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可单手开合的笔记本电脑转轴结构

一种可单手开合的笔记本电脑转轴结构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单手开合的笔记本电脑转轴结构,涉及笔记本转轴结构的领域,包括设置于系统端的系统板、设置于显示端的显示板、设置于显示板的连接轴以及设置于系统板的套筒,套筒套设于连接轴外侧,套筒与连接轴转动连接,连接轴外侧滑动套设有锁紧套,套筒外侧滑动套设有与锁紧套抵接配合的滑动套,系统板设置有限制滑动套转动的限位件,连接轴外侧且位于套筒和锁紧套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抵接环,连接轴设置有将锁紧套推向抵接环的弹性组件,套筒外侧开设有螺旋槽,螺旋槽沿套筒外侧螺纹延伸,滑动套内侧设置有滑动连接于螺旋槽内的滑移块,滑移块位于螺旋槽靠近锁紧套的位置时,滑动套与锁紧套抵接。本申请能实现单手开启显示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8105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蓝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0949143.2

  • 申请日2020-09-10

  • 分类号G06F1/16(20060101);F16C11/04(20060101);F16C11/10(20060101);F16C11/1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永丰社区兴业路3012号衡芳老兵工业城西座厂房6层6001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26:0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笔记本转轴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单手开合的笔记本电脑转轴结构。

背景技术

如今市场上的电子产品,尤其是笔记本电脑产品,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及便携性,越来越趋向于轻薄化,笔记本电脑的总体重量有了明显的降低。

为了保证用户能够轻松开启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即用户在掀起显示端时系统端仍保持平稳不动),厂商大大降低了显示端与系统端的转动扭力,但是随着转动扭力的降低,导致了笔记本电脑在一定使用条件下很难保持闭合状态(即显示端与系统端完全贴合),例如笔记本电脑在直立状态时,在重力作用下显示端与系统端会产生一定夹角,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及产品的品质感。为了避免显示端与系统端的轻易开启,增加了其转动扭矩。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这种方式造成用户在日常使用时很难单手开启笔记本电脑,从而造成不便,降低了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单手开启显示端,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单手开合的笔记本电脑转轴结构。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单手开合的笔记本电脑转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单手开合的笔记本电脑转轴结构,包括设置于系统端的系统板、设置于显示端的显示板、设置于显示板的连接轴以及设置于系统板的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连接轴外侧,所述套筒与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外侧滑动套设有锁紧套,所述套筒外侧滑动套设有与锁紧套抵接配合的滑动套,所述系统板设置有限制滑动套转动的限位件,所述连接轴外侧且位于套筒和锁紧套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抵接环,所述连接轴设置有将锁紧套推向抵接环的弹性组件,所述套筒外侧开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沿套筒外侧螺纹延伸,所述滑动套内侧设置有滑动连接于螺旋槽内的滑移块,所述滑移块位于螺旋槽靠近锁紧套的位置时,所述滑动套与锁紧套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显示端与系统端盖合时,滑移块位于螺旋槽内,且滑动套和锁紧套并未接触,此时,套筒和连接轴之间的转动扭矩小于系统端的重力,可以实现单手开启显示端;翻起显示端时,显示端能带动套筒转动,套筒转动时,由于滑移块滑动连接于螺旋槽内,且在限位件的作用下,使得滑动套能随着套筒的转动而沿着套筒的长度方向滑动,并逐渐靠近锁紧套,当转动显示端至一定的角度后,滑移块能滑动至螺旋槽靠近锁紧套的位置,当滑动套与锁紧套接触后,滑动套继续推动锁紧套,并使弹性组件被压缩,在弹性组件的弹性力作用下,锁紧套会给滑动套施加反作用力,并使滑移块对螺旋槽侧壁施加压力,以提高套筒和连接轴之间的转动扭矩,保证显示端和系统端能保持开启状态;本技术方案能在翻起显示端至一定角度后增加显示端和系统端之间的转动扭矩,从而可实现单手开启显示端。

可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轴外侧的连接环、滑动套设于所述连接轴外侧的垫片以及套设于连接轴外侧的弹簧,所述弹簧位于连接环和垫片之间,所述垫片位于弹簧远离连接环的一端,所述弹簧呈压缩状态,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环和垫片抵接,所述锁紧套远离垫片的一侧与抵接环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动套与锁紧套接触后,滑动套继续推动锁紧套,并使弹簧被压缩,在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锁紧套会给滑动套施加反作用力,并使滑移块对螺旋槽侧壁施加压力,从而提高套筒和连接轴之间的转动扭矩。

可选的,所述滑动套靠近锁紧套的一侧设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沿滑动套侧面周向延伸,所述环形凸缘靠近锁紧套的端面开设有缺口,所述锁紧套靠近滑动套的一侧对应缺口的位置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缺口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动套与锁紧套接触时,凸块插接于缺口内,且当滑动套与锁紧套抵接时,凸块能与缺口抵接。

可选的,所述系统板靠近连接轴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与连接轴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限位件为设置于滑动套外且滑动连接于限位槽内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套筒时,在限位槽的作用下,限位块只能沿着限位槽的长度方向滑动,使得滑动套不会随着套筒的转动而发生转动。

可选的,所述套筒外周面周向开设有抵接槽,所述抵接槽一端与螺旋槽靠近锁紧套的一端连通,所述滑移块与抵接槽滑动连接,所述滑移块位于抵接槽内时,所述环形凸缘端部与锁紧套端部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移块位于螺旋槽靠近锁紧套的位置,且滑动套与锁紧套抵接时,继续转动套筒,滑移块能滑入抵接槽内,当滑移块在抵接槽内滑动时,套筒和连接轴之间的转动扭矩不再增加,从而能以相同的力度继续翻动显示端,提供一定的便利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轴外侧面远离锁紧套的位置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沿套筒内侧面周向延伸,所述环形槽位于套筒远离锁紧套的那一端面远离套筒的位置,所述环形槽相对两端面之间的夹角为120度至170度之间,所述套筒远离锁紧套的端部对应环形槽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靠近环形槽的一端设置有滑动连接于环形槽内的橡胶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套筒时,橡胶块和环形槽之间能发生相对转动,使得橡胶块能位于环形槽内的不同位置,通过限制环形槽的角度,以限制套筒的转动角度,从而限制显示端的转动角度。

可选的,所述环形槽侧壁靠近其端部的位置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靠近橡胶块的一侧设置为斜面,所述滑移块位于螺旋槽远离锁紧套的一端时,所述橡胶块与抵接块的斜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显示端与系统端盖合时,滑移块位于螺旋槽远离锁紧套的一端,此时,橡胶块能与抵接块的斜面抵接,从而小幅度的提高套筒和连接轴之间的转动扭矩,避免显示端的意外开启;当需要翻起显示端时,在较短时间内对显示端施加较大的力,即可使橡胶块脱离抵接块的斜面。

可选的,所述缺口相对两侧壁与环形凸缘端部之间呈圆角设置,所述凸块外侧呈圆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凸块插入或者脱离缺口时,圆角的设置都可以减小滑动套和锁紧套之间的碰撞,从而对滑动套和锁紧套起到保护作用。

可选的,所述连接轴外侧对应锁紧套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与连接轴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锁紧套内侧设置有滑动连接于滑槽内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动套推动锁紧套时,在滑槽的作用下,滑块能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对锁紧套起到限位作用,以限制锁紧套的转动。

可选的,所述系统板靠近连接轴的一侧设置有两组连接板,所述连接轴设置于两组连接板之间,所述连接轴与连接板之间通过固定组件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连接轴相对两端部的固定板以及螺纹穿设于固定板的若干固定螺钉,所述固定板与连接板之间通过固定螺钉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和连接板之间通过固定螺钉连接,实现连接轴和连接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连接轴的拆装。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翻起显示端时,显示端能带动套筒转动,套筒转动时,由于滑移块滑动连接于螺旋槽内,且在限位件的作用下,使得滑动套能随着套筒的转动而沿着套筒的长度方向滑动,并逐渐靠近锁紧套,当转动显示端至一定的角度后,滑移块能滑动至螺旋槽靠近锁紧套的位置,当滑动套与锁紧套接触后,滑动套继续推动锁紧套,并使弹性组件被压缩,在弹性组件的弹性力作用下,锁紧套会给滑动套施加反作用力,并使滑移块对螺旋槽侧壁施加压力,以提高套筒和连接轴之间的转动扭矩,保证显示端和系统端能保持开启状态;本技术方案能在翻起显示端至一定角度后增加显示端和系统端之间的转动扭矩,从而可实现单手开启显示端;

2.当显示端与系统端盖合时,滑移块位于螺旋槽远离锁紧套的一端,此时,橡胶块能与抵接块的斜面抵接,从而小幅度的提高套筒和连接轴之间的转动扭矩,避免显示端的意外开启;

3.当滑移块位于螺旋槽靠近锁紧套的位置,且滑动套与锁紧套抵接时,继续转动套筒,滑移块能滑入抵接槽内,当滑移块在抵接槽内滑动时,套筒和连接轴之间的转动扭矩不再增加,从而能以相同的力度继续翻动显示端,提供一定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可单手开合的笔记本电脑转轴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可单手开合的笔记本电脑转轴结构的套筒和弹性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可单手开合的笔记本电脑转轴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系统板;2、显示板;3、连接轴;4、套筒;5、连接板;6、连接条;7、抵接环;8、锁紧套;9、滑动套;10、螺旋槽;11、滑移块;12、环形凸缘;13、缺口;14、凸块;15、限位槽;16、限位块;17、连接环;18、弹簧;19、垫片;20、滑槽;21、滑块;22、抵接槽;23、环形槽;24、连接块;25、橡胶块;26、抵接块;27、斜面;28、固定板;29、固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可单手开合的笔记本电脑转轴结构。参照图1,可单手开合的笔记本电脑转轴结构包括系统板1、显示板2、连接轴3和套筒4,系统板1安装于系统端(图中未示)处,显示板2安装于显示端(图中未示)处,系统板1呈水平设置,系统板1顶面竖直固定有两组连接板5,两组连接板5侧面相互平行,连接轴3水平设置于两组连接板5之间,连接轴3的长度方向与连接板5侧面垂直;套筒4套设于连接轴3外侧,套筒4外侧固定有连接条6,套筒4通过连接条6与显示板2连接,且套筒4与连接轴3转动连接。

参照图2和图3,连接轴3外侧固定套设有抵接环7,抵接环7位于套筒4端面远离套筒4的位置,连接轴3外侧套设有锁紧套8,锁紧套8与连接轴3滑动连接,锁紧套8位于抵接环7远离套筒4的一侧,且锁紧套8的滑动方向与连接轴3的长度方向平行;连接轴3外侧对应锁紧套8的位置设置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能向靠近抵接环7的方向推动锁紧套8,并使锁紧套8与抵接环7抵接;套筒4外侧靠近锁紧套8的位置套设有滑动套9,滑动套9与套筒4滑动连接,且滑动套9和套筒4之间能相对转动,系统板1(参照图1)靠近连接轴3的一侧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能限制滑动套9的转动,使滑动套9只能沿着连接轴3的长度方向滑动;套筒4外周面靠近锁紧套8的位置开设有螺旋槽10,螺旋槽10沿套筒4外周面螺旋开设,滑动套9内侧面固定有滑移块11,滑移块11呈圆柱形,且滑移块11滑动连接于螺旋槽10内;滑动套9靠近锁紧套8的一端周向固定有环形凸缘12,并围成一圈,环形凸缘12靠近锁紧套8的一端开设有缺口13,缺口13贯穿环形凸缘12内外两侧,锁紧套8靠近滑动套9的一侧固定有凸块14,凸块14的位置与缺口13的位置对应,凸块14的形状和尺寸分别与缺口13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且凸块14与缺口13插接配合。

转动套筒4后,由于滑移块11滑动连接于螺旋槽10内,而且在限位件的作用下,滑动套9能随着套筒4的转动而沿套筒4的长度方向滑动,使得滑动套9能靠近或者远离锁紧套8;当滑动套9逐渐靠近锁紧套8时,滑动套9的环形凸缘12能与锁紧套8接触,且凸块14能插入缺口13内,随着滑动套9继续靠近锁紧套8,使得弹性组件被压缩,在弹性组件的弹性力作用下,锁紧套8能对滑动套9施加作用力,使得滑移块11对螺旋槽10侧壁施加压力,从而提高套筒4和连接轴3之间的转动扭矩,以提高显示端和系统端之间的转动扭矩。

为了使凸块14能更加顺利的插入缺口13内,缺口13的侧壁与侧壁之间呈圆角设置,且凸块14同样外侧呈圆角设置;当凸块14插入或者脱离缺口13时,圆角的设置均可以减小环形凸缘12和锁紧套8之间的碰撞,使环形凸缘12和锁紧套8不易被刮伤。

当显示端与系统端盖合时,即两者之间的角度为0度,此时,滑移块11位于螺旋槽10远离锁紧套8的位置,且滑动套9并未接触锁紧套8,套筒4和连接轴3之间的转动扭矩小于系统端的重力,仅需要使用较小的力度即可翻起显示端,翻起显示端时,显示端能带动套筒4转动,使滑动套9沿着套筒4的长度方向滑动,并使滑动套9靠近锁紧套8;当翻动显示端90度后,滑移块11能滑动至螺旋槽10内且靠近锁紧套8的位置,此时,滑动套9能与锁紧套8抵接,并增加显示端和系统端之间的转动扭矩,若想继续翻动显示端,则需要使用较大的力度以克服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的转动扭矩;如此设置,可实现单手开启显示端。

参照图1,为了对滑动套9的滑动进行限位,系统板1靠近连接轴3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5,限位槽15位于连接轴3正下方,且限位槽15的长度方向与连接轴3的长度方向平行;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为限位块16,限位块16固定于滑动套9外周面,且限位块16滑动连接于限位槽15内。

参照图2和图3,弹性组件包括连接环17、弹簧18以及垫片19,垫片19套设于连接轴3外侧,垫片19与连接轴3滑动连接,垫片19位于锁紧套8远离抵接环7的一端,弹簧18套设于连接轴3外侧,弹簧18位于垫片19远离锁紧套8的一侧,连接环17固定套设于连接轴3外侧,且连接环17位于弹簧18远离垫片19的一端,弹簧18呈压缩状态,弹簧18两端分别与连接环17和垫片19抵接,使垫片19远离弹簧18的一端与锁紧套8抵接,从而使得锁紧套8远离垫片19的一端与抵接环7抵接。

为了对锁紧套8的滑动进行限位,连接轴3外周面对应锁紧套8的位置开设有滑槽20,滑槽20的长度方向与连接轴3的长度方向平行,滑槽20的长度大于锁紧套8的滑动距离,锁紧套8内侧面固定有滑块21,且滑块21滑动连接于滑槽20内;如此设置,使得锁紧套8只能沿着连接轴3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限制锁紧套8的转动。

套筒4外周面靠近锁紧套8的位置开设有抵接槽22,抵接槽22沿套筒4外周面周向延伸,抵接槽22一端与螺旋槽10靠近锁紧套8的一端连通,且滑移块11能在抵接槽22内滑动,此外,当滑移块11滑动至抵接槽22内时,环形凸缘12端部已与锁紧套8抵接;如此设置,当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的夹角为90度时,使用人员根据个人喜好可能会将显示端和系统端之间的夹角调节至大于90度的时候,进行该操作时,继续翻动显示端,使得套筒4继续沿原来的方向转动,当滑移块11滑动至螺旋槽10靠近抵接槽22的位置时,继续转动套筒4,滑移块11能滑入抵接槽22内,当滑移块11在抵接槽22内滑动时,套筒4与连接轴3之间的转动扭矩不再增大,使得使用人员能以相同的力度继续翻动显示端,直至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达到最大转动角度。

参照图2,连接轴3外周面开设有环形槽23,环形槽23位于套筒4远离锁紧套8的那一端面远离套筒4的位置,环形槽23沿套筒4外侧面周向延伸,且环形槽23相对两端面之间的夹角在120度至150度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环形槽23相对两端面之间的角度为150度;套筒4远离锁紧套8的端面对应环形槽23的位置固定有连接块24,连接块24位于环形槽23一侧,连接块24靠近环形槽23的一端固定有橡胶块25,且橡胶块25滑动连接于环形槽23内;当翻起显示端时,显示端能带动套筒4转动,使橡胶块25在环形槽23内滑动,如此设置,可对显示端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使显示端的最大转动角度为150度。

参照图2和图4,当显示端和系统端盖合时,为避免在不需要使用显示端的情况下,显示端意外开启,环形槽23长度方向上其中一侧的侧壁靠近端部的位置固定有抵接块26,抵接块26靠近橡胶块25的一侧设置为斜面27,该斜面27朝向远离该端部的位置,此外,当滑移块11位于螺旋槽10远离锁紧套8的位置时,橡胶块25侧面能与抵接块26的斜面27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橡胶块25由橡胶材料制成,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如此设置,当显示端与系统端盖合时,橡胶块25能与抵接块26的斜面27抵接,可以小幅度的增加套筒4和连接轴3之间的转动扭矩,避免显示端的意外开启;当需要开启显示端时,短时间内对显示端施加较大的力,并使橡胶块25脱离抵接块26的斜面27,在此之后,即可单手且较为轻松的翻起显示端。

参照图1,连接轴3和连接板5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两组固定板28和若干固定螺钉29,两组固定板28分别竖直固定于连接轴3相对的两端部,固定板28远离连接轴3的一侧与连接板5贴合,若干的固定螺钉29螺纹穿设于固定板28处,且连接板5和固定板28之间通过固定螺钉29进行固定;如此设置,可实现连接轴3与连接板5的可拆卸连接,便于连接轴3的拆装以及更换。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单手开合的笔记本电脑转轴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开启显示端时,短时间内对显示端施加较大的力,并使橡胶块25脱离抵接块26的斜面27,在此之后,使用单手且较为轻松的翻起显示端,直至显示端和系统端之间的夹角为90度,在两者夹角逐渐增加至90度的期间内,显示端能通过连接条6带动套筒4转动,套筒4转动时,由于滑移块11滑动连接于螺旋槽10内,在限位块16的作用下,滑动套9能随着套筒4的转动而沿套筒4的长度方向滑动,使滑动套9能逐渐靠近锁紧套8,当显示端和系统端之间的夹角为90度时,滑移块11位于螺旋槽10靠近抵接槽22的位置,此时,凸块14插入缺口13内,滑动套9推动锁紧套8,使弹簧18被进一步压缩,在弹簧18的弹性力作用下,锁紧套8会对滑动套9施加反作用力,使滑移块11对螺旋槽10侧壁施加压力,提高套筒4和连接轴3之间的转动扭矩,以提高显示端和系统端之间的转动扭矩;当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的夹角为90度时,使用人员可根据个人喜好将显示端和系统端之间的夹角调节至大于90度,进行该操作时,继续翻动显示端,使套筒4继续沿原来的方向转动,继续转动套筒4,滑移块11能滑入抵接槽22内,当滑移块11在抵接槽22内滑动时,套筒4和连接轴3之间的转动扭矩不再增大,使得使用人员能以相同的力度继续翻动显示端,直至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达到最大转动角度,即150度;当不需要使用显示端时,单手翻动显示端,并使显示端与系统端盖合,并使橡胶块25重新与抵接块26的斜面27抵接。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