在得到目标可用频段以及目标可用频段对应的目标扩频因子之后,扩频设备将目标可用频段以及目标可用频段对应的目标扩频因子广播给终端,以使终端通过目标可用频段和目标扩频因子对原始数据进行扩频处理。

为了能够对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因子进行调整,扩频设备需要预先获取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因子。同时,在扩频通信中,当扩频因子较大时,数据抗干扰能力越强,但是数据传输速度越低;反之,数据抗干扰能力越弱,但是数据传输速度越高。因此,合理选取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因子对卫星通信来说至关重要。可选的,初始扩频因子的获取过程可以为:获取卫星的最小接收功率;根据所述可用频段和所述最小接收功率,从预设的映射关系表中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最小的扩频因子,并将所述最小的扩频因子确定为所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使得所述最小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卫星的目标接收灵敏度,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是基于所述最小的扩频因子、所述可用频段和所述映射关系表得到的,所述映射关系表中包括不同频段、不同扩频因子以及卫星的接收灵敏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扩频设备可以周期性地根据所有可用频段上接收到的信号强度,选择最小的信号强度作为卫星的最小接收功率,并基于该最小接收功率和可用频段,从映射关系表中选择使得最小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卫星的接收灵敏度的最小的扩频因子,作为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在扩频通信中,由于扩频因子越大,表示一个符号含有的码片数越多,相应地,数据传输速率也越慢。因此,在保证卫星能够正确解调终端发送的数据的前提下,选择使得最小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卫星的接收灵敏度的最小的扩频因子,能够保证数据传输速率最高。

示例性的,上述映射关系表可以如下表1所示(其中,SF为扩频因子,BW为可用频段):

表1

假设卫星的最小接收功率为-130dBm,可用频段为125kHz,扩频设备根据可用频段和最小接收功率,从表1中查询使得卫星的最小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卫星的目标接收灵敏度的最小的扩频因子,通过查表可得,最小的扩频因子为8。这样,扩频设备便可以将该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设置为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扩频参数选择方法,扩频设备获取卫星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信息,根据干扰信息对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扩频参数,并向终端广播目标扩频参数。由于扩频设备能够通过卫星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信息,调整卫星的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参数,使得得到的目标扩频参数对应的抗干扰能力更强,这样,当基于目标扩频参数对卫星的上行链路进行扩频处理时,能够提高上行链路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扩频设备根据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信息,对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因子或可用频段进行调整的具体过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如图2所示,上述根据干扰信息,对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因子或可用频段进行调整的过程可以为:

S201、判断所述干扰频段是否超过所述可用频段的带宽门限。

其中,带宽门限用于表征干扰频段占用可用频段的百分比,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扩频设备可以计算干扰频段BW

S202、升高所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

具体的,所述初始干扰容限与所述初始扩频因子相关。通常,宽带干扰信号占用可用频段的带宽较多,但是其干扰功率一般较小,针对此情况,扩频设备便可以升高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以提高可用频段的抗干扰能力。可选的,扩频设备可以基于下述公式1或者公式1的变型来升高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SF

公式1:SF

其中,n

由于可用频段中的干扰信号的功率仍较高,该可用频段的抗干扰能力仍达不到需求。为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可用频段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对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进行多次调整。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上述升高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的过程可以包括:升高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并根据调整后的初始扩频因子更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干扰容限,以及在确定干扰功率超过更新后的初始干扰容限时,继续升高调整后的初始扩频因子。

其中,所述初始干扰容限与所述初始扩频因子相关,且小于下述S203中的所涉及的干扰功率检测门限,初始干扰容限可以理解为该可用频段在初始扩频因子下所能够提供的最大抗干扰能力。因此,在可用频段对应的扩频因子改变后,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容限也会随之改变。这样,在对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进行调整之后,扩频设备便可以基于调整后的初始扩频因子重新计算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容限,并基于计算得到的干扰容限更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干扰容限。可选的,扩频设备可以通过下述公式2或者下述公式2的变型计算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容限M

公式2:M

其中,G

在对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干扰容限进行更新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卫星上行链路的抗干扰能力,扩频设备继续判断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功率是否超过更新后的初始干扰容限,若超过(即在确定该干扰功率超过更新后的初始干扰容限时),则继续按照上述公式1或者公式1的变型对调整后的初始扩频因子进行调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设置扩频因子的调整次数,若经过多次调整之后,干扰信号的干扰功率仍然超过可用频段更新后的干扰容限,则确定该可用频段干扰非常严重,并将该频段确定为不可通信的频段。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扩频设备中的硬件所支持的扩频因子也有上限值,因此,扩频设备还需要将每次调整后的初始扩频因子与上述上限值进行比较,若大于上限值,则确定该频段为不可通信的频段。

S203、在确定所述干扰功率未超过所述可用频段的干扰功率检测门限时,升高所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或者,在确定所述干扰功率超过所述可用频段的干扰功率检测门限时,对所述可用频段进行调整。

具体的,所述干扰功率检测门限与所述初始扩频因子相关,由于初始扩频因子不能无限制地进行调整,因此,干扰功率检测门限可以理解为在初始扩频因子进行最大调整后该可用频段所能够提供的最大抗干扰能力。扩频设备可以通过下述公式3或者公式3的变型来计算干扰功率检测门限η

公式3:η

其中,n

通常,窄带干扰信号占用可用频段的带宽较小,但是其干扰功率一般较大,对于干扰功率较大的窄带干扰信号来说,若仅仅通过调整可用频段对应的扩频因子,可能会大大降低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了实现在提高上行链路的抗干扰能力的同时,又能够确保数据传输速率不会大幅度降低的目的,针对此情况,扩频设备可以进而判断干扰信号的干扰功率是否超过可用频段的干扰功率检测门限,从而确定是否能够通过调整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来提高可用频段的抗干扰能力。若超过,则不建议调整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此时可以采用带宽调整策略,以避开干扰信号的干扰频段。若未超过,则表明还存在扩频因子的调整空间,此时可以升高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

在实际应用中,窄带干扰信号可能分布在可用频段的前部分、中间部分或者后部分,上述前部分可以理解为靠近可用频段的初始频点,上述中间部分可以理解为既不靠近可用频段的初始频点,也不靠近可用频段的终止频点,上述后部分可以理解为靠近可用频段的终止频点。对于窄带干扰信号的不同分布情况,对可用频段的调整策略也是不相同的。针对此情况,可以参照下述实施例的过程进行可用频段的调整。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扩频设备可以基于窄带干扰信号在可用频段中的分布情况,对可用频段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扩频设备对可用频段进行调整的过程可以为:

S301、获取所述可用频段的第一初始频点与所述干扰频段的第二初始频点的第一差值,以及所述可用频段的第一终止频点与所述干扰频段的第二终止频点的第二差值。

其中,假设可用频段BW

S302、将所述可用频段划分为第一目标可用频段和第二目标可用频段。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可用频段的范围为[所述第一初始频点,所述第二初始频点],所述第二目标可用频段的范围为[所述第二终止频点,所述第一终止频点]。由于干扰信号位于可用频段的中间部分,为了避开干扰频段,因此,扩频设备以干扰频段为边界,将可用频段划分为第一目标可用频段和第二目标可用频段。继续以上述S301中的例子为例,经过划分后的第一目标可用频段的范围为[f

S303、将所述可用频段划分为第三目标可用频段。

其中,所述第三目标可用频段的范围为[所述第一初始频点,所述第二初始频点]。由于干扰信号位于可用频段的后部分,为了避开干扰频段,因此,扩频设备以干扰频段的第二初始频段为边界,将可用频段划分为第三目标可用频段。继续以上述S301中的例子为例,划分后的第三目标可用频段的范围为[f

S304、将所述可用频段划分为第四目标可用频段。

其中,所述第四目标可用频段的范围为[所述第二终止频点,所述第一终止频点]。由于干扰信号位于可用频段的前部分,为了避开干扰频段,因此,扩频设备以干扰频段的第二终止频段为边界,将可用频段划分为第四目标可用频段。继续以上述S301中的例子为例,划分后的第四目标可用频段的范围为[f

在扩频通信中,扩频因子越大,表示一个符号含有的码片数越多,此时数据传输速率越慢。因此,为了在提高数据抗干扰能力的同时,又能够兼顾数据传输速率,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在对可用频段调整后,扩频设备还可以确定调整后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并降低调整后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

具体的,针对上述带宽调整策略中的第一种情况:当扩频设备将可用频段划分为第一目标可用频段和第二目标可用频段时,扩频设备确定第一目标可用频段和第二目标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SF

其中,在将可用频段划分为第一目标可用频段和第二目标可用频段后,扩频设备将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分别作为第一目标可用频段和第二目标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SF

公式4:SF

其中,n

针对上述带宽调整策略中的第二种情况:当扩频设备将可用频段划分为第三目标可用频段时,扩频设备可以确定第三目标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SF

其中,在将可用频段划分为第三目标可用频段后,扩频设备将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分别作为第三目标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SF

针对上述带宽调整策略中的第三种情况:当扩频设备将可用频段划分为第四目标可用频段时,扩频设备确定第四目标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SF

其中,在将可用频段划分为第四目标可用频段后,扩频设备将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分别作为第四目标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SF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扩频设备中的硬件所支持的扩频因子也有下限值,因此,在降低调整后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之后,扩频设备还可以将降低后的初始扩频因子与该下限值进行比较,若小于下限值,则将降低后的初始扩频因子更新为该下限值。

在本实施例中,扩频设备可以通过将干扰频段与可用频段的带宽门限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干扰信号的具体类型,并基于干扰信号的具体类型选择调整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因子或者调整可用频段,使得所调整的扩频参数更具有针对性,进一步提高了上行链路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在对可用频段进行调整后,还可以降低调整后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在提高上行链路的抗干扰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兼顾数据传输速率,实现了提高上行链路的抗干扰能力和确保数据传输速率不会大幅度降低之间的平衡。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扩频参数选择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40、第一调整模块41和广播模块42;

具体的,第一获取模块40用于获取卫星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信息;

第一调整模块41用于根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扩频参数;

广播模块42用于向终端广播所述目标扩频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扩频参数选择装置,扩频设备获取卫星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信息,根据干扰信息对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扩频参数,并向终端广播目标扩频参数。由于扩频设备能够通过卫星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信息,调整卫星的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参数,使得得到的目标扩频参数对应的抗干扰能力更强,这样,当基于目标扩频参数对卫星的上行链路进行扩频处理时,能够提高上行链路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一调整模块4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因子或所述可用频段进行调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一调整模块41包括:判断单元、第一调整单元和第二调整单元;

具体的,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干扰频段是否超过所述可用频段的带宽门限;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在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干扰频段超过所述可用频段的带宽门限时,升高所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在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干扰频段未超过所述可用频段的带宽门限,并在确定所述干扰功率未超过所述可用频段的干扰功率检测门限时,升高所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或者,在确定所述干扰功率超过所述可用频段的干扰功率检测门限时,对所述可用频段进行调整;其中,所述干扰功率检测门限与所述初始扩频因子相关。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一调整单元具体用于升高所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并根据调整后的初始扩频因子更新所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干扰容限,以及在确定所述干扰功率超过更新后的初始干扰容限时,继续升高所述调整后的初始扩频因子,其中,所述初始干扰容限与所述初始扩频因子相关,且小于所述干扰功率检测门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二调整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可用频段的第一初始频点与所述干扰频段的第二初始频点的第一差值,以及所述可用频段的第一终止频点与所述干扰频段的第二终止频点的第二差值;当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均大于或等于最小信道带宽时,将所述可用频段划分为第一目标可用频段和第二目标可用频段;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可用频段的范围为[所述第一初始频点,所述第二初始频点],所述第二目标可用频段的范围为[所述第二终止频点,所述第一终止频点];或者,当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最小信道带宽,并且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所述最小信道带宽时,将所述可用频段划分为第三目标可用频段;其中,所述第三目标可用频段的范围为[所述第一初始频点,所述第二初始频点];或者,当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最小信道带宽时,将所述可用频段划分为第四目标可用频段;其中,所述第四目标可用频段的范围为[所述第二终止频点,所述第一终止频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确定模块和第二调整模块;

具体的,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调整后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降低所述调整后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获取模块和选择模块;

具体的,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卫星的最小接收功率;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可用频段和所述最小接收功率,从预设的映射关系表中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最小的扩频因子,并将所述最小的扩频因子确定为所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使得所述最小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卫星的目标接收灵敏度,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是基于所述最小的扩频因子、所述可用频段和所述映射关系表得到的,所述映射关系表中包括不同频段、不同扩频因子以及卫星的接收灵敏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扩频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可以如图5所示。该扩频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其中,该扩频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扩频设备的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卫星扩频参数选择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扩频设备的限定,具体的扩频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扩频设备,安装于卫星中,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卫星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信息;

根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扩频参数;

向终端广播所述目标扩频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因子或所述可用频段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判断所述干扰频段是否超过所述可用频段的带宽门限;若超过,则升高所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若未超过,则在确定所述干扰功率未超过所述可用频段的干扰功率检测门限时,升高所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或者,在确定所述干扰功率超过所述可用频段的干扰功率检测门限时,对所述可用频段进行调整;其中,所述干扰功率检测门限与所述初始扩频因子相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干扰频段超过所述可用频段的带宽门限时,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升高所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并根据调整后的初始扩频因子更新所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干扰容限,以及在确定所述干扰功率超过更新后的初始干扰容限时,继续升高所述调整后的初始扩频因子,其中,所述初始干扰容限与所述初始扩频因子相关,且小于所述干扰功率检测门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所述可用频段的第一初始频点与所述干扰频段的第二初始频点的第一差值,以及所述可用频段的第一终止频点与所述干扰频段的第二终止频点的第二差值;当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均大于或等于最小信道带宽时,将所述可用频段划分为第一目标可用频段和第二目标可用频段;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可用频段的范围为[所述第一初始频点,所述第二初始频点],所述第二目标可用频段的范围为[所述第二终止频点,所述第一终止频点];或者,当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最小信道带宽,并且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所述最小信道带宽时,将所述可用频段划分为第三目标可用频段;其中,所述第三目标可用频段的范围为[所述第一初始频点,所述第二初始频点];或者,当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最小信道带宽时,将所述可用频段划分为第四目标可用频段;其中,所述第四目标可用频段的范围为[所述第二终止频点,所述第一终止频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确定调整后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降低所述调整后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卫星的最小接收功率;根据所述可用频段和所述最小接收功率,从预设的映射关系表中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最小的扩频因子,并将所述最小的扩频因子确定为所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使得所述最小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卫星的目标接收灵敏度,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是基于所述最小的扩频因子、所述可用频段和所述映射关系表得到的,所述映射关系表中包括不同频段、不同扩频因子以及卫星的接收灵敏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卫星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干扰信息;

根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扩频参数;

向终端广播所述目标扩频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可用频段的初始扩频因子或所述可用频段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判断所述干扰频段是否超过所述可用频段的带宽门限;若超过,则升高所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若未超过,则在确定所述干扰功率未超过所述可用频段的干扰功率检测门限时,升高所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或者,在确定所述干扰功率超过所述可用频段的干扰功率检测门限时,对所述可用频段进行调整;其中,所述干扰功率检测门限与所述初始扩频因子相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干扰频段超过所述可用频段的带宽门限时,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升高所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并根据调整后的初始扩频因子更新所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干扰容限,以及在确定所述干扰功率超过更新后的初始干扰容限时,继续升高所述调整后的初始扩频因子,其中,所述初始干扰容限与所述初始扩频因子相关,且小于所述干扰功率检测门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所述可用频段的第一初始频点与所述干扰频段的第二初始频点的第一差值,以及所述可用频段的第一终止频点与所述干扰频段的第二终止频点的第二差值;当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均大于或等于最小信道带宽时,将所述可用频段划分为第一目标可用频段和第二目标可用频段;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可用频段的范围为[所述第一初始频点,所述第二初始频点],所述第二目标可用频段的范围为[所述第二终止频点,所述第一终止频点];或者,当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最小信道带宽,并且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所述最小信道带宽时,将所述可用频段划分为第三目标可用频段;其中,所述第三目标可用频段的范围为[所述第一初始频点,所述第二初始频点];或者,当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最小信道带宽时,将所述可用频段划分为第四目标可用频段;其中,所述第四目标可用频段的范围为[所述第二终止频点,所述第一终止频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确定调整后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降低所述调整后的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卫星的最小接收功率;根据所述可用频段和所述最小接收功率,从预设的映射关系表中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最小的扩频因子,并将所述最小的扩频因子确定为所述可用频段对应的初始扩频因子;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使得所述最小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卫星的目标接收灵敏度,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是基于所述最小的扩频因子、所述可用频段和所述映射关系表得到的,所述映射关系表中包括不同频段、不同扩频因子以及卫星的接收灵敏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卫星扩频参数选择装置、扩频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卫星扩频参数选择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卫星扩频参数选择方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