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二次电池的恢复方法和再利用方法

二次电池的恢复方法和再利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是二次电池或电池组对于高速率劣化的早期恢复。在此提出的二次电池的恢复方法,包括:第1处理,所述第1处理判定二次电池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值是否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内;以及第2处理,所述第2处理当第1处理中被判定为输入输出特性值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外时,将二次电池或所述电池组调整到SOC0%~20%的预定的低SOC状态并放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79983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710784439.1

  • 发明设计人 三桥利彦;

    申请日2017-09-04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刘航

  • 地址 日本爱知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46:5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4-24

    授权

    授权

  • 2018-04-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M10/42 申请日:201709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3-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的恢复方法和再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判断电池组能否再利用的方法。在此,在判定电池特性值是否为容许范围内的处理、以及测定电池组的约束载荷并判定约束载荷是否为预定的阈值以下的处理中,判定是否可以分离为构成电池组的多个二次电池。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31076

发明内容

然而,反复进行了高速率下的充放电的电池单元,存在电池电阻上升,输入输出特性下降的倾向。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作为该电池电阻上升的原因,是在二次电池的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电解液中的盐浓度会产生不均匀。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当相对于高速率下的输入输出时的电池反应速度,电解液中的锂离子的移动速度追不上时可能发生上述状况。以这样的状况为原因使电阻上升的情况下,将二次电池放置即可,随着电解液中的盐浓度的不均匀消失,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电阻会降下去。但是,即使输入输出特性下降,只要放置例如40小时以上的长时间等,输入输出特性就会恢复。另外,作为电池电阻上升、输入输出特性下降的另一原因,有时因活性物质的晶体结构的变化、活性物质的裂纹等,使电池材料劣化。即使放置40小时以上的长时间,预计输入输出特性也不会充分恢复。由于这样的原因,在二次电池的输入输出特性能够恢复的情况下,希望在早期使其恢复。由此希望在早期判断出二次电池的输入输出特性能否恢复。

在此提出的二次电池的恢复方法,包括以下的第1处理和第2处理。

第1处理是判定二次电池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值是否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内的处理。

第2处理是当第1处理中被判定为输入输出特性值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外的情况下,将二次电池或电池组调整到SOC0%~20%的预定的低SOC状态并放置预定期间的处理。

根据该恢复方法,第1处理中被判定为输入输出特性值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外的二次电池或电池组被调整到低SOC状态并放置预定期间。由此与没有调整到低SOC状态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早期使二次电池或电池组恢复。

在此提出的二次电池的再利用方法,包括以下的第1处理~第5处理。

第1处理是判定二次电池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值是否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内的处理。

第2处理是当第1处理中被判定为输入输出特性值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外的情况下,将二次电池或电池组调整到SOC0%~20%的预定的低SOC状态并放置预定期间的处理。

第3处理是在第2处理后,判定输入输出特性值是否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内的处理。

第4处理是当第3处理中被判定为输入输出特性值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外的情况下,将二次电池或电池组判定为不可利用的处理。

第5处理是当第1处理或第3处理中被判定为输入输出特性值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内的情况下,将二次电池或电池组判定为可利用(能够利用)的处理。

根据该再处理利用方法,能够在早期适当地判定发生了高速率劣化的二次电池或电池组能否利用。

在此,也可以包括第6处理,所述第6处理是当第3处理中被判定为输入输出特性值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内的情况下,将二次电池或电池组调整到预定的SOC的处理。

另外,输入输出特性可以是电阻。通过以电阻为基准进行检查,能够适当地判定能否从高速率劣化的状态恢复,能够适当地检查发生了高速率劣化的二次电池或电池组能否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二次电池的构成例的部分截面图。

图2是表示二次电池的电阻推移的坐标图。

图3是表示二次电池的恢复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二次电池的再利用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二次电池

11 电极体

12 壳体

12a 壳体主体

12b 盖

13、14 电极端子

13a、14a 内部端子

13a1、14a1 顶端部

13b、14b 外部端子

13c、14c 敛缝构件

13d、14d 衬垫

30 安全阀

32 注液孔

33 帽型材料

50 正极片

51 正极集电箔

52 露出部

53 正极活性物质层

60 负极片

61 负极集电箔

62 露出部

63 负极活性物质层

72、74 隔板

80 电解液

WL 卷绕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在此提出的二次电池的恢复方法和再利用方法说明一实施方式。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当然不意图特别限定本发明。

例如,图1是表示二次电池的构成例的部分截面图。图1中示出了收纳有卷绕电极体的方型电池。在此,二次电池10如图1所示,具备电极体11和壳体12。壳体12具备壳体主体12a、盖12b和电极端子13、14。

电极体11,例如具有正极片50、负极片60和隔板72、74。图1示出的形态中,正极片50具有正极集电箔51、和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53。正极集电箔51是带状的片(例如铝箔)。在正极集电箔51沿着宽度方向一侧的边缘设定有露出部52。在正极集电箔51的两面,除了露出部52以外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53。负极片60具有负极集电箔61、和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63。负极集电箔61是带状的片(例如铜箔)。在负极集电箔61沿着宽度方向一侧的边缘设定有露出部62。在负极集电箔61的两面,除了露出部62以外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63。

正极片50和负极片60将长度方向的朝向对齐,以夹着隔板72、74使正极活性物质层53和负极活性物质层63相对的方式重叠。此时,以正极集电箔51的露出部52向隔板72、74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伸出,且负极集电箔61的露出部62向隔板72、74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伸出的方式,使正极片50和负极片60重叠。正极片50、负极片60和隔板72、74在如上所述地重叠的状态下围绕沿着正极片50的短宽方向设定的卷绕轴WL卷绕。在电极体11的沿着卷绕轴WL的一侧,正极集电箔51的露出部52从隔板72、74伸出。在另一侧,负极集电箔61的露出部62从隔板72、74伸出。隔板72、74可以使用例如电解液能够通过但能够与正极活性物质层53和负极活性物质层63绝缘的多孔质的片。

壳体主体12a是收纳电极体11的构件。图1示出的形态中,壳体主体12a具有一侧面开口的有底长方体形状。盖12b是被安装在开口的一侧面,堵塞壳体主体12a的开口的构件。该盖12b与壳体主体12a的开口周缘焊接。壳体主体12a和盖12b优选使用例如由铝、铝合金、钢铁(SUS材料)等具有适当强度的轻金属材料构成的材料。

电极端子13、14如图1所示,被设置在盖12b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部。电极端子13、14具备配置在壳体12内的内部端子13a、14a、以及配置在壳体12外的外部端子13b、14b。内部端子13a、14a和外部端子13b、14b,使具有绝缘性的衬垫13d、14d介于它们之间,在盖12b的内侧和外侧夹住盖12b,通过敛缝构件13c,14c固定于盖12b上,并被电连接。在正极的内部端子13a的顶端部13a1,焊接有正极集电箔51的露出部52。在负极的内部端子14a的顶端部14a1,焊接有负极集电箔61的露出部62。

壳体主体12a是方型的壳体,具有扁平长方形的收纳区域。电极体11以沿着包含卷绕轴WL的一平面的扁平形状被收纳于壳体主体12a中。收纳有电极体11后对壳体主体12a安装盖12b。在壳体主体12a和盖12b、与电极体11之间,存在绝缘膜(图示省略),壳体主体12a和盖12b、与电极体11被绝缘。在盖12b上设置有安全阀30、注液孔32,在注液孔32安装帽型材料33。电解液80从注液孔32注入到壳体主体12a。注液孔32在注入电解液80后,通过安装帽型材料33来堵塞。

在此,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只要不特别说明就不限定。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使用层状系、尖晶石系等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例如LiNiO2、LiCoO2、LiFeO2、LiMn2O4、LiNi1/3Co1/3Mn1/3O2、LiNi0.5Mn1.5O4、LiCrMnO4、LiFePO4等)。另外,作为电极体的结构,例示了卷绕电极体。卷绕电极体例示了扁平形态,但也可以为圆筒形状。另外,也可以是使隔板介于其间,将正极片和负极片交替层叠了的叠层型电极体。

电池组将多个二次电池10串联或并联组合构成了高容量、高输出的电池。如果构成电池组的二次电池10的内阻变高,则电池组的电阻上升。二次电池10的电阻成分中存在活性物质和电解液界面的电荷移动阻力、活性物质中的锂离子的扩散移动阻力等。

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作为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电阻上升的原因,存在例如活性物质的晶体结构的变化、活性物质的裂纹等伴随材料劣化使电阻上升那样的情况。伴随材料劣化的电阻上升,即使将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放置长时间也不会充分恢复。

对此,在伴随高速率下的输入输出用途,作为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电阻上升的原因,可列举二次电池10中的盐浓度不均匀的产生。也就是说,在二次电池10的正极片50和负极片60之间,有时在电解液中会发生盐浓度的不均匀。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在相对于高速率下的输入输出时的电池反应的速度,电解液中的锂离子的移动速度追不上之类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以这样的状况为原因使电阻上升的情况下,可以将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放置,随着电解液中的盐浓度的不均匀消失,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电阻降下去。但是,要完全恢复需要长时间。

另外,在正极片50与负极片60之间,由于电解液的不足使电池反应所需的锂离子不足,这也可能成为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电阻上升的原因。例如,通过高速率下的输入输出会发生活性物质的膨胀收缩,由此正极片50和负极片60的间隙会变动。此时,由于泵之类的作用,电解液从正极片50和负极片60之间挤出,在正极片50和负极片60中可能发生电解液不足的状况。另外,由于二次电池10的发热使电解液膨胀也成为电解液从该正极片50和负极片60之间挤出的原因。其结果,例如在图1那样的电极体11中,电极体11的沿着卷绕轴WL的中央部分与两侧部相比电解液容易不足。以这样的状况为原因使电阻上升的情况下,随着放置二次电池或电池组,使电解液回到正极片50和负极片60之间,消除电解液不足,二次电池或电池组的电阻降下去。该情况下,要完全恢复也需要长时间。

这样,在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电阻上升的情况下,存在通过放置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来使电阻上升充分改善的情况、和即使放置也不会充分改善的情况。另外,即使放置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电池的输入输出特性的恢复(也就是说,电池电阻的下降)也慢,有时难以判断出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是否被改善。因此,即使在预定条件下的电阻值上升了的情况下预计输入输出特性的恢复,对于能够预计输入输出特性的恢复的判定也要花费长时间(例如40小时以上(参照图2的图标A))。这样,难以在早期适当地判断是否需要更换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

本发明人新发现了:由于反复进行高速率下的充放电而使电阻上升了的二次电池,在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能够恢复的情况下,调整为低SOC进行放置时会更快地恢复。

图2是表示二次电池的电阻推移的坐标图。图2的纵轴是电阻(mΩ)。横轴是时间(h)。图2中,对于由于反复进行高速率下的充放电而使电阻上升了的二次电池,示出了放置时的电阻的推移。图标A示出调整为高SOC(在此为SOC85%)放置时的二次电池的电阻值的推移。图标B示出调整为低SOC(在此为SOC5%)放置时的二次电池的电阻值的推移。

图2示出的坐标图所表示二次电池的样品具备以下的构成。

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LiNi1/3Co1/3Mn1/3O2、作为正极导电材料的炭黑、作为正极粘结剂的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DiFluoride)包含在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在此,正极活性物质、正极导电材料和正极粘结剂的质量比例是正极活性物质:正极导电材料:正极粘结剂=91:6:3。

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天然石墨、作为负极粘结剂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tyrene-butadiene rubber)、作为负极增粘剂的羧甲基纤维素包含在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在此,负极活性物质、负极粘结剂和负极增粘剂的质量比例是负极活性物质:负极粘结剂:负极增粘剂=98:1:1。

隔板使用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按PP/PE/PP的顺序叠层而成的3层结构的多孔质片。

电解液使用在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按EC:DMC:EMC=30:40:30的体积比混合了的混合溶剂中,以1.1mol/L的比例混合了LiPF6作为支持盐的电解液。

在此准备的二次电池的电池容量在4.1V~3.0V的放电容量为25Ah。二次电池的初期电阻为1.53mΩ。

作为高速率充放电的循环条件,在25℃的温度环境下,反复进行SOC90%~SOC10%的恒流下的放电和充电。在此,放电时的电流速率为3C、充电时的电流速率为2C。另外,在循环途中随时测定电阻,确认了电阻的推移。而且,二次电池的初期电阻上升到1.92mΩ后循环停止,调整到预定的SOC,在25℃的温度环境下放置。而且,随时确认放置中的电阻。在此,电阻作为25℃、SOC60%、200A、10秒放电的IV电阻进行测定。在此,对SOC60%的调整,例如在25℃的温度环境下,以1C的电流速率进行恒流充电直到与SOC60%相当的预定电压,然后,以与SOC60%相当的预定的电压进行了1小时的恒压充电。

根据图2,最初测定的电阻值全都为1.92mΩ。如图标A所示,在调整为高SOC(在此为SOC85%)放置的情况下,二次电池的电阻值即使经过50小时也仅降低0.2mΩ左右。而且电阻值缓慢下降,预测经过更长时间会变得更低。相对于此,如图标B所示,在调整为低SOC(在此为SOC5%)放置的情况下,在最初的10小时左右,下降0.25mΩ左右,如果再经过大约25小时左右,则降低到1.55mΩ左右且稳定。

这样,在调整为低SOC并放置的情况下,电阻变低的速度变快,相应地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劣化在早期恢复。相应地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劣化是否会恢复的判断变得容易。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通过调整为SOC0%~20%的低SOC状态,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恢复同样在早期推进。此时,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如果以不对电池劣化造成影响的程度在高的温度环境下放置则存在恢复变快的倾向。例如,可以在25℃~60℃的温度环境下放置。

在此提出的二次电池的恢复方法包括以下的第1处理和第2处理。图3是表示二次电池的恢复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适当参照图3,对在此提出的二次电池的恢复方法进行说明。也就是说,第1处理是判定二次电池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值是否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内的处理(S11)。第2处理是当第1处理中被判定为输入输出特性值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外(否)的情况下,将二次电池或电池组调整为SOC0%~20%的预定的低SOC状态并放置的处理(S12、S13)。

根据该恢复方法,能够使发生盐浓度的不均匀引起的高速率劣化的二次电池或电池组,与不调整为低SOC状态的情况相比在早期恢复。例如,使发生了盐浓度的不均匀引起的高速率劣化的二次电池或电池组与不调整为低SOC状态而放置的情况相比,用其1/4左右的时间,使二次电池或电池组的电阻值下降到与发生高速率劣化之前相同的程度。

二次电池的恢复方法,也可以包括第3处理(S14),所述第3处理(S14)对第2处理中放置了的二次电池或电池组判定输入输出特性值是否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内。根据该第3处理(S14),能够判定由第2处理放置了的二次电池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是否已恢复。再者,第1处理(S11)或者第3处理(S14)中,判定为输入输出特性值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内(是)的情况下,可以使二次电池或电池组回到重新利用的状态(S16)。

该情况下,例如二次电池或电池组可以调整为通常使用中可利用的预定的SOC(例如20%~40%左右的SOC)(S15)。再者,第3处理可以例如在由第2处理放置预定的期间后实施。第3处理(S14)中判定为输入输出特性值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外(否)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二次电池或电池组不可利用(S17)。省略图示,但例如在第3处理(S14)中判定为输入输出特性值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外(否)的情况下,可以回到第2处理。而且,在经过了第2次(或者预定的多次)的第2处理的第3处理(S14)中,被判定为输入输出特性值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外(否)的情况下可以将二次电池或电池组判定为不可利用。

第1处理中,得到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值。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值例如可作为电阻值规定。作为电阻值,可以采用在预定的温度下,调整为预定的SOC,以预定时间、预定的电流值的恒流放电时的电阻值。“SOC”是State of Charge的简称,意味着二次电池的充电状态。SOC可用表示二次电池的充电状态的值表示。在此,CCCV充电从预定的下限电压充电到上限电压的电量为100,在下限电压的充电状态为SOC0%。而且,SOC用将在上限电压的充电状态设为SOC100%,以从该下限电压充电到上限电压的二次电池的电量为基准用百分率表示的值表示。

该实施方式中,在25℃的温度环境下,将开路电压为3.0V的状态规定为SOC0%,将4.1V的状态规定为SOC100%。另外,下限电压和上限电压可由二次电池的设计决定。例如,在25℃的温度环境下,开路电压为3.0V的状态作为SOC0%,4.2V的状态作为SOC100%。

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例如如果在20℃~25℃左右的所谓常温下,调整为SOC45%~70%左右,则二次电池10的IV电阻在未劣化的状态和劣化了的状态容易产生差异。二次电池10的IV电阻,优选在未劣化的状态和劣化了的状态下容易产生差异的条件下,调整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在预定的放电条件下测定。考虑到这些,优选在预定的温度下,调整为预定的SOC,在预定的电流值的恒流下,采用预定时间放电时测定的IV电阻作为电阻值。在此,对于例示出的电池容量为25Ah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25℃调整为SOC60%,在200A放电10秒时的IV电阻被采用作为电阻值。在此,测定IV电阻时,调整的SOC、放电电流的电流值、放电时间等的测定条件可根据成为检查对象的二次电池或电池组的设计适当变更。

另外,对于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值,可以作为电池组整体评价,也可以对于构成电池组的多个二次电池分别评价。

第1处理中确定的对于输入输出特性值的基准值,例如可以相应于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所用的用途设定适当的值。也就是说,根据用途不同,所需要的输入输出特性的程度不同。例如,作为对车辆的行驶用电动机供给电力的用途使用的电池组中,要求可得到足够的动力性能、充电性能那样程度在高电流值下的充电和放电。因此,在这样的用途中,对于输入输出特性设定的基准值被设定得高。在向车辆的行驶用电动机供给电力的用途中,根据车型,需要的电池组的能力不同。如上所述作为输入输出特性值,在由IV电阻来评价的情况下,要求电阻小。

另外,对于基准值,作为另一例,无论将输入输出特性值相对于初期状态下的输入输出特性值劣化到何种程度作为输入输出特性的基准值都可以。例如,在输入输出特性用IV电阻表示的情况下,可以将相对于初期状态下的IV电阻的值为1.5倍的电阻值设定为基准值。该情况下,第1处理中,判定IV电阻是否变大1.5倍的程度。另外,对于电池组,在作为电池组整体评价输入输出特性值的情况下,可以准备与其相应的适当的基准值。另外,在对于构成电池组的多个二次电池分别评价输入输出特性值的情况下,可以准备与构成的二次电池相应的适当的基准值。

另外,当车辆用途中使用的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在正式检查工序后,例如作为蓄电系统用的电池被再利用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作为蓄电系统用的电池所要求的输入输出特性设定基准值。这样,对于第1处理和第3处理中的输入输出特性的基准值,例如可以设定与被再利用的用途相应的基准值。

接着,对在此提出的二次电池的再利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此提出的二次电池的再利用方法,典型地包括以下的第1处理、第2处理、第3处理、第4处理、第5处理和第6处理。在该再利用方法中成为检查对象的二次电池可以是单电池的状态,也可以是电池组的状态。另外,也可以对构成电池组的二次电池分别检查。图4是表示二次电池的再利用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适当参照图4,对在此提出的二次电池的再利用方法进行说明。

第1处理是判定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值是否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内的处理。如图4所示,例如在反复进行高速率下的充放电那样的用途中,实际使用的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被回收(S21)。并且,接着,判定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值是否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内(S22)。该实施方式中,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值是采用预定的测定方法测定出的电阻值。输入输出特性值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内,是指测定出的电阻值在作为基准值预定的阈值以下。另外,输入输出特性值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外,是指测定出的电阻值比作为基准值预定的阈值高。也就是说,在判定处理S22中,在此,测定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电阻值,并判定测定出的电阻值是否在预定的阈值以下。

第2处理,是当第1处理中被判定为输入输出特性值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外(否)的情况下,将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调整为SOC0%~20%的预定的低SOC状态并放置预定期间的处理。该情况下,如果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劣化能够恢复,则电阻在早期下降。因此,例如可以在放置10小时~24小时左右后测定IV电阻。例如,如图4所示,在相当于第1处理的判定处理S22中,当判定为输入输出特性值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外情况下(否),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被调整为低SOC(S23)。例如,当作为输入输出特性值的电阻值比作为基准值设定的阈值高的情况下,调整为低SOC。并且,在该状态下,放置预定期间,例如,可以管理为预定的温度条件并保管(S24)。

再者,在车辆用途之类的反复进行高速率下的充放电那样的用途,在要求长寿命化的用途,例如控制充放电,以在SOC30%~70%左右的预定的SOC范围使用。这样的用途中,在其使用中,在SOC0%~20%这样的低SOC范围(例如SOC10%左右)没有被使用。因为在SOC0%~20%这样的低SOC范围,如果反复进行高速率下的充放电,则活性物质的负担大,存在容易劣化的倾向。例如,车辆用途中,在使车辆行驶时的通常的控制中,进行控制使得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不会成为SOC0%~20%的预定的低SOC状态。另外,也不会使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被调整为SOC0%~20%的预定的低SOC状态并保存长期间。该第2处理例如可以在使车辆停止的状态、或者将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卸下的状态下进行。

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如上所述,通过调整为SOC0%~20%的预定的低SOC状态并保存,容易促进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恢复。另外,如果与低SOC状态下的保存一起,以不会对电池劣化造成影响的程度在高的温度环境下放置,则恢复变快。例如,可以在25℃~60℃的温度环境下放置。

另外,第2处理中,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被调整为SOC0%~20%的预定的低SOC状态并放置预定期间。在此,被放置的期间可以在被调整为SOC0%~20%的预定的低SOC状态的状态下,设定能充分预计输入输出特性(在此为电阻)恢复的时间。该期间也取决于电池的设计,但例如可以设定为10小时~50小时左右,具体地可以设定为20小时、24小时、30小时左右。另外,第2处理中,可以在不对电池劣化造成影响的程度调整为更低的SOC,例如可以调整为SOC0%~10%左右(例如SOC2%~6%左右)。

第3处理是在第2处理后,判定输入输出特性值是否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内的处理。也就是说,第3处理中,判定第2处理中被调整为SOC0%~20%的预定的低SOC状态并放置了预定期间的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是否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内。

作为第3处理的一例,例如图4所示,在以低SOC状态放置预定期间的处理S24之后,测定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在此为IV电阻)。并且,可以判定输入输出特性值是否在预定的基准值(阈值)的范围内(S25)。该判定处理S25中,当判定为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内(是)的情况下,作为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恢复到能够发挥所需的输入输出特性的状态的情况被处理。

第4处理,是当第3处理中被判定为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值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外的情况下,将二次电池或电池组判定为不可利用的处理。

例如图4所示,判定处理S25中,相当于被判定为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外(否)的情况。该情况下,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不会恢复到能够发挥所需的输入输出特性的状态,作为不可利用(S26)。也就是说,当即使以低SOC状态放置预定期间,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电阻也不变低,不恢复为能够发挥所需的输入输出特性的状态的情况下,作为不适合利用的状态处理。

第5处理,是当第1处理或第3处理中被判定为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值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内的情况下,将二次电池或电池组判定为可利用的处理。

例如图4所示,判定处理S25中,相当于判定为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内(是)的情况。该情况下,作为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恢复到能够发挥所需的输入输出特性的状态,作为可利用。也就是说,当以低SOC状态放置预定期间的结果,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电阻下降,恢复到能够发挥所需的输入输出特性的状态的情况下,作为适合于利用的状态被处理。

第6处理,是第3处理中被判定为所述输入输出特性值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内时的处理。例如图4所示,判定处理S25中被判定为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内(是)的情况下,可以将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调整为预定的SOC(S27)。也就是说,在第3处理之后,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被调整为低SOC状态、和/或以低SOC状态放置预定期间后为了测定输入输出特性而进行充放电。因此,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可以在第3处理后,调整为适合于再利用的适当SOC。例如,车辆用途等中,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可以被调整为SOC20%左右。通过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被调整为SOC20%左右,在插入车辆后能够起动,然后依据预定的控制进行充电。这样,可以调整为适合于再利用的适当SOC,在调整为适合于再利用的适当SOC后,直到实际再利用为止,在适当条件下保管即可(S28)。在此的保管条件,例如为了维持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性能,可以放置于管理为预定温度的冷暗处。

如图4所示,相当于第1处理的判定处理S22或相当于第3处理的判定处理S25中,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被判定为可利用的情况下,移至再利用工序(S29)。这样,在此例示出的再利用方法中,当一旦判定为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特性在预定的基准值范围外的情况下,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在低SOC状态下被放置预定期间。通过该处理,能够在早期判定二次电池10或电池组能否再可利用。因此,能够将检查时间和检查成本抑制为低。

以上,对在此提出的二次电池的恢复方法和再利用方法进行了各种说明,但只要不特别提到,在此举出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就不限定本发明。

例如,在此,二次电池的恢复方法和再利用方法也可以利用于由多个二次电池构成的电池组。电池组可以是将多个二次电池约束了的状态,也可以解除多个二次电池的约束,在单电池的状态下应用。另外,例如可以在第2处理中,调整为低SOC状态时,在电池组的状态下进行,放置时,解除多个二次电池的约束,形成单电池的状态。这样,电池组的情况下,可以在各处理的中途或者各处理前后解除多个二次电池的约束,形成单电池的状态。另外,图3和图4的流程图不过是一例,在此提出的二次电池的恢复方法和再利用方法不限定于图3或图4的例子。另外,二次电池的恢复方法和再利用方法作为伴随高速率劣化的用途所用的二次电池或电池组的恢复方法和再利用方法特别合适。伴随高速率劣化的用途可例示车辆用途,但不限定于车辆用途,可应用于各种用途的二次电池。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