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测色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比色图表及测色方法

测色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比色图表及测色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测色精度的测色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比色图表及测色方法。打印机使比色图表(3)和分光器相对移动,对比色图表(3)实施分光测定,基于测定值进行色标(31)的测色。该打印机的测色对象即比色图表(3)包括色标(31)和白色部(32),白色部(32)位于沿Y方向夹着配置有色标(31)的测色位置(Sc)的第一位置(W1)及第二位置(W2)。打印机对测色位置(Sc)、第一位置(W1)及第二位置(W2)实施分光测定而取得测定值,基于第一位置(W1)及第二位置(W2)的测定值,取得与测色位置(Sc)对应的参照值,基于测色位置(Sc)的测定值和参照值,取得色标(31)的测色结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9877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610160507.2

  • 发明设计人 久利龙平;

    申请日2016-03-21

  • 分类号G01J3/46;B41J29/38;

  • 代理机构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田喜庆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37: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7-06

    授权

    授权

  • 2017-04-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J3/46 申请日:201603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0-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色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电子设备、比色图表、以及测色方法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具备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采用向记录介质吐出油墨而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方式的记录头、以及进行记录介质上记录的图像的测色的测色单元的记录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记录装置中,测色单元具备能够沿记录介质移动的测色托架以及按压记录介质的压板而构成。其中,测色托架构成为在内部配置测色传感器,在与输送机构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可移动。这样构成的记录装置在通过压板按压记录介质的状态下,使测色托架沿着压板相对于记录介质移动,同时执行测色传感器的测色。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中,如果沿测色传感器的移动方向,压板的厚度尺寸存在偏差,则测色传感器与记录介质的距离(测定距离)随着位置而变化。

另外,如果因起皱、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导致记录介质上产生波纹,则存在当使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移动而变更记录介质上的测色位置时,由于该波纹的影响,测定距离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这样,如果由于记录装置结构上的因素、记录介质的波纹等的影响,测定距离随着测色位置而变化,则通过测色传感器检测的来自记录介质的反射光的光量发生变动。因此,在以对与实际的测色位置不同的位置上配置的标准物(例如,白色标准板等)进行分光测定而得到的测定值(测定波长的光量值)为参照值,来算出测定对象的反射率和色度等的情况下,存在在标准物的测定位置与实际的测定位置之间产生测定距离的偏差的可能性。如果由于该测定距离的误差,反射光的光量值发生变动,相对于实际的测色位置上的合适的参照值(理想值),与作为上述标准物的测定值的参照值之间产生超过容许量的误差,则存在无法高精度地取得基于参照值取得的反射率和色度等测色结果的课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2176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测色精度的测色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电子设备、比色图表、以及测色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应用实例涉及的测色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对来自测定对象的光进行分光的分光器、使所述分光器和所述测定对象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以及控制所述分光器以及所述移动机构的动作的控制装置,所述测定对象包括色标和标准色区域,所述标准色区域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色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色标、以及所述第二位置沿规定方向配置,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分光器分别对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实施分光测定,取得测定值,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测定值,取得与配置所述色标的位置的测色位置对应的参照值,基于在所述测色位置使所述分光器实施分光测定而取得的测定值和所述参照值,取得所述色标的测色结果。

另外,作为参照值,可以例示当算出测色位置上配置的色标的反射率时成为光量值的标准的值。更具体而言,例如,是对来自配置白色区域等标准色区域的对象的反射光实施分光测定时取得的、与各测定波长的光量值对应的测定值。

在本应用实例中,对于以沿规定方向夹着色标的方式配置标准色区域的测定对象的色标进行测色。此时,使分光器和测定对象相对移动,分别取得配置色标的测色位置,以及以沿规定方向夹着该色标的方式配置标准色区域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的测定值,基于其中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的测定值,取得与测色位置对应的参照值。然后,基于测色位置的测定值和参照值,取得色标的测色结果。

这样,通过基于沿规定方向夹着测色位置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的标准色区域的测定值取得参照值,即使沿规定方向产生测定距离的变动,也可以取得与该变动对应的参照值,可以提高测色精度。

在本应用实例的测色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优选对在与沿所述规定方向的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不同的其它位置配置所述标准色区域的所述测定对象实施所述分光测定,取得所述其它位置的所述测定值,基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所述其它位置的所述测定值,取得所述参照值。

在本应用实例中,基于沿规定方向配置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和其它位置的各自的标准色区域的测定值,取得参照值。由此,可以使用沿规定方向的3处以上的测定值,取得参照值,可以更可靠地抑制沿规定方向的测定距离的变动导致的影响。

在本应用实例的测色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优选对所述测色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相邻的位置的所述色标,使所述分光器实施分光测定,从而取得所述测定值。

在本应用实例中,基于与测色位置相邻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上配置的标准色区域的测定值,来取得参照值。

由此,可以使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的距离为最小。因此,在夹着测色位置且测定距离沿规定方向变动的情况下,可以使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之间的测定距离L的变动量变小。因此,可以减小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之间的测定距离L较大地变动所导致的参照值的误差,即,可以减小参照值(取得值)与假设在测色位置配置标准色区域时的测定值(参照值的理想值)之间的差,可以提高测色精度。

另外,如上所述,不仅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的距离成为最小,此外,由于可以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的中间位置配置测色位置,因此,即使例如通过算出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的测定值的平均值等简易的方法来算出参照值,也可以提高测色精度。

在本应用实例的测色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优选对在以沿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差的交差方向夹着所述测色位置的方式配置的第三位置以及第四位置配置所述标准色区域的所述测定对象,使所述分光器实施分光测定,取得所述第三位置以及所述第四位置的所述测定值,基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以及所述第四位置的所述测定值,取得所述参照值。

在本应用实例中,对于在沿与规定方向交差的交差方向、与测色位置相邻、且夹着测色位置的第三位置以及第四位置配置标准色区域的测定对象,在测色位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以及第四位置的各位置实施分光测定,取得测定值。然后,基于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以及第四位置的各位置对应的测定值,取得参照值。

由此,除了可以抑制沿上述规定方向的测定距离变动的影响以外,同样可以抑制沿交差方向的测定距离变动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提高测色精度。

在本应用实例的测色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优选取得与所述标准色区域对应的所述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与所述测色位置对应的所述参照值。

在本应用实例中,通过取得以夹着色标的方式配置的标准色区域的测定值,算出取得的测定值的平均值,来取得参照值。这样,在本应用实例中,通过使用简易的方法算出参照值,从而可以提高测色精度,同时可以抑制测色处理中的处理负荷的增大。

在本应用实例的测色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优选基于对于在沿所述规定方向的多个位置配置所述标准色区域的所述测定对象,使所述分光器实 施分光测定而取得的所述测定值,估计沿所述规定方向的所述测定值的变动特性,基于该变动特性取得所述参照值。

在本应用实例中,对在沿规定方向的多个位置(包括上述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配置的标准色区域分别实施分光测定,取得测定值。然后,基于有关取得的标准色区域的测定值,估计沿规定方向的测定值的变动特性,取得测色位置的参照值。另外,作为上述测定值的变动特性的估计方法,例如,可以例示对有关多个标准色区域的规定波长的测定值应用多项式近似法,来估计规定方向上的测定值的变化的方法。

由此,可以根据规定方向上的标准物的测定值的变动特性取得更合适的参照值。因此,可以更可靠地抑制规定方向上的测定距离L的变动导致的影响,可以提高测色精度。

在本应用实例的测色装置中优选,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测定对象相对于所述分光器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移动,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分光器对所述标准色区域沿所述规定方向配置的所述测定对象实施分光测定。

在本应用实例中,移动机构使测定对象相对于分光器在规定方向上移动。然后,通过使以沿该规定方向夹着色标的方式配置标准色区域的测定对象在规定方向上移动,在多个位置实施分光测定。

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在规定方向上移动时分光器被固定,因此测定距离的变动主要由测定对象的波纹(波浪)等的影响而产生。因此,通过基于沿规定方向配置的标准色区域的测定值取得参照值,从而可以抑制起因于沿规定方向的测定对象波纹(波浪)的测定距离变动的影响,可以提高测色精度。

在本应用实例的测色装置中优选,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分光器相对于所述测定对象在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差的交差方向上移动,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分光器对沿所述交差方向配置多个所述色标、在沿所述规定方向夹着多个所述色标中的各个色标的位置配置所述标准色区域的所述测定对象实施分光测定。

在本应用实例中,移动机构使分光器相对于测定对象在交差方向上移动。然后,沿交差方向配置多个色标,对以在规定方向上夹着各色标的方式配置标准色区域的测定对象实施分光测定,进行各色标的测色。即,取得沿交差方向的多个色标各自的测定值。另外,取得以夹着各色标的方式配置的多个标准色区域的测定值。然后,通过上述的方法,取得有关各色标的参照值,实施测色。

在这样的结构中,对于交差方向上的移动,由于分光器相对于测色对象移动,因此对于沿该交差方向的测定距离的变动,包括上述的测色装置的结构上的因素的影响。在此,在假设没有测定对象的波纹的影响的情况 下,可以认为测定距离与测定对象在规定方向上的测定位置无关,随着交差方向上的测定位置而变动。

因此,通过沿交差方向配置多个色标,通过使用夹着各色标的标准色区域的测定值,可以同时抑制起因于结构上的因素的测定距离的变动,以及起因于测定对象的波纹的测定距离的变动两方面的影响。

综上所述,当进行配置于测定对象的多个色标的测色时,可以抑制基于结构上的因素以及测定对象的波纹双方的测定距离的变动的影响,可以提高测色精度。

本发明的一个应用实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应用实例涉及的测色装置,以及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在本应用实例中,可以得到与上述应用实例的测色装置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应用实例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测色装置。

在本应用实例中,可以得到与上述应用实例的测色装置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应用实例涉及的比色图表是作为通过上述应用实例涉及的测色装置测色的测定对象的比色图表,其特征在于,包括色标、以及在沿第一方向夹着所述色标的位置配置的标准色区域。

在本应用实例中,可以得到与上述应用实例的测色装置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应用实例涉及的测色方法是使用包括对来自测定对象的光进行分光的分光器的测色装置的测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对在包括色标以及以沿规定方向夹着所述色标的方式配置的标准色区域的测定对象中的配置所述色标的测色位置、以及配置所述标准色区域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实施分光测定而取得测定值,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测定值,取得与所述测色位置对应的参照值,基于所述测色位置的所述测定值和所述参照值,取得所述色标的测色结果,所述色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

在本应用实例中,可以得到与上述应用实例的测色装置同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器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滤波器件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纸单元的概略结构的模式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单元的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测色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模式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比色图表的图。

图8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沿X方向实施分光测定时的输出值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沿Y方向实施分光测定时的输出值的一例的图。

图10是模式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比色图表的一例的图。

图11是模式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比色图表的一例的图。

图12是模式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比色图表的一例的图。

图13是模式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动特性的一例的图。

图14是模式地表示变形例1涉及的比色图表的一例的图。

图15是模式地表示变形例2涉及的比色图表的一例的图。

图16是模式地表示变形例3涉及的比色图表的一例的图。

符号说明

3,3A,3B,3C,3D,3E…比色图表,10…打印机(测色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电子设备),12…输送单元(移动机构),14…托架移动单元(移动机构),16…印刷部(图像形成部),17…分光器,18…控制单元(控制装置),31…色标,32…白色部(标准色区域),A…介质(测定对象),Sc…测色位置,W1…第一位置,W2…第二位置,W3…第三位置,W4…第4位置,W1a,W1b,W1c…+Y侧位置(多个位置),W2a,W2a,W2c…-Y侧位置(多个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对作为包括本发明的测色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一例的打印机10(喷墨打印机)进行说明。

[打印机的概略结构]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如图1所示,打印机10具备供给单元11、输送单元12、托架13、托架移动单元14、压纸单元15、以及控制单元18。

该打印机10基于从例如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设备20输入的印刷数据,控制各单元11、12、14、15以及托架13,在介质A上印刷图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基于预先设定的校正用印刷数据来形成在介质A上的规定位置上配置多个色标31的比色图表3(参照图7),且对该比色图表3进行分光测定,基于分光测定结果进行色标31的测色处理。此时,取得与各色标31位于的测色位置对应的参照值(与白色标准板等标准物的测定值对应的值),基于该参照值取得色标的测色结果。

以下,对打印机10的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供给单元的构成]

供给单元11是向图像形成位置供给成为图像形成对象的介质A(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白色纸面)的单元。该供给单元11例如具备卷绕介 质A的辊体(省略图示)、辊驱动电机(省略图示)、以及辊驱动轮系(省略图示)等。然后,基于来自控制单元18的指令,旋转驱动辊驱动电机,辊驱动电机的旋转力通过辊驱动轮系传递到辊体。由此,辊体旋转,辊体上卷绕的纸面向Y方向(副扫描方向)上的下游侧(+Y方向)供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供给辊体上卷绕的纸面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通过由辊等例如逐张供给托盘等上装载的纸面等介质A等任意的供给方法供给介质A。

[输送单元的结构]

输送单元12构成本发明中的移动机构,沿Y方向输送从供给单元11供给的介质A。即,输送单元12是使托架13相对于介质A在副扫描方向上相对移动的副扫描移动单元。该输送单元12构成为包括输送辊121、与输送辊121之间夹着介质A而配置且随输送辊121的运动而运动的从动辊(省略图示)、以及压板122。

如果来自省略图示的输送电机的驱动力被传递,输送电机通过控制单元18的控制而被驱动,则输送辊121被该旋转力旋转驱动,以与从动辊之间夹着介质A的状态沿Y方向输送。另外,在输送辊121的Y方向的下游侧(+Y侧),设置有与托架13相对的压板122。

[托架的结构]

托架13具备对介质A印刷图像的印刷部16、以及进行介质A上的规定的测定对象区域R(参照图1)的分光测定的分光器17。

该托架13通过托架移动单元14沿与Y方向交差的主扫描方向(X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另外,托架13通过柔性电路(省略图示)与控制单元18连接,基于来自控制单元18的指令,实施印刷部16的印刷处理(对介质A的图像形成处理),以及分光器17的分光测定处理。

另外,对托架13的详细结构将在后文进行说明。

[托架移动单元的结构]

托架移动单元14构成本发明中的移动机构,基于来自控制单元18的指令,使托架13沿X方向(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即,托架移动单元14是使托架13相对于介质A在主扫描方向上相对移动的主扫描移动单元。

该托架移动单元14例如包括托架导向轴141和托架移动机构142而构成。

托架导向轴141沿X方向配置,两端部固定于打印机10的例如壳体。

托架移动机构142使托架13沿托架导向轴141移动。该托架移动机构142构成为例如包括固定托架13的一部分的同步带、以及驱动该同步带而使托架13移动的托架电机。

[托架的详细结构]

接着,基于附图对设置于托架13的印刷部16以及分光器17的结构进行说明。

[印刷部的结构]

印刷部16相当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部,在与介质A相对的部分,将油墨分别吐出到介质A上,在介质A上形成图像。

该印刷部16自由装卸地安装有与多个颜色的油墨对应的墨盒(省略图示),通过管(省略图示)从各墨盒向墨槽(省略图示)供给油墨。另外,在印刷部16的下面(与介质A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包括吐出墨滴的多个喷嘴,例如,与青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等各色对应的喷嘴列。在喷嘴上,配置例如压电元件,通过驱动压电元件,使从墨槽供给的墨滴吐出而着落于介质A,从而形成墨点。

[分光器的结构]

图2是表示分光器17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分光器17如图2所示具备光源部171、光学滤波器件172、受光部173、以及导光部174。

该分光器17使照明光从光源部171照射到介质A上(参照图1),通过导光部174使由介质A反射的光入射到光学滤波器件172。然后,光学滤波器件172使由介质A反射的光中所包含的规定波长的光透过(射出),使受光部173受光。另外,光学滤波器件172基于控制单元18的控制,能够选择透过的光的波长,通过测定可见光中各波长的光的光量,使介质A上的测定对象区域R的分光测定成为可能。

[光源部的结构]

光源部171具备光源171A和集光部171B。该光源部171使从光源171A射出的光在介质A的测定对象区域R内从相对于介质A的表面的法线方向照射。

作为光源171A优选为能够射出可见光区域中的各波长的光的光源。作为这样的光源171A,例如可以例示卤素灯或疝气灯、白色LED等,特别优选能够在托架13内有限的空间内容易地设置的白色LED。集光部171B例如通过集光透镜等构成,使来自光源171A的光集中到测定对象区域R。另外,在图2中,在集光部171B中,虽然仅显示1个透镜(集光透镜),但是也可以组合多个透镜而构成。

[光学滤波器件的结构]

图3是表示光学滤波器件172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光学滤波器件172具备壳体6和壳体6的内部容纳的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波长可变滤波器)。

(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的结构)

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是波长可变型的法布里-珀罗标准具元件,如图3所示,具备透光性的固定基板51以及可动基板52,这些固定基板51以及可动基板52通过接合膜53接合而一体地构成。

固定基板51具备通过蚀刻形成的第一槽部511,以及槽深比第一槽部511浅的第二槽部512。然后,在第一槽部511设置有固定电极561,在第二槽部512设置有固定反射膜54。

固定反射膜54由例如AG等金属膜、AG合金等合金膜、高折射层以及低折射层层叠的介电多层膜、或金属膜(合金膜)和介电多层膜层叠的层叠体构成。

可动基板52具有可动部521和设置于可动部521的外部而保持可动部521的保持部522。在可动部521的与固定基板51相对的面上,设置有与固定电极561相对的可动电极562,以及与固定反射膜54相对的可动反射膜55。作为可动反射膜55,使用与上述固定反射膜54相同结构的反射膜。保持部522是包围可动部521的周围的膜片,厚度尺寸形成为比可动部521小。

然后,在上述那样的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中,由固定电极561以及可动电极562构成静电致动器56,通过向该静电致动器56施加电压,使变更固定反射膜54以及可动反射膜55间的间隙G的间隔尺寸成为可能。另外,在可动基板52的外周部(不与固定基板51相对的区域),设置有分别与固定电极561、可动电极562连接的多个电极垫片57。

(壳体的结构)

壳体6如图3所示,具备底座61和玻璃基板62。这些底座61以及玻璃基板62例如通过低融点玻璃接合等接合,从而在内部形成容纳空间,在该容纳空间内容纳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

底座61例如通过层叠薄板上的陶瓷而构成,具有能够容纳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的凹部611。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通过固定材料64固定于底座61的凹部611的例如侧面。在底座61的凹部611的底面,设置有通光孔612,接合有覆盖该通光孔612的玻璃罩63。

另外,在底座61设置有与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的电极垫片57连接的内侧端子部613,该内侧端子部613通过导通孔614与设置于底座61外侧的外侧端子部615连接。该外侧端子部615与控制单元18电连接。

[受光部以及导光光学系统的结构]

返回图2,受光部173配置于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的光轴上,接收透过该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的光。然后,受光部173基于控制单元18的控制,输出与受光量对应的检测信号(电流值)。另外,通过受光部173输出的检测信号通过I-V转换器(省略图示)、放大器(省略图示)、以及AD转换器(省略图示)输入到控制单元18。

导光部174具备反射镜174A和带通滤波器174B。

该导光部174通过反射镜174A将测定对象的表面上以45°反射的光反射到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的光轴上。带通滤波器174B使可见光区域(例如380nm~720nm)的光透过,截止紫外光以及红外光的光。由此,通过使可见光区域的光射入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中,在受光部173接收可见光区域中通过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选择的波长的光。

[压纸单元的结构]

图4是表示压纸单元15的概略结构的图。另外,在图4中,表示从+Y侧向-Y侧观察压纸单元15时的概略结构。

压纸单元15是在分光器17的测定对象区域R的附近相对于压板122按压介质A的单元。该压纸单元15包括压纸板151和压纸板驱动机构152而构成。

压纸板151构成为能够从X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向Z方向按压介质A,是托架13和压板122之间配置的板状的部件。压纸板151具有以分光器17能够对介质A的表面进行测色的方式,使该分光器17的照明光以及来自介质A的反射光通过的缝隙151A。该缝隙151A根据X方向上的分光器17的移动范围,沿X方向形成。

另外,压纸板151例示有使用弹性部件形成的结构,以及在金属或树脂等的板状部件的表面设置有软性部件的结构。由此,可以不损伤介质A而按压。

压纸板驱动机构152通过使压纸板151沿Z方向移动,而使压纸板151按压介质A。压纸板驱动机构152构成为例如包括使压纸板151沿Z方向移动的导向机构,以及向压纸板151施加朝向介质A的方向的应力的致动器等。

另外,压纸板驱动机构152也可以采用通过使压纸板151沿旋转轴转动,而与介质A接触、分离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采用使托架13和压纸板15一体地相对于压板122移动或转动的结构。

[控制单元的结构]

控制单元18构成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构成为包括I/F181、单元控制电路182、存储器183、以及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84。

I/F181将从外部设备20输入的印刷数据输入到CPU184。

单元控制电路182具备分别控制供给单元11、输送单元12、托架移动单元14、压纸单元15、印刷部16、以及分光器17(光源171A、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以及受光部173)的控制电路,基于来自CPU184的指令信号,控制各单元的动作。另外,各单元的控制电路也可以与控制单元18分体设置,且与控制单元18连接。

存储器183存储控制打印机10的动作的各种程序和各种数据。

作为各种数据,例如可以举出表示与控制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时向静电致动器56施加的电压相对的、透过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的光的波长的V-λ数据,以及存储与作为印刷数据而被包括的颜色数据相对的各油墨的吐出量的印刷属性数据等。

另外,也可以存储相对于光源171A的各波长的发光特性(发射光谱),和相对于受光部173的各波长的受光特性(受光灵敏度特性)等。

图5是表示打印机10的控制单元18的CPU184的各功能结构的框图。

CPU184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器183中存储的各种程序,如图5所示,作为扫描控制单元191、印刷控制单元192、压纸控制单元193、滤波器控制单元194、分光测定单元195、参照值取得单元196、以及、测色单元197等而发挥功能。

扫描控制单元191将驱动供给单元11、输送单元12、以及托架移动单元14的内容的指令信号输出到单元控制电路182。由此,单元控制电路182驱动供给单元11的辊驱动电机,向输送单元12供给介质A。另外,单元控制电路182驱动输送单元12的输送电机,沿Y方向(副扫描方向)将介质A的规定区域输送到与压板122的托架13相对的位置。另外,单元控制电路182驱动托架移动单元14的托架移动机构142,使托架13沿X方向(主扫描方向)移动。

印刷控制单元192基于印刷数据,将旨在控制印刷部16的指令信号输出到单元控制电路182。另外,印刷数据可以存储到存储器183,也可以从外部设备20输入。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该印刷数据,如后所述,通过在介质A上形成多个色标31来印刷比色图表3。后文对比色图表3进行说明。

如果从印刷控制单元192向单元控制电路182输出指令信号,则单元控制电路182向印刷部16输出印刷控制信号,以各像素中各色的墨点占有率成为与印刷控制信号对应的值的方式,驱动设置于喷嘴的压电元件而对介质A吐出油墨。另外,当实施印刷时,托架13沿X方向移动,交替重复在其移动中从印刷部16吐出油墨而形成墨点的形成动作,以及在Y方向输送介质A的输送动作,将由多个墨点构成的图像印刷到介质A。

压纸控制单元193使分光器17沿主扫描方向移动,当对介质A中的多个测定值实施分光测定时,控制压纸单元15,通过压纸板151按压介质A(按压状态)。另外,压纸控制单元193除分光测定时以外(例如,当在Y方向输送介质A时等),控制压纸单元15,解除压纸板151进行的介质A的上述按压状态。

压纸控制单元193将设定为压纸板驱动机构152的按压状态以及按压解除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的设定指令信号输出到单元控制电路182。如果用 于设定为按压状态的设定指令信号从压纸控制单元193输出到单元控制电路182,则压纸板驱动机构152被驱动,压纸板151向压板122移动,通过该压纸板151按压介质A。另一方面,如果输出用于解除按压状态的设定指令信号,则按压状态解除。通过解除按压状态,输送单元12进行的沿Y方向的介质A的输送成为可能。

滤波器控制单元194从存储器183的V-λ数据读出针对透过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的光的波长的静电致动器56的驱动电压,向单元控制电路182输出指令信号。由此,单元控制电路182向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施加被指令的驱动电压,从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透过所期望的透过波长的光。

分光测定单元195基于受光部173输出的检测信号,测定透过波长可变干渉滤波器5的光的光量,从而取得测定值。另外,分光测定单元195使用取得的测定值进行测定对象的测色。

参照值取得单元196基于相当于以沿Y方向(为副扫描方向,相当于本发明的规定方向)夹着色标31的方式配置的标准色区域的白色部32(参照图7)的分光测定结果(测定值),取得与配置有色标31的测色位置上的测定值对应的参照值。后文对参照值的取得方法进行详述。

测色单元197使用对构成比色图表3的色标31实施分光测定的结果的测定值,以及通过参照值取得单元196取得的参照值,进行色标31的测色。即,测色单元197使用取得的参照值,实施取得色标31的各测定波长中的反射率等的测色涉及的各种处理。

[测色方法]

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中的测色方法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打印机10中的测色方法的流程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测定对象的波长区域是从400nm到700nm的可见光区域,示出基于初始波长为700nm,间隔为20nm的16个波长的光的光量实施分光测定的例子。

(比色图表的形成)

在基于打印机10的测色方法中,首先,形成比色图表3。

其中,扫描控制单元191将介质A设置于规定位置(步骤S1)。即,扫描控制单元191控制供给单元11、输送单元12,在副扫描方向(+Y方向)输送介质A,将介质A的规定的印刷开始位置设置到压板122上。另外,扫描控制单元191使托架13移动到初始位置(例如主扫描方向的-X侧端部)。

然后,印刷控制单元192从存储器183读出印刷数据,与扫描控制单元191的控制同步,将比色图表印刷到介质A上(步骤S2)。

即,通过扫描控制单元191,使托架13在+X侧例如以一定速度扫描。印刷控制单元192根据例如从扫描开始的时间来确定托架13的印刷部16的位置,在基于校正用印刷数据的规定位置从规定颜色的喷嘴吐出油墨而形成墨点(墨点形成动作)。另外,如果托架13移动到+X侧端部,则扫描控制单元191控制供给单元11以及输送单元12在+Y方向输送介质A(输送动作)。然后,扫描控制单元191使托架13在-X方向进行扫描,印刷控制单元192基于校正用印刷数据,在规定位置形成墨点。

通过重复如上所述的墨点形成动作和输送动作,在介质A上形成比色图表。

(比色图表的结构)

图7是模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的比色图表的一例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比色图表3分别具有多行与X方向(行方向)平行配置的色标行Lc以及白色行Lw,这些色标行Lc和白色行Lw沿Y方向(列方向)交替配置。另外,在偶数行配置色标行Lc,在包括最初和最后的行的奇数行配置白色行Lw。

其中的色标行Lc构成为沿X方向配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个)颜色互不相同的色标31。

另外,白色行Lw露出介质A的表面。该白色行Lw如图7所示,沿X方向配置多个白色部32进行说明。该白色部32,即,介质A的表面的反射率(反射光量与照明光量的比)为已知的值,预先测定而存储于存储器183。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Y方向上,从+Y侧向-Y侧(向-Y方向)与第1行~第N行对应。另外,同样地,在X方向上,从+X侧向-X向侧(向-X方向)与第1列~第j列对应。

另外,用变量n(n为1~N的整数)表示测定对象行的行数,用变量j(j为1~J的整数)表示测定对象列的列数,测色对象的色标31以及白色部32的位置与测定位置P(n,j)相对应。即,打印机10将相当于X方向上的+X侧端部,以及Y方向上的+Y侧端部的位置上配置的白色部32的位置设为初始位置而与测定位置P(1,1)相对应。然后,如后所述,对与各测定位置P(n,j)对应的色标31以及白色部32实施分光测定,从而取得测定值M(n,j)。

(分光测定处理)

返回图6,在介质A上印刷比色图表3后,对比色图表3中的各位置P(n,j)实施分光测定。当实施分光测定时,首先,进行与测定位置的行对应的变量n,以及与列对应的变量j的初始化(步骤S3)。

接着,扫描控制单元191控制输送单元12以及托架移动单元14,沿Y方向输送介质A,在比色图表3中的测定对象行的第n行的测定位置P(n,1)设定分光器17的测定对象区域R(步骤S4)。

另外,在紧接着步骤S3之后,设定为变量(n,j)=(1,1),因此第1行的白色行Lw为测定对象行,以在与位置P(1,1)对应的白色部32上测定对象区域R重叠的方式,设定介质A以及托架13的位置。

步骤S4之后,压纸控制单元193设定为通过压纸板151对压板122按压介质A的按压状态(步骤S5)。如果设定为按压状态,则由于介质A被按压,因此可以抑制介质A的波纹或变形等导致的相对于压板122的鼓起。因此,可以抑制由于介质A的鼓起,分光器17和介质A表面的距离(测定距离)显著地变短而导致的测定误差的发生。

设定为按压状态之后,对与测定对象行(第n行)的各列对应的各测定位置P(n,1)~P(n,J)实施分光测定,取得测定值M(n,1)~M(n,J)(步骤S6)。

即,扫描控制单元191参照变量(n,j),以测定对象区域R与测定位置P(n,j)重叠的方式,设定分光器17的主扫描位置。然后,滤波器控制单元194使施加于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的静电致动器56的驱动电压依次变化为与16带分别对应的值,并且分光测定单元195取得16带份的输出值(受光光量值),取得测定值M(n,j)。另外,如果取得测定值M(n,j),则变量j加1,在变量j超过最大值J(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之前,实施同样的处理。

通过这样从第1列到第J列依次实施分光测定,取得测定位置P(n,1)~P(n,J)各自的测定值M(n,1)~M(n,J)。取得的测定值M(n,j)与测定位置P(n,j)一同存储于存储器183中。

另外,测定值M(n,j)在测定对象行为奇数行(N为奇数)的情况下,为白色部32的测定结果,在测定对象行为偶数行(Nが偶数)的情况下,为色标31的测定结果。

步骤S6之后,压纸控制单元193解除按压状态(步骤S7)。由此,成为介质A能够通过输送单元12沿Y方向输送的状态。

然后,变量n加1(步骤S8),判定变量n是否超过N,即判定是否实施对比色图表3的全部测定对象行的分光测定(步骤S9)。

在判定变量n小于等于N的情况(步骤S9:否)下,由于未实施对全部测定对象行的分光测定,因此返回步骤S4而实施以下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判定变量n比N大的情况(步骤S9:是)下,由于对全部测定对象行的分光测定结束,因此结束分光测定处理,实施后述的测色处理。

(测色处理)

使用如上所述取得的比色图表3的分光测定结果,实施各色标31的测色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测色处理中,如图7作为一例所示,使用介质A上的相对于配置测定对象的色标31的测色位置Sc,在Y方向上相邻的第一位置W1和第二位置W2的各自的白色部32的测定值,取得与测色位置Sc对应的参照值。

即,设为测色位置Sc与测定位置P(n,j)相对应,如图6所示,参照值取得单元196取得与第一位置W1对应的测定位置P(n-1,j)上的测定值M(n-1,j),以及与第二位置W2对应的测定位置P(n+1,j)上的测定值M(n+1,j)。然后,算出各测定值M(n-1,j),M(n+1,j)的平均值,取得该平均值作为参照值Ref(n,j)(步骤S10)。

详细而言,参照值取得单元196使用测定值M(n-1,j)和测定值M(n+1,j),通过对16带份的测定波长分别算出平均值,来取得各带的参照值。参照值取得单元196对比色图表3中包括的全部色标31分别同样地取得参照值。

步骤S10之后,测色单元197使用与测定位置P(n,j)对应的测定值M(n,j)和参照值Ref(n,j),进行与该测定位置P(n,j)对应的色标31的测色(步骤S11)。作为一例,用测定值M除以参照值Ref,通过对其结果进行光谱分析来得到测色结果。如果测色单元197对全部色标31进行测色,则结束处理。

[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此,由于打印机10的结构上的因素、介质A的波纹等的影响,如果介质A和分光器17之间的距离(测定距离)随着测色位置而发生变化,则入射到分光器17的来自介质A的反射光的光量发生变动。因此,在以对与实际的测色位置不同的位置上配置的白色标准板等的标准物进行分光测定得到的测定值作为参照值,而算出色标31的反射率和色度等的情况下,存在相对于实际的测色位置上的合适的参照值(理想值),产生超过与使用的参照值之间的容许量的误差的可能性,存在不能高精度地取得反射率和色度等测色结果的可能性。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中,基于与在规定方向的Y方向夹着测色位置Sc的第一位置W1以及第二位置W2对应的测定值,取得测色位置Sc的参照值。然后,基于测色位置Sc上的测定值和参照值,取得配置于测色位置Sc的色标31的测色结果。

由此,即使测定距离沿规定向变动,也可以取得与该变动对应的参照值,可以提高测色精度。

图8是表示当使分光器17沿X方向移动而实施分光测定时,与受光部173的受光量对应的输出值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 在将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的透过波长固定为规定波长的状态下,测定来自白色行Lw的反射光的光量。

作为使上述的测定距离变动的结构上的因素,可以例示压纸板151的厚度尺寸(Z方向的尺寸)的变动、托架移动单元14的托架导向轴141的倾斜度、压纸板151、托架导向轴141等部件的自重导致的挠曲等。

在此,托架移动单元14以主扫描时测定距离L为恒定的方式,以及使分光器17相对于压板122平行移动的方式设计。然而,由于上述结构上的因素,有测定距离L随着X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动的情况。如果测定距离L变动,则如图8所示,输出值、即反射光的光量(受光量)随着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动。

上述结构上的因素导致的测定距离L的变动取决于托架13的X方向位置。即,可以视为属于同一列的各测定位置,作为由结构上的因素导致的影响,受到大致相同的影响。

因此,通过使用与测色对象的色标31属于同一列的白色部32的测定值来取得测定位置上的参照值,可以取得添加了上述结构上的因素导致的影响的参照值。因此,可以抑制结构上的因素导致的影响,可以提高测色精度。

图9是表示沿Y方向的各测定位置P(n-1,j)、P(n+1,j)和与受光部173的受光量对应的输出值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以测定值中的关于规定波长的输出值作为一例而示出。另外,在图9中,点划线表示在假设第j列的全部区域为白色区域的情况下的第j列上的输出值的一例。

在此,除上述结构上的因素以外,如果介质A产生波纹(例如,起皱、温度、湿度变化导致的介质的变形),则有时该波纹的影响导致测定距离L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在属于同一列的测定位置间,测定距离L也变动,如图9所示,属于同一列的测定位置间的输出值成为不同的值。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在Y方向夹着色标31的测定位置P(n,j)的各白色部32的测定位置P(n-1,j)、P(n+1,j)的测定值M(n-1,j)、M(n+1,j),来取得测定位置P(n,j)上的参照值Ref(n,j),可以抑制介质A的波纹导致的影响。

即,即使在如图9所示的2个测定位置P(n-1,j),P(n+1,j)间的输出值增大的情况(或減少的情况)下,通过取得测定值的平均值,也可以取得比参照测定位置P(n-1,j),P(n+1,j)中的任意一个测定值的情况更合适的参照值。这样,通过使用多个测定位置上的测定值来取得参照值,可以取得更合适的参照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以在Y方向上与测定位置P(n,j)相邻的各测定位置P(n-1,j),P(n+1,j)的测定值M(n-1,j),M(n+1,j)的平均值为参照值Ref(n,j)。

由此,能够使相对于测色位置Sc的第一位置W1以及第二位置W2间的距离比第一位置W1以及第二位置W2不与测色位置Sc相邻的情况小。因此,可以减小第一位置W1以及第二位置W2间的测定距离L的变动量。因此,可以减小第一位置W1以及第二位置W2的各测定值M(n-1,j),M(n+1,j)与测色位置Sc的参照值的理想值的差,可以取得更合适的参照值。

另外,测色位置Sc由于配置于第一位置W1以及第二位置W2的中间位置,因此可以减小作为平均值而取得的参照值与测色位置Sc的参照值的理想值的差。

在此,如上所述,通过使第一位置W1以及第二位置W2间的距离变小,可以减小第一位置W1以及第二位置W2间的测定距离L的变动量。由此,如图9所示,可以将测定距离L的变动量抑制到第一位置W1以及第二位置W2间的输出值变化视为大致线形的变化的程度,即使使用算出平均值这种简易的方法取得参照值,也可以提高测色精度。

另外,通过使用算出平均值的简易的方法,可以抑制处理负荷的增大。

在打印机10中,以沿Y方向(为副扫描方向,相当于本发明的规定方向)夹着色标31的方式配置白色部32,以多个该色标31沿X方向(为主扫描方向,相当于本发明的交差方向)配置的比色图表3为测定对象。然后,打印机10使分光器17沿X方向移动,使印刷有比色图表3的介质A相对于分光器17在Y方向移动,对各测定位置实施分光测定,从而取得测定值。

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分光器17在X方向移动,因此沿该X方向的测定距离L的变动包括上述结构上的因素,通过使用与测色对象的色标31属于同一列的白色部32的测定值取得参照值,可以抑制上述结构上的因素导致的影响,情况如上所述。

另外,通过使用沿Y方向(副扫描方向)夹着色标31的白色部32的测定值取得参照值,可以抑制介质A的波纹的影响,情况也如上所述。

综上所述,可以抑制结构上的因素以及测定对象的波纹这两方面导致的测定距离的变动的影响,针对多个色标31也可以同样地同时提高测色精度。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涉及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相同的处理,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或简略其说明。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使用在规定方向的Y方向夹着测色对象的色标的2个白色部的测定值,从而取得与该色标对应的参照值的结构。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沿Y方向夹着测色对象的色标的2个白色部,以及沿与该Y方向交差的X方向夹着该色标的2个白色部的4个测定值取得参照值。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比色图表3A的图。另外,在图10中,仅示出比色图表3A的一部分。

比色图表3A如图10所示,在与色标31的X方向以及Y方向相邻的位置配置白色部32。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第1行和最后一行为白色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打印机10实施的测色方法除取得参照值的处理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

即,打印机10在实施测色时,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对各测定位置实施分光测定,从而取得测定值。

然后,在进行介质A上印刷的比色图表3A中的测色位置Sc的测色时,使用与该测色位置Sc在Y方向上相邻的第一位置W1以及第二位置W2和在X方向上相邻的第三位置W3以及第四位置W4的4个白色部32的测定值,来取得与测色位置Sc对应的参照值。

即,在测色位置Sc为测定位置P(n,j)的情况下,参照值取得单元196分别取得与上述各个位置对应的测定位置P(n-1,j),P(n+1,j),P(n,j-1),P(n,j+1)的测定值M(n-1,j),M(n+1,j),M(n,j-1),M(n,j+1)。然后,参照值取得单元196使用上述4个测定值,例如,算出平均值,以该平均值为参照值Ref(n,j)。

[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可以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值使用相对于配置有测色对象的色标31的测色位置Sc,在Y方向上相邻的第一位置W1以及第二位置W2和在X方向上相邻的第三位置W3以及第四位置W4的4个白色部32的测定值,来取得与测色位置Sc对应的参照值。

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可以抑制起因于介质A的波纹等,沿Y方向的测定距离L的变动导致的测色精度的降低。此外,对于沿X方向的测定距离L的变动,与副扫描方向相同,也可以抑制测定距离L的变动导致的测色精度的降低,可以实施更高精度的测色。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使用沿X方向和Y方向两个方向夹着色标的4个白色部的测定值来取得参照值的结构。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包括上述4个白色部的配置于测色对象的色标的周围的多个白色部的测色值来取得参照值。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比色图表3B的图。另外,在图11中,仅示出比色图表3B的一部分。

比色图表3B如图11所示,色标行Lc和白色行Lw沿Y方向交替配置。另外,色标行Lc中色标31和白色部32沿X方向(主扫描方向)交替配置。另外,在沿列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同样地,包括色标31的列和仅白色部32的列在X方向交替配置,在包括色标31的列中,色标31和白色部32沿Y方向交替配置。在这样的比色图表3B中,色标31的相邻位置全部配置白色部32。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打印机10实施的测色方法除取得参照值的处理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

即,打印机10在实施测色时,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对各测定位置实施分光测定,取得测定值。

然后,当进行介质A上印刷的比色图表3B中的测色位置Sc的测色时,使用位于该测色位置Sc周围的8个位置上配置的白色部32的测定值,取得与测色位置Sc对应的参照值。这8个位置如图11所示,为与测色位置Sc相邻的第一位置W1~第四位置W4,沿X方向与第一位置W相邻的第五位置W5以及第6位置W6,沿X方向与第二位置W2相邻的第7位置W7以及第八位置W8。

即,在测色位置Sc为测定位置P(n,j)的情况下,参照值取得单元196分别取得与上述各个位置对应的测定值M(n-1,j),M(n+1,j),M(n,j-1),M(n,j+1),M(n-1,j-1),M(n-1,j+1),M(n+1,j-1),M(n+1,j+1)。然后,参照值取得单元196使用上述8个测定值,例如,算出平均值,以该平均值为参照值Ref(n,j)。

[第三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可以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值使用与测色对象的色标31的周围相邻配置的多个(例如与四方和倾斜方向相邻的8个)白色部32的测定值,取得与测色位置Sc对应的参照值。

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可以抑制起因于介质A的波纹的,沿X方向(主扫描方向)以及Y方向(副扫描方向)的测定距离L的变动 所导致的测色精度的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此外,对于作为从第五位置W5朝向第八位置W8的方向、从第6位置W6朝向第7位置W7的方向的、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倾斜的方向,同样地,可以抑制测色精度的降低。因此,可以更可靠地抑制介质A的波纹导致的测色精度的降低,可以实施更高精度的测色。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涉及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出通过算出在Y方向上夹着测色对象的色标的2个白色部的平均值,来取得与该色标对应的参照值的结构。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对于测色对象的色标而配置于+Y侧的多个白色部和配置于-Y侧的多个白色部,来估计Y方向上的输出值的变化,从而获得与该色标对应的参照值。

图12是表示比色图表3中的测色对象的色标31的配置位置(测色位置)与用于参照值的算出的白色部的配置位置的关系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打印机10实施的测色方法除取得参照值的处理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

打印机10在实施测色时,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对各测定位置实施分光测定,取得测定值。然后,在进行测色位置Sc的测色时,使用与该测色位置Sc属于同一列,相对于测色位置Sc位于+Y侧的多个+Y侧位置W1a、W1b、W1c,以及位于-Y侧的多个-Y侧位置W2a、W2b、W2c的各位置的白色部32的测定值,来取得与测色位置Sc对应的参照值。

即,在测色位置Sc为测定位置P(n,j)的情况下,参照值取得单元196取得与+Y侧位置W1a、W1b、W1c对应的各测定位置P(n-1,j),P(n-3,j),P(n-5,j)上的测定值M(n-1,j),M(n-3,j),M(n-5,j),以及与-Y侧位置W2a、W2b、W2c对应的各测定位置P(n+1,j),P(n+3,j),P(n+5,j)上的测定值M(n+1,j),M(n+3,j),M(n+5,j)。然后,参照值取得单元196使用这些各测定值,估计Y方向(副扫描方向)上的测定值的变动特性,从估计结果取得与测色位置Sc对应的参照值。

图13是表示在第j列配置白色部32的上述各测定位置的输出值(受光部173的受光量)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以测定值中的关于规定波长的输出值作为一例而示出。如上所述,如果介质A上产生波纹则测定距离L变动,对白色部32进行分光测定时的规定波长中的输出值,如图13所示,在属于同一列的测定位置间成为不同的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值取得单元196如上所述,基于相对于测色位置Sc的多个+Y侧位置和多个-Y侧位置的测定值,估计输出值(测定值) 的变动特性(参照图13的点划线),基于变动特性的估计结果,取得测色位置Sc上的参照值Ref(n,j)。

另外,上述变动特性例如,通过对假设在包括测色位置Sc的列中沿Y方向对白色部32进行测色的情况下的输出值进行估计而取得。具体而言,例如,通过使用相对于测定位置P(n,j)的上述的多个+Y侧位置和多个-Y侧位置上的输出值实施多项式近似,可以取得上述变动特性。另外,也可以事先通过预先实验等对波纹导致的变动特性进行测定,取得多个模式的变动特性,然后基于测定值,通过选择变动特性来进行估计。

参照值取得单元196基于如上所述取得的估计结果,取得与测定位置P(n,j)对应的估计值E(n,j)(图13参照),以该估计值E(n,j)为测定位置P(n,j)上的参照值Ref(n,j)。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通过多项式近似取得的变动特性,取得测定位置P(n,j)上的16带的各自的输出值的估计值,从而取得估计值E(n,j)。

[第四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可以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在相对于测色位置Sc的多个+Y侧位置和多个-Y侧位置上分别配置的白色部32的测定值,估计沿Y方向的测定值的变动特性,取得测色位置Sc上的参照值。

由此,即使Y方向上的测定距离L由于介质A的波纹而变动,也可以估计与该变动对应的测定值的变动特性,基于该估计结果可以取得更合适的参照值。因此,可以更可靠地抑制测定距离L的变动导致的影响,可以提高测色精度。

[变形例]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也包括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以及通过适当组合各实施方式等而得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包括多个色标,沿Y方向夹着各色标,且包括相邻的2个白色部的比色图表进行测色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除沿Y方向相邻的2个白色部以外,也可以结合1个或多个其它的白色部的测定值来取得平均值。

另外,比色图表只要至少包括色标和夹着该色标的2个白色部(标准色区域)即可。以下,对比色图表的其它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比色图表的变形例1的图。

图14所示的比色图表3C在第1行和最后一行配置白色行Lw,在其它的行配置色标行Lc。色标行Lc仅由色标31构成。

即使使用这样的比色图表3C,也可以抑制Y方向上的介质A的波纹的影响,可以实现测色性的提高。

图15是表示比色图表的变形例2的图。

图15所示的比色图表3D在第1行、最后一行、第1行与最后一行之间的至少一行配置白色行Lw,在其它的行配置色标行Lc。色标行Lc仅由色标31构成。

在使用这样的比色图表3D实施测色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相对于测色对象的色标31,在+Y方向上最近的白色部32和在-Y方向上最近的白色部取得参照值,也可以以多个白色部32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参照值。

即使使用这样的比色图表3D,也与使用上述比色图表3C的情况相同,可以实现测色精度的提高。

此外,在比色图表3D中,与仅在比色图表的Y方向的两端配置白色行Lw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白色行32靠近测色对象的色标31。因此,可以减小参照值的理想值与白色部32的测定值的差,可以提高测色精度。

另外,在比色图表3D中,可以在第1行和最后一行之间配置多个白色行Lw。

图16是表示比色图表的变形例3的图。

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对使用比色图表3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图16所示的其它的比色图表。

图16所示的比色图表3E在色标31的+Y侧配置多个白色部32连续的白色带区域WB1,在-Y侧同样地配置白色带区域WB2。另外,在比色图表3E中,虽然以白色带区域WB1以及白色带区域WB2具有3个白色部32的情况为一例而示出,但是也可以为2个,也可以为4个以上。

另外,图16所示的比色图表3E中,色标行Lc和白色行Lw沿Y方向交替配置,各色标行Lc沿X方向交替配置色标31和白色部32。另外,在Y方向上相邻的色标行Lc间,在X方向上偏移相当于色标31的尺寸的量而配置。

通过使用这样的比色图表3E,可以减小用于沿Y方向的变动特性的估计的白色部32间的距离,可以取得更短的距离的变动特性。由此,可以提高变动特性的估计精度,进而可以提高测色精度。

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Y方向上距离测色对象的色标31由近及远的顺序的3个白色部32的测定值,以及使用-Y方向上同样地由近及远的顺序的3个白色部的测定值,来实施变动特性的估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沿Y方向的任意位置的白色部32的测定值。白色部的位置根据介质A的波纹的程度、期望的测色精度、处理负荷等适当选择即可。

另外,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变动特性的估计中使用了多个白色部32的测定值,但对该白色部32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制,可以考虑测色精度和处理负荷等适当设定。

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对沿Y方向的变动特性进行估计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对沿X方向等其它方向的变动特性进行估计。

另外,也可以对沿多个方向的变动特性进行估计,以此取得参照值。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在各方向上分别取得估计值,并算出这些多个估计值的例如平均值,从而取得参照值。例如,可以沿Y方向、与Y方向以45°交差的第一方向、以及与该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这三个方向估计变动特性,分别对这3个方向取得估计值,以取得的估计值的平均值作为参照值。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使用介质A上的白色区域(纸白)作为标准色区域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介质A表面的颜色并不仅限于白色,只要是具有已知的反射率的规定的颜色即可。由此,可以不记录色标,而以介质A的表面露出的区域为标准色区域。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具备压纸单元15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对不具备压纸单元15的结构适当地应用本发明。即,即使在介质A的波纹产生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该波纹的影响,可以提高测色精度。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托架13包括印刷部16和分光器17而构成,印刷部16和分光器17一体地移动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印刷部16和分光器17也可以分别具备移动机构。

另外,如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述,优选印刷部16和分光器17以通过相同的移动机构移动的方式构成,并且,印刷部16和分光器17沿通过移动机构而移动的移动方向配置。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可以在印刷部16的绘制位置上取得上述的变动特性,因此可以根据该变动特性适当调整印刷部16的油墨的吐出定时、介质A的输送速度、以及印刷部16的移动速度等,可以实现绘制质量的提高。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使托架13沿X方向移动的托架移动单元14,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固定托架13,使介质A相对于托架13移动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抑制伴随着托架13的移动的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的振动,可以使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的透过波长稳定。

另外,例示出使介质A沿Y方向移动的输送单元12,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使托架13相对于介质A沿Y方向移动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在控制单元18中设有单元控制电路182的结构,但如上所述,也可以使各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18分离,分别设于各单元。例如,可以采用在分光器17设置控制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的滤波器控制电路,以及控制受光部173的受光控制电路的结构。另外,在分光器17中内置存储微型计算机、V-λ数据的存储器,该微型计算机可以采用控制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以及受光部173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例示有从入射光中使与反射膜54、55间的间隙G对应的波长的光透过的光透过型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使与反射膜54、55间的间隙G对应的波长的光反射的光反射型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

另外,例示有在壳体6中容纳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的光学滤波器件172,但也可以采用将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直接设于分光器17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分光元件,例示有波长可变干涉滤波器5,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AOTF(Acousto Optic Tunable Filter:声光可调谐滤波器)或LCTF(Liquid Crystal Tunable Filter:液晶可调谐滤波器)。但是,从装置小型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上述各实施方式那样的法布里-珀罗滤波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印刷部16,例示有驱动压电元件使从墨槽供给的油墨吐出的喷墨型的印刷部16,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印刷部16,也可以采用通过加热器使油墨内产生气泡而吐出油墨的结构,或通过超声波振子吐出油墨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喷墨方式的打印机,例如对使用热转印方式的热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点阵打印机等任何印刷方式的打印机也能够适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有具备测色单元的打印机10,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不具备印刷部16(图像形成部),而实施对介质A的测色的测色单元。另外,例如也可以在工厂等中进行制造的印刷物的质量检查的质量检查装置等电子设备中,嵌入本发明的测色装置。例如,也可以在具备输送作为检查对象的印刷物的传送带等移动机构,以及与印刷物的载置面相对配置的分光器,进行移动机构输送的印刷物的测色的结构等中,应用本发明的测色装置。另外,除此之外,可以在任何装置中嵌入本发明的测色单元。

另外,本发明实施时的具体的结构在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以适当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而构成,另外也可以适当变更为其它的结构等。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