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防治痤疮丙酸杆菌的黄香楝-芦荟提取物及其应用

用于防治痤疮丙酸杆菌的黄香楝-芦荟提取物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痤疮丙酸杆菌的黄香楝‑芦荟提取物及其应用。该黄香楝‑芦荟提取物是黄香楝提取物和芦荟提取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的复合物。该提取物具有抗痤疮丙酸杆菌、消炎、抗紫外抗氧化作用,并清除自由基,减轻对皮肤的损伤的作用;且在抗菌消炎方面黄香楝提取物和芦荟提取物具有协同促进的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07887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711305036.0

  • 发明设计人 邓音乐;孙秀云;宋施豪;

    申请日2017-12-1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苏运贞

  • 地址 51064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5:27:1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1-15

    授权

    授权

  • 2018-06-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8/9794 申请日:201712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5-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痤疮丙酸杆菌的黄香楝-芦荟提取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简写为P.acnes)是一种不运动的棒状短杆菌类原核微生物,它主要寄生于人类皮肤和粘膜上,通常存在于毛发囊、眼睑、泪小管及结膜囊内,该菌群能长期在皮肤上生长繁殖,故被称之为皮肤的常驻菌,是造成青春痘的主要细菌。

护肤品是以涂抹、喷洒或其它类似方法,施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嘴唇、粘膜等)的物质或混合物,以达到清洁、清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的产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自身的保养更加重视,对于皮肤的滋养护理,一直是人们特别是女性的关注焦点,人们一直在寻找可以美白肌肤,营养肌肤而没有副作用的护肤品。人们追求天然、追求绿色、追求健康与安全的意识日益增强,化妆品不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其己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由此而来,绿色化以及功能性的化妆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的品种也越来越多。

以植物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配制的化妆品与传统化妆品相比,具有很多优点,诸如:克服了传统化妆品依赖化学合成品的缺点,使产品的安全性能更高;天然组分更容易被皮肤吸收,使产品的作用效果更显著;功能性更突出等。因此,植物提取物应用于化妆品中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植物提取物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来源广、作用机理针对性强。特别是随着现代提取技术和分析技术的进步,其功效成分及相关作用机理己逐渐被人们发现并证实,在防晒、美白、抗衰老、杀菌等方面疗效显著,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化妆品中。因此,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但是,单一的植物提取物效果有限,将不同的植物提取物复合应用时,需要研究不同提取物复配后的外观、气味以及所发挥的作用,而不同的提取物复配在一起,由于成分之间的影响,反而得到的效果弱于单一成分。因此,将植物提取物复配在一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防治痤疮丙酸杆菌的黄香楝-芦荟提取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上述植物提取物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防治痤疮丙酸杆菌的黄香楝-芦荟提取物,是黄香楝提取物和芦荟提取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的复合物。

所述的黄香楝提取物优选为黄香楝醇提取物;更优选为黄香楝乙醇提取物。

所述的黄香楝提取物优选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在干燥的黄香楝树干粉末加入提取溶剂A,浸泡一段时间后,固液分离,取液体;再除去提取溶剂A,得到黄香楝提取物。

所述的黄香楝树干粉末优选为平均粒径为10~80目的粉末,即能过10目筛,但不能过80目筛的粉末;更优选为平均粒径为10~50目的粉末。

所述的提取溶剂A优选为醇,优选为C1~C3的醇,优选为乙醇,优选为浓度为体积百分比45~55%的乙醇溶液,最优选为浓度为体积百分比50%的乙醇溶液。

所述的提取溶剂A的体积用量优选为相当于所述黄香楝树干粉末体积的3~20倍;更优选为10~20倍。

所述的浸泡的时间优选为一天以上,更优选为7天。

所述的固液分离的方式优选为过滤。

所述的除去提取溶剂A的方式优选通过旋转蒸发仪进行。

所述的芦荟提取物优选为芦荟醇提取物;更优选为芦荟乙醇提取物。

所述的芦荟提取物优选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在切碎的新鲜芦荟中加入提取溶剂B,浸泡一段时间后,固液分离,取液体;再除去提取溶剂B,得到芦荟提取物。

所述的提取溶剂B优选为醇,优选为C1~C3的醇,优选为乙醇,优选为浓度为体积百分比65~75%的乙醇溶液,更优选为浓度为体积百分比70%的乙醇溶液。

所述的提取溶剂B的体积用量优选为相当于所述芦荟体积的3~20倍;更优选为10~20倍。

所述的浸泡的时间优选为一天以上,更优选为7天。

所述的固液分离的方式优选为过滤。

所述的除去提取溶剂B的方式优选通过旋转蒸发仪进行。

所述的比例优选为质量比1:1(黄香楝提取物:芦荟提取物)。

所述的用于防治痤疮丙酸杆菌的黄香楝-芦荟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一种护肤品,包含上述用于防治痤疮丙酸杆菌的黄香楝-芦荟提取物。

所述的护肤品,包含以下按质量份数计的成分:上述用于防治痤疮丙酸杆菌的黄香楝-芦荟提取物20%、透皮促进剂0.5-3%,丙二醇1-3%,聚二甲基硅氧烷1-3%、棕榈酸异丙酯3-10%、甘油5-10%,维生素E 0.1-2%。

所述的护肤品还可包含香精、色素和防腐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护肤品中,水为余量。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植物提取物由黄香楝和芦荟提取物组成,其具有抗菌(痤疮丙酸杆菌)消炎、抗紫外抗氧化作用,并清除自由基,减轻对皮肤的损伤的作用;且在抗菌消炎方面黄香楝提取物和芦荟提取物具有协同促进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取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的检测结果图;其中,黄香楝+芦荟后面的浓度指的是混合物的浓度。

图2是本发明提取物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检测结果图。

图3是本发明抗紫外实验中细胞形态图;其中,图A为阴性对照,图B为UVB,图C为黄香楝,图D为芦荟,图E为黄香楝+芦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黄香楝和芦荟提取物的制备:

(1)黄香楝提取物的制备:将干燥的黄香楝树干粉碎成平均粒径为10~80目的黄香楝原料粉末;将得到的黄香楝原料粉末放入提取容器中,向提取容器中加入10倍体积的提取溶剂(浓度为体积百分比50%的乙醇溶液),浸泡七天后过滤去除沉淀,旋转蒸发仪减压蒸馏去除提取溶剂,即得到黄香楝提取物。

(2)芦荟提取物的制备:将新鲜的芦荟切碎,加入15倍提取溶剂(浓度为体积百分比70%的乙醇溶液),浸泡七天后过滤去除沉淀,旋转蒸发仪去除提取溶剂,即得到芦荟提取物。

(3)护肤品的制备:

①原料:黄香楝提取物10%,芦荟提取物10%,透皮促进剂(如水杨酸)3%,丙二醇1%,聚二甲基硅氧烷(粘度100mPa.s,neat 25℃,CAS 63148-62-9)1.5%、棕榈酸异丙酯5%、甘油8%,维生素E 1%,余量为水。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②制备:先将水相(透皮促进剂、丙二醇、甘油)和水混合,得到水相;然后加入油相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棕榈酸异丙酯、维生素E),于40~50℃均质乳化,调整该乳化体系的温度在35~40℃时,加入黄香楝提取物和芦荟提取物,体系经搅拌均匀,配制成护肤品。

实施例2

(1)黄香楝提取物的制备:将干燥的黄香楝树干粉碎成平均粒径为10~80目的黄香楝原料粉末;将得到的黄香楝原料粉末放入提取容器中,向提取容器中加入20倍提取溶剂(浓度为体积百分比50%的乙醇溶液),浸泡七天后过滤去除沉淀,旋转蒸发仪减压蒸馏去除提取溶剂,即得到黄香楝提取物。

(2)芦荟提取物的制备:将新鲜的芦荟切碎,加入10倍提取溶剂(浓度为体积百分比70%的乙醇溶液),浸泡七天后过滤去除沉淀,旋转蒸发仪去除提取溶剂,即得到芦荟提取物。

(3)护肤品的制备:

①原料:黄香楝提取物10%,芦荟提取物10%,透皮促进剂0.5%,丙二醇3%,聚二甲基硅氧烷1%、棕榈酸异丙酯3%、甘油5%,维生素E 2%,余量为水,配制成护肤品。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②制备: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1)黄香楝提取物的制备:将干燥的黄香楝树干粉碎成平均粒径为10~80目的黄香楝原料粉末;将得到的黄香楝原料粉末放入提取容器中,向提取容器中加入15倍提取溶剂(浓度为体积百分比50%的乙醇溶液),浸泡七天后过滤去除沉淀,旋转蒸发仪减压蒸馏去除提取溶剂,即得到黄香楝提取物。

(2)芦荟提取物的制备:将新鲜的芦荟切碎,加入20倍提取溶剂(浓度为体积百分比70%的乙醇溶液),浸泡七天后过滤去除沉淀,旋转蒸发仪去除提取溶剂,即得到芦荟提取物。

(3)护肤品的制备:

①原料:黄香楝提取物10%,芦荟提取物10%,透皮促进剂2%,丙二醇2%,聚二甲基硅氧烷3%、棕榈酸异丙酯10%、甘油10%,维生素E 0.1%,余量为水,配制成护肤品。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②制备:同实施例1。

实施例4:痤疮丙酸杆菌抑菌实验

I、材料

菌种:痤疮丙酸杆菌GIM1.243(购买自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

痤疮丙酸杆菌固体培养基:胰蛋白胨10g,牛肉膏10g,葡萄糖5g,氯化钠5g,酵母膏3g,乙酸钠3g,可溶性淀粉1g,L-半胱氨酸0.5g,琼脂15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pH6.8,121℃20分钟。

痤疮丙酸杆菌液体培养基:痤疮丙酸杆菌固体培养基不加琼脂即可。

II、实验步骤:

1、配制培养基;

2、痤疮丙酸杆菌活化:取-80℃保存的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丙酸杆菌培养平板上划线活化,37℃厌氧培养箱培养3天。

3、挑取单菌落接种于痤疮丙酸杆菌液体培养基,37℃培养2天。

4、培养好的菌液用新鲜的痤疮丙酸杆菌液体培养基稀释到OD600=0.01,取96孔板,每孔加100μL稀释菌液。

5、设置实验组、空白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实施例1制备的黄香楝提取物、实施例1制备的芦荟提取物、实施例1制备的黄香楝提取物和芦荟提取物混合物,浓度为50、25、12.5、6.25mg/mL,溶剂为痤疮丙酸杆菌液体培养基;空白组为痤疮丙酸杆菌培养基;对照组为菌液。37℃培养2天,酶标仪检测OD600的值。

结果如图1所示:CK为菌液,黄香楝提取物和芦荟提取物单独使用对痤疮丙酸杆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两种提取物按质量1:1混合使用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二者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可见,黄香楝提取物和芦荟提取物混合物对解决痤疮丙酸杆菌引起的皮肤问题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实施例5:消炎实验

小鼠品系:昆明小鼠,雌雄各半,26-28g;

实验分组:实验组、阳性药组、模型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药物),每组4只;

实验组:实施例1的黄香楝提取物和芦荟提取物;

阳性药:吲哚美辛;

药物浓度:100mg/mL,无菌水配制;

给药方式:灌胃给药,0.2mL/10g,1次/d,连续5d;

末次给药后30min于小鼠右耳前后两面均匀涂抹二甲苯30μL,左耳作对照,30min后脱颈处死小鼠,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直径6mm的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以左右耳片之差为肿胀度,并计算抑制率。

计算公式:

抑制率(%)=(模型组平均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肿胀度)/模型组平均肿胀度×100%。

结果如表1所示:小鼠消炎实验的结果证明黄香楝提取物和芦荟提取物都具有消炎作用,1:1混合使用更增强了其消炎作用,应用在化妆品领域可以解决皮肤的炎症问题。

表1本发明中提取物的消炎作用

提取物平均肿胀度(mg)抑制率(%)生理盐水17.05/吲哚美辛6.164.2黄香楝提取物8.550.1芦荟提取物7.953.6黄香楝+芦荟6.661.2

实施例6:美白实验中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酪氨酸酶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植物体内,兼有加氧酶和氧化酶的双重功能,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能够催化单酚羟化成二酚,并把二酚氧化成醌,醌在非酶促条件下形成最终的反应产物黑色素。

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测定

将细胞(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购买自北纳生物)接种于96孔板,每孔细胞数量是1.5×104个细胞,待细胞贴壁后加入一系列浓度的提取物,提取物用含1%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配制,继续孵育24h。培养时间到后,用0.01M、pH7.4的PBS洗涤2次,每孔加入1%(V/V)的TritonX-100,低温(4℃)振摇30min,加入L-DOPA(左旋多巴)超声30s,于490nm处测定吸光值,并计算酶活性:酪氨酸酶活性=实验组OD/对照组OD×100%。

结果如图2所示:黄香楝提取物和芦荟提取物按1:1混合可以很好的抑制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合成,在皮肤的美白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实施例7:抗氧化实验

测定原理: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是一种稳定的以氮为中心的质子自由基,其乙醇溶液呈紫色,并在517nm处有强烈的吸收,在有自由基清除剂存在时,自由基清除剂提供一个电子与DPPH的孤对电子配对,而使其褪色,褪色程度与其接受的电子呈定量关系,在517nm处的吸光度变小,其变化程度与自由基清除程度呈线性关系,即自由基清除剂的清除自由基能力越强,吸光度越小。

供试品的制备:取实施例1的黄香楝和芦荟提取物加水溶解定容,配成20mg/mL的浓度。精密称取抗坏血酸250mg,用水溶解定容与50mL量瓶中,定容得5.0mg/mL储备液,置于冰箱中冷藏备用。

对照品的制备:精密称取DPPH 3mg,用无水乙醇溶解,定容与50mL量瓶中,置于冰箱中冷藏备用(随配随用,只能稳定存在5个小时,深蓝色)。

抗氧化实验测定方法:用移液管取2mL水,再取2mL的DPPH溶液充分振摇,30分钟后,于517nm处测吸光度A值(Ac);用移液管取样品溶液2mL,再取2mL的无水乙醇充分振摇,30分钟后,于517nm处测吸光度A值(Aj);用移液管取样品溶液2mL,再取2mL的DPPH充分振摇,30分钟后,于517nm处测吸光度A值(Ai)。平行测定2次计算清除率:K=[1-(Ai-Aj)/Ac]×100,K为自由基清除剂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Ai为加样品反应后DPPH溶液吸光度;Aj为不加DPPH,只加样品的溶液的吸光度;Ac为不加样品,只加DPPH溶液的吸光度。

结果:抗坏血酸(5mg/m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4.27%,黄香楝和芦荟提取液(20mg/mL)混合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80.22%,在实际使用意义上,具有比较明显的抗氧化效果,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皮肤免受损伤。

实施例8:抗紫外实验

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细胞:HSF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购买自北纳生物;在12孔板内培养。

提取物浓度:1mg/mL,用含1%(v/v)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配制;其中,混合物中,黄香楝提取物和芦荟提取物按质量比1:1混合;

共培养时间:24h;

阳光照射时间:30min;

阳光照射强度:30mJ/cm2

照射后孵育时间:2h;

对照组:不经UVB辐照,无提取物;1%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

模型组:经UVB辐照,无提取物;1%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

实验组:经UVB辐照,有提取物,1%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

经过上述操作后于显微镜下观察提取物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结果如图3所示:细胞受到伤害死亡形态会变成圆形,在不加提取物不照射UVB时,细胞基本都是菱形,死亡很少,在不加提取物又照射UVB时,细胞基本死亡变成圆形,而加了提取液后,死亡细胞明显减少,黄香楝和芦荟提取液混合使用死亡细胞更少,通过紫外实验,可以证明黄香楝提取物和芦荟提取物可以保护细胞免受在外线的伤害,应用在皮肤表面可以提高皮肤细胞对紫外线的抵抗能力,从而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实施例9:驱蚊实验

供试材料:采用实验室饲养的敏感品系标准试虫-致乏库蚊购买自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羽化后2天~3天未吸血的雌性成虫。

在长×宽×高为40cm×30cm×30cm的蚊笼内放入100只试虫,试验人员手臂暴露4cm×4cm皮肤面积,其余部分严密遮避。将手臂伸入蚊笼内放置2min,记录前来停落的蚊虫数,>10只者为攻击力合格,该试验人员及此笼蚊虫可用于驱避试验。选攻击力合格的试验人员,如上所述在其双手臂上各暴露出4cm×4cm的皮肤面积,其余部分严密遮避。其中一只手臂设为空白对照,不做任何涂抹;另一只手臂暴露部分按1.5mg/cm2的剂量均匀涂混合提取液。涂抹30min自然风干后,将手臂伸入攻击力合格的蚊笼内2min,观察有无蚊虫前来吸血,每个试验重复10次。

结果:空白对照组有蚊虫来叮咬,蚊子被晃动驱离后还会再次飞回叮咬,而涂抹了黄香楝和芦荟提取液的处理组前期无蚊子叮咬,后期也只有少数蚊子叮咬。驱蚊实验的结果证明黄香楝提取液有一定的驱蚊作用,当其与芦荟提取液混合使用时其驱蚊作用得到了很大提高,当把它们的混合提取液应用在护肤品中可以保护皮肤免受蚊虫的叮咬。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