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压力振动控制装置、终端及压力振动控制方法

压力振动控制装置、终端及压力振动控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压力振动控制装置、具有压力振动控制功能的终端及压力振动控制方法,其中压力振动控制装置包括:触控集成装置,触控集成装置分别与指纹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相连接;马达驱动装置,马达驱动装置分别与触控集成装置及马达相连接;其中,指纹传感器用于采集指纹数据及接收接触信号,并将接触信号传输至触控集成装置;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压力数据,并将压力数据传输至触控集成装置;触控集成装置用于获取接触信号及压力数据,并在判断压力数据满足预设条件时向马达驱动装置发送控制信号;马达驱动装置用于根据控制信号驱动马达振动。节省用户按压指纹到马达振动的时间差,提高了马达开始振动的速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8853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1138518.1

  • 发明设计人 谢仁贵;

    申请日2017-11-1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尚志峰

  • 地址 519085 广东省珠海市科技创新海岸魅族科技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58: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28

    授权

    授权

  • 2018-05-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3/01 申请日:201711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4-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力振动控制装置、具有压力振动控制功能的终端及压力振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终端的指纹技术包括正面指纹(可按压)及正面固态指纹(不可按压)。其中,由于正面指纹的一体性不好,所以正面固态指纹的终端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而为了给用户明确的反馈,实现更好的体验。正面固态指纹会配合压力检测和线性马达,但是在相关技术方案中压力检测传感器是独立的,其成本较高,并且相关技术方案中用户按压指纹到马达振动的时间有较大延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压力振动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具有压力振动控制功能的终端。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压力振动控制方法。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压力振动控制装置,包括:触控集成装置,触控集成装置分别与指纹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相连接;马达驱动装置,马达驱动装置分别与触控集成装置及马达相连接;其中,指纹传感器用于采集指纹数据及接收接触信号,并将接触信号传输至触控集成装置;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压力数据,并将压力数据传输至触控集成装置;触控集成装置用于获取接触信号及压力数据,并在判断压力数据满足预设条件时向马达驱动装置发送控制信号;马达驱动装置用于根据控制信号驱动马达振动。

本发明提供的压力振动控制装置,触控集成装置分别与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马达驱动装置相连接,在指纹传感器采集到接触信号后将接触信号发送至触控集成装置,触控集成装置根据接触信号启动压力处理程序,即接收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并判断压力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满足时触控集成装置通过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通用输入/输出)引脚控制马达驱动装置驱动马达振动。具体地触控集成装置可根据不同的压力数据变化给出不同的控制信号,以控制马达驱动装置驱动马达产生不同的振动反馈。通过触控集成装置判断压力数据后直接通知马达驱动,节省用户按压指纹到马达振动的时间差,提高了马达开始振动的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压力振动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处理器,与指纹传感器、触控集成装置相连接,处理器用于接收来自指纹传感器的指纹数据及接触信号,并对指纹数据进行判别,以及接收来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其中,接触信号用于唤醒处理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处理器能够接收指纹数据、接触信号、压力数据,通过接触信号将处理器唤醒,处理器被唤醒后可对指纹数据或者压力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可以对指纹数据进行判别以确定是否解锁等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压力传感器包括电容;压力数据为电容在受到按压后产生的电容值变化数据。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力传感器中设置有电容,将手指按压的机械形变产生的电容变化处理为压力数据,精准地获取压力数据以根据压力数据驱动马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触控集成装置处于休眠模式时,接收接触信号,同时根据接触信号中断休眠模式;或触控集成装置处于非休眠模式时,按照预设时间检测接触信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整机休眠模式下触控集成装置可选择休眠模式或非休眠模式。休眠模式下,设置接触信号为中断唤醒信号,即在触控集成装置接收到接触信号后被唤醒并启动压力处理程序。触控集成装置在非休眠模式下,每间隔固定时间检测一次接触信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预设时间的范围为0ms至50ms。

在该技术方案中,触控集成装置在非休眠模式下,每间隔0ms至50ms的时间间隔检测一次接触信号,以确保及时接收到接触信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马达驱动装置中存储有驱动数据;马达驱动装置根据控制信号按照驱动数据驱动所述马达振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HOME按键的驱动文件预先存储在马达驱动装置之中,马达驱动装置收到触控集成装置的控制信号后,直接控制马达振动,减小延迟。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具有压力振动控制功能的终端,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压力振动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压力振动控制方法,包括:接收由指纹传感器采集的接触信号,根据接触信号接收由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判断压力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压力数据满足预设条件时,向马达驱动装置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马达驱动装置驱动马达振动。

本发明提供的压力振动控制方法,根据接触信号启动压力处理程序,即接收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并判断压力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满足时触控集成装置通过GPIO引脚控制马达驱动装置驱动马达振动。通过触控集成装置判断压力数据后直接通知马达驱动,节省用户按压指纹到马达振动的时间差,提高了马达开始振动的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压力振动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判断压力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包括:判断压力数据所处的数据范围;当压力数据满足预设条件时,向马达驱动装置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马达驱动装置驱动马达振动,具体包括:当确定压力数据所处的数据范围后,向马达驱动装置发送与压力数据所处的数据范围对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马达驱动装置驱动马达振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根据不同的压力数据所处的数据范围给出不同的控制信号,以控制马达驱动装置驱动马达产生不同的振动反馈。例如当压力数据大于第一数据阈值时可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马达驱动装置,当压力数据小于于第二数据阈值时可产生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马达驱动装置,其中第一数据阈值大于第二数据阈值。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信号包括低电平信号、高电平信号、由低变高的电平信号、由高变低的电平信号以及任意个数的脉冲电平信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控制信号的不同形式,可以控制马达驱动装置驱动马达产生不同的振动反馈。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压力振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压力振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压力振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压力振动控制装置,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压力振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装置包括:

触控集成装置10,触控集成装置10分别与指纹传感器12及压力传感器14相连接;马达驱动装置16,马达驱动装置16分别与触控集成装置10及马达18相连接;

其中,指纹传感器12用于采集指纹数据及接收接触信号,并将接触信号传输至触控集成装置10;压力传感器14用于采集压力数据,并将压力数据传输至触控集成装置10;触控集成装置10用于获取接触信号及压力数据,并在判断压力数据满足预设条件时向马达驱动装置16发送控制信号;马达驱动装置16用于根据控制信号驱动马达18振动。

处理器20,与指纹传感器12通过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总线相连接,即图中所示处理器20与指纹传感器12之间的双向箭头,与触控集成装置10通过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两线式串行总线)总线相连接,即图中所示处理器20与触控集成装置10之间的双向箭头。处理器20用于接收来自指纹传感器12的指纹数据及接触信号,并对指纹数据进行判别,以及接收来自压力传感器14的压力数据;其中,接触信号用于唤醒处理器。其中,压力传感器14包括电容;压力数据为电容在受到按压后产生的电容值变化数据。

本发明提供的压力振动控制装置,触控集成装置10分别与指纹传感器12、压力传感器14、马达驱动装置16相连接,在指纹传感器12采集到接触信号后将接触信号发送至触控集成装置10,触控集成装置10根据接触信号启动压力处理程序,即接收压力传感器12采集的压力数据,并判断压力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满足时触控集成装置10通过GPIO引脚控制马达驱动装置16驱动马达18振动。具体地,触控集成装置10可根据不同的压力数据变化给出不同的控制信号,以控制马达驱动装置16驱动马达18产生不同的振动反馈。通过触控集成装置10判断压力数据后直接通知马达18驱动,节省用户按压指纹到马达振动的时间差,提高了马达18开始振动的速度。

处理器20能够接收指纹数据、接触信号、压力数据,通过接触信号将处理器20唤醒,处理器20被唤醒后可对指纹数据或者压力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可以对指纹数据进行判别以确定是否解锁等功能。

压力传感器14中设置有电容,将手指按压的机械形变产生的电容变化处理为压力数据,精准地获取压力数据以根据压力数据驱动马达18。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触控集成装置10处于休眠模式时,接收接触信号,同时根据接触信号中断休眠模式;或触控集成装置10处于非休眠模式时,按照预设时间检测接触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整机休眠模式下触控集成装置10可选择休眠模式或非休眠模式。休眠模式下,设置接触信号为中断唤醒信号,即在触控集成装置10接收到接触信号后被唤醒并启动压力处理程序。触控集成装置10在非休眠模式下,每间隔固定时间检测一次接触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预设时间的范围为0ms至50ms。

在该实施例中,触控集成装置10在非休眠模式下,每间隔0ms至50ms的时间间隔检测一次接触信号,以确保及时接收到接触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马达驱动装置16中存储有驱动数据;马达驱动装置16根据控制信号按照驱动数据驱动马达18振动。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HOME按键的驱动文件预先存储在马达驱动装置16之中,马达驱动装置16收到触控集成装置的控制信号后,直接控制马达18振动,减小延迟。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具有压力振动控制功能的终端,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压力振动控制装置。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压力振动控制方法,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压力振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202,接收由指纹传感器采集的接触信号,根据接触信号接收由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

步骤204,判断压力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步骤206,当压力数据满足预设条件时,向马达驱动装置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马达驱动装置驱动马达振动。

本发明提供的压力振动控制方法,根据接触信号启动压力处理程序,即接收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并判断压力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满足时触控集成装置通过GPIO引脚控制马达驱动装置驱动马达振动。通过触控集成装置判断压力数据后直接通知马达驱动,节省用户按压指纹到马达振动的时间差,提高了马达开始振动的速度。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压力振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302,接收由指纹传感器采集的接触信号,根据接触信号接收由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

步骤304,判断压力数据所处的数据范围;

步骤306,当确定压力数据所处的数据范围后,向马达驱动装置发送与压力数据所处的数据范围对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马达驱动装置驱动马达振动。

在该实施例中,可根据不同的压力数据所处的数据范围给出不同的控制信号,以控制马达驱动装置驱动马达产生不同的振动反馈。例如当压力数据大于第一数据阈值时可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马达驱动装置,当压力数据小于第二数据阈值时可产生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马达驱动装置,其中第一数据阈值大于第二数据阈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控制信号包括低电平信号、高电平信号、由低变高的电平信号、由高变低的电平信号以及任意个数的脉冲电平信号。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控制信号的不同形式,可以控制马达驱动装置驱动马达产生不同的振动反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