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应用于装配式检查井的模具及检查井生产工艺

一种应用于装配式检查井的模具及检查井生产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装配式检查井的模具,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有内筒、支撑板,支撑板有两块且分别设置在内筒两侧,两个支撑板分别与导向杆一端连接固定,导向杆还穿过移动板的动力部分;移动板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内筒与支撑板之间;移动板上还设有数个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的高度调节孔,螺栓穿过高度调节孔后与托板连接固定;托板与管模一端连接固定;管模另一端穿过外筒、内筒且与之装配固定;外筒、内筒上分别设有第一调整槽、第二调整槽,第一调整槽、第二调整槽在管模轴向的投影上正对;第一调整槽、第二调整槽分别与第一调整块和第二调整块装配固定;内筒与外筒之间构成浇筑间隙,且浇筑间隙底部设有底部托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52095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西鑫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909764.6

  • 发明设计人 李建东;张升升;梁贝贝;

    申请日2017-09-29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申绍中

  • 地址 041000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刘村镇土佳坡村东南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10: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5-13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B28B21/82 专利号:ZL2017109097646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山西鑫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后:山西鑫联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041000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刘村镇土佳坡村东南 变更后:041000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新兴产业园工业大道南侧标准化厂房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9-03-22

    授权

    授权

  • 2018-01-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8B21/82 申请日:201709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2-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查井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装配式检查井的模具及检查井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市政建设也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城市道路越修越多。为了更好地做到节能减排、文明施工,对于道路工程建设的耐久性和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于现在我国所使用的检查井,大部分是砖砌工艺结构,施工周期长且工艺复杂,耐久性也不好,而这也让预制检查井的制作和安装变得更为必要。而预制检查井,能有效地延长检查井的使用寿命,降低道路的重复建设频率,也省去了不必要的开挖,保障了市民通行的质量;同时,其快速便捷的安装方式也很好的缩短了其施工周期,降低交通压力。

目前预制检查井生产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预制检查井模具数量较多,部分检查井形式使用较少,但是每种形式都要对应一种模具,导致浪费,支管接入段标高、角度变化较多,难以控制,从而导致难以形成市场定型产品。

因此申请人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应用于装配式检查井的模具,其在预制检查井生产中能够调节管模挡圈位置从而改变井室高度,生产出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雨污水预制检查井。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装配式检查井的模具。本发明还公开了应用有上述模具的检查井生产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装配式检查井的模具,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固定有内筒、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有两块且分别设置在内筒两侧,两个支撑板分别与导向杆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的导向杆还穿过移动板的动力部分;所述的移动板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内筒与支撑板之间;

所述的移动板上还设有数个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的高度调节孔,螺栓穿过高度调节孔后与托板连接固定;

所述的托板与管模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的管模另一端穿过外筒、内筒且与之装配固定;

所述的外筒、内筒上分别设有第一调整槽、第二调整槽,所述的第一调整槽、第二调整槽在管模轴向的投影上正对;

所述的第一调整槽、第二调整槽分别与第一调整块和第二调整块装配固定;

所述的第一调整块,包括,第一挡板部分、第一装配部分,所述的第一装配部分装入第一调整槽中,第一挡板部分比第一调整槽宽,且所述的第一挡板部分通过第一螺钉与外筒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一调整块有多块,且填满整个第一调整槽,所述的第一调整块与管模接触处的上下均设有一个第一半圆孔;两个第一半圆孔分别将管模卡紧密封;

所述的第二调整块,包括,第二挡板部分、第二装配部分,所述的第二装配部分装入第二调整槽中,第二挡板部分比第二调整槽宽,且所述的第二挡板部分通过第二螺钉与内筒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二调整块有多块,且填满整个第二调整槽,所述的第二调整块与管模接触处的上下均设有一个第二半圆孔;两个第二半圆孔分别将管模卡紧密封;

所述的内筒与外筒之间构成浇筑间隙,且浇筑间隙底部设有底部托板,所述的底部托板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的底部托板上设有数个漏水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丝杠,丝杠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撑板可转动装配,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移动板、另一支撑板,且穿出另一支撑板一端上固定有第四带轮,所述的丝杠与移动板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所述的第四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一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

所述的第一带轮固定在轴体上,所述的轴体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电机能够驱动轴体转动;

所述的轴体上还固定有第二带轮,所述的第二带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与第三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所述的外筒由两个半圆形的外筒弧面组成。

一种检查井生产工艺,应用有上述模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管模高度,从而为客户提供不同的检查井预制件,而且共用一套模具,能够大大降低模具成本,从而降低检查井预制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装配式检查井的模具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装配式检查井的模具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装配式检查井的模具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装配式检查井的模具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装配式检查井的模具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装配式检查井的模具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装配式检查井的模具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7,一种应用于装配式检查井的模具,包括,底板100,所述的底板100上固定有内筒720、支撑板110,所述的支撑板110有两块且分别设置在内筒720两侧,两个支撑板110分别与导向杆320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的导向杆320还穿过移动板200的动力部分210且所述的移动板200可在导向杆320轴向上移动;

所述的移动板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内筒与支撑板110之间;

所述的移动板200上还设有数个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的高度调节孔201,螺栓770穿过高度调节孔201后与托板760连接固定;

所述的托板760与管模750一端连接固定;

所述的管模750另一端穿过外筒710、内筒720且与之装配固定;

所述的外筒710、内筒720上分别设有第一调整槽711、第二调整槽721,所述的第一调整槽711、第二调整槽721在管模轴向的投影上正对;

所述的第一调整槽711、第二调整槽721分别与第一调整块810和第二调整块820装配固定;

所述的第一调整块810,包括,第一挡板部分811、第一装配部分812,所述的第一装配部分812装入第一调整槽中,第一挡板部分811比第一调整槽宽,且所述的第一挡板部分811通过第一螺钉813与外筒710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一调整块有多块,且填满整个第一调整槽,所述的第一调整块与管模接触处的上下均设有一个第一半圆孔814;两个第一半圆孔814分别将管模卡紧密封;

所述的第二调整块821,包括,第二挡板部分821、第二装配部分822,所述的第二装配部分822装入第二调整槽中,第二挡板部分821比第二调整槽宽,且所述的第二挡板部分821通过第二螺钉823与内筒720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二调整块有多块,且填满整个第二调整槽,所述的第二调整块与管模接触处的上下均设有一个第二半圆孔824;两个第二半圆孔824分别将管模卡紧密封;

所述的内筒与外筒之间构成浇筑间隙730,且浇筑间隙底部设有底部托板740,所述的底部托板740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的底部托板上设有数个漏水孔;

使用时,可以通过第一调整块811、第二调整块821调节管模一端在第一调整槽、第二调整槽上的高度;同时通过与管模另一端固定的托板760,使管模轴线恢复水平后再将螺栓770穿过高度调节孔201后与托板760连接固定即,最后向浇筑间隙730中倒入混凝土进行浇筑即可。

为了方便脱模,可以将丝杠310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撑板110可转动装配,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移动板、另一支撑板,且穿出另一支撑板一端上固定有第四带轮540,所述的丝杠与移动板通过螺纹旋合装配;

所述的第四带轮540通过第二皮带620与第一带轮510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

所述的第一带轮510固定在轴体410上,所述的轴体410与电机400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电机能够驱动轴体410转动;

所述的轴体410上还固定有第二带轮520,所述的第二带轮520通过第一同步带610与第三带轮530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

所述的外筒710由两个半圆形的外筒弧面组成,使用时们可以通过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以使外筒弧面相互远离,从而达到脱模的效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