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

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系统初始化:密钥生成及参数选择;步骤二,签名生成与验证:用户生成环签名,接收者验证签名的有效性;步骤三,追踪证据生成与验证:用户生成追踪证据,验证方检验证据的合法性。本发明在实现认证安全的同时,可有效追踪签名者,并能抵御合谋攻击;由于基于抗碰撞累加器与知识签名技术生成长度固定的签名,不与环成员个数成正比,有效降低了通信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8350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海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711350966.8

  • 发明设计人 吕鑫;陈娟;曾涛;周琦;

    申请日2017-12-15

  • 分类号H04L9/32(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24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金方玮;董建林

  • 地址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佛城西路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51: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5-22

    授权

    授权

  • 2018-04-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9/32 申请日:201712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3-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匿名认证且具备身份可追踪的方案,具体是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

背景技术

随着匿名通信的需求日益增长,匿名认证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Chaum等提出了群签名技术,使得群成员可代表群生成签名,验证方只能确定签名由群内生成,而无法识别具体的签发成员。但群管理员可撤销签名成员的匿名性,限制了它的应范围。Rivest等提出了环签名技术,它是一种简化的群签名,环的形成完全由用户自组,且不存在管理员,可实现成员的无条件匿名。但这种性质易于被恶意成员利用,故在某些情况下,环签名的匿名性需要被撤销。Wu等人提出了一个可自证的环签名方案,但无法抵御非诚实签名者与非签名者的合谋攻击。由于环签名方案构造简单,签名高效,特别适用于计算能力及通信能力均有限,且不具备可信第三方支持的应用环境,如Ad Hoc网络环境。本发明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本发明提出的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本发明在保证高效认证的同时,可实现签名成员身份的可追踪。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系统初始化:生成密钥及选择参数;所有用户构成的环的环公钥是Y=gV,其中V=g(f(u,X));系统的公开参数为

步骤二,签名生成与验证:用户生成环签名,接收者验证签名的有效性,若所有验证都成立,则输出1,表示签名出自用户所在环;否则,输出0,表示非法;用户i生成的环签名S为(ρ,U1,Π,s1,s2,s3);

步骤三,追踪证据生成与验证:当出现疑问,或是遇到恶意节点冒充环中第j个用户签名时,环用户可以自己生成追踪证据,再验证方检验证据的合法性。

前述的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生成密匙的具体步骤为:环成员i的身份号为idi,生成相应成员的私钥其中所有环成员可生成环公钥,计算则所有用户构成的环的环公钥是Y=gV,其中V=g(f(u,X))。

前述的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选择参数的具体步骤为:给定一个安全参数1k,设G1是一个阶为素数p的加法循环群,G2是一个阶为p的乘法循环群,存在一个双线性对映射:e:G1×G1→G2是一个抗碰撞的哈希函数;生成一个安全的累加器并同时产生t=(p,G1,GM,e,P),s和t′=(P,sP,...,sqP);选择H,Q∈RG1s为系统主私钥,计算Qpub=sQ;则系统的公开参数为

前述的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用户生成环签名的具体步骤包括:用户i选择计算计算关于消息m的知识签名:s1=k1+ρr;那么用户i生成的环签名S为(ρ,U1,Π,s1,s2,s3)。

前述的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接收者验证签名的有效性的具体过程为:接收者收到签名S后,首先验证U≠±Y±1是否成立以验证知识签名ρ的正确性,随后计算是否成立。若所有验证都成立,则输出1,表示签名出自用户所在环;否则,输出0,表示非法。

前述的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追踪证据生成的具体过程为:当出现疑问,或是遇到恶意节点冒充环中第j个用户签名时,环用户可以自己生成追踪证据,计算并计算知识签名输出证据

前述的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验证方检验证据的合法性的具体过程为:检验证据时,首先计算Yj≠±U±1是否成立并验证知识签名的正确性,若不成立,输出0,表示证据非法;随后计算Yj=Y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表示用户j是签名者;若不成立,则表示j不是签名者。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能够保障用户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增强认证协议的适用性,尤其适用于Ad Hoc等移动应用场景;在实现认证安全的同时,可有效追踪签名者,并能抵御合谋攻击;该认证协议在密钥生成过程中引入基于身份的策略,防止了恶意用户与环成员合谋攻击;由于基于抗碰撞累加器与知识签名技术生成长度固定的签名,有效降低了通信成本;当出现争议时,追踪证据的生成与验证均简单、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对上述技术方案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说明和解释:

一、抗碰撞累加器

抗碰撞累加器是一个元组({X1}1∈N,{F1}1∈N),其中{X1}1∈N叫做累加器的值域,{F1}1∈N是一系统函数集合。选(f,g)∈{F1},其中而g:Uf→Ug是一个双射函数。在本发明中,基于ID的累加器可以如下实现:选择一个安全参数1k,得到一个元组t=(p,G1,GM,e,P),其中p一个大素数,而P是加法循环群G1的一个生成元,GM是一个和G1同阶的乘法群,e是一个双线性对。然后选择一个计算t′=(P,sP,…,sqP),并且t′公开。那么累加器函数(f,g)定义为:

f:ZP×ZP→ZPg:ZP→G1

f:(u,x)→(x+s)ug:u→uP

二、知识签名

知识签名采用单向非交互式协议证明自身知道某些知识,但不泄漏有关知识的任何信息,一般用于对机密内容的证明,目前广泛应用于匿名通信中,从而能有效地确定群成员身份。一个知识签名一般表示为SPK{(x1,…,xt):R(x1,…,xt)}(M),是指签名者用秘密值x1,…,xt对消息M进行知识签名,x1,…,xt满足关系式R(x1,…,xt)。

常见的知识签名有基于离散对数的知识签名。设y,g∈G,若等式c=H(m||y||g||gsyc)成立,则二元组即为y对于消息m的以g为底的离散对数的知识签名,记作:SPK{(a):y=ga}(m)。具体签名步骤为:签名者随机选择r∈RZn*,计算c=H(m||y||g||gr),s=r-cx;随后发送(c,s)给验证者,验证者计算c′=H(m||y||g||gsyc)=H(m||y||g||gr-cxycx)是否成立以判断签名的正确性。

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系统初始化:生成密钥及选择参数;

生成密匙的具体步骤为:环成员i的身份号为idi,生成相应成员的私钥其中所有环成员可生成环公钥,计算则所有用户构成的环的环公钥是Y=gV,其中V=g(f(u,X))。

选择参数的具体步骤为:给定一个安全参数1k,设G1是一个阶为素数p的加法循环群,G2是一个阶为p的乘法循环群,存在一个双线性对映射:e:G1×G1→G2是一个抗碰撞的哈希函数;生成一个安全的累加器并同时产生t=(p,G1,GM,e,P),s和t′=(P,sP,...,sqP);选择H,Q∈RG1s为系统主私钥,计算Qpub=sQ;则系统的公开参数为

步骤二,签名生成与验证:用户生成环签名,接收者验证签名的有效性,若所有验证都成立,则输出1,表示签名出自用户所在环;否则,输出0,表示非法;用户i生成的环签名S为(ρ,U1,Π,s1,s2,s3);

用户生成环签名的具体步骤包括:用户i选择计算计算关于消息m的知识签名:s1=k1+ρr;那么用户i生成的环签名S为(ρ,U1,Π,s1,s2,s3)。

接收者验证签名的有效性的具体过程为:接收者收到签名S后,首先验证U≠±Y±1是否成立以验证知识签名ρ的正确性,随后计算是否成立。若所有验证都成立,则输出1,表示签名出自用户所在环;否则,输出0,表示非法。

步骤三,追踪证据生成与验证:当出现疑问,或是遇到恶意节点冒充环中第j个用户签名时,环用户可以自己生成追踪证据,再验证方检验证据的合法性。

追踪证据生成的具体过程为:当出现疑问,或是遇到恶意节点冒充环中第j个用户签名时,环用户可以自己生成追踪证据,计算并计算知识签名输出证据

验证方检验证据的合法性的具体过程为:检验证据时,首先计算Yj≠±U±1是否成立并验证知识签名的正确性,若不成立,输出0,表示证据非法;随后计算Yj=Y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表示用户j是签名者;若不成立,则表示j不是签名者。

依照本发明的步骤,当在Ad Hoc网络环境下应用本发明的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时,如用户A希望向用户B证明自己是网络区域中的有效用户,那么A可使用本发明中的签名生成方法,利用区域中的有效用户节点构造相应的环签名,B收到该签名后可验证A是否来自于有效用户的集合,但无法知晓A的具体信息,保护了A的隐私。如果通信过程中出现争议或有恶意用户冒充A发送签名,A可生成有效证据说明自身是否是真实的签名人。该协议构造简单,执行高效,特别适用于Ad Hoc等计算能力及通信能力均有限,且不具备可信第三方支持的应用场景。

所以,本发明能够保障用户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增强认证协议的适用性,尤其适用于Ad Hoc等移动应用场景;在实现认证安全的同时,可有效追踪签名者,并能抵御合谋攻击。该认证协议在密钥生成过程中引入基于身份的策略,防止了恶意用户与环成员合谋攻击;并基于抗碰撞累加器与知识签名技术生成长度固定的签名,有效降低了通信成本;当出现争议时,追踪证据的生成与验证均简单、高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