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树脂成形装置及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的制造方法

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树脂成形装置及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的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的树脂成形装置具备:第1固定平台及第2固定平台;多个连杆;移动平台,于第1固定平台与第2固定平台之间设置成沿着多个连杆能够相对于第1固定平台进退移动;以及锁模机构,设置于移动平台与第2固定平台之间,第1固定平台具备:板状的基底部,具有正面及背面;模具安装部,于上述基底部的正面隆起而形成,且构成为能够安装模具;以及多个连杆安装部,于上述基底部的正面的与各连杆对准的位置隆起而形成,第1固定平台的基底部形成为较模具安装部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42805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恩慕特谷速松村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680019226.3

  • 发明设计人 羽角弘纪;佐藤敏行;

    申请日2016-10-2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程伟

  • 地址 日本山形县天童市北久野本一丁目7番4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55: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18

    授权

    授权

  • 2017-12-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9C45/64 申请日:201610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2-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树脂成形品的成形中使用的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树脂成形装置及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树脂成形品的成形中使用的树脂成形装置,具备如下各部的树脂密封装置已广为人知(例如专利文献1等),即,树脂成形模具,由能够形成树脂成形用的空腔的上模及下模构成;上平台,安装有上模;移动平台,安装有下模;锁模机构,使移动平台相对于上平台进退移动;以及转移机构,对树脂成形模具的空腔供给熔融封脂。此种现有的树脂密封装置构成为如下,即,通过锁模机构使移动平台朝向上平台前进,并通过将下模与上模锁模,而于下模与上模之间形成树脂成形用的空腔。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559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然而,现有的树脂密封装置中,上平台会因锁模时被赋予的压制负载而发生弯曲变形,由此,存在如下问题,即,于下模与上模的模具对准面产生微小间隙,而有于树脂成形品形成所谓毛刺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锁模时的模具对准面的平面度的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树脂成形装置及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的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的特征在于具备:板状的基底部,具有正面及背面;模具安装部,于上述基底部的正面隆起而形成,且构成为能够安装模具;以及多个连杆安装部,于上述基底部的正面隆起而形成,分别构成为能够安装连杆,上述基底部形成为较上述模具安装部薄,且以包围该模具安装部的方式形成。

本发明的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中,较佳为上述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形成为矩形状,上述模具安装部形成于上述基底部的平面方向的中央部,上述连杆安装部形成于上述基底部的平面方向的四角。

本发明的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中,较佳为上述基底部形成为较上述连杆安装部薄,且形成于上述模具安装部与上述连杆安装部之间。

本发明的树脂成形装置具备:第1固定平台及第2固定平台,以相互对向的方式隔开配置;多个连杆,一端部安装于上述第1固定平台,另一端部安装于上述第2固定平台;移动平台,于上述第1固定平台与上述第2固定平台之间,设置成沿着上述多个连杆能够相对于上述第1固定平台进退移动;锁模机构,设置于上述移动平台与上述第2固定平台之间,使上述移动平台相对于上述第1固定平台进退移动,上述树脂成形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固定平台为上述任一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

本发明的树脂成形装置中,较佳为于上述第1固定平台的上述基底部,于与上述多个连杆安装部对准的位置,分别形成有自上述背面朝向上述正面的凹部。

本发明的树脂成形装置中,较佳为上述第1固定平台形成为矩形状,上述模具安装部形成于上述基底部的平面方向的中央部,上述连杆安装部形成于上述基底部的平面方向的四角。

本发明的树脂成形装置中,较佳为上述模具安装部形成为矩形状,上述基底部是沿该模具安装部的各角部,自该基底部的上述正面跨及上述背面而贯通的贯通孔针对每个上述角部而形成。

本发明的树脂成形装置中,较佳为上述模具安装部形成为长方形状,于上述基底部的沿着上述模具安装部的长边方向的部位,形成有沿着该模具安装部的短边方向延伸的补强肋。

本发明的树脂成形装置较佳为上述锁模机构为肘节杆式锁模机构,且具备:固定平台侧基底部,固定于上述第2固定平台;移动平台侧基底部,固定于上述移动平台;以及可动连结部,配置于上述固定平台侧基底部与上述移动平台侧基底部之间,通过伸缩动作而使上述移动平台侧基底部相对于上述固定平台侧基底部进退移动,上述可动连结部具备:多个第1连结构件,一端部通过连结轴而能够相对旋转地连结于上述移动平台侧基底部;以及多个第2连结构件,一端部通过连结轴能够相对旋转地连结于上述第1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另一端部通过连结轴能够相对旋转地连结于上述固定平台侧基底部,上述第1连结构件及上述第2连结构件中的其中一连结构件设为另一连结构件的倍数,以成为通过两个中的一方的连结构件夹住一个另一方的连结构件的配置的方式沿着连结轴的轴方向而配置。

本发明的树脂成形装置中,较佳为上述第2固定平台以与上述固定平台侧基底部对应的区域较其他区域厚的方式形成。

本发明的树脂成形装置较佳为进而具备转移机构,该转移机构能够装卸地配置于上述移动平台的与上述第1固定平台对向的面侧。

本发明的树脂成形装置中,较佳为上述移动平台具有:能够供上述连杆贯通的贯通孔,以及设置于与该贯通孔对准的位置且能够沿上述连杆滑动移动的移动导引构件,上述移动导引构件设置于上述移动平台的与上述第1固定平台对向的面侧。

本发明的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的制造方法为用以由金属块制造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者,该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具备:板状的基底部,具有正面及背面;模具安装部,于上述基底部的正面隆起而形成,且构成为能够安装模具;以及多个连杆安装部,于上述基底部的正面隆起而形成,分别构成为能够安装连杆,上述基底部形成为较上述模具安装部薄,且以包围该模具安装部的方式形成,上述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自上述金属块的正面侧,对相当于上述模具安装部的部分的周围进行扩孔,而形成上述模具安装部及上述基底部。

本发明的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的制造方法中,较佳为通过自上述金属块的正面侧,对相当于邻接的上述连杆安装部之间的部分进行扩孔,而形成上述多个连杆安装部。

本发明的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的制造方法中,较佳为通过自上述金属块的背面侧,对相当于上述连杆安装部的背侧的部分进行扩孔,而于与上述连杆安装部的背侧相当的部分形成自上述背面朝向上述正面的凹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提高锁模时的模具对准面的平面度的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树脂成形装置及树脂成形装置用固定平台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主视立体图。

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案的上平台(第1固定平台)的概略构成的仰视立体图。

图3(a)为表示本实施方案的上平台(第1固定平台)的下表面侧的概略构成的图,图3(b)为表示本实施方案的上平台(第1固定平台)的上表面侧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案的锁模机构的概略构成的主视立体图。

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案的锁模机构的上升状态的图。

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案的锁模机构的下降状态的图。

图7为表示本实施方案的下平台(第2固定平台)的概略构成的仰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示对用以实施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案并非限定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而且,实施方案中说明的特征的组合的全部并未限于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须。

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是用以进行通过转移成形而安装于引线框架或电子基板的电子零件的树脂密封的树脂密封装置,如图1所示,具备:上平台(第1固定平台)2及下平台(第2固定平台)3,以相互对向的方式隔开配置;多根(本实施方案中为4根)连杆4,架设于上平台2与下平台3之间;移动平台5,于上平台2与下平台3之间设置成沿着连杆4而能够相对于上平台2进退移动;锁模机构6,设置于移动平台5与下平台3之间且使移动平台5相对于上平台2进退移动(升降移动);转移机构7,设置于移动平台5的上表面;树脂成形模具8,设置于上平台2与转移机构7之间;以及执行树脂成形装置1的各种控制的控制部(未图示)。

上平台2、下平台3及移动平台5如图1所示,分别由矩形板状的金属构件形成,于各者的四角形成有用以供连杆4插通的贯通孔(未图示)。4根连杆4于贯通上平台2、下平台3及移动平台5的各贯通孔的状态下,上端部通过连杆螺帽4a而安装于上平台2,下端部通过连杆螺帽4b而安装于下平台3。移动平台5构成为如下,即,分别于与四角的贯通孔对准的位置设置有能够沿连杆4滑动移动的移动导引构件5a,通过所述移动导引构件5a,对沿着连杆4的升降移动进行导引。移动导引构件5a具有例如套筒等筒状的滑动构件,于移动平台5的上表面(即,与上平台2对向的面侧),以同轴的方式设置于连杆4的周围。另外,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中,连杆4、连杆螺帽4a、4b及移动导引构件5a因能够分别采用各种公知的构成,故省略其详细说明。

上平台2如图2所示,具有:矩形板状的基底部10,具有下表面(正面)及上表面(背面);模具安装部12,于基底部10的下表面隆起而形成,且构成为能够安装树脂成形模具8的后述的上模8a;以及多个(本实施方案中为4个)连杆安装部14,于基底部10的下表面的与各连杆4对准的位置(本实施方案中的基底部10的四角)隆起而形成。

基底部10如图2所示,构成为如下,即,形成为较模具安装部12及连杆安装部14薄,由此,由锁模时赋予的压制负载引起的变形量大于模具安装部12及连杆安装部14。模具安装部12构成为如下,即,通过基底部10的平面方向的中央部朝向下方呈长方体形状隆起而形成,其下表面为上模8a的模具安装面。连杆安装部14通过基底部10的平面方向的四角朝向下方呈角柱形状隆起而形成,自其下表面跨及上表面而分别形成有能够供连杆4插通的贯通孔14a。

于基底部10的沿着模具安装部12的长边12a的部位,分别如图2及图3(a)所示,自模具安装部12的长边12a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遍及基底部10的侧缘部,形成有与沿着模具安装部12的短边12b的方向(短边方向)平行延伸的补强肋16。补强肋16构成为通过使基底部10局部地增厚,而提高模具安装部12的长边12a的大致中央部的短边方向的刚性。该补强肋16的形状及厚度较佳为以锁模时的压制负载引起的模具安装面的挠曲为球面状的方式而适宜设定。

于基底部10的与连杆安装部14对准的位置,分别如图2及图3(b)所示,形成有自上表面朝向下表面的凹部18。即,以各连杆安装部14的背侧的区域成为较基底部10的上表面低位面的方式,于基底部10的上表面侧的四角形成有凹部18。基底部10构成为通过如此形成有凹部18,而与各连杆安装部14的边界部15较其他部位薄,由此,锁模时赋予的压制负载引起的变形量较模具安装部12及连杆安装部14更大。凹部18中分别配设有用以固定连杆4的上端部的连杆螺帽4a(参照图1)。

于基底部10的与模具安装部12的四角对准的位置,分别如图3(a)及图3(b)所示,沿着模具安装部12的各角部,自基底部10的上表面跨及下表面而贯通的贯通孔20针对模具安装部12的每个角部而形成。贯通孔20分别以如下方式而形成,即,于自下表面侧观察上平台2时,具有如图3(a)所示般的沿着模具安装部12的四角的大致L字状的开口形状,且,于自上表面侧观察上平台2时,具有如图3(b)所示般的大致扇状的开口形状。贯通孔20构成为通过具有此种开口形状,而如图3(b)所示,于自上表面侧观察上平台2时,于贯通孔20内分别露出模具安装部12的角部。贯通孔20构成为作为吸收模具安装部12的变形的隙孔而发挥功能。

此种上平台2能够通过对长方体形状的金属块的切削加工而雕刻形成。具体而言,以于基底部10上形成补强肋16的方式,自长方体形状的金属块的下表面侧通过切削加工对模具安装部12及连杆安装部14以外的部位进行深扩孔(去除),并且自上表面侧通过切削加工对连杆安装部14的背侧进行深扩孔(去除)。而且,于与模具安装部12的四角对应的位置,通过切削加工(开孔加工)形成自基底部10的上表面到达模具安装部12的贯通孔20。该大致扇状的贯通孔20以下表面侧的开口形状为大致L字状、上表面侧的开口形状为大致扇状的方式形成。

树脂成形模具8为所谓多罐方式的成形模具,如图1所示,具备:安装于上平台2的模具安装部12的上模8a,以及安装于转移机构7的上部且能够与上模8a一并形成空腔(未图示)的下模8b。树脂成形模具8中,形成使空腔与转移机构7的后述的收容罐连通的流槽及浇口,构成为能够将通过转移机构7挤出的熔融树脂经由流槽及浇口而朝向空腔流动。上模8a及下模8b中,分别内置有用以使通过空腔成形的树脂成形品脱模的顶出机构(未图示)。另外,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中,树脂成形模具8因能够采用各种公知的构成,故省略其详细说明。

转移机构7具备:能够收容树脂输入板的多个收容罐(未图示),配置于每个收容罐的柱塞(未图示),以及通过加热收容罐而使收容罐内的树脂输入板熔融的加热手段,且构成为通过各柱塞按压收容于各收容罐内的熔融树脂,而使熔融树脂朝向树脂成形模具8的空腔流动。转移机构7如图1所示,构成为能够装卸地载置于移动平台5的上表面(即,与上平台2对向的面侧),且与移动平台5一并升降移动。另外,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中,转移机构7因能够采用各种公知的构成,故省略其详细说明。

锁模机构6如图4所示,具备:左右一对肘节杆30,架设于下平台3与移动平台5之间;滑块(中心臂)40,分别连结于左右一对肘节杆30,且通过沿铅垂方向升降移动而使左右一对肘节杆30分别进行伸缩运动;以及滑块驱动机构50,使滑块40升降移动。

左右一对肘节杆30分别如图4~图6所示,具备:下平台侧基底构件(固定平台侧基底部)32,固定于下平台3;移动平台侧基底构件(移动平台侧基底部)34,固定于移动平台5;以及可动连结部36,配置于下平台侧基底构件32与移动平台侧基底构件34之间,通过伸缩运动使移动平台侧基底构件34相对于下平台侧基底构件32进退移动。

可动连结部36如图4~图6所示,具备:多个上侧连结构件(第1连结构件)37,上端部通过上侧连结轴39a能够相对旋转地连结于移动平台侧基底构件34;以及多个下侧连结构件(第2连结构件)38,上端部通过中间连结轴39b能够相对旋转地连结于上侧连结构件37的下端部,下端部通过下侧连结轴39c能够相对旋转地连结于下平台侧基底构件32。于上侧连结构件37的上端部形成有能够供上侧连结轴39a插通的贯通孔(未图示),于上侧连结构件37的下端部及下侧连结构件38的上端部,分别形成有能够供中间连结轴39b插通的贯通孔(未图示),于下侧连结构件38的下端部形成有能够供下侧连结轴39c的贯通孔(未图示)。于所述上侧连结构件37的上端部侧的贯通孔及下侧连结构件38的上下端部的各贯通孔中,设置有轴承(未图示)。上侧连结构件37设为下侧连结构件38的2倍的数量,本实施方案中,相对于2根下侧连结构件38而设置有4根上侧连结构件37。

上侧连结构件37及下侧连结构件38如图4所示,以通过邻接的2根上侧连结构件37夹住1根下侧连结构件38的方式,即,以上侧连结构件37相对于下侧连结构件38以两端固定状态支持于中间连结轴39b的方式,沿着中间连结轴39b的轴方向配置。而且,位于中间连结轴39b的轴方向的中间的2根上侧连结构件37,以夹住滑块40的后述的滑动臂44的方式配置,以亦相对于滑动臂44成为两端固定状态的方式支持于中间连结轴39b。即,中间连结轴39b中,自轴方向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按照第1根上侧连结构件37的下端部→第1根下侧连结构件38的上端部→第2根上侧连结构件37的下端部→滑动臂44→第3根上侧连结构件37的下端部→第2根下侧连结构件38的上端部→第4根上侧连结构件37的下端部的顺序,能够转动地配设有4根上侧连结构件37、2根下侧连结构件38及1根滑动臂44。夹住下侧连结构件38的2根上侧连结构件37通过配置于所述2根上侧连结构件37间的连结块37a而相互连结。

下平台侧基底构件32如图4所示,具有朝向上方(朝向移动平台侧基底构件34的方向)而突出设置的3个突壁部32a~32c,且构成为于所述3个突壁部32a~32c之间形成有能够插入下侧连结构件38的下端部的两个安装凹部33。于突壁部32a~32c中,分别形成有供下侧连结轴39c插通的贯通孔(未图示)。下平台侧基底构件32在两个安装凹部33中分别插入有下侧连结构件38的下端部的状态下,于形成于突壁部32a~32c的贯通孔与形成于各下侧连结构件38的下端部的贯通孔中插通下侧连结轴39c,由此与2根下侧连结构件38能够相对旋转地连结。

移动平台侧基底构件34如图4所示,具有朝向下方(朝向下平台侧基底构件32的方向)而突出设置的3个突壁部34a~34c,且构成为于所述3个突壁部34a~34c之间形成有能够插入上侧连结构件37的上端部的两个安装凹部35。突壁部34a~34c中分别形成有能够供上侧连结轴39a插通的贯通孔(未图示)。移动平台侧基底构件34于两个安装凹部35的各自中插入有上侧连结构件37的上端部,且于移动平台侧基底构件34的外侧(突壁部34a、34c的外周面侧)分别配置有上侧连结构件37的上端部的状态下,即,突壁部34a~34c分别由上侧连结构件37夹住的状态下,形成于突壁部34a~34c的贯通孔与形成于各上侧连结构件37的上端部的贯通孔中插通有上侧连结轴39a,由此与4根上侧连结构件37能够相对旋转地连结。

滑块40如图5及图6所示,具备:螺合于滑块驱动机构50的后述的滚珠螺杆轴52的滑块本体42,将滑块本体42与左右一对肘节杆30连结的左右一对滑动臂44,将滑块本体42与左右一对滑动臂44能够相对旋转地连结的臂轴46,以及对滑块本体42的升降移动进行导引的导引构件48。

滑块本体42内置有螺合于滚珠螺杆轴52的滚珠螺杆螺帽,且构成为伴随滚珠螺杆轴52的旋转动作,而沿着滚珠螺杆轴52的轴方向进行升降移动。左右一对滑动臂44各自一端部通过臂轴46而与滑块本体42能够相对旋转地连结,另一端部与肘节杆30的中间连结轴39b能够相对旋转地连结。滑块40构成为因滚珠螺杆轴52向正方向旋转,而如图5所示,沿着滚珠螺杆轴52的轴方向上升移动,由此,使左右一对肘节杆30伸长,且构成为因滚珠螺杆轴52向逆方向旋转,而如图6所示,沿着滚珠螺杆轴52的轴方向下降移动,由此,使左右一对肘节杆30屈曲。另外,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中,因滑块40能够采用各种公知的构成,故省略其详细说明。

滑块驱动机构50如图4~图7所示,具备:自下平台3的大致中央部朝向上方(朝向移动平台5的方向)垂直立设的滚珠螺杆轴52,由电动马达等构成的驱动源54,以及将来自驱动源54的旋转力传递至滚珠螺杆轴52而使滚珠螺杆轴52旋转的传递机构56。

滚珠螺杆轴52以下端部位于下平台3的下表面侧的方式,经由形成于下平台3的大致中央部的贯通孔(未图示)而贯通配置于下平台3。该滚珠螺杆轴52上端部经由轴承(未图示)能够旋转地支持于未图示的保持构件,并且其下端部附近经由设置于下平台3的贯通孔内的轴承(未图示)而能够旋转地支持于下平台3。传递机构56如图7所示,具备:分别安装于滚珠螺杆轴52的下端部与驱动源54的输出轴的一对滑轮57a、57b,以及于一对滑轮57a、57b之间拉伸的环状带58,且构成为经由环状带58使驱动源54的旋转力传递至滚珠螺杆轴52。另外,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中,因滑块驱动机构50能够采用各种公知的构成,故省略其详细说明。

下平台3如图7所示,形成为具有能够载置锁模机构6的上表面、及四角分别配置有脚部60的下表面的矩形板状,锁模机构6的与下平台侧基底构件32对应的区域,即,下平台侧基底构件32的背侧及其附近的区域分别为形成为较其他区域(基底部64)厚的厚壁部62。于基底部64的下表面的四角分别配设有用以固定连杆4的下端部的连杆螺帽4b。而且,于基底部64的下表面配设有滑块驱动机构50的滑轮57a、57b及环状带58。脚部60具有较配置于下平台3的下表面侧的各构成,即,厚壁部62、连杆螺帽4b、滑轮57a、57b及环状带58更大的下方向的突出量,由此,厚壁部62、连杆螺帽4b、滑轮57a、57b及环状带58以不与地面相接的方式构成。

为了通过具备以上构成的树脂成形装置1制造树脂成形品,首先,于通过锁模机构6使移动平台5下降的状态下,以成为密封对象的电子零件配置于空腔内的方式于下模8b上载置引线框架或电子基板,并且于转移机构7的各收容罐内收容树脂输入板。其次,通过锁模机构6使移动平台5上升,通过使下模8b与上模8a锁模,而于下模8b与上模8a之间形成空腔。此时,空腔内,配置有成为密封对象的电子零件。其次,转移机构7的收容罐内熔融的树脂通过柱塞而于空腔内流动并热硬化。由此,将配置于空腔内的电子零件铸模,从而成形树脂成形品。其次,通过锁模机构6使移动平台5下降,将下模8b与上模8a开模。此时,通过内置于上模8a的顶出机构使树脂成形品自上模8a的模面脱模。而且,最后,通过内置于下模8b的顶出机构使树脂成形品自下模8b的模面脱模,并且于脱模时或其后的任意时机自树脂成形品去除挑选部或流槽等的多余树脂,由此制造树脂成形品。另外,引线框架或电子基板及树脂输入板对树脂成形装置1的供给、或树脂成形品自树脂成形装置1的取出,较佳为通过树脂成形装置1的周边机构而自动执行。

如以上说明般,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具备:上平台(第1固定平台)2及下平台(第2固定平台)3,以相互对向的方式隔开配置;多个连杆4,一端部安装于上平台2,另一端部安装于下平台3;移动平台5,于上平台2与下平台3之间设置成沿着多个连杆4能够相对于上平台2进退移动;以及锁模机构6,设置于移动平台5与下平台3之间,使移动平台5相对于上平台2进退移动,上平台2具有:板状的基底部10,具有正面及背面;模具安装部12,于基底部10的正面隆起而形成,且构成为能够安装上模(模具)8a;以及多个连杆安装部14,于基底部10的正面的与各连杆4对准的位置隆起而形成,上平台2的基底部10形成为较模具安装部12薄。

如此,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将上平台2的基底部10形成为较模具安装部12薄,有意识地使基底部10的刚性低于模具安装部12,由此当锁模时赋予压制负载时,能够使基底部10较模具安装部12优先变形,因而能够减少模具安装部12的变形量。而且,模具安装部12的变形量减少的结果为,能够抑制安装于模具安装部12的模具安装面的上模8a的变形,因而能够提高锁模时的模具对准面的平面度。进而,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中构成为如下,即,因并非通过上平台2的厚度增加或补强零件的追加等提高上平台2的刚性,故通过切削加工而对模具安装部12的周围进行扩孔,有意识地增大模具安装部12以外的部位的变形量,并相对减小模具安装部12的变形量,由此提高锁模时的模具对准面的平面度,因而亦可实现上平台2的轻量化。

而且,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中,于上平台(第1固定平台)2的基底部10,于与多个连杆安装部14对准的位置,分别形成有自上表面(背面)朝向下表面(正面)的凹部18。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通过如此于与连杆安装部14对准的位置形成凹部18,而能够使基底部10的与各连杆安装部14的边界部15较其他部位形成为薄,由此,可进一步增大伴随锁模时的压制负载的基底部10的变形,能够进一步吸收模具安装部12的变形,因而可进一步提高锁模时的模具对准面的平面度。

进而,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于基底部10,沿模具安装部12的各角部,自基底部10的下表面(正面)跨及上表面(背面)而贯通的贯通孔20针对每个角部而形成。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通过如此于模具安装部12的各角部形成贯通孔20,能够由贯通孔20吸收模具安装部12的变形,因而可进一步提高锁模时的模具对准面的平面度。

而且,进而,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于基底部10的沿着模具安装部12的长边方向的部位,形成有沿着模具安装部12的短边方向延伸的补强肋16。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通过如此形成沿模具安装部12的短边方向延伸的补强肋16,而能够提高模具安装部12的短边方向的刚性,由此使模具安装部12的挠曲为球面状。即,于模具安装部12形成为长方形状的情形时,存在通过锁模时的压制负载而模具安装部12呈椭圆球状挠曲的倾向,而本实施方案的上平台2中通过补强肋16提高短边方向的刚性,由此能够使锁模时的压制负载引起的模具安装部12的挠曲为球面状。而且,如此可最小限度地抑制模具安装部12的挠曲,且可使其挠曲为球面状,由此可飞跃性地提高锁模时的模具对准面的平面度。

而且,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中,移动平台5具有:能够供连杆4贯通的贯通孔,以及设置于与贯通孔对准的位置且能够沿连杆4滑动移动的移动导引构件5a,移动导引构件5a设置于移动平台5的与上平台(第1固定平台)2对向的面侧。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通过如此将移动导引构件5a设置于移动平台5的与上平台2对向的面(本实施方案中上表面)侧,由此较的移动导引构件5a设置于移动平台5的与下平台3对向的面(本实施方案中下表面)侧的情形,更能够提高上模8a及下模8b的模具对准面的偏移刚性。

进而,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中,锁模机构6为肘节杆式锁模机构,且具备:下平台侧基底构件(固定平台侧基底部)32,固定于下平台3(第2固定平台);移动平台侧基底构件(移动平台侧基底部)34,固定于移动平台5;以及可动连结部36,配置于下平台侧基底构件32与移动平台侧基底构件34之间,通过伸缩运动而使移动平台侧基底构件34相对于下平台侧基底构件32进退移动,可动连结部36具备:多个上侧连结构件(第1连结构件)37,一端部通过连结轴39a而能够相对旋转地连结于移动平台侧基底构件3;以及多个下侧连结构件(第2连结构件)38,一端部通过连结轴39b而能够相对旋转地连结于上侧连结构件37的另一端部,另一端部通过连结轴39c而能够相对旋转地连结于下平台侧基底构件32,上侧连结构件37设为下侧连结构件38的倍数,以成为通过两个上侧连结构件37夹住一个下侧连结构件38的配置的方式沿着连结轴39b的轴方向而配置。

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通过如此以上侧连结构件37相对于下侧连结构件38为两端固定状态支持于连结轴39b的方式,沿着连结轴39b的轴方向配置,由此使锁模时赋予至连结轴39b的支持负载(应力)向轴方向分散,而能够抑制对连结轴39b的偏负载,因而可减少异常摩擦等的发生。即,于上侧连结构件37与下侧连结构件38为相同数量,且彼此以悬臂状态支持于连结轴39b的形态的情形时,锁模时的连结轴39b的轴方向的应力分布不均匀,产生对连结轴39b的偏负载,因而有产生异常摩擦等的虞,而本实施方案的锁模机构6中,上侧连结构件37以于相对于下侧连结构件38而两端固定的状态支持于连结轴39b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抑制对连结轴39b的偏负载。尤其,本实施方案的锁模机构6中,自下平台3朝向移动平台5,按照3个突壁部32a~32c、2根下侧连结构件38、4根上侧连结构件37、3个突壁部34a~34c的顺序配置,不仅于上侧连结构件37与下侧连结构件38之间,且于3个突壁部32a~32c与2根下侧连结构件38之间及4根上侧连结构件37与3个突壁部34a~34c之间,亦以两端固定状态支持于连结轴39a、39c,因而能够抑制肘节杆30整体的偏负载。

而且,进而,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中,下平台3(第2固定平台)的与下平台侧基底构件(固定平台侧基底部)32对应的区域较其他区域形成为厚。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通过如此将下平台3中的与下平台侧基底构件32对应的区域形成为厚,而可提高与下平台侧基底构件32对应的区域的刚性,因而能够降低下平台3的破损风险。

而且,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中,转移机构7能够装卸地配置于移动平台5的与上平台(第1固定平台)2对向的面(本实施方案中上表面)侧。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树脂成形装置1,通过如此将转移机构7的驱动系统设为配置于移动平台5的上表面侧且能够装卸(能够更换)转移机构7自身的单元,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自需要转移机构7的转移成形向不需要转移机构7的压缩成形的变更、或向收容罐及柱塞的数量不同的其他种类的转移机构7的变更等。而且,由此,设计自由度提高,并且能够灵活应对订货方的规格变更等。

以上,已对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案所记载的范围。能够于上述各实施方案中添加多种变更或改进。

例如,上述实施方案中,已说明为树脂成形装置进行转移成形的立式树脂密封装置,但不限于此,例如亦可为立式或卧式射出形成装置等。

上述实施方案中,已说明树脂成形模具8为由上模8a及下模8b构成的2块模具,但不限于此,亦能够使用于上模8a及下模8b中加入了中间模具的3块模具等各种树脂成形模具。

上述实施方案中,已说明上平台2、下平台3及移动平台5分别由矩形板状的金属构件形成,但不限于此,亦能够采用各种公知的形状。

上述实施方案中,已说明于基底部10的与连杆安装部14对准的位置形成有凹部18,但不限于此,亦可设为未形成凹部18的构成。

上述实施方案中,已说明于基底部10形成有沿着模具安装部12的各角部的贯通孔20,但不限于此,亦可设为不形成贯通孔20的构成。

上述实施方案中说明的基底部10的补强肋16不限定于图示的例,能够将其形状、厚度、长度、位置及数量任意变更。而且,亦可设为不形成补强肋16的构成。

上述实施方案中,已说明于移动平台5的上表面设置有移动导引构件5a,但不限于此,移动导引构件5a的位置亦能够任意变更。

上述实施方案中,已说明锁模机构6为电动式肘节杆锁模机构,但不限于此,亦可设为使用油压气缸作为驱动源的油压式肘节杆锁模机构,而且,还可设为肘节杆式以外的锁模机构。

上述实施方案中,已说明下平台3的与下平台侧基底构件32对应的区域形成为厚,但不限于此,亦可设为厚度均匀的构成。

上述实施方案中,已说明转移机构7能够装卸地配置于移动平台5的上表面,但不限于此,转移机构7的位置可任意变更,而且,亦可为无法装卸安装的构成。

符号说明:

1 树脂成形装置

2 上平台(第1固定平台)

3 下平台(第2固定平台)

4 连杆

5 移动平台

5a移动导引构件

6 锁模机构

7 转移机构

8 树脂成形模具

10基底部

12模具安装部

14连杆安装部

16补强肋

18凹部

20贯通孔

30肘节杆

32下平台侧基底构件(固定平台侧基底部)

32a~32c突壁部

33安装凹部

34移动平台侧基底构件(移动平台侧基底部)

34a~34c突壁部

35安装凹部

36可动连结部

37上侧连结构件(第1连结构件)

38下侧连结构件(第2连结构件)

40滑块

50滑块驱动机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