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骨科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系统

一种骨科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科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系统,包括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所述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均包括定位部、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在上固定件的下固定部以及下固定件的下固定部相对面上均设有对应设置的铰座。本骨科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系统通过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的定位部中部的定位孔,对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进行定位,通过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上的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将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分别固定在股骨和胫骨上,通过调节螺柱和调节螺母的配合调节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之间的空间以及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之间的夹角并固定,再通过第一引线挂钩和第二引线挂钩上连接的导引线对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进行再次固定。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3614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杨广华;

    申请/专利号CN201610988215.8

  • 发明设计人 杨广华;成艳婷;

    申请日2016-11-10

  • 分类号A61F2/08;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53000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东方红东路高地世纪城3号楼3单元40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28: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12

    授权

    授权

  • 2017-03-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F2/08 申请日:201611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2-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骨科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系统。

背景技术

后交叉韧带,简称PCL,是指人体膝关节股骨内髁外侧面前份,于关节软骨后发出的致密胶原纤维组织,从髁间窝的前、上、内斜向胫骨平台的后、下、外,止于胫骨平台髁间嵴后缘而形成的韧带结构,在其股、胫止点两端有滋养血管和神经分布,主要功能是避免胫骨的后沉,与膝关节的后内及后外复合体一起维持膝关节的后向及旋转稳定性,但是,PCL一旦损伤,修复起来很麻烦,国内外的临床统计表明,PCL断裂的重建手术量远少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与PCL重建相关的手术经验更是明显偏少;再加上PCL胫骨止点区位于髁间后窝,紧邻危险的腘窝血管及神经区,因此,该手术目前在国内只有少部分大医院才能安全、有效的开展,对于从事创伤救治的大多数基层医院而言,涉及到PCL断裂的膝关节脱位常常需要临床手术治疗,但前述的两个原因阻碍了PCL重建手术在基层医院中的推广,故而寻找“安全、有效、容易”的PCL手术方法,并据此设计出对应的手术工具,就成为了推广PCL重建,降低手术风险和减少学习难度最为重要的环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骨科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系统,通过将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分别固定在病人的股骨和胫骨上,利用铰座之间连接的调节螺柱和调节螺母的配合调节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之间的空间以及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之间的夹角并固定,同时,利用第一引线挂钩和第二引线挂钩上连接的导引线对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进行再次固定,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科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系统,包括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所述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均包括定位部、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相对设置,在上固定件的下固定部以及下固定件的下固定部相对面上均设有对应设置的铰座,铰座上通过销轴连接有截面为半圆柱状的调节螺柱,调节螺柱上套有匹配的调节螺母。

定位部的中部设有定位孔,定位孔靠近下固定部的一侧的设有第一引线孔,下固定部的中部设有下固定孔,下固定孔远离定位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引线孔,上固定部上设有两个上固定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引线孔内设有第一引线挂钩,第二引线孔内设有第二引线挂钩,并且第一引线挂钩和第二引线挂钩分别与第一引线孔和第二引线孔的轴线垂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一个调节螺柱且与另一个调节螺柱的相对面上设有凹槽,凹槽内通过短轴等距离设有滚珠,滚珠与另一个调节螺柱的相对面相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孔、下固定孔和上固定孔内均设有截面为T字形的套筒,套筒内设有与克氏针相匹配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骨科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系统通过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的定位部中部的定位孔,对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进行定位,通过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上的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将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分别固定在股骨和胫骨上,通过调节螺柱和调节螺母的配合调节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之间的空间以及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之间的夹角并固定,再通过第一引线挂钩和第二引线挂钩上连接的导引线对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进行再次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上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调节螺柱的调节螺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固定件、2下固定件、3铰座、4调节螺柱、5调节螺母、6定位部、7上固定部、8下固定部、9定位孔、10第一引线孔、11下固定孔、12第二引线孔、13上固定孔、14套筒、15第一引线挂钩、16第二引线挂钩、17凹槽、18短轴、19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骨科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系统,包括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均包括定位部6、上固定部7和下固定部8,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相对设置,在上固定件1的下固定部8以及下固定件2的下固定部8相对面上均设有对应设置的铰座3,铰座3上通过销轴连接有截面为半圆柱状的调节螺柱4,调节螺柱4上套有匹配的调节螺母5,铰座3便于在调节螺柱4和调节螺母5在调节时,调节螺柱4与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之间的角度变化,在其中一个调节螺柱4且与另一个调节螺柱4的相对面上设有凹槽17,凹槽17内通过短轴18等距离设有滚珠19,滚珠19与另一个调节螺柱4的相对面相切,滚珠19减小了调节螺柱4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调节螺柱4和调节螺母5在调节时更顺畅,调节螺柱4和调节螺母5既能调节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之间的空间以及夹角的变化,同时,又能对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进行固定。

定位部6的中部设有定位孔9,定位孔9靠近下固定部8的一侧的设有第一引线孔10,下固定部8的中部设有下固定孔11,下固定孔11远离定位部6的一侧设有第二引线孔12,上固定部7上设有两个上固定孔13,第一引线孔10内设有第一引线挂钩15,第二引线孔12内设有第二引线挂钩16,并且第一引线挂钩15和第二引线挂钩16分别与第一引线孔10和第二引线孔12的轴线垂直,通过第一引线挂钩15之间和第二引线挂钩16之间连接的导引线对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进行再次固定,使得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更稳固,定位孔9、下固定孔11和上固定孔13内均设有截面为T字形的套筒14,套筒14内设有与克氏针相匹配的通孔,套筒14将克氏针与膝关节之间的作用力分散传给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使得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更稳固。

在使用时:通过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的定位部6中部的定位孔9,对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进行定位,通过上固定部7和下固定部8上的上固定孔13和下固定孔11将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分别固定在股骨和胫骨上,通过调节螺柱4和调节螺母5的配合调节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之间的空间以及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之间的夹角并固定,再通过第一引线挂钩15和第二引线挂钩16上连接的导引线对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进行再次固定。

本发明通过将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分别固定在病人的股骨和胫骨上,利用铰座3之间连接的调节螺柱4和调节螺母5的配合调节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之间的空间以及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之间的夹角并固定,同时,利用第一引线挂钩15和第二引线挂钩16上连接的导引线对上固定件1和下固定件2进行再次固定,使得手术更安全有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