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流体输送结构及具有该流体输送结构的流体输送装置

流体输送结构及具有该流体输送结构的流体输送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流体分配输出的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流体输送结构及具有该流体输送结构的流体输送装置。用于协助进行点制的流体输送结构,包括条状本体,包括在其底端处形成的锥状体,且在所述锥状体的尖端处设有第二端口;横向沟槽和纵向剖沟,其利用横向沟槽及纵向剖沟交错地设置于锥状体的尖端处,当流体输送结构靠抵载体(例如:被印制物)后,液体会沿横向沟槽及纵向剖沟流动,经由横向沟槽及纵向剖沟的相互辅助下,将使得载体上的液体在与载体的接触面处形成一近似圆形的状态,利于后续制作或是检测等作业的进行。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51208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康亿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639996.4

  • 发明设计人 徐克;

    申请日2017-07-3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莹

  • 地址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西路48号院5号楼70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09:2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9-10

    授权

    授权

  • 2018-01-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41J2/005 申请日:201707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2-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流体分配输出的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协助进行点制的流体输送结构,以及一种具有该流体输送结构的流体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点印装置当中,是将液体点印至一载体上,在载体上形成排列的微数组以进行后续制作或是分析等作业。微数组点印装置是包含具有数个容置槽孔的夹头,及数个分别可滑移地插置于这些容置槽孔的点印针,点印针的一端形成有可沾取溶液并予以贮存的针孔。

当在沾取位置时,夹头带动点印针下降以沾取溶液,而当在点印位置时,夹头再次下降,使各个点印针的针孔触击载体表面,并将沾取的溶液体点印至载体表面上,以完成微数组点印作业。

微数组点印装置在实际使用时,是利用点印针本身重量,在点印位置时以针孔抵触载体表面,而使点印针可滑移地使插置于夹头的每一点印针可同时接触到载体表面,使溶液转印至载体上。

由于每一微数组点印装置中,点印针的针孔是由其二瓣尖面所形成,亦是点印针整体结构强度最弱的部分,其缺点在于每次点印的形状不易控制,导致点印后的溶液体积、形状不一,且液体在承载物上的接触面无法呈现近似圆形的形状,影响后续制造过程的问题。

基于此,要如何解决目前已知问题的上述不便及困难,即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流体输送结构及流体输送装置,将得以解决以上所述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输送结构及流体输送装置,其利用横向沟槽及纵向剖沟设置在锥状体的尖端处,且使纵向剖沟与横向沟槽相交,当流体输送结构靠抵载体(例如:玻片)后,液体会沿横向沟槽及纵向剖沟流动,经由横向沟槽及纵向剖沟的相互辅助下,将使得载体上的液体在与载体的接触面处形成一近似圆形的状态,利于后续制作或是检测等作业的进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体输送结构以达上述目的,适用于将流体点印于一载体上。流体输送结构包含有条状本体,在其底端处由外向内集中形成锥状体,即锥状体位于条状本体的一端,且在锥状体的尖端处设有第二端口。再者,横向沟槽与纵向剖沟皆设置于锥状体的尖端处并且相交,纵向剖沟系连通于位于条状本体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当要进行点印(或称点制)时,即使锥状体的尖端靠抵于被印刷物(或称载体),液体自第一端口往第二端口流动,从第二端口流出的液体将会受到横向沟槽与纵向剖沟的导流效果,使得液体在被印刷物上呈现近圆形(与承载物的接触面),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口处连接液体贮藏区,用以作为液体容置的空间,藉以可提升点印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沟槽与所述纵向剖沟在所述锥状体尖端的平面呈相互垂直,藉以达到引导液体在印制完成时,更接近圆形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沟槽可设置多条,且各条横向沟槽与所述纵向剖沟于在所述锥状体尖端的平面相互交错或连通,藉以使得在承载物上的接触面的印制结果更加接近圆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盖体,其采用弹性材质以环束状包覆以形成一开口,并在所述盖体内具有内部空间,所述开口包覆套接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盖体可藉由外力挤压所述内部空间,使流体在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的中空通道、所述第二端口、所述横向沟槽及所述纵向剖沟之间流动。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流体输送装置,适用于多笔输送流体,以同时进行多个流体点印的作业,其包含有多个如上所述的流体输送结构和座体。其中,座体设有多个穿槽,每个所述流体输送结构对应穿设于每个所述穿槽,且所述流体输送结构在所述锥状体的顶面露出于所述座体,并且各流体输送结构可相对于所述穿槽进行上下的往复移动。藉此,可一次大量进行点制作业,提升整体制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流体输送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流体输送结构的锥状体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中的锥状体的仰视图。

图2C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流体输送结构的锥状体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的流体输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的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将液体点制于载体上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的将液体点制于载体上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0:流体输送结构;12:条状本体;14:横向沟槽;16:纵向剖沟;18:第一端口;181:液体贮藏区;20:锥状体;22:第二端口;26:盖体;28:开口;30:内部空间;50:流体输送装置; 54:座体;56:穿槽;58:上开口;60:止动块;I: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实施例为一种有关流体输送结构及流体输送装置,可应用于试剂制造或是测试,尤其更可涉及用于生物医学、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等领域中的一种微量液体点印装置。

请一并参阅图1、图2A至图2B,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流体输送结构10,适用于输送流体进行点印(点制)作业。流体输送结构包含:条状本体12、横向沟槽14及纵向剖沟16,其中条状本体12可由硬性材质或是软性材质制成。

如图所示,条状本体12在其底端处形成由外向内集中形成锥状体20,在该锥状体20的尖端处设有第二端口22。其中,锥状体20 并不限制为圆椎体或是角椎体,只要是有往尖端聚集的形状,皆为本实施例所述的锥状体20,而锥状体20为条状本体12的一部分,非分离的结构,在此合并表述。

接着,横向沟槽14设置于锥状体20的尖端处,纵向剖沟16亦设置于锥状体20的尖端处,并与横向沟槽14相交。再者,纵向剖沟 16连接于第一端口18与该第二端口22之间,使得液体得以在该第一端口18与该第二端口22之间流动或贮存。其中,该第一端口18 位于该条状本体12内或是外表面。纵向剖沟16是贯穿锥状体20的设置,而纵向剖沟16的两端则是分别与第一端口18、第二端口22 连通,故当沾取液体时,液体可迅速地进入纵向剖沟16内。优选地,在第一端口18可进一步连接液体贮藏区181,该液体贮藏区181的宽度略大于纵向剖沟16的宽度,以供液体贮存用。

据此,由横向沟槽14与纵向剖沟16的设置,在锥状体20的尖端碰抵于待印物(承载物)时,液体将会沿横向沟槽14与纵向剖沟16 的方向流动散开,达到使液体点印在载体上的接触面是呈现接近圆形的。

优选地,亦可使横向沟槽14设置有多条,例如图2C所示,并彼此相互交叉,形成一近似米字型的外观(若横向沟槽14的数量更多时,将不局限于近似米字型),使得液体在流出后,在载体上更易形成如图7所示的圆形液体。

图6示出了液体被点制在载体上的侧视示意图,液体会因为本身的黏滞力而聚集形成凸块I,近似为半球形或是弧状表面,其隆起的高度即依黏滞力大小而变动,本实施例的设置主要是使得液体与承载物的接触面更趋近于圆形,即如图7所示。

请再参考图1与图2A所示,本发明所公开的流体输送结构10,亦可结合另一种使用方式,其进一步包括盖体26,其采用弹性材质形成环束状包覆,并形成开口28,在盖体26内具有内部空间30,然后,将开口28包覆套接于流体输送结构10上,并使内部空间30与第一端口18连接。当盖体26产生位移(改变盖体26相对于条状本体 12的位置)挤压内部空间30,将产生一压力至该第一端口18推抵流体,致使流体受压自第二端口22流出,再沿横向沟槽14及纵向剖沟 16流动而被以近似圆形的截面印制于载体上。

如上所述的流体泛指气体或液体,若应用于生物试剂制造上,则可为液体。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将横向沟槽14及纵向剖沟16设置于锥状体20的尖端处,使纵向剖沟16与横向沟槽14相交,因此,当流体输送结构10靠抵载体后,液体会经由横向沟槽14及纵向剖沟 16流至载体上,在液体流出后,经由横向沟槽14及纵向剖沟16的相互辅助引导下,将更容易使液体在与载体的接触面形成近似圆形的状况,即如图7所示,利于后续点制的进行。

接着,请一并参阅图3、图4及图5,其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流体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流体输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及座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流体输送装置50,可适用于输送流体,流体输送装置50包含有多个流体输送结构10以及座体54。

请再继续参阅图2B、图2C与图5所示,座体54设有多个穿槽 56,每个流体输送结构10对应穿越每个穿槽56并且对外露出部分条状本体12、锥状体20、第二端口22、横向沟槽14及纵向剖沟16。

此外,同如图4及图5所示,本发明所公开的多个穿槽56上各设有上开口58,且每个流体输送结构10皆可包含有止动块60,止动块60对应设置在条状本体12的尖端处,止动块60则可靠抵在上开口58的周缘。藉以供条状本体12在上下位移时,可稳定移动,并且不会掉落出座体54外。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流体输送装置50,其中流体输送结构10、座体54及止动块60可由硬性材质或是软性材质制成。

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所公开的流体输送装置50,其通过设有多个穿槽56的座体54,可同时对应设置相同数量的流体输送结构10,藉此,可作为点印针组使用,以达到同时大量点印之目的。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关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专利范围请参考权利要求书。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