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和装置

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和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和装置,当判定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由于第一触控面的下方设置有传感单元,处理单元将控制所述传感单元采集位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内的用户部位的生物特征信息。当判定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时,处理单元会控制所述第二触控面显示虚拟用户部位和虚拟生物特征识别区,由于虚拟用户部位在所述第二触控面上的显示位置与当前用户部位在所述第一触控面上的位置相对应,因而当虚拟用户部位位于第二触控面上的虚拟生物特征识别区内时,此时处理单元将会控制所述传感单元采集位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内的用户部位的生物特征信息。本申请可以解决屏内生物特征识别器件在显示屏折叠后操作不便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626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077023.4

  • 发明设计人 黄建东;

    申请日2017-06-29

  • 分类号G06F3/041(20060101);G06F3/0488(20130101);G06F1/16(20060101);G06K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5219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郭鹏飞;林祥翔

  •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碧波路690号3号楼A栋306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23:00

说明书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710514071.7,申请日为2017年6月29号,申请名称为:一种折叠式显示屏的触点识别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触摸移动装置包括智能手机、智能平板、或笔记本计算机等,都已被广泛应用于用户的日常生活当中。由于这些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常伴随着大量的用户信息,因而信息安全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的信息安全保护方式中,指纹识别加密是其中的重要一项。现有指纹识别技术大多还停留在终端的开机解锁或屏幕解锁功能上,需要设置一专门的按键(如苹果手机的home键),并在按键的下方置入电容式指纹识别传感器,用以采集用户在按键上留下的指纹。由于需要设置电容式指纹识别传感器,一方面增加了终端加工安装的复杂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终端整体的厚度,限制了终端屏幕薄型化、全屏化及可卷曲式应用的发展。因此,开发嵌入显示屏内的指纹识别技术与操作方法,达到全屏显示且配备多指指纹识别的功能,才能满足移动装置完美的用户体验。

此类装置共同必备之器件乃是触摸显示屏,而当前显示技术已往柔性显示屏之方向快速发展。柔性显示屏可广泛应用在可折叠式移动装置或是可卷曲式行动装置,并衍伸出目前硬式移动装置截然不同的外观和功能。例如:可折叠式智能手机可展开成智能平板,搭配外置键盘成为可携式笔记本计算机等等。藉由柔性显示屏的功能实现,可将多种个别行动装置的特征融合成单一装置,且实现装置轻薄便携的用户体验,例如美国专利US8804324、美国专利US9176535等专利所述。

目前显示屏技术包括液晶显示(LCD)屏或有源阵列式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屏等,皆是以薄膜电晶管(TFT)结构扫描并驱动单一画素,以实现屏上画素阵列之显示功能。形成TFT开关功能的主要结构为半导体场效晶体管(FET),其中熟知的半导体层主要材料有非晶硅、多晶硅、氧化铟镓锌(IGZO)、或是混有碳纳米材料之有机化合物等等,藉由耐高温之高分子聚合物基材,例如:聚酰亚胺薄膜,可将此类薄膜晶体管器件实现在柔性基材上。

由于光侦测二极管(Photo Diode)的结构亦可采用此类半导体材料制备,且生产设备也兼容于TFT阵列的生产设备,因此近年来TFT光侦测二极管开始以TFT阵列制备方式作生产,并广泛应用在X光感测平板器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CN103829959B、CN102903721B所描述。相较于传统结晶材料制备之影像传感器件,所述TFT光感测阵列薄膜材料之光能隙(Bandgap)皆以可见光为主要吸收范围,因此较易受环境可见光之干扰形成噪声,导致信号噪声比(SNR)较低。受限于此,TFT光感测阵列初期的应用乃是以X光感测平板器件应用为主,主因即为X光属短波长光且准直性高,X光影像先入射到感测平板上配置之光波长转换材料,将X光影像转换较长波长之可见光再直接于感测平板内部传输至TFT光感测阵列薄膜上,避免了周围环境之可见光形成噪声干扰,如上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CN103829959B、CN102903721B所描述。

若将此类熟知的TFT可见光感测阵列薄膜以柔性基材制备,并配置在柔性显示屏结构内,可作为将光侦测功能集成在柔性显示屏之一种技术,依光波理论运算重建解析出原始影像,以实现在折叠式显示屏内实现指纹识别之方案。然而,基于成本考虑,并非折叠式显视屏的全区屏内都会配置所述光侦测薄膜来作为指纹识别器件。以双屏折叠式显示屏的应用为例,若移动装置前一次使用为折叠之后双屏皆朝外,用户拿起移动装置再次启动时刚好只有背面朝外(人眼另一面)的该面显示屏有屏内指纹识别器件,用户仍需翻转移动装置并寻找显示屏指示之指纹识别区进行按押方能实现身分识别功能,无法改善折叠式全屏内指纹识别的用户体验,也限制了显示屏内多指指纹识别操作的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的技术方案,用以解决屏内生物特征识别器件在屏幕折叠后操作不便、用户交互体验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物特征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触控面、第二触控面、第一判断单元、传感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触控面和所述第二触控面位于同一平面或者不同平面,且用于接触包含生物特征的用户部位,所述第一触控面上设置有生物特征识别区,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下方设置有传感单元,所述传感单元用于采集位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内的用户部位的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触控面和所述第二触控面不在同一平面时,判断所述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当前用户;

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定所述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时,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传感单元采集位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内的用户部位的生物特征信息;

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定所述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时,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触控面显示虚拟用户部位和虚拟生物特征识别区,所述虚拟生物特征识别区在所述第二触控面上的显示位置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在所述第一触控面上的显示位置相对应,所述虚拟用户部位在所述第二触控面上的显示位置与当前用户部位在所述第一触控面上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虚拟用户部位位于所述虚拟生物特征识别区时,控制所述传感单元采集当前所述用户部位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的生物特征信息。

进一步地,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第一触控面和所述第二触控面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不同区域,所述显示面板适于展开或者沿第一弯折方向折叠;当所述显示面板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触控面和所述第二触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当所述显示面板处于沿所述第一弯折方向的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触控面和所述第二触控面背向相对。

进一步地,还包括:

生物特征信息预设单元,用于设置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与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传感单元获取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所述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操作指令,若不匹配则所述处理单元不执行所述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操作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包括用户不同部位的预设生物特征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单元,所述“生物特征信息预设单元用于设置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与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设置指令,所述显示面板用于在所述第一触控面上显示生物特征识别区;

所述传感单元用于获取用户部位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上的生物特征信息并保存;

所述显示面板用于显示一操作指令标识列表,所述操作指令标识列表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操作指令标识,每一操作指令标识对应一操作指令;

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用户对操作指令标识的选择指令,建立用户选中的操作指令标识对应的操作指令与传感单元获取的生物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并保存。

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第一触控面上显示生物特征识别区”包括:提高生物特征识别区的亮度或在触点识别区上显示一提示输入框。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指令包括系统启动指令、文字操作指令、图像操作指令、视频操作指令、应用操作指令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当前用户”包括: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传感单元是否捕捉到用户部位的生物特征信息,若是则判定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否则判定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部位的生物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信息、人耳特征信息、嘴唇特征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当前用户”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传感单元感知到的环境光强是否低于预设光强值,若是则判定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否则判定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当前用户”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检测到的当前第一触控面上的触点数量是否大于预设触点数量,若是则判定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否则判定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

进一步地,当前第一触控面上的触点数量通过传感单元或所述显示面板的触控面板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指纹信息;“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传感单元获取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是否匹配”包括: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单元获取到的生物特征信息计算其特征值,并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误差小于预设误差时,判定为匹配,否则判定为不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定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不匹配时,发出提示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提示信息包括声音提示信息、图像提示信息、光线提示信息、视频提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包含大于两个的触控面,当所述显示面板处于沿所述第一弯折方向的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触控面和所述第二触控面之间还折叠或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其他触控面。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单元包括TFT影像感测阵列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TFT影像感测阵列薄膜包括红外感应层;所述红外感应层用于接收第一触发信号,发出红外光信号;以及用于接收第二触发信号,处于侦测红外光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感应层包括奇数列像素点阵列和偶数列像素点阵列;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为正向偏压信号,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为零偏压或负偏压信号;

所述奇数列像素点阵列用于接收正向偏压信号,发出红外光信号;所述偶数列像素点阵列用于接收零偏压或负偏压信号,处于侦测红外光状态;

或者,所述偶数列像素点阵列用于接收正向偏压信号,发出红外光信号;所述奇数列像素点阵列用于接收零偏压或负偏压信号,处于侦测红外光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和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交替切换,并符合一预设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是以有源阵列薄膜晶体管作为扫描驱动与传输数据的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AMOLED显示屏、LCD液晶显示屏、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屏、量子点显示屏、或电子墨水显示屏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当所述显示面板为LCD液晶显示屏或电子墨水显示屏时,所述传感单元的下方还设置有背光单元,所述传感单元设置于背光单元和LCD液晶显示屏之间、或者设置于背光单元和电子墨水显示屏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包括多个生物特征识别子区域,每一生物特征识别子区域的下方对应设置一传感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单元和传感单元控制电路,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对生物特征识别子区域的启动指令,所述传感单元控制电路用于开启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子区域的下方的传感单元;操作指令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用户对生物特征识别子区域的关闭指令,所述传感单元控制电路用于关闭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子区域的下方的传感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部位的生物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信息、人耳特征信息、嘴唇特征信息、指纹特征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生物特征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触控面、第二触控面、第一判断单元、传感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触控面和所述第二触控面位于同一平面或者不同平面,且用于接触包含生物特征的用户部位,所述第一触控面上设置有生物特征识别区,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下方设置有传感单元,所述传感单元用于采集位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内的用户部位的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触控面和所述第二触控面不在同一平面时,第一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当前用户;

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定所述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时,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传感单元采集位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内的用户部位的生物特征信息;

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定所述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时,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第二触控面显示虚拟用户部位和虚拟生物特征识别区,所述虚拟生物特征识别区在所述第二触控面上的显示位置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在所述第一触控面上的显示位置相对应,所述虚拟用户部位在所述第二触控面上的显示位置与当前用户部位在所述第一触控面上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虚拟用户部位位于所述虚拟生物特征识别区时,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传感单元采集当前所述用户部位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的生物特征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生物特征信息预设单元和第二判断单元;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生物特征信息预设单元设置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与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

第二判断单元判断所述传感单元获取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所述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操作指令,若不匹配则所述处理单元不执行所述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操作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单元,所述“生物特征信息预设单元设置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与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包括:

操作指令接收单元接收用户设置指令,显示面板在所述第一触控面上显示生物特征识别区;

传感单元获取用户部位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上的生物特征信息并保存;

显示面板显示一操作指令标识列表,所述操作指令标识列表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操作指令标识,每一操作指令标识对应一操作指令;

操作指令接收单元接收用户对操作指令标识的选择指令,建立用户选中的操作指令标识对应的操作指令与传感单元获取的生物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并保存。

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第一触控面上显示生物特征识别区”包括:提高生物特征识别区的亮度或在触点识别区上显示一提示输入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当前用户”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当前传感单元是否捕捉到用户部位的生物特征信息,若是则判定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否则判定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当前用户”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当前传感单元感知到的环境光强是否低于预设光强值,若是则判定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否则判定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当前用户”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判断检测到的当前第一触控面上的触点数量是否大于预设触点数量,若是则判定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否则判定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

进一步地,当前第一触控面上的触点数量通过传感单元或所述显示面板的触控面板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指纹信息;“第二判断单元判断所述传感单元获取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根据所述传感单元获取到的生物特征信息计算其特征值,并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误差小于预设误差时,判定为匹配,否则判定为不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处理单元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定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不匹配时,发出提示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单元包括TFT影像感测阵列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TFT影像感测阵列薄膜包括红外感应层;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红外感应层接收第一触发信号,发出红外光信号;以及所述红外感应层接收第二触发信号,处于侦测红外光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感应层包括奇数列像素点阵列和偶数列像素点阵列;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为正向偏压信号,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为零偏压或负偏压信号;

所述方法包括:

奇数列像素点阵列接收正向偏压信号,发出红外光信号;偶数列像素点阵列接收零偏压或负偏压信号,处于侦测红外光状态;

或者,偶数列像素点阵列接收正向偏压信号,发出红外光信号;奇数列像素点阵列接收零偏压或负偏压信号,处于侦测红外光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和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交替切换,并符合一预设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包括多个生物特征识别子区域,每一生物特征识别子区域的下方对应设置一传感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单元和传感单元控制电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操作指令接收单元接收用户对生物特征识别子区域的启动指令,所述传感单元控制电路开启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子区域的下方的传感单元;

或者,操作指令接收单元接收用户对生物特征识别子区域的关闭指令,所述传感单元控制电路关闭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子区域的下方的传感单元。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为:当判定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由于第一触控面的下方设置有传感单元,处理单元将控制所述传感单元采集位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内的用户部位的生物特征信息。当判定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时,处理单元会控制所述第二触控面显示虚拟用户部位和虚拟生物特征识别区,由于虚拟用户部位在所述第二触控面上的显示位置与当前用户部位在所述第一触控面上的位置相对应,因而当虚拟用户部位位于第二触控面上的虚拟生物特征识别区内时,当前所述用户部位也刚好就位于所述第一触控面上的生物特征识别区内,此时处理单元将会控制所述传感单元采集位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内的用户部位的生物特征信息。本申请可以解决屏内生物特征识别器件在显示屏折叠后操作不便的问题,有效增强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生物特征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生物特征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传感单元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传感单元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生物特征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01、第一显示面板;111、第二显示面板;

102、传感单元;

103、背光单元;

104、触点信息预设单元;

105、操作指令接收单元;

106、处理单元;

107、判断单元;117、第一判断单元;127、第二判断单元;

108、存储单元;

301、第一触控面;302、第二触控面;303、第一判断单元;304、传感单元;305、处理单元;306、显示面板;307、生物特征信息预设单元;308、第二判断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物特征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触控面301、第二触控面302、第一判断单元303、传感单元304和处理单元305;

所述第一触控面301和所述第二触控面302位于同一平面或者不同平面,且用于接触包含生物特征的用户部位,所述第一触控面301上设置有生物特征识别区,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下方设置有传感单元304,所述传感单元用于采集位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内的用户部位的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303用于:当所述第一触控面301和所述第二触控面302不在同一平面时,判断所述第一触控面301是否朝向当前用户;

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303判定所述第一触控面301朝向当前用户时,所述处理单元305用于控制所述传感单元304采集位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内的用户部位的生物特征信息;

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303判定所述第二触控面302朝向当前用户时,所述处理单元305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触控面302显示虚拟用户部位和虚拟生物特征识别区,所述虚拟生物特征识别区在所述第二触控面302上的显示位置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在所述第一触控面301上的显示位置相对应,所述虚拟用户部位在所述第二触控面302上的显示位置与当前用户部位在所述第一触控面301上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处理单元305还用于:当所述虚拟用户部位位于所述虚拟生物特征识别区时,控制所述传感单元采集当前所述用户部位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的生物特征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单元设置于生物特征识别区的下方,当包含有用户生物特征的用户部位位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的位置时,处理单元就可以控制所述传感单元采集当前所述用户部位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的生物特征信息。优选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信息、人耳特征信息、嘴唇特征信息、指纹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306,所述第一触控面301和所述第二触控面302位于所述显示面板306的不同区域,所述显示面板306适于展开或者沿第一弯折方向折叠;当所述显示面板306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触控面301和所述第二触控面302位于同一平面内;当所述显示面板306处于沿所述第一弯折方向的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触控面301和所述第二触控面302背向相对。所述第一弯折方向是指所述显示面板的折叠方向,沿第一弯折方向折叠后,第一触控面和第二触控面都朝外,用户可以通过用户部位进行相应操作。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生物特征信息预设单元307和第二判断单元308,所述生物特征信息预设单元307用于设置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与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判断单元308用于判断所述传感单元获取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所述处理单元305用于执行所述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操作指令,若不匹配则所述处理单元305不执行所述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操作指令。优选的,所述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信息、人耳特征信息、嘴唇特征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这样,只有在传感单元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校对通过后才会执行相应的操作指令,有效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安全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可弯折的显示面板可以由两个以上折叠显示面板组成,所述装置为具有两个以上折叠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如具有柔性显示面板的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智能移动设备。

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可以为触点识别区,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触点信息,位于第一触控面上的用户部位为第一触控部,在第二触控面上显示的虚拟用户部位为虚拟第二触控部,在第二触控面上显示的虚拟生物特征识别区为虚拟触点识别区,所述生物特征信息预设单元可以为触点信息预设单元,所述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预设触点信息。

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方案实现如下:

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显示面板101和第二显示面板111,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1包括第一触控面,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11包括第二触控面,所述第一触控面和第二触控面可相向折叠或展开,所述第一触控面和所述第二触控面位于同一平面或者不同平面。第一触控面和第二触控面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显示面板101和第二显示面板111之间一体成型,且位于同一平面;第一触控面和第二触控面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位于不同平面,且沿折叠线加以区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只是为了便于在位置上对显示面板的不同区域进行区分,并不意味着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是两块相独立的面板,即在第一触控面和第二触控面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仍然可能是一体成型的,只是因折叠线被区分为两块不同的显示区域。

在所述第一触控面上设置有触点识别区,所述触点识别区下方设置有传感单元102,所述传感单元102用于捕捉用户的触点信息;所述装置包括触点信息预设单元104、处理单元106、判断单元107;所述判断单元107包括第一判断单元117和第二判断单元127。

所述触点信息预设单元104用于设置预设触点信息与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触点信息包括第一预设触点信息和第二预设触点信息。触点信息为触控部与显示面板接触后输入的信息,触控部可以为人体一部分,如手指等。预设触点信息为用户事先录入存储的触点信息,每一触点信息可以与一个操作指令建立关联;每一个操作指令可以对应多个触点信息,即当接收到这些触点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时,都可以触发对应的操作指令。预设触点信息与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可以存储于装置的存储单元108中,如手机的内存、计算机的硬盘中,也可以存储于服务器的存储单元中,当需要获取预设触点信息与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时,只需让装置与服务器建立通讯连接,而后装置再从服务器获取即可,所述通讯连接包括有线通讯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

通常,折叠显示屏中的每一显示面板具有一个触控面和非触控面(显示面板的背面),这样折叠显示屏处于折叠状态时就具有两者形态。以双折(具有两个显示面板)显示屏为例,当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触控面与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触控面相向折叠贴合时,折叠显示屏处于未使用状态;当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触控面与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触控面背向折叠贴合时,此时第一触控面和第二触控面均朝外设置。又由于仅有第一显示面板的下方设置有传感单元,因而当第二触控面朝向用户时,用户需要先对这种状态下的显示屏进行翻转,以使得第一触控面朝向用户,以便用户在第一触控面上输入第一触点信息,进而执行对应操作(如解锁操作)。这给用户带来了不良体验,为解决这一问题,当第一触控面和第二触控面处于折叠状态且第一触控面和第二触控面均朝外设置(以下简称“折叠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判断单元117用于判断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当前用户。

若判定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则传感单元102用于获取第一触控部在触点识别区的第一触点信息,所述第二判断单元127用于判断获取的第一触点信息与第一预设触点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处理单元106用于执行第一预设触点信息对应的操作指令,若不匹配则处理单元106不执行第一预设触点信息对应的操作指令。所述第一触点信息为第一触控部与第一触控面后接触后输入的触点信息。在折叠使用状态下,当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时,由于第一显示面板设置有传感单元,用户可以直接在传感单元上输入第一触点信息。

若判定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则处理单元用于控制第二触控面显示虚拟第二触控部和虚拟触点识别区,所述虚拟触点识别区在第二触控面上的显示位置与触点识别区在第一触控面上的显示位置相对应,所述虚拟第二触控部在第二触控面上的显示位置与当前第二触控部在第一触控面上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触点信息为第二触控部与第一触控面后接触后输入的触点信息。在折叠使用状态下,当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时,由于第二显示面板未设置传感单元,用户输入在第二触控面上输入的触点信息无法被下方传感单元所识别。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触控面上又存在着第二触控部与之相接触,但是由于第一触控面背对用户,用户无法准确地将第二触控部移动至触点识别区内,因而会将第一触控面上的第二触控部与触点识别区投影至第二触控面上,即在第二触控面上生成虚拟第二触控部和虚拟触点识别区,以便用户操作。

又由于第二触控面上显示的虚拟第二触控部位置与第一触控面上真实的第二触控部的位置是一一对应的,即真实的第二触控部发生移动,虚拟第二触控部在第二触控面上的显示位置也对应发生移动。因而当所述虚拟第二触控部位于虚拟触点识别区时(说明此时真实的第二触控部也处于触点识别区内),所述传感单元102用于获取第二触控部在触点识别区的第二触点信息,所述第二判断单元127用于判断获取的第二触点信息与第二预设触点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处理单元106用于执行第二预设触点信息对应的操作指令,若不匹配则处理单元106不执行第二预设触点信息对应的操作指令。

下面以包含有生物特征的用户部位(即触控部)为用户手指、触点信息为指纹信息、触点识别区为位于第一触控面中心的矩形区域为例,对本实施例的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通常,用户在使用终端时,会采用一只手(如右手)握住手机,并用大拇指进行指纹解锁。假设第一触点信息为右手大拇指的指纹信息,第二触点信息为右手除大拇指之外的另外四个手指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的指纹信息,当装置处于折叠使用状态时,且第一判断单元检测到第一触控面朝向用户(即第一触控面对准人眼一侧)时,由于第一触控面的下方设置有传感单元,因而用户在握住手机后,可以采用右手大拇指按压触点识别区,以便传感单元接收到大拇指的指纹信息,进而在指纹信息匹配后完成解锁操作。当装置处于折叠使用状态时,且第一判断单元检测到第二触控面朝向用户(即第一触控面背对人眼一侧)时,这种情况下用户右手除了大拇指之外的另外四根手指中的某一根或多根与第一触控面仍然有接触,只是由于第一触摸面背朝用户人眼,用户无法精准地将另外四根手指的某一根(如无名指)移动至触点识别区内。因而处理单元控制第二触控面上显示虚拟的4根手指(或虚拟的无名指)以及虚拟触点识别区,由于第二触控面是朝向用户人眼一侧的,因而用户可以很容易地将虚拟第二触控部移动至虚拟触点识别区内(具体可以通过移动第一触控面上真实的第二触控部实现)。以第二触控部为右手无名指为例,当虚拟无名指位于虚拟触点识别区内时,说明与第一触控面接触的右手无名指也移动至了触点识别区内,此时传感单元可以捕捉右手无名指上的指纹信息,进而与预设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并在比对通过后完成解锁操作。通过上述方案,当装置处于折叠显示状态时,无论是第一触控面还是第二触控面对准用户,用户都无需翻转装置即可进行触点识别操作,简化了用户操作流程,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单元105,所述“触点信息预设单元用于设置预设触点信息与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设置指令,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用于显示触点识别区。设置指令可以通过用户点击第一触控面或第二触控面上设置栏中的某一按钮触发,装置接收到设置指令后,将对触点识别区进行显示,便于用户将触控部放置于触点识别区以便传感单元捕捉触点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触点识别区可以包括:提高触点识别区的亮度或在触点识别区上显示一提示输入框。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接收用户设置指令之前,还包括接收用户的账号信息,所述账号信息包括用户ID及密码。用户需要以语音控制、眼球控制、或是按键密码控制等方式输入正确的用户ID及密码,登录用户账号后,才可触发所述设置指令,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触控配置信息(即预设触点信息与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设置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在一个装置上区分不同用户、保存不同的触控配置信息的效果。

所述传感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在所述触点识别区上的触点信息并保存。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判断获取的触点信息是否已存储于存储单元中,当判定为是时提示用户该触点信息已录入;当判定为否时将该触点信息保存至存储单元。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触点信息的重复录入。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或第二显示面板用于显示一操作指令标识列表,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用户对操作指令标识的选择指令,建立所选中的操作指令标识对应的操作指令与传感单元捕捉的触点信息的对应关系并保存。所述操作指令标识列表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操作指令对应的标识,每一操作指令标识对应一操作指令。选择指令可以通过用户点击勾选、双击等方式触发。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指令包括系统启动指令、文字操作指令、图像操作指令、视频操作指令、应用操作指令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系统启动指令包括开机启动指令,所述文字操作指令包括对文字的分享、转发、增加、删除、修改等指令,所述图像操作指令包括对图像的分享、转发、增加、删除、修改等指令,所述视频操作指令包括对视频的分享、转发、增加、删除、修改等指令,所述应用操作指令包括对应用程序的开启、删除、移动等指令。简言之,操作指令的类型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设定,用户可以对一些关键信息的开启或者应用程序的启动,设置触点信息进行加密,一提高信息存储的安全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当前用户”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传感单元是否捕捉到预设生物特征信息,若是则判定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否则判定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其中,所述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信息、人耳特征信息、嘴唇特征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以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为人脸特征信息为例,所述人脸特征信息包括人脸轮廓信息,当用户将人体脸部对准第一触控面时,触控面下方的传感单元会对人脸特征轮廓信息进行采集,从而判定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当前用户”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传感单元感知到的环境光强是否低于预设光强值,若是则判定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否则判定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同样以触点信息为指纹信息为例,当用户手部握住折叠使用状态下的移动终端时,若第一触控面背向用户,那么其表面被用户的掌部所遮挡,其所感知的环境光强比第一触控面朝向用户时来得弱,因而可以通过检测传感单元感知的环境光强来判断当前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用户。预设光强值为某一数值,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当前用户”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检测到的当前第一触控面上的触点数量是否大于预设触点数量,若是则判定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否则判定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以触点信息为指纹信息为例,当用户手部握住折叠使用状态下的移动终端时,若第一触控面背向用户,那么通过会有两个以上的手指(即触控部)与第一触控面接触,因而可以通过检测当前第一触控面上的触点数量来判断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用户。优选的,当前第一触控面上的触点数量是通过传感单元或第一显示面板的触控面板进行检测的。

简言之,“判断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当前用户”的方式有多钟,具体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要确定,有效提高了装置的适用场景范围,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指纹信息;“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传感单元获取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是否匹配”包括: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单元获取到的生物特征信息计算其特征值,并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误差小于预设误差时,判定为匹配,否则判定为不匹配。

优选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包括第一触控信息或第二触控信息。所述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包括第一预设触点信息或第二预设触点信息,所述第一触点信息或第二触点信息为指纹信息;“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获取的第一触点信息与第一预设触点信息是否匹配”包括: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根据传感单元捕捉到的第一触点信息计算其特征值,并与第一预设触点信息进行比对;当误差小于预设误差时,判定为匹配,否则判定为不匹配。或者,“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获取的第二触点信息与第二预设触点信息是否匹配”包括: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根据传感单元捕捉到的第二触点信息计算其特征值,并与第二预设触点信息进行比对;当误差小于预设误差时,判定为匹配,否则判定为不匹配。指纹信息的比对可以通过指纹识别算法来比对,指纹识别算法包括对指纹图像进行预处理、数据特征提取、特征匹配、指纹识别等步骤,可以用多种算法来实现,这些算法都是成熟的现有技术,现已被应用于各个加密解密领域,此处不再展开赘述。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判定第一触点信息与第一预设触点信息不匹配、或者第二触点信息与第二预设触点信息不匹配时,发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包括声音提示信息、图像提示信息、光线提示信息、视频提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声音提示信息包括提示用户“当前获取的触点信息与预设触点信息不匹配”的语音提示信息,所述图像提示信息包括提示用户“当前获取的触点信息与预设触点信息不匹配”的弹窗提示信息,所述视频提示信息包括提示再次在触点识别区内输入触点信息以使传感单元可以捕捉到用户触点信息的动画提示信息,光线提示信息包括改变屏幕亮度或者让显示屏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等。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含大于两个的触控面,当第一触控面和第二触控面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触控面和第二触控面之间还折叠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其他触控面。例如以装置还包括第三显示面板为例,第三显示面板包括第三触控面,当装置处于折叠使用状态时,第三触控面可以与第一显示面板的背面(非触控面)相贴合,第三显示面板的非触控面可以与第二显示面板的背面(非触控面)相贴合,使得折叠显示屏整体只有两个触控面朝外设置。装置包括多于三个显示面板的情况,与包括三个显示面板的情况类似,此处不再赘述。简言之,只需保证装置在折叠使用状态下,保证两个触控面朝外设置即可。

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节约装置成本,触点识别区的形状为矩形,矩形的中心位于第一触控面的中心位置,对应的,传感单元的形状为矩形薄膜,设置于触点识别区的下方。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单元的数量还可以为多个,只需满足多个传感单元拼接成与与触点识别区相适配的大小、并置于触点识别区的下方即可。

如图6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单元包括TFT影像感测阵列薄膜。所述TFT影像感测阵列薄膜包括光侦测感应层,所述光侦测感应层为光敏二极管所形成的阵列。液晶显示(LCD)面板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皆是以TFT结构驱动扫描单一像素,以实现面板上像素阵列的显示功能。形成TFT开关功能的主要结构为半导体场效晶体管(FET),其中熟知的半导体层材料主要有非晶硅、多晶硅、氧化铟镓锌(IGZO)、或是混有奈米碳材料之有机化合物等等。由于光感测二极管的结构亦可采用此类半导体材料制备,且生产设备也兼容于TFT阵列的生产设备,因此近年来TFT光侦测二极管开始以TFT阵列制备方式进行生产。本实施方式所述的TFT影像感测阵列薄膜即为上述提到的TFT光侦测二极管(如图6中的光感测二极管区域部分),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美国专利US6943070B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CN204808361U中对传感单元结构的描述。TFT影像感测阵列薄膜的生产工艺与显示面板TFT结构不同的是:原本在显示面板的像素开口区域,在生产工艺上改为光感测区域。其TFT制备方式可以采用薄型玻璃为基材,亦可采用耐高温塑性材料为基材,如美国专利US6943070B2所述。

图6所示的传感单元易受周围环境光或者显示屏像素所发出的可见光的反射、折射等因素影响,造成光学干扰,严重影响内嵌于显示面板下方的TFT影像感测阵列薄膜的信号噪声比(SNR),为了提高信号噪声比,可以对图6所示的传感单元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使得TFT影像感测阵列薄膜可以侦测识别用户部位的生物特征信息的红外信号。为了使得在黑暗环境下第一触控面仍然可以获取到触点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敏二极管为红外光敏二极管,所述红外光敏二极管包括红外感应层,所述红外感应层可用于感知红外信号,以便传感单元在黑暗环境下也可以捕捉到用户的触点信息,进而实现对装置执行操作指令。

如图7所示,为了将TFT影像感测阵列薄膜能够识别的光信号波长从可见光范围扩展至红外光范围,对图6的TFT影像感测阵列薄膜进行改进,具体是采用红外光敏二级管替换图6中TFT影像感测阵列薄膜的光二极管层,红外光敏二极管包括微晶硅光电二极管或非晶硅化合物光电二极管。

实施例一:将非结晶硅p型/i型/n型光电二极管结构(图6中的光二极管层)改由微晶硅p型/i型/n型光电二极管结构。在此实施例中,光电二极管的微结晶程度主要是在化学气象沉积过程中,以适当氢气浓度混入气体硅烷(SiH4)去控制氢原子键结非晶硅之悬空键(danglingbond),以实现微晶硅p型/i型/n型光电二极管结构之镀膜。藉由调整化学气象沉积的氢气浓度,微晶光电二极管的操作波长范围可以扩展到光波长600nm到1000nm的范围。

在采用微晶光电二极管之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光电转换之量子效率,微晶硅光电二极管也可采用双结以上p型/i型/n型结构串接形成。该光电二极管第一结层p型/i型/n型材料仍然为非结晶结构,第二结层以上p型/i型/n型材料可以为微晶结构、多晶结构。

实施例二:将非结晶硅p型/i型/n型光电二极管结构(图6中的光二极管层)改为掺有可扩展光敏波长范围之非结晶硅化合物之p型/i型/n型光电二极管结构,优选之化合物实施例为非晶硅化锗。在此实施例中,光电二极管的本质层(i型)在以化学气象沉积镀膜过程中,通以气体锗烷(GeH4)混入硅烷(SiH4),以实现非结晶硅化锗p型/i型/n型光电二极管之光敏范围达到光波长600nm到1000nm的范围。

在采用非结晶硅化合物光电二极管之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光电转换之量子效率,非晶硅光电二极管也可采用双结以上p型/i型/n型结构串接形成。该光电二极管第一结层p型/i型/n型材料仍然为非晶硅结构,第二结层以上p型/i型/n型材料可以为微晶结构、多晶结构或是掺有可扩展光敏波长范围之化合物材料。

当红外感应层为红外光敏二级管所形成的阵列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藉由TFT作扫描驱动外加一偏压(包括正向偏压,或零偏压或负偏压)在p型/i型/n型光电二极管之间,实现TFT影像感测阵列薄膜发出红外光功能,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TFT影像感测阵列薄膜包括红外感应层;所述红外感应层用于接收第一触发信号,发出红外光信号;以及用于接收第二触发信号,处于侦测红外光状态。

所述红外感应层包括奇数列像素点阵列和偶数列像素点阵列;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为正向偏压信号,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为零偏压或负偏压信号;所述奇数列像素点阵列用于接收正向偏压信号,发出红外光信号;所述偶数列像素点阵列用于接收零偏压或负偏压信号,处于侦测红外光状态。或者,所述偶数列像素点阵列用于接收正向偏压信号,发出红外光信号;所述奇数列像素点阵列用于接收零偏压或负偏压信号,处于侦测红外光状态。

优选的,第一触发信号可以通过在p型/i型/n型红外光敏二极管之间施加正向偏压触发,第二触发信号可以通过在p型/i型/n型红外光敏二极管之间施加零偏压或负偏压触发。例如红外光敏二极管所形成的阵列假设有10列(假设编号为1-10),那么可以对编号为奇数的像素点阵列施加正向偏压,以使得奇数列像素点阵列可发出红外光信号,并对编号为偶数的像素点阵施加零偏压或负偏压,以使得偶数列像素点阵列处于侦测红外光状态,以捕捉触控部反射回的红外光并转换为红外图像加以输出。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发信号可以通过在p型/i型/n型红外光敏二极管之间施加零偏压或负偏压触发,第二触发信号可以通过在p型/i型/n型红外光敏二极管之间施加正向偏压触发。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可以为光源触发信号,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可以为侦测触发信号;当然,第一触发信号也可以为侦测触发信号,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可以为光源触发信号。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交替在p型/i型/n型红外光敏二极管之间施加正向偏压,或零偏压或负偏压,以触发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或第二触发信号。同样以红外光敏二极管所形成的阵列有10列像素点阵为例,在第一周期内对p型/i型/n型红外光敏二极管施加正向偏压,使得10列像素点阵均处于发出红外光状态;在第二周期内对p型/i型/n型红外光敏二极管施加零偏压或负偏压,使得10列像素点阵均处于红外光侦测状态,用于捕捉触控部反射回的红外光信息,并生成相应的红外图像输出;在第三周期内又对p型/i型/n型红外光敏二极管施加正向偏压,使得10列像素点阵均处于发出红外光状态,反复交替,以此类推。光源触发信号(第一触发信号)与侦测触发信号(第二触发信号)交替切换,并符合一预设频率。相邻的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优选时间间隔可以设置为TFT阵列驱动扫描每一帧(Frame)红外光敏二极管阵列至少能接收到一帧完整的影像信号所需的时间,即预设频率为每经过上述时间间隔进行一次切换。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或第二显示面板乃是以有源阵列薄膜晶体管作为扫描驱动与传输数据的显示屏,包括AMOLED显示屏、LCD液晶显示屏、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屏、量子点显示屏、或是电子墨水显示屏。如图5所示,当第一显示面板为LCD液晶显示屏或电子墨水显示屏时,所述传感单元的下方还设置有背光单元103,所述传感单元设置于背光单元和LCD液晶显示屏之间、或者设置于背光单元和电子墨水显示屏之间。由于LCD液晶显示屏或电子墨水显示屏不属于自发光元件,因而在安装时需要在传感单元的下方增加背光单元。背光单元可以为LCD背光模组,也可以为其他具有自发光功能的电子元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显示单元为AMOLED显示屏或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或量子点显示屏时,由于这些显示屏属于自发光元件,因而无需设置背光单元。通过上述两种方案的设置,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厂家的生产需求,提高终端的适用范围。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显示面板为LCD液晶显示屏或电子墨水显示屏时,所述TFT影像感测阵列薄膜包括红外感应层,所述红外感应层为红外光敏二极管或红外光敏电晶管所形成的阵列。LCD液晶显示屏或电子墨水显示屏不属于自发光元件,因而需要设置图7的TFT影像感测阵列薄膜才可感知到实现对触点信息的识别。对于AMOLED显示屏或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或量子点显示屏而言,由于这些显示屏属于自发光元件,因而既可以采用图6的传感单元即可实现触点信息检测识别(如指纹识别功能),当然也可以图7的传感单元结构,以提高传感单元的波长检测范围。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触点识别区(即生物特征识别区域)包括多个触点识别子区域(即生物特征识别子区域),每一触点识别子区域的下方对应设置一传感单元。所述装置还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单元和传感单元控制电路,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对触点识别子区域的启动指令,所述传感单元控制电路用于开启所述触点识别子区域的下方的传感单元;操作指令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用户对触点识别子区域的关闭指令,所述传感单元控制电路用于关闭所述触点识别子区域的下方的传感单元。启动指令可以通过用户开启折叠显示屏电源开关触发,也可以通过检测到当前显示屏处于折叠使用状态时触发。

以触点识别子区域的数量为两个为例,两个触点识别子区域可以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均匀分布于第一触控面,也可以以其他排列方式分布于第一触控面中。在使用过程中,传感单元控制电路接收用户触发的启动信号,将两个触点识别子区域下方的光侦测器件(即传感单元)都设置成开启状态。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触点识别子区域构成的范围覆盖了第一触控面的中心区域位置(如以屏幕为中心,尺寸为2cmx2cm的矩形区域)。这样可以保证当两个触点识别子区域下方的光侦测器件都设置成开启状态时,进入触点识别区的光信号可以被下方的TFT影像感测阵列薄膜(即光侦测器件)所吸收,从而捕捉到用户的触点信息。

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触点识别子区域构成的范围也可以占整个显示屏面积的2/3、3/4等。当然,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喜好,设置某一个触点识别子区域下方的光侦测器件开启,另一个触点识别子区域下方的光侦测器件关闭。在不需要对装置进行操作时,还可以将两个触点识别子区域下方的光侦测器件均设置为关闭状态。简言之,各个触点识别子区域下方的光侦测器件下方处于开启或关闭,可以根据用户自身喜好进行设置。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生物特征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所述方法应用于生物特征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触控面、第二触控面、第一判断单元、传感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触控面和所述第二触控面位于同一平面或者不同平面,且用于接触包含生物特征的用户部位,所述第一触控面上设置有生物特征识别区,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下方设置有传感单元,所述传感单元用于采集位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内的用户部位的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进入步骤S701当所述第一触控面和所述第二触控面不在同一平面时,第一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当前用户;

步骤S701后可以进入步骤S702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定所述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时,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传感单元采集位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内的用户部位的生物特征信息;

步骤S701后也可以进入步骤S703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定所述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时,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第二触控面显示虚拟用户部位和虚拟生物特征识别区,当所述虚拟用户部位位于所述虚拟生物特征识别区时,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传感单元采集当前所述用户部位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的生物特征信息。所述虚拟生物特征识别区在所述第二触控面上的显示位置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区在所述第一触控面上的显示位置相对应,所述虚拟用户部位在所述第二触控面上的显示位置与当前用户部位在所述第一触控面上的位置相对应;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生物特征识别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应用于生物特征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触控面,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第二触控面,所述第一触控面和第二触控面可相向折叠或展开,所述第一触控面上设置有触点识别区,所述触点识别区下方设置有传感单元,所述传感单元用于捕捉用户的触点信息;所述装置包括触点信息预设单元、处理单元、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包括第一判断单元和第二判断单元。

触点信息预设单元用于设置预设触点信息与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触点信息包括第一预设触点信息和第二预设触点信息。所述第一预设触点信息为事先录入存储于存储单元中的第一触控部输入的触点信息,所述第二预设触点信息为事先录入存储于存储单元中的第二触控部输入的触点信息。

当第一触控面和第二触控面处于折叠状态,且第一触控面和第二触控面均朝外设置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首先进入步骤S101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当前用户;

若判定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则进入步骤S102传感单元获取第一触控部在触点识别区的第一触点信息,步骤S102后可以进入步骤S103第二判断单元判断获取的第一触点信息与第一预设触点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进入步骤S104处理单元执行第一预设触点信息对应的操作指令,若不匹配则进入步骤S105处理单元不执行第一预设触点信息对应的操作指令;

若判定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则进入步骤S106处理单元控制第二触控面显示虚拟第二触控部和虚拟触点识别区,所述虚拟触点识别区在第二触控面上的显示位置与触点识别区在第一触控面上的显示位置相对应,所述虚拟第二触控部在第二触控面上的显示位置与当前第二触控部在第一触控面上的位置相对应;

步骤S106后还可以进入步骤S107当所述虚拟第二触控部位于虚拟触点识别区时,传感单元获取第二触控部在触点识别区的第二触点信息。步骤S107后可以进入步骤S108第二判断单元判断获取的第二触点信息与第二预设触点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进入步骤S109处理单元执行第二预设触点信息对应的操作指令,若不匹配则进入步骤S110处理单元不执行第二预设触点信息对应的操作指令。通过上述方案,一方面用户可以直接在显示屏上输入触点信息,无需额外设置触点传感器,有效减少了装置的厚度,另一方面当装置处于折叠使用状态时,即便是没有安装有传感单元的触控面朝向用户,用户无需对显示屏进行翻转,也可以完成触点信息的输入,有效减少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单元,所述步骤“触点信息预设单元设置预设触点信息与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包括:首先进入步骤S201操作指令接收单元接收用户设置指令,第一显示面板显示触点识别区;而后进入步骤S202传感单元获取用户在所述触点识别区上的触点信息并保存;而后进入步骤S203第一显示面板或第二显示面板显示一操作指令标识列表;所述操作指令标识列表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操作指令对应的标识,每一操作指令标识对应一操作指令;而后进入步骤S204操作指令接收单元接收用户对操作指令标识的选择指令,建立所选中的操作指令标识对应的操作指令与传感单元捕捉的触点信息的对应关系并保存。用户可以通过交互界面自由选择触点信息对应的操作指令,完成触点信息与操作指令对应关系的设置,有效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当前用户”包括: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当前传感单元是否捕捉到预设生物特征信息,若是则判定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否则判定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所述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信息、人耳特征信息、嘴唇特征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当前用户”包括: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当前传感单元感知到的环境光强是否低于预设光强值,若是则判定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否则判定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当前用户”包括:第一判断单元判断检测到的当前第一触控面上的触点数量是否大于预设触点数量,若是则判定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否则判定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优选的,当前第一触控面上的触点数量是通过传感单元或第一显示面板的触控面板进行检测的。

简言之,“判断第一触控面是否朝向当前用户”的方式有多钟,具体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要确定,有效提高了装置的适用场景范围,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点信息或第二触点信息为指纹信息;所述步骤“第二判断单元判断获取的第一触点信息与第一预设触点信息是否匹配”包括:第二判断单元根据传感单元捕捉到的第一触点信息计算其特征值,并与第一预设触点信息进行比对;当误差小于预设误差时,判定为匹配,否则判定为不匹配。或者,步骤“第二判断单元判断获取的第二触点信息与第二预设触点信息是否匹配”包括:第二判断单元根据传感单元捕捉到的第二触点信息计算其特征值,并与第二预设触点信息进行比对;当误差小于预设误差时,判定为匹配,否则判定为不匹配。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处理单元在第二判断单元判定第一触点信息与第一预设触点信息不匹配、或者第二触点信息与第二预设触点信息不匹配时,发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包括声音提示信息、图像提示信息、光线提示信息、视频提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这样,当触点信息与预设触点信息不匹配时,用户可以及时获知,以便再次输入触点信息,使得终端尽快执行对应的操作指令。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含大于两个的触控面,当第一触控面和第二触控面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触控面和第二触控面之间还折叠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其他触控面。例如以装置还包括第三显示面板为例,第三显示面板包括第三触控面,当装置处于折叠使用状态时,第三触控面可以与第一显示面板的背面(非触控面)相贴合,第三显示面板的非触控面可以与第二显示面板的背面(非触控面)相贴合,使得折叠显示屏整体只有两个触控面朝外设置。装置包括多于三个显示面板的情况,与包括三个显示面板的情况类似,此处不再赘述。简言之,只需保证装置在折叠使用状态下,保证两个触控面朝外设置即可。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单元和传感单元控制电路,所述方法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单元接收用户对触点识别子区域的启动指令,传感单元控制电路开启所述触点识别子区域的下方的传感单元;或者,操作指令接收单元接收用户对触点识别子区域的关闭指令,所述传感单元控制电路关闭所述触点识别子区域的下方的传感单元。简言之,各个触点识别子区域下方的光侦测器件下方处于开启或关闭,可以根据用户自身喜好进行设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和装置,当第一触控面和第二触控面处于折叠状态,若判定第一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由于第一触控面的下方设置有传感单元,第一触控面可以直接对用户的第一触点信息进行采集。当判定第二触控面朝向当前用户时,处理单元会将触控识别区以及当前与第一触控面相接触的第二触控部对应投影至第二触控面上,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第二触控部,以使得第二触控面上的虚拟第二触控部处于虚拟触控识别区内,这样,背面朝向用户的第一触控面的触控识别区就可以获取到第二触点信息。解决屏内指纹识别器件在折叠后多指指纹操作不便、折叠式移动装置全屏配置指纹识别器件的导致安装成本高、以及用户交互体验差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