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手动抑制导航雷达海杂波的方法及系统

一种手动抑制导航雷达海杂波的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动抑制导航雷达海杂波的方法,包括:对扫描范围进行网格划分;确定当前圈包含的各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天线转动当前圈对应的噪声幅度值、每个扇区的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及对应的采样点数;基于每个网格周围网格的第一幅度值,获取每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并进行处理得到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基于所述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获取海杂波最终检测曲线。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手动抑制导航雷达海杂波的系统。本发明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使海杂波检测曲线保持下降使其和海杂波的变化趋势相匹配,此海杂波最终检测曲线可以有效抑制大部分海杂波,得到质量较好的雷达图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556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37481.1

  • 发明设计人 杨婧;王伟;

    申请日2020-12-23

  • 分类号G01S7/41(20060101);

  • 代理机构11496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周倩

  • 地址 100095 北京市海淀区地锦路7号院10号楼5层501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0:0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航雷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动抑制导航雷达海杂波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对雷达接收的海杂波信号进行处理时,一般采用雷达方程计算的方式确定海杂波变化曲线,使得曲线的适应性不强,无法适用于不同海域和不同海况。同样海杂波的幅度分布可以分为瑞利分布、韦布尔分布、正态对数分布和K分布,每种分布下海杂波的特性差异较大,这种固定的曲线与海杂波的变化趋势贴合度不高,会影响低、小、慢目标的检测。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动抑制导航雷达海杂波的方法及系统,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使海杂波检测曲线保持下降并和海杂波的变化趋势相匹配,可以有效抑制大部分海杂波,得到质量较好的雷达图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动抑制导航雷达海杂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扫描范围进行网格划分,方位维和距离维上被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内包括多个采样点,其中,所述方位维上设有与中心点同心的多个圆,相邻两个同心圆形成一个距离环,所述距离维上设有从中心点发散出的多条射线,相邻两条射线形成一个扇区;

根据天线转动当前圈所有采样点落在所述扫描范围的位置,确定当前圈包含的各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天线转动当前圈对应的噪声幅度值、每个扇区的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及对应的采样点数;

在每个扇区的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基于每个网格周围网格第一幅度值,获取每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并对各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进行处理,得到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

基于所述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获取海杂波最终检测曲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扫描范围在方位维上被划分为多个方位单元,每个方位单元的距离维上被划分为多个距离单元,

所述根据天线转动当前圈所有采样点落在所述扫描范围的位置,确定当前圈包含的各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天线转动当前圈对应的噪声幅度值、每个扇区的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及对应的采样点数,包括:

根据天线转动当前圈落在所述扫描范围的位置,确定当前圈包含的所有网格的参考幅度值,其中,每个网格的参考幅度值通过对该网格内所有采样点的幅度值求平均值获取;

对每个网格的参考幅度值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各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

对每个距离环内所有采样点的幅度值求平均值,将所有距离环幅度平均值中的最小值作为天线转动当前圈的噪声参考幅度值,并对噪声参考幅度值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噪声幅度值,

对每个扇区,将所述距离维上每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和所述噪声幅度值进行比较,在连续多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都小于所述噪声幅度值时,将所述连续多个网格中第一个网格所在距离作为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

对每个扇区内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的参考采样点数进行加权处理,确定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的采样点数,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在每个扇区的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基于每个网格周围网格的第一幅度值,获取每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并对各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进行处理,得到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包括:

将每个网格周围四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进行加权处理,获取每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

对各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进行折线化处理,其中,在折线处理时,若当前网格的第二幅度值大于前一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则这两个网格之间的折线斜率为0,得到趋势下降的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其中,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基于所述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获取海杂波最终检测曲线,包括:

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对每个扇区的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进行调整,确定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各个采样点对应的检测门限值,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获取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的延长采样点数,并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确定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各个延长采样点对应的检测门限值,综合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到预设量程范围内的三段曲线,获得预设量程范围内的第一检测曲线,将从开始采样点到预设量程对应采样点的检测门限值设为固定增益值,获得预设量程范围内的第二检测曲线;

对每个目标采样点,将该采样点对应的第一检测曲线中的检测门限值和第二检测曲线中的检测门限值的最大值作为该采样点的检测门限值;

对各个采样点的检测门限值进行平滑处理,得到海杂波最终检测曲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对每个扇区的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进行调整,确定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各个采样点对应的检测门限值,包括:

对每个扇区的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的每个采样点,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确定采样点对应的检测门限值,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获取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的延长采样点数,包括:

根据调整的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获取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各个延长采样点对应的检测门限值,包括:

对每个扇区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延长采样点,根据调整的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其中,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第一段曲线为

在预设量程范围内,所述第一检测曲线为

在预设量程范围内,所述第二检测曲线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手动抑制导航雷达海杂波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网格划分模块,用于对扫描范围进行网格划分,方位维和距离维上被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内包括多个采样点,其中,所述方位维上设有与中心点同心的多个圆,相邻两个同心圆形成一个距离环,所述距离维上设有从中心点发散出的多条射线,相邻两条射线形成一个扇区;

幅度统计模块,用于根据天线转动当前圈所有采样点落在所述扫描范围的位置,确定当前圈包含的各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天线转动当前圈对应的噪声幅度值、每个扇区的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及对应的采样点数;

基本检测曲线模块,用于在每个扇区的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基于每个网格周围网格第一幅度值,获取每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并对各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进行处理,得到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

最终检测曲线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获取海杂波最终检测曲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扫描范围在方位维上被划分为多个方位单元,每个方位单元的距离维上被划分为多个距离单元,所述幅度统计模块包括:

根据天线转动当前圈落在所述扫描范围的位置,确定当前圈包含的所有网格的参考幅度值,其中,每个网格的参考幅度值通过对该网格内所有采样点的幅度值求平均值获取;

对每个网格的参考幅度值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各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

对每个距离环内所有采样点的幅度值求平均值,将所有距离环幅度平均值中的最小值作为天线转动当前圈的噪声参考幅度值,并对噪声参考幅度值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噪声幅度值,

对每个扇区,将所述距离维上每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和所述噪声幅度值进行比较,在连续多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都小于所述噪声幅度值时,将所述连续多个网格中第一个网格所在距离作为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

对每个扇区内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的参考采样点数进行加权处理,确定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的采样点数,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基本检测曲线模块包括:

将每个网格周围四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进行加权处理,获取每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

对各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进行折线化处理,其中,在折线处理时,若当前网格的第二幅度值大于前一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则这两个网格之间的折线斜率为0,得到趋势下降的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其中,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最终检测曲线模块包括:

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对每个扇区的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进行调整,确定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各个采样点对应的检测门限值,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获取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的延长采样点数,并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确定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各个延长采样点对应的检测门限值,综合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到预设量程范围内的三段曲线,获得预设量程范围内的第一检测曲线,将从开始采样点到预设量程对应采样点的检测门限值设为固定增益值,获得预设量程范围内的第二检测曲线;

对每个目标采样点,将该采样点对应的第一检测曲线中的检测门限值和第二检测曲线中的检测门限值的最大值作为该采样点的检测门限值;

对各个采样点的检测门限值进行平滑处理,得到海杂波最终检测曲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最终检测曲线模块包括:

对每个扇区的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的每个采样点,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确定采样点对应的检测门限值,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最终检测曲线模块包括:

根据调整的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最终检测曲线模块包括:

对每个扇区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延长采样点,根据调整的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其中,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第一段曲线为

在预设量程范围内,所述第一检测曲线为

在预设量程范围内,所述第二检测曲线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使海杂波检测曲线保持下降并和海杂波的变化趋势相匹配,可以有效抑制大部分海杂波,得到质量较好的雷达图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手动抑制导航雷达海杂波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网格划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当前网格相邻四个网格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海杂波最终检测曲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所用术语仅用于说明目的,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术语“包括”和/或“包含”用于指定所述元件、步骤、操作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步骤、操作和/或组件的情况。术语“第一”、“第二”等可能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不代表顺序,且不对这些元件起限定作用。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素和另一个元素。结合以下附图,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变得显而易见,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关于本发明所述实施例的说明。附图仅出于说明的目的用来描绘本发明所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很容易地从以下说明中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本发明所示结构和方法的替代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手动抑制导航雷达海杂波的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对扫描范围进行网格划分,方位维和距离维上被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内包括多个采样点,其中,所述方位维上设有与中心点同心的多个圆,相邻两个同心圆形成一个距离环,所述距离维上设有从中心点发散出的多条射线,相邻两条射线形成一个扇区;

根据天线转动当前圈所有采样点落在所述扫描范围的位置,确定当前圈包含的各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天线转动当前圈对应的噪声幅度值、每个扇区的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及对应的采样点数;

在每个扇区的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基于每个网格周围网格第一幅度值,获取每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并对各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进行处理,得到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

基于所述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获取海杂波最终检测曲线。

导航雷达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一般包括目标的回波信号、噪声和海杂波反射回来的信号。对海杂波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处理,使虚警率达到最低。根据雷达方程,正常目标反射信号的功率根据1/R

式中,

式中,

相关技术中,雷达一般需要在固定的R

不同的海域和海况,海杂波的分布都是不同的,故很难用一种幅度分布来说明杂波的实际幅度分布特征,本发明所得检测曲线是通过多帧实时加权计算获得的结果,以此来反映实际海杂波幅度随距离变化的平均趋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使调整的曲线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海域和不同的海况。对于不同的海杂波幅度分布,例如瑞利分布、韦布尔分布、正态对数分布和K分布,本发明所述方法调整的曲线与海杂波变化规律相近,保持曲线下降,能与海杂波实时变化趋势一致,可以适用于低、小、慢目标的检测。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扫描范围在方位维上被划分为多个方位单元,每个方位单元的距离维上被划分为多个距离单元,

所述根据天线转动当前圈所有采样点落在所述扫描范围的位置,确定当前圈包含的各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天线转动当前圈对应的噪声幅度值、每个扇区的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及对应的采样点数,包括:

根据天线转动当前圈落在所述扫描范围的位置,确定当前圈包含的所有网格的参考幅度值,其中,每个网格的参考幅度值通过对该网格内所有采样点的幅度值求平均值获取;

对每个网格的参考幅度值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各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

对每个距离环内所有采样点的幅度值求平均值,将所有距离环幅度平均值中的最小值作为天线转动当前圈的噪声参考幅度值,并对噪声参考幅度值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噪声幅度值,

对每个扇区,将所述距离维上每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和所述噪声幅度值进行比较,在连续多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都小于所述噪声幅度值时,将所述连续多个网格中第一个网格所在距离作为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

对每个扇区内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的参考采样点数进行加权处理,确定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的采样点数,

扫描范围在方位维上被划分为多个方位单元,每个方位单元的距离维上被划分为多个距离单元,每个方位单元中的一个距离单元组成一个网格单元,即前述网格。如图2所示,方位维上例如划分为512个方位单元,每一圈上都划分为512个方位单元,距离维上每个距离单元例如包含30个采样点。可以理解的是,天线每转动一圈,获得一帧雷达图像。在对网格的幅度值进行加权处理时,需要进行多帧递推的处理过程。递推过程中,可以将天线转动第1圈时,每个网格内所有采样点的幅度值平均值作为初始网格幅度值。当前帧加权系数a和b可以相同或不同,可以适应性设计,例如,

在进行噪声幅度值加权处理时,可以将天线转动第1圈时,所有采样点的幅度平均值作为初始噪声幅度值。转动当前圈的加权系数c和d可以相同或不同,可以适应性设计,例如,

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是分扇区进行统计的,每个扇区都需要确定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所对应的采样点数。在对当前扇区每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和噪声幅度值进行比较时,例如可以先确定连续5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均小于噪声幅度值,假设这连续5个网格中的第一个网格所在的距离单元数为n1,那么当前扇区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即为当前扇区第一距离单元到第n1距离单元的距离,此时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的采样点数即为n1*30。上述5个网格,每个距离单元的采样点数为30均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对判定时连续网格的数量和每个距离单元的采样点数不做具体限定。

在对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的采样点数进行加权处理时,可以将天线转动第1圈时,当前扇区p的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采样点数作为初始采样点数。转动当前圈的加权系数e和f可以相同或不同,可以适应性设计,例如,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在每个扇区的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基于每个网格周围网格的第一幅度值,获取每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并对各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进行处理,得到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包括:

将每个网格周围四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进行加权处理,获取每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

对各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进行折线化处理,其中,在折线处理时,若当前网格的第二幅度值大于前一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则这两个网格之间的折线斜率为0,得到趋势下降的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其中,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扇区的第一根扫描线到来时才会进行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的统计,因此,每个扇区统计一次。对每个扇区,根据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的每个采样点,采用前述方法获取每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第一幅度值的具体获取方式这里不再赘述。再对每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进行二次处理,将当前网格相邻的四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进行加权平均,获取当前网格的第二幅度值。如图3所示,当前网格的相邻四个网格分别为上一网格、下一网格、前一网格和后一网格。上述二次处理过程,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有效性。

在对各个第二幅度值进行折线化处理时,例如可以先用线性回归等方法得到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基于所述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获取海杂波最终检测曲线,包括:

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对每个扇区的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进行调整,确定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各个采样点对应的检测门限值,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获取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的延长采样点数,并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确定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各个延长采样点对应的检测门限值,综合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到预设量程范围内的三段曲线,获得预设量程范围内的第一检测曲线,将从开始采样点到预设量程对应采样点的检测门限值设为固定增益值,获得预设量程范围内的第二检测曲线;

对每个采样点,将该采样点对应的第一检测曲线中的检测门限值和第二检测曲线中的检测门限值的最大值作为该采样点的检测门限值;

对各个采样点的检测门限值进行平滑处理,得到海杂波最终检测曲线。

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划分扇区,确定每个扇区内海杂波增益值的作用距离,可以更加贴合的匹配海杂波的变化过程。在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的基础上,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可以有效抑制噪声和海杂波,实现对小目标的检测。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对每个扇区的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进行调整,确定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各个采样点对应的检测门限值,包括:

对每个扇区的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的每个采样点,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确定采样点对应的检测门限值,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获取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的延长采样点数,包括:

根据调整的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获取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各个延长采样点对应的检测门限值,包括:

对每个扇区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延长采样点,根 据调整的所述海杂波增益值的数值和所述固定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其中,

如前述所示,对于不同的海域、不同的海况,海杂波幅度分布不同。在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之外可能还会有一些若隐若现的海杂波,幅度不是很强,这些海杂波处于边缘。本发明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对这些边缘的海杂波进行抑制,使曲线可以更加适用于不同的海域和不同海况。边缘作用距离从每个扇区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开始计算。在手动调整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海杂波增益值调的越大,边缘区域的距离单位越大,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的延长采样点对应的检测门限值越大。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第一段曲线为

在预设量程范围内,所述第一检测曲线为

在预设量程范围内,所述第二检测曲线为

对于第p个扇区,检测曲线为:

再通过对上述检测曲线做平滑处理,可以得到海杂波最终检测曲线。如图5所示,平滑的曲线即为处理后得到的海杂波最终检测曲线。可以看出,海杂波最终检测曲线保持下降趋势,与海杂波变化规律相近,且可以有效抑制噪声和海杂波。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手动抑制导航雷达海杂波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网格划分模块,用于对扫描范围进行网格划分,方位维和距离维上被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内包括多个采样点,其中,所述方位维上设有与中心点同心的多个圆,相邻两个同心圆形成一个距离环,所述距离维上设有从中心点发散出的多条射线,相邻两条射线形成一个扇区;

幅度统计模块,用于根据天线转动当前圈所有采样点落在所述扫描范围的位置,确定当前圈包含的各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天线转动当前圈对应的噪声幅度值、每个扇区的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及对应的采样点数;

基本检测曲线模块,用于在每个扇区的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基于每个网格周围网格第一幅度值,获取每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并对各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进行处理,得到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

最终检测曲线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获取海杂波最终检测曲线。

相关技术中,雷达一般在固定的R

不同的海域和海况,海杂波的分布都是不同的,故很难用一种幅度分布来说明杂波的实际幅度分布特征,本发明所得检测曲线是通过多帧实时加权计算获得的结果,以此来反映实际海杂波幅度随距离变化的平均趋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系统可以使调整的曲线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海域和不同的海况。对于不同的海杂波幅度分布,例如瑞利分布、韦布尔分布、正态对数分布和K分布,本发明所述系统调整的曲线与海杂波变化规律相近,保持曲线下降,能与海杂波实时变化趋势一致,可以适用于低、小、慢目标的检测。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扫描范围在方位维上被划分为多个方位单元,每个方位单元的距离维上被划分为多个距离单元,所述幅度统计模块包括:

根据天线转动当前圈落在所述扫描范围的位置,确定当前圈包含的所有网格的参考幅度值,其中,每个网格的参考幅度值通过对该网格内所有采样点的幅度值求平均值获取;

对每个网格的参考幅度值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各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

对每个距离环内所有采样点的幅度值求平均值,将所有距离环幅度平均值中的最小值作为天线转动当前圈的噪声参考幅度值,并对噪声参考幅度值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噪声幅度值,

对每个扇区,将所述距离维上每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和所述噪声幅度值进行比较,在连续多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都小于所述噪声幅度值时,将所述连续多个网格中第一个网格所在距离作为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

对每个扇区内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的参考采样点数进行加权处理,确定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的采样点数,

扫描范围在方位维上被划分为多个方位单元,每个方位单元的距离维上被划分为多个距离单元,每个方位单元中的一个距离单元组成一个网格单元,即前述网格。如图2所示,方位维上例如划分为512个方位单元,每一圈上都划分为512个方位单元,距离维上每个距离单元例如包含30个采样点。可以理解的是,天线每转动一圈,获得一帧雷达图像。在对网格的幅度值进行加权处理时,需要进行多帧递推的处理过程。递推过程中,可以将天线转动第1圈时,每个网格内所有采样点的幅度值平均值作为初始网格幅度值。当前帧加权系数a和b可以相同或不同,可以适应性设计,例如,

在进行噪声幅度值加权处理时,可以将天线转动第1圈时,所有采样点的幅度平均值作为初始噪声幅度值。转动当前圈的加权系数c和d可以相同或不同,可以适应性设计,例如,

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是分扇区进行统计的,每个扇区都需要确定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所对应的采样点数。在对当前扇区每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和噪声幅度值进行比较时,例如可以先确定连续5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均小于噪声幅度值,假设这连续5个网格中的第一个网格所在的距离单元数为n1,那么当前扇区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即为当前扇区第一距离单元到第n1距离单元的距离,此时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的采样点数即为n1*30。上述5个网格,每个距离单元的采样点数为30均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对判定时连续网格的数量和每个距离单元的采样点数不做具体限定。

在对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的采样点数进行加权处理时,可以将天线转动第1圈时,当前扇区p的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采样点数作为初始采样点数。转动当前圈的加权系数e和f可以相同或不同,可以适应性设计,例如,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基本检测曲线模块包括:

将每个网格周围四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进行加权处理,获取每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

对各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进行折线化处理,其中,在折线处理时,若当前网格的第二幅度值大于前一个网格的第二幅度值,则这两个网格之间的折线斜率为0,得到趋势下降的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其中,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扇区的第一根扫描线到来时才会进行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的统计,因此,每个扇区统计一次。对每个扇区,根据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的每个采样点,采用前述方法获取每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第一幅度值的具体获取方式这里不再赘述。再对每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进行二次处理,将当前网格相邻的四个网格的第一幅度值进行加权平均,获取当前网格的第二幅度值。如图3所示,当前网格的相邻四个网格分别为上一网格、下一网格、前一网格和后一网格。上述二次处理过程,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有效性。

在对各个第二幅度值进行折线化处理时,例如可以先用线性回归等方法得到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最终检测曲线模块包括:

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对每个扇区的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进行调整,确定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各个采样点对应的检测门限值,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获取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的延长采样点数,并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确定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各个延长采样点对应的检测门限值,综合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到预设量程范围内的三段曲线,获得预设量程范围内的第一检测曲线,将从开始采样点到预设量程对应采样点的检测门限值设为固定增益值,获得预设量程范围内的第二检测曲线;

对每个采样点,将该采样点对应的第一检测曲线中的检测门限值和第二检测曲线中的检测门限值的最大值作为该采样点的检测门限值;

对各个采样点的检测门限值进行平滑处理,得到海杂波最终检测曲线。

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划分扇区,确定每个扇区内海杂波增益值的作用距离,可以更加贴合的匹配海杂波的变化过程。在海杂波基本检测曲线的基础上,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可以有效抑制噪声和海杂波,实现对小目标的检测。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最终检测曲线模块包括:

对每个扇区的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的每个采样点,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确定采样点对应的检测门限值,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最终检测曲线模块包括:

根据调整的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最终检测曲线模块包括:

对每个扇区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延长采样点,根据调整的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若所述海杂波增益值

其中,

如前述所示,对于不同的海域、不同的海况,海杂波幅度分布不同。在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之外可能还会有一些若隐若现的海杂波,幅度不是很强,这些海杂波处于边缘。本发明通过手动调整海杂波增益值和固定增益值,对这些边缘的海杂波进行抑制,使曲线可以更加适用于不同的海域和不同海况。边缘作用距离从每个扇区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开始计算。在手动调整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海杂波增益值调的越大,边缘区域的距离单位越大,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到海杂波边缘作用距离范围内的延长采样点对应的检测门限值越大。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海杂波最大作用距离范围内,第一段曲线为

在预设量程范围内,所述第一检测曲线为

在预设量程范围内,所述第二检测曲线为

对于第p个扇区,检测曲线为:

再通过对上述检测曲线做平滑处理,可以得到海杂波最终检测曲线。如图5所示,平滑的曲线即为处理后得到的海杂波最终检测曲线。可以看出,海杂波最终检测曲线保持下降趋势,与海杂波变化规律相近,且可以有效抑制噪声和海杂波。

本公开还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服务器、终端等。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以及与存储介质通信连接的通信组件,所述通信组件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方法。

存储器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选项列表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外接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存储器中,当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本公开还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用于供计算机执行上述部分或全部的方法实施例。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变并可用等同物替换其元件。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许多修改以使特定情况或材料适应本发明的教导。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本发明将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