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现浇墙芯砌块和模具、制造方法及砌筑方法、接筋管、曲底线盒

现浇墙芯砌块和模具、制造方法及砌筑方法、接筋管、曲底线盒

摘要

一套现浇墙芯砌块,包括承重类和隔断类,每类均包括标准、长异型和短异型砌块;标准砌块具有贯穿上、下周面的1个圆柱体纵向孔洞(3,7)和2个纵向暗管(4,8),其中2个纵向暗管(4,8)分别设置在圆柱体纵向孔洞(3,7)的左右两侧,标准砌块的上、下周面设置为半圆柱体横向孔洞(1,5),其左、右周面设置为半圆柱体纵向孔洞(2,6)。还涉及制造该套砌块的模具、砌块的制造方法和砌筑方法以及在砌筑过程中使用的接筋管和曲底线盒。该套砌块能够在所砌墙体中形成贯通的纵横暗管,施工方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61481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光富;陈星吾;

    申请/专利号CN201580078634.1

  • 发明设计人 李光富;陈星吾;

    申请日2015-04-25

  • 分类号E04C1/00(20060101);E04C1/39(20060101);E04B2/42(20060101);B28B7/18(20060101);B28B7/24(20060101);E04C5/16(20060101);E04G2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637100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梨树横街8号高坪法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20:3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0-29

    授权

    授权

  • 2018-02-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C1/00 申请日:201504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1-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现浇墙芯砌块涉及一套砌块,尤其是涉及一套有纵横曲面空心部分的泡沫砼砌块;本发明模具涉及一套砌块模具,尤其是涉及一套有纵横曲面空心部分的现浇墙芯砌块模具;本发明制造方法涉及一套砌块的制造方法,尤其是涉及使用一套现浇墙芯砌块模具制造现浇墙芯砌块的方法;本发明砌筑方法涉及建房时形成楼房纵横暗管的方法,尤其是涉及配套使用现浇墙芯砌块、接筋管及纵横钢筋框建房形成纵横暗管设置曲底线盒和各种线管及终端设备的方法;本发明接筋管涉及一套连接并固定空心墙内所配纵横钢筋框的装置,尤其是涉及连接并固定现浇墙芯砌块空心墙芯中所配纵横钢筋框的装置;本发明曲底线盒涉及一套楼房墙、柱的暗线接线盒,尤其是涉及有与相连现浇墙芯砌块墙芯表面吻合的曲底面并能与其中纵横暗管及铺设电线相连的楼房墙、柱暗线接线盒。

背景技术

现有砖块或砌块所砌楼房墙体,实心承重墙没有预留暗管,空心隔断墙空心部分被砌筑砂浆堵塞或不在墙体同一位置,均不能形成贯通的纵横暗管,当需要在墙内分别设置有不同行业要求的各种线管时,不得不在砌好的墙面沿线凿打线槽、埋设线管后又填平,不得不单独在楼板上或墙外设置纵向管道,往往在墙面上要几次“开膛破肚”地施工,在现浇楼板中或在外墙上要预留多处纵向管道,造成人、财、物和施工时间的浪费,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承载能力和美观效果,危及建筑物的整体安全;在现有高层框架式楼房建筑中,与承重框架一并现浇成钢筋砼的实心承重墙不多,多数是在现浇钢筋砼框架养护期满后再“填空式”砌筑不承重的空心隔断墙,导致承重框架配筋越来越多,墙与柱、梁、板之间的承重能力不能整合,不能形成贯通的纵横暗管;如果将现有现浇承重框架及大梁、楼板预埋暗管技术推广到所有墙体,将所有墙体现浇成钢筋砼,又大大增加钢筋砼、模盒、架料用量和架料占用时间、装卸成本,增加建筑物自重,得不偿失。总之,现有空心砖块或砌块的模具及制造方法,没有制造出能够在所砌墙体中形成贯通纵横暗管的砖块或砌块,也没有在墙、柱、梁、板之间配套形成纵横暗管的成熟砌筑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实心砌块未预留暗管和空心砌块中的暗管因错缝砌筑被堵塞或被砌筑砂浆堵塞以及砌块容易破碎、断裂和渗水的不足,本现浇墙芯砌块为泡沫砼或相类似的其他原料,砌块内因预留不同排列方式的纵横孔洞和纵向暗管而形成承重类和隔断类标准及长、短异型砌块,按本砌筑方法使用本砌块,能使所砌墙体纵横孔洞和纵向暗管、柱子纵横孔洞和空心柱芯重合相通,砌块内可预置矩形钢丝框,表面有光滑与粗糙之分,能预防砌块断裂、变形和渗水。

为了克服现有空心砌块坯体难以大量纵横曲面切割且易变形的不足,本模具按本砌块有纵横孔洞和纵向暗管的形状设计,在模具中直接凝固生成本砌块。

本制造方法通过组装模具、进料(包含预置矩形钢丝框)、初凝拆模等相关操作,获得在本模具中直接凝固生成的有纵横孔洞、纵向暗管和矩形钢丝框的本砌块,砌块坯体出模后不需切割、不会变形,表面形成光滑面或粗糙面,能满足内外墙面的不同需求。

为了克服现有砌块砌筑方法堵塞砌块内暗管和在本砌块横向孔洞外预留横向暗管会增加砌块及墙体厚度的不足,本砌筑方法使用本砌块自下而上逐层砌筑每层楼房墙、柱,在墙体相通纵横孔洞中分别配置纵横钢筋框并由纵向孔洞基础面中安装的接筋管相连,在柱子相通纵横孔洞和空心柱芯中分别配置纵横钢筋形成矩形钢筋框,在每层墙、柱、梁、板内相连纵横钢筋框及其下层纵向主筋,在相通空心墙芯、柱芯内和现浇梁、板模盒中预埋 能够相连的纵横暗管并相连下层纵向主管,再一并现浇墙芯、柱芯、梁、板,在楼房贯通纵向暗管中铺设纵向主线,在每套楼房相连纵横暗管所在边墙出口设置曲底线盒和各种室内线管及终端设备并相连楼房纵向主线管,不用水泥砂浆砌筑砌块,不增加砌块及墙体厚度,装修时不在墙、柱沿线表面内凿打暗线槽。

由于本砌块墙体需在纵横孔洞中设置并固定纵横钢筋框现浇钢筋砼墙芯,按现有两种砌筑技术,一是在每层墙体基础面预定位置先固定墙体纵向主筋框再逐层将每一砌块和横向附筋框从上往下套住纵向主筋框下落到所砌墙体上后使纵横钢筋框相连并固定,二是先砌墙逐层设置横向附筋框后再向基础面预定位置置入每层墙体纵向主筋框并凿开所有纵横钢筋框相交处边墙出口相连并固定纵横钢筋框,前者施工很不方便,后者墙面损坏过多。为了克服现有砌筑技术缺陷,解决本砌块砌墙与配筋的先后冲突,本接筋管为专门相连并固定本砌块承重墙和隔断墙纵横孔洞中所配本层纵横钢筋框的装置,只要在本层墙体纵向孔洞基础面预定位置安装本接筋管后即可先砌墙逐层置入本层横向附筋框再从纵向孔洞中置入本层纵向主筋框并自动相连和固定纵横钢筋框,不需凿开纵横钢筋相交处边墙出口。

由于在本砌块墙、柱纵横塑料暗管所在纵横孔洞一边边墙出口中安装现有5cm深的暗线盒会切断其中用于铺设各种电线的纵横塑料暗管,且暗线盒后部分3cm深边墙出口有钢筋砼墙芯难以凿通,凿通后又影响墙、柱整体承重能力。为了克服现有暗线盒的不足,本曲底线盒曲底板分别与相连承重墙和隔断墙芯曲面表面吻合,并预留进线口与其中预埋纵向或横向塑料暗管边缘相连,预留平底板出线口与其中墙体纵向暗管边缘相连,凿开需安装处相应泡沫砼边墙出口及暗管前少量砼安装曲底线盒后,不会切断和堵塞暗管,操作方便。

本发明现浇墙芯砌块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砌块分为承重类和隔断类2类砌块,每类砌块又分为标准砌块、长异型砌块、短异型砌块等3种砌块,承重类和隔断类砌块分别用于砌筑承重墙和隔断墙;2类砌块均由长方体砌块经部分纵横曲面切割而得,切割前的2类砌块高度一致,厚度分别一致,2类标准及长异型砌块长度一致,2类短异型砌块长度一致且是长异型砌块一半长度;2类长、短异型砌块分别上下交替砌筑在墙头,中间墙体砌筑各自标准砌块(本说明书所叙4套产品、2种方法及所砌墙体的方位相同,均以操作人面向墙体从左至右砌筑墙头的砌块定位,操作人左侧为砌块左边,右侧为砌块右边,靠近操作人为砌块前边,远离操作人为砌块后边,上下垂直方向的距离除模具底板缝隙为深度外其余为高度,左右水平方向的距离为长度,前后水平方向的距离除砌块和墙体为厚度、曲底线盒为深度外,其余为宽度),墙体形成上下层标准砌块的左右半边互相重合、上下层标准砌块的左半边与长异型砌块的右半边重合、上下层短异型砌块与长异型砌块的左半边重合等三种纵向部分重合情形,上下层砌块均能居中错缝砌筑;在墙头左表面的长、短异型砌块左表面为平面,在长、短异型砌块靠近左表面砌块内相同位置切割(即预留)第1根圆柱体纵向孔洞,在中间墙体每层左右相邻砌块纵向缝隙间对称内凹切割半圆柱体纵向孔洞合成一根圆柱体纵向孔洞,在中间墙体上下层重叠部分的标准及长异型砌块内各自相同位置分别切割圆柱体纵向孔洞和纵向暗管,使切割后的短异型砌块与长异型砌块左半边的横截面形状一致、长异型砌块右半边与标准砌块左右半边的横截面形状一致,并使墙头第1根圆柱体纵向孔洞始终重合、中间墙体每层相邻砌块纵向缝隙间合成的圆柱体纵向孔洞与其上下层砌块内相同位置圆柱体纵向孔洞始终重合、中间墙体每层砌块相同位置圆柱体纵向暗管始终重合,再在墙体每层上下相邻砌块横向缝隙间对称内凹切割半圆柱体横向孔洞合成一层圆柱体横向孔洞,则墙体所有砌块的纵横孔洞和纵向暗管均能重合相通,2类各3种砌块前后表面以内仍各有一定厚度的长方体纵向实心部分未被纵横曲面切割(简称砌块前后边纵向实心部分,切割后的砌块最大边缘尺寸仍与切割前的长方体砌块尺寸相同);墙体相通纵向暗管保持空心状态,主要用于设置楼房所需各种纵向线管,相通横向孔洞用于预埋与纵向暗管边缘相连的所需横向暗管再在相通纵横孔洞中现浇钢筋砼墙芯;本砌块原料主要是能被本模具切割钢丝切割的泡沫砼原料,有时也可以是能被本模具切割钢丝切割的其他原料;本砌块在制造时前后表面形状会形成前后两面粗糙和前后一面粗糙、一面光滑2种组合类型,光滑表面砌筑在外墙面能增强防水性能,粗糙表面砌筑在内墙面能增强与其他装饰材料的粘结性能。按上述方案可形成各套形状和大小的本砌块并配套砌筑出墙内有各套间距和大小的纵横 孔洞和纵向暗管的空心墙体,本说明书优选其中一套砌块的形状和大小是承重类和隔断类标准砌块均高30cm,均长60cm,各厚20cm和12cm,在左右最大边缘表面以厚度中心线为轴线各对称内凹切割直径16cm和8cm的半圆柱体纵向孔洞,在砌块内以长度中心线和厚度中心线的纵截面相交线为轴线各切割直径16cm和8cm的圆柱体纵向孔洞,在左右半边砌块内以长度中心线和厚度中心线的纵截面相交线为轴线各切割直径10cm和4cm的圆柱体纵向暗管;承重类和隔断类长异型砌块均高30cm,均长60cm,各厚20cm和12cm,在砌块内以长度中心线和厚度中心线的纵截面相交线为轴线各切割直径16cm和8cm的圆柱体纵向孔洞,左表面为平面,在左表面至砌块内中间纵向孔洞左边边缘间以长度中心线和厚度中心线的纵截面相交线为轴线各切割直径16cm和8cm的圆柱体纵向孔洞,在右半边砌块内以长度中心线和厚度中心线的纵截面相交线为轴线各切割直径10cm和4cm的圆柱体纵向暗管,在最大右边缘表面以厚度中心线为轴线各内凹切割直径16cm和8cm的半圆柱体纵向孔洞;承重类和隔断类短异型砌块高和长均为30cm,各厚20cm和12cm,在最大右边缘表面以厚度中心线为轴线各内凹切割直径16cm和8cm的半圆柱体纵向孔洞,左表面为平面,在左表面至砌块右边半圆柱体纵向孔洞左边边缘间以长度中心线和厚度中心线的纵截面相交线为轴线各切割直径16cm和8cm的圆柱体纵向孔洞;承重类和隔断类砌块在上下最大边缘表面以厚度中心线为轴线各对称内凹切割直径16cm和8cm的半圆柱体横向孔洞,砌块前后边纵向实心部分的厚度各为2cm;承重类和隔断类砌块按上述方案所砌墙体长度和高度均为30cm整倍数(简称标准墙体),在标准墙体起止墙头内形成的第1-2根纵向孔洞圆心间的长度间距各为19cm和17cm,从第2根纵向孔洞起的中间相邻纵向孔洞圆心间、相邻纵向暗管圆心间的长度间距和相邻每层横向孔洞圆心间的高度间距各为30cm(即承重和隔断标准墙体起止墙头表面-第1根纵向孔洞-第2根纵向孔洞的相邻边缘间实心砌块长度各为3cm和9cm,第2根纵向孔洞起的中间相邻纵向孔洞和纵向暗管边缘间实心砌块长度各为2cm和9cm,相邻每层横向孔洞边缘间实心砌块高度间距各为14cm和22cm)。

为了预防纵横曲面切割后的砌块变形和断裂,在制造砌块时可在砌块前后左右四边纵向实心部分内预置纵向平面钢丝网并相连成矩形钢丝框,承重类标准及长异型砌块前后边纵向实心部分厚度中心线纵截面的长度中间各预置1层长59cm、高29.5cm的纵向平面钢丝网,下端与砌块下边缘一致,左右边各有2层前后连贯的纵向实心部分,分别在前后连贯并垂直前后边的左右每层最小纵向实心部分长度中心线纵截面的厚度和高度中间各预置宽18cm、高13cm的纵向平面钢丝网;承重类短异型砌块矩形钢丝框除前后边各1层纵向平面钢丝网长29.5cm、左右边只能预置1层纵向平面钢丝网外,其余与承重类标准砌块一致;隔断类砌块可比照承重类砌块预置矩形钢丝框;为了节省成本,承重类标准及长异型砌块左右第2层纵向平面钢丝网可不预置,隔断类砌块因切割纵横孔洞和纵向暗管较小、不易变形和断裂,可不预置矩形钢丝框。

本发明模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将承重类和隔断类标准及长、短异型现浇墙芯砌块中的每一种砌块分别砌筑一层数排数列平行并拢的左右起止墙头一致的最大边缘长120cm、厚60cm、高30cm的模型墙(简称最小单元模型墙),2类标准砌块各自左右相连平行并拢砌筑,2类各2种异型砌块各自由每2块砌块左右反向组合为一组且每组左右表面为平面(每组砌块中间缝隙组合成圆柱体纵向孔洞)再左右相连平行并拢砌筑,按照每一种砌块所砌模型墙形状和尺寸及本砌块制造方法分别对应设计内分为一层数排数列每一种砌块形状和尺寸的承重类和隔断类标准及长、短异型等2类各3种现浇墙芯砌块模具。每类标准和长异型砌块模型墙有2列砌块和1列纵向缝隙,每类短异型砌块模型墙有4列砌块和3列纵向缝隙,承重类砌块模型墙有3排砌块和2排纵向缝隙,隔断类砌块模型墙有5排砌块和4排纵向缝隙;每种模型墙每列砌块纵向缝隙面前后相连成每种模具的纵向分格板,每类标准砌块模具的纵向分格板与各自2种异型砌块模具每组砌块内的纵向分格板相同,由前后各2cm宽和中间若干4cm宽纵向平面缝隙面与中间若干各自圆柱体纵向孔洞缝隙面的前后直径边缘间隔相连为组合型纵向分格板(其中平面部分称平面格板),每类2种异型砌块模具每组砌块间的纵向分格板的左右表面为各自相同的整体平面(简称平板型);每种模型墙最左列砌块的左表面和最右列砌块的右表面分别前后相连成每种模具的左右模板,标准砌块模具的左右模板为组合型(右模板内表面与其组合型纵向分格板的左半边 外表面相同,左模板内表面与其组合型纵向分格板的右半边外表面相同,左右模板外表面均为相同平面),长、短异型砌块模具的左右模板为平板型;每种模型墙每排砌块内的纵向孔洞或纵向孔洞和纵向暗管间隔居中排列在每排砌块厚度中间组成每种模具的纵向圆管,最前排砌块的前表面和最后排砌块的后表面分别左右相连成每种模具的前后模板且均为平板型;每种模型墙每排砌块的上下表面前后分别相连成每种模具的盖板和底板,内表面为前后各2cm宽和中间若干4cm宽横向平面表面与中间若干各自内凸半圆柱体横向孔洞表面的前后直径边缘间隔相连的组合面,外表面为与内表面相应的组合面(其中平面部分称平面盖板和平面底板,内凸半圆弧面部分称下凸盖板和上凸底板);每种模具的前后模板、左右模板、盖板和底板分别对称相同,将每种模具前后左右模板和纵向分格板下端向底板相应缝隙内延伸0.5cm深度后封闭上下表面焊接相连为每种模框,在每种模框前后模板内表面、中间每排砌块纵向缝隙面与底板上表面相交线沿线穿过左右模板、纵向分格板上钢丝孔设置拉紧的切割钢丝;将每类异型砌块模框左右模板上端被切除的每排半圆柱体横向孔洞部分在顶面用一平板焊接相连作每类模具左右拦板并用螺栓固定在每类模框左右模板上;将每类模具盖板截取30cm长倾斜45°并将下凸半圆弧面改成能与各自模型墙上表面吻合相交的下凸半椭圆弧面的斜面盖板再固定为每类模具刮料器代替盖板作用,腾出盖板位置作每种模具进料口;每种模框放置在每种模具底板上,每种模具底板设置各自模具纵向圆管的圆孔,底板上表面设置对应各自模框的0.5cm深缝隙(对应组合型左右模板、组合型纵向分格板为组合型缝隙,对应平板型前后左右模板、平板型纵向分格板为长方形缝隙,对应上凸底板表面仍为相应上凸缝隙);每种模具底板放置在每类模具横向圆管板上,每类模具横向圆管板上表面为与其3种底板下表面吻合的组合面,下表面为与其底座上表面对应的凸凹型平面并通过凸凹型平面固定于底座上;每种模具纵向圆管上表面封闭、下端延伸穿过每种底板相应圆孔与每类横向圆管板上表面相交并焊接成每种模具纵横圆管板;每类模具底座为长方形框架平板,每排框架平板宽度对应每类模具每排平面底板宽度,每排框架平板间的长方形空隙对应每类模具横向圆管板下表面的下凸平面,底座下按现有技术设置轨道轮子能在轨道上水平移动,每类模具底座未组装模具时兼作运送每类砌块的托盘;每种模框对应模型墙的最大边缘尺寸为模框内空尺寸,每种模框内长和内宽分别以最小单元模型墙内长和内宽的整倍数增加,即分别以内长120cm+其中数列纵向分格板板厚和内宽60cm+其中数根切割钢丝直径的整倍数增加;每种模具底板因其上凸底板为拱形而只能通过提升左右端平面底板下方来提升和移动底板上的砌块坯体,故每种底板的外缘长、宽度与其模框外缘长、宽度分别一致,每类横向圆管板、底座的外缘宽度与其3种模框外缘宽度一致但外缘长度与其短异型砌块模具左右模板厚度中心线间距一致,左右端均短于其底板和模框的外缘长度又长于其底板和模框的内缘长度,以便从底板左右端平面底板下方提升其3种底板又不影响3种底板与其模框组成能盛装砌块原料的无盖容器;每种模具底板因循环使用率低、需用量大而采用塑料原料降低成本和自重,又因需提升左右端平面底板而需在平面底板内沿长度方向加设金属原料增加其强度,且底板及模框长度不宜过大,其他模具构件因循环使用率高、需用量少而采用金属原料;在模框与底座的前后表面分别对应设置现有可拆卸的2个CC型花篮螺栓相连,同时固定模框与底座之间的底板、纵横圆管板,当模框宽度超过长度时,将前后表面可拆卸2个CC型花篮螺栓改设在模具左右表面。只要按本制造方法将上述各种模具构件组装成各种模具投入使用,则能将每一模框内空空间分解成与对应模型墙每排每列砌块形状和尺寸一致的每格内空模框,在模具中即可直接凝固生成有纵横孔洞和纵向暗管的本砌块。

6种模具板厚和切割钢丝直径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说明及附图中任选前后模板、左右模板、横向圆管板和底座的板厚均为6cm,纵向分格板的板厚为0.5cm、底板的板厚为2.5cm(组合型左右模板、组合型纵向分格板、横向圆管板、底板的板厚均指其平面部分间的板厚),切割钢丝直径为0.1cm;6种模型墙对应模框的内高为30cm,承重类砌块模框内宽为60cm+4根切割钢丝×直径0.1cm的整倍数,隔断类砌块模框内宽为60cm+6根切割钢丝×直径0.1cm的整倍数,2类标准及长异型砌块模框内长为120cm+1列纵向分格板×0.5cm板厚的整倍数,2类短异型砌块模框内长为120cm+3列纵向分格板×0.5cm板厚的整倍数;承重类和隔断类砌块模具纵向暗管的圆管上表面分别为直径16cm、弦长10cm和直径8cm、弦长4cm的内凹封闭圆弧面,左右模板和纵向分格板的上下 表面、纵向孔洞圆管上表面分别为直径16cm和8cm的内凹封闭半圆弧面;2类标准砌块模具、长异型砌块模具、短异型砌块模具的纵向圆管及底板上相应圆孔的排列方式分别相同但大小不同、纵向圆管上端内凹封闭圆弧面直径不同,同类各3种模具的纵向圆管及底板上相应圆孔的大小分别相同、纵向圆管上端内凹封闭圆弧面直径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6种模框和底板的外缘长度为各自模框内长+12cm左右模板板厚,外缘宽度为各自模框内宽+12cm前后模板板厚,其中2类标准及长异型砌块模框、底板的外缘长度相同但外缘宽度不同,2类短异型砌块模框、底板的外缘长度相同但宽度不同;2类模具横向圆管板、底座的外缘长度相同但宽度不同;6种模具共有2种长度的平板型前后模板,2类标准砌块模具各有1种组合型纵向分格板、组合型左右模板,2类异型砌块模具各增加1种平板型纵向分格板、平板型左右模板、平板型左右拦板。因此,本模具由2种前后模板、4种左右模板、4种纵向分格板焊接成6种模框,由4种外径的纵向圆管、2类横向圆管板焊接成6种纵横圆管板,又由6种模框、底板、纵横圆管板,2类左右拦板、刮料器、底座或托盘组装成2类各3种砌块模具。

承重类和隔断类砌块模具刮料器均由斜面盖板、前后围板、三角架、前后各2个钢珠及钢珠槽组成,承重类和隔断类斜面盖板下凸半椭圆弧面的短轴垂直于前后模板并与各自模型墙上表面半圆弧面直径相同,各为16cm和8cm,长轴垂直于45°斜面盖板,各为22.6cm和11.3cm(以下近似值均保留一位小数),在斜面盖板与各自模型墙上表面平面相交钝角前的前后模板上设置前后围板并与斜面盖板焊接相连,在斜面盖板与各自模型墙上表面平面相交锐角间设置三角架并与斜面盖板焊接相连,将三角架前后外缘的左右端向下延伸至前后模板外表面并在延伸架末端内侧设置前后各2个钢珠,在前后模板外表面对应内凹设置前后钢珠槽。2类刮料器除斜面盖板不同外,前后围板、三角架、前后钢珠及钢珠槽均基本相同。

本发明制造方法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进料操作台前,从轨道上移来需生产砌块的同类底座,将需生产砌块的同种纵横圆管板中的横向圆管板放置并固定于底座相应凸凹型平面上,将同种底板相应圆孔套住纵横圆管板上的纵向圆管搁置于横向圆管板上,将同种模框搁置于底板0.5cm深相应缝隙中,让模框下端切割钢丝与模具内平面底板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将同类左右拦板用螺栓固定在左右模板上端使二者相交面吻合,分别旋紧模框前后或左右模板外表面各2个CC型花篮螺栓固定于底座上,组装成需生产砌块的空模具;将空模具从轨道上移至进料操作台,从模框上方进料口向每格模框加入同种矩形钢丝框(隔断类砌块模框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是否加入矩形钢丝框)放置在上凸底板的前后平面底板预定位置上,使矩形钢丝框不外露于除底面外的成型砌块表面,再注满泡沫砼原料浆(需注满左右拦板中间的半圆柱体横向孔洞,纵向分格板、纵向圆管和模框上下表面因被封闭而不会流入原料浆),移至进料操作台后边轨道上等待凝固;原料浆初凝成型后,将模具从轨道上移至拆模操作台,松开左右拦板上螺栓,拆除左右拦板,将同类刮料器下端的前后钢珠从模框左右一边灌入前后模板外表面内凹钢珠槽水平滑动至另一边,从而刮除左右拦板间多余半圆柱体原料并拆除刮料器,松开并拆除模框与底座的CC型花篮螺栓,将起吊装置左右提升臂前端横梁分别置入底板左右端之下,将底板和上面模框及其中所装坯体垂直提升至脱离纵向圆管为止,使模具内每排坯体形成所生产砌块内的圆柱体纵向孔洞、纵向暗管,将底座和上面纵横圆管板移至拆模操作台后边轨道上并在上面放置同种底板,同时从轨道上移来同类托盘并固定在拆模操作台相同位置,将底板和上面模框及其中所装坯体垂直下搁于托盘上,又用起吊装置将模框垂直提升至脱离底板和上面坯体为止,由提升模框的左右模板、纵向分格板将坯体切割成所需砌块的长度并形成砌块左右半圆柱体纵向孔洞或平面表面,由模具内前后模板内表面和每排坯体纵向缝隙面下端沿线设置的切割钢丝从平面底板下边缘起向上将坯体切割成所需砌块的厚度,将模框下搁于后边底板及以下纵横圆管板、底座上从轨道上一并移走,将托盘和上面底板、成型砌块从轨道上移至养护场,再将起吊装置左右提升臂前端横梁分别置入底板左右端之下,将底板和上面成型砌块垂直提升并下搁于养护场,从轨道上移走托盘,待进一步凝固、养护后,提取底板上砌块另行堆码至养护结束,移走底板;陆续移出的模具构件陆续重新组装成空模具,循环投入使用。

在每一模具产出的砌块中,中间砌块前后表面均有被切割钢丝切割而形成的切割面,表面粗糙,挨前后模板的 砌块表面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光滑面或粗糙面,在前后模板内表面与平面底板上表面相交线沿线穿过左右模板、纵向分格板上钢丝孔设置拉紧的切割钢丝,产出的挨前后模板的砌块表面因被切割而粗糙,与中间砌块完全一致,取消该切割钢丝则取消处的砌块表面因未被切割而光滑,该砌块比中间砌块增加1根切割钢丝的厚度。

本发明接筋管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接筋管按现浇墙芯砌块承重墙和隔断墙纵向孔洞中所配纵向主筋框的前后各1根纵向主筋(简称前后纵向主筋)大小、前后左右间距和横向孔洞中所配横向附筋框的前后各1根横向附筋(简称前后横向附筋)前后间距设计,由各自矩形管相连各自可开合漏斗口组成承重墙和隔断墙2类接筋管,所用原料均为硬度较大、不易变形的金属材料。承重墙和隔断墙矩形管各高8cm和5cm,前后边平行墙面且前后内缘至纵向孔洞前后边缘的弓高各为2cm,前后边之间的内缘宽各为12cm和4cm,与各自墙体纵向孔洞中由前后纵向主筋所固定的纵向主筋框外缘宽和各自墙体横向孔洞中由前后横向附筋所固定的横向附筋框内缘宽相等,左右边垂直墙面,左右边之间的内缘长各为3.4cm和1.8cm,矩形管内前后边最大各并排容纳2根Ф16和Ф8的纵向主筋并略有松动,前后纵向主筋内侧还可对称容纳1排以上纵向主筋但不能占用上方漏斗口弹簧位置,矩形管靠近下端和左右边靠近上端各设置一排直径0.5cm、横向间距0.5cm的固定孔,左右边外侧高度中间焊接一直角朝外靠拢外边拉紧的拉钩杆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角钢作拉钩杆的杠杆支点并避免拉钩上收时被钩住;承重墙和隔断墙矩形管前后边在各高7cm和3.5cm处开始向外倾斜45°并相应延伸边板至其与以各自矩形管中点为轴心、直径各14cm和7cm的虚拟纵向圆管表面相交(即将倾斜后的前后边上边缘不足相交虚拟纵向圆管表面的部分延伸至相交处)为止,形成前后对称的下端矩形斜面相连上端椭圆弓形斜面的漏斗口前后斜面板,其中前后斜面板的椭圆弓形斜面短轴平行墙面且各为14cm和7cm、平行短轴的弦长各为3.4cm和1.8cm、长轴各为19.8cm和9.9cm、长轴上的弓高各为0.3cm和0.17cm;承重墙和隔断墙漏斗口左右斜面板为左右对称的椭圆弓形斜面板,短轴垂直墙面且各为14cm和7cm、平行短轴的弦长各为13.6cm和6.8cm、长轴各为19.8cm和9.9cm、长轴上的弓高各为7.5cm和3.7cm,左右斜面板下端弦长边外侧与各自矩形管左右边上边缘外侧各由2个铰链居中相连,左右斜面板铰链以上的长轴上一半弓高处内侧焊接一弹簧相连左右斜面板,外侧各焊接一拉钩底座相连活动拉钩杆,拉钩杆末端拉钩钩住矩形管左右一边时再水平延伸各自矩形管1/4长度(简称左右拉钩);承重墙和隔断墙矩形管以其中点与各自墙体纵向孔洞圆心重合且前后对角交叉套住纵向孔洞基础面上同样对角交叉的下层预留前后纵向主筋接头,经矩形管相应固定孔悬空焊接或绑扎固定在下层预留前后纵向主筋接头高度中间,矩形管内前后边对角交叉空出左右半边位置为容纳本层前后对角交叉的纵向主筋位置,左右拉钩分别钩在将容纳本层纵向主筋的轴线对应相连矩形管左右一边下边缘处(即矩形管前后一边内边缘以内0.85cm和0.45cm宽度处的左右各一边下边缘处)并水平延伸至矩形管1/4长度,左右斜面板上端因弹簧受力各向外倾斜45°(称为漏斗口敞开,此时拉钩杆长度在忽略实际所用矩形管厚度及拉钩杆大小、固定方式等因素影响时各为12.1cm和6.6cm,靠拢拉钩杆的角钢三角形高各为1cm和0.5cm),与固定倾斜相同角度的前后斜面板形成上下相连并与矩形管相连的接筋管漏斗口,漏斗口外缘至承重墙和隔断墙纵向孔洞边缘的空隙水平距离各为1cm和0.5cm,均分别<各自墙体纵向主筋最小直径各Ф12和Ф6,本层墙体纵向主筋框的前后纵向主筋从上至下从纵向孔洞的横向附筋框中置入接筋管漏斗口后不能穿过漏斗口外缘空隙,只能经前后左右斜面板滑入并固定在前后边对角交叉空出的半边矩形管基础面上,同时将钩在矩形管下边缘面的左右拉钩向悬空下方撞脱并经左右边角钢的杠杆支点作用向外弹出矩形管悬空下边缘悬吊在左右斜面板外侧,并使左右斜面板上端各向外敞开超过45°(漏斗口外缘空隙使左右斜面板能继续向外敞开所需角度)后又因内侧弹簧不再受力而迅速向内向上自动闭合(称为漏斗口闭合),夹住矩形管内的下层和本层纵向钢筋接头并使本层纵横钢筋框的纵横钢筋边缘垂直相连,使现浇墙芯的砼浆能顺利注入接筋管周围空隙及纵横孔洞中,将接筋管和本层纵横钢筋及下层预留前后纵向主筋接头凝固一体。

本砌块空心墙芯中先后置入的纵横钢筋应分别由各自箍筋焊接成钢筋框再通过在各自墙内基础面预定位置安装的接筋管形成边缘垂直相交的长方体纵横钢筋框,承重墙和隔断墙所需横向孔洞中置入的前后横向附筋,均由 若干节圆钢作直线箍筋置于其下焊接成内缘宽与各自墙体接筋管矩形管内缘宽(即各12cm和4cm)相等的横向附筋框,此时直线箍筋宽度只需与各自前后横向附筋轴线间宽度相等即可,但横向附筋框只能水平放置在接近圆柱体横向孔洞下边缘的较低弦长线横截面处而不能被现浇横向孔洞的砼浆充分包裹,故需再采取向前后水平延伸直线箍筋宽度的方法水平提升横向附筋框在横向孔洞中的高度位置,又因横向孔洞直径缝隙面上下1cm高度处需预埋外径2cm的横向塑料暗管,故提升后的横向附筋框前后横向附筋上边缘面的最大高度只宜相平各自横向孔洞直径缝隙面以下1cm弦长线的横截面,下面直线箍筋最大宽度则为各自圆柱体横向孔洞相应横截面的弦长宽度;承重墙和隔断墙所需纵向孔洞中置入的前后纵向主筋,均由若干节1.5cm高且高度中间有固定孔的与各自墙体接筋管矩形管大小相等的矩形箍筋前后相同对角边套住前后纵向主筋焊接成外缘宽与各自墙体接筋管矩形管内缘宽(即各12cm和4cm)相等的纵向主筋框;承重墙和隔断墙纵向主筋框主要起承重作用,纵向主筋的圆钢直径可在各自墙体接筋管矩形管一半长度范围内选择,即各选Ф12-Ф16和Ф6-Ф8的圆钢,横向附筋框主要起连接作用,横向附筋各选<其纵向主筋的圆钢,横向附筋框的直线箍筋一般各选Ф8-Ф4的圆钢;标准墙体中纵向主筋框的间距、横向附筋框的间距、纵横钢筋框箍筋的间距均为30cm整倍数,纵向主筋框上下端无箍筋相连,中间每一矩形箍筋的高度位置与每层横向孔洞的高度位置相错,承重墙和隔断墙最下端第1个箍筋设置在基础面以上各17.5cm-22cm和10.7cm-26cm高度之间,横向附筋框左右端为封闭式箍筋相连,中间每一直线箍筋垂直墙面的长度位置与每根纵向孔洞的长度位置相错,使所有纵向主筋框能从上至下置入所有横向附筋框之中。

本发明曲底线盒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曲底线盒是现浇墙芯砌块承重墙和隔断墙各种电路暗线的塑料接线盒,分别按安装在各自墙体钢筋砼横向孔洞上边前表面相应边墙出口中并能相连其中纵横暗管的需要设计线盒所需形状和尺寸,形成承重墙和隔断墙2类曲底线盒。2类曲底线盒前部分为前边缘口平整的矩形空框,内长7.3cm(与现有86型线盒相同)、内高11cm,四周侧板外边缘各自对应2个凸凹型连接卡套和左右侧板内缘高度中间各1个固定接线板的基座与现有线盒相同;承重墙和隔断墙曲底线盒底面由长度相同而深度不一的上、中、下三段相连,上段为平底板,中间段为与相连各自墙体钢筋砼圆柱体横向孔洞上边前表面形状一致的曲底板,曲底板的圆弧面各为直径16cm、弦长6cm和直径8cm、弦长3.1cm,下段均内高2cm且无底板(简称进线口),与各自墙体横向孔洞内前边预埋的用于铺设各种电线的外径2cm横向塑料暗管前边缘相连,以便削开横向塑料暗管将电路引入曲底线盒;承重墙和隔断墙曲底线盒上侧板、平底板段的左右侧板深度分别一致,各为5cm和4cm,与各自墙体纵向暗管前边缘至前墙面间的边墙厚度一致,进线口段的左右侧板后边缘为各自曲底板段左右侧板后边缘圆弧的延长线,下侧板均深2.1cm;承重墙和隔断墙曲底线盒的平底板中各以内高10cm和6cm高度线与长度中心线相交点为圆心预留直径2cm出线孔,使从线盒进线口引入的电线能从该出线孔直接延伸到各自墙体横向孔洞上边缘的纵向暗管中;2类线盒的上下侧板中以长度中心线和深度中心线相交点为圆心各预留直径2cm和1cm出线孔,平底板段的左右侧板中以高度中心线和深度中心线相交点为圆心各预留直径2cm出线孔,使从线盒进线口引入的电线能从四周侧板出线孔直接延伸到墙体同边相连线盒中;进线口段的左右侧板中以内高0.5cm和1.5cm高度线与1.2cm深度线相交点为圆心各预留直径0.4cm绑扎孔,以便绑扎线盒内削开的横向塑料暗管左右管壁头。由于各自墙体钢筋砼横向孔洞上下边前表面形状对称相同,2类曲底线盒可上下反向安装在各自墙体钢筋砼横向孔洞下边前表面边墙出口中;由于承重墙钢筋砼横向孔洞及其中预埋横向塑料暗管的前表面形状与柱子钢筋砼纵向孔洞及其中预埋纵向塑料暗管的前表面形状相同但方向不同,承重墙曲底线盒可旋转90°安装在柱子钢筋砼纵向孔洞左右一边前表面边墙出口中。

本曲底线盒前需安装的接线板、开关插座检修面板等相应终端设备的周边尺寸,需对应2类曲底线盒相同长度和高度并按现有方法固定在曲底线盒基座上。

本发明砌筑方法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分别用承重类和隔断类标准及长、短异型现浇墙芯砌块砌筑每层楼房承重墙、柱子和隔断墙,在各类标准墙体起止墙头的第1块砌块,上下层交替砌筑各自长、短异 型砌块中的一块,左表面砌筑在墙头表面,右表面砌筑在墙内(简称墙头砌筑方法),墙体中间全部砌筑各自标准砌块,并将一面粗糙和一面光滑砌块中的光滑表面砌筑在不需粘贴装饰材料的外墙面,将两面为粗糙表面的砌块砌筑在均需粘贴装饰材料的内外墙上,则墙体所有砌块的纵横孔洞、纵向暗管均重合相通;在砌筑墙体长度和高度不是30cm整倍数墙体(简称异型墙体)时,除在墙体内单独配制现浇长度不足30cm部分墙体模盒并按墙头砌筑方法砌筑模盒边砌块、在墙体砌块顶面上单独配制现浇高度不足30cm部分墙体无底模盒并置入各自墙体横向附筋框外,其余方法与标准墙体砌筑方法相同,则墙体所有砌块的纵横孔洞、纵向暗管仍重合相通并与现浇异型部分墙体模盒相通;在柱子四方外缘垂直相连砌筑承重类短异型砌块且四方柱面始终砌筑为平面、上下层砌块朝相反方向砌筑,则柱子四方砌块纵横孔洞基本重合、中间形成空心柱芯;从楼房基础层起自下而上砌筑每层墙、柱时,在墙体各自接筋管矩形管中点与不预埋纵向主管的纵向孔洞基础面圆心重合且矩形管前后边平行墙面后的对角交叉位置设置比各自矩形管高4cm的下层预留前后纵向主筋接头(即在悬空固定的矩形管上下方各有2cm高接头),在现浇长度异型部分墙体、承重墙纵向孔洞预埋纵向主管后左右边空隙、柱子的基础面纵向主筋位置设置高5cm-10cm的下层预留纵向主筋接头,在墙体预埋自来水、暖气和天然气的纵向主管(自来水、暖气纵向主管合称纵向主水管,天然气纵向主管简称纵向主气管)处的第1层横向孔洞(由墙体基础面上第1层砌块下边内凹半圆柱体左右相连而成)内前后边开始平行墙面水平预埋外径2cm横向自来水管、横向暖气管(合称横向水管)和横向天然气管(简称横向气管),将横向水、气管起始端相连各自纵向主管并在墙内沿线从所需纵向暗管中分叉延伸至需安装终端设备高度上,在墙体不预埋纵向主管的纵向孔洞基础面的下层预留前后纵向主筋接头2cm高度上平行墙面水平固定各自墙体接筋管的矩形管并敞开漏斗口,在墙体和柱子第2层以上横向孔洞中水平居中置入各自墙体和柱子的横向附筋框,在墙体铺设各种电路纵向主线处的第2层以上横向孔洞内前后边开始平行墙面水平预埋外径2cm横向塑料暗管,将横向附筋框和横向暗管(包含横向水管、横向气管、横向塑料暗管)设置至门窗壁柜左右边墙体并分别连续设置在门窗壁柜上下方墙体和现浇长度异型部分墙体模盒中,在墙体相交处由其中一墙砌块沿其前后墙面直线砌筑超过相交点并用与其横向孔洞大小一致的3cm长实心圆柱体砼块(简称堵洞圆芯,可利用本砌块内凹半圆弧面分格制作半圆柱体砼块即半边堵洞圆芯合并而得)逐层堵塞墙头外表面横向孔洞出口(简称直行墙),由被中断的另一墙墙头砌块左表面靠拢直行墙墙面砌筑(简称中断墙)并逐层预先凿开其横向孔洞所连直行墙边墙出口(因在未现浇墙芯的墙体上不宜凿打而在砌块上墙前需预先对称凿开所连直行墙上下相邻砌块各一半边墙出口)相连二者间横向附筋框和横向暗管,用塑料盖堵塞墙内横向水、气管末端和横向塑料暗管起止端;在每层墙、柱砌完后,从上至下向各自墙体门窗壁柜以外不预埋纵向主管的纵向孔洞横向附筋框中置入贯穿楼房层高的纵向主筋框并固定在各自墙体接筋管内,向各自墙体门窗壁柜上下方墙体纵向孔洞横向附筋框中置入并固定所需高度的纵向主筋框,向现浇长度异型部分墙体模盒、承重墙纵向孔洞预埋纵向主管后左右空隙的横向附筋框内缘置入并固定贯穿楼房层高的纵向主筋,向柱子纵向孔洞中横向附筋框内缘或空心柱芯中间置入并固定贯穿楼房层高的纵向主筋或矩形钢筋框,在墙内门窗壁柜周围加固层增配纵横钢筋框相连,将每层墙、柱纵向主筋上端与本层现浇大梁、楼板钢筋框相连,预先凿开现浇每层悬臂梯步板、层高中间梯步转台板与其承重墙纵向孔洞相交处的边墙出口相连二者间的纵横钢筋框,将上下各层楼房相同位置一处纵向主筋焊接延伸至楼底和楼顶兼作楼房防雷装置,向上下各层楼房相同位置能够贯通的空心柱芯、承重墙门窗壁柜以外纵向孔洞中横向附筋框内缘、墙体门窗壁柜以外纵向暗管中预埋所需的贯穿每层楼房层高的纵向主管并预先凿开每层边墙出口安装每层接头相连每层纵向主管、预留每层室内接头,向每层墙体不预埋纵向主管和预埋较小纵向主水、气管的纵向暗管中置入≤纵向暗管并高于纵向暗管的模型圆管,将上下各层楼房能够贯通纵向暗管设置所需楼顶和楼底出口,向柱子外层横向附筋框外缘预埋所需高度的外径2cm纵向塑料暗管并用塑料盖堵塞下端,在每层现浇大梁、楼板模盒中按现有方法预埋外径2cm横向塑料暗管并与本层柱子纵向塑料暗管上端和室内电路所在墙体一根纵向暗管上端相连,堵塞每层墙、柱所有边墙出口或出口表面预留室内接头周围空隙,向每层墙体不预埋纵向主管的纵向孔洞、承重墙纵向孔洞中预 埋纵向主管后周围空隙、现浇异型部分墙体模盒、柱子纵向孔洞和空心柱芯中注入砼浆并通过振动流入墙、柱每层横向孔洞和墙内门窗壁柜周围加固层中,一并现浇大梁、楼板、阳台板、梯步板和梯步转台板,由砼浆凝固墙、柱每层砌块及墙、柱、梁、板(包含楼板、阳台板、梯步板和梯步转台板)相互结合处,凝固墙、柱、梁、板中所有纵横暗管(包含墙体横向暗管和模型圆管,墙、柱中纵向主管,柱子中纵向塑料暗管,大梁、楼板中横向塑料暗管),在砼浆初凝后取出不需固定设置的模型圆管,堵塞每层门窗壁柜上方墙体纵向暗管顶端出口,则整个单元上下各层楼房从下至上逐层形成钢筋砼承重墙芯、柱芯并形成整体刚性承重框架结构,每层每套楼房墙、柱、梁、板中所有纵横暗管均能够相连且上下各层楼房纵向主管和墙体门窗壁柜以外纵向暗管贯通;每层每套楼房建成后,凿开室内墙体中横向水、气管末端边墙出口取出末端堵塞盖直接安装相应管道终端设备,打开室内墙、柱表面预留排水、排污接头和所需排气口相连室内相应管道安装相应终端设备,凿开室内墙体横向塑料暗管起始端边墙出口取出堵塞盖并凿开墙、柱纵横塑料暗管沿线所需边墙出口安装各自墙体曲底线盒及相应电路终端设备,在墙体横向塑料暗管起始端相交的贯通纵向暗管中铺设楼房各种电路的纵向主线,在每套楼房纵横暗管中铺设室内各种电线与楼房各自终端设备和纵向主线相连,按现有方法将电路延伸至本层现浇大梁、楼板预埋横向塑料暗管中安装相应电路终端设备。

从本砌块所砌楼房基础层起,应自下而上逐层将较小的纵向主水、气管分别就近预埋在承重墙相同位置能够贯通纵向暗管中并在每层墙内基础面的下层预留纵向主管接头上安装三通接头相连本层室内横向水、气管起始端再砌墙,在每层墙体砌完后向纵向暗管的本层三通接头中预埋本层纵向主管,再置入>纵向主水、气管的模型圆管并封闭下端周围因基础面上预埋横向水、气管而不能下落于基础面间的空隙,在砼浆初凝后取出模型圆管,以避免砼浆流入纵向暗管中,便于日后检修纵向主水、气管;将外径≤12cm的较大楼顶排水和厨房厕所排污纵向主管就近预埋在承重墙相同位置能够贯通纵向孔洞中横向附筋框内缘(因承重墙前后横向附筋内缘宽为12cm)或空心柱芯中,在每层墙、柱基础面的下层预留纵向主管接头上分别安装楼顶排水纵向主管直通接头和厨房厕所排污纵向主管三通接头,在每层墙、柱砌完后置入本层纵向主管相连于本层相应接头中并预留本层室内厨房厕所接头,在每层承重墙纵向孔洞预埋纵向主管后左右空隙中间的前后横向附筋内缘置入Ф4-Ф10的较小纵向主筋并固定在下层预留纵向主筋接头上再封闭边墙出口,以便由注入的砼浆充分凝固成钢筋砼保护纵向主管;将室内空调机和阳台排水纵向主管分别就近预埋在墙体相同位置能够贯通纵向暗管中,在每层墙体基础面的下层预留纵向主管接头上安装三通接头,在每层墙体砌完后置入本层纵向主管相连于三通接头中并预留本层室内阳台排水接头,在本层墙体室内空调机排水口预先凿开边墙出口截断纵向主管加设三通接头预留排水口接头,纵向主管大小均可根据实际需要在纵向暗管大小范围内选择;将各种电路纵向主线和厨房厕所排气纵向主管分别就近确定在墙体相同位置能够贯通纵向暗管中,2类纵向主线和纵向主管(合称纵向主线管)因所在纵向暗管只有楼顶和楼底出口、中间组成纵向暗管的各层砌块横向缝隙被砼封闭而不需另行预埋纵向管材,只需在注入砼浆前置入模型圆管并在砼浆初凝后取出,每套楼房装修时再凿开室内所需边墙出口与相应终端设备相连。

本砌块墙内每层横向孔洞前后边缘以内弓高2cm厚度的空间,可用于预埋外径2cm横向暗管,但每层墙体第1层横向孔洞前后边预埋的横向暖气管和横向气管应避免预埋在同一段墙内;由于在承重墙和隔断墙基础面上第1层半圆柱体横向孔洞前后边设置横向水、气管的直径水平面比基础面高1cm,此处横向孔洞弦长宽度各为15.9cm和7.7cm(短于各自横向孔洞基础面的直径宽度16cm和8cm),扣除前后横向水、气管各占2cm宽度后,中间宽度各为11.9cm和3.7cm,而纵向主筋框的前后纵向主筋对角交叉下落在各自墙体接筋管的矩形管内基础面上后,最大需占用各自矩形管内缘宽各为11.9cm和3.9cm(各按Ф16和Ф8最大纵向主筋直径计算而得,纵横钢筋边缘间该细小缝隙能减少纵向主筋框归位时的阻力,但纵横钢筋仍视为边缘相连,接筋管中的前后纵向主筋仍视为在前后对角交叉位置),因此承重墙横向水、气管沿线设置在每层墙体基础面上第1层半圆柱体横向孔洞前后边不会挤占前后纵向主筋的宽度,隔断墙横向水、气管则需将沿线近一半管材平行下移嵌入每层墙体 半圆柱体横向孔洞前后边基础面下的现浇楼板中,才能避免挤占前后纵向主筋的宽度,可在墙体上现浇楼板时将外径2cm塑料圆管平行下移近一半管材嵌入需预埋横向水、气管沿线的现浇楼板中,待砼浆初凝后取出塑料圆管形成内凹圆弧面,再将横向水、气管嵌入其中;横向水、气管分别在沿线未设置纵向主线管的所需纵向暗管交汇处安装三通接头并预先凿开边墙出口,从该纵向暗管中向上分叉延伸至需安装本层室内终端设备的两层横向孔洞间的高度上(一般不超过第4层砌块高度)并用塑料盖堵塞末端再砌墙,在每层墙体砌完后向该纵向暗管中置入>纵向主水、气管的模型圆管并封闭模型圆管下端周围至基础面间的空隙,在砼浆初凝后取出模型圆管,便于装修时在向上延伸管末端连接室外终端设备;横向塑料暗管需平行墙面水平放置于第2层以上圆柱体横向孔洞内已先水平置入的横向附筋框上面并靠在前后边横向附筋外边(横向附筋框兼作施工时临时支撑和固定横向塑料暗管的装置),避免横向塑料暗管交叉在横向附筋框的前后边,待每层墙体砌完后,通过每层墙体纵向主筋框的前后纵向主筋从接筋管漏斗口滑入前后对角交叉空出半边矩形管内产生的定向旋转力,将横向塑料暗管自动挤入横向孔洞内前后边只能容纳其体积的弓高2cm厚度处(因承重墙和隔断墙前后纵向主筋最大需占用各自矩形管内缘宽各为11.9cm和3.9cm,横向塑料暗管直径水平面比横向孔洞直径缝隙面稍低近0.1cm),使每层楼房墙体纵横钢筋框和横向塑料暗管同时归位、墙内纵向暗管和前后横向塑料暗管边缘相连(承重墙内纵向暗管和前后横向塑料暗管边缘间虽有1cm砌块厚度但可通过安装的曲底线盒使二者相连,故仍视为边缘相连)并由砼浆凝固定位。

本砌块墙体在门窗壁柜周围需作相应加固处理,门窗壁柜左右边或左右一边是标准墙体长度的,砌块按墙头砌筑方法砌筑到门窗壁柜边,在贯穿楼房层高的纵向主筋框前后纵向主筋内侧靠矩形箍筋左右边同样对角交叉增配对应门窗壁柜加固高度位置的一对以上纵向主筋并留出对应接筋管漏斗口弹簧位置焊接成加固纵向主筋框,在本层墙体砌完后置入门窗壁柜边墙头第1根纵向孔洞内固定在墙体接筋管内基础面上,从门窗壁柜边墙头表面横向孔洞中逐层连接纵横钢筋框,再用堵洞圆芯堵塞门窗壁柜边墙头横向孔洞出口;门窗壁柜左右边或左右一边是长度异型墙体的,在门窗壁柜边配制模盒现浇相应长度加固层墙体且靠近加固层的砌块按墙头砌筑方法砌筑,将横向附筋框设置至门窗壁柜边,加固层能相通上方墙体完整纵向孔洞时,则在本层墙体砌完后向该根纵向孔洞及加固层的横向附筋框中置入上述加固纵向主筋框固定在墙体基础面上接筋管内,加固层不能相通上方墙体完整纵向孔洞时,则在门窗壁柜上方向加固层横向附筋框中置入加固高度的前后数对纵向主筋与本层横向附筋框固定相连(本层前后数对纵向主筋下端为直角弯头,通过现浇楼板分散荷载,基础面不需安装接筋管),并在本层墙体砌完后向门窗壁柜边墙头第1根纵向孔洞的横向附筋框中置入上述加固纵向主筋框固定在墙体基础面上接筋管内;窗口壁柜下口顶面与左右边相邻砌块高度一致的,在下口顶面向纵向孔洞的横向附筋框中置入与下口高度一致的纵向主筋框固定在墙体基础面上接筋管内,窗口壁柜下口顶面高于左右边相邻砌块高度的,还需在窗口壁柜下方砌块顶面上配制现浇相应高度加固层的无底模盒,在模盒中置入横向附筋框与砌块顶面延伸出的纵向主筋框相连;门窗壁柜上口底面与左右边相邻砌块高度一致的,在上口底面长度上用架料支撑模板后在模板上直接砌墙,在上方墙体第1层横向孔洞的横向附筋框下边缘增配内缘宽与各自横向附筋框内缘宽相等的横向主筋框并在其内缘对应上方墙体纵向孔洞中间悬空固定安装各自墙体接筋管(接筋管前后边外缘分别焊接或绑扎在前后横向主筋上)、敞开漏斗口,以便固定上方墙体的纵向主筋框,门窗壁柜上口底面低于相邻左右边砌块高度的,用架料支撑模盒现浇相应高度加固层墙体,在加固层和(或)上方墙体第1层横向孔洞的横向附筋框下边缘增配内缘宽与各自横向附筋框内缘宽相等的横向主筋框并在其内缘固定上方墙体的纵向主筋框下端,无论上口底面与左右边相邻砌块高度是否一致,均配制现浇上方横向加固层与左右边纵向加固层相交处墙体模盒并相连纵横钢筋,再固定门窗壁柜周围现浇加固层模盒,分别从上下方墙体顶面向纵向孔洞和加固层模盒中注入砼浆。

各种矩形柱子因有特别承重要求,需用本承重类短异型砌块砌筑。将每2块承重类短异型砌块左右反向组合为一组且每组左右表面为平面(每组砌块中间纵向缝隙组合成圆柱体纵向孔洞),在柱子四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 向以外缘垂直相连各砌筑一组砌块,相邻上下层砌块按相反方向砌筑,使上下层砌块交替错缝砌筑,即形成边长80cm的柱子和中间边长40cm的空心柱芯,每层砌块横向缝隙仍合成一层圆柱体横向孔洞但相邻边横向孔洞上下半边分别有相应实心砌块部分相隔,柱子四角圆柱体纵向孔洞在横截面两个方向仅有1cm未重合,柱子四方其他圆柱体纵向孔洞在横截面一个方向有1cm未重合;在第2层以上横向孔洞的下半边居中置入外缘边长72cm的外层横向附筋框并预先凿开沿线相应实心砌块部分嵌入横向孔洞直径缝隙面以下,不占用上层砌块的砌筑位置,同时作为固定柱子纵向塑料暗管位置的装置;每层楼房柱子砌完并配制现浇本层大梁、楼板模盒后,向空心柱芯居中置入外缘边长30cm的内层矩形钢筋框(由内层四方纵向主筋和内层横向附筋框固定而成),向柱子四方纵向孔洞内的外层横向附筋框内缘置入外层纵向主筋并从四方柱面半圆柱体横向孔洞出口中逐层固定于相交外层横向附筋框及下层预留外层纵向主筋接头上形成外层矩形钢筋框(不需安装接筋管),向柱子相对两方或四方中间的一根圆柱体纵向孔洞内的外层横向附筋框外缘预埋外径2cm纵向塑料暗管并从相应柱面半圆柱体横向孔洞出口中逐层固定在相交外层横向附筋框上,用塑料盖堵塞纵向塑料暗管下端并在上端用弯头或三通接头连通现浇本层大梁、楼板预埋的横向塑料暗管和柱子对方预埋的纵向塑料暗管用于铺设室内电线,用半边堵洞圆芯堵塞四方柱面半圆柱体横向孔洞出口,再向柱子纵向孔洞、空心柱芯中注入砼浆。将边长80cm柱子相对两方或四方改为各砌筑一块砌块并将左边平面砌筑在柱子表面,则形成50cm×80cm或边长50cm的柱子和中间10cm×40cm或边长10cm的空心柱芯;由于50cm长的柱子两方或四方中间砌块相连处半圆柱体纵向孔洞上下层只有6cm长度重合不宜设置外层纵向主筋和纵向塑料暗管,外层横向附筋框尺寸需调整为内缘长72cm、宽42cm或内缘边长42cm,空心柱芯较小不宜放置内层矩形钢筋框,需在每层横向孔洞内另行居中放置内缘长56cm、宽26cm或内缘边长26cm的内层横向附筋框并在所有纵向孔洞的内层横向附筋框内缘置入内层纵向主筋相连成内层矩形钢筋框(内外层纵向主筋均从四方柱面半圆柱体横向孔洞出口中逐层固定相连);其余砌筑方法,与边长80cm柱子的砌筑方法相同。以此类推,将边长80cm柱子相对两方或四方改为各砌筑一组以上砌块,则砌筑成更大尺寸矩形柱子,除需相应调整内外层矩形钢筋框外,其余砌筑方法与上述柱子相应部分相同。

在每层楼房现浇大梁、楼板模盒中预埋的横向塑料暗管末端,需靠拢本层墙体室内电路所在一根纵向暗管中已置入的模型圆管上端边缘,在模型圆管上端相连处钻开一直径2cm圆孔,从模型圆管中穿过圆孔搭接一与圆孔直径一致的弯头相连横向塑料暗管末端,待现浇砼浆初凝后,从模型圆管中抽出弯头,再从纵向暗管中抽出模型圆管,进而从纵向暗管上端内重新将弯头朝下粘结在横向塑料暗管末端,使横向塑料暗管与墙体纵向暗管相连。

单元楼房兼作避雷装置的纵向主筋,应优选在柱子或现浇异型部分墙体相同位置,焊接每层避雷所用纵向主筋时则不需预先凿开边墙出口,或者优选在每层楼房起步梯步对应的梯步间承重墙纵向孔洞位置,由于二者相连处本来需要预先凿开边墙出口相连纵横钢筋,则可直接通过本边墙出口将每层纵向主筋下端直接焊接在本层墙体基础面的下层预留前后纵向主筋接头上;在现浇单元楼顶面时,将柱子中防雷所用纵向主筋改至楼顶附近女儿墙内,将女儿墙砌块顶面以上防雷所用纵向主筋向上延伸防雷所需高度,将其他纵向主筋向上延伸各自墙体贯通纵向暗管顶端出口所需高度(一般为10cm-20cm)并在顶端用横向钢筋框焊接相连,在横向钢筋框下面和下面每一对向上延伸纵向主筋左右边配制模盒现浇为顶面防雨板略>各自墙体横截面、下面延伸隔板与纵向暗管相间的钢筋砼框架,既作前后相通的纵向暗管楼顶出口,又作防雷装置的组成部分。

本砌块所建楼房在室内装修时,除横向水、气管外的其他室内电路和室内管道(简称室内线管)应根据装修实际需要相连楼房各种主线管;凿开室内墙体上电路所在横向孔洞上下一边需安装终端设备处的相应泡沫砼边墙出口,将其中预埋横向塑料暗管前管壁表面相应砼敲落、从中间向左右两边削开弦长略超过所用电线外径的管壁头,在边墙出口多余空隙抹上相应水泥砂浆(切忌堵塞已削开的横向塑料暗管),将各自墙体曲底线盒进线口盖在边墙出口中预埋并已削开的横向塑料暗管前、平底板置于进线口上下另一边边墙出口中、前边缘口相平墙面,将凿开边墙出口砌块内钢丝绑扎在曲底线盒外侧凸凹型连接卡套上(隔断墙如无钢丝则不需绑扎),将线盒 中横向塑料暗管左右两边管壁头分别绑扎在曲底线盒左右侧板绑扎孔上,再用水泥砂浆补平曲底线盒周围因安装形成的空隙,待水泥砂浆凝固曲底线盒后,在曲底线盒上安装相应电路终端设备并让电路通过曲底线盒继续从横向塑料暗管中延伸,或者将曲底线盒安装在墙体电路所在纵横暗管交汇处,让电路通过曲底线盒平底板出线孔直接分叉延伸到纵向暗管及其他墙、柱、梁、板纵横暗管中,进而安装相应电路终端设备;凿开室内墙体电路所在横向塑料暗管起始端的横向孔洞上下一边相应泡沫砼边墙出口,取出起始端堵塞塑料盖,按上述相同方法安装曲底线盒(但线盒中横向塑料暗管只有左右一边管壁头),将室内电路通过曲底线盒平底板出线孔与相交纵向暗管中电路主线相连,在曲底线盒前边缘口安装检修面板便于今后检修电路;凿开室内柱子上电路所在纵向孔洞左右一边需安装终端设备处相应泡沫砼边墙出口,将承重墙曲底线盒旋转90°用上述相同方法安装固定,从柱子对方或大梁、楼板间纵横塑料暗管中引入电线安装相应电路终端设备。

上述6项发明总的构思是:在承重类和隔断类现浇墙芯砌块中预留所需纵横孔洞和纵向暗管,使所砌每层楼房墙体纵横孔洞和纵向暗管相通、柱子纵横孔洞和空心柱芯分别相通,分别在每层相通空心墙芯、柱芯内设置所需纵横钢筋框或矩形钢筋框、纵向主管、墙体横向暗管、柱子纵向塑料暗管,在现浇大梁和楼板模盒中设置纵横钢筋框和横向塑料暗管,分别相连每层楼房墙、柱、梁、板纵横钢筋框和纵横暗管及其下层纵向主筋、纵向主管,通过自下而上逐层现浇墙芯、柱芯、梁、板凝固定位,在墙体贯通纵向暗管中铺设各种电路的纵向主线,在每套楼房相连纵横暗管所在边墙出口设置曲底线盒和各种室内线管及终端设备并相连楼房纵向主线管;在确保安全、经济、配套的前提下根据建房实际需要择优调整砌块纵横孔洞和纵向暗管的大小、数量、排列方式及砌块的形状、尺寸,相应调整砌块矩形钢丝框、模具及刮料器、接筋管及纵横钢筋框、曲底线盒和需预埋纵横暗管的形状和尺寸;调整后的各套砌块均按本制造方法并使用对应调整的本模具及刮料器进行制造,调整后的各套砌块及矩形钢丝框、接筋管及纵横钢筋框和需预埋纵横暗管均按本砌筑方法配套建房,进而配套安装各自墙体对应调整的本曲底线盒和各种室内线管及终端设备并相连楼房纵向主线管。

本发明现浇墙芯砌块的有益效果是:只要按本砌筑方法砌筑本砌块墙体,每类墙体砌块中的纵横孔洞和纵向暗管均能重合相通,均能分别用于设置墙体所需纵横钢筋和横向暗管;砌块内预置的矩形钢丝框,能防止砌块变形和断裂,增强砌块整体性,还能利用凿开边墙出口的钢丝加固曲底线盒;砌块光滑和粗糙表面能满足内外墙面的不同需求;砌块本身能包围和保护所砌墙体中的钢筋砼承重墙芯和其中的纵横暗管;砌块表面积大、比重轻,又有体积较大的纵横孔洞和纵向暗管,隔断类标准及长异型砌块内的纵向暗管还可分别增加为4个和2个(相邻纵向暗管边缘间和相邻纵向暗管-纵向孔洞边缘间的实心长度间距相应减少为4.7cm),具有节省砌块制作原料、减轻砌块重量、便于搬运等效果。

本发明模具的有益效果是:本模具按本砌块纵横曲面空心部分的形状设计,模具本身具有纵横曲面切割功能,在模具中直接凝固生成有纵横孔洞和纵向暗管的砌块,砌块在初凝成型出模后不需再作数量和难度较大的纵横曲面切割,不会产生因大量切割引起的变形问题;模框下端切割钢丝的设置和更换简单易行,能将砌块从下至上全部切割,成本少,作用大;刮料器钢珠槽内凹设置在前后模板外表面之内,既不会被刮除原料堵塞,又能将刮料器准确定位在模框上,代替模具盖板作用并腾出盖板位置作模框进料口;组成2类各3种砌块模具的各种模板基本构成单元均对应各自每一砌块外表面和砌块内纵向孔洞、纵向暗管表面,多数模板的形状相同或对称相同或反向对称相同,排列规律明显,能降低模具制造难度,便于批量生产各种模具;需用量较大的模具底板为塑料与钢材原料的结合体,既增加强度又降低成本,其余需用量较少的模具构件均为强度较大的金属原料,不易损耗,不易变形,能使2种原料优势互补,使产出砌块形状规格一致。

本发明制造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按本制造方法生产的砌块出模后至定型前,一直放置于本模具底板上连同底板一并搬运,底板支撑面是整个砌块下表面,且每排成型砌块自重力能通过上凸底板均匀对称传递给前后平面底板及搁置底板的基础之下,不易变形,从而避免了砌块因出模搬运和养护引起的变形问题;因砌块出模后不需纵横曲面切割,能够在模具进料前添加矩形钢丝框预防砌块变形,克服现有砌块因纵横切割难以预置矩形钢丝 框的不足;隔断类砌块纵横曲面切割部分相对较小不易变形,一般不需预置矩形钢丝框,能降低制造成本;每一模具产出的前后表面粗糙的中间砌块较多,与楼房内墙所需较多粗糙砌块的比例大体相当,且挨前后模板砌块表面类型可根据外墙面实际需要选择,能进一步调节2种砌块表面类型的实际需求量,满足内外墙面砌块表面类型的不同需求,不增加模具成本;模具组装、固定、拆卸等使用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本制造方法采用组装本模具、进料、初凝拆模等工序,虽然与现有工序相似,但能同时完成大量的纵横曲面切割,制造出有纵横孔洞和纵向暗管的本砌块并按本砌筑方法使所砌墙、柱空心部分相通,再补充预埋所需纵横暗管使每套楼房纵横暗管相通或边缘相连、上下各层楼房墙体形成贯通纵向暗管,进而能够连续设置各种室内线管和楼房各种纵向主线管,则是现有技术制造的空心砌块未能实现的效果;如果与现有砌块自动化生产技术相结合,将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化生产效益。

本发明接筋管的有益效果是:只要本砌块墙体下层预留前后纵向主筋接头在墙体预定位置并配套安装各自墙体接筋管后,即可先砌墙逐层设置横向附筋框和横向暗管,后从横向附筋框中置入本层纵向主筋框自动相连和固定成纵横钢筋框并被砼浆充分凝固,不需凿开边墙出口连接各处纵横钢筋,从而解决本砌块砌墙与配筋的冲突;通过使用与各自墙体接筋管矩形管一致的矩形箍筋制成的纵向主筋框能保证其内缘宽与各自墙体接筋管矩形管一致,通过适当增加横向附筋框直线箍筋宽度的方法,既能提升横向附筋框在横向孔洞中的高度位置让砼浆充分包裹,又能让其兼作施工时临时支撑和固定横向塑料暗管的装置,纵横箍筋取材方便、规格一致,纵横钢筋框能在室内批量加工后运至施工现场直接使用,方法巧妙而简单;利用墙体纵横钢筋框的整体性能和纵向主筋框在接筋管中归位产生的定向旋转力,能使横向塑料暗管自动归位,使横向附筋、横向暗管与纵向主筋、纵向暗管边缘垂直相连而不相交,互不占位又互相靠拢、互不移位;纵向主筋框归位后,使接筋管漏斗口自动闭合,上方注入的砼浆能穿过接筋管周围空隙凝固接筋管和所有纵横钢筋框、纵横暗管,形成浇注充分的纵横钢筋砼承重墙芯;2类接筋管矩形管内前后可并排容纳2根纵向主筋,前后纵向主筋内侧还可对称增配纵向主筋且纵向主筋可在各自矩形管大小范围内选择,能满足墙体不同配筋需求。

本发明曲底线盒的有益效果是:在墙、柱纵横孔洞内预埋纵横塑料暗管沿线需安装各种电路终端设备处安装曲底线盒,只需凿开容易凿打的相应泡沫砼边墙出口和塑料暗管前少量砼并利用边墙出口内的钢丝和塑料管壁头固定线盒后再用水泥砂浆凝固线盒,线盒更牢固,不会切断和堵塞纵横塑料暗管,不损害墙、柱承重结构;线盒内空尺寸和体积不因设置进线口和曲底板而减少,不影响安装相应终端设备的空间位置;由于线盒平底板出线孔的深度边缘与各自墙体纵向暗管本边边缘相连,高度边缘与各自墙体横向孔洞本边边缘相连,将线盒安装在墙体纵横暗管交汇处,电路能直接从线盒平底板出线孔延伸至纵向暗管中并进而延伸到其他纵横暗管中;将同类线盒相对安装在墙体横向孔洞前后边预埋横向塑料暗管相同位置,电路能通过线盒平底板出线孔和纵向暗管延伸至墙体对面线盒中;在墙体横向孔洞前后一边横向暗管沿线安装曲底线盒的四周可连续安装多个同类曲底线盒,电路可通过相连侧板出线孔在线盒间延伸;每套房屋安装曲底线盒后,即可在塑料暗管中布线并在线盒上安装接线板、开关插座检修面板等相应终端设备,连接纵向主线,施工方法简单。

本发明砌筑方法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砌块优选方案的长度为30cm和60cm,高度为30cm,配合使用后的墙体长度和高度为30cm整倍数,如果所砌墙体和墙体中门窗壁柜尺寸、位置能满足这一特征,施工工序最为简单,即使不能满足这一特征,也可按异型墙体和门窗壁柜周围加固层砌筑方法砌筑出任意长度和高度的墙体和墙体中任意位置的门窗壁柜洞口;无论墙体长度和高度是否为30cm整倍数,只要按本砌筑方法配套使用各自墙体类型砌块砌墙,墙内纵横孔洞和纵向暗管均能相通,空心墙芯、柱芯中设置的所有纵横钢筋和纵横暗管以及所有砌块纵横缝隙均能被砼浆充分凝固,砌块前后左右和中间都嵌入钢筋砼之中,砌块能衔接一体均匀受力,稳定牢固,不会移位或掉落;由于本砌块表面积大、比重轻,砌筑时不需水泥砂浆粘结,不会堵塞纵横孔洞和纵横暗管,砌筑方法简单,速度快;墙内均匀分布的纵横孔洞,使横向附筋框和纵向主筋框的间距除异型部分墙体外均为30cm整倍数,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纵横钢筋框的大小和间距,能将现有高层建筑集中配置于承重框架 的钢筋砼均匀分布于墙、柱中(现浇楼板的钢筋砼仍保持不变),墙体和基础受力更加均匀;从下至上逐层现浇的钢筋砼墙芯、柱芯、大梁、楼板能纵横相连成整体刚性承重框架结构,增强楼房整体性能和抗震性能,使隔断墙也具有一定承重能力。

本砌块墙体预埋在横向孔洞中前后边的横向暗管,克服了在砌块横向孔洞外预留横向暗管既增加墙体厚度又减少现浇墙芯厚度的不足,墙体厚度不因增设横向暗管而增加,现浇墙芯厚度不因增设横向暗管而减少(横向暗管所占少量体积忽略不计);每层墙体横向水、气管预埋在基础面上且一般延伸至第4层砌块以下的所需纵向暗管高度上,能最大限度减少对砌墙、置入模型圆管等后续工序的影响;墙体横向孔洞中的前后边横向塑料暗管、柱子纵向孔洞中的纵向塑料暗管均能根据实际需要预埋,不需在墙体所有横向孔洞前后边和柱子所有纵向孔洞中预埋纵横塑料暗管;墙、柱中的纵横塑料暗管,均能巧妙利用纵横孔洞中设置纵横钢筋框及所形成的特定弓形体进行固定;在墙体前后横向暗管沿线均可根据实际需要凿开边墙出口安装相应线管终端设备,并接通其他墙、柱、梁、板所需纵横暗管或其中设置的各种室内线管和楼房纵向主线管。

本砌块能够贯通的空心柱芯和墙内间距30cm纵向暗管、承重墙纵向孔洞中前后横向附筋内缘,均可用于分散设置每套楼房所有纵向主线管,不需再在每套楼房楼板上和墙、柱外单独设置纵向主线管,从而减少现浇楼板预埋纵向管道的工序,避免原工序引起的渗漏、占位、妨碍装饰等弊端;墙体贯通纵向暗管的楼顶出口与防雷装置同时设置,一举两得,不增加建房成本;能够贯通的墙内纵向暗管不但可设置上下各层楼房各种纵向主线管和各种室内线管,还可预留用于今后设置其他所需线管,而且还是墙体和墙内纵向线管防潮、防霉、排湿的理想装置;每套楼房室内墙体所有横向暗管和柱子纵向塑料暗管外径有2cm,承重墙和隔断墙纵向暗管直径各有10cm和4cm,承重墙纵向孔洞内的横向附筋框内缘有12cm,柱子有较大空心柱芯,其大小组合和纵横间距完全可以满足整个单元各层各套楼房家庭常用的水、电、气、网络、电视、通讯、暖气、排水、排污、排气等纵向主线管和室内线管分别设置的要求,能够将设置各种纵向主线管和室内线管需占用纵横暗管的具体位置、线路路径与楼房主体工程统一设计和施工,即使外径超过2cm的横向水管也可从现浇屋面内墙角平行墙面预埋并凿开所需纵横暗管交汇处边墙出口分叉延伸至较大纵向暗管中;在墙体各种电线接头处、转弯口、柱子纵向塑料暗管靠近大梁、楼板等利于检修处安装各自墙体曲底线盒及检修面板后,可直接在纵横塑料暗管中铺设暗线,不需在砌好的墙面沿线凿打线槽布线后再补平,日后揭开检修面板可直接检修和更换墙、柱、梁、板纵横塑料暗管中相应电路,墙内纵向主水、气管和横向水、气管向上延伸管也可检修和更换,比现有方法简单方便;如果将单元楼房之间的横向主线管设置在楼房基础层地表下面,整个楼房的室内外所有线管都不会表露在墙、柱、梁、板之外,建筑物外观整洁美观。

本砌块墙体外墙面的光滑表面周围纵横缝隙均被现浇钢筋砼凝固,能增强防水防渗性能,如果砌筑前将光滑表面先作防水防渗处理,则可避免在外墙面进行防水防渗作业,内墙面的粗糙表面能提高与其他装饰材料的粘结性能;前后两面的泡沫砼是防火的理想材料,但不是按现有方法在砌好的墙体上粘贴而成,而是由中间现浇钢筋砼承重墙芯粘结而成的一个整体,不增加墙体厚度,不增加施工工序;楼房建成前因预埋纵横暗管、相连纵横钢筋框而需凿开的边墙出口是预先凿开的所用泡沫砼砌块相应部位,楼房建成后因设置曲底线盒和各种线管及终端设备而凿开的边墙出口主要也是相应泡沫砼,由于泡沫砼硬度小而容易凿打,又不损害楼房承重结构和能力;墙体将2种砼结合一体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还具有减轻自重、防盗、保温、隔热、隔音、节能降耗等多种综合优势,有助于泡沫砼砌块在房屋建筑中的推广使用。

本砌块所砌每层墙体又兼具现浇墙芯的模具而不需撤除,除异型部分墙体和门窗壁柜周围加固层外,墙体不需另行组装和拆卸模盒,也不需在直行墙头外表面搭外架配制模板;现浇异型部分墙体及门窗壁柜周围加固层时,一般可在室内配制外墙面少量模板;每层楼房现浇后的支模内架,在保养期内不需撤除,待钢筋砼初凝后即可接着向上边施工边养护,直到养护期满后再撤除;如采用塔吊或施工电梯运送建材,不在外墙上进行装饰、防水、防渗作业,则所有工序可在室内完成,不需搭外架施工,从而降低高层建筑外墙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缩 短工期。

本砌块及砌筑方法亦可用于砌筑低层建筑基础墙、围墙、栏杆、斜面平整的护坡、堤坎、地下排水排污暗道等,砌块用途及其砌筑方法可向其他领域拓展。如在所砌围墙、栏杆、斜面平整护坡、堤坎内铺设电线及安装电路终端设备,可配套装饰顶面和侧面,在纵横孔洞和纵向暗管中填充土壤,可使顶面半圆柱体横向孔洞中的土壤通过纵向孔洞或纵向暗管与墙外土壤相通,栽种观赏植物;在地表以下连续砌筑多层砌块直至地表再封闭上表面出口,中间多层相通纵横孔洞和纵向暗管不注入砼浆,回填土壤后可作地下排水、排污管道。

附图的简要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A、图1B、图1C分别是承重类标准及长、短异型砌块俯视图,图1D是承重类标准砌块侧视图,图1E、图1F、图1G分别是隔断类标准及长、短异型砌块俯视图,图1H是隔断类标准砌块侧视图。因承重类和隔断类长、短异型砌块侧视图边线分别与图1D、图1H一致,中间为平面,故未再附图;为了指明承重类砌块上表面和左表面以内矩形钢丝框的钢丝位置,故以空心圆孔标示钢丝。

图2A、图2B、图2C分别是承重类标准及长、短异型砌块模具俯视图,图2D是承重类砌块模具侧视图,图4A、图4B、图4C分别是隔断类标准及长、短异型砌块模具俯视图,图4D是隔断类砌块模具侧视图。因每类3种模具侧视图相同而只有承重类和隔断类砌块模具侧视图;为了显示左右模板、纵向分格板和纵向圆管的排列和形状,图2A、图2C与图4A、图4C均省略了左右拦板;为了显示左右栏板的位置和形状,图2B、图2D与图4B、图4D未省略左右拦板。

图3A、图3B、图3C分别是承重类砌块模具刮料器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图5A、图5B、图5C分别是隔断类砌块模具刮料器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

图6A是承重类和隔断类标准及长异型砌块模具正视图,图6B是承重类和隔断类短异型砌块模具正视图。2类标准和长异型砌块模具因长度相同而正视图相同,2类短异型砌块模具因长度相同而正视图相同;图6A增加了承重类砌块模具刮料器正视图,图6B增加了隔断类砌块模具刮料器正视图。

图7A、图7B分别是承重类和隔断类砌块模具组合型纵向分格板侧视图。因下端延伸0.5cm深在底板相应缝隙中,故以虚线标示;因承重类和隔断类砌块模具平板型纵向分格板侧视图边线分别与图7A、图7B一致,中间为平面,故未再附图。

图8A、图8B分别是承重类和隔断类砌块模具纵向孔洞的圆管与横向圆管板焊接后的侧视图,图8C、图8D分别是承重类和隔断类砌块模具纵向暗管的圆管与横向圆管板焊接后的侧视图。

图9A和图10A、图9B和图10B、图9C和图10C分别是承重墙和隔断墙接筋管安装在各自墙体纵向孔洞基础面的下层预留前后纵向主筋接头和横向水、气管上前漏斗口敞开时未置入本层前后纵向主筋的俯视图、正视图、侧视图,图9D和图10D、图9E和图10E、图9F和图10F分别是本层纵向主筋置入各自所安装承重墙和隔断墙接筋管使漏斗口闭合时的俯视图、正视图、侧视图。图中俯视图墙体横断面在纵横孔洞交汇处第2层横向孔洞直径缝隙面中,正视图墙体纵断面在纵横孔洞交汇处厚度中心线纵截面中,侧视图墙体纵断面在纵向孔洞垂直墙面的直径线纵截面中;图中任选矩形管、左右斜面板、角钢的板厚为0.15cm,拉钩杆为直径0.3cm的圆钢,承重墙横向水、气管全部在墙体基础面上,隔断墙横向水、气管只有一半在墙体基础面上,另一半在墙体基础面下未显示;图9D、图9E、图9F增加了在承重墙门窗壁柜加固高度增配本层纵向主筋后的俯视图、正视图、侧视图。

图11A、图11B分别是承重墙和隔断墙空心墙芯内设置纵横钢筋框和横向塑料暗管后的中间层横向孔洞未与纵向孔洞交汇处垂直墙面的纵剖视图。图中增加了将安装在各自墙体纵剖面所在边墙出口中的曲底线盒纵剖视图;

图11A还增加了在承重墙门窗壁柜加固高度增配本层纵向主筋后的纵剖视图。

图12A、图12B分别是50cm×80cm和边长80cm矩形柱子空心柱芯、墙芯内设置内外层矩形钢筋框、纵向塑料 暗管和纵向主管后的中间层横向孔洞直径缝隙面的横剖视图。图中纵向孔洞可见下层砌块纵向孔洞未重合部分的圆弧线。

图13A、图13B分别是承重墙曲底线盒正视图和侧视图,图13C、图13D分别是隔断墙曲底线盒正视图和侧视图。图中1.承重类砌块半圆柱体横向孔洞,2.承重类砌块半圆柱体纵向孔洞,3.承重类砌块圆柱体纵向孔洞,4.承重类砌块纵向暗管,5.隔断类砌块半圆柱体横向孔洞,6.隔断类砌块半圆柱体纵向孔洞,7.隔断类砌块圆柱体纵向孔洞,8.隔断类砌块纵向暗管,9.承重类砌块矩形钢丝框的钢丝,10.承重类和隔断类标准及长异型砌块模具前后模板,11.承重类和隔断类短异型砌块模具前后模板,12.承重类标准砌块模具组合型左右模板,13.承重类长、短异型砌块模具平板型左右模板,14.隔断类标准砌块模具组合型左右模板,15.隔断类长、短异型砌块模具平板型左右模板,16.模具切割钢丝,17.承重类砌块模具组合型纵向分格板,18.承重类砌块模具平板型纵向分格板,19.隔断类砌块模具组合型纵向分格板,20.隔断类砌块模具平板型纵向分格板,21.承重类砌块模具纵向孔洞的圆管,22.承重类砌块模具纵向暗管的圆管,23.隔断类砌块模具纵向孔洞的圆管,24.隔断类砌块模具纵向暗管的圆管,25.模具底板,26.模具横向圆管板,27.模具底座,28.承重类砌块模具刮料器斜面盖板,29.隔断类砌块模具刮料器斜面盖板,30.模具刮料器前后围板,31.模具刮料器三角架,32.模具刮料器前后钢珠,33.模具CC型花篮螺栓,34.承重类砌块模具刮料器,35.隔断类砌块模具刮料器,36.承重类砌块模具左右拦板,37.隔断类砌块模具左右拦板,38.模具前后模板外表面内凹钢珠槽,39.模具钢丝孔,40.模具组合型纵向分格板的平面格板,41.承重墙接筋管的矩形管,42.承重墙接筋管漏斗口,43.墙面,44.承重墙接筋管矩形管前后边,45.承重墙接筋管矩形管左右边,46.承重墙下层预留前后纵向主筋接头,47.承重墙接筋管左右斜面板,48.承重墙接筋管弹簧,49.承重墙接筋管左右拉钩,50.承重墙接筋管左右角钢,51.墙体横向水、气管,52.承重墙本层纵向主筋框的前后纵向主筋,53.接筋管矩形管固定孔,54.隔断墙接筋管的矩形管,55.隔断墙接筋管漏斗口,56.隔断墙接筋管矩形管前后边,57.隔断墙接筋管矩形管左右边,58.隔断墙下层预留前后纵向主筋接头,59.隔断墙接筋管左右斜面板,60.隔断墙接筋管弹簧,61.隔断墙接筋管左右拉钩,62.隔断墙接筋管左右角钢,63.隔断墙本层纵向主筋框的前后纵向主筋,64.接筋管前后斜面板,65.墙体前后横向附筋,66.柱子纵向塑料暗管,67.柱子外层横向附筋框,68.柱子外层矩形钢筋框的本层和下层纵向主筋,69.柱子内层横向附筋框,70.柱子内层矩形钢筋框的本层和下层纵向主筋,71.空心柱芯,72.曲底线盒内侧固定接线板基座,73.曲底线盒外侧凸凹型连接卡套(包含连接卡、连接套),74.曲底线盒进线口,75.承重墙曲底线盒平底板,76.隔断墙曲底线盒平底板,77.承重墙曲底线盒曲底板,78.隔断墙曲底线盒曲底板,79.曲底线盒出线孔,80.砌块前后边纵向实心部分,81.柱子半边堵洞圆芯,82.承重墙增配门窗壁柜加固高度的本层纵向主筋,83.承重墙矩形箍筋,84.隔断墙矩形箍筋,85.承重墙曲底线盒,86.隔断墙曲底线盒,87.曲底线盒左右侧板绑扎孔,88.墙体横向塑料暗管,89.墙体横向孔洞直径缝隙面,90.承重墙横向附筋框的直线箍筋,91.隔断墙横向附筋框的直线箍筋,92.柱子纵向主管,93.承重墙圆柱体横向孔洞,94.隔断墙圆柱体横向孔洞,95.模具螺栓。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按本发明砌筑方法使用本发明承重类砌块和承重墙接筋管砌筑承重标准墙体、设置并固定空心墙芯纵横钢筋框和纵横暗管的步骤

1.在欲砌本层墙体第1层横向孔洞1内基础面前后边或前后一边2cm厚度上平行墙面43预埋外径2cm横向水、气管51(切忌前后交叉放置),在起始端用三通接头分别相连各自下层预留纵向主管接头,将三通接头的空出接头垂直向上固定,在沿线未设置纵向主线管的所需纵向暗管4交汇处安装三通接头,从纵向暗管4中向上分叉延伸至墙体需安装本层室内终端设备的两层横向孔洞93间的高度上并用塑料盖堵塞末端;在本层墙内基础面上其他下层预留纵向主管接头上安装本层三通或直通接头。

2.将接筋管的矩形管41逐一平行墙面对角交叉套住本层墙体不预埋纵向主管的纵向孔洞基础面下层预留前后纵向主筋接头46并通过矩形管41相应固定孔53焊接或用绑扎丝绑扎固定在下层预留前后纵向主筋接头46高 度中间,将左右斜面板47外侧左右拉钩49各钩住将容纳本层纵向主筋的轴线对应相连矩形管41左右一边45下边缘处。

3.自下而上砌筑本层墙体砌块,在每一层起止墙头的第1块砌块,上下层交替砌筑承重类长、短异型砌块中的一块,左表面砌筑在墙头表面,右表面砌筑在墙内,墙体中间全部砌筑承重类标准砌块,将一面粗糙和一面光滑砌块中的光滑表面砌筑在不需粘贴装饰材料的外墙面,或者将两面为粗糙表面的砌块砌筑在均需粘贴装饰材料的内外墙上;将下层预留纵向主管接头处和本层横向水、气管51沿线向上分叉处对应第1层砌块以及本层室内空调机排水口对应高度处砌块预先凿开相应边墙出口再砌筑上墙,室内空调机排水口边墙出口需就近与一纵横孔洞相通以便能注入砼浆;在第2层以上横向孔洞93内平行墙面水平置入所需横向附筋框90和横向塑料暗管88,将横向附筋框90前后横向附筋65一面朝上,将横向塑料暗管88靠在前后边或前后一边横向附筋外边(切忌前后交叉放置);在横向水、气管51向上延伸管高度的每层砌块和横向附筋框90,需从上往下套住横向水、气管51向上延伸管末端再下落到所砌墙体上;用塑料盖堵塞墙内横向水、气管末端和横向塑料暗管起止端。

4.在墙体转角或交叉处,由直行墙砌块沿其墙面直线砌筑超过相交点并用堵洞圆芯逐层堵塞直行墙头外表面横向孔洞出口,中断墙头砌块左表面靠拢直行墙墙面砌筑并逐层预先凿开其横向孔洞93所连直行墙边墙出口,用适当长度的2根钢筋绑扎于相交墙体的横向附筋框90上,用同型号弯头或三通接头连接相交墙体中的横向暗管。

5.在砌墙停顿间隙和置入本层纵向主筋框52前,用遮盖物盖住所砌墙体纵向孔洞3,防止异物误入其中使接筋管漏斗口42意外闭合;在墙内接筋管和横向暗管沿线及末端对应墙面43上设置记号(照图施工则不需记号)。

6.本层墙体砌完后,配置现浇本层大梁、楼板的模盒和纵横钢筋框。

7.将本层墙体纵向主筋框52从上至下依次置入不预埋纵向主管的纵向孔洞3中每层横向附筋框90内缘,让前后纵向主筋轻放于接筋管漏斗口42滑入并固定在矩形管41内前后边对角交叉空出的另半边基础面上(切忌纵向主筋框自由下落压塌接筋管漏斗口),将本层纵向主筋上端绑扎或焊接于现浇本层大梁、楼板的纵横钢筋框上,将墙体闭合接筋管左右斜面板47挤开相应缝隙夹住本层预留到上一层的前后纵向主筋接头上端,防止施工时接头移位。

8.从上至下将本层较小纵向主水、气管固定于起始端三通接头的空出接头中,将本层其他纵向主管固定于本层基础面上相应三通或直通接头中,将纵向主管上端就近临时固定在纵横钢筋框上(预防施工中移位)并用塑料盖临时堵塞其顶端(预防砼浆流入纵向主管中),向纵向孔洞3预埋纵向主管后左右空隙中间的前后横向附筋内缘置入本层较小纵向主筋并将下端绑扎或焊接于下层预留纵向主筋接头上、将上端绑扎或焊接于现浇本层大梁和楼板纵横钢筋框上,将室内空调机排水口的纵向主管加设三通接头预留室内排水口接头,将≤纵向暗管4且>纵向主水、气管的模型圆管用塑料盖临时堵塞其顶端(预防砼浆流入模型圆管中)置入不预埋纵向主管和预埋较小纵向主水、气管及其横向水、气管51向上延伸管的纵向暗管4中,用砼浆封闭模型圆管下端周围因基础面上预埋横向水、气管而不能下落于基础面间的空隙;在现浇本层大梁、楼板模盒中预埋横向塑料暗管并将末端靠拢本层墙体室内电路所在一根纵向暗管的模型圆管上端一侧直径2cm圆孔外缘,从模型圆管中穿过圆孔搭接一同型号弯头相连横向塑料暗管末端;用模板封闭墙面上施工后的边墙出口或用砼浆堵塞出口表面本层接头周围空隙(预防砼浆流出墙外)。

9.向墙体纵向孔洞3和纵向孔洞3预埋纵向主管后周围空隙中注入砼浆,从纵向孔洞中置入振动棒适当振动使其流入每层横向孔洞中;本层楼房空心墙芯不能一次现浇完毕的,每次现浇层顶面高度应错开墙体横向孔洞93高度。

10.现浇墙芯砼浆初凝后,从加设弯头的模型圆管中抽出弯头再从纵向暗管中抽出模型圆管、进而从该纵向暗管中将弯头朝下粘结在相连横向塑料暗管末端,从其他纵向暗管中直接抽出其他模型圆管。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