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轴向零位移卡盘

一种轴向零位移卡盘

摘要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轴向零位移卡盘,包括法兰、导向套、压力套筒、螺纹连接套、定位体和夹头,法兰一侧设有内陷的槽边,导向套固定在法兰设有槽边的一侧;压力套筒置于导向套的空腔内,压力套筒一端设有向内的斜切面,另一端内壁上设有沟槽,压力套筒设有沟槽的一端卡置在槽边内;螺纹连接套置于法兰的空腔内,螺纹连接套一端与压力套筒内的沟槽配合;定位体置于法兰和导向套之间,压力套筒设有沟槽的一端插入定位体上均布的圆弧缺口,定位体内侧壁上设有卡部;夹头置于压力套筒的空腔内,夹头的端面设有与卡部配合的钩部。在本申请中,压力套筒在螺纹连接套的带动下在导向套内轴向移动,利用螺栓进行紧固限位,增加了夹头的夹卡紧固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907917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宁远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811051759.7

  • 发明设计人 霍双宁;黄建勇;叶红伟;马博;

    申请日2018-09-1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上海邦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余昌昊

  • 地址 201107 上海市闵行区联友路669号10幢1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7:54: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2-06

    授权

    授权

  • 2019-0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3B31/02 申请日:201809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12-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件装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向零位移卡盘。

背景技术

目前多工位棒料零件中心孔加工多采用筒夹夹持零件,筒夹一般分为推夹和拉夹两种,在夹紧工件的过程中,工件会跟着筒夹移动发生轴向位移,导致在加工盲孔零件的时候孔深一致性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轴向零位移卡盘,避免夹紧的工件发生轴向位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轴向零位移卡盘,包括法兰、导向套、压力套筒、螺纹连接套、定位体和夹头,且均具有左右贯通的空腔,其中:

所述法兰一侧设有内陷的槽边,所述导向套固定连接在所述法兰设有槽边的一侧;

所述压力套筒置于所述导向套的空腔内,所述压力套筒一端设有向内凸起的斜切面,另一端的内壁上设有沟槽,所述压力套筒设有所述沟槽的一端卡置在所述槽边内;

所述螺纹连接套置于所述法兰的空腔内,所述螺纹连接套一端与所述压力套筒内的所述沟槽配合,另一端与贯穿所述法兰主轴的推拉杆连接;

所述定位体置于所述法兰和导向套之间,所述定位体上设有多个均匀排设的圆弧缺口,所述压力套筒设有所述沟槽的一端插入所述圆弧缺口;所述定位体的一端与所述螺纹连接套相抵,另一端与所述斜切面的凸边相抵,所述定位体的长度小于所述螺纹连接套至所述斜切面之间的距离,所述定位体内侧壁上设有卡部;

所述夹头置于所述压力套筒的空腔内,所述夹头的端面设有与所述卡部配合的钩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轴向零位移卡盘中,所述定位体内通过螺栓紧固定设有一定位块。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轴向零位移卡盘中,所述定位体的侧壁上设有贯通的螺纹孔,所述法兰与导向套的连接处设有穿孔,所述穿孔正对所述螺纹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轴向零位移卡盘中,所述夹头的外侧壁上设有U形槽道,所述压力套筒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卡置在所述U形槽道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轴向零位移卡盘中,所述定位体正对所述螺纹连接套一侧设有销孔,所述螺纹连接套上设有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销正对所述销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压力套筒在螺纹连接套的带动下在导向套内轴向移动,利用螺栓进行紧固限位,增加了夹头的夹卡紧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轴向零位移卡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一角度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法兰11、槽边12、穿孔13、导向套2、压力套筒3、斜切面31、沟槽32、螺纹连接套4、定位体51、卡部52、螺纹孔53、销孔54、定位块6、夹头7、钩部71、U形槽道72、螺栓81、第一定位销82、第二定位销83、六角螺栓8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轴向零位移卡盘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发明,而仍然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发明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 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 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描述中,“至少”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发明 中的具体含义。

在发明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轴向零位移卡盘,包括法兰11、导向套 2、压力套筒3、螺纹连接套4、定位体51和夹头7,且均具有左右贯通的空腔。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法兰11一侧设有内陷的槽边12,导向套2固定连接在法兰11设有槽边12的一侧;压力套筒3置于导向套2的空腔内,压力套筒3一端设有向内凸起的斜切面31,另一端的内壁上设有沟槽32,压力套筒3设有沟槽32的一端卡置在槽边12内;螺纹连接套4置于法兰11的空腔内,螺纹连接套4一端与压力套筒3内的沟槽32配合,另一端与贯穿法兰11主轴的推拉杆(图未示出)连接;定位体51置于法兰11和导向套2之间,定位体51上设有多个均匀排设的圆弧缺口,压力套筒3设有沟槽32的一端插入圆弧缺口。且定位体51的一端与螺纹连接套4相抵,另一端与斜切面31的凸边相抵,定位体51的长度小于螺纹连接套4至斜切面31之间的距离,定位体51内侧壁上设有卡部52;夹头7置于压力套筒3的空腔内,夹头7的端面设有与卡部52 配合的钩部71。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定位体51内通过螺栓81紧固定设有一定位块6。定位体51的侧壁上设有贯通的螺纹孔53,法兰11与导向套2的连接处设有穿孔13,穿孔13正对螺纹孔53。螺栓81穿过法兰11与导向套2表面的穿孔13,旋入定位体51上的螺纹孔53,螺栓81的头部抵卡在定位块6侧壁上的槽口,确保定位体51和定位块6卡固在一块。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夹头7的外侧壁上设有U形槽道72,压力套筒3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定位销82,第一定位销82卡置在U形槽道72内,第一定位销82仅在U形槽道72内小幅度轴向移动,避免夹头7在压力套筒3内旋转运动。

此外,如图1至图4所示,定位体51正对螺纹连接套4一侧设有销孔,螺纹连接套4上设有第二定位销83,第二定位销83正对销孔。工作时,螺纹连接套4相对定位体51时远时近,即固定在螺纹连接套4上的第二定位销83仅轴向移动,定位体51上设有的销孔能确保第二定位销83始终插卡在同一位置,避免螺纹连接套4相对定位体51发生旋转运动。

综上,在本实施例中,提出的轴向零位移卡盘,压力套筒3在螺纹连接套4 的带动下在导向套2内轴向移动,利用螺栓81进行紧固限位,增加了夹头7的夹卡紧固性。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发明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发明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