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上、下支烟气道之间部分封闭的排烟气道

一种上、下支烟气道之间部分封闭的排烟气道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烟气道,包括排烟气道主体和支烟气道及主烟气道,在排烟气道主体侧壁上开有进气口,在进气口的内端口处罩有与进气口相连通的上支烟气道,其正下方隔一段距离设有下支烟气道,上支烟气道的上端口敞口,下端口底部封口,下支烟气道的上端口敞口作为其出气口,下端口也敞口,多节排烟气道主体各节之间可下端口对上端口对接成一个系统,在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和上支烟气道的底部的空间之间,用至少一个面板将上支烟气道的部分外面板或外面板的部分与下支烟气道的部分外面板或外面板的部分连接起来,使得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和上支烟气道底部之间空间的周边其部分的封闭起来,所没有封闭的部分作为下支烟气道出气口的延续出气口。该排烟气道在保证顺畅排烟的同时,可有效防止烟气倒灌的现象发生,其制作简单,成本低,利于推广使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32065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东明;

    申请/专利号CN201510718117.8

  • 发明设计人 王东明;

    申请日2015-10-23

  • 分类号E04F17/0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人民路121号融华小区902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21:2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8-24

    授权

    授权

  • 2017-02-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F17/02 申请日:201510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1-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排烟气道,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住宅楼房的有效防止烟、气、风倒灌且排烟、气顺畅的上、下支烟气道之间部分封闭的排烟气道。

2、背景技术:目前各类住宅楼房使用的是排烟气道主体或排烟气道主体的内腔截面积相等自下向上多节排烟气道对接形成一个整体系统,每节对应一家住户,楼上楼下不同楼层住户共用这个排烟气道系统。住户将自家厨房的抽油烟机和卫生间的排风扇通过排烟管或直接接入排烟气道主体的进气口,将废烟气排入支烟气道再进入到排烟气道主体的主气道,再集中由屋顶排出。目前所有的排烟气道,每节支排烟气道的出气口均为周边无任何遮拦物体的敞口,有的排烟气道主体在主气道内壁设置安装有气流变压体,让变压体在主气道里位于支烟气道出气口处占据一定的空间,使下方的气流到此处由于流通的截面积变小而流速加快,从而在该处产生负压,防止主气道的烟气通过支烟气道串入其室内。但上述排烟气道有诸多问题。其一是:首先当多个住户同时开启排烟、气设备后,排烟气道系统内主烟气道的压力较大,当大于零时,如果某一户未开启机械排烟气其设备处也就是住户室内为静压等于零,由于其支烟气道出烟气口是周边无任何遮拦物体的敞口,敞口又直接暴露在主烟气道内,此时当排烟气道主体内的压力大于静压时,烟气极易倒灌进入支烟气道,由于住户的排烟气设备绝大多数其防倒灌设施不严密且易老化,烟气便再通过设备进入住户室内。二是:由于楼顶的风向是无序的,自上而下的风向容易从排烟气道系统楼顶的端口向下倒灌风,另外由于冬天冷空气重向下也要向下倒灌风。当此情况发生时,风到达支排烟气道的出气口时,同样产生倒灌进入室内的问题,尤其是支排烟气道的出气口都是向上的,风倒灌的更为强烈。三是:带有变压体的排烟气道其变压体虽然起到了排烟气道整体系统自下向上排烟气不串烟串气的问题,但由于其大多都设置在支烟气道的出气口出,因占据了主气道的部分空间,当自上向下的风到此处时,由于变压体的阻挡,更容易产生倒灌。自下向上排烟气也容易产生同样的结果及串烟串味。四是:现有的排烟气道技术其变压体是分别安装或预制在排烟气道或支烟气道不同的壁面上,这样生产工序多,尤其是机械化流水线生产排烟气道时,需增加模具制作和排烟气道生产的复杂程度,浪费人力、物力。

3、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即排烟、气顺畅,可防止不同楼层共用一个排烟气道时产生烟、气、风向各住户家倒灌或相互之间串烟串味的一种上、下支烟气道之间部分封闭的排烟气道。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上、下支烟气道之间部分封闭的排烟气道,包括排烟气道主体和附着或预制在排烟气道主体空腔的内壁上的支烟气道及由排烟气道主体内空腔除去支烟气道所占据空间而剩余空间形成的主烟气道,排烟气道主体为上下端面敞口的空腔体,其侧壁上开有进气口,在这个侧壁的内壁面进气口的内端口处罩有与进气口相连通的上支烟气道,其正下方隔一段距离设有下支烟气道,上支烟气道由至少一个外面板与排烟气道主体的一个壁面的内壁面的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小的空腔体而形成,下支烟气道由至少一个外面板与排烟气道主体的一个壁面的内壁面的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小的空腔体而形成,上支烟气道的上端口敞口其作为上支烟气道的出气口,下端口底部封口,下支烟气道的上端口敞口其作为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下端口也敞口作为下支烟气道的进气口,上支烟气道和下支烟气道的外壁面与相对的排烟气道主体空腔内的其他内壁面之间有可以保证烟气正常流通的距离和空间,多节排烟气道主体各节之间可下端口对上端口对接成一个系统,对接后上节排烟气道主体内的下支烟气道的进气口和下一节排烟气道主体内的上支烟气道的出气口对接成一个下支烟气道有出气口,下端口底部封口的空腔体。其特征在于:在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和上支烟气道底部的空间之间,用至少一个外面板将上支烟气道的部分外面板或外面板的部分与下支烟气道的部分外面板或外面板的部分连接起来,使得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和上支烟气道底部之间空间的周边其部分的封闭起来,所没有封闭的部分为敞口与下支烟气道出气口相连通并作为其延续出气口。在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和上支烟气道底部的空间之间,用至少一个外面板将上支烟气道的部分外面板或外面板的部分与下支烟气道的部分外面板或外面板的部分连接起来制作时可使用镶嵌或制作时就预制连接成一体的方式连接起来,还可将其外面板的面积制作的稍大一些,再将其上、下部分分别粘贴或固定在上、下支烟气道的外面板上。上支烟气道的最大水平截面积等于、大于或小于下支烟气道出气口的水平截面积。上支烟气道和下支烟气道是筒状的、半圆筒状、长方空腔体等形状。上支烟气道下端口封口的形状是锥形、三角形、斜面等形状。

本上、下支烟气道之间部分封闭的排烟气道,是在下支烟气道的上端口和上支烟气道底部的空间之间,用至少一个外面板将上支烟气道的部分外面板或外面板的部分与下支烟气道的部分外面板或外面板的部分连接起来,使得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和上支烟气道底部之间空间的周边其部分的封闭起来,所没有封闭的部分作为下支烟气道出气口的延续出气口。这样在住宅楼房内排烟气道安装完毕形成系统后,每个住家户对应一节排烟气道主体,各住户家将厨房的排油烟和卫生间排废气设备的排烟气管接入排气道主体侧壁上的进气口,当设备开启时,吸入设备的油烟和废气通过设备的排烟气管进入排烟气主体壁面上的进气口,再进入与其相连通上支烟气道内,然后烟气通过上支烟气道的出气口再通过与之相对接的上一节排烟气道主体的下支烟气道下端的进气口进入下支烟气道内再到达其出气口时,由于用至少一个外面板将上支烟气道的部分外面板或外面板的部分与下支烟气道的部分外面板或外面板的部分连接起来,使得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和上支烟气道底部之间空间的周边其部分的封闭起来了,只有所没有封闭的部分作为下支烟气道出气口的延续出气口。这样既不影响各户所排的烟、气到达下支烟气道出气口时从未封闭的延续出气口进入主烟气道再向上从住宅楼屋顶排出同时由于该处封闭部分的面板极大的减小了下支烟气道上端出气口直接暴露在主烟气道内的断面,当该住户的排烟气设备未开启时,无论是自上向下从楼顶排烟气道系统的顶部端口向下倒灌的风和冷空气或是自下向上的烟、气流到达这个外面板封闭处时,被封闭的外面板挡住,极大的减小了从下支烟气道出气口倒灌入下支烟气道内的凤、冷空气及烟、气的量、速度和压力,另外由于该面板也极大的减小了上支烟气道底部端口和下支烟气道上端口暴露在主烟气道内的横截面,减小了对凤、冷空气及烟、气流动的阻力和由其在该处造成的涡流,根据流体力学原理,起到了使其流速加快,增加主烟气道内在该处产生负压的效果,从而达到排烟气顺畅、防倒灌的效果,尤其是在下支烟气道出气口的水平截面积小于上支烟气道最大水平截面积时,其效果更佳。

由于没有变压体,未减少主烟气道内的有效通风截面积,各住户的排烟、气机械设备开启,尤其是多个设备同时开启,排烟、气量增大后,遇到的阻力减小,可顺畅的排出烟、气,也不会窜入其他未开启机械设备的住户家内。

在上述情况下,上支烟的底部制作成斜面、锥形等可以最大的减小下支烟气道出气口排烟气时的阻力并不改变烟气的方向。该排烟气道系统在保证其防倒灌、不串烟串废气效果的同时,极大地简化了生产安装的难度,其防倒、串烟气效果好,相对制作简单,成本低,利于推广使用。

4、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一节排烟气道在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和上支烟气道的底部之间用一个外面板将上、下支烟气道正面的;也就是烟气道主体进气口对面的支烟气道的外面板连接封闭起来,只留其两个侧面敞口不封闭与下支烟气道出气口相连通并作为其延续出气口的立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多节排烟气道对接后形成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排烟气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节排烟气道在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和上支烟气道的底部之间用一个外面板将上、下支烟气道正面的;也就是主烟气道进气口对面的支烟气道的外面板连接封闭起来,只留其两个侧面敞口不封闭与下支烟气道出气口相连通并作为其延续出气口且下支烟气道出气口的水平截面积小于上支烟气道的最大水平截面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排烟气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排烟气道的主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节排烟气道在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和上支烟气道底部之间用二个外面板将上、下支烟气道俩个侧面的;也就是主烟气道进气口两侧的支烟气道的外面板连接封闭起来,只留其正面一个敞口不封闭与下支烟气道出气口相连通并作为其延续出气口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排烟气道的镜像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排烟气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排烟气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7和图8排烟气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一节排烟气道在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和上支烟气道的底部之间用二个外面板将上、下支烟气道俩个侧面的;也就是主烟气道进气口两侧的支烟气道的外面板连接封闭起来,只留其正面一个敞口不封闭与下支烟气道出气口相连通并作为其延续出气口且下支烟气道出气口水平截面积小于上支烟气道最大水平截面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排烟气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排烟气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一节排烟气道主体内上、下支烟气道各自由一个外面板与排烟气道主体的一个壁面的内壁面的部分分别构成;且在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和上支烟气道的底部之间用二个外面板将上、下支烟气道俩个侧面的;也就是主烟气道进气口两侧的支烟气道的部分外面板连接封闭起来,只留其正面一个敞口不封闭与下支烟气道出气口相连通并作为其延续出气口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一节排烟气道主体内,上支烟气道由一个外面板单独构成;下支烟气道也由一个外面板单独构成;且在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和上支烟气道的底部之间用一个外面板将上、下支烟气道正面;也就是主烟气道进气口对面的支烟气道的部分外面板连接封闭起来,只留其两个侧面敞口不封闭与下支烟气道出气口相连通并作为其延续出气口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排烟气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6排烟气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在由一个壁面构成的一节排气道主体内,上、下支烟气道各自由一个外面板与排烟气道主体的壁面的内壁面的部分分别构成;且在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和上支烟气道的底部之间用二个外面板将上、下支烟气道俩个侧面的;也就是主烟气道进气口两侧的支烟气道的部分外面板连接封闭起来,只留其正面一个敞口不封闭与下支烟气道出气口相连通并作为其延续出气口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9排烟气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1、排烟气道主体,2、排烟气道主烟气道,3、上支烟气道正面外面板,4、上支烟气道侧面外面板,5、上支烟气道侧面外面板,6、排烟气道主体侧壁上进气口,7、上支烟气道出气口,8、下支烟气道出气口的延续出气口,9、上支烟气道下端口封闭的底部,10、下支烟气道出气口,11、下支烟气道侧外面板,12、下支烟气道侧外面板,,13、在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10和上支烟气道的底部9之间,用于连接上、下支烟气道的部分外面板,将其周边部分的封闭起来的外面板,14、下支烟气道正面外面板,15、排烟气道主体的侧壁,16、下支烟气道进气口,17住宅楼层的楼板,18、排烟气道主体侧壁的内壁面,19、使下支烟气道出气口截面积变小的侧面外面板,20、使下支烟气道出气口截面积变小的侧面外面板,21、在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和上支烟气道的底部之间,用于连接上、下支烟气道侧面外面板将其周边部分的封闭起来的侧外面板,22、在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和上支烟气道的底部之间,用于连接上、下支烟气道侧面外面板将其周边部分的封闭起来的侧外面板。23、使下支烟气道出气口截面积变小的正面外面板,24、由一个外面板与排烟气道主体的壁面的内壁面的部分构成上支烟气道的外面板,25、由一个外面板与排烟气道主体的壁面的内壁面的部分构成下支烟气道的外面板,26、一个壁面单独形成的上支烟气道,27、一个壁面单独形成的下支烟气道,

5、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上、下支烟气道之间部分封闭的排烟气道,包括排烟气道主体1和附着或预制在排烟气道主体1空腔的内壁18上的支烟气道及由排烟气道主体1内空腔除去支烟气道所占据空间而剩余空间形成的主烟气道2,排烟气道主体1为上下端面敞口的空腔体,其侧壁15上开有进气口6,在这个侧壁15的内壁面18进气口6的内端口处罩有与进气口6相连通的上支烟气道,其正下方隔一段距离设有下支烟气道,上支烟气道由至少一个外面板26单独或由至少一个外面板24或3、4、5与排烟气道主体的一个侧壁14的内壁面18的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小的空腔体而形成,下支烟气道由至少一个外面板27单独或由至少一个外面板25或11、12、13与排烟气道主体的一个壁面14的内壁面18的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小的空腔体而形成,上支烟气道的上端口敞口其作为上支烟气道的出气口7,下端口底部9封口,下支烟气道的上端口敞口其作为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10,下端口也敞口作为下支烟气道的进气口16,多节排烟气道主体1各节之间可下端口对上端口对接成一个系统,对接后上节排烟气道主体1内的下支烟气道的进气口16和下一节排烟气道主体1内的上支烟气道的出气口7对接成一个下支烟气道有出气口10,下端口底部9封口的空腔体。在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10和上支烟气道的底部9之间,用至少一个外面板15或多个外面板21、22将上支烟气道的外面板3、4、5与下支烟气道的外面板11、12、13部分连接起来,使得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10和上支烟气道底部端口9之间空间的周边其部分的封闭起来,所没有封闭的部分为敞口与下支烟气道出气口10相连通并作为其延续的出气口8。在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10和上支烟气道的底部9之间,用至少一个外面板15或多个外面板21、22将上支烟气道的外面板3、4、5与下支烟气道的外面板11、12、14部分连接起来制作时可使用镶嵌或制作时就预制连接成一体的方式连接起来,还可将其至少一个外面板15或多个外面板21、22的面积制作的稍大一些,再将其上、下部分分别粘贴或固定在上支烟气道的外面板3、4、5和下支烟气道的外面板11、12、13上。上支烟气道的最大水平截面积等于、大于或小于下支烟气道出气口10的水平截面积。上支烟气道和下支烟气道的形状是筒状的、半圆筒状、长方空心体等形状。上支烟气道底部端口9封口的形状是锥形、三角形、斜面等形状。

在住宅楼房内排烟气道安装完毕形成系统后,每个住家户对应一节排烟气道主体1,各住户家将厨房的排油烟和卫生间排废气设备的排烟气管接入排气道主体1侧壁14上的进气口6,当设备开启时,吸入设备的油烟和废气通过设备的排烟气管进入排烟气主体1壁面14上的进气口6,再进入与其相连通上支烟气道空腔内,然后烟气通过上支烟气道的出气口7再通过与之相对接的上一节排烟气道主体1的下支烟气道下端的进气口16进入下支烟气道空腔内再到达其出气口10时,由于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10和上支烟气道的底部9之间用一个外面板15将上、下支烟气道正面的;也就是排烟气道主体的进气口对面的支烟气道的外面板5和13连接封闭起来了,只留其两个侧面敞口不封闭,该敞口与下支烟气道出气口10连通并作为其延续出气口8。这样既不影响各户所排的烟气到达下支烟气道出气口10时从未封闭的两侧延续出气口8排烟气进入主烟气道2再向上从住宅楼屋顶排出,同时由于下支烟气道出气口10处,正面所对的是主烟气道2的最大烟气流动空间,该处用正面外面板15封闭起来,极大的减小了下支烟气道上端出气口10直接暴露在主烟气道2内的断面,当该住户的排烟气设备未开启时,无论是自上向下从楼顶排烟气道系统的顶部端口向下倒灌的风和冷空气或是自下向上的烟、气流到达这个封闭的外面板15时,被该外面板15挡住,从而极大的减小了从下支烟气道出气口10倒灌入下支烟气道内再从进气口6进入室内的凤、冷空气及烟、气的量、速度和压力,另外由于该面板15极大的减小了上支烟气道底部9和下支烟气道上端出气口10暴露在主烟气道内的横截面,减小了对凤、冷空气及烟、气流动的阻力,根据流体力学原理,起到了使其流速加快,减少了在此处产生的涡流,增加主烟气道内在此处产生负压的效果,从而达到排烟气顺畅、防倒灌的效果,尤其是在下支烟气道出气口10的水平截面积小于上支烟气道最大水平截面积时,其效果更佳。如果在下支烟气道的出气口10和上支烟气道的底部9之间用二个外面板21、22将上、下支烟气道俩个侧面的;也就是主烟气道进气口两侧的支烟气道的外面板3和11、4和12连接封闭起来,只留其正面一个敞口不封闭与下支烟气道出气口10相连通并作为其延续出气口8,同样可达到上述效果。

由于没有变压体,未减少主烟气道2内的有效通风截面积,各住户的排烟、气机械设备开启,尤其是多个设备同时开启,排烟、气量增大后,遇到的阻力减小,排出烟、气顺畅,可较大减小主烟气道2内向外的压力,极大的降低了烟、废气窜入其他未开启机械设备的住户家内的概率。

在上述情况下,上支烟气道底部封闭的面板9制作成斜面、三角形、锥形等形状可以最大的减小下支烟气道出气口10排烟气时的阻力并不改变烟气向上排出的方向。该排烟气道系统在保证其防倒灌、不串烟串废气效果的同时,较大地简化了生产的难度,其防倒烟、气、风和冷空气效果好,相对制作简单,成本低,利于推广使用。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