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双向三电平H桥非隔离DC‑DC变换器

一种双向三电平H桥非隔离DC‑DC变换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三电平H桥非隔离DC‑DC变换器。本变换器主要应用于电池检测和电池化成设备中,实现直流斩波功能以对蓄电池进行高精度和宽电压范围充放电,在高输入电压(1000V左右),大功率的应用场景中优势更为明显。通过采用三电平的硬件拓扑结构,减小了开关管电压应力,简化了开关选型,提高等效输出开关频率,减少电感体积和设备体积。本装置主要由两个分压电容,两个二极管钳位式三电平桥臂,以及两组储能电感和滤波电容组成。通过对设计拓扑开关阵列进行有效控制,可实现输出电压、电流宽范围变化,且极性在正负之间可连续调节,并且维持中点电压平衡。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23108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710372256.9

  • 申请日2017-05-23

  • 分类号H02M3/15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46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文宝

  • 地址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30: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5-0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2M 3/158 专利号:ZL2017103722569 申请日:20170523 授权公告日:20200410

    专利权的终止

  • 2020-04-10

    授权

    授权

  • 2017-11-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M3/158 申请日:201705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0-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隔离DC-DC变换领域,特别适用于高输出电压、电压电流宽范围双向控制的应用场所。

背景技术

针对高输出电压、电压电流宽范围双向控制的应用场景,检索现有文献和产品,未有合适的电力电子拓扑满足要求。论文《多重双向H桥DC/DC变换器的研究》提出的两电平双向H桥DC-DC变换器可实现宽电压范围输出,但仅适用于较低电压等级场合。三电平拓扑结构可适于高电压场所,但目前多将其应用于双向AC/DC中,如专利CN201510846654.0。

针对上述问题,经研究,本申请提出了三电平H桥双向非隔离DC-DC变换器,将H桥的两个桥臂替换为中点钳位式的三电平桥臂,结合了三电平和H桥的双重优点。此拓扑结构可以选择耐压等级较低的开关管,开关损耗降低。此外,提高等效输出开关频率,减小电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向三电平H桥非隔离DC-DC变换器,本变换器拓扑主要包括电源、分压电容、二极管钳位式三电平桥臂以及储能电感和滤波电容。用分压电容来均分电源电压,形成二分之一电源电压电位,为减小开关管承受电压提供了基本条件。两个桥臂和两组储能电感、滤波电容构成H桥主功率回路。H桥在工作过程中可以看做是两组BUCK-BOOST电路的反向串联组成,左侧三电平桥臂与左侧滤波电容、储能电感为一组,构成半桥电路H1,右侧为另一组半桥电路H2。

一个三电平桥臂使用四只开关管,四只开关管首尾串联连接,每只开关管的两侧反并联一个二极管。另外有两个正向串联的二极管,其阴极连接到上面两个开关管之间,其阳极连接到下面的两个开关管之间,其相连接处连接到两个分压电容的中点Z处。中间两个开关管的连接点处接到储能电感,储能电感的另一侧与滤波电容的正极相连,滤波电容的负极接到电源的负极。

在工作时,每次均有两只同时导通,其余两只未开通的开关管均承受二分之一电源电压。与两电平结构相比,开关管在关断时承受的电压降低了一半,所以在器件选型时,开关管的耐受电压值也减小一半。将三电平桥臂的上面两个开关管同时导通时定义为P状态,中间两个管同时导通定义为O状态,下面两个管同时导通定义为N状态。则开关管主要工作在P和N状态,且两个状态互补工作。O状态为两个开关状态互相切换过程中的过渡状态。通过计算P或N状态的作用时间,并进行三角波载波调制,可以得到每只开关管相应的触发脉冲。电路工作在BUCK模式,分压电容电流会在O状态时由中点处流出,当电路工作在BOOST模式时,电流会在O状态时流入分压电容。流出与流入的电流很难达到自然平衡,使得下边分压电容的电压难以维持在二分之一的电源电压。根据两个分压电容的电压的偏差量来调整H1、H2桥臂的O状态作用时间,可控制流出和流入中点的电流动态平衡,实现中点电压平衡。

本申请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可实现输出电压和电流在正负极性之间平稳切换。

2.可实现输出电压、电流宽范围和高精度变化。

3.可实现均压电容中点电位的电压平衡。

附图说明

附图1示出了一种双向三电平H桥非隔离DC-DC变换器的拓扑图;

附图2示出了电容中点电压平衡控制策略流程图;

附图3示出了运行中两个分压电容经过控制后的电压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将两个分压电容C1、C2首尾串联在一起并联在电源DC正负极之间,用以对电源进行分压。H桥由两个三电平半桥电路H1、H2构成,H1、H2并联在电源正负极之间。

在半桥电路H1中,有四只开关管T1-T4首尾串联在一起,并在每只管子两侧反并联一只二极管D1-D4,称之为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拓扑。另外,将两只二极管D9、D10正向串联,将阴极接到T1和T2开关管之间,阳极接到T3和T4开关管之间,D9、D10相连接处连接到两个分压电容C1和C2的中点Z处。然后从T2和T3开关管的连接点处接到储能电感L1,L1的另一侧与滤波电容C3正极相连,C3的负极接到电源DC的负极。

半桥电路H2与与半桥电路H1的搭建方式完全相同。半桥电路H2有四只开关管T5-T8首尾串联在一起,并在每只管子两侧反并联一只二极管D5-D8,称之为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拓扑。另外,将两只二极管D11、D12正向串联,将阴极接到T5和T6开关管之间,阳极接到T7和T8开关管之间,D11、D12相连接处连接到两个分压电容C1和C2的中点Z处。然后从T6和T7开关管的连接点处接到储能电感L2,L2的另一侧与滤波电容C4正极相连,C4的负极接到电源DC的负极。

如此便将三电平H桥的基本拓扑结构搭建完好。下面以H桥应用到对电池充放电为例解释本拓扑结构的控制原理。

对三电平H桥进行控制,主要实现按照预设值对电池充放电和对电容中点电压的平衡控制。为方便分析,对电路进行简化,可将H1和H2电路等效为两个直流源,两个直流源负极接在一起,正极之间接入电池。理想情况下,两个直流源输出电压范围都可为从零到母线电压。因此通过左右侧电路的配合,可实现零伏到母线电压之间任意电压值的输出,只要满足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即可,因此,同一种输出电压,两侧电路可有多种工作状态组合。

将电池正极接到半桥电路H1,负极接到半桥电路H2,即将电池正负极分别连接到两个储能电感和滤波电容连接处,H1与H2相互配合对电池充放电。电池接在两组电路之间,当电池正、负极分别接在H1、H2时:若对电池进行充电,则H1工作在BUCK模式,从电源获取能量流向电池,H2工作在BOOST模式,将电池流出的电流反输送回电源,使得电流从电池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若电池进行放电时,则H1便工作在BOOST模式,将电池放出的能量送回电源,H2工作在BUCK模式,将电源流出的电流送到电池,使得电流从电池负极流入正极流出。当电池正负极反接时,H1和H2的工作模式与此相反。

半桥电路H1和H2分别使用四只开关管,工作时,每次均有两只同时导通,其余两只未开通的开关管均承受二分之一电源电压。与两电平结构相比,开关管在关断时承受的电压降低了一半,所以在器件选型时,开关管的耐受电压值也减小一半。将三电平桥臂的上面两个开关管T1-T2或T5-T6同时导通时定义为P状态,中间两个管T2-T3或T6-T7同时导通定义为O状态,下面两个管T3-T4或T7-T8同时导通定义为N状态。开关管主要工作在P和N状态,且两个状态互补工作。O状态为两个开关状态互相切换过程中的过渡状态。通过计算P或N状态的作用时间,并进行三角波载波调制,可以得到每只开关管相应的触发脉冲。

电路工作在BUCK模式,分压电容电流会在O状态时由中点处流出,当电路工作在BOOST模式时,电流会在O状态时流入分压电容。流出与流入的电流很难达到自然平衡,使得下边分压电容的电压难以维持在二分之一的电源电压。

根据两个分压电容的电压的偏差量来调整H1、H2桥臂的O状态作用时间,可控制流出和流入中点的电流动态平衡,实现中点电压平衡。

为简化控制步骤,将H2的开关管给定固定占空比,在不进行中点控制的前提下,H2中桥臂的P、O、N状态作用时间分别占开关周期的0.2、0.1、0.7,H1中桥臂的O状态作用时间占开关周期得0.1,P和N状态的作用时间需进行闭环调节,以按照预定的电压或电流值对电池充放电。

为了实现中点电压的平衡控制,需要调节H1、H2的O状态作用时间,O状态的作用时间范围设为0.05-0.15倍开关周期。在给电池充电时,若下侧电容电压小于二分之一电源电压,此时需增加H2的O状态作用时间ΔT,减小H1的O状态作用时间ΔT;若下侧电容电压大于二分之一电源电压,此时需减小H2的O状态作用时间ΔT,增加H1的O状态作用时间ΔT,待电容电压偏差值小于允许的偏差值时,两侧O状态作用时间保持不变。电池放电时H1和H2的O状态作用时间的变化与此相反,在O状态作用时间变化过程中,P和N状态作用时间均分别变化ΔT/2。所述中点电压调节流程如图2所示:根据分压电容C1、C2的电压大小关系,分别控制H1和H2的P、O、N状态作用时间。按照此原理,对分压电容的电压初始值分别为200V和800V进行仿真,经过调节两侧O状态作用时间,两分压电容的电压达到均衡状态,解释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分压电容的电压变化波形如图3所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