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

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采用了全新结构设计,应用吸气装置和动力装置之间的分体式设计,基于台板(1),利用所设计各个电控伸缩杆(9),实现吸气装置相对台板(1)上下面的移动,通过台板(1)实现吸气装置的隐藏,同时,针对吸气装置,设计采用主吸气装置(3)与两个侧吸气装置(4)的组合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实现环抱式油烟收集场景,能够大大提高实际油烟收集的工作效率,如此,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在实现高效油烟收集排放效果的同时,实现了整体装置的隐藏,保证了外观的整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70517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199971.7

  • 发明设计人 胡国良;朱霞;

    申请日2017-03-30

  • 分类号F24C15/20;

  • 代理机构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许方

  • 地址 215299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泰山路2号博济科技创业园10栋324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13: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2-19

    授权

    授权

  • 2017-06-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4C15/20 申请日:201703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5-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属于智能油烟排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们平时炒菜散发出的油烟是食用油和食物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的大量热氧化分解产物。烹调时,油脂受热,当温度达到食用油的发烟点170℃时,出现初期分解的蓝烟雾,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分解速度加快,当温度达250℃时,出现大量油烟,并伴有刺鼻的气味,油烟粒度在0.01微米-0.3微米。因此,油烟机是厨房必不可少的厨具设备,并且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油烟机不断推出市场,不断向着更加吸力的标准迈步,但与此同时,油烟机使用的一些不足之处也逐渐被人们所意识到,诸如原有油烟机的体积大,且经常容易撞到头,然后厂家就推出了侧壁式油烟机,但是体积问题依旧存在,因此,在油烟机不断改进、创新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值得进一步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采用了全新结构设计,应用吸气装置和动力装置之间的分体式设计,并结合下位隐藏式位置设计,在实现高效油烟吸收效果的同时,实现了油烟机的隐藏。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包括台板、排气管道、主吸气装置、两个侧吸气装置和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控制按钮、风机、两根电控转轴、至少两个电控伸缩杆;其中,电源经过控制模块分别为控制按钮、风机、两根电控转轴、各个电控伸缩杆进行供电;控制模块设置于台板的下表面,控制按钮设置于台板的上表面;主吸气装置的高度和两个侧吸气装置的高度相等;主吸气装置设置内置空腔,主吸气装置的其中一表面设置贯穿其内置空腔的镂空结构,两个侧吸气装置分别设置内置空腔,各侧吸气装置的其中一表面分别设置贯穿其内部空腔的镂空结构,两个侧吸气装置分别通过电控转轴与主吸气装置上镂空结构所在面上相对的两边相活动连接,主吸气装置和两个侧吸气装置三者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各侧吸气装置分别以其所连电控转轴为轴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各侧吸气装置上的镂空结构分别面向主吸气装置上的镂空结构,并且两个侧吸气装置上的镂空结构随各自转动,同时与主吸气装置上的镂空结构相贴合;台板表面设置贯穿上下面的贯通区,两个侧吸气装置同时与主吸气装置相贴合所构整体的竖直投影尺寸与该贯通区的尺寸相适应;各根电控转轴上伸缩杆的顶端分别与主吸气装置的底边相固定连接,各根电控转轴的底端分别固定设置于台板表面贯通区的正下方,两个侧吸气装置同时与主吸气装置相贴合所构整体在各根电控转轴上伸缩杆的同步工作下,上下移动穿过台板表面的贯通区,其中,各根电控转轴上伸缩杆均处于最短时,主吸气装置的顶面与台板上表面相平齐;各根电控转轴上伸缩杆均处于最长时,主吸气装置的底面高于台板的上表面;排气管道位于台板的下方,排气管道的其中一端分别连通主吸气装置的内置空腔和两个侧吸气装置的内置空腔,排气管道的另一端置于指定烟气排放区,风机设置于排气管道中,且风机工作的气流方向指向指定烟气排放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根电控伸缩杆均为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外部供电网。

本发明所述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设计的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采用了全新结构设计,应用吸气装置和动力装置之间的分体式设计,基于台板,利用所设计各个电控伸缩杆,实现吸气装置相对台板上下面的移动,通过台板实现吸气装置的隐藏,同时,针对吸气装置,设计采用主吸气装置与两个侧吸气装置的组合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实现环抱式油烟收集场景,能够大大提高实际油烟收集的工作效率,如此,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在实现高效油烟收集排放效果的同时,实现了整体装置的隐藏,保证了外观的整洁;

(2)本发明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中,针对各根电控伸缩杆,均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使得本发明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具有高效的油烟收集排放功能,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

(3)本发明设计的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设计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4)本发明设计的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中,针对电源,进一步设计采用外部供电网,能够有效保证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在实际应用工作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 台板,2. 排气管道,3. 主吸气装置,4. 侧吸气装置,5. 控制模块,6. 控制按钮,7. 风机,8. 电控转轴,9. 电控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包括台板1、排气管道2、主吸气装置3、两个侧吸气装置4和控制模块5,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的电源、控制按钮6、风机7、两根电控转轴8、至少两个电控伸缩杆9;其中,电源经过控制模块5分别为控制按钮6、风机7、两根电控转轴8、各个电控伸缩杆9进行供电;控制模块5设置于台板1的下表面,控制按钮6设置于台板1的上表面;主吸气装置3的高度和两个侧吸气装置4的高度相等;主吸气装置3设置内置空腔,主吸气装置3的其中一表面设置贯穿其内置空腔的镂空结构,两个侧吸气装置4分别设置内置空腔,各侧吸气装置4的其中一表面分别设置贯穿其内部空腔的镂空结构,两个侧吸气装置4分别通过电控转轴8与主吸气装置3上镂空结构所在面上相对的两边相活动连接,主吸气装置3和两个侧吸气装置4三者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各侧吸气装置4分别以其所连电控转轴8为轴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各侧吸气装置4上的镂空结构分别面向主吸气装置3上的镂空结构,并且两个侧吸气装置4上的镂空结构随各自转动,同时与主吸气装置3上的镂空结构相贴合;台板1表面设置贯穿上下面的贯通区,两个侧吸气装置4同时与主吸气装置3相贴合所构整体的竖直投影尺寸与该贯通区的尺寸相适应;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的顶端分别与主吸气装置3的底边相固定连接,各根电控转轴8的底端分别固定设置于台板1表面贯通区的正下方,两个侧吸气装置4同时与主吸气装置3相贴合所构整体在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的同步工作下,上下移动穿过台板1表面的贯通区,其中,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均处于最短时,主吸气装置3的顶面与台板1上表面相平齐;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均处于最长时,主吸气装置3的底面高于台板1的上表面;排气管道2位于台板1的下方,排气管道2的其中一端分别连通主吸气装置3的内置空腔和两个侧吸气装置4的内置空腔,排气管道2的另一端置于指定烟气排放区,风机7设置于排气管道2中,且风机7工作的气流方向指向指定烟气排放区。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采用了全新结构设计,应用吸气装置和动力装置之间的分体式设计,基于台板1,利用所设计各个电控伸缩杆9,实现吸气装置相对台板1上下面的移动,通过台板1实现吸气装置的隐藏,同时,针对吸气装置,设计采用主吸气装置3与两个侧吸气装置4的组合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实现环抱式油烟收集场景,能够大大提高实际油烟收集的工作效率,如此,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在实现高效油烟收集排放效果的同时,实现了整体装置的隐藏,保证了外观的整洁。

基于上述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本发明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各根电控伸缩杆9,均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使得本发明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具有高效的油烟收集排放功能,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针对控制模块5,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设计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针对电源,进一步设计采用外部供电网,能够有效保证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在实际应用工作中的稳定性。

本发明设计了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具体包括台板1、排气管道2、主吸气装置3、两个侧吸气装置4和ARM处理器,以及分别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的外部供电网、控制按钮6、风机7、两根电控转轴8、至少两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其中,外部供电网经过ARM处理器分别为控制按钮6、风机7、两根电控转轴8、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进行供电;ARM处理器设置于台板1的下表面,控制按钮6设置于台板1的上表面;主吸气装置3的高度和两个侧吸气装置4的高度相等;主吸气装置3设置内置空腔,主吸气装置3的其中一表面设置贯穿其内置空腔的镂空结构,两个侧吸气装置4分别设置内置空腔,各侧吸气装置4的其中一表面分别设置贯穿其内部空腔的镂空结构,两个侧吸气装置4分别通过电控转轴8与主吸气装置3上镂空结构所在面上相对的两边相活动连接,主吸气装置3和两个侧吸气装置4三者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各侧吸气装置4分别以其所连电控转轴8为轴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各侧吸气装置4上的镂空结构分别面向主吸气装置3上的镂空结构,并且两个侧吸气装置4上的镂空结构随各自转动,同时与主吸气装置3上的镂空结构相贴合;台板1表面设置贯穿上下面的贯通区,两个侧吸气装置4同时与主吸气装置3相贴合所构整体的竖直投影尺寸与该贯通区的尺寸相适应;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的顶端分别与主吸气装置3的底边相固定连接,各根电控转轴8的底端分别固定设置于台板1表面贯通区的正下方,两个侧吸气装置4同时与主吸气装置3相贴合所构整体在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的同步工作下,上下移动穿过台板1表面的贯通区,其中,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均处于最短时,主吸气装置3的顶面与台板1上表面相平齐;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均处于最长时,主吸气装置3的底面高于台板1的上表面;排气管道2位于台板1的下方,排气管道2的其中一端分别连通主吸气装置3的内置空腔和两个侧吸气装置4的内置空腔,排气管道2的另一端置于指定烟气排放区,风机7设置于排气管道2中,且风机7工作的气流方向指向指定烟气排放区。实际应用中,将台板1设置于灶台所在面上,保持台板1的上表面与灶台所在面相平齐,并且保持主吸气装置3位于台板1上表面上时,主吸气装置3的镂空结构面向灶台区;实际应用当中,初始化主吸气装置3和两个侧吸气装置4位于台板1下方,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油烟收集排放操作时,只需触碰设置于台板1上表面的控制按钮6,由控制按钮6向ARM处理器发送开始工作命令,ARM处理器根据所接收到的开始工作命令,随即向与之相连接的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发送开始工作指令,控制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的伸缩杆伸长,使得两个侧吸气装置4同时与主吸气装置3相贴合所构整体在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的同步工作下,向上移动穿过台板1表面的贯通区,直至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均处于最长时,主吸气装置3的底面高于台板1的上表面,接着ARM处理器向各根电控转轴8发出开始工作指令,控制各根电控转轴8转动,使得两个侧吸气装置4向外展开,如此针对灶台区域实现环抱状态,最后,ARM处理器控制与之相连接的风机7开始工作,经主吸气装置3上的镂空结构和各侧吸气装置4上的镂空结构,实现针对灶台区油烟的收集,并经排气管道2排至指定烟气排放区;当使用结束时,使用者只需触碰设置于台板1上表面的控制按钮6,由控制按钮6向ARM处理器发送结束工作命令,ARM处理器根据所接收到的结束工作命令,首先控制与之相连接的风机7停止工作,接着ARM处理器向各根电控转轴8发出结束工作指令,控制各根电控转轴8转动,使得两个侧吸气装置4向内转动,分别实现与主吸气装置3的贴合,最后,ARM处理器向与之相连接的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发送结束工作指令,控制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的伸缩杆缩短,使得两个侧吸气装置4同时与主吸气装置3相贴合所构整体在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的同步工作下,向下移动穿过台板1表面的贯通区,直至各根电控转轴8上伸缩杆均处于最短时,主吸气装置3的顶面与台板1上表面相平齐。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