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PVC鞋底制鞋用表面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一种PVC鞋底制鞋用表面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PVC鞋底制鞋用表面处理剂,具体为PVC鞋底制鞋用表面处理剂包含如下组分:氯化聚氯乙烯8‑10重量份、聚氨酯5‑8重量份,超细铁粉2‑4重量份,偶联剂1‑2重量份,相容剂2‑5重量份,溶剂30‑50重量份。本发明还涉及了一种PVC鞋底制鞋用表面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使用方法采用了磁引导。通过其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树脂,提高与PVC基材以及粘合剂的相容性,通过特定填料的选择,可以实现表面特殊结构,提高粘合剂的粘附性,最终提高鞋底与鞋体的高强度粘接,处理剂稳定性也十分优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24337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马爱芬;

    申请/专利号CN201610611920.6

  • 发明设计人 马爱芬;

    申请日2016-07-31

  • 分类号C08J7/04;C09D127/24;C09D175/08;C09D7/12;C09J5/02;C08L27/06;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25025 浙江省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六路永丰家园13幢304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13:0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8J 7/04 专利号:ZL2016106119206 申请日:20160731 授权公告日:2019021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02-15

    授权

    授权

  • 2019-01-22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8J7/04 登记生效日:201901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73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8J7/04 申请日:201607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2-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处理剂,具体涉及PVC鞋体制鞋用表面处理剂。

背景技术

制鞋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生产各种鞋100亿双。鞋由材质分为皮鞋、布鞋、胶鞋和塑料鞋(化学鞋),称之为“四鞋”。塑料鞋的生产量占生产总量的比例很高,其鞋底和鞋帮需要使用粘合剂进行粘合,常用的粘合剂有聚氨酯胶、丙烯酸胶等。

在塑料鞋中,PVC是低端鞋常用的鞋底材料,分子之间有较强的作用力,是一个坚硬而脆的材料;抗冲击强度较低,加入冲击改性剂、增塑剂、增韧剂的加入可以提高其柔韧性。但大量增塑剂、增韧剂的加入使粘合剂与PVC鞋底的粘结力低,容易出现开胶情况。为了解决该问题,通常会对PVC鞋底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但现有表面处理剂多处在除油、除污的作用,难以达到高粘接强度的要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PVC鞋底制鞋用表面处理剂,通过其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树脂,提高与PVC基材以及粘合剂的相容性,通过特定填料的选择,可以实现表面特殊结构,提高粘合剂的粘附性,最终提高鞋底与鞋体的高强度粘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PVC鞋底制鞋用表面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PVC鞋底制鞋用表面处理剂的具体方案为:

PVC鞋底制鞋用表面处理剂包含如下组分:氯化聚氯乙烯8-10重量份、聚氨酯5-8重量份,超细铁粉2-4重量份,偶联剂1-2重量份,相容剂2-5重量份,溶剂30-50重量份。

本发明实现优异表面处理性能,实现后期高粘结强度源自几个方面工作用作;

第一个核心发明点在于:处理剂在PVC与粘合剂之间形成“手牵手”结构,一只手是氯化聚氯乙烯,另一只手是“聚氨酯”,两只手分别“抓住”PVC鞋底和后期使用的聚氨酯粘合剂。发明人在长期研究中发现,PVC改性剂效果不佳源自氯浓度不够高,氯化聚乙烯富含氯提高了其与PVC的连接更强。为了提高“手牵手”的强度,又进一步选择了相容剂提高“手牵手”强度。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相容剂优选为氯化聚乙烯-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相容剂提高了“手牵手”强度,氯化聚乙烯与聚氨酯丙烯酸酯作为共聚单体,分别于氯化聚氯乙烯和聚氨酯作用,提高两种树脂相容剂。发明人还惊奇的发现,氯化聚乙烯与聚氨酯丙烯酸酯易于得到,比氯化聚氯乙烯-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物效果更佳,但机理尚不明晰。申请人推测可能是氯化聚氯乙烯-聚氨酯共聚物中各链段分布、含量与氯化聚乙烯-聚氨酯共聚物的结构不同,最终导致效果的不同。

本发明第二核心发明点在于使用超细铁粉,其后续使用过程中在表面处理剂与粘合剂之间形成特定的凸起表面结构,提高粘合剂与表面处理剂一侧的粘接强度。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超细铁粉为树枝状超细铁粉,其树枝状具有更多的枝杈结构,粘接强度进一步提高。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超细铁粉粒径为20-50μm,在此粒径范围内时,展现出良好的表面处理性能,最终粘结强度高。不在该范围,效果不理想。如果粒径过小,超细铁粉大量集中在表面,降低了粘附性;如果粒径过大,表面分布量过少,产生高粘结强度的铁粉凸起量少,难以有效的提高粘接强度。

所述聚氨酯优选为聚醚型聚氨酯,其链段柔性程度更高,与氯化聚氯乙烯形成缠绕结构,其与聚酯型聚氨酯相比,表面处理效果最佳。

所述偶联剂为含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所述溶剂为醇类或脂类溶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PVC鞋底制鞋用表面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氯化聚氯乙烯8-10重量份、聚氨酯5-8重量份和溶剂30-50重量份混合均匀;

(2)向步骤(1)体系加入2-5重量份的相容剂,搅拌1-5h;

(3)超细铁粉2-4重量份与偶联剂1-2重量份在水/醇溶液中搅拌过夜,干燥后加入步骤(2)体系,搅拌均匀即得。

步骤(3)中将超细铁粉与偶联剂进行预先处理,铁粉表面处理后提高了超细铁粉的分散性,提高了表面处理剂的分散稳定性。

本发明第三个核心发明点在于:PVC鞋底制鞋用表面处理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表面处理剂涂覆与PVC鞋底被粘附面;(2)在该涂覆面外加磁场引导,直至干燥;(3)涂覆聚氨酯粘合剂,粘接鞋体即可。

由于超细铁粉会会受到磁场作用,向磁场方向转移,本发明的表面处理剂涂覆在PVC上,通过磁场诱导,在于聚氨酯粘合剂粘接一侧富集铁粉,提高了表面粗糙度,进而提高了粘合剂与表面处理剂之间作用力。当选择树枝状超细铁粉效果最佳。

技术效果:

本发明综合利用了多手段提高表面处理剂的作用,其综合利用过了“手牵手”作用、缠绕作用和磁场引导作用,表面处理剂综合提高了PVC与粘合剂之间的粘接强度,最终可以提高PVC鞋底与鞋体的粘接强度,不易开胶。同时,采用偶联剂对铁粉表面进行处理,提高了其在基体树脂和溶剂中的分散性,最终处理剂的分散稳定性提高,也提高了表面处理能力,最终也可以提高PVC鞋底与鞋体的粘接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是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PVC鞋底制鞋用表面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氯化聚氯乙烯8重量份、聚醚型聚氨酯5重量份和溶剂40重量份混合均匀;

(2)向步骤(1)体系加入相容剂3重量份氯化聚乙烯-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物,搅拌3h;

(3)树枝状超细铁粉2重量份与偶联剂1重量份在水/醇溶液中搅拌过夜,干燥后加入步骤(2)体系,搅拌均匀即得。

实施例2:

PVC鞋底制鞋用表面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氯化聚氯乙烯10重量份、聚醚型聚氨酯8重量份和溶剂40重量份混合均匀;

(2)向步骤(1)体系加入相容剂4重量份氯化聚乙烯-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物,搅拌3h;

(3)树枝状超细铁粉4重量份与偶联剂2重量份在水/醇溶液中搅拌过夜,干燥后加入步骤(2)体系,搅拌均匀即得。

实施例3-7与对比例1-2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后期使用均采用磁引导;对比例3组分与实施例1相同,后期不使用磁引导;对比例4中超细铁粉与偶联剂未经过预先处理;其余仅在于组分和用量的区别,具体参见下表:

*总共观察180天。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