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方法及装置

一种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方法及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方法及装置,包括,划分城市在区域物流供应链中的组织能力;计算出各个组织能力的物流供应链联系强度;求出物流供应链组织系数进行测度,所述组织能力分为主动组织能力和被动组织能力。本发明综合评估长三角物流供应链,并提供了一种屏幕升降的三维选址的装置,通过扣压件旋转,带动旋转锁定件旋转,使得旋转锁定件从限位凸起块之间的间隙旋转至限位凸起块后端,使得限位凸起块对旋转锁定件限位,使得底座和连接件相嵌合,拆卸时反之;又通过第四凸起与旋转锁定件第一层与第二层组成的台阶孔相挤压固定,使得旋转锁定件固定在连接件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03863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711261018.7

  • 发明设计人 梁双波;

    申请日2017-12-04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晓东

  • 地址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7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5:20:1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3-05

    授权

    授权

  • 2018-06-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10/08 申请日:201712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5-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选址,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国际货运业是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委托,并以委托人的名义或者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服务报酬的行业。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全球物流网络一体化的推进,不同类型物流企业间的物质、信息合作不断强化,内陆物流一体化及物流效率的提升将成为必然。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功能从单一的贸易经营或运输职能向综合化转型,并嵌入到海运、空运和陆运物流的各环节,国际货代企业总部、子公司在不同城市的分布及彼此间的职能联系、业务联系,构成了城市-城市物流供应链网络功能联系集合,国际货代的网络化成为物流供应链空间重组的重要表征。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外向型经济发达,物流业发展基础好,在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15年长三角(两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85万亿,进出口总额13416 亿美元。基于此,以2005年以来的长三角国际货运代理关系型企业数据为基础,从区域尺度和省域尺度视角,运用复杂网络等方法,通过分析城市间企业功能联系强度,进而对长三角物流供应链网络空间重组及其复杂性进行研究。而选址优化各个企业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如果选址位置不对,会造成市场经济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方法,看出供应链接点建网络联系强度和方向的变化,进而进行选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方法,包括,划分城市在区域物流供应链中的组织能力;计算出各个组织能力的物流供应链联系强度;求出物流供应链组织系数进行测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采用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方法,方便快捷的一目了然最佳选址区域范围,提供了一种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

一种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第三容置空间内设有旋转锁定件和扣压件;其中,所述扣压件上设有固定齿轮,所述旋转锁定件的外轮廓为固定齿,且所述固定齿轮与所述固定齿相啮合,通过旋转扣压件带动所述旋转锁定件旋转。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旋转锁定件区分为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放置连接在所述第二层的上方,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各设有一个同心孔,所述第一层的孔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层的孔半径。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齿设置在所述第一层上,所述第一层的外轮廓自外边缘向所述第一层的中心轴方向凹陷,形成一个扇形凹槽后,在扇形凹槽的内槽边上设置固定齿,所述固定齿的尾端设有缺口。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层自其外轮廓向所述第二层的中心轴反方向延伸,形成第三凸起。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层上设有锁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层的缺口下方。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扣压件还包括旋转纽和旋转连接杆,所述旋转纽连接固定在所述旋转连接杆的顶端,所述固定齿轮固定在所述旋转连接杆上,且所述旋转连接杆和所述固定齿轮同轴。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置空间的对立面,所述凸起部上设有中空的连接通孔。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部圆盘和底部支撑杆,所述底部圆盘和所述底部支撑杆固定连接,且所述底部支撑杆自所述底部圆盘向上弯曲延伸,在所述底部支撑杆的顶端设有空心凹槽,在所述空心凹槽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底部圆盘所在平面相平行的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底部支撑杆的所述空心凹槽的两端;所述连接通孔与所述横杆相配合,使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显示体,所述显示体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器、支撑框架和固定件,所述显示器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内,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支撑框架相连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旋转纽到所述固定齿轮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的深度,使所述旋转纽凸出在所述第三容置空间的背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方法,综合评估长三角物流供应链,并提供了一种屏幕升降的三维选址的装置,通过扣压件旋转,带动旋转锁定件旋转,使得旋转锁定件从限位凸起块之间的间隙旋转至限位凸起块后端,使得限位凸起块对旋转锁定件限位,使得底座和连接件相嵌合,拆卸时反之;又通过第四凸起与旋转锁定件第一层与第二层组成的台阶孔相挤压固定,使得旋转锁定件固定在连接件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方法的一个 实施例中2005-2015年长三角物流供应链空间组织关系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方法的一个 实施例中2005-2015年物流供应链功能烟花格局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个 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个 实施例的所述显示体的支撑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个 实施例的所述显示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个 实施例的所述显示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个 实施例的所述底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个 实施例的所述连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个 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 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锁定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 个实施例中所述扣压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 个实施例中带有所述挡板的固定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 个实施例中所述为所述固定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 个实施例中所述为带有所述第二磁块的固定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 个实施例中带有所述挡板的固定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 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的一个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 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的另一个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 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本发明基于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数据研究物流供应链的总体思路是首先分析各国际货代企业总部、子公司在各城市的空间布局,形成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组织网络;然后以各城市为节点对象,进行企业网络的叠加、集成,形成城市-城市间物流供应链。研究对象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两省一市,共计25个地级以上城市;根据数据的可获取性,选择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三个基础年份对长三角物流供应链进行分析。

数据筛选以长三角各城市国际货代子公司为线索,利用上海、江苏和浙江工商局企业基本信息查询系统,查询各子公司对应的总部所在城市,确定方向性的国际货代总部—分支结构型物流供应链联系,这样得到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样本共941家。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经营范围,把国际货代企业划分成单一功能型(仅具有海运、空运和陆运职能中的一种)和综合功能型(至少具有海运、空运和陆运职能中的两种)。按照公司的等级分别赋值为0、1、3等3 个数量级别。3代表该城市为公司总部所在地,1为子公司所在城市,没有设立子公司则为0。最终得到一个包含25个城市两两之间连接值的25×25的非对称矩阵,这就是基于国际货代企业总部——子公司联系的物流供应链联系矩阵。

建立物流供应链充足测度的模型,物流供应链重组主要体现为供应链节点间网络联系强度和方向的变化。根据国际货代企业职能部门在各城市分布的差异,第一城市a在区域物流供应链中的组织能力Cab可以划分为主动组织能力>ab,j和被动组织能力Cba,k,其中,Cab,j表示总部在第一城市a,子公司在第二城市b,被动组织能力Cba,k表示总公司在第二城市b,子公司在第一城市a。

其中,主动组织能力Cab,j的物流供应链联系强度为:

Cab,j=Vaj×Vbj(1)

Vaj表示第三公司j在第一城市a的服务值,Vbj表示第三公司j在第二城市b>

其中,被动组织能力Cba,k的物流供应链联系强度为:

Cba,k=Vbk×Vak(2)

Vbk表示第四公司k在第二城市b的服务值,Vak表示第四公司k在第一城市>

那么,第一城市a和第二城市b之间的物流供应链联系强度为:

其中,e分别代表总部在第一城市a,子公司在第二城市b的企业数量,f 分别代表总部在第二城市b,子公司在第一城市a的企业数量。

为了更加综合直观的反映各节点在区域物流供应链中的组织能力,本发明引入物流供应链组织系数μ进行测度,μ是指第一城市a在区域物流供应链中的组织能力Cab与所有城市物流供应链组织能力平均值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μ值越大,说明第一城市a在区域物流供应链中综合的控制组织能力越强,在物流供应链中的地位也越重要。

不同城市、不同国际货代企业总部-子公司间的交互作用,加强了区域物流供应链的复杂性。以城市-城市间物流供应链强度关联矩阵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网络密度D、凝聚子群密度EI、平均路径长度L和网络中心性NC等指标,对物流供应链网络稳定性、组织性能与效率、供应链节点中心性等进行研究。其中,网络密度D,测度实际存在的关系数除以理论上存在的关系总数;网络密度D介于0和1之间,且网络密度D→1说明供应链节点间联系紧密,供应链协同稳定性好;反之,网络密度D→0说明供应链节点间联系不紧密,网络协同稳定性差。凝聚子群密度EI,测度子群密度与整个网络密度的比值;凝聚子群密度EI取值范围为[-1,+1],且凝聚子群密度EI→1说明围绕物流供应链核心节点的供应链子群内部联系紧密,子群间联系松散,网络整体协同稳定性相对较差;凝聚子群密度EI→-1说明围绕物流供应链核心节点的供应链子群内部联系松散,子群间联系紧密,网络整体协同稳定性相对较好。平均路径长度L,测度物流供应链网络中任意两城市间拓扑最短距离的平均值,反映供应链网络的整体性质;平均路径长度L值越小说明供应链网络的联通性越好,网络空间组织的性能和效率越高。网络中心性NC,测度个体处于网络中心的程度,反映了该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包括点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值越大,节点在供应链网络中的控制能力越强。

物流供应链空间重组特征包括:区域尺度特征、省域尺度特征和物流供应 链功能演化特征。其中,参照图1,根据公式(3)对城市间物流供应链联系强 度的计算显示,近十年来长三角的物流供应链发生明显的空间重组,以上海为 核心、以沪甬、沪(苏)宁、沪杭为骨干链条的放射状物流供应链网络正加快 形成。上海—宁波间的物流供应链联系始终处于首位,中外运、中海环球、亚 东国际等知名国际货代企业纷纷在宁波成立子公司,两地物流供应链联系不断 加强,三个年份的物流供应链联系强度Cab分别达到192、711和921,总部在 上海、子公司在宁波的企业数量分别达到了56、215和271家;上海—南京间 的物流供应链联系位居第二位,城市物流供应链联系强度分别达到120、276 和303,总部在上海、子公司在南京的企业数量分别为26、62和69家。上海 —苏州、上海—杭州间的物流供应链联系强度分别为87、207、261和51、108、 135。此外,上海与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物流供应链主要节点的联系在不断 加强,2015年上海-无锡、上海-南通和上海-连云港的物流供应链联系强度分别 达到84、78和54,南京-无锡、杭州-宁波分别构成江苏和浙江省内骨干网络。

根据公式(3),在对城市间物流供应链联系强度计算的基础上,按照省域单元尺度进行合并统计分析发现(表1),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在不断加强。浙江与上海的物流供应链联系相对更强,物流供应链联系强度由2005年的274上升到2015年的1116,而沪-苏间的物流供应链联系强度由2005年的282上升到2015年的827。苏-浙间的物流一体化仍存在一定障碍,物流供应链联系增长缓慢,由2005年的15上升到2015年的72,且呈现出波动态势。江苏和浙江省内的物流供应链联系区域差异明显,江苏的物流供应链以苏南内部、苏南苏中地区的联系为主体,苏北地区内部的物流供应链发育较弱,其中苏南内部城市物流供应链联系强度从2005年的396上升到2015年的576;苏南城市与苏中三市间的网络联系在加强,总联系强度从2005年的51上升到 2015年的66;苏南与苏北城市间的物流供应链联系主要是围绕南京展开,但徐州、宿迁和淮安三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的联系均较弱。浙江省的物流供应链以浙东北地区联系为主体,浙西南地区的网络联系较弱。其中浙东北(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内部城市物流供应链总联系强度从2005年的 126上升到2015年的342,分别占整个网络的56.76%和47.5%。浙东北与浙西南间的网络联系从2005年的90上升到2015年的282,杭州在货代网络中的地位上升明显,衢州、丽水与其他城市的网络联系较弱。

表1省域尺度物流供应链联系矩阵

从物流供应链功能构成看,2005、2010和2015年研究样本中单一功能、 综合功能的国际货代企业数量分别达到49和278、72和703、86和850家,通 过分析单一功能、综合功能国际货代企业总部、子公司在各城市的布局可以理 清物流供应链功能演化过程。参照图2所示的物流供应链功能演化格局,研究 显示,三个年份单一功能国际货代企业在长三角布局的城市数量分别为16个、 18个和20个(参照图2的第一排三个图),企业基本倾向布局在沿江沿海港 口城市和拥有机场的城市,如上海、南京、宁波、杭州、南通等地,联系方向 主要是沪甬、沪宁、沪杭、甬杭、沪通,物流供应链功能以海运或空运服务为 主体,主要开展专业化、单一化货代服务;综合功能货代企业布局的城市分别 为21个、24个和25个(参照图2的第二排的三个图),实现全覆盖,上海、 南京、宁波、杭州企业集聚优势明显,苏州和南通的优势也开始显现,沪甬、 沪宁、沪杭、沪苏、宁苏、杭甬等是主要的联系方向,物流供应链功能以“海 运+空运”或者“海陆空”兼具为主,“海陆”或者“空陆”类型的企业极少, 这与长三角区域独特区位有着极大关联。

物流供应链节点组织能力包括区域尺度节点组织能力,根据公式(4)对供应链节点组织能力的计算显示(表2),上海、宁波、南京、苏州、杭州和无锡在供应链中的组织能力总体处于较强水平,其中上海的节点组织能力始终处于首位,宁波的组织能力在2010年超过南京成为第二位枢纽。根据节点组织能力演变的态势,又可以划分成持续上升、持续下降、先升后降和先降后升等四种类型。持续上升型包括上海、宁波、连云港、舟山、湖州、宿迁和淮安,如上海的组织能力从2005年的7.17666上升到2015年的8.63127,淮安因2005、 2010缺少国际货代企业布局,其组织能力的演化态势仍需要进一步考察;持续下降型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台州等城市,如南京的组织能力从2005 年的4.81073下降到2015年的3.01494,降幅明显;先升后降型包括杭州、金华、台州、盐城等城市,杭州的组织能力变化幅度明显,分别上升、下降0.152634 和0.11455;先降后升型只有常州,变动的幅度相对较小。

表2区域尺度物流供应链节点组织能力演变

物料供应链接点组织能力分异特征还包括省域尺度节点组织能力,运用公式(4)从省域尺度分别对江苏、浙江省内城市的组织能力进行研究,分析各节点对省内城市的组织能力变化情况。计算显示(表3),南京和浙江分别是各自省内物流供应链组织的核心,其中苏州、无锡分别是江苏的第二、第三位供应链枢纽城市;宁波对浙江省内节点的组织能力始终处于第二位,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宁波在区域物流供应链中服务对象主要是浙江省以外的城市。根据节点组织能力演变态势,江苏和浙江节点在各自省内的组织能力也可以划分成持续上升、持续下降、先升后降和先降后升等四种类型。先降后升型包括南京、宁波、温州和丽水,且四个节点2015年的组织能力均低于2005年,这说明其对各自省内节点的组织能力总体是呈现下降的态势;先升后降型包括苏州、常州、徐州、盐城和杭州、湖州、绍兴、金华、衢州和台州,其中苏州、湖州、衢州和台州2015年的组织能力低于2005年,这说明其对各自省内节点的组织能力总体也是呈下降的态势,其他节点对各自省内节点的组织能力总体呈强化态势。持续上升型包括无锡、南通、连云港、淮安、宿迁和舟山,节点对各自省内节点的组织能力不断加强;持续下降型包括泰州、扬州、镇江和嘉兴,节点对各自省内节点的组织能力不断减弱。节点在省域与区域尺度组织能力演变表现出较大差异,这说明尺度对节点的组织能力具有明显的影响。

表3省域尺度节点组织能力演变

物料供应链接点组织能力分异特征还包括物流供应链网络稳定性,物流供应链网络稳定性也可以划分为区域尺度、省域尺度的稳定性。对2005、2010、 2015年长三角物流供应链网络密度和凝聚子群密度计算显示(表4),从长三角区域尺度看,网络密度D从2005年的0.1033,持续增长到2015年的0.16,供应链协同稳定总体趋好。从省域尺度看,江苏和浙江的物流供应链网络密度均表现为持续上升的趋势,分别从2005年的0.1346和0.1455上升到2015年的 0.1987和0.2182,省域内部节点间物流供应链的稳定性趋好。从2005-2010、 2010-2015年网络密度变化情况看△D,2005-2010年间区域整体和省域网络的稳定性强化程度均相对较高,该时段浙江省内物流供应链网络变化尤为明显。凝聚子群密度EI的计算显示,长三角内部存在供应链子群,并且子群与子群间的联系开始加强,网络整体协同稳定性开始趋好;浙江的凝聚子群密度EI 持续降低,这显示浙江省内部的供应链稳定性在不断提升;江苏的凝聚子群密度EI小于零且呈先变大后变小的态势,这说明江苏省内子群间的联系是先松散后紧密,省内供应链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呈现出一定波动。

表4物流供应链网络密度与凝聚子群密度演变

物料供应链接点组织能力分异特征还包括物流供应链网络效率,对2005 年、2010年和2015年这三个年份长三角和江苏、浙江物流供应链平均路径长度L的分析可以看出(表5),长三角物流供应链平均路径长度呈下降的态势, L从2005年的2.143下降到2015年的2.031,这说明其物流供应链网络空间组织的性能和效率在不断提高。江苏物流供应链平均路径长度L先降后升,从 2005年的2.62下降到2010年的2.289,转而上升为2015年的2.306,但比2005 年值低,这说明其物流供应链网络空间组织的性能和效率总体是上升趋势,但略有波动,这与无锡、南通、连云港等节点在省内组织能力的持续上升存在极大关联。浙江的流供应链平均路径长度L先升后降,从2005年的1.4上升到 2010年的2.038,转而下降到2.025,但其值仍高于2005年,这显示其物流供应链网络空间组织的性能和效率呈先下降后略有上升的态势,这主要跟杭州、宁波节点在省内组织能力的演变有关。

表5物流供应链平均路径长度演变

物料供应链接点组织能力分异特征还包括物流供应链网络中心性,对长三角节点中间中心性的分析可以发现(表6),从区域尺度看上海、宁波、南京对物流资源信息的控制能力始终位列前三,且上海对物流资源信息的控制不断强化,宁波和南京呈“V”和倒“V”型走势;连云港、杭州和苏州、南通对物流资源信息的控制能力也保持较高水平,但苏州、南通和无锡的中间中心性总体呈下降态势;2005年的盐城、2015年的绍兴表现出一定的物流资源信息的控制能力,嘉兴在2010年后物流资源信息控制能力才出现并不断加强,其他城市的节点中间中心性则均为0。从省域尺度看,南京对江苏省内物流资源信息的控制能力始终处于首位,2015年其中间中心性实现大幅提高,达到71.212;与区域尺度相比,南通的中间中心性超过苏州,其省内物流资源信息的控制能力处于第三位,且两者的中间中心性均较为稳定;三个年份连云港和无锡的中间中心性也较为稳定,盐城则下降幅度较大,从2005年的24.242降为0,其他城市的节点中间中心性则均为0。杭州对浙江省内物流资源信息的控制能力始终处于核心地位,2010年其中间中心性更是达到61.852;宁波对省内物流资源信息的控制能力总体是上升态势,但有一定的波动性;嘉兴的信息控制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其他城市的节点中间中心性则均为0。

表6区域-省域尺度供应链节点中间中心性演变

注:RBC为区域尺度的中间中心性,PBC为省域尺度中间中心性;其中,上海作为一个节点,PBC不计算。

为了能客观的反应各个方面的参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个三维选址装置,且提供了屏幕升降、便于拆卸以及带防尘片的三个模块。

参照图3~8,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址装 置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的主体包括显示体100、底座200和连接件300,显 示体100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器101和支撑框架102,支撑框架102中间凹陷形 成第一容置空间M,显示器101阵列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M内,其中,显示 器101可以在支撑框架102内升降。例如,显示体100上显示出可实施建设的 地理位置,且所有显示器101均处于同一平面上,当给出一个约束或者要求后, 筛选出来的位置,且筛选出来位置的显示器101上升,让人一路了然的看出哪 些地方的位置是合理的,并且可以看到其分布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器101内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收发模块与外部计算机相连接,接收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并将传输的信号输送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显示器101显示,在本实施例中,处理模块优选为MCU。

显示器101内部设有主齿轮101a和齿条101b,齿条101b所在的面向显示器101的内部凹陷,且主齿轮101a和齿条101b相互垂直并相互啮合。

较佳的,在主齿轮101a的一端连接第一动力件101a-1,通过第一动力件 101a-1驱动主齿轮101a旋转,带动齿条101b,使得显示器101在第一容置空间M内运动。当第一动力件101a-1驱动主齿轮101a正转时,带动齿条101b 相对上移,使得显示器101在第一容置空间M内,向凸出于第一容置空间M 的方向运动。当第一动力件101a-1驱动主齿轮101a反转时,带动齿条101b相对下移,使得显示器101在第一容置空间M内,向凹陷于第一容置空间M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件101a-1采用电力驱动、电磁驱动或者液压驱动任一方式驱动,作为本方案的最佳实施方式,优选为电力驱动,通过电机提供动力,既节省了空间,实施起来也很方便快捷。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器101还包括显示一面101c、显示二面101d和显示三面101e,显示一面101c为显示一面101c的顶面,显示二面101d和显示三面 101e均为显示二面101d和显示三面101e的侧面,且显示一面101c、显示二面 101d和显示三面101e均为液晶显示屏。当显示器101在被筛选后上升后,各个显示屏通过控制,显示出不同参数。例如,筛选后上升的所有显示器101的显示一面101c均显示区域尺度物流供应链接点组织能力演变的数据,显示二面101d均显示省域尺度节点组织能力演变的数据,显示三面101e均显示区域—省域尺度供应链节点中间中心性演变的数据。通过各个显示器101的各个显示面,可以更快更直观的看出哪个位置时最佳的选址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升降出来的显示器101可能是相邻的,若为相邻的话,会造成显示二面101d和显示三面101e或者两者之一无法正常显示,此时需要通过人工手动调试一下,使两者错开,能直观看到各项数据分析,得出最佳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显示器101在第一容置空间M内,运动不相互关联,只有通过筛选后,筛选得到的显示器101会上升,剩余的显示器101仍处于原始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00包括底部圆盘201和底部支撑杆202,底部圆盘 201和底部支撑杆202固定连接,且底部支撑杆202自底部圆盘201向上弯曲延伸,在底部支撑杆202的顶端设有空心凹槽202a,在空心凹槽202a的上端设有与底部圆盘201所在平面相平行的横杆202b,横杆202b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底部支撑杆202的空心凹槽202a的两端。

连接件300连接底座200和显示体100,连接件300的一端与显示体100 相连接,另一端设有凸起部301,凸起部301上设有中空的连接通孔301a,其中,连接通孔301a和横杆202b相配合,使连接件300的另一端与底座200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通过连接通孔301a和横杆202b相配合的意义是:不仅连接了底座200和连接件300,同时使得连接件300的横杆202b可以绕着连接通孔301a旋转,可以通过自己的舒服度调节连接通孔301a和横杆202b之间的旋转夹角。

通过连接件300连接显示体100和连接底座200时,为了使得装置可以拆 卸,方便更换,参照图9~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 供应链的选址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的主体包括显示体100、底座200 和连接件300。

具体的,显示体100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器101、支撑框架102和固定件103,其中,显示器101放置在支撑框架102内,固定件103与支撑框架102相连接,固定件103与连接件300相连接。

底座200包括底部圆盘201和底部支撑杆202,底部圆盘201和底部支撑杆202固定连接,且底部支撑杆202自底部圆盘201向上弯曲延伸,在底部支撑杆202的顶端设有空心凹槽202a,在空心凹槽202a的上端设有与底部圆盘 201所在平面相平行的横杆202b,横杆202b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底部支撑杆202 的空心凹槽202a的两端。

连接件300包括凸起部301,凸起部301上设有中空的连接通孔301a,其中,连接通孔301a和横杆202b相配合,使连接件300的另一端与底座200相连接。这里通过连接通孔301a和横杆202b相配合的意义是:不仅连接了底座 200和连接件300,同时使得连接件300的横杆202b可以绕着连接通孔301a旋转,可以通过自己的舒服度调节连接通孔301a和横杆202b之间的旋转夹角。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00包括第三容置空间G、旋转锁定件303和扣压件304,其中,第三容置空间G内设有第四凸起305和第一磁块302,旋转锁定件303区分为第一层A和第二层B,其中,第一层A放置固定在第二层B 的上方,且第一层A和第二层B上从在其中心处各设有一个孔,且两孔同心,第一层A的孔半径小于第二层B的孔半径。

第一层A的外轮廓自外边缘向第一层A的中心轴方向凹陷,形成一个扇形的凹槽后(扇形凹槽不通过圆心,即仅在第一层A的半圆上),在扇形凹槽的内槽边h上设置固定齿303a,且在固定齿303a的尾端设有缺口j。需要注意的是,缺口j是在扇形凹槽的边缘继续沿着向第一层A中心轴的方向凹陷,形成缺口j。

第二层B字其外轮廓向第二层B的中心轴反方向延伸,形成第三凸起 303b,应注意的是,第三凸起303b的个数不仅限于附图中所表示的个数,附图中仅为示意。较佳的,第三凸起303b的个数和固定件103上的每相邻两个限位凸起块103a之间的槽的个数相等。在第二层B上还设有锁定孔303c,锁定孔303c的位置设置在第一层A的缺口j的下方。

扣压件304包括固定齿轮304a、旋转纽304b和旋转连接杆304c,旋转纽 304b连接固定在旋转连接杆304c的顶端,固定齿轮304a固定在旋转连接杆304c 上,且旋转连接杆304c和固定齿轮304a同轴,当旋转纽304b转动时,与之相连接的旋转连接杆304c转动,并同时带动固定齿轮304a转动。

较佳的,旋转纽304b到固定齿轮304a的距离不小于第三容置空间G的深度,使得在安装后,旋转纽304b会凸出在第三容置空间G的背部。

在本实施例中,在通过连接件300连接显示体100和底座200时,先将连接件300的旋转锁定件303上的第二层B的第三凸起303b,通过固定件103上每相邻两个的限位凸起块103a之间的间隙,与固定件103相套合。通过旋转纽 304b旋转,当旋转纽304b转动时,与之相连接的旋转连接杆304c转动,并同时带动固定齿轮304a转动,固定齿轮304a带动旋转锁定件303旋转(因为固定齿轮304a在第一层A上,而第一层A和第二层B固定连接组成旋转锁定件 303),运动至第三凸起303b抵至在限位凸起块103a上,通过限位凸起块103a 对连接件300限位。当固定齿轮304a旋转至固定齿303a的尾端时,在缺口j 处旋转纽304b被卡住,因为扣压件304的底面在运动的过程中均是与第二层B 的面相接触的,且存在挤压力。在缺口j的下方,第二层B上设有锁定孔303c,当旋转纽304b在缺口j处被卡住后,恰好其底面与第二层B脱离接触,换言之,旋转连接杆304c与锁定孔303c配合,实现自锁。当需要拆卸时,向外拉旋转纽304b,使得旋转连接杆304c脱离锁定孔303c,再反向旋转,当第三凸起303b与限位凸起块103a错位,与相邻两个限位凸起块103a之间的间隙配合时,将连接件300和显示体100分离开来。

较佳的,第四凸起305,其由一个圆柱和若干个凸块组成,且凸块固定在圆柱的外侧。应注意的是,第四凸起305的最大直径小于第一层A的孔半径,又因为第一层A的孔半径小于第二层B的孔半径,所以当旋转锁定件303通过第二层B的孔半径套进第四凸起305上,在通过挤压将第一层A的孔半径套进第四凸起305,由于第四凸起305和第一层A的孔半径相互挤压,使得旋转锁定件303固定在连接件300上。

当连接件300和显示体100分离开后,显示体100与连接件300配合处会存在一个槽,若在显示体100和连接件300长时间不连接的状态下,圆孔中会积蓄灰尘且在显示体100的外表面设有一个圆孔也显得不是很美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主体还设有挡块400。

参照图12~图18,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系型企业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的选 址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的主体包括显示体100、底座200、连接件300 和挡块400。

具体的,显示体100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器101、支撑框架102和固定件103,其中,显示器101放置在支撑框架102内,固定件103与支撑框架102相连接。固定件103上设有圆孔,且圆孔的轮廓上设有限位凸起块103a,圆孔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凹槽103b,且两个限位凹槽103b连线过圆孔的圆心,在限位凹槽103b的槽内设有弹性件103c,弹性件103c的一端与限位凹槽103b相固定,另一端连接第二磁块103d。应注意的是,弹性件103c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橡胶制品等,能满足产生弹性形变后会将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力势能,使其恢复原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弹簧。

底座200包括底部圆盘201和底部支撑杆202,底部圆盘201和底部支撑杆202固定连接,且底部支撑杆202自底部圆盘201向上弯曲延伸,在底部支撑杆202的顶端设有空心凹槽202a,在空心凹槽202a的上端设有与底部圆盘 201所在平面相平行的横杆202b,横杆202b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底部支撑杆202 的空心凹槽202a的两端。

连接件300的凸起部301上设有中空的连接通孔301a,其中,连接通孔301a 和横杆202b相配合,使连接件300的另一端与底座200相连接。这里通过连接通孔301a和横杆202b相配合的意义是:不仅连接了底座200和连接件300,同时使得连接件300的横杆202b可以绕着连接通孔301a旋转,可以通过自己的舒服度调节连接通孔301a和横杆202b之间的旋转夹角。

连接件300连接显示体100和底座200,包括凸起部301和第一磁块302,其中,第一磁块302放置在第三容置空间G内,凸起部301设置在与第一磁块 302相对立的另一面(即放置在第三容置空间G的外侧),较佳的,连接件300 的外轮廓能包络住固定件103,例如,参照附图,固定件103为椭圆形状,连接件300为中空的椭圆形状(构成第三容置空间G),当连接件300与显示体 100连接后,连接件300将固定件103包络在其内部。

因为连接件300中带有第一磁块302,固定件103中设有第二磁块103d,所以当连接件300与显示体100相连接靠近时,每个第一磁块302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磁块103d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而相互吸引。也就说,当连接件300 与显示体100不靠近时,与第二磁块103d相连接的弹性件103c处于自然状态,当连接件300与显示体100靠近时,因为第一磁块302的位置时固定的,而第二磁块103d和第一磁块302之间又有相互作用力,所以第二磁块103d会沿着作用力的方向运动,直至收到阻力使其受力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与第二磁块 103d相连接的弹性件103c在受第二磁块103d的挤压下处于压缩状态。

为了连接连接件300和显示体100,在显示体100上设有一个圆孔,若在显示体100和连接件300长时间不连接的状态下,圆孔中会积蓄灰尘且在显示体100的外表面设有一个圆孔也显得不是很美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主体还设有挡块400。

挡块400为圆形,外轮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401,在对立的两个第一凸起401的外边缘上各设有一个第二凸起402。其中,当第一凸起401与显示体100相邻两个限位凸起块103a之间的间隔相配合时,第二凸起402与限位凹槽103b相配合。需要说明的是,挡块400区分为正面P和反面Q,第二凸起402自反面Q向正面P的方向延伸,且不抵触到正面P。

较佳的,在挡块400上还包括第二容置空间N,第二容置空间N设于挡块 400的中心,并自反面Q向正面P方向延伸,在挡块400中央凹陷成第二容置空间N。在第二容置空间N内设有复位件403,复位件403的一端与第二容置空间N的一端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实施的复位件403可以采用弹簧、橡胶弹性部件或者中间中空能产生弹性势能的部件,在本实施中,优选为弹簧。

第二磁块103d为阶梯状,呈“L”型,包括压制面a、滑行面b和连接面 c,其中,第二磁块103d通过连接面c与弹性件103c相连接,滑行面b在限位凹槽103b的槽内运动。当弹性件103c在初始状态时,第二磁块103d的压制面 a恰好抵触在第二凸起402上,并对挡块400进行限位。较佳的,第二凸起402 的高度和第二磁块103d的压制面a的高度之和等于第一凸起401的高度。

处于初始状态时,此时显示体100未靠近连接件300,第二磁块103d的压制面a恰好抵触在第二凸起402上,对挡块400进行限位。当显示体100靠近连接件300后,第二磁块103d和第一磁块302之间产生磁力,因为第一磁块 302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第二磁块103d受力后向第一磁块302所在方向运动,此时滑行面b在限位凹槽103b的槽内向压缩弹性件103的方向运动,此时,第二磁块103d与第二凸起402之间脱离,由于复位件403的作用,挡块400 可以在第二容置空间N内沿着反面Q和正面P之间的方向往复运动。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