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油性特氟龙不粘涂料及其制造方法

一种油性特氟龙不粘涂料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性特氟龙不粘涂料,包含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聚醚砜树脂10份‑20份、聚四氟乙烯微粉10份‑20份、聚四氟乙烯乳液2份‑5份、耐高温颜料1份‑5份、填充料1份‑5份、助剂1份‑3份、有机溶剂50份‑70份,并且公开了该涂料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油性特氟龙不粘涂料是在现有技术的理念上进行了突破,可以在油性特氟龙不粘涂料中添加水性乳液,且溶剂的搭配选择也不是传统的溶剂搭配模式,不粘性好,抗吸潮性能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且操作性能俱佳。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62957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金华大荣涂料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857355.6

  • 发明设计人 卢世仑;盛益红;沈大伟;

    申请日2017-09-2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工业园区M-01-09地块浙江耐司康药业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24: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0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C09D 127/18 专利号:ZL2017108573556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金华大荣涂料有限公司 变更后:金华大荣涂料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工业园区M-01-09地块浙江耐司康药业有限公司 变更后:321075 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迎旭路361号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20-07-10

    授权

    授权

  • 2018-0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9D127/18 申请日:201709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1-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性特氟龙不粘涂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特氟龙油性涂料是最早的用在炊具上、电器元件上的不粘涂料之一,但是随着水性涂料的出现,其市场份额也在逐渐降低,究根结底是因为油性特氟龙不粘涂料暴露出很多缺点,比如,操作性差、易吸潮,特别是在湿度较大的天气,另外不粘性差也是一个原因,众所周知的是380℃油性特氟龙涂料的制作是不能加乳液的,会出现结块的现象。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让不粘锅制造商有更多的选择,也能对不站涂料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各项性能符合ROHS,FDA,LFGB等相关检测标准要求的油性特氟龙不粘涂料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性特氟龙不粘涂料,包含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聚醚砜树脂10份-20份、聚四氟乙烯微粉10份-20份、聚四氟乙烯乳液2份-5份、耐高温颜料1份-5份、填充料1份-5份、助剂1份-3份、有机溶剂50份-70份。

优选的,一种油性特氟龙不粘涂料,包含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聚醚砜树脂13份、聚四氟乙烯微粉15份、聚四氟乙烯乳液3份、耐高温颜料3份、填充料2份、助剂2份、有机溶剂62份。

优选的,所述的聚醚砜树脂为苏威3600P、苏威3400P、苏威3200P、长盛CY-3200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微粉为苏威XPP-535S、3M9205、喜多村KTL-8FH,申嘉SJ-F690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聚四氟乙烯乳液为3M6900GZ、杜邦6900GR、杜邦PFAD335D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耐高温颜料为3M炭黑MA-100和彩诺的群青蓝CL-22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的填充料为德固赛白炭黑A200;所述的助剂为分散剂和流平剂;所述的有机溶剂为按重量比γ-丁内酯:NMP:三甲苯:甲基异丁基酮:二甲苯=3:7:1:1:1组成的混合物。

一种油性特氟龙不粘涂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聚醚砜树脂与有机溶剂按比例3:7混合,常温下1200r/min高速剪切分散30min溶解成液体A备用;

步骤二、将一部分液体A、聚四氟乙烯微粉、聚四氟乙烯乳液、一部分填充料、一部分分散剂、一部分有机溶剂在1200r/min高速剪切分散10min,再经过栏式砂磨机研磨成树脂半成品B备用,细度要达到400目滤网过滤无残留;需要注意的是聚四氟乙烯(PFA乳液)不能在制作成品涂料过程中加,只能在半成品里添加并研磨,否则会出现结块现象,且添加量不能过多,超过5份会出现结块,低于2份会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步骤三、将剩余液体A、耐高温颜料,一部分填充料,一部分分散剂,一部分有机溶剂等在1200r/min高速剪切分散10min,研磨成色浆半成品C备用,细度要达到400目滤网过滤无残留;

步骤四、将树脂半成品B、色浆半成品C、流平剂、剩余有机溶剂混合均匀。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加入的液体A占液体A总量的40%-60%,余下的用于步骤三。

使用时需要注意的是,涂料要烧结温度要达到380℃才能完全固化,且不能超过400℃,才能发挥最佳的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油性特氟龙不粘涂料是在现有技术的理念上进行了突破,可以在油性特氟龙不粘涂料中添加水性乳液,且溶剂的搭配选择也不是传统的溶剂搭配模式,不粘性好,抗吸潮性能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且操作性能俱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可通过市购获得。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油性特氟龙不粘涂料包含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聚醚砜树脂(PES)13份、聚四氟乙烯微粉(PTFE)15份、聚四氟乙烯乳液(PFA)3份、耐高温颜料3份、填充料2份、助剂2份、有机溶剂62份。所述的聚醚砜树脂为苏威3600P、苏威3400P、苏威3200P、长盛CY-3200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微粉为苏威XPP-535S、3M9205、喜多村KTL-8FH,申嘉SJ-F690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聚四氟乙烯乳液为3M6900GZ、杜邦6900GR、杜邦PFAD335D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耐高温颜料为3M炭黑MA-100和彩诺的群青蓝CL-22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的填充料为德固赛白炭黑A200;所述的助剂为分散剂和流平剂;所述的有机溶剂为按重量比γ-丁内酯:NMP:三甲苯:甲基异丁基酮:二甲苯=3:7:1:1:1组成的混合物。

一种油性特氟龙不粘涂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聚醚砜树脂与有机溶剂按比例3:7混合,常温下1200r/min高速剪切分散30min溶解成液体A备用;

步骤二、将50%液体A、聚四氟乙烯微粉、聚四氟乙烯乳液、一部分填充料、一部分分散剂、一部分有机溶剂在1200r/min高速剪切分散10min,再经过栏式砂磨机研磨成树脂半成品B备用,细度要达到400目滤网过滤无残留;

步骤三、将剩余液体A、耐高温颜料,一部分填充料,一部分分散剂,一部分有机溶剂等在1200r/min高速剪切分散10min,研磨成色浆半成品C备用,细度要达到400目滤网过滤无残留;

步骤四、将树脂半成品B、色浆半成品C、流平剂、剩余有机溶剂混合均匀。

以下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各种品牌原材料的性能对比:

表1

可以看出,苏威的3200P,3M的9205,3M的6900GZ效果最好。

下面通过不同组分配比的实施例的效果进行对比:

表2

实施例12345678910PES树脂13131510181313131313PTFE15151515101518151515PFA0003000135本案混合溶剂0356364656562646260常规混合溶剂653000000000分散剂1111111111流平剂1111111111炭黑3333333333白炭黑2223222222

表3

从表2-3中可以看出,实例1~2选择的溶剂体系抗吸潮能力极强,实例3~7可以看做是对PES树脂与PTFE的一个优选,实例8~10是对PFA乳液的优选并最终的配方优化,而实例9是本案最终确定的优化配方,表1中的常规溶剂一般配比为:甲苯/二甲基乙酰胺/吡络烷酮/正丁酮=1/2/1/1。

本发明涉及到的检测方法:

膜厚:参照GB/T13452.2-2008的测试标准。

煮水附着力检测:参照JIS K 6894—1996的测试标准。

不粘性:150-180℃下煎鸡蛋,持续加热,待鸡蛋熟后能轻松完整的剥离涂层表面。

吸潮测试:将喷好的工件湿膜状态下常温放置,用秒表测试表面出现吸潮(表面出现水珠)的时间,以不吸潮为最佳。

手感测试:用手指在喷好的工件干膜状态下滑动,感觉表面的润滑程度。

稳定性:常温放置6个月或50℃下放置1个月。

本发明油性特氟龙不粘涂料是在现有技术的理念上进行了突破,可以在油性特氟龙不粘涂料中添加水性乳液,且溶剂的搭配选择也不是传统的溶剂搭配模式,不粘性好,抗吸潮性能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且操作性能俱佳。

上面根据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